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壹学网>试题>数学试题>《应用题》的教案设计

《应用题》的教案设计

时间:2022-08-31 18:37:49 数学试题 我要投稿

《应用题》的教案设计(15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应用题》的教案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应用题》的教案设计(15篇)

《应用题》的教案设计1

  教学目的

  1.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的解答.

  2.通过复习,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以及综合能力.

  3.通过复习,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的解答.

  教学难点

  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且能够数量、正确的解答.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老师这里有两个数,一个是6,另一个是3.你能够用6与3提问并且进行回答吗?

  学生回答:

  (1)3是6的几分之几?

  (2)6是3的几倍?

  (3)3比6少几分之几?

  (4)6比3多几分之几?

  (5)6占6与3总和的几分之几?

  (6)3是6与3差的几倍?……

  谈话导入:今天我们就来复习分数应用题.(板书:分数应用题的复习)

  二、复习探讨.

  (一)教学例4.

  学校举办的美术展览中,有50幅水彩画,80幅蜡笔画.___________?

  1.教师提问:根据已知条件,你都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并解答.

  2.反馈:

  (1)水彩画和蜡笔画共多少幅?

  (2)水彩画比笔画少多少幅?

  (3)蜡笔画比水彩画多几分之几?

  (4)水彩画比蜡笔画少几分之几?

  (5)水彩画是蜡笔画的几分之几?

  (6)蜡笔画是水彩画的几分之几?

  (7)……

  3.教师质疑.

  (1)5问和6问为什么解答方法不同?(单位1不同)

  (2)3问和4问的问题有什么不同?(单位1不同)

  (二)例题变式.

  1.学校举办的美术展览中,有50幅水彩画,蜡笔画比水彩画多 ,蜡笔画有多少幅?

  2.学校举办的美术展览中,有80幅蜡笔画,蜡笔画比水彩画多 ,水彩画和蜡笔画一共有多少幅?

  (1)学生独立解答.

  (2)学生讨论两道题的区别.

  教师总结:看来我们做分数应用题时,需要认真审题并且在找准单位1的同时注意找准对应关系.

  (三)深化.

  如果题目中的分数发生了变化,我们还会解答吗?

  1.仓库里有15吨钢材,第一次用去总数的20%,第二次用去总数的 ,还剩下多少吨钢材?

  2.仓库里有一些钢材,第一次用去总数的20%,第二次用去总数的 ,还剩下15吨,仓库里有多少吨钢材?

  (1)学生独立解答.

  (2)学生讨论两道题的区别.

  教师总结:虽然分数应用题与百分数应用题在表现形式上不同,但是数量关系相同.同样需要注意认真审题并且在找准单位1的同时注意找准对应关系.

  三、巩固反馈.

  1.分析下面每个题的含义,然后列出文字表达式.

  (1)今年的产量比去年的产量增加了百分之几?

  (2)实际用电比计划节约了百分之几?

  (3)十月份的利润比九月份的利润超过了百分之几?

  (4)1999年的电视机价格比1998年降低了百分之几?

  (5)现在生产一个零件的时间比原来缩短了百分之几?

  (6)十一月份比十二月份超额完成了百分之几?

  2.列式不计算.

  (1)油菜子的出油率是42%,2100千克油菜子可以榨油多少千克?

  (2)油菜子的出油率是42%,一个榨油厂榨出菜子油2100千克,用油菜子多少千克?

  (3)某工厂计划制造拖拉机550台,比原计划超额完成了50台,超额了百分之几?

  3.判断并且说明理由.

  男生比女生多20%,女生就比男生少20%. ( )

  4.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第一小时行了全程的 ,第二小时比第一小时多行了16千米,这时距离乙地还有94千米.甲、乙两地间的公路长多少千米?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

  五、课后作业.

  某体操队有60名男队员,

  (1)女队员比男队员多 ,女队员有多少名?

  (2)男队员比女队员多 ,体操队员共有多少名?

  (3)女队员比男队员少 ,女队员有多少名?

  (4)男队员比女队员少 ,体操队员共有多少名?

  六、板书设计

《应用题》的教案设计2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激发学习兴趣。

  2、 经历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掌握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三、教学难点: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例题:

  某村今年植树20xx棵,_________,去年植树多少棵?

  (设去年植树x棵)

  2、连线:

  1.去年植树是今年的3/5 (1-1/4) ⅹ=20xx或20xx÷(1-1/4)

  2.今年植树是去年的3/5 20xx×(1+1/4)

  3.今年比去年少1/4 20xx×3/5

  4.去年比今年少1/4 3/5 ⅹ=20xx或20xx÷ 3/5

  5.去年比今年多1/4 (1+1/4) ⅹ=20xx或20xx÷(1+1/4)

  6.今年比去年多1/4 20xx× (1-1/4)

  (二)、解法分类,归纳总结。

  1、小组交流:

  A:解决分数应用题的步骤。

  B:把这六题进行分类,并说说分类的依据。

  2、小组汇报:

