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历史人物的作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历史人物的作文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历史人物的作文 篇1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这是后人对诸葛亮的赞诗,诸葛亮以其不可测度的智慧、鞠躬尽瘁的精神,影响了多少人,虽然最终未能如愿以偿,但是依然成就了一个千古传颂的人物。
的确,在中国古代许多杰出的历史人物中,诸葛亮是最为名声显赫的。他的智慧超越了他所生活的时代,他的处世之道,令世人千古传颂。他的“诸葛孔明”,从文人雅士到白丁俗汉,众口皆碑,妇孺皆知,并且广泛传颂的名字。
之所以这样,我想就是因为他的神机妙算、料事如神,和他所带来的经典历史典故……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诸侯割据.孙坚、孙策占据江东,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在赤壁之役,曹操挥军南下,用意在于消灭割据,一统天下。而曹操的这个企图,却被诸葛亮给瓦解了,曹操兵败,无力统一,江东仍然保持割据版图,诸葛亮和刘备方能借势构成鼎足三分的格局.
最值得回味的是这个格局早在诸葛亮意料之中,还没出来之前就已经想好了。诸葛亮神机妙算、料事如神,他的'想法,深不可测。三国鼎立中,刘备是弱方,但他却主导了整个格局,归功于谁?诸葛亮,这种大智慧岂是小说中一场“借东风”就能可以渲染出的?更何况那种“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修养所给予后人的不只是一种“大智慧”,更呈现了一种人格典型,予人无限之向往与敬慕。
综观诸葛亮的一生,正如杜甫所说“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三国鼎立的历史格局,是诸葛亮自己构画的。六出祁山,北伐中原,则是他对刘备忠心耿耿的表现,以致鞠躬尽瘁,死而后。.这个情景构成了一种悲壮的美感,是孔子所谓“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类。最终北伐未能成功,逝世五丈原.
诸葛亮,他的忠贞、敬业、廉洁、谦虚等品格,无不成为后人学习的榜样.他对国家、对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以及“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等身处世格言,又不知影响了多少人.他的政治、军事才能,有不知被多少政治家、军事家所学习和借鉴……
历史人物的作文 篇2
人间万事消磨尽,只有清香似旧时
让我推开岁月尘封的门,让我走过清,走到明,走过元,一路走到南宋。就让我和着凄婉的宋词,踩着千年的月光,悄然走进沈园,去寻那清香似旧时。
一、小楼一夜听春雨
那在江南的烟雨中徜徉了千年,忧伤了千年的《钗头凤》。
某一年,当时沈园中应是百芳争艳的时节吧,才华横溢的陆游娶了秀美柔雅的唐婉,过得幸福安宁。
又一年,应当是残灯听落花的时节吧,陆游心爱的唐婉因为“二亲恐其惰于学”遂将唐婉赶出家门“放翁不敢逆尊者意”泪眸中,他依稀的唐婉碧裙拽地。
两年的时光一晃而过,陆游不记得梦过唐婉多少次,两人终究难舍难分,多次私会,不想陆母发觉,,陆游是个孝子听取母亲之意娶了另外一位女子,最后的悠悠情思也被陆母这样斩断。
陆游的再次娶亲他的婉儿肝肠寸断,第二年唐父便安排女儿出嫁,嫁给当时一个名声显赫的文人—赵士程,唐婉当时入目的应当是满目刺眼红色吧,刺得两行清泪顺颊而下……
再次相见,已是十年之后,陆游故游沈园,走在沈园的幽深小径上,回想着当年与唐婉在一起的时光,低眉信步一抬头,眼前的分明是唐婉,唐婉和赵士程来沈园游玩,唐婉正在给赵士程斟酒,那露出的纤纤细手,拨动了放翁的思绪。是啊,唐婉早在十年之前的泪眸中就不属于他了……只是那一刹那,昨日情梦,今日痴怨尽绕心头。二人眼中所包含的,不知是情,是怨,是思,是怜。万千心绪只留下一首《钗头凤》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二、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的一生仕途坎坷,遭受排挤,但他并没有丧失信心,而一首《卜算子·咏梅》也表达了他“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如梅般高洁品质。
