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壹学网>作文>话题作文>人物作文>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作文

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作文

时间:2021-01-31 11:32:15 人物作文 我要投稿

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作文集合15篇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作文集合15篇

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作文1

  古人不远: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悠悠历史长河中,你是否有一个最喜欢的历史人物?历史在时间的面前越走越远,但是历史中那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却依旧铭刻于每一个人心中。感动你我的,可能是他们的精神,可能是他们的事迹,也可能仅仅是他们的一句话,但是他们都在用自己生活经历教育着我们。

  他,一生壮志未酬,却依旧开朗乐观;他,被人诬陷,却依旧豁达从容;他,被贬黄州,却依旧倔强泰然。是的,他就是苏轼。

  你的乐观,令人奋发

  第一次读你的诗是在《唐诗三百首》中。当时看到的是你的《浣溪沙》。粗略的看了一遍就被诗中描绘的景色所吸引。整首诗动静结合,相得益彰。上阙中的兰芽浸溪、沙路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声啼无疑都是生活中细小的景物,但它们构成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明丽春光,令人心驰神往。而下阙却笔锋一转,写起了心态的“动”,抒发了你的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情怀。体现了你的坦荡、乐观,令人奋发。苏轼,你是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因为你的乐观,因为你的进取,你是我学习道路上的动力。

  你的倔强,赫然在目

  “一蓑烟雨任平生”这便是你对生活的态度。记得那时的你已被贬到黄州。而你仿佛早已习惯了这褒褒贬贬,在风雨之中闲庭信步,写下了这首《定风波》。“吟啸”、“徐行”,你那从容的态度跃然纸上。虽然条件简陋,但是一句“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使你的豁达风度宛然在目。而区区两字“谁怕”更写尽了你的倔强。是啊,人的一生自然会有风风雨雨。谁不是呢?但是你用你的泰然处之给我做出了榜样。苏轼,你是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因为你的从容应变,因为你的沉着履险,是你教会了我对待人生的态度。

  你的豪放,气势磅礴

  你曾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这样描绘“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你为整首诗布置了一个极为广阔而悠远的背景。一下便使人心胸为之开阔,精神为之振奋。壮志未酬的你兀立江岸凭吊着英才。词中你把周瑜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同时也流露出你的感概和人生如梦的遗憾,你是否也想像周瑜般施展自己的才华?这首词抒发了你的壮志和豪迈的英雄气概。苏轼,你是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因为你的豪放,因为你的气魄,你让我认识到了磅礴之势是何等的令人动容。

  苏轼的一生都不是很顺利,可是他仍然乐观自信,豪放洒脱。那么,我们有什么理由面对生活中、学习上的不如意而气馁呢?古人不远,因为他们的精神影响着我们;古人不远,因为他们的事迹震撼着我们;古人不远,因为他们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作文2

  白浪滔天,观海听涛,涛声如雷震耳。不禁意间脑海中凝固出千年前的模糊画面,眼前蓦然化作金戈铁马的修罗战场。风如刀割,红缨高扬,刀光剑影中那抹快如闪电的身影,如死神般漠然无情地掠夺着生命,介胄之下是狰狞的鬼面骇人心神。这便是北齐赫赫有名的战神“兰陵王”——高肃。名孝瓘,字长恭。

  沿着历史长河,思绪成舟逆流而上,回到那个混乱的年代——南北朝。我的思绪之舟在这停泊,寻找那令我难忘的身影。

  脚步停在金墉城下。脑海里闪过一段话:“邙山之败,长恭为中军,率五百骑再入周军,遂至金墉之下,被围甚急。城上人弗识,长恭免胄示之面,乃下弩手救之,于是大捷。武士共歌谣之,为《兰陵王入阵曲》是也。”斑驳的老城墙巍巍屹立如巨人般守护着金墉,正向我娓娓道来那日的故事。

  那一日,炙阳似火;那一日,洛阳被北周十万大军围困,受命为中军将的兰陵王戴着“大面”,身穿铠甲,手握利刃,率领五百精骑,奋勇杀入周军重围,势如破竹,一直杀到洛阳城下;那一日,守城的北齐军队被困多日,不敢贸然开门,但当他褪去“大面”的那一刻,惊为天人,日月皆因他而失色。纵使烈日炎炎,但笼罩在阳光下的他却比烈阳更耀眼。那一刻的美,惊心动魄,翩若惊鸿。守城齐兵,军心大振,内外夹攻,溃重围、败周军,解了洛阳之围。将士们为歌颂他,而谱了《兰陵王入阵曲》流传千古。

  战场上他是令人闻风丧胆的鬼面修罗,面对敌人,他从不心慈手软;战场外他对自己的将士下属“为将躬勤细事,每得甘美,虽一瓜数果,必与将士共之。”