  A:解决分数应用题的步骤。

  a:画出分率句,找出单位“1”。

  b:写出数量关系式。

  c:列出方程再解方程。

  B:把这六题进行分类,并说说分类的依据。

  a:当单位“1”是已知的的量时如果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b:如果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除法计算。

  c:当单位“1”是未知的量时用除法或用方程计算。

  (三)、练习

  1、说出单位“1”的量,写出数量关系。

  (1)行驶了全程的3/4。

  (2)一本书,看了2/5。

  (3)今年比去年增产1/4。

  (4)本月用水量比上月节约3/11。

  (5)铁丝比铜丝短1/3。

  (6)科技组的人数是美术组的4/5。

  2 、 根据问题写算式,根据算式提问题,不计算。

  一批水果900吨,第一周运了它的2/9,第二周运了它的1/4。 ⑴第一周运了多少吨?(算式 )

  ⑵两周共运多少吨?(算式 )

  ⑶900×(1-2/9-1/4)(问题: )

  ⑷900×(2/9-1/4)(问题: )

  ⑸再运多少吨就正好运了这批水果的一半?(算式: )

  (四)、全课小结。

《应用题》的教案设计3

  教学内容:

  教材第9、10页例6和“练一练”,练习二第3-9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并能正确解答。

  2、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推理等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联系实际问题初步理解“倍”的含义,找到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会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小棒、情景图

  教学过程:

  一、操作导入

  1、摆一摆

  第一行摆2根小棒,第二行摆的根数是第一行的3倍,第二行摆了几根?你是怎样想的?

  先让学生摆一摆,再让学生说一说:第二行摆了()个()根,第二行摆了()根。你是怎样算出来的?

  2、画一画。

  学生独立完成第10页的练一练第1题,并让学生说一说,圆片画了()个(),一共画了()个。你是怎样算的?

  二、自主探究,教学新知。

  1、出示情景图

  (1)谈话:看着这图,你想知道些什么?(学生可能会说:松树有多少棵?柏树有多少棵?......)

  (2)要求松树有多少棵,可以怎样想呢?我们先来画一画。

  根据题意老师和学生一起画图。

  杨树

  松树

  (3)要求松树有多少棵,你准备怎样来计算?你是怎样想的?

  (4)学生独立计算。

  (5)谈话: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6):要求松树有多少棵就是要求3个11是多少,用乘法来计算。

  (7)要求柏树有多少棵,你准备怎样列式计算?为什么?学生独立计算后说说想的过程。

  2、练一练

  (1)学生独立完成练一练。

  (2)集体订正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要求白兔有几只,就是求()个()是多少。)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二第4题。

  (1)理解题意后,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2)要求书包要多少钱,就是要求()个()是多少。

  2、练习二第5题。

  (1)改编题意:一辆面包车可以坐11人,一辆大客车坐的人数是面包车的4倍,我们班有55人,一辆大客车够吗?

  (2)学生独立思考后完成。

  (3)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3、独立完成练习二第9题。

  四、全课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学会了什么?

  五、课堂作业

《应用题》的教案设计4

  教学内容:期初复习第10—12题。

  教学目标:进一步巩固对长度单位和重量单位的认识,学会分析应用题,掌握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重、难点:掌握并学会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具准备:小黑板、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角。

  1、出示活动角。

  学生说一说这是什么?

  同桌互相介绍角的各部分名称。

  2、提问:哪些物体的表面有角?

  3、出示“直角”,提问:这是什么角?哪些物体的表面有角?

  4、第5题

  学生用三角尺比一比,图中有几个直角?

  学生说一说比角的方法。

  5、回忆画角的方法,学生任意画一个角。学生评价。

  6、比一比

  学生猜一猜哪个角大?怎样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一、复习长度单位、重量单位、时间单位。

  1、学生互说学习了哪些长度单位?重量单位呢?时间单位呢?

  2、提问:它们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3、出示:

  6米=()厘米=( )分米

  80厘米=( )分米

  3000克=( )千克

  5千克=( )克

  60秒=( )分

  1时=( )分

  三、复习文字题。

  出示:

  比34多25的数是多少?

  比68少29的数是多少?

  8个5是多少?再减去23是多少?

  学生列式解答,再集体订正。

  四、应用题

  1、第8题

  学生读题,理解“贵”、便宜“的意思,

  学生列式解答,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2、第9题

  学生口头提出不同的问题,再解答。

  3、第10题

  学生读题,列式解答,并说出你是怎样想的?

  4、第11题

  学生先列式解答。同桌互说你是怎样算的?

  5、第12题

  出示图片,创设情境。

  学生根据图意,试编一道应用题。(一步计算的应用题或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提问:根据问题,你会解答吗?

  五、作业:

  第6、7题。

《应用题》的教案设计5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稍复杂的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2.能够比较熟练地列方程解应用题.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找等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一)找出单位1

  1.一本书已经看了

  2.实际比计划节约

  3.今年产量比去年提高

  4.乙数比甲数少

  (二)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分数应用题.

  二、讲授新课.

  (一)教学例7

  例7.某工厂十月份用水4800吨,比原计划节约了 ,十月份原计划用水多少吨?

  1.读题理解题意,画出线段图.

  2.教师提问

  (1)哪句话是说明数量关系的?

  (2)怎样理解这句话?

  (3)你能根据这句话画出线段图吗?

  3.分析数量关系

  把原计划用水的吨数看作单位1,原计划用水的吨数是未知的,可以用 表示.

