小学四年级应用题15篇(通用)
小学四年级应用题1
四,比单位1多或少几分之几类型题目
解析:分两步,第一步判断是乘法还是除法。第二步判断是加法还是减法:比单位1多用加法,比单位1少用减法。
1,商店运来一批水果,其中苹果有180千克,梨比苹果多1/9,梨有多少千克?
首先判断单位1,比字后面是苹果,所以苹果是单位1,苹果是已知的,也就是单位1是已知的,用乘法。另外比单位1多,所以用加法。
列式:180×(1+1/9)
2,商店运来一批水果,其中苹果有180千克,苹果比梨少1/9,梨有多少千克?
根据以上可以判断单位1是梨,不知单位1,用除法。比单位1少,用减法。
列式:180÷(1﹣1/9)
小学四年级应用题2
1、小红身高是156厘米,小芳身高是1.52米,小红比小芳高多少?
2、50千克油菜籽可以榨油15千克,照这样计算,5吨油菜籽可以榨油多少千克?
3、小明家离学校1.5千米,小南家离学校1千米60米,谁家离学校近?近多少?
4、一只非洲鸵鸟中约150千克500克,一头猪中约123.06千克,一只鸵鸟比一头猪重多少千克?再把结果写成复名数.
5、一种播种机的播种宽度是3米,播种机每小时行5千米,照这样计算,2小时可以播种多少公顷?
6、修路队第一天修了1.078千米,第二天比第一天多修0.456千米,修路队两天一共修了多少千米?4、希望小学的同学修理桌椅节约了40.25元,装订图书比修理桌椅少节约了3.7元.装订图书节约了多少元?
7、小亮爸爸给他买了一套电脑桌椅,一张椅子的价钱是45元,比一张桌子便宜12.5元.一张桌子多少元?
8、运动会跳远比赛,小红的成绩是2.85米,小明比小红多跳1.25米,小红比小菊多跳0.23米.这次跳远比赛谁得第一呢?为什么?
9、张庄小学的同学们修理桌椅花了40.25元,比装订图书多花了3.7元.装订图书花了多少元?(用方程解)
10、小虎早上从家到学校上学,要走1.3千米,他走了0.3千米后发现没有带数学作业本,又回家去取.这样他比平时上学多走了多少千米
11、苏果超市运来哈密瓜0.31吨,西瓜比运来的'哈密瓜多2.75吨,两种瓜一共运来多少吨?
12、张大妈装了一篮菜去农贸市场卖,篮和菜原来称得质量7.4千克,卖出一些菜后,她回家称得篮和菜质量3.6千克.她卖出了多少千克菜?
13、三人进行60米比赛.刘明用9.6秒,李强比他慢0.5秒,赵亮比李强快0.2秒.他们三人的名次各是多少呢?
14、学校用200元购买图书,买科技书用去87元5角,买故事书用去32元零4分,还剩多少元?
15、甲、乙两地相距220米,小华和小红分别从甲、乙两地出发相对走来,当小华走了85.2米,小红走了70.5米时,两人还相距多少米?
16、小明买了一支钢笔和一本日记本,钢笔的单价是12.7元,日记本的价钱是4.5元.小明付给营业员20元,应找回多少元?
17、一瓶油连瓶重3.4千克,用去一半后,连瓶还重1.9千克.原来有油多少千克?瓶重多少千克
18、修一条公路,已经修好了134.5千米,剩下的比修好的少13.6千米,这条公路全长多少千米?
19、一根竹竿垂直插入水池中,竹竿入泥部分是0.6米,露出水面部分是0.7米,水池深2米2分米,这根竹竿长多少米?
20、一根4.8米的长竹竿垂直插入水池中,竹竿的入泥部分是0.3米,露出水面的部分是1.75米,池水深多少米?
21、地球表面的海洋面积约有3.61亿平方米,比陆地面积多2.12亿平方米,整个地球面积约是多少亿平方米?
22、一段木料,第一次截去1.28米,第二次截去的比第一次长0.16米,这时还剩下0.72米,这根木料长多少米?
23、第一个数是3.67,第二个数比第一个少2.54,第三个数比第二个数多2.31,第三个数是多少?
24、一只鸵鸟每小时跑53.6千米,一辆汽车每小时行驶33.8千米,一只鸵鸟每小时比汽车快多少千米?
25、某修路队计划3天修路500米,第一天修了154.7米,第二天修了192.3米,第三天修了145.4米,这三天是否完成了计划任务?