  《北齐书》记载:一次他上朝,“仆从尽散,唯有一人,长恭独还”,事后长恭竟不以为意,“无所谴罚”。他对待下人,极是宽厚仁慈。在北齐“不把人当人”、动辄砍头杀人的疯狂时代,他宽厚仁和的一面独具风范,焕发着温暖的人性光辉,不由得让人心生敬佩。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功高盖主,祸必降之。”人生的辉煌,往往可能是悲剧的起点。对兰陵王而言,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出生在一个疯狂得近乎变态的帝王家族。尽管兰陵王容貌柔美、军功显赫,终其一生小心翼翼,想尽一切办法避祸自保,可终是躲不过悲剧宿命。长恭“有千金责券,临死日,尽燔之”,火中别人所有欠他债的借据都成灰,而不灭的却是那颗慈悲的心。

  他貌柔心壮,音容兼美;他骁勇善战,才武而面美;他忠以侍上,和以待下……兰陵王,我追着你的足迹,回到了一千四百多年前,记住了金戈铁马中你如鬼神般的身影。孝瓘,我追着你的背影,回到了你埋下光芒的地方,记住了乱世中你短暂而不凡的一生;长恭,我追着你的名字,来到了你身边,记住了你的音、你的容、你的名字……

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作文3

  我最喜欢的一个历史人物就是战国时期齐国大夫——晏婴!他是一个伶牙俐齿,能说会道的能人。关于他,最让我心服口服的一件事,就是派他出使楚国的事。

  齐国和楚国都是大国,有一次,齐王派大夫晏婴出使楚国。楚王想趁机侮辱晏婴,从而侮辱齐国。

  一开始,楚王在晏婴来临之时,关上了城门,借晏婴身材矮小的缺点,只留了一个五尺来高的洞,想要让他从这个洞钻进来,可晏婴却机智地说:“进狗国才要爬狗洞。”楚王无奈,只好大开城门。身材矮小的三言两语就维护了自己和国家的尊严,让我赞不绝口。

  在殿堂上,楚王无视晏婴,还问为什么派一个这么矮小的人来访问楚国。可晏婴说,齐国访问下等国,就派下等人去。暗暗讽刺了楚国是下等国。楚王气在心里,表面上却只能陪笑,那时楚王的脸色一定难看得很,正所谓是皮笑肉不笑。在吃饭过程中,从堂下走过一个齐国囚犯,楚王又想借此羞辱他,晏婴却神情淡定,不以为然,又以言语巧妙回击了……

  这就是我佩服他的理由!总能用巧妙的言语来回敬对方的无理,他厉害吧!

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作文4

  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我国唐代诗人李白曾经写过一首诗:《〈苏武》,他在诗中写道:

  苏武在匈奴,十年持汉节。

  白雁上林飞,空传一书札。

  牧羊边地苦,落日归心绝。

  渴饮日窟冰,饥餐天上雪。

  东还沙塞远,北怆河成别。

  泣把李陵衣,相看泪成血。

  诗中的苏武是我国西汉的一位官员。公元前100年,苏武奉命出使匈奴。出使快完时,匈奴内部人员谋反,苏武因而受到牵连。于是,匈奴人把苏武扣留下来,多次让苏武投降,苏武很坚定地表示:“我身为汉朝的使节,不能辱没了国家的使命,丧失了气节,否则我还有什么脸面回到祖国。“

  匈奴人见诱降不行,很生气。就把他流放到内加尔湖放牧,并对他说:”什么时候公羊生下小羊,你就可以回到中原了》“面对这种情况,苏武并没有绝望,他坚信只要坚持自己就有回归中原的那一天。匈奴人不给他粮食吃,他就挖野鼠储存的草籽吃,就这样,他一边放羊,一边遥望自己国家的方向。19后,他终于回到了自己的国家。

  苏武身上崇高民族气节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他永远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

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作文5

  历史的车轮碾过公元前771年的时候,开始变得沉重,刀光剑影中。一群凶蛮的犬戎人围住了镐京,镐京沦陷,西周灭亡。“礼乐征伐天子出”的状况一去不复返。诸侯们征战不绝,整个社会演绎着“武君五十二,亡国三十六,诸侯奔走,不得不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的闹剧。于是此起彼伏的战鼓颤栗着华夏,四起的狼烟笼罩了大江南北。一个还未成熟的社会在战火中开始迷茫—拯救它的将是哲学。

  于是衣带飘飘的孔子带着他的弟子们缓缓走来,带着一种神圣的悯世情怀,带着一种似乎是上天赐予的责任感开始关注这个世界——恼人的战鼓,恢复它的一片宁静;驱散吃人的狼烟,还原它的一片透明。

  从此神州大地上便出现这样一个忙碌的身影。他一遍一遍地教导他的学生诸如“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方法,“不耻下问”的道理,“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不厌其烦地说服他们,他还身体力行,以自身为典范,向广大民众表演他的“食不言,寝不语”,坐在车上则不张望,不大声说话等有着众多规范的行为,然而在繁缛的礼仪下,他却如同戴着脚镣的舞者般自由而洒脱,因为这一切只为了心中的“乌托邦”。

  那里没有战争和苛税,那里一片祥和安宁。人们自觉的用道德规范着自己,因此就无所谓偷盗、抢劫。君主用自己高尚的道德让大家信服,因此就无所谓征伐、权谋,人们的生活必定是幸福的。