  已知实际用水比原计划节约 ,也就说计划用水吨数-节约的吨数=实际用水吨数或者说原计划用水吨数 =实际用水吨数.根据这样的等量关系式可以列方程解答.

  4.列方程,解方程.

  解:设十月份原计划用水 吨.

  答:原计划用水540吨.

  三、巩固练习.

  (一)根据方程补充一个已知条件.

  学校种了苹果树和桃树,苹果树有20棵,________________,桃树有 棵.

  1.

  2.

  3.

  (二)找出单位1,说等量关系.

  1.海豚每小时可以游70千米,比蓝鲸的速度快 ,蓝鲸的速度是多少?

  2.有一本故事书,小明第一天看了48页,第二天比第一天少 ,第二天看了多少页?

  3.李红家一月份用煤气20立方分米,二月份比一月份节约了 ,二月份用煤气多少立方米?

  四、质疑小结.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和数学方法有什么主要区别?

  五、板书设计.

  分数应用题

  例7.某工厂十月份用水4800吨,比原计划节约了 ,十月份原计划用水多少吨?

  解:设原计划用 吨,

  答:原计划用540吨.

《应用题》的教案设计6

  教学内容:P53~54、第4~13题,思考题,正、反比例应用题的练习。

  教学目的:进一步掌握正、反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应用比例知识解答基本的正、反比例应用题,并沟通不同解法之间的联系,进一步提高学生判断,分析和推理等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P53第4题,口答并说明理由

  二、基本题练习

  1、做练习十第5题

  2提问:按过去的算术解法,第(1)题要先求什么数量?第(2)题呢?

  用比例的知识怎样解答呢,请大家自己做一做。

  评讲: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板书:速度×时间=路程(一定)=反比例

  =正比例

  提问:正、反比例应用题解题过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解题方法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3、练习:(略)

  三、综合练习

  3、练习十第11题

  启发学生用几种方法解答

  4、做练习十第13题

  (1)提问:这是一道什么应用题?可以怎样列式解答?

  (2)把树苗总数看做单位“1”,成活棵数是94%,你还能用比例知识解答吗?

  四、讲解思考题

  引导:增加铅以后,铅与锡的比是5:3,有怎样的关系式?

  五、课堂:

  通过本课的练习,你进一步明确了哪些内容?

  六、作业:

  第8、9、10题

  七、课后作业:

  第6、7、12题

《应用题》的教案设计7

  教学目的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连除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应用题的解题能力。

  一、计算练习

  做练习二十三的第5、6、11题

  1、 第6题,让学生独立口算,共同核对得数。

  2、 第6题,让学生独立笔算,填出得数,集体订正。

  3、 第6题,第一行指名板演,并要求学生说说怎样估算,第二行全班学生在练习本上估算,指名口答得数,共同订正。

  二、应用题解题练习

  练习二十三的第7-10题及第12、14、15题

  1、第七题,全班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解答,教师巡视,分别指名将两种不同的解法的综合算式抄在黑板上:

  7200 ÷12÷ 6 7200 ÷ (12 ÷ 6)

  =600 ÷ 6 =7200 ÷ 72

  =100(箱) =100(箱)

  让学生比较两种解法的不同。

  2、第8题,先引导学生回顾除法应用题中常见的数量关系,然后再求。

  3、第9、10题,先让学生读题,审题,比较两题的不同,第9题是连除应用题,第10题不是连除应用题。

  4、 第12题,两道小题也要让学生对比着练,先让学生独立解答,然后指名说解法。

  5、 第14、15题,让学生独立列出综合算式解答,集体订正。

  三、应用题补充条件、问题练习

  做练习二十三的第13、16题

  1、 第13题,读题,明确条件,然后给予适当的启发。

  2、 第16题,要求学生补充一个条件和一个问题,成为一道两步应用题;再补充另一个条件和问题,成为另一道两步应用题

  3、 整理和复习

  复习混合运算式题、文字题和连乘、连除应用题

  教学内容

  课本第116页的第1-3题;练习二十六的第1-4题

  教学目的

  1、 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三步式题的运算顺序,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并会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文字题。

  2、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连乘、连除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比较熟练地解答这两种应用题,提高理解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混合运算

  1、 混合运算式题

  (1) 做课本第116页第1题及补充题

  97-12× 6+43 29+187÷ 17-34

  156-56÷ 4× 7 (350-275)×(19+25)

  (2)做练习二十六的第1题

  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发现问题,集体订正。

  (3)做练习二十六的第3题

  左图是变化了形式的三步混合运算式题,右图是以框图形式出现的混合运算。让学生独立计算,指名说出亿时结果。

  2、 两步计算文字题

  做第116页的第2题

  让学生说说每道题求什么,必须知道哪两个数,再引导学生列综合算式

  做练习二十六的第2题

  让学生独立列出综合算式计算,指名答出,共同订正。

  二、复习连乘、连除应用题

  1、 做课本第116页的第3题

  让学生根据题意画线段图,教师巡视指导。

  解答后,引导学生把它改编成用除法计算的两步应用题。

  2、 练习二十六的第4题

  让学生列综合算式解答,订正时,指名说说两小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及综合算式的每一步求什么。教师归纳,指出解答连乘、连除应用题应注意的问题。

《应用题》的教案设计8

  教学内容:第81、82页例1,练一练,练习十八第1-4题。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了解两步应用题的结构,初步学会解答比较容易的两步计算应用题,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综合法思路分析应用题,初步培养分析、比较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用综合法思路分析应用题。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导:

  1、口头提问题练习

  同学们做了3种颜色的花,每种8朵,?