陆游的一生力主抗金,早年便立志“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希望自己有一天能亲临战场,杀敌报国。二十岁的放翁意气风发。
“失夜卧枕戈,睡觉满身霜。”陆游在自己的诗中寄托一缕又一缕的对祖国的前途以及自己的前途的满腔愁绪。
他是英雄,提起笔来,挥毫诉出一首永流千年的佳句;
他是英雄,拿上剑来,击狂胡草军书杀敌报国。
三、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岁月斑驳了过往,人是抵不住时间消磨的,哪怕是陆游。
人终究是会老的,一一生力主抗金的陆游,如今壮志难酬,却已斑白了两鬓,旧日的战袍也被那尘土所盖,锋利的宝剑也被那多年的锈迹所封。他们的'主人也早已半面尘埃,年迈苍苍的陆游血与泪的凝聚化为一句“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窗外的冷雨,泼打着梦,耳边分明是千乘万骑的声音,落得这般境地,放翁不为自己悲哀,却依旧牵挂着国家安危。
为少年时的意气风发抗金之志,苍白了自己一生的陆游,在最后的遗愿中仍包含着浓浓的爱国之情。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多想,踩着那千年的月光,踏过千年的平仄,去读疼那半是当年是放翁,去读疼那“粉壁醉颗尘漠漠,断云幽梦事茫茫。”
既有雄浑豪迈的大将风范,又有凄婉温柔的儿女情长;
既有要遣天健儿唱的气概,又有一夜小楼听春雨的情调。
放翁,我最喜爱的历史人物。
跨越千年的韵脚,放翁清香似旧时。
历史人物的作文 篇3
我最欣赏的历史人物是晏子,名婴,字仲,谥平,习惯上多称为平仲,又称晏子。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外交家。
我之所以欣赏晏子,是因为他头脑灵活,机智过人,善于劝谏。有一次,齐景公得到了一只漂亮的鸟,就派一个叫烛邹的.人专门负责养这只鸟。可是几天后,那只鸟飞走了,齐景公气坏了,要亲手杀了烛邹。晏子站在一旁,请求说:“让我宣布烛邹的罪状,然后再杀了他。”晏子板着脸,对被捆绑起来的烛邹,说:“你犯了死罪,罪状有三条,大王叫你养鸟,但你不留心让鸟飞走了,这是第一条;国君为一只鸟就要杀人,这是第二条;这件事如果让其他诸侯知道我们的国君只看重鸟,而轻视老百姓的性命,这是第三条。”说完,晏子对齐景公说,请您动手吧。听了晏子的话,文景公赶紧把它放了,走到晏子面前说,若不是你的开导,我就犯了大错误呀。
还有一次,景公在位时,连下了三天雪,还不放晴,景公披着用狐狸毛做的皮衣,坐在台阶上。晏子进宫谒见,站了一会儿,景公说:“奇怪呀,下了三天雪,可是天气一点也不冷”,晏子回答说:“天气不冷吗?”景公笑了,晏子说:“我听说古代贤德的国君自己吃饱,却知道别人的劳苦,现在大王不知道别人了。”景公听了,立刻命人发放皮衣,粮食给饥饿寒冷的人。
他就是我最欣赏的历史人物——晏子。
历史人物的作文 篇4
他用一支笔,沉香亭下,举杯邀月,挥笔成章,吐尽了半个盛唐繁华。放逐青山绿水笑颜间,对月疑霜思乡,碧玉金殿,贵妃甘研磨,力士愿脱靴!千万人的惊羡,赞美,仰慕化作片片桃花绚丽一世。
李白,在那个繁华似锦的年代里,没有像凡人想得那样只知道舞文泼墨而是对月独上秋瑟商楼,虽壮志难酬注定只能花月下的对饮三人,但却留下了心灵的一方净土,决不须眉折腰,赢得了万古流芳。
“仰天长啸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高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从不轻言放弃,不畏玄宗的.赐金放还,昭昭明月之德,日月齐辉之才,把一切的豪情壮志寄以诗为乐,尽管是长安细雨,朝廷闲花,仍刚正不阿绝不趋炎附势,将自己化作了无数雨滴与鲜花,落进了千家万户。
细雨未必看不见,闲花未必听无声。他的坚持如一棵荒漠里的大树扎根万里,将树尖直戳云霄容不得一丝偏执,茂盛的青葱树叶炽热地燃烧着理想与期翼。我喜爱他,正因他满腹才华“酒如豪肠,七分酿成月光,余下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也因他飘逸洒脱,放浪形骸,即便无人赏识也不气妥,不慕荣利与清酒共醉卧的铁血丹心,豪气万丈!
