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奥数题及答案14篇
小学四年级奥数题及答案1
运算符号填空:(中等难度)
把+,-,×,÷四个运算符号,分别填入下面等式的○内,使等式成立(每个运算符号只准使用一次):(5○13○7)○(17○9)=12。
运算符号填空答案:
因为运算结果是整数,在四则运算中只有除法运算可能出现分数,所以应首先确定"÷"的`位置。
当"÷"在第一个○内时,因为除数是13,要想得到整数,只有第二个括号内是13的倍数,此时只有下面一种填法,不合题意。
(5÷13-7)×(17+9)。
当"÷"在第二或第四个○内时,运算结果不可能是整数。
当"÷"在第三个○内时,可得下面的填法:(5+13×7)÷(17-9)=12。
小学四年级奥数题及答案2
1、找规律,在括号内填入适当的数。3,6,8,16,18,(),()。
答案:6=3×2,16=8×2,即偶数项是它前面的奇数项的2倍;又8=6+2,18=16+2,即从第三项起,奇数项比它前面的偶数项多2。所以应填:36,38。
2、找规律,在括号内填入适当的数。1,6,7,12,13,18,19,(),()。
答案:将原数列拆分成两列,应填:24,25。 3、找规律,在括号内填入适当的数。1,4,3,8,5,12,7,()。
答案:奇数项构成数列1,3,5,7,…,每一项比前一项多2;偶数项构成数列4,8,12,…,每一项比前一项多4,所以应填:16。
4、找规律,在括号内填入适当的数。0,1,3,8,21,55,(),()。
答案:144,377。
5、A、B、C、D四人在一场比赛中得了前4名。已知D的.名次不是,但它比B、C都高,而C的名次也不比B高。问:他们各是第几名?
答案:D名次不是,但比B、C高,所以它是第2名,A是第1名。C的名次不比B高,所以B是第3名,C是第4名。
小学四年级奥数题及答案3
1、小王以每秒3米的速度沿着铁路跑步,迎面开来一列长147米的火车,它的行使速度每秒18米。问:火车经过小王身旁的时间是多少?
147÷(3+18)=7(秒)
答:火车经过小王身旁的`时间是7秒。
2、小王以每秒3米的速度沿着铁路跑步,后面开来一列长150米的火车,它的行使速度每秒18米。问:火车经过小王身旁的时间是多少?
150÷(18-3)=10(秒)
答:火车经过小王身旁的’时间是10秒。
(四)过桥、隧道(桥、隧道看作是有车身长度,速度是0的火车)
3、长150米的火车,以每秒18米的速度穿越一条长300米的隧道。问火车穿越隧道(进入隧道直至完全离开)要多少时间?
(150+300)÷18=25(秒)
答:火车穿越隧道要25秒。
小学四年级奥数题及答案4
电车公司维修站有7辆电车需要维修,如果用一名工人维修这7辆电车的修复时间分别为12,17,8,18,23,30,14分钟。每辆电车每停开1分钟的经济损失是11元。现在由3名工作效率相同的维修工人各自单独工作,要是经济损失减到最小程度,那么最小的损失是多少元?
答案与解析:因为3个工人各自单独工作,工效又相同,因此,每人维修的时间应尽量相等,设需维修的车辆分别为:A、B、C、D、E、F、G,修复的时间依次是12、17、8、18、23、30、14分钟,则第一个工人应修复的车是:C、G、D;第二个工人应修复的.车是:B、E;第三个工人应修复的车是:A、F。有因为要求把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所以,每个人应尽量先修复需短时间修好的车辆,这样,可以按以下的顺序开修:第一个人:8,14,18。
小学四年级奥数题及答案5
暑期前老师去阅览室借书,如果每人借4本,则最后少2本;如果前2人每人借8本,余下每人借3本,这些图书恰好借完。阅览室共有多少本书?
答案与解析:这道题的第二次分配条件是需要调整的,因为第二次分配不是平均分配,将其调整为平均分配后才能解题。第二次分配调整后:每人借3本,多出(8-3)×2=10(本)。这时按盈亏问题的规律解题。两次分配本数上相差:10+2=12(本),因为在第二次分配中每人少分了4-3=1(本),因此可知借书的人数:12÷1=12(人),书的'本数:4×12-2=46(本)
解:借书的人数:[2+(8-3)×2]÷(4-3)=12(人)
书的本数:4×12-2=46(本)
答:阅览室共有图书46本。
小学四年级奥数题及答案6
设a、b都表示数,规定a△b=3×a-2×b
①求3△2,2△3;
②这个运算“△”有交换律吗?
③求(17△6)△2,17△(6△2);
④这个运算“△”有结合律吗?
