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壹学网>试题>数学试题>小学数学应用题

小学数学应用题

时间:2025-08-17 07:07:45 数学试题 我要投稿

小学数学应用题

小学数学应用题1

  教学目标

小学数学应用题

  1.使学生初步了解连续两问的应用题的结构,初步学会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

  2.能够解答比较容易的连续两问的应用题.

  3.初步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连续两问应用题的结构,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准确的找出解答第二问时所需要的条件.

  教学手段

  投影片、有条件的'可采用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把应用题补充完整,再解答出来.[投影片出示(最好使用复合覆盖式投影片),有条件的可以用PowerPoint演示] [演示课件应用题]

  (1)______,用了4张,还剩多少张?

  (2)______,又跑来5只,一共有多少只?

  2.导入语:我们以前学习的一步应用题,都是由两个条件和一个问题组成的.如果缺少一个条件就无法解答,必须根据所求问题和其中一个条件,找到所需要的另一个条件.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应用题.(板书课题:应用题)

  二、新授

  1.讲解例5

  出示例5

  学校有15只白兔,7只黑兔,一共有多少只兔?

  读题、分析,列式并解答.

  15+7=22(只)

  口答:一共有22只兔.

  出示第二问

  又生了8只小兔,学校现在有多少只兔?

小学数学应用题2

  81. 有若干个自然数,它们的算术平均数是10,如果从这些数中去掉最大的一个,则余下的算术平均数为9;如果去掉最小的一个,则余下的算术平均数为11,这些数最多有多少个?这些数中最大的数最大值是几?

  82. 某班有少先队员35人,这个班有男生23人,这个班女生少先队员比男生非少先队员多几人?

  83. 小东计划到周口店参观猿人遗址。如果他坐汽车以40千米/小时的速度行驶,那么比骑车去早到3小时,如果他以8千米/小时的速度步行去,那么比骑车晚到5小时,小东的出发点到周口店有多少千米?

  84. 甲、乙两船在相距90千米的河上航行,如果相向而行,3小时相遇,如果同向而行则15小时甲船追上乙船。求在静水中甲、乙两船的速度。

  85. 二年级两个班共有学生90人,其中少先队员有71人,一班少先队员占本班人数的75%,二班少先队员占本班人数的5/6。一班少先队员人数比二班少先队员人数多几人?

  86. 一个容器中已注满水,有大、中、小三个球。第一次把小球沉入水中,第二次把小球取出,把中球沉入水中,第三次把中球取出,把小球和大球一起沉入水中,现知道每次从容器中溢出水量的情况是:第一次是第二次的1/2,第三次是第二次的1。5倍。求三个球的体积之比。

  87. 某人翻越一座山用了2小时,返回用了2。5小时,他上山的速度是3000米/小时,下山的速度是4500米/小时。问翻越这座山要走多少米?

  88. 钢筋原材料每根长7。3米,每套钢筋架子用长2。4米、2。1米和1。5米的'钢筋各一段。现需要绑好钢筋架子100套,至少要用去原材料多少根?

  89. 有一块铜锌合金,其中铜和锌的比2:3。现知道再加入6克锌,熔化后共得新合金36克,新合金中铜和锌的比是多少?

  90. 小明通常总是步行上学,有一天他想锻炼身体,前1/3路程快跑,速度是步行速度的4倍,后一段的路程慢跑,速度是步行速度的2倍。这样小明比平时早35分到校,小明步行上学需要多少分钟?

小学数学应用题3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5页的第45题,练习九的第46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进一步掌捏用比例解答应用题的方法,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用比例解答应用题

  教师:我们学习了比例的知识,有些应用题就可以用比例的知识来解答。现在我们就来复习一下。

  1,用小黑板出示第35页第4题:

  我国发射的科学实验人造地球卫星,在空中绕地球运行6周需行10.6小时,运行14周要用多少小时?

  教师解释:运行一周就是绕地球一圈,人造卫星的速度是一定的。

  提问:

  这道题有几个相关联的量?它们成什么关系?为什么?(有两个相关联的量,因图为 =速度,而速度是一定的,所以转的周数同时间成正比例关系。)

  指名说说这道题用比例的知识怎样解答。当学生说出后,教师板书出解答过程:

  解:设运行14周要用X小时。

  6:10.6=14:X

  6x=10.614

  X=

  x 24、7

  答:运行14周要用24.7小时。

  2.用小黑板出示第35页第5题:

  一个农业专业组乎整土地,原来打算每天平整0.4公顷,15天可以完成任务。结果12天完成了任务,平均每天平整多少公顷?

  指名学生读题,并说出这道题的两个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当学生说出每天平整的公顷数与时间成反比例后,让学生完成这道题。教师板书出解答过程。

  3.总结。

  教师:像上面这样的题在解答时,先要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然后列出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再进行解答。

  二、课堂练习

  完成练习九的第46题。

  1。第4题,先说明一下,农药是药液和水合起来的重量,再提示:第(1)小题。要求配制这种农药750.5千克,需要药液与水多少千克,要先算出农药和药液的比、农药和水的比。

  2.第5题,让学生说一说根据什么来判断方砖的面积与方砖的块数成什么比例。

  3.第6题,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说说解答思路。

小学数学应用题4

  1、小明家、小红家和学校在同一条路上。小红家到学校有312米。小明家到学校只有155米。小明家到小红家有多远?他们两家和学校的位置可能有几种情况?

