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壹学网>作文>话题作文>人物作文>历史人物的作文

历史人物的作文

时间:2024-11-15 22:23:27 人物作文 我要投稿

【实用】历史人物的作文4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历史人物的作文4篇,欢迎大家分享。

【实用】历史人物的作文4篇

历史人物的作文 篇1

  穿梭在历史长河当中,不免会有像精忠报国的岳飞,智慧超人的诸葛亮,音乐奇才贝多芬出现。但他们都没能使我停下脚步。唯一让我停下脚步的是那《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原因就是,像他这样的人自古以来就只有一个。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雄”,曹操是历史上一位英雄,刺行董卓,可见他的勇敢;离间马韩,可见他的智慧。这样的智勇双全,足以令人刮目相看。

  曹操“挟天子而令诸侯”虽然为世人的不齿,但人无完人。曹操在军事上的卓越才能是谁也无法否定的。在那样一个群雄纷争,纷纭突变的年代,曹操能够审时度势,充分看清各方的长处和弱点,并不失时机地扩大自己的.实力。他勇猛地驰骋在疆场,他沉着的指点江山。他让足智多谋的孔明“灯灭蜀亡”,他让善施阴谋的孙权“弃城丢吴”。他在《观沧海》中这样写到“秋分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青梅煮酒论英雄。曹操曾说过这样一句话:“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吞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多么伟大的气概,这正是他自己的深刻写照:赤壁战败,大小周郎诸葛,不耻下拜于关羽。不因眼前的小挫折放弃的局面,能屈能伸,此所谓大丈夫也。

  然而,曹操更令我佩服的是他的文学才华。“对酒当歌,人生几回。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充满了对时光易逝的感慨;“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显示老当益壮;“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是他视天下为己任的伟大志向。纵观历史,唐宗宋祖都是稍逊风骚的,曹操的文韬武略只能与毛泽东像媲美了。

  人们大多不喜欢曹操,说他过于“残暴”,打不过过“坏事”。人无完人,孰能无过,伟人也是会犯错误的。

  《三国演义》中写曹操借仓关王之头,来稳军心。若是换成袁绍好心不忍心做,恐怕霸业难成。更何况“无毒不丈夫”。与其说是毒,不如说成是一种果断的决定,不会去瞻前顾后的做一种选择。曹操富民强国,没有一点手段是难成大事的。

  读了曹孟德,不禁感慨万千。曹操的七尺之身,竟屹立于天地之间,超越了物质实体的渺小,达到精神上的博大。

历史人物的作文 篇2

  如果有人问我喜欢哪个历史人物,我一定会说:我最喜欢三国时期蜀国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智慧的化身——诸葛亮。

  千古以来,诸葛亮深受人们的爱戴,身上有着无数美丽的光环。

  “未出茅庐,已知天下三分。”毫无疑问,这是对诸葛亮才华的侧面概括。集超人智慧与谋略于一身的诸葛亮,被善于招揽人才的刘备重用,蜀国在诸葛亮的全力以赴下,终成就了大业。

  我喜欢诸葛亮遇事镇定自若,深谋远虑。在“空城计”中,智慧的他毫不畏惧司马懿的逼迫,从容的布置,从而使对方退兵,西城得以转危为安。我喜欢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料事如神。在“草船借箭”中,妒贤嫉能的周瑜设计陷害诸葛亮,而诸葛亮将计就计,趁大雾天扎草人攻打曹营,从而借来十万支箭,为赤壁之战准备了足够的箭支,也保全了自己。我还喜欢诸葛亮的智勇超群与忠贞不渝。诸葛亮为了求得南方的长治久安,听从马谡的建议,采用“攻心为上”的计谋,在与孟获的战斗中七擒七纵,最后使孟获心悦诚服地归顺了刘备,成为蜀汉南方的屏障……这些世人耳熟能详的故事无不闪耀着诸葛亮知识与智慧的光芒。

  我喜欢诸葛亮一生淡泊名利、志存高远的品质。他是一个“滴水之恩,必将涌泉相报”的人。他的一片丹心以求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因为受到刘备三顾茅庐之恩,诸葛亮只求安心的生活,“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因为受到刘备三顾茅庐之恩,白帝城托孤之重任,为了汉室之兴竭忠尽智,至死不渝,他是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为了江山社稷,忠贞不二,呕心沥血,直到临死之前,还念念不忘江山社稷大业,为的就是报先帝的知遇之恩,实在可歌可泣!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这是后人对诸葛亮的评价,可以看出诸葛亮的鞠躬尽瘁。诸葛亮的品质至今还广为后人流传。《三国演义》同时也塑造了很多不同性格的`英雄人物,它现在已经成了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读物了。