  学生提问题,并列式解答。

  2、师:刚才同学们补了一个问题成了一步计算的应用题,你能再补充一个相关的条件和一个问题,成为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吗?

  3、思考:一道应用题至少需要几个相关的条件?几个问题?

  二、新授:

  1、教学例1:

  出示例1:同学们做了3种颜色的花,每种8朵,送给幼儿园20朵,还剩多少朵?

  指名说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让学生四人一组讨论:根据和这两个条件,可以求出

  ;根据和,可以求出。

  汇报讨论结果,并让学生列式解答,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思考:这道题和复习题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揭示课题:今天学习的就是两步计算应用题。

  2、教师:

  提问:这样的两步计算应用题,我们是这样分析和解答的呢?

  再让学生看书,读一读书上的思考过程。

  3、教学“想一想”

  出示题目,让学生说一说想一想。

  指名板演,其余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说一说第一步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让学生比较与例1的异同点,以及解题方法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第一、二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指名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练习十八第一、二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指名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四、作业:

  练习十八第三、四题

《应用题》的教案设计9

  教学内容:教材第53~54页练习十第4~13题,练习十后的思考题。

  教学要求: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正、反比例关系的意义,能正确应用比例知识解答基本的正、反比例应用题,并沟通不同解法之间的联系,进一步提高学生判断、分析和推理等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正、反比例关系的意义。

  教学难点:正确应用比例知识解答基本的正、反比例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学习了正、反比例关系的意义和正、反比例应用题,根据成正、反比例量的关系,可以应用比例的知识解答相应的应用题。这节课,我们练习正、反比例应用题。(板书课题)

  2.基本训练。

  小黑板出示练习十第4题,让学生口答并说明理由。结合第(1)题判断说明:在一个乘法表示的式子里(板书:ab=c),如果积一定,另两个量就成反比例;如果一个因数一定,根据乘、除法的关系,另两个量就成正比例。

  二、基本题练习

  1.做练习十第5题。

  (1)学生读题。

  提问:按过去的算术解法,第(1)题要先求什么数量,第(2)题要先求什么数量?用比例的知识怎样解答呢,请大家自己做一做。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

  (2)提问:第(1)题是怎样想的?第(2)题是怎样想的,提问:正、反比例应用题解题过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解题方法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2.练习小结。

  解答正、反比例应用题,都要先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找出两种相关联量的对应数值,再列等式解答。解题时,正比例应用题要根据比值一定列等式解答;反比例应用题要根据乘积一定列等式解答。

  三、综合练习

  1.做练习十第11题。

  让学生默读题目。提问:第一个圆柱的高是第二个圆柱高的 还可以怎样说?(第一个圆柱的高和第二个圆柱高的比是4 :5,或者第一个圆柱的高看做4份,第二个圆柱的高就是这样的5份)请大家思考两个问题,当两个圆柱底面积相等时,(1)圆柱体积与高成什么比例?(2)两个圆柱体积的比与对应高的比有怎样的关系?为什么?想一想,你能用几种方法解答,自己在练习本上列出式子.指名学生口答式子,老师板书(包括用分数应用题的方法解答)。让学生根据不同的式子,说说各是怎样想的。说明:按照分数与比之间的联系,有些应用题可以 根据数量之间的联系,用分数和比例知识,采用不同的方法解答。

  2.做练习十第13题。

  (1)提问:这是一道什么应用题?可以怎样列式解答?(老师板书)这样解答是怎样想的?(把树苗总棵数看做单位1,单位1的94%是470棵,所以列方程解)

  (2)把树苗总数看做单位l,成活棵数是94%,你还能用比例知识解答吗?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让学生说明列式理由。

  四、讲解思考题

  学生默读题目。提问:增加铅以后,铅与锡的比是5 :3,有怎样的关系式?根据这样的关系式可以怎样解答呢?请大家课后想一想、做一做。

  五、课堂小结

  通过练习,你进一步明确了哪些内容? 指出:过去我们学过的先求单一量和先求总数量的应用题,可以用比例知识来解答。解答正、反比例应用题,要先判断成什么比例,找出数量之间对应数值,然后根据比值相等或乘积相等的等量关系,列等式解答。解答应用题,还可以根据数量之间的联系,用不同的方法做。

  六、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十第8、9、10题

  家庭作业:练习十第6、7、12题。

《应用题》的教案设计10

  教学内容:教学乘加、乘减应用题。教科书第8页例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乘加、乘减两步应用题的结构,学会列式解答乘加、乘减应用题。

  2.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主解决问题,让学生知道可以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问题。

  教具准备:教科书第8页例3的挂图。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

  1.商店里有4盒乒乓球,每盒6个,一共有多少个?

  2.商店里有20个红皮球和17个花皮球。卖出35个皮球,还剩下多少个?

  (要求学生列综合算式解答,并说出每一步算式表示的意义。)

  二、新授课

  1.教学例3。

  (1)出示:教科书第8页例3的挂图,让学生认真观察画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画面的内容。再根据画面的内容编一道应用题。

  学生自由编题后,教师出示:跷跷板乐园有3个跷跷板,每个跷跷上有4人在玩,还有7人在旁边看。跷跷板乐园里一共有多少人?