  两种情况:

  第一种是在学校的同一侧:312-155=157米

  第二种情况:在学校的两侧:312+155=467米

  答:小明家到小红家有有两种情况,在学校同侧时是157米,在学校两侧时是467米。

  2、一套运动服135元,一双运动鞋48元,妈妈给了售货员200元,应找回多少元?

  用了的钱:135+48=183元找回:200-183=17元

  【或:200-135-48=17元】

  答:应找回17元。

  3、客轮上原有205人,有79人下船,有128人上船,再开船时客轮上有多少人?

  205-79=126人126+128=254人

  答:再开船时客轮上有254人。

  4、用900个鸡蛋孵小鸡,上午孵出了337只小鸡,下午比上午多孵出118只。

  1下午孵出了多少只小鸡?337+118=455只

  2这一天共孵出了多少只小鸡?337+455=792只3还剩下多少个鸡蛋?

  900-792=108只

  5、一个长方形花坛的长是5米,宽是3米。这个花坛的周长是多少米?

  5+3×2公式:长+宽×2=长方形周长=8×2

  =16米

  答:这个花坛的周长是16米。

  6、一块方形手帕的边长是2分米,用90厘米长的`绸带能围一圈吗?

  2分米=20厘米20×4=80厘米【正方形周长=边长×4】80厘米<90厘米

  答:用90厘米长的绸带能围一圈。或2×4=8分米90厘米=9分米

  8分米<9分米

  答:能围一圈。

  7、用2个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长:2厘米宽:1厘米2+1×2=3×2

  =6厘米

  答: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6厘米。

  8、一块长方形菜地,长6米,宽3米。四周围上篱笆,篱笆长多少米?如果一面靠墙,篱笆至少多少米?

  16+3×2218-6=12米=9×2【长方形周长-长】=18米

  答:篱笆长18米;如果一面靠墙,篱笆至少12米.

  9、有29片扇叶,每台电扇装3片。这些扇叶够装几台电扇?

  29÷3=9台2片答;这些扇叶够装9台电扇。

  10、一个正八边形的边长是3厘米,用一条彩带围一圈后,还多出来2厘米,这条彩带有多长?

  3×4=12厘米【边长×4=正方形周长】12+2=14厘米

  答:这条彩带共14米长。

  11、用一根2米长的木料,锯成同样长的四根,用来做凳腿,这个凳子的高大约是多少?2米=20分米

  20÷4=5分米

  答:这个凳子的高大约是5分米。

  12、妈妈带小明坐长途汽车去看奶奶,途中要走

  308千米。他们早上8时出发,汽车平均每小时行80千米,中午12时能到达吗?

  12时-8时=4小时

  80×4=320千米308千米<320千米

  答:中午12时能到达。

  13、在一辆载重2吨的货车上,装3台600千克

  的机器,超载了吗?2吨=20xx千克

  600×3=1800千克

  答:没有超重。

  14、有5台机器,分别重600千克、400千克、

  800千克、1000千克、700千克,用两辆载重2吨的货车运这些机器,怎样装车能一次运走?

  2吨=200千克一台装:

  600+400+800=1800千克另一台装:

  1000+700=1700千克

  答:一台装1800千克,另一台装1700千克就可以一次性运走。

  15、一个地球仪85元,一个书包48元,买一个地球仪和一个书包一共要多少钱?

  85+48=133元

  答:买一个地球仪和一个书包一

  共要133元。

  16、有公鸡59只,母鸡77只,小鸡85只,1公鸡和母鸡一共有多少只?

  59+77=136只

  答:公鸡和母鸡一共有136只.

  2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①问题:公鸡、母鸡和小鸡一共有多少只?59+77+85=221只

  答:公鸡、母鸡和小鸡一共有221只.

  ②问题:公鸡比小鸡少多少只?85-59=26只

  答:公鸡比小鸡少26只.

  ③问题:公鸡和母鸡一共比小鸡多多少只?

  59+77-85=136-85=51只

  答:公鸡和母鸡一共比小鸡多51只.

  17、京广中心大厦高209矮196米,你知道中央电视塔有多高吗?

  209+196=405米

  答:中央电视塔有405米。

  18、从昆明到丽江有517千米,我们已经走了348千米,到丽江还有多远?

  517-348=169千米

  答:到丽江还有169千米。

  19、副食店运来410千克鸡蛋,上午卖出152千克,下午卖出174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方法1:

  410-152-174=258-174=84千克分步式

  方法2:

  卖出的:152+174=326千克

  剩下:410-326=84千克答:还剩84千克。

  20、科技园上午有游客852人,中午有265人离去。下午又来了403位游客,这时园内有多少游客?全天园内来了多少游客?

  1852-265=587人587+403=990人

  2852+403=1255人

  答:这时园内有990名游客;全天园内来了1255名游客。

小学数学应用题5

  小学数学应用题综合训练(14)

  1. 一个四位数除以119余96,除以120余80。求这四位数。

  2. 有四个不同的自然数,其中任意两个数之和是2的倍数,任意三个数的和是3的倍数,求满足条件的最小的四个自然数。

  3. 在一环形跑道上,甲从A点,乙从B点同时出发反向而行,6分钟后两人相遇,再过4分钟甲到达B点,又过8分钟两人再次相遇。甲、乙环行一周各需要多少分钟?

  4. 甲、乙沿同一公路相向而行,甲的速度是乙的1。5倍。已知甲上午8点经过邮局,乙上午10点经过邮局,问甲、乙在中途何时相遇?