“繁花落尽见真淳!”古人从不曾远去,千年后,我站在这里,感受着葡萄酒香,壶杯交错的情感,品味着寻白鹿,访天姥的畅快,颂读着八音三叠流水声调的诗词,感你,悟你,靠近你——真挚单纯,霸气豪情的精魂!
千年的风风雨雨被历史的车轮无情滚过,肉体纵然逝与那古时,但那一缕缕诗风仙骨与世同存,与明月共依。古人不曾远离,李白亦如此。举杯邀月,独上西楼!
历史人物的作文 篇5
嗅到酒香的馥郁,便知是你。——题记
一袭素白的你屈膝坐于船头,痴痴地望着清波里瘦影一钩。蓦然回首,斜阳已落,只这一叶扁舟承载你几多哀愁。拎一壶冷酒,舒开你长颦的眉头。思起烟都的繁华已随风逝了,又低吟着“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漫步花苑的你清菲缭绕,却因没有蝶阵蜂舞的喧闹,徒添了几许寂寥。你踏花而来,洋溢着春风得意的浅笑,在一簇锦簇的花团边落脚。举头望月,朦胧的幽辉烟笼了星色的妖娆,手把一觞清酒,品饮着“人生在世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独到孤高。
你孤身立于月夜的江边,青衣的下摆在晚风中翻舞飞扬。石沉水涨,愈躁的波涛莫不是染上了你唇角的张狂?“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衔觞高赋的你身形已有些踉跄,却依然饮得淋漓酣畅。
你的酒淌进璀璨的诗行,你就站立在大唐的中央!
李白,你任途不顺,却不贪恋贵妃研磨,力士脱靴的殊荣,你惨遭谗毁,却高吟着“仰天长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离开。你游历万千河山,遍览名山大川,你瑰玮绚丽的诗篇万古流传。你将精神寄托于诗行,将身心放浪于人间,即使人已寻不见,你谪仙的圣名依旧芬芳百年。
官场中你屡遭排斥,阿叟谄媚风糜朝野,空有一腔壮志的你却无力挽回,即便世况如此,你仍高歌着“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你惨遭谗毁,得志小人等着看你不羁的`灵魂如何沉默,傲岸的头颅如何低垂,你却依然高傲地扬起头颅,轻蔑地垂下眼睑。你将自己的灵魂置于一个极高的位置,傲然地视着俗世的烟尘起落,世事变迁。
你,李白,一个藻饰万物的文学巨匠,一个壮志难酬的失意士子,一个“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的豪情万丈的诗仙!你在花间赏月,在江边赋诗,在沧凉阴郁的天地间引吭高歌,将满腔缠绵的愁思化作气壮山河的豪情!
你足足喝了一辈子的酒,终于醉了,跌进历史的长河里。唯有那酒香的馥郁,芬芳百年……
历史人物的作文 篇6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带着逝去的时光,一去不复返,却留下了让世人传颂千古的佳话传说。
千古佳话永流传
楚汉相争,项羽大势已去,处于败局。此际,面对着兵少粮尽,夜闻四面楚歌,,这位叱咤风云的人物竟也流露出儿女情长、英雄气短的哀叹:“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姬凄然起舞,并忍泪和唱:“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她心中早已明了,项王大势已去,自己只能成为项王的累赘,她不愿自己落入敌手让项王蒙羞受辱。她虽为一介女子,却也知羞呀,也知耻啊,所以抢先一步自刎在项羽面前。
“霸王别姬”的美丽神话由此上演……
美人起舞离愁尽
她,在众人离开他时不离不弃,情愿以自己做代价,唤起项羽奋战之斗志:“君王意气尽江东,贱妾何堪入汉宫;碧血化为江边草,花开更比杜鹃红。”情愿以一舞诀别霸王,自刎殉情,希冀胜利突围。
生死离别前的那一舞,舞尽了天下女子的绝代风华;那一抹泪,流尽了世间女子的辛酸。那飘舞的丝绸,写满了离别的.愁绪;那轻盈的体态,转出了满腔的哀怨。
佳人,离愁上心,相思白头……
佳人帐下拭泪痕
