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集)四年级奥数题15篇
四年级奥数题1
速算与巧算
(4942+4943+4938+4939+4941+4943)÷6
查看答案
完整版下载:奥数专题:计数问题试题及详解.doc
解答:认真观察可知此题关键是求括号中6个相接近的数之和,故可选4940为基准数.
(4942+4943+4938+4939+4941+4943)÷6
=(4940×6+2+3-2-1+1+3)÷6
=(4940×6+6)÷6(这里没有把4940×6先算出来,而是运用了除法中的巧算方法)
=4940×6÷6+6÷6
=4940+1
=4941.
计算:(1234+2341+3421+4123)÷(1+2+3+4)的值是多少?
解答:(第五届希望杯2试试题)在1234,2341,3412,4123中,数字1,2,3,4分别在各个数位上出现过一次,(1234+2341+3421+4123)÷(1+2+3+4)=1111这是属于位值原理的题目,从题目我们观察到数字1,2,3,4分别在各个数位上出现过一次,在接着类题目的.时候我们可以把所有的数加起来然后除以各个数字之和。
四年级奥数题2
(1)有一个四位数,它乘以9后的积恰好是将原来的四位数各位数字顺序颠倒而得的新四位数.求原来的四位数.
(2)有一个四位数,它乘以4后的积恰好是将原来的四位数各位数字顺序颠倒而得的.新四位数.求原来的四位数.
答案与解析:
还是用abcd来代表原来的四位数:
(1)abcd*9=dcba,四位数乘9不进位,显然a=1、d=9;
再看百位,百位也没有进位,易得b=0,c=8。
所以,原四位数为1089。
(2)abcd*4=dcba,先看千位,因为没有进位,且a是偶数,所以,a只能是2;那么,d=8
四年级奥数题3
一次,小王去超市用36元买了若干盒某品牌的牛奶。过了一段时间他又去超市,发现同种品牌的牛奶每盒让利0.3元销售,于是他又花36元,结果比上次多买了4盒。小王第一次购买这种品牌的牛奶多少盒?
解答:36/4=9,即现在9元购买的牛奶比原来9元购买的牛奶正好多1盒,
要购买多出来的这1盒牛奶,要从原来每盒牛奶的价钱当中拿出0.3元,所以现在每盒牛奶的价格是0.3元的.整数倍。原来每盒牛奶的价格是现在每盒牛奶的价格再加上0.3元,也是0.3的整数倍,原来每盒牛奶价格中0.3元的个数比现在的多1,现在能购买牛奶的盒数比原来多1,9/0.3=30,原来每盒价格中0.3元的个数乘盒数等于30,现在每盒价格中0.3元的个数乘盒数也等于30,这里所说的个数和盒数都是正整数,只有5×6和6×5满足,所以原来用9元能买5盒,每盒的价格是6个0.3元,为1.8元,现在用9元能买6盒,每盒的价格是5个0.3元,为1.5元。
四年级奥数题4
历史起源:
英国数学家牛顿(1642—1727)说过:“在学习科学的时候,题目比规则还有用些”因此在他的著作中,每当阐述理论时,总是把许多实例放在一起。在牛顿的《普遍的算术》一书中,有一个关于求牛和头数的题目,人们称之为牛顿的牛吃草问题。
主要类型:
1、求时间
2、求头数
除了总结这两种类型问题相应的解法,在实践中还要有培养运用“牛吃草问题”的解题思想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基本思路:
①在求出“每天新生长的草量”和“原有草量”后,已知头数求时间时,我们用“原有草量
÷每天实际减少的草量(即头数与每日生长量的差)”求出天数。
②已知天数求只数时,同样需要先求出“每天新生长的草量”和“原有草量”。
③根据(“原有草量”+若干天里新生草量)÷天数”,求出只数。
基本公式:
解决牛吃草问题常用到四个基本公式,分别是∶
(1)草的生长速度=对应的牛头数×吃的较多天数-相应的牛头数×吃的较少天数÷(吃的较
多天数-吃的较少天数);
(2)原有草量=牛头数×吃的天数-草的生长速度×吃的天数;`
(3)吃的天数=原有草量÷(牛头数-草的生长速度);
(4)牛头数=原有草量÷吃的`天数+草的生长速度
第一种:一般解法
“有一牧场,已知养牛27头,6天把草吃尽;养牛23头,9天把草吃尽。如果养牛21头,那么
几天能把牧场上的草吃尽呢?并且牧场上的草是不断生长的。”
一般解法:把一头牛一天所吃的牧草看作1,那么就有:
(1)27头牛6天所吃的牧草为:27×6=162 (这162包括牧场原有的草和6天新长的草。)
(2)23头牛9天所吃的牧草为:23×9=207 (这207包括牧场原有的草和9天新长的草。)
(3)1天新长的草为:(207-162)÷(9-6)=15
(4)牧场上原有的草为:27×6-15×6=72
(5)每天新长的草足够15头牛吃,21头牛减去15头,剩下6头吃原牧场的草:72÷(21-15)=
72÷6=12(天)
所以养21头牛,12天才能把牧场上的草吃尽。
第二种:公式解法
有一片牧场,草每天都匀速生长(草每天增长量相等),如果放牧24头牛,则6天吃完牧草,如
果放牧21头牛,则8天吃完牧草,假设每头牛吃草的量是相等的。(1)如果放牧16头牛,几天可以
吃完牧草?(2)要使牧草永远吃不完,最多可放多少头牛?