  (2)全班读题后提问:

  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是什么?

  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能不能一步就算出跷跷板乐园里一共有多少人?(不能)

  那我们要求“跷跷板乐园里一共有多少人?”应该知道什么条件?(有多少人在玩?旁边有多少人?)

  大家想一想我们第一步要先算什么?(有多少人在玩跷跷板)

  根据题目的哪些条件可以求出“有多少人在玩跷跷板”?(有3个跷跷板,每个跷跷板上有4人在玩)

  怎样列式?[4X3=12(人)]

  为什么用乘法计算?(因为它是求3个4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计算)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有12人在玩跷跷板,那第二步该算什么?(跷跷板乐园里一共有多少人)怎样列式?[12+7=19(人)]

  谁会用一个算式表示?[4X3+7=19]

  请一个同学说一说每一步表示的意思。应用题解答完要记住写答案。

  列式:4X3=12(人)或4X3+7

  12+7=19(人)=12+7

  =19(人)

  答:跷跷板乐园里一共有19人。

  (3)小结:这一道应用题时用乘法先求出一共有多少人在玩跷跷板,再用加法求出跷跷板乐园里一共有多少人。我们在解答应用题时一定要认真读题,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的关系,然后再选择正确的计算方法。最后列式计算写答案。

  2.练习。

  完成教科书第9页的做一做。

  [此题呈现的是一个开放性的画面。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与思考,如观察小鸟、花朵、蜜蜂等,由此从多种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予以解答。]

  让学生自己观察画面,口头编题。

  如:(1)树上有10只小鸟,飞走了4只,又飞来3只小鸟,现在树上有多少只小鸟?

  列式:10-4+3或:10-(4-3)

  (2)花丛中有一些小蜜蜂,有两个花丛的蜜蜂是4只,还有一个花丛的蜜蜂是3只。花丛中一共有多少小蜜蜂?

  列式:4X2+3

  (可让学生自己编题,然后请同学解答,让学生体验当老师的感觉。教师在评讲时要肯定同学们的积极性。)(学生列完算式一定要学生说出每一步表示的意义)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10页练习二的第1题。

  (1)看图口头编题:爸爸,妈妈和大熊都掰了9个玉米,小熊掰了6个玉米,小熊一家一共掰了多少个玉米?

  (2)分析题目,找出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3)想一想,第一步要先求什么?第二步要再求什么?

  (4)列式计算:9X3=27(个)27+6=33(个)

  让学生列出综合算式,列好后要求学生说出每一步表示的意义。

  2.学校教学楼有四层,每层有6间教室。后来又盖了8问,现在一共有多少间?

  3.刘老师有5盒乒乓球,每盒装6个,同学们借走了17个,还剩多少个?

  4.文具店原有钢笔40支,又新进6盒钢笔,每盒8支,现在文具店有多少支钢笔?

  5.同学们做了5盒大红花,每盒装9朵,送三好学生32朵,还剩下多少朵?

  6.育红小学有4个班参加乒乓球赛,每班选8名选手和一名候补队员。问一共选了多少名选手?

  教学反思:

《应用题》的教案设计1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用方程方法和算术方法解答两步计算的分数一般应用题、

  2、培养学生分析、解答两步计算的的能力和知识迁移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分析、解答两步计算的的能力

  教学难点

  使学生正确地解答两步计算的分数一般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一)全体学生列式解答,再说一说列式的依据、

  两地相距13千米,甲乙二人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经过2小时相遇,甲每小时行5千米,乙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132-5

  =6.5-5

  =1.5(千米)

  根据:路程相遇时间-甲速度=乙速度

  (二)教师提问:谁来说一说相遇问题的三量关系?

  速度和相遇时间=总路程

  总路程相遇时间=速度和

  总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三)引新

  刚才同学们练习题分析解答得很正确,现在老师把这道道中的已知条件改变一下,看看你们还会解答吗?(将2小时改为 小时)

  二、讲授新课

  (一)教学例1

  例1、两地相距13千米,甲乙二人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经过 小时相遇、甲每小时行5千米,乙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1、读题,分析数量关系、

  2、学生尝试解答、

  方法一:解:设乙每小时行 千米、

  方法二: (千米)

  3、质疑:观察这道例题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应用题有什么不同?在解答时,两种解法之间思路上有什么不同?

  相同: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相同;

  不同:数据不同,由整数变成分数、

  4、练习

  甲、乙两车同时从相距90千米的两地相对开出, 小时后两车在途中相遇,甲车每小时行6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二)教学例2

  例2、一个水果店运一批水果,第一次运了50千克,第二次运了70千克,两次正好运了这批水果的 ,这批水果有多少千克?

  1、学生读题,分析数量关系,并根据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找到等量关系、

  由此得出:一批水果的重量 第一次+第二次

  2、列式解答

  方法一:解:设这批水果有 千克

  方法二:

  3、以组为单位说一说解题的思路和依据、

  4、练习

  六年级一班有男生23人,女生22人,全班学生占六年级学生总数的 、六年级有学生多少人?