26、一段20米长的铁丝,第一次用去9.65米,第二次比第一次少用3.4米,还剩下多少米?
27、小马虎在计算4.25加一个一位小数时,由于错误地只把数的末尾对齐,结果得到6.28,正确的得数是多少?
28、班级进行跳高测验,小明跳了1.24米,小伟跳的比小明高0.13米.小华跳的比小伟矮0.02米,小华跳了多少米?
29、粮站收购大豆2.34万吨,玉米比大豆多0.42万吨,粮站收购大豆和玉米共多少万吨?
30、食品厂一月份生产饼干5.8吨,以后每月都比前一个月多生产0.2吨,这个食品厂四月份生产饼干多少吨?
小学四年级应用题3
1、这辆汽车每秒行18米,车的长度是18米,隧道长324米,这辆汽车全部通过隧道要用多长时间?
2、石家庄到承德的公路长是546千米。红红一家从石家庄开车到承德游览避暑山庄,如果平均每小时行驶78千米,上午8时出发,那么几时可以到达?
3、一辆大巴车从张村出发,如果每小时行驶60千米,4小时就可以到达李庄。结果只用了3个小时就到达了。这辆汽车实际平均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4、一列火车,提速前平均每小时行驶71千米,从秦皇岛到邯郸用12小时,提速后平均每小时行驶95千米,提速后从秦皇岛开往邯郸大约需要几小时?
5、一辆从北京到青岛的长途客车,中途经过天津和济南。早晨6:30从北京发车,平均每小时行驶85千米,大约何时可以到达青岛?
北京到天津137km;天津到济南360km;济南到青岛393km。
6、从甲地到乙地936千米,大车行3小时走216千米,从甲地到乙地1066千米,小车行4小时走312千米,问哪车先到达?
7、一辆汽车往返甲、乙两地,去时每小时行60千米,回来时每小时行40千米。求这辆车往返一次的.平均速度。
8、一名学生用5km/h的速度前进可以及时从家到达学校,走了全程的1/3后,他搭乘了速度是20km/h的公共汽车,因此,比规定时间早2h到达学校,问:他家离学校有多远?
9、某架飞机最多能在空中飞行4h,飞出的速度是600km/h,飞回的速度是550km/h,问:这架飞机最远能飞出多少千米?
10、两列火车分别行驶在平行的轨道上,其中快车的车长为100m,慢车的车长为150m,当两车相向而行时,快车驶过慢车某个窗口所用时间为5s,求:
(1)两车相向而行时,慢车驶过快车的某一窗口所用的时间。
(2)如果两车同向而行,慢车速度为8m/s,快车从后面追赶慢车,那么,从快车的车头赶上慢车的车尾开始到快车的车尾离开慢车的车头,所需的时间为多少?
小学四年级应用题4
1、四年级一班有男生23人,女生25人。每4人一组去参加劳动,一共要分多少组?
2、冬冬看一本150页的故事书,第一天看了40页,第二天看的'与第一天同样多。还有多少页没有看?
3、 一辆小汽车5小时行驶450千米,一辆大货车4小时行驶400千米,哪辆车跟跑得快些?
4、红星小学的操场长300米,宽100米,小红绕操场跑了4圈,他一共跑了多少米?操场的面积是多少公顷?
小学四年级应用题5
1、一个游泳池长50米,宽25米,多少个这样的游泳池的面积约是1公顷?
2、如果1平方米能站16人,1公顷约能站多少人?1平方千米约能站多少人?
3、某市森林公园有124公顷森林,1公顷森林一年可滞尘32吨,一天可从地下吸出85吨水。一年可滞尘多少吨?一天可吸出多少吨的`水?
小学四年级应用题6
教课内容:以乞降为基本数目关系的两步计算应用题(书 p51)
教课目的:使学生理解以乞降为基本数目关系的两步计算应 用题的构造,能用剖析法或综合法剖析数目关系,会口述解题步骤,能正确地列式解答。
教课步骤:
一、准备引新
1、秋季到了,让我们到果园里看看吧!果园里种满了什么 树呀?假如老师告诉大家果园里有苹果树1420 棵,要求苹果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出示准备题1)你能解答吗?为何?谁来补一个条件呢?