⑤如果已知4△b=2,求b。
答案
分析:
分析解定义新运算这类题的关键是抓住定义的本质,本题规定的运算的.本质是:用运算符号前面的数的3倍减去符号后面的数的2倍。
解:①3△2=3×3-2×2=9-4=5
2△3=3×2-2×3=6-6=0。
②由①的例子可知“△”没有交换律。
③要计算(17△6)△2,先计算括号内的数,有:17△6=3×17-2×6=39;再计算第二步
39△2=3×39-2×2=113,
所以(17△6)△2=113。
对于17△(6△2),同样先计算括号内的数,6△2=3×6-2×2=14,其次
17△14=3×17-2×14=23,
所以17△(6△2)=23。
④由③的例子可知“△”也没有结合律.
⑤因为4△b=3×4-2×b=12-2b,那么12-2b=2,解出b=5。
小学四年级奥数题及答案7
1、甲、乙、丙三人中有一人做了一件好事。他们各自都说了一句话,而其中只有一句是真的。甲说:“是乙做的。”乙说:“不是我做的。”丙说:“也不是我做的。”问:到底是谁做的好事?
答案:如果是甲做的好事,那么乙、丙的话都是真的,与只有一句是真的矛盾。如果是乙做的好事,那么甲、丙的`话都是真的,也产生矛盾。好事是丙做的,这时甲、丙的话都是错的,只有乙的话是真的,所以好事是丙做的。 2、一张长8分米、宽3分米的长方形纸板,在四个角落上各截去一个边长为2分米的正方形,所剩下的部分的周长是多少?
答:(8+3)×2=22(分米)
32。计算:18+19+20+21+22+23
原式=(18+23)×6÷2=123
3、计算:100+102+104+106+108+110+112+114原式=(100+114)×8÷2=856
小学四年级奥数题及答案8
1、甲、乙、丙三人年龄之和是94岁,且甲的2倍比丙多5岁,乙2倍比丙多19岁,问:甲、乙、丙三人各多大?如果每个人的年龄都扩大到2倍,那么三人年龄的和是94×2=188。如果甲再减少5岁,乙再减少19岁,那么三人的年龄的和是188-5-19=164(岁),这时甲的年龄是丙的一半,即丙的年龄是甲的`两倍。同样,这时丙的年龄也是乙两倍。所以这时甲、乙的年龄都是164÷(1+1+2)=41(岁),即原来丙的年龄是41岁。甲原来的年龄是(41+5)÷2=23(岁),乙原来的年龄是(41+19)÷2=30(岁)。 2、小明、小华捉完鱼。小明说:“如果你把你捉的鱼给我1条,我的鱼就是你的2倍。如果我给你1条,咱们就一样多了。“请算出两个各捉了多少条鱼。
小明比小华多1×2=2(条)。如果小华给小明1条鱼,那么小明比小华多2+1×2=4(条),这时小华有鱼4÷(2-1)=4(条)。原来小华有鱼4+1=5(条),原来小明有鱼5+2=7(条)。
3、小芳去文具店买了13本语文书,8本算术书,共用去10元。已知6本语文本的价钱与4本算术本的价钱相等。问:1本语文本、1本算术本各多少钱?
8÷4×6=12,即8本算术本与12本语文体价钱相等。所以1本语文本值10×100÷(13+12)=40(分),1本算术本值40×6÷4=60(分),即1本语文本4角,1本算术本6角。
小学四年级奥数题及答案9
1、一头象的重量等于4头牛的重量,一头牛的重量等于3匹小马的重量,一匹小马的重量等于3头小猪的重量。问:一头象的重量等于几头小猪的重量?
答案:4×3×3=36,所以一头象的.重量等于36头小猪的重量。
2、甲、乙、丙三人,一个人喜欢看足球,一个人喜欢看拳击,一个人喜欢看篮球。已知甲不爱看篮球,丙既不喜欢看篮球又不喜欢看足球。现有足球、拳击、篮球比赛的入场券各一张。请根据他们的爱好,把票分给他们。答案:丙不喜欢看篮球与足球,应将拳击入场券给丙。甲不喜欢看篮球,应将足球入场券给甲。最后,应将篮球入场券给乙。
3、有一堆铁块和铜块,每块铁块重量完全一样,每块铜块的重量也完全一样。3块铁快和5块铜块共重210克。4块铁块和10块铜块共重380克。问:每一块铁块、每一块铜块各重多少?
答案:4块铁块和10块铜块共重380克,所以2块铁块和5块铜块共重380÷2=190(克)。而3块铁块和5块铜块共重210克,所以1块铁块重210-190=20(克)。1铜块重(190-20×2)÷5=30(克)。
小学四年级奥数题及答案10
甲、乙两人环绕周长是400米的跑道跑步,如果两人从同一地点出发背向而行,那么经过2分钟相遇;如果两人从同一地点出发同向而行,那么经过20分钟两人相遇,已知甲的.速度比乙快,求甲、乙两人跑步的速度各是多少?
答案:
由两人同一地点出发背向而行,经过2分钟相遇知两人每分钟共行400÷2=200(米)由两人从同一地点出发同向而行,经过20分钟相遇知甲每分钟比乙多走400÷20=20(米)根据和差问题的解法可知甲的速度是每分钟(200+20)÷2=110(米)乙的速度为每分钟110-20=90(米).