  三、巩固练习

  (一)写出下列各题的等量关系式并列出算式

  1、甲、乙两车同时从相距184千米的两地相对开出, 小时后两车相遇,甲车每小时行33千米,乙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2、打字员打一部书稿,每一天打了12页,每二天打了13页,这两天一共打了这部书稿的 、这部书稿有多少页?

  (二)选择适当的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1、一根长绳,第一次截去它的 ,第二次截去 米,还剩7米,这根绳子长多少米?

  2、甲、乙二人分别从相距22千米的两地同时相对走出,甲每小时行3千米,乙每小时行 千米,两人多少小时后相遇?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和以前所学的知识有什么联系?有什么区别?

  五、课后作业

  1、商店运来苹果4吨,比运来的橘子的2倍少 吨、运来橘子多少吨?

  2、一套西装160元,其中裤子的价格是上衣的 、上衣和裤子的价格各是多少元?

  六、板书设计

  例1、两地相距13千米,甲乙二人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经过

  小时相遇、甲每小时行5千米,乙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例2、一个水果店运一批水果,第一次运了50千克,第二次运了

  70千克,两次正好运了这批水果的 ,这批水果有多少千克?

  解:设乙每小时行 千米

  答:,乙每小时行 千米、

  解:设这批水果有 千克

  答:这批水果有480千克、

  教案点评:

  教学程序安排紧凑,教学方法得当,语言简炼,重点突出,整体安排符合学生认知规律,适合儿童特点。

《应用题》的教案设计12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用比例知识解应用题

  一、教学内容:

  P113例5,练习二十三。

  二、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正反比例应用题的特点,理解并掌握解答正反比例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三、教学重点:

  使学生学会正确的解答正反比例应用题。

  四、教学难点:

  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进行分析、推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五、教具准备:

  小黑板。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自我增减

  一、复习:

  1、判断比例关系练习

  出示一块小黑板,指名学生回答下列数量关系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并说明理由。

  (1)、汽车行驶的速度一定,行驶的路程与行驶的时间。( )

  (2)、把一袋大米平均分装成小袋,每小袋装的数量与装的袋数。( )

  (3)、一段公路的长度—定,已经修完的长度与还没有修的长度。( )

  (4)、总产量一定.每天的产量与生产的天数。( )

  (5)、一本书的单价一定,售出的本数与总价。( )

  (6)、长方形的面积一定,它的长与它的宽。( )

  2、说出这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并列出相应的等式。

  (1)一台机床5小时加工40个零件,照这样计算,8小时加工64个。

  (2)一列火车行驶360千米。每小时行90千米,要行4小时;每小时行80千米,要行X小时。

  二、复习用正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

  1、教师出示

  例5:“修一条公路,总长12千米。开工3天修了1.5千米。照这样计算,修完这条公路还要多少天?”

  问:这道题可以怎样解答?题中的数量关系能否成比例?如果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生:分析、讨论、交流并汇报。

  师:巡视并提醒学生,题里问的是修完这条公路还要多少天?而不是求一共用多少天。在设未知数时要怎样设?列方程时应当怎样列?”

  (1)、学生动脑想、动手试做。

  (2)、学生相互交流并说解题思路。

  (3)、教师分析并讲解解题思路。

  ①设修完这条公路还要X天: ②设修完这条公路一共要X天。

  = (直接设未知数) = (间接设未知数)

  (4)、分析比较两种不同的解法。

  —是在列方程时,要使等式的每一边都是对应的量相比。如,在第(1)种解法中,等式右边的分母是修完这条公路还要用的天数x。上面的分子就要用还要修的长度来对应是l2-1.5而不是12。

  二是在第(2)种解法中,列方程求出的是一共要用多少天,还要减去已经修的3天,才是还要多少天。

  2、引导学生用算术解解答。能用几种方法?讲出每种方法的解题思路。

  3、与算术方法解答联系对比。

  教师概括:“用正比例关系解答的应用题,就是以前我们学过的‘归一问题’。如果题目中没有限定解法。用哪种方法解答都可以。

  三、复习用反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

  例:一艘轮船从甲港驶往乙港,每小时航行25千米,12小时到达。如果每小时多航行5千米,多少小时可以到达乙港?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题意,学生尝试做题。

  四、课堂练习。

  1、做练习二十三的第1、2、3题。

  做题时先让学生判断题中的数量关系成不成比例?如果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教师巡视,个别指导。如果有时间,还可以指名学生说一说解题思路和方法。

  五、总结。

  谈谈这节课你的收获?

  六、布置作业:

  练习二十三的第4、5、6、7题。

  自我加减

《应用题》的教案设计13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理解连除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会用两种方法解答.

  (二)使学生进一步学习用线段图表示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

  (三)通过对连乘、连除应用题的对比,学生进一步理解其内在联系及互逆关系.

  (四)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掌握连除应用题的分析方法是重点,理解连乘、连除应用题的互逆关系是难点.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板演.

  一种织布机每台每小时织4米布,5台8小时可以织多少米布?(用两种方法解答)

  2.全班同时口算:

  24×5×8

  35×2×9

  18×2×5

  64÷8÷4

  120÷6÷4

  160÷5÷8

  订正1题时,说出两种不同的解题思路.

  (二)学习新课

  1.新课引入.