解答:
1) 草的生长速度:(21×8-24×6)÷(8-6)=12(份)
原有草量:21×8-12×8=72(份)
16头牛可吃:72÷(16-12)=18(天)
2) 要使牧草永远吃不完,则每天吃的份数不能多于草每天的生长份数
所以最多只能放12头牛。
四年级奥数题5
某县举行长跑比赛,运动员跑到离起点3千米处要返回到起点。领先的运动员每分钟跑310米,最后的运动员每分钟跑290米。起跑后多少分钟这两个运动员相遇?相遇时离返回点有多少米?
答案与解析:起、始点的.距离-最后的运动员跑的路程=相遇点离返回点的距离。
起、始点的距离3千米。
最后的运动员跑的路程=290×最后运动员所用时间。
最后运动员所用时间(3000+3000)÷(310+290)
即:3000-290×[(3000+3000)÷(310+290)]
=3000-290×10
=3000-2900
=100(米)
四年级奥数题6
来到这里不到一年,听老师讲课就像听天书。好不容易有些思路,可下课的哨子已在三分钟前吹响了,家庭作业又是一大难题。
回家看看这些家庭作业,真是难,难于上青天呀!但是我还是尝试了一下。头一道是解开一个繁分数:3加2分之1分之1,我很快算了出来。第二道题,我可犯了难:345678*345678-345677*345679。
我想猛算一下,可刚算到5*345678时竖式就乱了套了。我一看这道题来者不善,就使出看家法宝——问别人!
先问爸爸妈妈,妈妈又用出了杀手锏——计算器,可是屏幕不够用呀,这可怎么办?我突然想起了理科毕业的表哥,表哥用xy方程指手画脚比划了半天,头上的智慧草都生出来了,还是解不开。
这可让我犯了难,只能看看奥数,讲义里有没有公式了。可是我看到第一讲作业里的一道题时,不禁开怀大笑。原来这两道题一模一样,只是数略微变了一下,这算式前面是3456782,后面是(345678+1)*(345678-1)=3456782-(3456782-1)=1。这么简单的`题居然让大家算了这么长时间,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这时,满头长草的表哥也来把他算的结果告诉了我。我们都开心的笑了。
四年级奥数题7
1、小红和小强同时从家里出发相向而行.小红每分走52米,小强每分走70米,二人在途中的A处相遇.若小红提前4分出发,且速度不变,小强每分走90米,则两人仍在A处相遇.小红和小强两人的家相距多少米?
解答:由于小红的速度不变,行驶的`路程也不变,所以小红行驶的时间也不变,即小强第二次比第一次少行了4分钟,小强第二次行驶的时间是(70×4)÷(90-70)=14分,因此第一次两人相遇时间是18分,距离是(52+70)×18=2196(米).