梨树有 1000 棵 1420+1000=2420 (棵)
3、这是一道几步计算的应用题?谁能补一个条件,使它成 为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学生口答增补:
( 1)梨树比苹果树少 420 棵
( 2)梨树比苹果树多 420 棵
( 3)苹果树比梨树少 420 棵
( 4)苹果树比梨树多 420 棵
4、揭题:这样的两步计算应用题就是我们今日要学习的新课,此刻我们先一同来研究第一种
二、研究新知:
1、研究例 3
( 1) 读题,找条件和问题,师画出线段图
( 2) 依据小黑板上的思虑提示,同桌互说这道题的解题思路
( 3) 学生在簿本上试做这道题,只用列出分步算式,快的同学能够列出综合算式。
(4) 指名板演算式,集体沟通:指名说解题思路,1420 表示什么? 1000 表示什么?
( 5) 综合算式怎么写 ?谁还有不一样的写法? 1420-420 表示什么?算呢?依据思虑提示自己思虑后在簿本上列式计算。指名板演,并谈谈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3、小结:
我们今日学习的两步计算应用题跟从前学习的两步计算应用题在条件上有什么不一样?只有两个条件的时候,此中一个条件需要用到几次,这两题中的哪个条件用了两次?第一次用它求什么?第二次用它求什么?但今日学习的两步计算应用题跟从前学习的两步计算应用题有一点仍是同样的,那就是重点都是先求出中间问题。
三、稳固深入
1、 p52 练一练 1,请学生写在书上,集体校正
2、 p52 练一练 2,看线段图列式计算
3、 p52 练一练 3 判断:谁的解法对?
小刚: 240+40=280 (人)
小明: 240+40=280 (人)
240+280=520 (人)
小华: 240-40=200 (人)
240+200=440 (人)
小青: 240+240=480 (人)
480+40=520 (人)
小组议论,选出正确的答案,错的答案要谈谈错在哪里?
5、 p53 练一练 4
“师 ”之观点,大概是从先秦期间的 “师长、师傅、先生 ”而来。此中 “师傅 ”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 《说文解字》 中有注曰: “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 ”。 “师 ”之含义,此刻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教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专长值得学习
者。 “老师 ”的原意并不是由 “老 ”而形容 “师”。 “老”在旧语义中
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问渊博者。 “老”“师 ”连用最先见于《史记》,有 “荀卿最为老师 ”之说法。慢慢 “老师 ”之说也不再有年纪的限制, 老小皆可合用。 不过司马迁笔下的 “老师 ” 自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 “教师 ”,其不过 “老”和 “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 “道 ”,但其不必定是知识的流传者。 今日看来, “教师”的必需条件不但是拥有知识, 更重于流传知识。
四、总结要练说,先练胆。说话胆寒是少儿语言发展的阻碍。
许多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胆寒: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总之,说话时外面表现不自然。我抓住练胆这个重点,面向全体,倾向差生。一是和少儿成立和睦的语言沟通关系。每当和少儿发言时,我老是笑容相迎,声音和蔼,动作亲昵,除去少儿恐惧心理,让他能主动的、自由自在地和我谈话。二是着重培育少儿敢于当众说话的习惯。或在讲堂教课中,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课模式,撤消了先举手后发言的拘束,多采纳自由议论和发言的形式,给每个少儿许多的当众说话的`时机,培育少儿爱说话敢说话的兴趣,对一些说话有困难的少儿,我老是仔细地耐心地听,热忱地帮助和鼓舞他把话说完、说好,加强其说话的勇气和把话说好的信心。三是要提明确的说话要求,在说话训练中不停提升,我要求每个少儿在说话时要仪态大方,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学会用眼神。 对说得好的少儿, 即便是某一方面, 我都抓住教育,提出夸奖,并要其余少儿模拟。长久坚持,不停训练,少儿说话胆子也在不停提升。
今日你学会了什么?
照本宣科是一种传统的教课方式,在我国有悠长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展开 ,照本宣科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挡学生能力发展的教课方式 ,逐渐为人们所摒弃 ;而另一方面 ,老师们又为提升学生的语文修养呕心沥血。其实,只需应用适当 , “死记硬背 ”与提升学生素质其实不矛盾。相反,它正是提升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小学四年级应用题7
教学内容:教材第31、32页例3、“想一想”和“练一练”,练习七第l~5题。
教学要求: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两步计算应用题与三步计算应用题的联系,认识三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掌握分析三步计算应用题的方法,能比较熟练地分析一般的三步计算应用题,进一步培养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出示线段图: 提问:谁能根据线段图编出一道应用题?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学校美术组有18人,书法组的人数是美术组的2倍,美术组和书法组一共有多少人?