  还是这个理想的世外桃源,让他做着这一切,成为他一心的信念,现实与理想的巨大差异并未使他沮丧,反而使他对理想更加渴望,他的原始的人道主义与博爱精神告诉他实现这种理想不能靠武力,只能靠“仁政”。

  于是,这个倔强的老人便开始了无休无止的讲学与说服。他没有庄子持竿而不顾的不屑与洒脱,他同下大夫说话,温暖而快乐,同上大夫说话,正直而恭敬,他没有阮籍的放荡不羁,他喝酒从来都适可而止,生活有规律,他甚至衣着打扮都很讲究,不用深青色的布镶边黑色的罩衣配黑色的羊皮袄,白色的罩衣套白色的鹿皮袄,他的礼仪与规范数不胜数。

  他自信一片阳光可以照亮哪怕再黑暗的角落,他也自信每人都是一片树叶,对道德的渴求如绿叶之下的阳光,他以为整个世界就是暂时进入了黑暗的一片土地,道德的恩泽将使它生机勃勃,容光焕发,于是他尽力发光,然而他换来的却是其他学派的冷眼相看,国君们的一笑了之,就连劳苦大众对他的理论顶多也只是抬头仰望,但他从未放弃。

  这个执着的老人又一次挥鞭驱车前行,下一站将在哪里?或是永无尽头?一切都是如此迷茫,然而老人毫不在意,黄昏中,他微笑着远望,或许他以看到理想中的圣地……

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作文6

  踏着青石路,我追寻着当年你留下的气息,水墨丹青,我依旧沉浸在你的过往之中。

  ——题记

  家庭背景的优越使你从小就饱览群书,书籍是你清新的诗词来源,也让爱国情怀在你的心里深深地扎下了根。幼年时期,你随父母迁至东京汴梁。虽然你不能像男子一样走出家门,接触整个社会,但你可以划着小舟,嬉戏于藕花深处;可以跟着家人观赏奇巧的花灯和繁华的街景……你看到了那个时代的大多数女子所不能欣赏到的风景,这为你的诗词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你的词,你的思想,冲破了那个时代令人窒息的礼教。你用细腻的笔尖将风景绘于诗词之中,你大胆地歌颂爱情。“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满怀至情,连篇痴语,自然率真地体现出女性纯诚细腻的灵性;你在词中流露出的感情,贵得其真。“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些词句,在纸上晕开了淡雅的色彩,绘出了你的如花姿容——似是那空谷绝美的兰,又似是那多愁善感的秋棠。

  你的人格和你的词一样令人崇敬。你既有巾帼之淑贤,更兼须眉之刚毅。那一年,金兵攻破了汴梁,你流落江南,漂流异地,多年搜集来的金石字画丧失殆尽。你心力憔悴,曾经语新意隽,清俊疏朗的词风也被留在了回忆中那个繁华一梦的汴梁。凄凉、低沉之音渐渐弥漫了你的词句。你的心绪在“瑞脑消金兽”的烟雾里消失殆尽。同样的事物,一个隐逝在繁华之中,另一个却处乱世动荡之中,你的心境可想而知。“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不必更多言语,心碎不思则明。

  目睹了国破家亡的你“虽处忧患穷困而志不屈”,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晚年,你殚精竭虑,编撰《金石录》,完成丈夫未竟之功。金兵的横行肆虐激起你强烈的爱国情感,你积极主张北伐收复中原,可是南宋王朝的腐朽无能和偏安一隅,使李清照的希望成为幻影。你在南渡初期,还写过一首雄浑奔放的《夏日绝句》:“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你是那么深爱着自己的国家,无奈国破家亡,你愤恨却无力挽回,于是满腔的忧国之心化作了短短二十字的精华。《武陵春》、《声声慢》,字字血泪,声声呜咽,一派凄楚,动魄惊心,这“载不动”的“许多愁”,止不住的“千行泪”,“凄凄惨惨”的情怀,元地倾诉的“万千心事”,全是发自肺腑的心声,没有半点雕琢矫饰。最终,你还是在这样忧愁中离去,再也无法将思绪宣泄,可是你留下的不只是千古佳句,还有你不朽的精神。

  这就是我喜欢你的原因。踏着青石板路,淋着江南的小雨,你留下的文字之香若有若无,我在聆听你依旧在传递的心声,体会你温婉而伟大的胸襟……

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作文7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几千年的文化在世界上数一数二,然而在古代众多的才人佳子,帝王上将中,我钟爱一个人物,他不是别人,就是三国时期赫赫有名的大枭雄——曹操。

  无论是在京剧中还是在人们的谈论中,只要谈到曹操人们总会把他归为白脸一类,说他是奸诈狡猾的小人。

  谁都希望,自己的一生可以快快乐乐,平平安安的度过。然而,在那样一个时代更迭,杀戮漫天,不断在发展的时代,是一个弱肉强食的社会,在那样的环境里不是你死就是我活。谁还敢去奢求那样的生活呢或许曹操的阴险狡诈是他的性格,但他也是靠着那样的性格来保护自己和自己一手建立的国家。