  5. 甲、乙两人同时从山脚开始爬山,到达山顶后就立即下山。他们两人下山的速度都是各自上山速度的2倍。甲到山顶时,乙距山顶还有400米,甲回到山脚时,乙刚好下到半山腰。求从山顶到山脚的距离。

  6. 一辆公共汽车载了一些乘客从起点出发,在第一站下车的乘客是车上总数(含一名司机和两名售票员)的1/7,第二站下车的乘客是车上总人数的1/6,。第六站下车的'乘客是车上总人数的1/2,再开车是车上就剩下1名乘客了。已知途中没有人上车,问从起点出发时,车上有多少名乘客?

  7. 有三块草地,面积分别是4亩、8亩、10亩。草地上的草一样厚,而且长得一样快,第一块草地可供24头牛吃6周,第二块草地可供36头牛吃12周。问第三块草地可供50头牛吃几周?

  8. B地在A,C两地之间。甲从B地到A地去,出发后1小时,乙从B地出发到C地,乙出发后1小时,丙突然想起要通知甲、乙一件重要的事情,于是从B地出发骑车去追赶甲和乙。已知甲和乙的速度相等,丙的速度是甲、乙速度的3倍,为使丙从B地出发到最终赶回B地所用的时间最少,丙应当先追甲再返回追乙,还是先追乙再返回追甲?

  9. 一把小刀售价3元。如果小明买了这把小刀,那么小明与小强的钱数之比是2:5;如果小强买了这把小刀,那么两人的钱数之比是8:。小明原来有多少元钱?

  10. 环形跑道周长是500米,甲、乙两人从起点按顺时针方向同时出发。甲每分钟跑120米,乙每分钟跑100米,两人都是每跑200米停下来休息1分钟,那么甲第一次追上乙需要多少分钟?

小学数学应用题6

  1、四年级三班34个同学合影。定价是33元,给4张相片。另外再加印是每张2.3元。全班每人要一张,一共需付多少钱?平均每张相片多少钱?

  2、一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共要行驶580千米,用了6小时。途中一部分公路是高速公路,另一部分是普通公路。已知汽车在高速公路上每小时行120千米,在普通公路上每小时行80千米。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了多少千米?

  3、小华家距学校2300米,每天步行上学,有一天他正以每分钟80米的速度前进着,一抬头看见路边的钟表发现要迟到,他马上改用每分钟150米的速度跑步前进,途中共用20分钟,准时到达了学校。小明是在离学校多远的地方开始跑步的?

  4、四年级数学下册应用题:84千克黄豆可榨12千克油,照这样计算,如果要榨120千克油需要黄豆多少千克?

  5、一根绳子分成三段,第一、二段长38.7米,第二、三段长 41.6米,第一、三段长39.7米.求三段绳子各长多少米?

  6、三筐苹果共重110.5千克,如果从第一筐取出18.6千克,从第二筐取出23.5千克,从第三筐取出20.4千克,则三筐所剩的苹果重量相同,原来三筐苹果各有多少千克?

  7、小明和小华都是早上7:30从家里出发去上学,小明每分钟走120米,小华每分钟走80米,小明到达学校5分钟后发现忘了钢笔,就回家拿钢笔,7:55分和小华在路上相遇。从学校到家多远?

  8、一个学生的家离学校有3千米。他每天早晨骑车上学,以每小时15千米的速度行进,恰好准时到校。一天早晨,由于逆风,开始的1千米,他只能以每小时10千米的速度骑行。剩下的路程他应以什么速度骑行,才能准时到校?

  【答案详解】

  1、定价款+加印款=共付款

  共付款学生数=每张照片款

  33+2.3(34-4)= 共付款=102(元)

  每张照片款=10234=3(元)

  2、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速度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时间=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路程

  6、相同后的'重量+18.6千克=第一筐的重量

  (110.5-18.6-23.5-20.4)3+18.6=第一筐的重量

  同理可求其它两筐的重量

  7、小明和小华走的路程和2=从学校到家的路程

  [80(7:55-7:30)+120(7:55-7:30-00:05)]= 从学校到家的路程

  8、剩余的路程剩余的时间=剩余路程的骑行速度

  (3-1)[(315)-(110)]= 剩余路程的骑行速度

  120[(580-806)(120-80)]=300(千米)

  本题也可以通过设x来求解

  3、跑步的速度跑步的时间=跑步的路程

  150[(2300-8020)(150-80)]=1500(千米)

  本题也可以通过设x来求解

  4、每榨1千克豆油所需豆子豆油的千克数=所需黄豆数

  (8412)120=所需黄豆数=840(千克)

  5、绳子的总长 - 第一、二段 = 第三段绳子的长

  (38.7+41.6+39.7)2-38.7=第三段绳子的长

  同理可求其它两段的长。

小学数学应用题7

  1. 商店有4筐苹果,每筐55千克,已经卖出135千克,还剩多少千克苹果?

  2. 美术组有24人,体育组的人数是美术组的4倍,两个组共有多少人?

  3. 每盒粉笔1元3角4分,每瓶墨水6角2分,学校买了6盒粉笔5瓶墨水,共花多少钱?

  4. 有篮球9个,足球的个数是篮球的.8倍,足球有多少个?

  5. 有足球72个,篮球9个,足球的数量是篮球的多少倍?

  6. 有足球72个,正好是篮球个数的8倍,篮球有多少个?

  7. 学校买来6箱图书,每箱50本,平均分给4个年级,每个年级分多少本?

  8. 在3千米长的公路一边,每隔5米种一棵树,一共要分多少段?

  9. 小明从家到学校要走200米长的路,如果他来回走2趟共行多少米?

  10. 商店有黄气球19个,红气球比黄气球少7个,花气球的个数是红气球的2倍,花气球有多少个?