提问:这道题要怎样想?
请同学们把这道题做在练习本上。
学生口答算式和结果,老师板书。
提问算式中每一步的意思。
二、教学新课
1.揭示课题。
我们刚才根据美术组18人和书法组的人数是美术组的2倍。求出了美术组和书法组的总人数。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应用题。(板书课题)
2.教学例3。
我们将复习题增加一个条件,重新提出一个问题,就是我们今 天要学习的例3。(出示例3)
学生默读题目后老师提问:这道题和复习题有什么不同?告诉 我们哪些已知条件?要求什么问题? l
学生回答后,老师边指图边叙述:根据题意,我们已经知道,美 术组有18人,书法组的人数是美术组的2倍。
提问:合唱组的人数与这两个组的人数有什么关系?美术组和 书法组的总人数是指什么?
老师叙述:把美术组和书法组的人数合并在一起就是这两个组的总人数。老师边叙述边把线段图合并成:
这就是美术组和书法组的总人数。
提问:这两个组的总人数是不是合唱组的人数?为什么?合唱组的人数在线段图上应该怎样表示?
根据学生的回答,把线段图画完整。
提问:请同学们看线段图想一想,要求合唱组有多少人必须先求什么?为什么要先求美术组和书法组的总人数?
美术组和书法组的总人数能不能一步就求出来?为什么?
你能求美术组和书法组一共有多少人吗?
谁能完整地说一说,求合唱组有多少人要怎样想?
提问:这道题应该分几步计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要求学生分步列式解答,解答后让学生口答算式和结果,老师板书,并要求学生说一说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
提问:应该怎样列综合算式? ·
指名学生板演列出综合算式解答,其他学生列在课本上,并要求学生说出算式表示的意思。
老师叙述: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三步计算应用题。(板书:三步计算应用题)
提问:例3与复习题比较一下,这两题有什么地方相同,什么地方不同?这两道题有什么联系?
强调:三步计算应用题是从两步计算应用题发展而来的',与两步计算应用题有着密切的联系。解答三步计算应用题与解答两步计算应用题一样,要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分析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可以分步解答,也可以根据题意直接列综合算式解答。解答后要再检查一遍,看看列式和计算是不是都正确。
3.出示第31页“想一想”,先让学生进行分析要怎样想,再独立解答。
提问:比较这两道题,有什么地方相同,什么地方不同?解答时有什么不同?
三、巩固练习
1.做第32页“练一练”。
让学生读题,说出已知条件和问题,说出分析的过程。
指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要求学生说一说每一步的意思,并结合第二步提问:为什么要先求出松树和柏树的总棵数?
2.讨论。
出示以下两题:
(1)果园里有桃树40棵,梨树的棵数是桃树的3倍。苹果树比桃树和梨树的总棵数多25棵。苹果树有多少棵?
(2)果园里有桃树40棵,梨树比桃树的3倍多25棵。桃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
先让学生分别口头分析,再列式计算。
指名学生板演后提问:这两题的计算结果是不是一样?两个算式所表示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说明:第(1)题先要求出桃树和梨树的总棵数;第(2)题先要求出梨树的棵数。
改变第(1)题的第二个条件,改成“梨树比桃树少10棵”。
改变第(2)题的问题,把问题改成“苹果树的棵数等于桃树和梨树的总棵数,苹果树有多少棵?”
要求学生列式计算。
提问:改变后的第(1)题与原来的第(1)题有什么地方相同,什么地方不同?第(2)题求苹果树的棵数就是求什么?
3.做练习七第4题。
指名学生读题。
提问:这道题要求什么?求这个问题可以先求什么?为什么?
四、课堂小结
我们今天继续学习了三步计算应用题。三步计算应用题是由两步计算应用题发展来的,与两步计算应用题有密切的联系。解答
三步计算应用题,也要根据条件和问题的联系,分析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然后列出算式来解答。
五、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七第1~3题。
家庭作业:练习七第5题。
小学四年级应用题8
1、春芽鸡场星期一收的'鸡蛋,18千克装一箱。装好8箱后还剩16千克。星期一收了多少千克鸡蛋?
2、有3箱毛巾,每箱装12包,每包20条。共有毛巾多少条?
3、 甲乙两港之间的水路长是360千米。小明上午7:00从甲地上船,下午4:00到达乙地。这艘客船平均每小时航行多少千米?
