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奥数题大全15篇【热门】
小学四年级奥数题大全1
比较下面两个积的大小:
A=987654321×123456789,
B=987654322×123456788.
答案与解析:
分析:经审题可知A的第一个因数的个位数字比B的第一个因数的个位数字小1,但A的第二个因数的个位数字比B的`第二个因数的个位数字大1.所以不经计算,凭直接观察不容易知道A和B哪个大.但是无论是对A或是对B,直接把两个因数相乘求积又太繁,所以我们开动脑筋,将A和B先进行恒等变形,再作判断.
解: A=987654321×123456789
=987654321×(123456788+1)
=987654321×123456788+987654321.
B=987654322×123456788
=(987654321+1)×123456788
=987654321×123456788+123456788.
因为987654321>123456788,所以A>B.
小学四年级奥数题大全2
小明和小刚赛跑,限定时间为10秒,谁跑的距离长谁胜.小刚第一秒跑了1米,以后每秒都比前面一秒多跑0.1米;小明从始至终每秒都跑1.5米。问两人谁能取胜?
答案与解析:小明胜。
解析:小刚10秒跑的米数:
1+1.1+1.2+…+1.9=1+(1.1+1.9)×9÷2
=13.5(米)。
小明10秒跑的'米数:
1.5×10=15(米)。
因为15米>13.5米,所以小明胜。
小学四年级奥数题大全3
一次数学考试后,小军问于昆数学考试得多少分.于昆说:"用我得的分数减去8加上10,再除以7,最后乘以4,得56."小朋友,你知道于昆得多少分吗?
答案与解析:这道题如果顺推思考,比较麻烦,很难理出头绪来.如果用倒推法进行分析,就像剥卷心菜一样层层深入,直到解决问题.
如果把于昆的叙述过程编成一道文字题:一个数减去8,加上10,再除以7,乘以4,结果是56.求这个数是多少?
把一个数用□来表示,根据题目已知条件可得到这样的`等式:
{[(□-8)+10]÷7}×4=56.
如何求出□中的数呢?我们可以从结果56出发倒推回去.因为56是乘以4后得到的,而乘以4之前是56÷4=14.14是除以7后得到的,除以7之前是14×7=98.98是加10后得到的,加10以前是98-10=88.88是减8以后得到的,减8以前是88+8=96.这样倒推使问题得解.
解{[(□-8)+10]÷7}×4=56
[(□-8)+10〕÷7=56÷4
答:于昆这次数学考试成绩是96分.
小学四年级奥数题大全4
A、B两人买了相同张数的信纸.A在每个信封里装1张信纸,最后用完所有的信封还剩40张信纸:B在每个信封里装3张信纸,最后用完所有的.信纸还剩40个信封.他们都买了多少张信纸?
答案与解析:每个信封先放一张纸,就多出40张纸.再将40个信封中的纸拿出来,就会有80张纸,此时再将这80张纸放入还有着一张纸的信封,每封放2张,由题意,恰好放完,所以这样的信封有80÷2=40个。所以信纸有80+40=120张.
小学四年级奥数题大全5
1、若干个面包分给甲乙丙三个人吃,甲吃了全部的一半多1个,乙吃了剩余的一半多1个,丙吃了最后剩余的一半多1个,丙吃了最后剩余的一半多1个,这样面包刚好全部吃完。原来有几个面包?
2、甲乙两班共有学生95人,从甲班调8名学生到乙班,再从乙班调35名学生到丙班,这时甲班的人数是乙班的2倍。原来甲、乙两班各有多少人?
3、6只猫6分钟捉6只老鼠,请问100分内捉100只老鼠要多少只猫?
4、从前,甲、乙、丙三人对一件古董作估价,甲说,它至少值500文,乙说,它的价值不到500文,丙说,它至少值一文。后来知道,这三个人中,只有一个人说的是对的,问,这件古董到底值多少钱?
5、张刚给客人烧水冲咖啡,洗水壶要用1分钟,烧开水要用15分钟,洗咖啡杯要用1分钟,拿咖啡要用2分钟,为了使客人早点喝上咖啡,最合理的安排需要多少分钟?
6、小张骑在牛背上赶牛过河,共有A、B、C、D四头牛,A牛过河需1分钟,B牛过河需2分钟,C牛过河需5分钟,D牛过河需6分钟。每次最多赶两头牛过河,而且小张每次骑在牛背上过河。要把4头牛都赶到对岸去,最少需要几分钟?