  所以,无论他是怎样的一个人都是无可厚非的,我依旧最喜欢他。

  当然说到曹操就不得不说起官渡之战,这官渡之战打得可所谓是惊天动地,精彩之极啊。

  在当时,袁绍的兵力是群雄之中最强大的,曹操预作布置,解决一切状况后,亲自率军隐在官渡,准备迎击袁绍。

  刘备也曾一度投靠过曹操,但那仅是权宜之计,失败后又投奔了袁绍。

  袁绍是当时北方最强大的一股势力,也是曹操统一北方最强大的敌人。袁氏一门势力本就很大,之后又实力大增,有军队数十万人。因袁军兵精粮足,根本不把曹操放在眼里。袁绍挑选精兵十万、战马万匹,志在一举消灭曹操。

  袁绍自率大军向曹操发动进攻。曹操的实力比袁绍弱得多,曹操所占的大河以南地区,地盘既小,又是四战之地,残破不堪,还没有完全恢复,物资比不上袁绍那样丰富。曹操的兵力也远不及袁绍,他的总兵力大概不过几万人而已,远逊于袁绍。

  袁绍大军来攻,许都震动。曹操却安慰众将,在袁军逼来之际杀向刘备。

  袁军颜良等人围攻白马,拉开了大战的序幕。曹操亲自率兵北上解白马之围,他做出要渡河袭击袁军的态势,迷惑袁军,吸引袁军分兵西向,然后突然转向迅速赶往白马。曹军的突然杀到,让袁军措手不及,袁军大败,白马之围被解。而后又用一记,战胜了袁绍另一大将文丑。袁军大震,曹操初战得胜。

  几个月后,袁军向曹营发动的各种方式的战斗,都被曹军同样以各种方式破解。两军一攻一守,相持近二个月。久而久之,曹操处境变得极为严峻。

  袁绍运来粮草停留在乌巢。这时袁绍谋士许攸因不满袁绍,而来投靠曹操,献计让曹操偷袭乌巢。曹操攻破乌巢却又保得曹营,而袁军几名大将全部投奔曹操。曹军大获全胜。而当曹操清点袁绍书信,得到自己部下勾结袁绍的信,却全部烧毁,不去追究任何人的责任。

  虽然曹操本处于劣势,但由于他能正确分析事态条件,善于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所以扭转了战争的趋势。从而终于赢得了胜利。官渡之战,曹操击溃了最大的敌人袁绍,统一了北方。

  我喜欢曹操不仅仅因为他身份显赫,更因为他有着清晰的头脑,明白什么时候该做什么,怎么做,这是常人没有的。然而,史实不也是证明了这一点吗。

  宽容忍让的曹操;临危不惧的`曹操;善用人才的曹操;聪明智慧的曹操;威严于世的曹操……都是我喜欢的曹操。

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作文8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早晨起来,我又在背诵《满江红》,我为这首词所表现出来的气势而惊叹,同样,我也喜欢这首词的作者正义的化身——岳飞

  岳飞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农民的家庭,他的父亲在他出生不久后的一场暴雨中淹死了,岳飞和他的母亲逃了出来。他学习认真,进步很快,十几岁就成为一个武艺高强的人。北宋末年,岳飞建立起岳家军,去攻打侵略军,收复国土。那一年,岳飞才20岁。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那一段耻辱令我们难忘。辽宋时期,东北地区兴起了一支强大的武装部队伍——女真族。12世纪初期,女真的杰出首领阿骨打,起兵抗辽,然后又在会宁称帝,国号金,他就是金太祖。那时候,辽宋的国基摇摇欲坠,不少人不断起义,不久,金灭了辽,又与1127年灭了北宋,赵构又与同年登上了皇位,定都临安,南宋开始了。

  略者的狂暴与贪残令人怒不可遏!当中原大好河山践踏在金人的铁蹄下,岳飞就决定长驱北进,摧毁敌人老巢。岳飞很爱护士兵,士兵也很愿意和他打仗。岳飞说过,有伤的人可以不用去打仗,而伤员们却从不把上市放在心上,没有一个人掉队。金军猛将兀术曾派10万大军要和岳飞比个高低。这大军中有3000多名铁浮图和拐子马,被人称为常胜军。而岳飞身边只有5000的士兵。岳飞吩咐大家把军斧绑在长杆上,每个士兵都拿一把钩镰枪。士兵按岳飞的吩咐‘上砍敌头,下砍马腿’的方法,把敌人杀得血流成河,尸积如山。岳飞则挥动八十多斤的大锤,把兀术打得一下子跑开了。岳飞带领岳家军把金军打得像丧家的狗,金军的将士都说‘撼山易,撼岳家军难’。他们只要听到岳家军来了,就吓得掉头跑。

  岳飞还是一名忠将。大家也知道,岳飞是一个聪明的人,他明白,这次回去,肯定是有去无回,可他义无反顾,果断的选择了回去,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知道无论宋高宗是怎么样的人,自己终究是他的臣子,所以,无论如何,他一定要回去,哪怕那里是龙潭虎穴,他也一定要跳下去。他也一定要誓死扞卫他的国家。”

  岳飞一生廉洁正直。一次,有人问他:“天下什么时候才能太平?”岳飞答道:“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便可太平!”