  访先人之遗迹,发圣贤之古情。千百年来,诸葛亮成为东方智慧的化身,也是忠诚、廉洁、正直的榜样,很多历史典故都出自诸葛亮,“三顾茅庐”,“舌战群儒”,“火烧赤壁”,“三气周瑜”、“六出祁山”,“白帝托孤”,“呕心沥血”、“七纵七擒”,“空城退雄兵,死诸葛吓走活仲达”等等。不仅如此,后世留下了许多与诸葛亮有关的谚语、俗语或歇后语。如“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既生瑜,何生亮!”“诸葛亮借箭——有去无还。”等等的这些谚语、俗语、歇后语不计其数。其传奇般故事为世人千古传诵,数不胜数。

  诸葛亮,灵与肉虽然已经化作清风明月,但他的精神品质却在历史的天幕上镶嵌起耀眼的恒星,为世人永远展现出他那圣洁的光辉!

历史人物的作文 篇3

  看过《三国演义》的同学都一定会知道诸葛亮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他不但熟悉天文地理而且精通兵法。让我最敬佩的就是“草船借箭”的事了。

  由于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华,就故意给诸葛亮出了一道难题,对诸葛亮说:“我们缺少弓箭,请给我们造一千支箭。”诸葛亮毫不犹豫的回答:“没有问题。”周瑜说:“我给你十天时间。”诸葛亮说:“不要十天,三天就可以了。”周瑜大喜,说:“好,如果你三天没有造出一千支箭,我就得把你处死。”“好,”诸葛亮说。大臣们听了,百思不得其解,这是不可能的事呀!都劝说要诸葛亮放弃这一差事,诸葛亮没有理采他们就走了。第一天过去了,第二天到了,中午时分,大臣们问;“为何不及呢?”诸葛亮还是没有回答他们的话,到了晚上,诸葛亮连晚召船,又让士兵们在每只船上放了稻草人。

  到了第三天晚上,诸葛亮借雾来进攻曹军,曹军的人以为是真的人,就马上向曹操报告,曹操知道了后,不管三七二十一,立刻命令士兵们放箭了,放了几百支上千支箭,稻草人上面的箭射满了。诸葛亮下令回营,曹军看他们撤退了,就停止了放箭。一回到营,己经是第三天了,诸葛亮把这种些箭交上去给了周瑜,周瑜看了大吃一惊。原来诸葛亮早就算好了,第三天晚上会起大雾,把进攻曹军所得的'箭给奉上给他了。

  我最敬佩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了。

历史人物的作文 篇4

  不敢说韦应物,不敢写韦应物。正是因为他的恬淡,清韵,我怕我说出来会轻了他。

  初读韦应物是《滁州西涧》,在那年寒假。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初读此诗,我很难想象一位男诗人会有如此细腻的内心,写出如此闲适,又略带忧伤的诗。我仿佛回到了一千多年前的唐朝,站在空无一人的郊野的渡口,暮春郊野的渡口啊,沥沥淅淅的树荫深处黄鹂发出的啼叫拨弄着我的心弦,我执着于自甘寂寞的涧边草,却无意于黄鹂。春潮伴着夜雨沙沙地下着,空空的渡船兀自漂浮着。且一首《滁州西涧》便在我心中浅唱低吟了,这时我所理解的韦应物,是孤寂忧伤的。

  再读便是《幽居》了。韦应物笔下勾勒的悠闲宁静的境界,我曾心驰神往地吟诵过“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青山忽已曙,鸟雀绕舍鸣”,这比谢灵运的“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更显含蓄,饶有生气了。“自当安蹇劣,谁谓薄世荣”就更体现了韦应物口中的“幽居”了,诗人只说自己的愚拙,却不说自己的清高,他是真正把自己与隐士区别开来了。这时我所理解的韦应物,是高雅闲淡的。

  在我看来,这两首诗虽风格不一,但都有秾丽秀逸的一面,《滁州西涧》中的简洁朴素与《幽居》中的不眈世荣。对于“自当安蹇劣,谁谓薄世荣”来说,我并不认为这是诗人单纯的自嘲,也不是看破红尘而去的.归隐,而是对官场的厌倦,想得到解脱罢了。

  但是,再多的语句也无法描绘出韦应物,就像侧影始终拼不成一个女子一般,我只能靠着自己贫瘠的语言与理解来描绘出我心中那个尚不完整的韦应物。

  而今,韦应物的暮春渡口还在等待,只要你停留;韦应物的山中清流仍在潺潺,只要你聆听;韦应物的卓然身影依然不远,只要你回首。

【历史人物的作文】相关文章:

历史人物作文02-15

历史人物的作文【经典】05-22

历史人物的作文08-09

(经典)历史人物的作文01-24

(精选)历史人物的作文10-04

历史人物的作文09-02

(精选)历史人物作文04-04

历史人物作文[精选]06-10

历史人物作文03-05

【精华】历史人物的作文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