7、甲每小时行9千米,乙每小时比甲少行3千米,两人于相隔20千米的'两地同时相背而行,几小时后两人相隔80千米?
8、甲、乙两人同时分别从两地骑车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行20千米,乙每小时行18千米,两人相遇时距全程中点3千米,求全程长多少千米?
9、A、B两地相距560千米,一辆货车和一辆客车分别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7小时后两车相遇。已知货车每小时比客车多行10公里,问两车的速度各是多少?
10、如果20只兔子可以换2只羊,9只羊可以换3头猪,8头猪可以换2头牛。那么用5头牛可以换多少只兔子。
11、某人乘船从甲地到乙地,行了全程的一半多15千米时睡了觉,当他醒来时,发现船又行了睡觉前剩下路程的一半少10千米,此时离乙地还有30千米,问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12、甲、乙、丙三人钱数各不相同,甲最多,他拿出一些钱给乙和丙,使乙和丙的钱数都比原来增加了两倍,结果乙的钱最多;接着乙拿出一些钱给甲和丙,使甲和丙的钱数都比原来增加了两倍,结果丙的钱最多;最后丙拿出一些钱给甲和乙,使甲和乙的钱数都比原来增加了两倍,结果三人钱数一样多了。如果他们三人共有81元,那么三人原来的钱分别是多少元?
13、全家4口人,父亲比母亲大3岁,姐姐比弟弟大2岁。四年前他们全家的年龄和为58岁,而现在是73岁。问:现在各人的年龄是多少?
14、有红、黄、蓝三个盒子,两个盒子是空的,一个盒子放了乒乓球,每个盒子盖上都写入一句话:红盒上写着“乒乓球不在这里”;黄盒上写着“乒乓球不在这里”;蓝盒上写着“乒乓球在红盒里”;不过,其中只有一句话是真的,想一想:乒乓球究竟在哪个盒子里?
15、甲、乙、丙、丁四个人比赛乒乓球,每两个人都要赛一场,结果甲胜了丁,并且甲、乙、丙三人胜的场数相同,问丁胜了几场?
16、A、B、C、D、E五人参加乒乓球单打比赛,每两人都要赛一盘,并且只赛一盘,规定胜者得2分,负者得0分,现在知道比赛结果是:A和B并列第一名,C是第三名,D和E并列第四名,那么C得多少分?
17、有16个不同国家的集邮爱好者,想通过邮寄的方法相互交换各国最近发行的邮票,使得每人都有这16个国家的最新邮票。这16个人之间总共至少要通信多少封?
18、博物馆成人票每张5元,两名成人可免费带一名儿童;儿童票每张4元;买5人一组的联票,平均每张3.8元,幼儿园张老师带领4个小朋友来参观,遇见王老师和李老师,他们分别带了5个小朋友,怎样买票花钱最少,最少要花多少钱?
小学四年级奥数题大全6
练 习 一
1,幼儿园把一些积木分给小朋友,如果每人分2个,则剩下20个;如果每人分3个,则差40个。幼儿园有多少个小朋友?一共有多少个积木?
2,某校安排宿舍,如果每间6人,则16人没有床位;如果每间8人,则多出10个床位。问宿舍多少间?学生多少人?
3,有一个班的同学去划船,他们算了一下,如果增加一条船,正好每条船坐6人;如果减少一条船,正好每条船坐9人。问:这个班共有多少学生?
例2:学校将一批铅笔奖给三好学生。如果每人奖9支,则缺45支;如果每人奖7支,则缺7支。三好学生有多少人?铅笔有多少支?
分析与解答:这是两亏的问题。由题意可知:三好学生人数和铅笔支数是不变的。比较两种分配方案,结果相差45-7=38支。这是因为两种分配方案每人得到的铅笔相差9-7=2支。所以,三好学生有38÷2=19人,铅笔有9×19-45=126支。
练 习 二
1,将月季花插入一些花瓶中。如果每瓶插8朵,则缺少15朵;如果每瓶改为插6朵,则缺少1朵。求花瓶的只数和月季花的朵数。
2,王老师给美术兴趣小组的同学分发图画纸。如果每人发5张,则少32张;如果每人发3张,则少2张。美术兴趣小组有多少名同学?王老师一共有多少张图画纸?