  狡兔依然在,良犬先烹。秦桧等人强加给岳飞‘莫须有’的罪名,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臣子究竟是有罪,还是一片精忠报国之心?即使历尽万古千秋,当论功行赏时,也永远不会轮到往日奸臣的头上。人世间的黑暗,总有过去的时候,光明不久就会到来!岳飞虽然离开人间已几百年,但他那种大义凛然的爱国之情不会泯灭,他那高大的形象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岳飞抗金保卫了人民的生命财产,保卫了中原地区较高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他,就是正义的化身,民族的自豪!我们为他而骄傲,请记住他说过的话吧!“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古人并未远去,他们是用自己的身躯为下一代的人搭建了一座前进的桥,那是一座永不放弃、凝聚着爱国之情的桥。那应该是每个人一生的必经之路。

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作文9

  记得有一位思想家、文学家,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当中,他的思想和论著可能不是最出色的,却以自己的成仁取义让后人景仰。这就是方孝孺,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最初了解他是因为六百年前的那场杀戮,那时便认为他是一个杀身殉道的了不起的人物,可之后又读了一些书,才拼凑出一个完整的他。

  唐代的韩愈“文起八代之衰”,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文章写得很好,而方孝孺,却在很小的时候,就被家乡人称为“小韩子”,可见其天资聪颖。父亲方克勤对他一生的为人立世有着深远影响。父亲清廉简朴,体恤百姓,言传身教在方孝孺的人生观形成过程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父亲死后,方孝孺又遵照父亲生前的安排,师从“开国之臣之首”的宋濂学习。宋濂称赞他是百鸟之中的凤凰,认为他才思敏捷、端庄凝重,以后所取得的成就必然会超过自己。

  一介书生,一代才子。在我看来,他应该在自己的家乡过着闲适的生活,著书立说,教书育人;与名人隐士谈古论今,寄情于山水。可在他的内心深处,却又渴望着有所作为。正是这样的想法,造就了他不平凡的一生。记得他在洪武朝就想为国家尽一份力,不料两次碰壁,最终也只落得一个汉中府学教授的小官。“三十知未老,已难同少年,功名谢时辈,心事愧前贤”便是他当时心境的真实写照。到了建文朝,他终于有了一展才华的机会,可这却是一条不归路。

  我时常在想,如果他当初没有步入仕途,或许我们现在就能读到他更多的学术著作。退一万步来讲,如果他当初安心在汉中府学教书,或许一切的一切就不会发生。

  在六百年前的那场血雨腥风中,明成祖朱棣从他的侄子建文帝手中成功夺取了皇位,可这毕竟名不正言不顺,所以朱棣就想让德高望重的方孝孺给他写即位诏书以装点门面。方孝孺对建文帝忠心耿耿,自然对于朱棣的篡权很是不满。他没有理会朱棣,存心要为建文帝鸣不平。他在要写诏书的纸上写下了“燕王篡位”四个大字,说:“你就是杀了我,我也不会给你起草诏书的”,朱棣问他怕不怕诛九族,方孝孺却说诛十族也不怕。朱棣本身就是一个心狠手辣的人,听到方孝孺这么说也很生气,就把方孝孺的门生故旧也算作一族,全部杀掉,造成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十族之诛。

  诛方孝孺十族,死者达八百多人,行刑七日方止。

  “降乱离兮孰知其由?三纲易位兮四维不修。骨肉相残兮至亲为仇,奸臣得计兮谋国用猷。忠臣发愤兮血泪交流,以此殉君兮抑又何求?呜呼哀哉兮庶不我尤。”

  这是他临行前的《绝命词》,诗中悲愤的心绪令人不忍细读。曾经听到过这样一种说法,认为方孝孺是中国封建社会愚忠思想的代表。我却认为他是一个英雄,一介书生为了正义和自己的信念,无惧残暴的统治者,坦然走向死亡。他死时只有46岁。生命的长度无法掌握,但生命的宽度却可以扩展。满腹经纶的才子,成仁取义的英雄,这就是一个完整的方孝孺,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

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作文10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这句诗描写极为生动形象,且想象丰富。能写出如此美妙诗句的人,只有自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被后人尊称为“诗仙”的他——李白。

  李白一生清高,是中国唐代的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游历人间山水,祖国的大好河山都尽显于他的诗词之中,像《望天门山》、《蜀道难》都是其代表之作呢!

  李白的诗豪迈奔放,比如《将进酒》,其中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最能表现其特点。把怀才不遇的苦闷及心中所想都倾泻出来,因酒的助兴,使得诗句语气豪迈,感情奔放。然而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不仅豪迈奔放,且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诗中他把庐山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李白的诗还有清新飘逸、语言轻快的特点,使人读起来朗朗上口,真不愧为“诗仙”呀!

  李白还懂得“剪枝蔓,立主脑”,去掉一切华而不实的东西,只把精华浓缩到一句话、甚至一个字中。这一点我尤其喜欢,也非常值得大家学习,因为“矫揉造作、无病而呻”已成为了现代文学的一大弊端。

  也许很多人只知道李白诗歌方面的成就,却不知道他有着一手好剑术。“十五好剑术,剑术自通达”,由此可见,他的剑术造诣非同一般,仅居唐朝第二。李白真可谓“文武兼备”呀!