“肠断乌骓夜啸风,虞兮幽恨对重瞳;黥彭甘受他年醢,饮剑何如楚帐中?”英雄已末路,佳人何以堪?不过眨眼间,红颜已散尽。终始虞姬是那残弱无力的飞蛾,王是那焚尽世间所有的烈火。只不过,飞蛾的泪滴已灭不尽烈火,只能帐下拭泪,独自承受……
后记:“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雕栏玉砌今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我赞叹虞姬的美丽,更惊异于她的痴情与知耻。但,我毕竟只是两千多年后的一个旁观者,对于历史,我有太多太多的疑问,却只能在迷惘中揣测,只能在历史的车轮所留下的痕迹中去寻找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虞姬的踪影……
历史人物的作文 篇7
古人不远: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要说人才最多的是哪个时代?恐怕所有人都会想起那短暂却又精彩、辉煌的三国。乱世出英雄!三国时代的英雄豪杰多得数都数不过来。而其中我最喜欢又最敬佩的,便是蜀汉名臣——诸葛亮。
说实话,三国之中最不喜欢的便是蜀国。“刘皇叔”靠着坑蒙拐骗占来的地盘建立了国家,我更喜欢曹操那样靠着“真本事”打天下的人。但就在这让我讨厌的蜀国之中,却有一个三国之中无人能比的大政治家,诸葛亮。诸葛亮从小就是一个天才,能力不下于管仲、乐毅。他一直想辅佐一位明主成就霸业,只是怀才不遇,直到刘备三顾茅庐。那时他才20多岁(在现代也就是个刚大学毕业的年轻人),却能将天下形势看得清楚透彻并制定出老总的路线,足可见其天赋。
我一直不明白,这个诸葛亮为什么不主动去投奔曹操或孙权?其实这便是他聪明和伟大之处——如果他投奔了那些强大的势力,谋士如云的主公们根本不会把他放在眼里;而这位“德才兼备”的刘皇叔处于困境,自己的帮助一定会像久旱之后的甘露得到重视。于是,他开始自己精彩的人生。
接下来他的事迹便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用兵如神重创敌军、赤壁一战大获全胜、帮助刘备夺取荆州……可以说,每一场的胜利都有他的功劳。
刘备当初被数十万曹军追得到处逃跑的时候,他没有离开;兄弟诸葛瑾三番五次劝他投奔孙权时,他没有动摇;前方茫茫大军气势汹汹涌来时,他没有畏惧……舌战群儒、草船借箭、巧借东风……面对所有困难,他只是轻摇羽扇,谈笑间便将其解决。这便是天才的能力和品质。他选择跟着刘备,便永远跟着刘备,不论这位主公是强大还是弱小。这份执着,恐怕在现在这个追求利益的时代已经很难找到了。于是,他用青春换来了蜀国的崛起。十多年的努力没有白费,年轻俊杰逐渐老去,但诸葛亮的心却并未老!刘备去世之后,诸葛亮依然对蜀汉、对无能的刘禅忠心耿耿,励精图治,要“匡扶汉室”。先是七擒孟获,用仁慈和宽容平定了南蛮;然后六次北伐,从未断绝过伐魏的心,即便是每次北伐都无功而返,他仍然不放弃。这是为什么?因为他有着一个汉臣的赤胆忠心!
可是,也正是他的淡泊、认真、勤奋、细心让一生料事如神的他败给司马懿。他再有文韬武略,老弱的身体也会被繁杂的军务拖垮。老谋深算的司马懿当然知道这一点。于是,在五丈原的一个雨夜,诸葛亮随着那坠落的明星带着遗憾走了。
他的.离世让苍天都为之怆然涕下。司马懿赢了,但他在精神上真的赢了吗?诸葛亮对昏庸无能的从未动过取代的念头,倡导节俭、淡泊名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司马懿做到了吗?同是帅才,两人的智慧相差无几,可品质和秉性却截然不同。这便是后人更喜欢、赞美诸葛亮而非甚至比诸葛亮更聪明的司马懿的原因。
诸葛亮的为人的确让人叹服,不愧为千百年来人们所赞美的蜀汉第一功臣,他的优秀品质是华夏子孙的典范。我敬仰他!
、
历史人物的作文 篇8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光辉历史,在这五千年里也涌现了许许多多伟大的人物。其中最让我敬佩的就是三国里的一位枭雄:曹操。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英雄无数。然而在群雄逐鹿的乱世之中,那么谁才是真正的英雄呢?