3,老师将一些练习本发给班上的学生。如果每人发10本,则有两个学生没分到;如果每人发8本,则正好发完。有多少个学生?多少本练习本?
例3:有一些少先队员到山上去种一批树。如果每人种16棵,还有24棵没种;如果每人种19棵,还有6棵没有种。问有多少名少先队员?有多少棵树?
分析与解答:这是两盈的问题。由题意可知:少先队员的'人数和树的棵数是不变的。比较两种分配方案,结果相差24-6=18棵,这是因为两种分配方案每人种的树相差19-16=3棵。所以,少先队员有18÷3=6名,树有16×6+24=120棵。
练 习 三
1,小虎在敌人窗外听里边在分子弹:一人说每人背45发还多260发;另一人说每人背50发还多200发。有多少敌人?多少发子弹?
2,杨老师将一叠练习本分给第一小组的同学。如果每人分7本,还多7本;如果每人分8本则正好分完。请算一算,第一小组有几个学生?这叠练习本一共有多少本?
3,崔老师给美术兴趣小组的同学分若干支彩色笔。如果每人分5支则多12支;如果每人分8支还多3支。请问每人分多少支刚好把彩色笔分完?
例4:学校给一批新入学的学生分配宿舍。如果每个房间住12人,则34人没有位置;如果每个房间住14人,则空出4个房间。求学生宿舍有多少间?住宿学生有多少人?
分析与解答:把“每间住14人,则空出4个房间”转化为“每间住14人,则少14×4=56人”。比较两种分配方案,结果相差34+56=90人,而每个房间相差14-12=2人。所房间数为90÷2=45间,学生人数为12×45+34=574人。
练 习 四
1,某校有若干个学生寄宿宿舍,若每一间宿舍住6人,则多出34人;若每间宿舍住7人,则多出4间宿舍。问宿舍有多少间?寄宿学生有多少人?
2,育才小学学生乘汽车去春游。如果每车坐65人,则有15人不能乘车;如果每车多坐5人,恰好多余了一辆车。问一共有几辆汽车?有多少学生?
3,学校分配学生宿舍。如果每个房间住6人,则少2间宿舍;如果每个房间住9人,则空出2个房间。问学生宿舍有多少间?住宿学生有多少人?
例5:少先队员去植树,如果每人挖5个树坑,还有3个坑没人挖;如果其中2人各挖4个,其余的人各挖6个树坑,就恰好挖完所有树坑。少先队员一共挖多少树坑?
分析与解答:如果每人都挖6个树坑,那么少(6-4)×2=4个树坑,两次相差4+3=7个树坑。这是因为两种分配方案每人挖的相差6-5=1个树坑。所以,少先队员一共有7÷1=7人,一共挖5×7+3=38个树坑。
练 习 五
1,老师给幼儿园的小朋友分苹果。如果每个小朋友分2个,还多30个;如果其中的12个小朋友每人分3个,剩下的每人分4个,则正好分完。一共有多少个苹果?
2,在一次大扫除中,老师分配若干人擦玻璃。如果其中2人各擦4块,其余每人擦5块,则余22块;如果每人擦7块,则正好擦完。求擦玻璃的人数和玻璃的块数。
3,小红家买来一篮橘子分给全家人。如果其中二人每人分4只,其余每人分2只,则多出4只;如果其中一人分6只,其余每人分4只,则又缺12只。小红家买来多少只橘子?小红家一共有多少人?
小学四年级奥数题大全7
蜘蛛有8条腿,蜻蜓有6条腿和2对翅膀,蝉有6条腿和1对翅膀。现有这三种昆虫共17只,有120条腿和11对翅膀。求每种昆虫各几只?