  11. 同学们做习题,小华做了75道,小明做了85道,小青比小华和小明的总数少30道,小青做了多少道?

  12. 学校有14棵杨树,杨树的棵数是松树的2倍,柳树比松树多4棵,有多少棵柳树?

  13. 三年级(1)班有46人,其中21人是女生,男生比女生多多少人?

  14. 公园有7只大猴,小猴的只数比大猴多9只,公园一共养了多少只猴?

  15. 甲有140元,甲的钱数是乙的2倍,甲乙共有多少元?

  16. 一列火车早上5时从甲地开往乙地,按原计划每小时行驶120千米,下午3时到达乙地,但实际到达时间是下午5时整,晚点2小时。问火车实际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15-5)*120=1200 1200/(10+2)=100

  17.一辆汽车早上8点从甲地开往乙地,按原计划每小时行驶60千米,下午4时到达乙地。但实际晚点2小时到达,这辆汽车实际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16-8)*60=480 480/(8+2)=48

  18 .小宁、小红、小佳去买铅笔,小宁买了7枝,小红买了5枝,小佳没有买。回家后,三个人平均分铅笔,小佳拿出8角钱,小佳应给宁多少钱?给小红多少钱?(7+5)/3=4 8/4=2 2*(7-4)=6 8-6=2

  19.三个好朋友去买饮料,小亮买了5瓶,小华买了4瓶,阳阳没有买。到家后,三个人平均喝完饮料,阳阳拿出6元钱,他应给小亮多少钱?给小华多少钱? (5+4)/3=3 6/3=2 2*(5-3)=4 6-4=2

  20.用一个杯子向空瓶里倒牛奶,如果倒进去2杯牛奶,连瓶共重450克;如果倒进去5杯牛奶,连瓶共重750克。一杯牛奶和一个空瓶各重多少克?(750-450)/3=100 450-(2*100)=250

小学数学应用题8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图画应用题的结构特点,会正确地叙述图意,理解“求和”“求剩余”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正确解答图画应用题.

  2.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正确识图,理解图中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根据题意,正确选择算法.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1.学生开火车口算:8以内的加减法.

  2.看图说图意并列式计算:

  投影出示下面两题:

  师:第一题为什么用加法?第二题为什么用减法?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用图画表示的应用题.

  二、学习新知

  1.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图1(花图).

  师:谁来说一说这幅图告诉了我们什么和什么,求什么?

  指名回答.(花瓶里有5朵花,花瓶外有3朵花,一共有多少朵花?)

  问:图上哪一部分不容易看出来?(花瓶里的花的朵数)

  说明:当图上的物体数量比较多或者物体间相互遮盖的时候不容易数出它的个数,这时候题中会给我们标明是多少或者能够让我们根据题中给的条件算出来,这道题就给我们标明了数据(板书:5朵).

  师:下面就请你们自己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

  集体说图意.

  问:要求一共有多少朵,怎么想?

  (要求一共有多少朵,就要把花瓶里的5朵和花瓶外面的3朵合并起来,用加法计算.)

  谁会列算式?

  板书:5+3=8

  问:5+3=8表示什么意思?5表示什么?3和8呢?

  (2)出示例题图2(小猫图).

  师:请你们自己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

  在学生独立说的基础上指名说图意.(一共有8只小狗,跑了2只,还剩几只?)

  问:还剩几只?(6只)你是怎么知道的?(算的或数的)

  师:当数量比较多或者数不出来的时候,我们应该根据题中的数量关系用计算的方法来解答.

  问:谁来说说这道题怎样列式解答?

  板书:8-2=6

  问:8-2=6表示什么意思?8表示什么?2和6呢?

  2.教学做一做

  (1)投影出示蜗牛图

  指名说图意,然后独立解答.

  指名列式,老师板书:6+2=8

  问:这道题为什么用加法?

  (2)投影出示小猪吹泡图

  学生试着自己说图意,然后独立解答.

  指名列式,老师板书:8-3=5

  问:这道题为什么用减法?8表示什么?

  3.总结质疑:

  师:想一想,今天我们学习的图画应用题和以前学习的图画应用题有什么不同?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巩固提高

  1.学生独立完成教材46页的第14题,然后投影订正.

  2.摆一摆、说一说

  两人一组,一人摆学具,一人说题意列算式.

  3.看算式编题

  出示:3+5= 8-2=

  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编题,指名回答,大家当裁判.

  板书设计

小学数学应用题9

  分数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中的一个难点,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吃力,各种数量关系比较难分析、判断,选择一个合适的解答方法,通过我近年来的教学,对这部分知识有以下体会。

  1、分数应用题的基础题型是简单的分数乘法应用题,要抓住的就是分数乘法的意义:单位“1”×分率=对应量,包括分数除法应用题,仍然使用的是分数乘法的意义来进行分析解答,所以要把这个关系式吃透,从中总结出“一找,二看,三判断”的解答步骤。找:找单位“1”;看:看单位“1”是已知还是未知;判断:已知用乘法,未知用除法。在简单的分数乘法除法应用题中,反复使用这个解答步骤以达到熟练程度,对后面的较复杂分数应用题教学将有相当大的帮助。