有人说,孔明算得上是真英雄,处事果断,上知天文,下晓地理,是千年难得一遇的贤人。但我却认为他完全可以有更大的作为,他何必要把自己死死绑在蜀国这辆毫无希望的战车上;孙权不过是仰仗父兄的基业,建功甚少;周瑜虽年少有为,但气度狭小,意气用事……我认为三国时期的英雄非曹操莫属。
曹操可谓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英雄。无论是在计谋还是招贤纳士等方面,他都十分卓越。
他是一个政治家,除了“挟天子以令诸侯”,还称王不称帝,他还说过:“天下为定,不得遵古。”于是他便建立了魏国,决心招贤纳士以统一天下。
他还是个军事家,不计前嫌,招收各路英雄好汉。他在与袁绍的那场官渡之战中,在敌我力量十分悬殊的情况下,他运用计谋,使敌我力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以少胜多。当他胜利了之后,他在当初袁绍的宫殿里看奏折,当他看见有一个奏折上写着十分好看字的时候,他不管奏折上写的是骂他的话,他下令立刻召见那个人。经过他们的`一番谈话中曹操发现他是一个有才能的人,便不计前嫌把那个人收在了自己的门下。
他又是一个文学家,有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样的流芳百世脍炙人口的诗句。不禁令人思潮起伏,回想连篇。
望梅止渴,煮酒论英雄,割须弃袍,割发代首,败走华容道。“周公吐脯,天下归心。”只有胸怀坦荡,立志高远的人方能明白其中的道理。
正是因为这样,所以我十分喜欢他那旷达的胸襟,遇事谨慎,临危不惧的态度。还有他乐观宏达的精神一直在鼓舞着我。让我懂得了在生活中遇困难永不放弃,要敢于斗争。并用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每一次挫折。
历史人物的作文 篇9
古往今来,历史上涌现出了许许多多保卫国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英雄豪杰,有优国恤民、优国奉公的刘备、骁勇善战、忠义为先的关羽、威猛刚烈疾恶如仇的张飞,浑身是胆、身经百战的赵云,武艺、赵群。所向披靡的马超、弓马娴熟、宝刀不老的黄忠……..但是,最令我感动的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
他不但具有神机妙算,呼风唤雨的奇异本领,而且具有及时救民,再造太平盛世的雄心大志。他一生有许多丰功伟绩,后人被他所感动,创作了概括他一生功绩的对联: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盞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顶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最令我记忆犹新感动的是第四十九回----孔明空城退司马。魏主得知曹植损兵折将,姜兵大败而回,手足无策,使臣太傅,急中生智,让魏主重新起用司马懿,魏主不知如何是好,不得不恢复司马懿的'官职,加封平西大都督。司马懿立即走马上任。由于孟达自满,不停孔明劝告,被司马懿擒获,曹睿赐他金钺斧一对,授权他今后凡遇机密重事,可不必奏闻,见机行事。司马懿举荐张郃为先锋,起兵取街亭。孔明因用人不当,街亭失守。孔明后悔不已。他忙吩咐如此这般。分拨已定,他先领五千兵去西城搬运粮草。悍马飞报,司马懿领大军十五万杀来。孔明身边已将,只剩两千五百人。众官员都吓得面如土色。孔明沉着指挥,把旗帜放倒,大开四门,每门派二十名士兵扮成百姓,洒扫街道,不可乱动。布置好,他身披鹤氅,来到城上,让两小童站在身旁,焚香抚琴,司马懿心中孤疑,认为诸葛亮一生谨慎,从不冒险,我们进兵,正中他计。司马懿从武功山小路退兵,结果被埋伏的蜀兵杀的片甲不留,抱头鼠。司马懿事后闻蜀兵都回汉中了,就来到西城。没走的百姓告诉他,城中只有两千五百兵,还没一个将领。他又打听到埋伏的蜀兵只有六千,不由长叹:“我不知孔明。”孔明回到汉中,又写下表彰,让蒋琬带给刘禅,请求自贬三级。刘禅看到表彰,不忍心贬孔明。费祎认为治国要以法为重,丞相打了败仗,请求自贬,是正确的。刘禅就降旨贬孔明为右将军,代理丞相,仍旧总督兵马。
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这是多么伟大的情怀。我们作为祖国的花朵,心将精忠报国,为祖国奉献出我们虽薄弱但有用的力量。
【历史人物的作文】相关文章:
历史人物作文02-15
历史人物作文[精选]06-10
历史人物的作文09-02
历史人物的作文【经典】05-22
历史人物作文03-05
(精选)历史人物作文04-04
(精选)历史人物的作文10-04
历史人物的作文08-09
(经典)历史人物的作文01-24
历史人物作文通用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