  李白一生游山玩水、逍遥人生,却有着远大的政治抱负和理想抱负:想成为辅助君主的贤士。他关心时事,喜谈王霸之道,一心建功立业。但由于性格清高的关系,李白不愿通过世俗的科举考试做官,只希望依靠自身才华,得到赏识重用或通过他人举荐走向仕途。可惜当时无伯乐,再有满身才干也无处施展。虽后来曾被唐玄宗赏识,但因个性正直,容忍不了权贵,弃官而去,又继续他的游历生活。关于他这一做法,我很赞同、佩服:不会因为官职与富贵而失去自己做人的原则,不向权贵低头,高风亮节。尽管不能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有点可惜,但处于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官场之中,生活也将毫无意义。

  李白豪迈、豁达,对事物常处于积极、乐观的心态,且为人清高、正直、具有侠义精神,这正是我为什么如此喜欢、敬佩他的原因。但有点美中不足的是他太天真、对生活、事物过于理想化、不近现实、逃避现实。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尽管他存在缺点,但他的优点远远大于他的缺点,可以说不值得一提。然而,我对于李白的敬佩犹如黄河之水滔滔不绝?

  李白的诗歌永传千古、为世人诵读,伟大的政治抱负及其精神由历史传承。古人不远,其光辉形象永远显现在我们的心里。

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作文11

  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就是春秋时期齐国的丞相晏子,他是一个聪明绝顶,随机应变,能力很强的天才。

  最让我佩服的故事,就是晏子使楚。

  有一次,晏子去采访楚国,楚王知道他很矮小,就开了一个狗洞让他进去,换作常人,一定恼羞成怒,可是晏子却镇定地让士兵转告楚王说,这是狗洞,只有进狗国才能走狗洞,楚王只好开了大门。

  在交谈之时,楚王又想嘲笑晏子,就让士兵,请上犯盗窃罪的齐国人,而晏子却说,这是因为水土不服,来楚国的人都去当小偷了。而在齐国,人们都安居乐业。暗指楚国国风不佳才会让这位齐国人走投无路。

  多么强的应变能力啊!一边捍卫了自己的尊严,又讽刺了楚王,太厉害了。别着急,他还有更厉害的呢!

  楚王问晏子:齐国那么多人,为什么偏偏要派你来?晏子回答:在齐国,越差的人就要去差的国家。他最不中用,就只能来楚国。楚王只好赔不是。

  这就是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怎么样?厉害吧!这可是一位智力超群,随机应变的能人!

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作文12

  清冷的月光给万物抹上一缕银辉,我漫步走进幽寂丛林深处的一个古亭里。只见李白一袭白衣,坐在石凳上,轻抿着小酒。李白是我最爱的诗人。

  我走上前,礼貌地说:“久仰您李太白之名,今日我有幸与您交流真是三生之幸,有劳您在百忙之中指教。我从小拜读您的大作,您的大作使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叹为观止、敬佩不已?我深深地为您那‘安能摧眉折腰’;深深地为您那‘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所折服。”

  “幸会,幸会,如此之赞扬我乃愧不敢当啊!”

  我连忙作揖:“您言重了,何来愧不敢当?我可是您忠实的‘粉丝’啊!”

  “粉丝?”李白疑惑了。

  “噢,这是我们现代人的语言,有崇拜、崇敬之意。我和您一样,喜爱赏月,再次之前我特地作了一首关于月的现代诗。晚辈想请您指点指点,不是您是否愿意?”

  “这是自然,我必洗耳恭听!请!”

  “那晚辈便献丑了!月儿缓缓升起,有雕归巢的声音,鱼儿跃出碧潭;有琴声演绎的美丽传说,浪儿轻怕海岸。清亮的心曲绘成河上的倒影,激动的心弦汇成诗的情缘。虔诚仰望月之清亮,感悟月之风韵。”

  一阵掌声响起,李白捋了捋胡子:“好好!好一首月之诗!完全不拘尼格式和韵律,颇有风范啊!那我也即兴来一首!月随碧山转,水合青天流。杳如星河上,但觉云林幽!”

  “多谢您的赞扬,我与您乃是差之甚远!至今,我有一事不明。我听说了您辞官之事,试问,酒,乃是历代文人墨客们皆爱之物。苏轼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吟颂,曹孟德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写出“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慨叹。您也可谓诗坛中以爱酒而著名的人。您是否亦是为了逃避政治的黑暗而用酒来麻痹自己的心灵,用酒为自己的处境诉不平,用酒为自己的灵魂疗伤呢?为何不学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为何不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与其一味地四海游走,不如去与那污浊的社会一搏,哪怕是以卵击石,也可留得千古美名啊!”

  “莲,好啊!莲可以净化我愁怨之心灵;梅,好啊!梅可以陶冶我不屈的心志;酒,好啊!可以忘却乱我之今日,可以找回弃我之昨日。奸臣当道,政治黑暗。即便满腹经论也是无用功,我不能忍受「摧眉折腰事权贵」的生活,我胸中的大志未得以实现。我李白傲视权贵,最后纵酒山水,我李白直言相谏,最后流落他乡;这一切,又未尝不是一种宿命?宁可辞官不做,四处游走,享得清闲,我也不愿阿谀权贵。我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他那如炬的双眼异常明亮。

  “原来如此,晚辈之前未能明白,真是惭愧啊!”