2、李华步行以每小时4千米的速度从学校出发到20.4千米外的冬令营报到。0.5小时后,营地老师闻讯前来迎接,每小时比李华多走1.2千米,又经过了1.5小时,张明从学校骑车去营地报到。结果3人同时在途中某地相遇。问:张明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解答:老师出发时和李华相距20.4-4×0.5=18.4千米,再过18.4÷(4+4+1.2)=2小时相遇,相遇地点距学校2×4+2=10千米,张明行驶的时间为0.5小时,因此张明的速度为10÷0.5=20千米/时。
3、甲、乙、丙三辆车同时从A地出发到B地去,甲、乙两车的速度分别为60千米/时和48千米/时。有一辆迎面开来的卡车分别在他们出发后6时、7时、8时先后与甲、乙、丙三辆车相遇。求丙车的速度。
解题思路:(多人相遇问题要转化成两两之间的问题,咱们的相遇和追击公式也是研究的两者。另外ST图也是很关键)
第一步:当甲经过6小时与卡车相遇时,乙也走了6小时,甲比乙多走了660-486=72千米;(这也是现在乙车与卡车的距离)
第二步:接上一步,乙与卡车接着走1小时相遇,所以卡车的速度为72-481=24
第三步:综上整体看问题可以求出全程为:(60+24)6=504或(48+24)7=504
第四步:收官之战:5048-24=39(千米)
四年级奥数题8
问题:
电车公司维修站有7辆电车需要维修,如果用一名工人维修这7辆电车的修复时间分别为12,17,8,18,23,30,14分钟。每辆电车每停开1分钟的经济损失是11元。现在由3名工作效率相同的维修工人各自单独工作,要是经济损失减到最小程度,那么最小的损失是多少元?
答案与解析:
因为3个工人各自单独工作,工效又相同,因此,每人维修的时间应尽量相等,设需维修的车辆分别为:A、B、C、D、E、F、G,修复的时间依次是12、17、8、18、23、30、14分钟,则第一个工人应修复的车是:C、G、D;第二个工人应修复的'车是:B、E;第三个工人应修复的车是:A、F。有因为要求把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所以,每个人应尽量先修复需短时间修好的车辆,这样,可以按以下的顺序开修:第一个人:8,14,18。
四年级奥数题9
暑期前老师去阅览室借书,如果每人借4本,则最后少2本;如果前2人每人借8本,余下每人借3本,这些图书恰好借完。阅览室共有多少本书?
答案与解析:这道题的第二次分配条件是需要调整的.,因为第二次分配不是平均分配,将其调整为平均分配后才能解题。第二次分配调整后:每人借3本,多出(8-3)×2=10(本)。这时按盈亏问题的规律解题。两次分配本数上相差:10+2=12(本),因为在第二次分配中每人少分了4-3=1(本),因此可知借书的人数:12÷1=12(人),书的本数:4×12-2=46(本)
解:借书的人数:[2+(8-3)×2]÷(4-3)=12(人)
书的本数:4×12-2=46(本)
答:阅览室共有图书46本。
四年级奥数题10
20xx年1月1日开始,职工A每工作3天休息1天,职工B每工作5天休息2天,A、B两人同在一个岗位上工作,如果某天A、B两人都休息,规定由职工C代班,则20xx年C要代班几次?
【解析】
在编号为1、2、3....28这28天中,
职工A的休息日的编号为4、8、12、16、20、24、28
职工B的'休息日的编号为6、7、13、14、20、21、27、28
所以编号为20、28的为A、B的共同休息日
而365÷28=13.....7
所以C在20xx年要代班13×2=26天
四年级奥数题11
小学四年级奥数题:统筹规划
1、烧水沏茶时,洗水壶要用1分钟,烧开水要用10分钟,洗茶壶要用2分钟,洗茶杯用2分钟,拿茶叶要用1分钟,如何安排才能尽早喝上茶。
2、有137吨货物要从甲地运往乙地,大卡车的载重量是5吨,小卡车的载重量是2吨,大卡车与小卡车每车次的耗油量分别是10公升和5公升,问如何选派车辆才能使运输耗油量最少?这时共需耗油多少升?
3、用一只平底锅烙饼,锅上只能放两个饼,烙熟饼的一面需要2分钟,两面共需4分钟,现在需要烙熟三个饼,最少需要几分钟?
4、甲、乙、丙、丁四人同时到一个小水龙头处用水,甲洗拖布需要3分钟,乙洗抹布需要2分钟,丙用桶接水需要1分钟,丁洗衣服需要10分钟,怎样安排四人的用水顺序,才能使他们所花的总时间最少,并求出这个总时间。
5、甲、乙、丙、丁四个人过桥,分别需要1分钟,2分钟,5分钟,10分钟。因为天黑,必须借助于手电筒过桥,可是他们总共只有一个手电筒,并且桥的载重能力有限,最多只能承受两个人的重量,也就是说,每次最多过两个人。现在希望可以用最短的时间过桥,怎样才能做到最短呢?你来帮他们安排一下吧。最短时间是多少分钟呢?