  2、教学到教复杂的分数应用题时,要抓住例题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也是最难的两种题型加强训练,就是“已知对应量、对应分率、求单位‘1’”和“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这两种题型,对待前者要充分利用线段图的优势,让学生从意义上明白单位“1”×对应分率=对应量,所以单位“1”=对应量÷对应分率。在训练中牢固掌握这种解题方式,会熟练寻找题中一个已知量也就是“对应量”的对应分率。对于后者,要加强转化训练,要熟练转化“甲比乙多(少)几分之几”变成“甲是乙的1+(或-)几分之几”,对这种转化加强训练后学生就能轻松地从“多(少)几分之几”的关键句中得出“是几分之几”的关键句,从而把较复杂应用题转变成前面所学过的简单应用题。

  3、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

  (1)画线段图进行分析。对于一些简单的分数应用题,教师要教会学生画线段图,然后引导学生观察线段图,如果单位“1”对应的数量是已知的,就用乘法,找未知数量对应的分率;如果单位“1”对应的`数量是未知的,就用方程或除法,找已知数量对应的分率。

  (2)找等量关系进行分析。有许多的分数应用题,题目中都有一句关键分率句,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这一句话翻译成一个等量关系,然后根据这一个等量关系,即可求出题目中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向。

  (3)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进行分析。有部分分数应用题,可以把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转化为比,然后利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进行解答。

  总之,分数应用题的学习的确有难度,但并非难以理解和接受,我将其以上三点用了六句话进行总结了一下,做分数应用题时,“先找单位1,再看知不知,已知用乘法,未知用除法,比1多则加,比1少则减”。所以只要充分了解教材,了解知识结构中前后知识点的关系,这部分的教学会变得比较轻松。

小学数学应用题10

  一、当前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障碍

  (一)教学模式呈现类型化、封闭化

  目前我国小学数学教材名目很多,不同的教材在内容、编排上存在很多差异之处。很多教材中都对应用题进行了分类,于是一些教师在应用题教学过程中难免会给学生灌输这种类型化的思想,即把不同类型的应用题划分成几种模块,每种模块再套用不同公式。因此,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就变成了对数学公式死记硬背、照搬套用的过程,这样就会导致学生只会照葫芦画瓢,生搬硬套数学公式,很难学到真正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不管是哪种教材,也都只能作为数学教学的参考,教师没有必要完全依靠教材的分类草率的将各种应用题类型化、模块化,过分类型化的教学模式只会妨碍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脱节

  传统的应用题教学往往将学生的学习和现实生活隔离,学生难以将实际问题与数学模型构建联系。现实生活中,人们平常所接触到信息丰富多样,有表格、图文等等。而小学数学应用题中很多都是简单的文字叙述应用题,虽然需要掌握一些解题技巧,但是对于学生观察能力、类比能力的提高并没有很大的作用。当学生面对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时候,由于缺少必要的观察能力与归纳能力,便会陷入困境,无法做到学以致用。

  二、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

  (一)开放化的题型设计

  为了培养和锻炼学生独立分析题目和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小学数学老师或有关出题人再设计应用题型时,可以设计一些条件不充分的应用题,让学生自己思考题目的缺乏条件,并展开相关调查了解从而做出解答。另外还有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即在应用题的数据设计上可以留下一定盈余。例如,教师在讲解鸡兔同笼问题时,教师可以自行命题,同时给定一系列解题条件,其中包括有用信息和干扰信息。之后再提出需要解答的最终问题。在面对这些条件过剩的数学问题时,就要求小学生就必须经过认真思考和准确判断,排除不需要的条件,采用必要的条件。通过这种条件选择取舍,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再者,在设计数学应用题的过程中,可以适宜地添加一些杂乱的信息,使学生在解答时需要对这些信息进行初步的梳理、筛选,然后才能进一步解决相关问题。开放化的应用题设计策略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应用题教学联系生活实际

  在数学应用题教学中,需要老师要多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将数学问题带入现实生活中,使得学生能够适应在现实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运用数学。数学应用题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大 胆开放地使用文字以外的多种形式,通过表格、图形、动画情境等方式来示范讲解。这样贴近生活实际的方式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应用题的兴趣。比如,教授分数后,老师可以立足现实生活设计如下一道应用题:老师带了500元钱到商场买衣服,商场里衣服款式很多且还在打折,老师看中了几件自己很喜欢的衣服。外套200元,裤子的价钱是外套的3/4 ,连衣裙比外套贵六分之一,请各位同学算一下老师带的.钱能不能买下这些服装。学生在解答这种应用题时,更像是在解决自己身边的一件小事。这样贴合了学生生活的教学设计,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也指引他们在以后的实际生活中遇到此类数学问题时能够积极地去解决。

  (三)传授学生基本的解题策略

  基本的解题策略包含许多必要的因素:第一,指引学生进行信息的收集与整理。学生要对应用题中的已知条件和解答题目所需要的未知条件展开相关的收集、整理,然后再综合运用这些信息来解决问题;第二,指导学生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涉及到方方面面,错综复杂, 教师既要教会学生如何运用有效方法加以分析,还要给学生解释要用这种方法的原因,是学生不仅知其然,也能知其所以然。如此,才能让学生真正能做到运用自如;第三,引导学生独立摸索解题方法,特别是解题的步骤。培养学生形成连贯的、逻辑化的思维,解题是要想到解决问题应该分为哪几个步骤来做,这样的思维习惯的形成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长期而持续的培养、训练。例如,教师在列方程应用题时,应该引导学生逐步分析题干内容,一一找出其中存在的关系,再列出解答方程式。此外,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首先就是要在错综复杂的问题中寻找、删选有效的信息,然后合理利用信息构建数学模型,再通过相关方法计算这个模型,从而得出题目答案,最后在生活实践中检验答案。