  我想我永远忘不了这一幕。

  李白,这个如诗如谜、才华横溢、心怀壮志的浪漫主义诗人,实在令人折服!

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作文13

  窦漪房,又称窦太后(公元前205-前135),清河郡(今河北清河县)人,汉文帝之后,西汉景帝之母,汉武帝之祖母。

  窦氏出身贫寒,她的父亲为了逃避秦乱,隐居于观津钓鱼,却不幸堕河而死,遗下三个孤儿,汉初,朝廷到清河召募宫女,窦氏年幼应召入宫。公元前195年,高祖刘邦驾崩,吕雉作为皇太后操纵国政。当时,吕后挑选一些宫女出宫赏赐给诸侯王,每个王五名,窦氏也在选中之列。

  公元前195年的时候,汉高祖刘邦驾崩。此后,太后吕雉开始操纵国政。一年,权倾朝野的吕后不知道出于何种考虑,竟然想到要去讨好各诸侯王。她从众宫女中挑选出一批送给各王,每王各五个。窦姓宫女恰好被选上了。从入宫到高祖驾崩,年轻貌美的窦宫女从未被临幸。她早就泄气了,思量着留在这深宫还不如到近自己家的诸侯王那去。于是她就去找负责这件事的遣官,把自己积累的财物尽数送出去,请求他通融通融,把她派到离家近的赵国去。遣官答应了她的请求,可是这个遣官的人品却不怎么样,受人财物却没帮人办成事情。由于太忙,遣官忘了这个小宫女微不足道的请求,把她分到代国了。于是,窦小宫女只有含泪去了代国。

  代国王刘恒挺喜欢她的,她先后生下了长公主刘嫖,刘启和刘武。在窦宫女进代王府之前,代国王刘恒已经有王后,并且王后还为他生有几个儿女。有时候人的命途走顺了时,所有挡在前面的东西几乎都自动靠边站。代王后偏命不长,生了一场病然后一命呜呼。之后窦小宫女被刘恒扶正了,立为王妃。更不可思议的是,刘恒做皇帝之前,前往后所生的几个儿女都追随其母去了。

  吕后专政4年之后,外姓叛乱,朝臣们一举消灭了吕家势力。

  朝臣们经过各种权衡,决定迎请代王刘恒入宫登基。他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文景之治”的其中一位,孝文帝。刘恒即位后次年,朝臣请求册立太子。正月时,刘恒的长子刘启被立为太子。而此时的窦王后已贵为皇妃了,真实版的麻雀变凤凰。又因为刘启被立为太子的缘故,母凭子贵,在其长子刘启成为太子的同年三月份,孝文帝封立窦姓皇妃为皇后。后来刘恒驾崩,她便是尊贵的窦太后。因为汉朝是以孝治天下着称的,她儿子景帝对她极尽孝心。再后来孙子刘彻即位时,她已是权撼朝野的太皇太后了。

  聪明的她,处理后宫,她一直拿捏得很好,要不然不会登上权力的巅峰,就算曾经逼迫薄太后盖印,也是为国家,为刘恒,为周亚夫,她无错,薄太后也知道,只是,她到死也说了,她是嫉妒窦漪房又得地位有得爱情。

  她也很幸福,刘恒对她许下了永远不相问的诺言,刘盈为她放弃了自由,那一句为你保驾护航把我感动的泪奔~~·

  她芳留观津名留汗青,帮助刘恒成就了文景之治,为大汗写下了上承汉高祖伟业下启武帝雄风的漪房时代,却只留文景在人间。

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作文14

  采菊南山之乐

  净土何在,污浊喧嚣人世间。

  随遇而安,家旁五柳。陶渊明不受尘俗烦扰,住在车马来往的喧闹之地却因心灵的与世无争坦然淡定。远离了龌龊的官场,过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园生活,生活自然处处皆趣。悠哉悠哉篱下采菊,飞鸟相伴归往山林,万物自由自在,南山之景实谓佳好。陶潜心中自是愉悦,于是脱口而出“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你那超凡脱俗的牧歌生活,令我怦然心动。在众人争先恐后追逐名利的年代里,你不像他人词藻堆砌造作。你的诗词更多的是自然的本真,不粉饰,不浮夸,清新朴素却寄情深长。我曾想,如若有机会像你那般生活——看自己喜欢的书,吃自己种植的蔬菜,赏自己独爱的菊,与知己尽兴言欢,岂不快哉。感谢你,陶渊明,你的纯朴简单让我安宁,像在炎热难耐的夏季里感受到的丝丝清凉之意。

  水调歌头之愁

  月明如水,皓月当空银光泻。

  团圆节里无团圆,一人一月一壶酒。苏轼醉意微熏,把酒问天,潇洒之中又带郁愤。遥望月宫他心生羡意,想那无暇的明月寒宫会比这混世好上百般,可月常圆缺,又恰如人间,时也缺憾。无眠的孤清更加酿深了思念之情,千里外的弟兄是否安好,只闻他念“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以解心中之愁。