6、小明骑在牛背上赶牛过河,共有甲乙丙丁四头牛,甲牛过河需1分钟,乙牛需2分钟,丙牛需5分钟,丁牛需6分钟,每次只能骑一头牛,赶一头牛过河。要过河时间最少?是多少?
四年级奥数题:速算与巧算(一)
1.【试题】 计算9+99+999+9999+99999
2【试题】 计算199999+19999+1999+199+19
3【试题】计算(2+4+6+…+996+998+1000)--(1+3+5+…+995+997+999)
4【试题】计算 9999×2222+3333×3334
5.【试题】56×3+56×27+56×96-56×57+56
6.【试题】计算98766×98768-98765×98769
四年级奥数题:年龄问题
1、父亲45岁,儿子23岁。问几年前父亲年龄是儿子的2倍?
2、李老师的年龄比刘红的2倍多8岁,李老师10年前的年龄和王刚8年后的年龄相等。问李老师和王刚各多少岁?
3、姐妹两人三年后年龄之和为27岁,妹妹现在的年龄恰好等于姐姐年龄的一半,求姐妹二人年龄各为多少。
4、小象问大象妈妈:“妈妈,我长到您现在这么大时,你有多少岁了?”妈妈回答说:“我有28岁了”。小象又问:“您像我这么大时,我有几岁呢?”妈妈回答:“你才1岁。”问大象妈妈有多少岁了?
5、大熊猫的年龄是小熊猫的3倍,再过4年,大熊猫的年龄与小熊猫年龄的和为28岁。问大、小熊猫各几岁?
6、15年前父亲年龄是儿子的7倍,10年后,父亲年龄是儿子的2倍。求父亲、儿子各多少岁。
7、王涛的爷爷比奶奶大2岁,爸爸比妈妈大2岁,全家五口人共200岁。已知爷爷年龄是王涛的'5倍,爸爸年龄在四年前是王涛的4倍,问王涛全家人各是多少岁?
四年级奥数题:牛吃草问题解析
基本思路:
①在求出“每天新生长的草量”和“原有草量”后,已知头数求时间时,我们用“原有草量÷每天实际减少的草量(即头数与每日生长量的差)”求出天数。
②已知天数求只数时,同样需要先求出“每天新生长的草量”和“原有草量”。
③根据(“原有草量”+若干天里新生草量)÷天数”,求出只数。
基本公式:
解决牛吃草问题常用到四个基本公式,分别是∶
(1)草的生长速度=对应的牛头数×吃的较多天数-相应的牛头数×吃的较少天数÷(吃的较多天数-吃的较少天数);
(2)原有草量=牛头数×吃的天数-草的生长速度×吃的天数;
(3)吃的天数=原有草量÷(牛头数-草的生长速度);
(4)牛头数=原有草量÷吃的天数+草的生长速度
第一种:一般解法
“有一牧场,已知养牛27头,6天把草吃尽;养牛23头,9天把草吃尽。如果养牛21头,那么几天能把牧场上的草吃尽呢?并且牧场上的草是不断生长的。”
一般解法:把一头牛一天所吃的牧草看作1,那么就有:
(1)27头牛6天所吃的牧草为:27×6=162 (这162包括牧场原有的草和6天新长的草。)
(2)23头牛9天所吃的牧草为:23×9=207 (这207包括牧场原有的草和9天新长的草。)
(3)1天新长的草为:(207-162)÷(9-6)=15
(4)牧场上原有的草为:27×6-15×6=72
(5)每天新长的草足够15头牛吃,21头牛减去15头,剩下6头吃原牧场的草:72÷(21-15)=72÷6=12(天)
所以养21头牛,12天才能把牧场上的草吃尽。
第二种:公式解法
有一片牧场,草每天都匀速生长(草每天增长量相等),如果放牧24头牛,则6天吃完牧草,如果放牧21头牛,则8天吃完牧草,假设每头牛吃草的量是相等的。(1)如果放牧16头牛,几天可以吃完牧草?(2)要使牧草永远吃不完,最多可放多少头牛?
