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步应用题教学设计5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步应用题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三步应用题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课本应用题例2及练一练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进一步促进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掌握用各种方法来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一般复合应用题的分析方法
教学用具:幻灯,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只列式不计算
⑴某毛纺厂有男职工25人,女职工的人数是男职工的4倍。
A.女职工有多少 人?
B.男女职工共有多少人?
C.女职工比男职工多几人?
(B、C两问要让学生思考用多种方法。让学生说说分析的思路)
⑵养鸡场有公鸡120只,母鸡的只数比公鸡的5倍多32只,
A.有母鸡多少只?
B.公鸡、母鸡共有多少只?
(让学生试试用线段图来表示题意)
二、创设问题情景
每年的“六一”节前怡园小学生都要向山区同学捐书,今年大队部对三、四、五年级捐书情况统计如下:
三年级说:“我班捐书36本。”
四年级想了想说:“我班捐书的本数是三年级的'2倍。”
五年级大声说:“我班比三、四年级捐书的总数少8本。”
你们知道五年级捐书多少本吗?
三、解决问题
1、学生独立思考。
2、独立完成后同桌交流,看是否正确。
3、汇报、板演。
36*2=72(本) 综合算式:36+36*2-8
36+72=108(本)
108-8=100(本)
学生说理后再问:你还有其它的方法吗?
如:36*(1+3)-8
用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把三年级捐书的本数看作一份数。
四、应用及变式
1、说说解题思路,再列式。
⑴有红金鱼10条,黄金鱼的条数比红金鱼的2 倍多4条。两种金鱼共有多少条?
⑵有红金鱼10条,黄金鱼的条数比红金鱼的2 倍少4条。两种金鱼共有多少条?
⑶有红金鱼10条,黄金鱼的条数是红金鱼的2 倍。花金鱼的条数比红、黄金鱼总数少4条。花金鱼有多少条?
⑷有红金鱼10条,黄金鱼的条数比红金鱼少3 条,花金鱼的条数比黄金鱼的2 倍少4条。花金鱼有多少条?
让学生每两题一比较。
2、列式计算
课本练一练的第二题
五、课堂作业
课本练一练的第3-5题
三步应用题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学会分析解答有关倍数的三步应用题、
(二)使学生进一步学会用线段图表示已知条件和问题、
(三)提高学生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用线段图帮助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教学过程 设计
(一)复习准备
1、板演:
华山小学三年级栽树56棵,四年级栽的树是三年级的2倍、三、四年级一共栽树多少棵?
2、全班同学根据线段图提问题、
先编题,再列式、
(1)一步计算的应用题、
有篮球20个,排球是篮球的3倍、有排球多少个?
20x3=60(个)
(2)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有篮球20个,排球是篮球的3倍、篮球比排球多多少个?
20x3—20=40(个)
有篮球20个,排球是篮球的3倍,篮球、排球共有多少个?
20x3+20=80(个)
编题后把问题在线段图上表示出来、
订正板演题时要说出解题思路、
(二)学习新课
1、新课引入
把复习题增加一个条件,即“五年级栽的比三、四年级栽的总数少10棵”,把问题改成“五年级栽树多少棵”,像这样的问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板书:应用题)
2、出示例5
华山小学三年级栽树56棵,四年级栽树是三年级的2倍,五年级栽的比三、四年级栽的总数少10棵、五年级栽树多少棵?
(1)读题,理解题意、读出已知条件和问题,并和复习题比较有什么地方不同
(2)引导学生用线段图表示题中的条件和问题、
三年级栽56棵四年级栽的是三年级的2倍
五年级栽棵10棵
(3)学生独立思考,试算、
(4)集体讨论、互相交流,说思路、
教师提出要求五年级栽树多少棵,根据题里给的条件能直接算出来吗?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引导学生分析、叙述自己的思路、
(求五年级栽树多少棵,必须知道三、四年级栽多少棵、三年级栽树的棵数已经知道,四年级栽树棵数没直接告诉,所以先求四年级栽多少棵,算式为56x2=112(棵),再求三、四年级的总数,算式为56+112=168(棵)、因为五年级栽的棵数比三、四年级栽的总数少10棵,所以最后用总数减去10棵:168—10=158(棵)
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
(1)四年级栽多少棵?
56x2=112(棵)
(2)三、四年级共栽多少棵?
56+112=168(棵)
(3)五年级栽多少棵?
168—10=158(棵)
答:五年级栽158棵、
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如果题中五年级栽树的条件改为“五年级栽树的棵数比三、四年级栽的'总数多10棵”,怎样求五年级栽的棵数?
(用三、四年级栽的总数加10棵,168+10=178(棵)、)
(5)求三、四年级栽树的总数还有别的比较简便的方法吗?
提示:从倍数关系上考虑,谁是1倍数?三、四年级的总数是几倍数?怎样求三、四年级的总数?