4、一块长方形果园的长是400米,宽是60米,果园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合多少公顷?
5、时鲜水果店上午卖出14箱水蜜桃,下午卖出20箱水蜜桃。如果每箱水蜜桃重26千克。这一天一共卖出水蜜桃多少箱?
小学四年级应用题9
1、红燕服装厂5天生产服装240套,照这样计算,6月份可生产服装多少套?
2、建筑工地运水泥,上午运来65吨,下午运的比上午的2倍还多15吨,这一天共运来多少吨水泥
3、有一堆黄沙,先运走18吨,剩下的用7辆车运完,每车运6吨,这堆黄沙共有多少吨?
4、有一堆黄沙,一共116吨,先运走18吨,剩下的用7辆车运完,平均每辆车运多少吨?
5、甲乙两辆旅游车同时从AB两地相向出发,甲车每小时行58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9千米,两车8小时相遇。求AB两地的路程。
6、火车2小时行驶204千米,照这样的速度,广州到北京的`铁路长2346千米,要行驶多少小时?
7、某车间原加工2400个零件需8小时,技改后在同样的时间里可加工同种零件5600个,技改后每小时可比技改前多加工零件多少个?
8、小红读一本故事书,每天读15页,需12天读完。如果每天读20页,几天可以读完?如果要求在6天读完,每天应读多少页?
9、有一块长方形果园,它的长是80米,宽比长短35米,整个果园占地面积是多少?如果要在果园的四周围上篱笆,篱笆的长是多少?
10、城关小学五年级的328名同学去参观农业科技示范园,已经去了48人。剩下的每20人乘一辆中巴车,需要多少辆中巴车
11、学校栽了一些盆花。如果每个教室放3盆,可以放24个教室。如果每个教室放4盆,可以放多少个教室?
小学四年级应用题10
1、粮店运来面粉和大米各40袋,面粉每袋重25千克,大米每袋重50千克。运来的面粉和大米一共多少千克?
2、去超市买8辆儿童玩具车和8张儿童床,每辆儿童玩具车220元,每张儿童床480元。带5000元钱够吗?
3、一块长方形菜地,长105米,宽45米。需要给这块菜地围上一圈围栏,围栏有多长?
4、一个游泳池长50米,李明每次能游3个来回。李明每次能游多少米?
5、工厂新到一批零件订单。王师傅每天加工165个,他徒弟每天加工135个,师徒俩共用15天完工。
(1)这批零件共有多少个?
(2)王师傅比他徒弟多加工多少个?
6、如果每人每天节约3升水,小明家5口人一年(按365天)共能节约多少升水?
7、一所学校买煤60吨,已经运来12吨,剩下的每天运运6吨,还要几天才能全部运到?
8、小丁丁和他的6个朋友一起冲橙汁喝,在260毫升的浓缩橙汁里加入1升水,平均每人喝到多少毫升的橙汁?
9、在长为3米,宽2米的厨房间铺边长为5分米的.正地砖,至少需要多少块?
10、商场搞促销,买四瓶2升装可乐送一罐300毫升的可乐,小亚买了12瓶2升的可乐,她一共能得到多少毫升可乐?
小学四年级应用题11
1、某车间要生产电视机1560台,已经生产了8天,每天生产120台,剩下的每天生产150台,还要几天才能完成任务?
2、一个服装车间原来做一套服装用布48分米,改用新法裁剪,每套可节约用布3分米,原来计划做3000套服装的布,现在可以多做几套?
3、一个养鸡场一月份运出肉鸡13600只,二月份运出的肉鸡是一月份的2倍,三月份运出的比前两个月的总数少800只,三月份运出了多少只?
4、计划生产一批零件,王师傅每天生产90个,12天才能完成。结果每天比原计划多生产18个,可以提前几天完成?
5、4筐西红柿共重80千克,5筐青菜共重125千克。平均每筐青菜比西红柿重多少千克?
6、食堂运来1200千克煤,烧了16天,还剩480千克。平均每天烧多少千克?
7、新村小学430名同学,分乘5辆汽车去农村参观。前4辆车各坐84人,第5辆车要坐多少人,才能保证全部坐上车?
8、学校图书室买来故事书和科技书共1020本,其中故事书有850本,故事书比科技书多多少本?故事书是科技书的多少倍?
9、红华服装厂要做一批校服,已经做了12天,平均每天做1450,还差109件,一共要做多少件?