解答:
1) 草的生长速度:(21×8-24×6)÷(8-6)=12(份)
原有草量:21×8-12×8=72(份)
16头牛可吃:72÷(16-12)=18(天)
2) 要使牧草永远吃不完,则每天吃的份数不能多于草每天的生长份数
所以最多只能放12头牛。
四年级奥数题12
上下坡:(高等难度)
小明从家到学校有两条一样长的路,一条是平路,另一条是一半上坡路、一半下坡路。小明上学走两条路所用的时间一样多。已知下坡的.速度是平路的1.5倍,那么上坡的速度是平路的多少倍?
上下坡答案:
设路程为180,则上坡和下坡均是90。设走平路的速度是2,则下坡速度是3。走下坡用时间90/3=30,走平路一共用时间180/2=90,所以走上坡时间是90-30=60 走与上坡同样距离的平路时用时间90/2=45 因为速度与时间成反比,所以上坡速度是下坡速度的45/60=0.75倍。
四年级奥数题13
四年级奥数题及答案:ABC路程,此题属于高等难度奥数题,希望同学们认真阅读题目后再来做答,然后再来查看下面的.答案。
ABC路程问题:
A、B、C三地一次分布在由西向东的一条道路上,甲、乙、丙分别从A、B、C三地同时出发,甲、乙向东,丙向西。乙、丙在距离B地18千米处相遇,甲、丙在B地相遇,而当甲在C地追上乙时,丙已经走过B地32千米。试问:A、C间的路程是多少千米?
ABC路程答案:
依题意,乙速:丙速为
甲速:丙速为
所以A、C间距离为48+72=120千米
四年级奥数题14
从第一堆梨中拿一半放入第二堆,拿35个放入第三堆,再拿出剩下中的一半放入第四堆,最后又吃掉第一堆中的两个梨,这时第一堆中还有48个,求原来第一堆中有多少个?
答案与解析:
原来第一堆中有:[(48+2)×2+35] ×2=270(个)
四年级奥数题15
一、填空题
1.船行于120千米一段长的江河中,逆流而上用10小明,顺流而下用6小时,水速_______,船速________。
2.一只船逆流而上,水速2千米,船速32千米,4小时行________千米。(船速,水速按每小时算)
3.一只船静水中每小时行8千米,逆流行2小时行12千米,水速________。
4.某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每小时18千米,水速是每小时2千米,这船从甲地到乙地逆水行驶需15小时,则甲、乙两地相距_______千米。
5.两个码头相距192千米,一艘汽艇顺水行完全程要8小时,已知水流速度是每小时4千米,逆水行完全程要用________小时。
6.两个码头相距432千米,轮船顺水行这段路程要16小时,逆水每小时比顺水少行9千米,逆水比顺水多用________小时。
7.A河是B河的支流,A河水的.水速为每小时3千米,B河水的水流速度是2千米。一船沿A河顺水航行7小时,行了133千米到达B河,在B河还要逆水航行84千米,这船还要行_______小时。
8.甲乙两船分别从A港逆水而上,静水中甲船每小时行15千米,乙船每小时行12千米,水速为每小时3千米,乙船出发2小时后,甲船才开始出发,当甲船追上乙船时,已离开A港______千米。
9.已知80千米水路,甲船顺流而下需要4小时,逆流而上需要10小时。如果乙船顺流而下需5小时,问乙船逆流而上需要_______小时。
10.已知从河中A地到海口60千米,如船顺流而下,4小时可到海口。已知水速为每小时6千米,船返回已航行4小时后,因河水涨潮,由海向河的水速为每小时3千米,此船回到原地,还需再行______小时。
二、解答题
11.甲乙两码头相距560千米,一只船从甲码头顺水航行20小时到达乙码头,已知船在静水中每小时行驶24千米,问这船返回甲码头需几小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静水中,甲船速度是每小时22千米,乙船速度是每小时18千米,乙船先从某港开出顺水航行,2小时后甲船同方向开出,若水流速度为每小时4千米,求甲船几小时可以追上乙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一条轮船在两码头间航行,顺水航行需4小时,逆水航行需5小时,水速是2千米,求这轮船在静水中的速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甲、乙两港相距360千米,一轮船往返两港需要35小时,逆流航行比顺流航行多花5小时,另一机帆船每小时行12千米,这只机帆船往返两港需要多少小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年级奥数题】相关文章:
奥数题及答案[经典]07-02
奥数题及答案07-02
小升初奥数题06-07
奥数题及答案(实用)07-07
奥数题及答案(优)07-09
初三奥数题10-25
奥数题及答案(热门)07-04
(热门)小升初奥数题06-08
小升初奥数题[精品]06-08
奥数题及答案【经典15篇】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