  复习题改为:一种织布机5台8小时织布160米,平均每台每小时织多少米布?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就是解像这样的应用题.(板书:应用题)

  2.出示例2.

  一种织布机5台8小时织160米布,平均每台每小时织布多少米?

  (1)观察、比较,例2与复习题有什么联系?

  (通过观察比较可以看出:复习题中的条件是例2的问题,复习题中的问题是例2的条件.)

  说明这两种应用题有着密切的联系.

  (2)怎样用线段图表示已知条件和问题?在老师的引导下画出:

  (3)要求每台每小时织多少米布,要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根据题意,要求每台每小时织多少米布,可以先求出每台织布机8小时织多少米布,再求每台每小时织多少米布.)

  (4)怎样分步列式计算?在学生回答的同时,教师板书:

  ①每台织布机8小时织多少米布?

  160÷5=32(米)

  ②每台织布机每小时织多少米布?

  32÷8=4(米)

  (5)你能用综合算式解答吗?(独立做在本子上)

  160÷5÷8 (每台8小时)

  =32÷8(每台1小时)

  =4(米)

  答:每台织布机每小时织4米布.

  让学生叙述解题思路,说出每步求的是什么.

  (6)这道题还可以怎样解答?要先算什么?怎样用线段图表示条件和问题?

  小组讨论,阅读课本第10页.

  在讨论、自学的基础上,把分步列式的标题填在书上,并独立列出综合算式解答.

  集体交流说思路.

  160÷8÷5 5台1小时)

  =20÷5每台1小时)

  =4(米)

  答:平均每台织布机每小时织4米.

  3.师生共同总结.

  (1)今天学习的是什么应用题?(今天学习的是连除应用题)

  教师把“连除”二字板书在课题的前边,即连除应用题.

  (2)通过刚才用不同的方法分析这道题,你发现这类连除应用题有什么特点吗?(题中的160米既与5台织布机有关系,也与8小时有关系.)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加以概括:

  这类连除应用题的特点是:总量与两个变化的量有关系,是随着两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正如同学们所说,160米既与5台织布机有关系,也与8小时有关系,因此要求每台每小时织多少米布,既可以先求每台8小时织多少米,又可以先求5台1小时织多少米.由于思路不同,就有不同的解法,重在分析数量关系.

  4.对比.

  (1)1辆汽车1天运货20吨,4辆汽车5天运货多少吨?

  (2)4辆汽车5天共运货400吨,1辆汽车1天运货多少吨?

  同学们在独立解答的基础上,二人讨论,这两道题有什么联系?有什么区别?

  订正:

  (1)20×5×4 2)40÷4÷5

  =100×4 =100÷5

  =400(吨) =20(吨)

  (两道题的区别:(1)题是连乘应用题,(2)题是连除应用题.这两道题又有内在联系,(1)题的已知条件是(2)题的问题,(1)题的问题是(2)题的已知条件.)

  教师给以肯定后,再进一步明确说明:连乘和连除这两种应用题是互逆关系,应用这种互逆关系还可以对应用题进行检验.

  (三)巩固反馈

  1.独立计算基本题.

  (1)3辆汽车4次可以运288筐苹果,1辆汽车1次可以运多少筐苹果?

  (2)光明中学的团员平整操场,35人3小时平整了1260平方米,平均每人每小时平整多少平方米?

  2.叙述条件有变化.

  一份稿件共960页,8个打字员共打12小时才完成,平均每个打字员每小时可以打字几页?

  3.改编题.

  每只鸡每天吃饲料4500克,照这样计算,6只鸡5天吃饲料多少千克?

  把上题改为用除法解答的应用题.

  4.变化提高题.

  4台碾米机3小时可以碾米4800千克,1台碾米机8小时可以碾米多少千克?

  (如有困难可稍加提示;从问题入手分析,要求1台8小时碾米多少千克,就要先求出1台1小时碾米多少千克.)

  (四)作业

  练习三第1~5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学习连除应用题的要点是总量与两个变化的量有关系,并随着两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因此也可以用两种方法解答.与前面学过的连乘应用题是互逆关系.

  新课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是在教师引导下,通过画图表示题里的条件和问题,重点分析第一种思路和方法.

  第二层是通过学生自学课本,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明确线段图中的数量关系,自己类推出第二种思路和方法.在此基础上共同总结出连除应用题的特点.

  第三层是通过对连乘、连除应用题的对比,明确这两种应用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互逆关系.

  练习的设计围绕重点,有基本题、变化题、改编题.为以后学习稍复杂的归一问题打基础.

  板书设计

  连除应用题

  例2 一种织布机5台8小时织160米布,

  平均每台每小时织多少米布?

  (1)每台织布机8小时织布多少米?

  160÷5=32(米)

  (2)每台织布机1小时织布多少米?

  32÷8=4(米)

  综合算式:

  160÷5÷8

  =32÷8

  =4(米)

  答:平均每台每小时织布4米.

  对比(1)1辆汽车1天运货20吨,照这样计算,4辆汽车 5天运货多少吨?

  20×4×5 20×5×4

  =80×5 =100×4

  =400(吨) =400(吨)

  答:4辆汽车5天运货400吨

  对比(2)4辆汽车5天共运货400吨,平均1辆汽车 1次运货多少吨?