10、一个养禽专业户,养鸭890只,养鸡的只数是养鸭的3倍少15只。那么,这个养禽专业户养鸭和鸡共多少只?
11、小华有邮票84张,小荣的邮票比小华多18张,小梅的邮票是小荣的2倍少41张,小梅有邮票多少张?
12、厂里有一批化肥,已经装了84袋,每袋60千克,还剩下1860千克。如果把这批化肥平均分3次运完,每次运多少千克?
13、一个修路队,修一条长5600米的公路,已经修了12天,还剩下800米。平均每天修多少米?修好这条公路一共用多少天?
14、一筐桔子连筐重26千克,卖出桔子的一半后,连筐重14千克,桔子和筐各有多少千克?
15、动物园的3只大象每天吃1620千克的`食物,一只熊猫5天吃食物120千克。一只大象每天吃的食物比一只熊猫多多少千克?
16、某酒店接待一批客人,如果每间客房住2人,只需要36间客房;如果每间客房住3人,可以少用几间客房?
17、服装公司计划25天生产1275套校服,前5天生产195套,要在原计划天数内完成任务,以后每天平均要生产多少套?
18、电冰箱厂原计划每天生产50台电冰箱可以在预定的时间里完成。实际每天生产60台,结果提前3天完成了任务。这批电冰箱共有多少台?
19、服装厂计划生产鼓号队礼服,每天做75套,生产了24天,比原计划多生产200套。那么,原计划生产多少套?
20、四年级同学种树400棵,五年级比四年级的2倍少68棵。四、五年级一共种树多少棵?
小学四年级应用题12
教学内容:教材第32、33页例4和“练一练”,练习七第6~10题。
教学要求: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三步计算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更加熟悉解答三步计算应用题的分析方法,学会解答三步计算的复合应用题及其检验方法,继续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复习应用题。
(1)梨花庄要挖一条580米长的水渠,已经挖了5天,平均每天挖65米。还剩下多少米?
(2)梨花庄要挖一条580米长的水渠,已经挖了325米,剩下的要3天挖完,平均每天要挖多少米?
提问:
第(1)题怎样解答?(板书综合算式)第一步求的什么?第二步求的什么?这是根据怎样的数量关系式来解答的?(板书:剩下的米数=水渠全长的米数一已挖的`米数)
说明:根据挖了5天和每天挖65米,可以求出已挖的米数,再根据全长580米和已挖的米数,就能求出剩下的米数。
第(2)题怎样解答?(板书综合算式)第一步求的什么?第二步求的什么?这是根据怎样的数量关系来解答的?(板书:平均每天要挖的米数=剩下的米数÷天数)
说明:根据全长580米和已挖325米,可以求出剩下的米数,再根据剩下的米数和3天挖完,就能求出平均每天要挖多少米。
2.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会了解答许多应用题,解答应用题要按怎样的步骤进行呢,我们这节课就继续学习应用题,(板书:应用题)并且要
总结、掌握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二、教学新课.
教学例4。
1.出示例4。
说明:解答应用题要先审题,弄清题意。现在请大家找一找题里的条件和问题,然后告诉老师。
根据条件和问题,可以怎样画线段图来表示题意呢?(老师画出线段图)
谁能看着线段图说一说这道题的意思?
2.弄清了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就要根据题里的条件和问题,来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提问:从线段图上看,题里要求后3天平均每天挖多少米,可以怎样想?
指出:因为后3天平均每天挖的米数:剩下的米数÷天数,所以要先求剩下的米数。
提问:剩下的米数要怎样求?
谁来说一说,这道题要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求什么?
请同学们看课本是不是这样想的,刚才说的三步对不对。
3.通过分析数量关系,知道了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就要列式计算了。解答应用题可以分步列式,也可以列综合算式。现在请大家在课本上先分步列式解答。(同时指名一人板演)
指名学生说一说每一步表示的意思。
让学生在课本上列出综合算式解答。
指名学生口答综合算式和解答过程,老师板书。结合提问每一步算的什么。
4.提问:我们过去学过应用题,知道列式计算后还要做什么?
说明:解答应用题要进行检验,证明解答正确了,就写出答案。
提问:我们过去学过的应用题的检验,有哪几种方法?
请同学们看课本第33页,应用题可以用哪几种方法检验。
大家想一想,把后3天平均每天挖85米当作已知数来检验例4时,可以怎样倒着一步一步地计算?如果上面的解答正确,这样算出的结果应该和哪个数相同?