  苏轼,你的词曾被人称须关西大汉,铁板铜琶,唱大江东去。不想向来豪情万丈睥睨天下的你,也总有寂寞一刻。正因落拓与忧愁的共存,演绎了一个精彩真实的你。我曾想,生活亦是如此,时而一马平川直指东去,时而蛇形北斗朝向难分。感谢你,苏轼,你的洒脱与哀愁领我走向了更加辽远开阔的一方天地。

  过零丁洋之叹

  骤雨打萍,疾风卷絮山河碎。

  学而入仕历经苦幸,一心报国壮志不屈。为扶正国家倾倒之势,文天祥在荒凉冷落的战火中煎熬四年,怎奈却未能扭转乾坤,仅而沦为阶下囚。国家的仇恨与个人的屈辱让他受尽折磨,但历史却记下了他那刻骨铭心的一声千古叹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你是正义凛然的斗士。你勇敢地接过那些苟且偷生的人不敢担起的责任,奋勇迎战,誓死保卫自己的家园不受侵略与践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仅是这一点就强过其他千万只为安身立命的奉迎小人。我曾想,你最终的无奈抱憾怎样一种郁结?怎样一种不甘?感谢你,文天祥,你用自己的一腔热血教会我懂得什么是国,什么是家。

  品味陶渊明,乐在素人心;阅读苏东坡,愁于思家亲;感受文天祥,叹因为国屈。当你们轻轻走过我的身边,答案昭然若揭。

  中华三千,古人,不远。

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作文15

  古人不远: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要说人才最多的是哪个时代?恐怕所有人都会想起那短暂却又精彩、辉煌的三国。乱世出英雄!三国时代的英雄豪杰多得数都数不过来。而其中我最喜欢又最敬佩的,便是蜀汉名臣——诸葛亮。

  说实话,三国之中最不喜欢的便是蜀国。“刘皇叔”靠着坑蒙拐骗占来的地盘建立了国家,我更喜欢曹操那样靠着“真本事”打天下的人。但就在这让我讨厌的蜀国之中,却有一个三国之中无人能比的大政治家,诸葛亮。诸葛亮从小就是一个天才,能力不下于管仲、乐毅。他一直想辅佐一位明主成就霸业,只是怀才不遇,直到刘备三顾茅庐。那时他才20多岁(在现代也就是个刚大学毕业的年轻人),却能将天下形势看得清楚透彻并制定出老总的路线,足可见其天赋。

  我一直不明白,这个诸葛亮为什么不主动去投奔曹操或孙权?其实这便是他聪明和伟大之处——如果他投奔了那些强大的势力,谋士如云的主公们根本不会把他放在眼里;而这位“德才兼备”的刘皇叔处于困境,自己的帮助一定会像久旱之后的甘露得到重视。于是,他开始自己精彩的人生。

  接下来他的事迹便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用兵如神重创敌军、赤壁一战大获全胜、帮助刘备夺取荆州……可以说,每一场的胜利都有他的功劳。

  刘备当初被数十万曹军追得到处逃跑的时候,他没有离开;兄弟诸葛瑾三番五次劝他投奔孙权时,他没有动摇;前方茫茫大军气势汹汹涌来时,他没有畏惧……舌战群儒、草船借箭、巧借东风……面对所有困难,他只是轻摇羽扇,谈笑间便将其解决。这便是天才的能力和品质。他选择跟着刘备,便永远跟着刘备,不论这位主公是强大还是弱小。这份执着,恐怕在现在这个追求利益的时代已经很难找到了。于是,他用青春换来了蜀国的崛起。十多年的努力没有白费,年轻俊杰逐渐老去,但诸葛亮的心却并未老!刘备去世之后,诸葛亮依然对蜀汉、对无能的刘禅忠心耿耿,励精图治,要“匡扶汉室”。先是七擒孟获,用仁慈和宽容平定了南蛮;然后六次北伐,从未断绝过伐魏的心,即便是每次北伐都无功而返,他仍然不放弃。这是为什么?因为他有着一个汉臣的赤胆忠心!

  可是,也正是他的淡泊、认真、勤奋、细心让一生料事如神的他败给司马懿。他再有文韬武略,老弱的身体也会被繁杂的军务拖垮。老谋深算的司马懿当然知道这一点。于是,在五丈原的一个雨夜,诸葛亮随着那坠落的明星带着遗憾走了。

  他的离世让苍天都为之怆然涕下。司马懿赢了,但他在精神上真的赢了吗?诸葛亮对昏庸无能的从未动过取代的念头,倡导节俭、淡泊名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司马懿做到了吗?同是帅才,两人的智慧相差无几,可品质和秉性却截然不同。这便是后人更喜欢、赞美诸葛亮而非甚至比诸葛亮更聪明的司马懿的原因。

  诸葛亮的为人的确让人叹服,不愧为千百年来人们所赞美的蜀汉第一功臣,他的优秀品质是华夏子孙的典范。我敬仰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