  (四)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

  为提高数学应用题教学效率,老师需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向学生具体、生动地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使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感知实现对问题认识的内化,培养其理解力和判断力。小学生在学习应用题时,常常需要通过直观和操作活动来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然后在此基础上理解数量关系,找出算法。应用题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多组织安排学生的操作活动,向学生提供材料并引导其对数量关系加以分析,按照正确步骤寻找到解题思路和解答方法。如在计算梯形面积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动手剪纸操作,通过梯形转化其他图形的方法来求其面积。数学实践活动是学生获得直接经验,激发求知欲的重要途径。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想要提高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质量,就应该指引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审视问题、阐述现象,并自觉用数学思想与方法去分析问和解决问题,从而形成科学、严谨的数学教学观。对此,作为广大小学教育工作者,就需要不断地进行探索,从而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和发展。

小学数学应用题11

  1.李大伯家养了200只鸡,第一天先卖128只,平均每只鸡可卖9元,李大伯这天能卖多少元?

  剩下的鸡第二天卖,每8只装一笼,能装多少笼?

  2.48个同学去采集昆虫标本,每3人分一组,可以分成多少组?

  3.同学们要种93棵树,已经种了18棵,剩下的树苗平均分给5个小组,每个小组还要种多少棵?

  4.上海市六月份降水量是42毫米,七月份比六月份少了14毫米.六、七两个月一共降水多少毫米?

  5.玩具厂每小时可以生产玩具600个,从上午十时到下午二时,大约可以生产玩具多少个?

  6.一个正方形花圃,边长是15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米?

  7.在一块长16米,宽8米的长方形地的周围围上围栏,围栏一共长是多少米?

  8.少年宫学习绘画的小朋友共108人,学习书法的小朋友人数比学习绘画的'2倍少36人.少年宫学习书法的有多少人?

  9.每根跳绳长2米.65米长的一根绳子,最多能剪多少根跳绳?还剩几米?

  10.李教师买了2副羽毛球拍,付出70元,找回6元.每副羽毛球拍多少元?

  11.一本科普书,小明准备6天看完,平均每天要看多少页?

  12.同学们做了80朵纸花,每5朵扎一束,可以扎几束?每4朵扎一束,可以扎几束?

  13.一种练习本每本的单价是4角.王教师用5元钱,最多可以买多少本这样的练习本?

  14.小华去商店里买饮料,买了5瓶,付给营业员100元,找回35元.每瓶饮料多少钱?

  15.同学们到果园参加义务劳动,男同学有40人,女同学有38人.每6人分一组,一共可以分成多少个小组?

  16.三2班有男生26人,女生22人.全班同学平均分成4个小队.平均每个小队有多少名同学?如果每个同学发2本数学练习本,全班一共需要多少本数学练习本?

  17.学校舞蹈队里有18名男生,女生人数是男生的2倍.舞蹈队男、女生一共有多少人?

  18.去天文台参观的女生有9人,男生去的人数比女生的3倍还多1人.40座的汽车够坐吗?

  19.一批货物,已经运走了8吨,剩下的是运走的5倍.这批货物一共有多少吨?

  20.小明买了6套体育画片,每套4元,又买了一本描红字帖15元.小明一共花了多少元?

小学数学应用题12

  1、体育老师买了8盒羽毛球,每盒12只,共288元,平均每只羽毛球多少元?

  2、李师傅生产一批零件,原计划平均每小时生产50个,6小时完成。实际5小时就完成了任务,实际平均每小时生产多少个?

  3、商店运来5箱水果,共重50千克。如果把这些水果换成小箱来装,每箱重量是原来的一半,这些水果能装多少箱?

  4、84千克黄豆可榨12千克油,照这样计算,如果要榨120千克油需要黄豆多少千克?

  5、学校体育组有36人,美术组的人数比体育组的'2倍少12人。学校美术组有多少人?

  6、四年级要买5本相册和5枝自动铅笔奖励三好学生。买相册用了28.75元,买自动铅笔用了6.15元,一本相册比一枝自动铅笔贵多少元?

  7、东关小学体育队有71人,其中15人是篮球队员,田径队员的人数是篮球队员的2.4倍,其余的是足球队员。足球队有多少人?

  8、商店运来16筐苹果,每筐42.5千克。运来的梨比苹果重量的2倍少120千克。运来的梨有多少千克?

  9、同学们做操,每25人排成一排,男生排了30排,女生排了28排。男生比女生多多少人?

  10、小明看一本180页的故事书,已经看了3天,平均每天看24页。剩下的平均每天看36页,还要几天才能看完?

小学数学应用题13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认识含有三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应用题的结构。

  2.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两步应用题的解题思路,会分步列式解答两步应用题。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灵活解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师:谁知道10月1日是什么节?今年的10月1日是我们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50岁的生日,为了庆祝这一盛大的节日,一些同学做了许多美丽的花朵。

  板书:同学们做黄花25朵,做紫花18朵。

  根据这两个条件,谁能提出一个问题,使它成为一道完整的应用题呢?怎样列式解答呢?(学生口述,电脑出示。)

  大家仔细观察,这是一道几步计算的应用题?

  (2)师:老师也提一个问题--"做了多少朵红花?(板书)看能不能解答?为什么?"(因为题中没有告诉红花与黄花、紫花的关系,所以不能解答。)

  如果老师增加一个条件--"做的红花比黄花和紫花的总数少3朵"(板书)。现在红花与黄花、紫花有关系吗?这道题能不能解答了?

  二、进行新课

  1.师:这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例1,谁来把题读一遍。

  2.引导理解题意。

  这道题告诉我们的已知条件有哪些?要求什么问题?