点拨:这道题中出现了三种昆虫,有腿的比较,也有翅膀的比较,比前几道鸡兔同笼问题要复杂。我们仔细分析会发现:如果就昆虫的腿数进行分类,可以分成两类,即8条腿和6条腿的。而只有6条腿的.昆虫有翅膀,这样我们就知道8条腿和6条腿这两种昆虫的总腿数和总只数。根据鸡兔同笼的基本公式,可以求得8条腿的蜘蛛的只数及6条腿的蜻蜓和蝉的数量和。这样再利用一次鸡兔同笼问题的基本公式,已知蜻蜓和蝉的翅膀总数、总只数及其各自的翅膀数,可以求得蜻蜓和蝉各自的只数。
解:蜘蛛数:(120-17×6)÷(8-6)=9(只)
6条腿的昆虫数:17-9=8(只)
蝉的只数:(8×2-11)÷(2-1)=5(只)
蜻蜓的只数:8-5=3(只)
答:有9只蜘蛛、5只蝉和3只蜻蜓
小学四年级奥数题大全8
有30个2分硬币和8个5分硬币,这些硬币值的'总和正好是1元。用这些硬币不能组成1元之内的币值是_______。
答案与解析:
1分、3分、97分和99分四种。
解析:因为硬币有2分、5分两种,显然不能组成1分和3分币值。
同时根据硬币的总额为1元=100分的条件可知,也不可能组成100-1=99(分)和100-3=97(分)币值。
因此,用这些硬币不能组成1元之内的币值是1分、3分、97分和99分。
小学四年级奥数题大全9
电车公司维修站有7辆电车需要维修,如果用一名工人维修这7辆电车的修复时间分别为12,17,8,18,23,30,14分钟。每辆电车每停开1分钟的经济损失是11元。现在由3名工作效率相同的维修工人各自单独工作,要是经济损失减到最小程度,那么最小的损失是多少元?
答案与解析:因为3个工人各自单独工作,工效又相同,因此,每人维修的'时间应尽量相等,设需维修的车辆分别为:A、B、C、D、E、F、G,修复的时间依次是12、17、8、18、23、30、14分钟,则第一个工人应修复的车是:C、G、D;第二个工人应修复的车是:B、E;第三个工人应修复的车是:A、F。有因为要求把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所以,每个人应尽量先修复需短时间修好的车辆,这样,可以按以下的顺序开修:第一个人:8,14,18。
小学四年级奥数题大全10
【试题】:
1、父亲45岁,儿子23岁。问几年前父亲年龄是儿子的2倍?
2、李老师的年龄比刘红的2倍多8岁,李老师10年前的年龄和王刚8年后的年龄相等。问李老师和王刚各多少岁?
3、姐妹两人三年后年龄之和为27岁,妹妹现在的年龄恰好等于姐姐年龄的一半,求姐妹二人年龄各为多少。
4、小象问大象妈妈:“妈妈,我长到您现在这么大时,你有多少岁了?”妈妈回答说:“我有28岁了”。小象又问:“您像我这么大时,我有几岁呢?”妈妈回答:“你才1岁。”问大象妈妈有多少岁了?
5、大熊猫的年龄是小熊猫的3倍,再过4年,大熊猫的年龄与小熊猫年龄的和为28岁。问大、小熊猫各几岁?
6、15年前父亲年龄是儿子的`7倍,10年后,父亲年龄是儿子的2倍。求父亲、儿子各多少岁。
7、王涛的爷爷比奶奶大2岁,爸爸比妈妈大2岁,全家五口人共200岁。已知爷爷年龄是王涛的5倍,爸爸年龄在四年前是王涛的4倍,问王涛全家人各是多少岁?
【答案】:
1、一年前。
2、刘红10岁,李老师28岁。
(10+8—8)÷(2-1)=10(岁)。
3、妹妹7岁。姐姐14岁。
[27—(3×2)]÷(2+1)=7(岁)。
4、小象10岁,妈妈19岁。
(28—1)÷3+1=10(岁)。
5、大熊猫15岁,小熊猫5岁。
(28—4×2)÷(3+1)=5(岁)。
6、父亲50岁,儿子20岁。
(15+10)÷(7—2)+15=20(岁)
7、王涛 12岁,妈妈34岁。爸爸36岁,奶奶58岁,爷爷 60岁。
提示:爸爸年龄四年前是王涛的4倍,那么现在的年龄是王涛的4倍少12岁。
(200+2+12+12+2)÷(1+5+5+4+4)=12(岁)。
小学四年级奥数题大全11
设a、b都表示数,规定a△b=3×a-2×b
①求3△2,2△3;
②这个运算“△”有交换律吗?
③求(17△6)△2,17△(6△2);
④这个运算“△”有结合律吗?