请大家按课本上的这种方法检验例4的解答。(同时指名一人板演)
提问每一步算的什么。
说明:这里的检验,先按照每天挖85米,算前3天挖的米数,再算后5天挖的米数,加起来正好是题里的全长580米,说明上面
的解答是正确的,这样就可以写出答案。请大家在书上填写答案。
5.提问:这道题是怎样算出平均每天挖的米数的?为什么前两步要先算剩下的米数?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的题。
学生看图读题。
提问:这道题的条件和问题是什么?这道题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你是怎样分析数量关系的?
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结合提问可以怎样验算。
说明:如果题目要求检验,要列出算式来检验;如果没有要求检验,要在草稿纸上检验,确保正确解题。
2.做练习七第8题。
学生读题,提问条件和问题。
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
提问:解答这道题你是怎样想的?用倒推的方法检验要怎样算?
3.做练习七第9题。
让学生看懂题意。
提问:题中已知什么条件求什么问题?求钢笔每支多少元要怎样列式解答?
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并说说解题思路。
四、课堂小结
提问:今天学习的什么内容?解答三步计算应用题可以怎样想?应用题可以怎样检验?
五、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七第6、7题。家庭作业:练习七第10题。
小学四年级应用题13
1、自行车厂生产一批自行车,原计划每天生产84辆,24天完成,现在需提前6天完成任务。那么现在平均每天要生产多少辆自行车?
2、一块长方形的麦田长256米,宽95米,它的`面积有多少平方米?
3、同学们参加队列比赛,每排20人,共有27排。如果每排18人,要排成多少排?
4、新一佳超市11月份的营业额是984500元,平均每天营业额要在30000元以上才有盈利,请你帮忙算一算,11月份新一佳有盈利吗?
5、光明小学有1020人去自然博物馆参观,有780人步行,其余的人乘车,如果每辆车坐60人,需要几辆车?
6、王村准备在长200米,宽150米的长方形稻田里施化肥,按每公顷施化肥238千克,共需施化肥多少千克?
7、飞机场上有72架飞机,平均分成4个队,每个队分成3个组,每组有多少架飞机?
8、3台磨面机8小时可以磨面粉15600千克,平均每台磨面机一小时可以磨面粉多少千克?
9、轮船一小时行32千米,汽艇5小时行190千米,汽艇每小时比轮船多行多少千米?
10、郭村有180棵桃树,去年共收桃2700千克。平均每棵桃树收多少千克桃?
小学四年级应用题14
教学内容:教材第57页例3和“练一练”,练习十二第1~4题。
教学要求: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列含有未知数j的等式解答加、减法一步计算应用题的方法,初步认识这样的解题思考方法和解题步骤,能正确地列出含有未知数j的等式解答加、减法一步计算应用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和解题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复习。
(1)做复习题第(1)题。
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作业本上。
集体订正。提问:为什么要列成x+43=857
指出:这道题的未知数是x,要先按照题目的意思列出等式,再求出工的值。
(2)做复习题第(2)题。
提问:解这道题要先做什么工作?为什么?
让学生列出含有未知数工的等式解答。然后学生口答解题过程,老师板书。
提问:做这道题是怎样想的?
2.引入新课。
列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解答这道题,要先用工表示要求的数,再按照题意列出等式,然后求出工的值。今天这节课,就按照这样的思考过程和解题方法,来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解答加、减法应用题。(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3。
(1) 出示例3。读题,提问条件和问题。结合提问画出线段图。
运来?本
卖出350本 还剩100本
(2)用以前学过的方法怎样解答?(学生口答,老师板书)
(3)提问:根据线段图表示的题意,按照怎样的数量关系就能得到剩下的本数100本?
(板书:运来的本数一卖出的本数=剩下的本数)
在这个数量关系式中哪个数量是要求的?
如果运来的本数用j表示(把线段图中“运来?本”中的“?”改成“x”),联系刚才复习题里求未知数j的知识想一想,这道题还可以怎样解答?
用x表示运来的本数,根据这道题目的意思,可以得到怎样的一个等式?
追问:为什么省减350等于1007
(4)讲解解题方法。
按照上面的分析,怎样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来解答呢?我们现在就来做一做。
因为要求的数用j表示,所以第一步先设运来的这种书有x本。(板书,并强调先写“解”)
第二步要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谁来说一说,用x表示运来的本数,怎样列等式?(板书:x一350=100)
追问:你是怎样想到的?