  红花的朵数跟什么有关系呢?(总数)有什么样的关系呢?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3.画线段图。

  师:我们可以借助线段图来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先画出一条线段表示黄花的朵数,(边说边画)黄花有多少朵?接着画线段表示紫花的朵数,表示紫花的线段应该比表示黄花的线段长呢?还是短呢?为什么短?画完后问:哪一条线段表示的是黄花和紫花的总数呢?(指名上台指出)再画表示红花的.线段(师故意把表示红花的线段画得和总数一样长)。提问:是这样吗?为什么不对?应该怎样改?这条线段就表示红花的朵数,也就是这道题要求的问题。

  4.分析、解答。

  (1)师:请大家想一想,求红花的朵数用一步计算可以吗?为什么不能?要求做了多少朵红花,必须先算什么?

  (2)师:每一步怎样算呢?求出黄花和紫花的总数,就可以求出什么了?请你在练习本上试着列式解答,谁最先做完,就上来把答案写在黑板上,其他同学做完后看书自检。

  (3)小结:解答例1时,已知红花的朵数比黄花和紫花的总数少3朵,题中没有直接告诉黄花和紫花的总数,所以要先算出黄花和紫花一共多少朵,再算做了多少朵红花,需要几步计算?(两步。)

  5.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两步应用题"(板书课题)。

  6.改编例题。

  (1)师:下面老师把例1改变一下,把第三个已知条件中的"少"改为"多"。(电脑出示。)

  请你默读题目,思考以下问题。

  ①这道题和例1比,哪些地方发生了变化?

  ②线段图怎样改?

  ③解答这道题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根据学生讨论情况归纳后,学生独立解答,个别板演。集体订正。问:解答这道题需要几步呀?第一步算什么?第二步算什么?

  (2)师:下面老师把例1再改变一下(电脑出示题目。)指名读题后,先提问上述问题,学生再独立解答。

  师生集体订正。

  7.比较归纳。

  (电脑出示)思考:这三道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解答方法上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

  小结:这三道题讲的事情相同,前两个已知条件和问题相同,第三个已知条件不同。从解答方法来看,因为红花的朵数都与黄花和紫花的总数有关系,而"总数" 没有直接告诉,所以三道题都需要两步计算,先算出来黄花和紫花一共多少朵,然后再求做了多少朵红花。不同的是求红花的朵数计算方法不同。因为例1告诉我们红花比黄花和紫花的总数少3朵,应该用总数减3;想一想第1题是告诉做的红花比黄花和紫花的总数多3朵,应该用总数加3;想一想的第3题是知道做的红花是黄花和紫花的总数的3倍,也就是3个43,所以用总数乘以3。大家在做应用题时一定要认真分析题意,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每一步怎样计算。

  三、巩固练习

  1.(多媒体出示)填空。

  (1)同学们跳绳,小华跳75下,小明跳85下。小青比小华和小明跳的总数少30下。小青跳了多少下?师引导学生分析题意。要求"小青跳了多少下",必须先算(

  )。算式是:(

  )。

  (2)畜牧场养出羊120只,养奶羊410只。养绵羊的只数是山羊和奶羊总只数的4倍。养绵羊多少只?

  师引导学生分析题意。

  要求"养绵羊多少只",必须先算(

  )。

  算式是:(

  )。

  2.小游戏--猜一猜。

  两名学生报出年龄、身高,师说出教师的年龄、身高与两名学生年龄、身高的关系,让学生猜一猜老师的年龄、身高。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两步应用题,做题时要认真分析题意,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每一步该怎样计算。

  五、布置作业(略)

小学数学应用题14

  1、一本故事书有360页。爸爸第一周读了100页,第二周读了200页。(1)爸爸已经读了多少页?(2)第二周比第一周多读了多少页?(3)爸爸再读多少页,就读完这本书了?(4)已经读的比剩下的多多少页?

  2、一间教室大的一片草地每天产生的氧气够3个人用。三年级有120人,要有多少间教室大的草地产生的氧气才够用?

  3、超市上午卖出大米153千克,下午比上午多卖出56袋,这一天工卖出大米多少袋?

  4、张军家买回一袋大米,平均每天吃2千克,吃了9天后还剩下7千克。这袋大米原有多少千克?

  5、食堂运来500千克煤,烧了7天还剩325千克。平均每天烧煤多少千克?

  6、张强从家到学校是1092米,他走了21分钟,?

  7、商店有黄气球19个,红气球比黄气球少7个,花气球的个数是红气球的2倍,花气球有多少个?

  8、学校组织参观自然博物馆。二年级去39人,三年级去的人数是二年级的'2倍。三年级去了多少人?两个年级共去多少人?

  9、体育室足球有42只,乒乓球有75只,三毛球有38只,乒乓球比三毛球多几只?三种球共有多少只?

  10、一人唱一首歌要用4分钟,15个人合唱这首歌需要( )分钟。

  11、一个学校买来足球、篮球、排球,已知15个不是排球,16个不是足球,足球和排球共买了11个,问足球、篮球、排球各买了几个?

  12、校园里共栽了21棵槐树。栽的松树是槐树的4倍,栽了多少棵松树?

  13、小巧体重29千克,比小胖轻9千克,小巧重多少千克?

  14、王老师骑车上班,去时速度是200米/分,12分钟到达,回来时只用了8分钟。王老师家离学校有多远?回来时他的速度是多少?

  15、甲、乙两班共有83人,乙、丙两班共有86人,丙、丁两班共有88人,求甲班和丁班共有多少人?