(四年级栽的是三年级栽的2倍,三年级栽的是1倍数,四年级栽的是2倍数,三、四年级栽的总数是 2+1=3倍数:56x(2+1)=168(棵),然后再加上10棵,就是五年级栽的棵数:168+10=178(棵)、)
小结
解答应用题要认真审题,理解题意是基础,分析数量关系是解题的关键、采用什么方法分析要因题而异,由于解题思路的不同,解题方法也不一样,解题步骤也不一样,因此要灵活运用、
(三)巩固反馈
1先画图,再解答、
学校举行运动会、三年级有35人参加比赛,四年级参加的人数是三年级的3倍,五年级参加的人数比三、四年级参加的总人数多12人,五年级参加比赛的有多少人?
2、看图解答、
3、条件有变化、先讨论、独立解答,再集体交流、
学校里有柳树36棵,松树比柳树少12棵,杨树的棵数等于松树和柳树总数的4倍、有杨树多少棵?
订正时可以明确,题目要求“杨树有多少棵?”这句问话本身数量关系不明显,因此可以根据已知条件的关系找出新的数量,直到所求的问题、
(四)全课总结
引导学生说出怎样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五)作业
练习五第1~3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三步应用题是在学生学过的有关倍数的两步应用题的基础上发展的,两步应用题增加一个条件,改变其问题,就是三步应用题、本节课仍以思路教学为重点,通过画线段图,学会分析数量关系,以掌握解题思路,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本节课着重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学生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画线段图虽不作教学要求,但它比文字叙述的题要具体的多,在分析数量关系中,恰当地运用线段图是帮助学生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桥梁,因此无论是复习、新课、练习都十分重视画图、看图分析的训练、
2、重视学生叙述思维过程的练习、应用题不但要注重结果的正确性,还要重视思维过程的逻辑性,因此解答应用题要让学生说出自己是怎么想的,口述出思维过程,这也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手段、
3、注重知识间的联系、发展和变化、把复习题改变条件可使两步题变成三步题,条件变化了,解题方法也变了,让学生在分析不同的数量关系中,掌握解题思路,达到举一返三的目的
4、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先基本、后变化、先易后难,把说思路、画线段图贯穿于全课中、让学生通过不同的练习,达到熟悉数量关系,掌握不同的思路,提高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
例5 华山小学三年级栽树56棵,四年级栽的棵数是三年级的2倍,五年级栽的比三、四年级栽的总数少10棵、五年级栽树多少棵?
(1)四年级栽多少棵?
56x2=112(棵)
(2)三、四年级共栽多少棵?
56+112=168(棵)
(3)五年级栽多少棵?
168—10=158(棵)
答:五年级栽158棵、
简便算法:
56x(2+1)=168(棵)
168—10=158(棵)
练习、看图解答
(1)小强集邮多少张?
45x5—20
=225—20
=205(张)
(2)两人共集邮多少张?
45+205=250(张)
答:两人共集邮250张、
三步应用题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课本应用题例3及练一练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在简单归一应用题的基础上,掌握较复杂的归一应用题的基本结构,理解较复杂的归一应用题的分析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解答。
教学重点:理解较复杂的归一应用题的分析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较复杂的归一应用题与简单归一应用题的区别
教学用具:幻灯,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只列式不计算
1、同学们参加建校劳动,王刚4次搬砖20块。照这样计算,7次搬砖多少块?
教师出示基本的.数量关系式:
每次搬砖的块数x搬的次数=搬的块数
2、一个造纸厂4小时粉碎稻草180吨。照这样计算,7小时可以粉碎稻草多少吨?
要求学生解答后说说这类应用题的一般的分析方法。
二、较复杂的归一应用题
1、出示例3既改编后的(1)
同学们参加建校劳动,王刚4次搬砖20块。照这样计算,他再搬3次,一共搬砖多少块?
⑴学生读题,讲条件和问题
⑵比较例3与(1)的相同和不同点
出示数量关系:每次搬砖的块数x一共搬的次数=一共搬的块数
前4次搬的块数+后3次搬的块数=一共搬的块数
⑶学生列式解答。
20/4x(4+3)20+(20/4x3)
⑷反馈讲评
要求学生说说每一步表示的意义。
比较在解法上异同:
⑴分析的方法基本一样
⑵一共搬的次数没有直接告诉我们,必须先求。
2、如果把问题改为:搬7次可以比原来多搬砖多少块?
学生独立练习
反馈提问:⑴你是怎样想的?
⑵与例题比一比,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多搬的块数其实就是3次搬的块数)
三、模仿性练习
1、做一做比一比
⑴珊珊看一本故事书,5天看了45页。照这样计算,8天可以看多少页?
⑵珊珊看一本故事书,5天看了45页。照这样计算,又看了3天,一共看了多少页?
重点在于比较,弄清内在联系。
2、独立练习
一个造纸厂4小时粉碎稻草180吨。照这样计算,再用7小时一共可以粉碎稻草多少吨?
你能把“再用7小时一共可以粉碎稻草多少吨?”用另一句话来说吗?
四、加深练习
1、4台抽水机每小时能抽水60吨,照这样计算,增2台同样的抽水机,每小时一共能抽水多少吨?