强调:在列含有未知数i的等式时,一定要根据题意,想出题里的数量关系式,对照数量关系式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第三步要求出j的值,就是求题目里的结果。你能求出x的值吗?(学生口答,老师板书)
说明:在求出的x=450后面不要写单位名称,因为x只表示有多少本的数。所以要十分注意,这是和过去的方法不同的地方,它不需要写单位名称。
请你按题意口算一下,求出的450对吗?(学生回答后,老师板书答案)
(5)谁来说一说,刚才列含有未知数j的等式解应用题分几步解答?哪三步?第二步要根据什么列出含有未知数省的等式?
小结:列含有未知数j的等式解答应用题,要先设题里未知的数为x,再根据题意想数量关系式,对照数量关系式列出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然后求出工的值。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的题。
(1)读题。,提问:根据题意,这道题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式?(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2)让学生列出含有未知数j的'等式解答。(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订正时注意书写格式)
提问:为什么要列成12+省=557
强调:列含有未知数j的等式解应用题时,一定要根据题意
想数量关系式,对照数量关系式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现在看下面的题里是怎样的数量关系式,可以列出怎样的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
2.练习十二第1题。
(1)读第(1)题。提问: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式?
让学生把含有未知数j的等式补充完整,然后口答,老师板追问:121+x=132表示题里的什么意思?
(2)读第(2)题。提问数量关系式。
让学生把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补充完整,然后学生口答,老师板
追问:你为什么要列成x一14=267
(3)提问:从刚才两题的练习可以看到,要根据什么来列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列含有未知数i的等式解应用题要按哪几步来做?怎样列出含有未知数省的等式?
五、课堂作业
练习十二第2~4题。 ,
小学四年级应用题15
求两积之和(之差)的应用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掌握较容易的三步应用题的解题思路,能正确解答。
2使学生依据题意分析数量关系。
3能培养学生的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难点重点:
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能快速地解答此类应用题。
教学准备L:
应用题的课件小黑板
教学方法:
引导法图示法讨论法情景教育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出示课件(由电脑出示情景,以情景教学引入知识吸引学生的兴趣激怒学生的热情)
仙居一小三年级有11个班,每班56人。四年级有9个班,每班62人。你能根据我们学校的信息来编应用题吗?
学生交流所编的应用题。
二、探究新知
1、利用学生编的应用题进行教学
2、出示例题(即学生编的其中的一种)
例:
仙居一小三年级有11个班,每班56人。四年级有9个班,每班62人,三年级和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个学生?
A读题找出已条件和总题。
B自制线段图理解题意。
C请学生上台画线段图。
D看图分析讨论“要求三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就是要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求什么?
评价:出示课件中的'线段图,对比学生所制的线段图你沉得他画得怎样?
E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1)三年级有多少人?
56×11=616(人)
(·2)四年级有多少人?
62×9=558(人)
(3)三,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616+558=1174(人)
答三四年级一共有1174人。
(1)三年级 3你能改变问题把它变成另一道应用题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课件。(直接在原题上改变问题既让学生对比上一题,又能同时展示两题的不同这处使它们的相同处和不同处显而易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仙居一小三年级有11个班,每班56人。四年级有9个班,每班62人,三年级比四年级多多少人?
(1)找条件和问题并画出线段图分析
(2)与上一题相比你发现了什么?讨论怎样解答这道应用题?
(3)学生合作解答应用题
(4)请小老师上台讲解思路。
三观察我们今天滨应用题,你能给今天的内容取个名字吗?
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总结能力
在黑板上板书学生取的名字,并问学生你这么给他取名字的原因是什么?
师生一同讲解此类型应用题的解题思路。
四巩固练习1出示课件中的信息。
3个排球,每个62元排球和篮球一共多少钱?
5个篮球,每个40元篮球和足球一共多少钱?
9个足球,每个53元排球和足球一共多少钱?
2选择信息填空:
(1)学校买了3个铅球,每个18元------------铅球比西瓜多多少钱?
同桌相互说说,你认为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各用什么方法?
汇报解答过程
板书:求两积之和(之差)的应用题
【小学四年级应用题】相关文章:
[经典]小学四年级应用题10-03
小学四年级应用题09-10
小学应用题公式09-06
小学倍数的应用题07-11
小学数学应用题03-21
小学四年级应用题【荐】09-11
【精】小学四年级应用题09-13
(荐)小学四年级应用题10-01
小学四年级应用题(热)09-13
小学四年级应用题(精品)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