  16、一棵树苗16元,买3棵送1棵。一次买3棵,每棵便宜多少钱?

  17、一座水塔高24米,一座电视发射塔的高度是水塔的5倍,这座电视发射塔比水塔高多少米?

  18、小兰在计算除法的时候,把除数65写成56,结果得到的商是13还余52。想一想:正确的商应该是多少?

  19、中营村去年修了2条水渠,总长604米,今年修的水渠长度是去年的3倍。今年比去年多修多少米?

  20、停车场有大汽车45辆,小汽车比大汽车多17辆,大汽车和小汽车一共有多少辆?

  21、废旧电池回收小组三天共收旧电池730个,前两天平均每天收240个,第三天收了多少个?

  22、三年级去图书馆借书,上午借了420本,下午比上午多借20本。这一天三年级共借书多少本?

  23、一包练习本有50本。三年级有同学75人,每人买4本。一共需要买多少包练习本?

  24、原来有30个同学,又走来15个。这些同学5人排一行,可以排几行?

  25、同学们种了两行树,一行6棵,另一行8棵,一共种了多少棵?

  26、一个长方形的操场周长是400米,长是宽的3倍,这个操场的长和宽各是多少米?

  27、一次排球锦标赛,有32个队参加,每人有12名运动员。一共有多少名运动员?

  28、学校买来30米长的彩带,第一次用去5米,第二次用去15米,现在彩带一共短了多少米?

  29、工人师傅要把一根圆钢管锯成4段,每锯断一次要用9分钟,全部锯完一共要用多少分钟?

  30、一列火车的第10号车厢原有116人,到某站后,有58人下车,有45人上本。再开车时,这节车厢有多少人?

小学数学应用题15

  【摘 要】小学应用题教学是整个应用题教学的基础,学生在这个阶段学习中对应用题的结构、基本数量关系和解题思维方法掌握得如何,都将直接影响以后应用题的学习,因此必须从基础抓起,做好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题教学一直以来都是教学难点之一,普遍存在着“学生怕学,教师难教”的现象。在教学中,许多教师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由教师读题学生大都可以理解题意,可是让学生独立完成时,往往错误不断。这就说明他们根本没把题读懂,由此可见,对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进行探讨就显得尤为重要。

  1 传统应用题的利与弊

  新课程实施后,教师的教学的理念发生了重大的转变,但对传统教学的精华,许多老师全盘否定,教学往往另起炉灶。有些老师在研读教材,设计方案时目标把握不准;有些老师不敢把传统课堂中的精华运用到自己的课中,特别是上公开课,怕别人说自己理念落后,在实践中失去自我,这实际上是对新课改的`亵渎。反思应用题教学,传统应用题教学有许多值得继承的亮点。强调学生认真审题,重视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分析;特别注意训练学生分析应用题中已知量与未知量,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存在的相依关系,把数量关系从应用题中抽象出来。在传统应用题教学中以指导思考方法为重点,让学生掌握解答应用题的基本规律,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如采用对应的思想方法、比较、逆向思考、变式等,都是值得继承的。正如现代教育学家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最佳的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当然,传统的小学数学应用题课堂教学也存在的不少问题。在处理教材上,教师的主导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教师过分地迷信教材。受凯洛夫《教育学》的影响,课堂教学环节固定。往往是单向的静听式,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之间的竞争性,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体现个体性,信息交流处在一种不畅通的状态。学生缺乏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在问题的设计上,缺乏思考价值,阻碍了学生思维独立性与创造性。?

  2 在做题中培养逻辑思维是关键

  3 提高学生对应用题的感知能力

  小学生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的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多种感官对这些具体形象进行综合性的感知,然后要求学生把所感知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进行集中而又有系统的表述,提高学生对应用题基本数量关系的分析能力。例如:小学低年级有这样一道应用题:四(一)班同学去植树,男生25人,女生19人,平均分成4组,每组几人?教学这道应用题之前,我先组织学生进行学具操作,每人摆两堆小圆片,一堆5个,一堆7个,然后提问:要把这两堆圆片分成4个小堆,并且每堆一样多,你们会分吗?怎么分?动手试试看吧。学生对这类活动很感兴趣,当学生把这两堆圆片合在一起再进行均分时,教师及时提问:为什么要把原来的两堆圆片合起来呢?具体的学具操作,能把求平均数的算理简单明了地反映出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然后引导学生开动脑筋,使其积极主动地把诸多感性材料“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

  总之,在小学学习期间,数学应用题是培养学生的素质和创新意识的最好途径之一。为此,数学教学应成为能够在生活中实际应用的教学。虽然中国的国情使我们不能在短时间内改变“一举定终身”的考试制度,但我们更应从提高全民的素质入手。我们的目标是“让孩子们喜欢数学”、“让不同的孩子学习不同的数学”、“在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有数学”、“大至天文、地理、环保问题、生态平衡问题,小至利率计算、古尸年代测定……均可在数学中找到其应用的踪影。”从数学应用题教学的发展来看,小学应用题教学是整个应用题教学的基础,学生在这个阶段学习中对应用题的结构、基本数量关系和解题思维方法掌握得如何,都将直接影响以后应用题的学习,因此必须从基础抓起,做好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

【小学数学应用题】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应用题01-26

小学数学经典应用题02-09

(精品)小学数学应用题10-23

小学数学《连除应用题》说课稿11-13

数学应用题10-28

数学应用题03-05

数学实际应用题11-03

【合集】数学应用题12-20

小学数学应用题锦集15篇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