2、A、B两城相距45千米,一辆汽车从A城去B城,前20分钟行了30千米,照这样计算,汽车还要几分到达B城?
五、总结全课
六、课堂作业
练习六第一题的1、2小题第2题
三步应用题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解答三步计算应用题的基本步骤,学会验算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正确地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解答三步计算应用题的基本步骤
学会验算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验算的基本方法
教学用具:幻灯、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准备练习
先补条件再解答
生产小组要加工780个零件。
1、,实际用了多少天?
2、,实际每天加工多少个?
师:补条件应根据已知的'条件和要求的问题来进行。
二、新课学习
1、出示例1:玩具厂要生产3000套电动智力玩具,计划用12完成,实际每天比计划多生产50套,实际用了多少天?
⑴默读题目,想一想题目告诉我们哪些条件,要求什么问题?
⑵通过读题你知道了什么?
⑶提问:要求“实际用了多少天?”需要知道哪两个条件?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
这两个条件都知道吗?应先求什么?
(先求实际每天的工作效率)怎样求呢?
⑷学生列式计算并要求学生列出综合算式。
反馈:教师出示解答过程
请一位同学列出综合算式。
提问:这些应用题比较复杂,容易出错,所以要进行检验,你觉得如何来检验呢?
先让学生讨论方法:验算已知条件是否相同。
⑸让学生自主选择一种方法进行验算
反馈时让学生说清验算什么及每一步表示的意义。
2、试一试
要求学生先解答,再验算。
服装厂要生产1000套衣服,计划每天生产40套,实际比计划少用了5天。实际每天生产多少套?
反馈时着重让学生自己讲解题方法及验算的方法。
3、总结解答应用题的步骤
⑴学生同桌讨论解答应用题的步骤
⑵指名交流
在交流中逐步出示
课本第21页方框中的内容
三、巩固练习
1、先说解题思路再列式
⑴一本故事书有120页,计划每天读15页,实际每天比计划多读5页。实际用了多少天?
⑵一本故事书有120页,计划8天读完,实际比计划少用2天。实际每天读多少页?
⑶一本故事书有120页,计划8天读完,实际每天比计划多读5页。实际用了多少天?
⑷一本故事书有120页,计划每天读15页,实际比计划少用2天。实际每天读多少页?
2、课堂练习
练一练第2、3、4、5题
四、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那些新知识?
三步应用题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在简单归总应用题的基础上,掌握较复杂的归总应用题的基本结构,理解较复杂的归总应用题的分析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解答。
教学重点:
理解较复杂的归总应用题的分析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较复杂的归总应用题与简单归总应用题的区别
教学用具:
幻灯,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只列式不计算
1、四年级同学排队做操,每行排12人,正好排4行。如果每行排8人,可以排多少行?
2、小红和小芳同住一个院子。她们从家里出发,小芳每分钟走70米,6分钟走到学校。小红小芳每分钟走60米,走到学校要几分钟?
要求学生说出这类应用题的特点,一般都是先求什么?
二、较复杂的'归总应用题
1、改变1成为例4 :四年级同学排队做操,每行排12人,正好排4行。如果每行少排4 人,可以排多少行?
⑴学生读题,讲条件和问题
⑵比较例4与(1)的相同和不同点
出示数量关系:四年级的总人数/每排人数=排数
⑶学生列式解答。
12*4/(12—4)
⑷反馈讲评
要求学生说说每一步表示的意义。
比较在解法上异同:
⑴分析的方法基本一样
⑵每行排的人数没有直接告诉我们,必须先求。
2、如果把问题改为:要想多排2行,每行应排多少人?
学生独立练习
反馈提问:⑴你是怎样想的?
三、模仿性练习
1、做一做 比一比
⑴一个修路队修一条公路,计划每天修320米,24天完成。实际每天修480米,实际多少天完成任务?
⑵一个修路队修一条公路,计划每天修320米,24天完成。实际每天比计划多修160米,实际多少天完成任务?
⑶一个修路队修一条公路,计划每天修320米,24天完成。实际提前4天完成任务,实际每天修多少米?
重点在于比较,弄清内在联系。
2、独立练习
⑴王师傅加工一批零件,每天加工12 个,10天可以完成。如果每天多加工3个,几天修完?
⑵小王看一本故事书,每天看12页,8天可以看完。如果想用6天看完,那么每天要多看多少页?
四、加深练习
把只列式不计算的第2题,改变一个条件成为一道较复杂的归总应用题。
五、课堂作业
练习六第1题的2、3两小题。第3、4、5题。
(如果要创设情景的话就可以用服装厂接订单,要提前交货该怎么办?)
【三步应用题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三步应用题教学设计01-20
三步计算应用题教学设计04-02
三步应用题教学设计(5篇)01-21
三步计算应用题练习教学设计04-10
三步计算应用题教学设计常用[9篇]04-11
三步计算应用题教学设计实用9篇04-12
《乘法应用题》教学设计04-05
分数应用题的教学设计02-18
分数应用题 教学设计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