⑤如果已知4△b=2,求b。
答案
分析:
分析解定义新运算这类题的关键是抓住定义的本质,本题规定的运算的本质是:用运算符号前面的数的3倍减去符号后面的数的.2倍。
解:①3△2=3×3-2×2=9-4=5
2△3=3×2-2×3=6-6=0。
②由①的例子可知“△”没有交换律。
③要计算(17△6)△2,先计算括号内的数,有:17△6=3×17-2×6=39;再计算第二步
39△2=3×39-2×2=113,
所以(17△6)△2=113。
对于17△(6△2),同样先计算括号内的数,6△2=3×6-2×2=14,其次
17△14=3×17-2×14=23,
所以17△(6△2)=23。
④由③的例子可知“△”也没有结合律.
⑤因为4△b=3×4-2×b=12-2b,那么12-2b=2,解出b=5。
小学四年级奥数题大全12
专题简析:
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差,求出这两个数各是多少的应用题,叫和差应用题。解答和差应用题的基本数量关系是:
(和-差)÷2=小数
小数+差=大数(和-小数=大数)
或:(和+差)÷2=大数
大数-差=小数(和-大数=小数)
解答和差应用题的关键是选择适当的数作为标准,设法把若干个不相等的数变为相等的数,某些复杂的应用题没有直接告诉我们两个数的和与差,可以通过转化求它们的和与差,再按照和差问题的解法来解答。
例1:三、四年级同学共植树128棵,四年级比三年级多植树20棵,求三、四年级各植树多少棵?
分析与解答:假如把三、四年级植的128棵加上20棵,得到的和就是四年级植树的2倍,所以,四年级植树的棵数是(128+20)÷2=74棵,三年级植树的棵数是74-20=54棵。
这道题还可以这样解答:假如从128棵中减去20棵,那么得到的差就是三年级植树棵数的2倍,由出,先求出三年级植树的棵数(128-20)÷2=54棵,再求出四年级植树的棵数:54+20=74棵。
练 习 一
1,两堆石子共有800吨,第一堆比第二堆多200吨。两堆各有多少吨?
2,用锡和铝混合制成600千克的合金,铝的重量比锡多400千克。锡和铝各是多少千克?
3,甲、乙两人年龄的和是35岁,甲比乙小5岁。甲、乙两人各多少岁?
例2:两筐梨子共有120个,如果从第一筐中拿10个放到第二筐中,那么两筐的梨子个数相等。两筐原来各有多少个梨?
分析与解答:根据题意,第一筐减少10个,第二筐增加10个后,则两筐梨子个数相等,可知原来第一筐比第二筐多10×2=20个。
假如从120个中减去 20个,那么得到的差就是第二筐梨子个数的2倍,所以,第二筐原来有(120-20)÷2=50个,第一筐原来有50+20=70个。
练 习 二
1,红星小学三(1)班和三(2)班共有学生108人,从三(1)班转3人到三(2)班,则两班人数同样多。两个班原来各有学生多少人?
2,某汽车公司两个车队共有汽车80辆,如果从第一车队调10辆到第二车队,两个车队的汽车辆数就相等。两个车队原来各有汽车多少辆?
3,甲、乙两笨共有水果60千克,如果从甲箱中取出5千克放到乙箱中,则两箱水果一样重。两箱原来各有水果多少千克?
例3:今年小勇和妈妈两人的年龄和是38岁,3年前,小勇比妈妈小26岁。今年妈妈和小勇各多少岁?
分析与解答:3年前,小勇比妈妈小26岁,这个年龄差是不变的,即今年小勇也比妈妈小26岁。显然,这属于和差问题。所以妈妈今年(38+26)÷2=32岁,小勇(38-26)÷2=6岁。
练 习 三
1,今年小刚和小强俩人的年龄和是21岁,1年前,小刚比小强小3岁。今年小刚和小强各多少岁?
2,黄茜和胡敏两人今年的年龄和是23岁,4年后,黄茜将比胡敏大3岁。黄茜和胡敏今年各多少岁?
3,两年前,胡炜比陆飞大10岁;3年后,两人的.年龄和将是42岁。求胡炜和陆飞今年各多少岁。
例4:甲乙两个仓库共有大米800袋,如果从甲仓库中取出25袋放到乙仓库中,则甲仓库比乙仓库还多8袋。两个仓库原来各有多少袋大米?
分析与解答:先求甲、乙两仓库大米的袋数差,由“从甲仓库中取出25袋放到乙仓库中,则甲仓库比乙仓库还多8袋”可知甲仓库原来比乙仓库多25×2+8=58袋。由此可求出甲仓库原来有(800+58)÷2=429袋,乙仓库原来有800-429=371袋。
练 习 四
1.甲、乙两箱洗衣粉共有90袋,如果从甲箱中取出4袋放到乙箱中,则甲箱比乙箱还多6袋。两箱原来各有多少袋?