  400÷4÷5 400÷5÷4

  =100÷5 =80÷4

  =20(吨) =20(吨)

  答:平均1辆汽车1天运货20吨.

《应用题》的教案设计14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4页例4和“做一做”,练习十三第1~5题

  教学目的:通过解答有关计划数与实际数的应用题,使学生了解生活中这种常见的数量关系,进一步学习三步应用题的解答方法,及其与两步应用题的联系,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明确两步应用题可以通过改变条件或问题成为三步应用题,三步应用题也可以通过改变条件和问题变成两步应用题;让学生学习和了解有关计划与实际相比较的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

  教师出示口算卡片,指名学生口答

  1.8×50.78-0.330.6÷0.12

  6.3+2.90.08×0.77.3-0.7

  4.8÷0.62.4+0.521.5×40

  二、新课

  1.教学例4。

  教师出示例4:“学校运来1吨煤,计划烧40天。由于改进炉灶,每天节省5千克。这批煤可以烧多少天?”

  教师:谁能说一说这道题是怎么一回事?题中告诉我们计划烧40天,为什么又问可以烧多少天?

  教师:这就是说,计划烧的和实际烧的都是这1吨煤。要想求实际可以烧多少天,必须先知道实际每天烧多少煤。实际每天烧多少煤题中没有直接给出,只告诉我们“每天节省5千克”。谁知道怎样算出实际每天烧多少煤。

  小组讨论数量关系,指名回答。

  教师:好,数量关系弄清楚后,请同学们自己在练习本上解答这道题。注意算出得数以后,要先检验再写答案。

  学生解答,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分析、列式。最后集体订正。

  2、改变例4的条件和问题,进一步练习分析解答应用题。

  教师:如果我把这道题的第三个已知条件和问题改了,你们还会解答吗?

  板书:学校食堂运来1吨煤,计划烧40天。改进炉灶后,这批煤比原计划多烧了10天,实际每天烧多少千克?

  先由学生自己审题、分析数量关系,在练习本上解答。然后,请一、两名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或者做在黑板上。最后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

  1、书第54页做一做

  教师巡视,个别指导。同时指名板演,然后让他们给大家讲一讲,应该怎样分析和解答这道题。

  2、练习十三第4、5题

  这是两道与例题有所不同的题目,解答时帮助学生充分理解其意义,计划与实际之间的关系。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解答有关计划数与实际数的应用题,而且还通过改变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进一步研究了怎样分析和解答应用题。一道题三步应用题还是两步应用题,要在分析了已知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系以后才能确定。以后我们还要做这方面的练习。

  五、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十三第1、2、3题

  六、教后感:

《应用题》的教案设计15

  教学要求:

  1、使学生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学会中括号的使用方法,能够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计算四则混合式题。

  2、使学生能够用综合算式解答三步计算的一般应用题和相遇问题,进一步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学会中括号的使用方法。

  2、列综合式解答三步计算的一般应用题和相遇问题。

  教具准备:

  投影片

  教学内容:

  式题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云运算顺序,学会中括号的使用方法,能够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计算四则混合式题。

  2、培养学生计算四则混合式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中括号的使用方法。

  教具准备:

  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准备题:

  先说出运算顺序,再口算。

  (1)250-200+50

  (2)250×200÷50

  (3)250+200×50

  (4)250-200÷50

  提问:在一个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运算的顺序是什么?

  如果只有乘除法,运算的顺序是什么?

  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怎么做?

  二、新课:

  1、板书课题:式题

  2、概括总结在一个算式里,只含有同级运算时的运算顺序。

  出示例1:(1)460-180+270-320

  (2)250×40÷125×8

  学生独立计算,订正。

  问:在一个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按什么顺序计算?

  师:我们通常把加法和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把乘法和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

  问:(1)题里只有加减法,我们就说它只含有什么运算?

  (2)题呢?

  问:在一个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级运算,应当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

  结论:

  一个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级的运算,要从左往右依次演算。

  3、总结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时的运算顺序。

  出示例2:(1)480-126×5÷21

  (2)136÷17+12×4

  问:第(1)题中含有哪些运算?第(2)题中含有哪些运算?

  在一个算式里,如果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应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

  总结:

  在一个算式里,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做第二级运算,再做第一级运算。

  4、练一练:先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

  (1)76+24-31+19(3)260+125×8÷10

  (2)190÷5×10÷10(4)20xx÷25-20×4

  5、出示例3:(1)20xx÷(25-20)×4

  师:先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

  (2)3024÷

  师:“”叫中括号。

  这道题有哪几种括号?先算哪一步,再算哪一步?

  板书:3024÷

  =3024÷

  =3024÷252

  =12

  总结:一个算式里,如果有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练一练:先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

  (1)320÷

  (2)×6

  三、巩固练习:

  先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50-50+25-5150×50-25×5150÷50×25×5

  150÷50+25÷5150+50÷25+5150-50+25×5

  四、作业:

  p35-1、2、3

  五、板书设计:

【《应用题》的教案设计(15篇)】相关文章:

《应用题》的教案设计08-30

应用题教案09-19

计算的的应用题精选03-13

分数应用题说课稿08-04

小学数学应用题04-10

数学实际应用题04-09

应用题的烦恼作文05-24

应用题的复习反思04-27

相遇应用题教案02-24

图文应用题教案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