小学四年级奥数题及答案11
20xx年1月1日开始,职工A每工作3天休息1天,职工B每工作5天休息2天,A、B两人同在一个岗位上工作,如果某天A、B两人都休息,规定由职工C代班,则20xx年C要代班几次?
【解析】
在编号为1、2、3....28这28天中,
职工A的休息日的编号为4、8、12、16、20、24、28
职工B的休息日的.编号为6、7、13、14、20、21、27、28
所以编号为20、28的为A、B的共同休息日
而365÷28=13.....7
所以C在20xx年要代班13×2=26天
小学四年级奥数题及答案12
蜘蛛有8条腿,蜻蜓有6条腿和2对翅膀,蝉有6条腿和1对翅膀。现有这三种昆虫共17只,有120条腿和11对翅膀。求每种昆虫各几只?
点拨:这道题中出现了三种昆虫,有腿的比较,也有翅膀的比较,比前几道鸡兔同笼问题要复杂。我们仔细分析会发现:如果就昆虫的腿数进行分类,可以分成两类,即8条腿和6条腿的。而只有6条腿的昆虫有翅膀,这样我们就知道8条腿和6条腿这两种昆虫的总腿数和总只数。根据鸡兔同笼的基本公式,可以求得8条腿的蜘蛛的只数及6条腿的蜻蜓和蝉的`数量和。这样再利用一次鸡兔同笼问题的基本公式,已知蜻蜓和蝉的翅膀总数、总只数及其各自的翅膀数,可以求得蜻蜓和蝉各自的只数。
解:蜘蛛数:(120-17×6)÷(8-6)=9(只)
6条腿的昆虫数:17-9=8(只)
蝉的只数:(8×2-11)÷(2-1)=5(只)
蜻蜓的只数:8-5=3(只)
答:有9只蜘蛛、5只蝉和3只蜻蜓
小学四年级奥数题及答案13
1.行程问题
甲、乙二人练习跑步,若甲让乙先跑10米,则甲跑5秒钟可追上乙;若甲让乙先跑2秒钟,则甲跑4秒钟就能追上乙.问:甲、乙二人的速度各是多少?
解答:分析 若甲让乙先跑10米,则10米就是甲、乙二人的路程差,5秒就是追及时间,据此可求出他们的速度差为10÷5=2(米/秒);若甲让乙先跑2秒,则甲跑4秒可追上乙,在这个过程中,追及时间为4秒,因此路程差就等于2×4=8(米),也即乙在2秒内跑了8米,所以可求出乙的`速度,也可求出甲的速度.综合列式计算如下:
解: 乙的速度为:10÷5×4÷2=4(米/秒)
甲的速度为:10÷5+4=6(米/秒)
答:甲的速度为6米/秒,乙的速度为4米/秒.
2.行程问题
上午8点零8分,小明骑自行车从家里出发,8分钟后,爸爸骑摩托车去追他,在离家4千米的地方追上了他.然后爸爸立刻回家,到家后又立刻回头去追小明、再追上他的时候,离家恰好是8千米,问这时是几点几分?
解答:从爸爸第一次追上小明到第二次追上这一段时间内,小明走的路程是8-4=4(千米),而爸爸行了4+8=12(千米),因此,摩托车与自行车的速度比是12∶4=3∶1.小明全程骑车行8千米,爸爸来回总共行4+12=16(千米),还因晚出发而少用8分钟,从上面算出的速度比得知,小明骑车行8千米,爸爸如同时出发应该骑24千米.现在少用8分钟,少骑24-16=8(千米),因此推算出摩托车的速度是每分钟1千米.爸爸总共骑了16千米,需16分钟,8+16=24(分钟),这时是8点32分.
小学四年级奥数题及答案14
时间路程问题:
小学四年级奥数竞赛题:甲、乙两地相距6千米,某人从甲地步行去乙地,前一半时间平均每分钟行80米,后一半时间平均每分钟行70米。问他走后一半路程用了多少分钟?
时间路程答案:
解法1、全程的平均速度是每分钟(80+70)/2=75米,走完全程的时间是6000/75=80分钟,走前一半路程速度一定是80米,时间是3000/80=37.5分钟,后一半路程时间是80-37.5=42.5分钟
解法2:设走一半路程时间是x分钟,则80*x+70*x=6*1000,解方程得:x=40分钟因为80*40=3200米,大于一半路程3000米,所以走前一半路程速度都是80米,时间是3000/80=37.5分钟,后一半路程时间是40+(40-37.5)=42.5分钟
答:他走后一半路程用了42.5分钟。
【小学四年级奥数题及答案】相关文章:
奥数题及答案07-02
奥数题及答案[经典]07-02
奥数题及答案(优)07-09
奥数题及答案(热门)07-04
奥数题及答案(实用)07-07
奥数题及答案【经典15篇】07-05
奥数题及答案精选15篇07-07
小学四年级奥数题及答案08-03
奥数题及答案(合集15篇)07-06
奥数题及答案15篇[精]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