2.甲、乙两筐香蕉共重60千克,从甲筐中取5千克放到乙筐,结果甲筐比乙筐还多2千克。两筐原来各有多少千克香蕉?
3.两笼鸡蛋共19只,若甲笼再放入4只,乙笼中取出2只,这时乙笼比甲笼还多1只。甲、乙两笼原来各有鸡蛋多少只?
例5:把长108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使长比宽多12厘米,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
分析与解答:根据题意可知围成的长方形的周长是108厘米,因此,这个长方形长与宽的和是108÷2=54厘米,由此可以求出长方形的长为(54+12)÷2=33厘米,宽为54-33=21厘米。
练 习 五
1,把长84厘米的铁丝围围成一个长方形,使宽比长少6厘米。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
2,赵叔叔沿长和宽相差30米的游泳池跑6圈,做下水前的准备活动,共跑1080米。游泳池的长和宽各是多少米?
3,刘晓每天早晨沿长和宽相差40米的操场跑步,每天跑6圈,共跑2400米。这个操场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小学四年级奥数题大全13
牧场上长满牧草,每天牧草都匀速生长.这片牧场可供10头牛吃20天,可供15头牛吃10天.供25头牛可吃几天?
答案与解析:
设1头牛1天的吃草量为“1”,10头牛吃20天共吃了10×20=200份;15头牛吃10天共吃了15×10=150份.第一种吃法比第二种吃法多吃了200-150=50份草,这50份草是牧场的草20-10=10天生长处来的,所以每天生长的.草量为50÷10=5,那么原有草量为:200-5×20=100.供25头牛吃,若有5头牛去吃每天生长的草,剩下20头牛需要100÷20=5(天)可将原有牧草吃完,即可供25头牛吃5天.
小学四年级奥数题大全14
颜色组合:(高等难度)
A先生的衬衫都是由红、蓝、黄、绿、黑5种颜色中的任何两种组成的。某一周,从星期一到星期日A先生按下列规则挑选每天穿的衬衫:
1、每天都穿不同配色的衬衫;
2、同一种颜色不连续出现在连着的2天中;
3、有一个颜色出现在了4天中;
4、星期一穿的是蓝黑组合;
5、星期四的有绿色;
6、星期五不出现黄色;
7、红和黑组合不能出现。
请问:星期六穿的衬衫是哪两种颜色的组合。
颜色组合答案:
解答:
根据3,有一种颜色出现在了4天,而同一种颜色不能出现在连着的'2天中,那么这种颜色肯定是出现在周一、周三、周五、周日。
而星期一穿的是蓝黑组合,说明周三、周五、周日一定有蓝色或黑色。
而根据星期四有绿色,那么星期五就不能有绿色。
星期五又不能穿黄色,则周五只有红、蓝、黑三种选择,其中必须而且只能出现蓝色或黑色一种。则有红蓝和红黑两种选择。而又不能出现红黑的选择,所以周五穿的是红蓝。
由于周一是蓝黑,则周三是蓝绿或蓝黄。由于周四有绿色,则周三只能是蓝黄。则周日是蓝绿。则周六是黄黑。
小学四年级奥数题大全15
运算符号填空:(中等难度)
把+,-,×,÷四个运算符号,分别填入下面等式的○内,使等式成立(每个运算符号只准使用一次):(5○13○7)○(17○9)=12。
运算符号填空答案:
因为运算结果是整数,在四则运算中只有除法运算可能出现分数,所以应首先确定"÷"的位置。
当"÷"在第一个○内时,因为除数是13,要想得到整数,只有第二个括号内是13的'倍数,此时只有下面一种填法,不合题意。
(5÷13-7)×(17+9)。
当"÷"在第二或第四个○内时,运算结果不可能是整数。
当"÷"在第三个○内时,可得下面的填法:(5+13×7)÷(17-9)=12。
【小学四年级奥数题】相关文章:
奥数题及答案07-02
奥数题及答案[经典]07-02
小升初奥数题06-07
初三奥数题10-25
奥数题及答案(优)07-09
(热门)小升初奥数题06-08
奥数题及答案(热门)07-04
小升初奥数题[精品]06-08
奥数题及答案(实用)07-07
小学四年级奥数题大全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