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作文(范例5篇)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作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历史人物作文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历史人物作文 篇1
他,一个普通人,哲人,圣人。
他和他的思想站到了世界的顶峰,他的思想已经开始发展,从封建礼教到现在的和谐,他已经不知不觉植入人心。
他就是那个可敬可爱的孔子。
在那微言欲色、大义难抒的年代里,在那礼崩乐坏、信义扫地的世风中,在那随波逐流、抛仁弃义的人群中,他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用一双智慧的眼看透一阵混沌的尘。他没有躲避,周游列国,广收门徒。杏坛前的三千弟子见证了他的辛勤,荒原野道上来往的车辙记载了他的不息。
他只是一个普通人,有着与普通人一样的七情六欲。他为人处事亲切得如春风化雨,缓缓流进人们干涸的心。他仅仅是一位老师,仅仅是一位老者,他有普爱众生、厚德天下的思想,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
他一身正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铸造了中华民族的魂魄。“仁、义、礼、智、信”成为了儒家亘古不变的`主题。他像一只大鸟,在空中盘旋,一声长鸣,撕开了混沌的天空。从古至今,多少人用儒家的思想、大义凛然救人民于危难水火之中。水行不避蛟龙,陆行不避兕虎,他是真正的哲人。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我佩服他在匡人之围那种泰然自若,圣贤之勇,不人能挡。他就像一只大鸟,尽管危机四伏,却要一飞冲天打破浑浊。千年前的岁月如斯,春秋的风如斯,周天子的光如斯。我佩服陈蔡受厄时孔子的坚韧从容、泰然自若。泰山脚下,巍巍泰山中哀民生多艰喻猛虎;黄河岸边,汤汤黄河旁惜时易去叹逝川。就这样,一个哲人成为了一位圣人。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于是从古至今多少仁人志士,受儒家思想感染。唐雎发志士之怒,挺剑而起;荆轲以豪杰之气,箕踞而笑;贾谊因“国而忘家,公而忘私”。杜甫大蔽天下寒士,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鹏举锐旅请缨,郑成功铁剑东指。孔子的哲思氤氲出多少人格之崇山,尊严之沧海,匹夫仍有天下之责。孔子如一只大鸟鸣彻长空,纵横万里,横贯古今。
梁启超“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秋瑾“他年成败不计较,但恃铁血报祖国”,儒家的魂魄在磨练中铸造,在铸造中升华。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历史人物作文 篇2
悠悠历史长河,斑斑岁月痕迹,时光的年轮造就了风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纷繁芜杂事实成就了个个熠熠生辉的人物。
回眸过去,双眼不禁聚焦在那一双熟悉的面孔上,他的名字——陶渊明。
他,一个身处晋末乱世的隐逸之人;他,看尽了尘世的腐朽与黑暗,不愿随波逐流,更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他,想通过仕途来“大济苍生”,却事与愿违,官场的拘束与黑暗的现实,让陶渊明这个“性本爱丘山”之人在官八十馀日便自免去职。
时代并没有影响他的一生,他始终在用自己的感观延续着人生。抛弃了功名利禄,毅然辞官隐居,也许,正是社会的黑暗现实让他彻底绝望,他奋笔疾书,用自己灵魂深处的思想凝注成了不朽的佳作——《归去来兮辞》,绝望的吟赋道:“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苏东坡曾这样评价陶渊明:“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饥则叩门而乞食;饱则鸡黍以迎客。古今贤之,贵其真也。”他拥有的,是一种超脱自然的本真和来自内心深处的真情,其诗也不乏一种平静似水的恬淡,无限的`诗意与真意让陶渊明的诗经久不衰。
终究,他是大自然的骄子,穿梭在山川草木与乡村风韵之间。身处庐山的他,遍地种菊,悠然自得的写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大自然的气息让他暂时忘却了黑暗的现实,感受到一种来自灵魂深处的自由与舒展。而:“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更给人以无穷尽的意味,不禁心驰神往。梁启超评价陶渊明时曾说:“自然界是他爱恋的伴侣,常常对着他笑。”确实,他用自己的诗情在自然与哲理之间打开了一条通道,任何平凡无奇的景致在他笔下也是一种诗意的美。
自然与乡村是他隐退后离不开、挥不去的两个主题,是用生命在描摹。“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满堂前。”他用排排诗文抒写着闲适的生活,在山林间“怡然有余乐”。
时光终将夺走一切。陶渊明晚年的生活愈来愈贫困,体弱多病,但他依旧固穷守节,老而坚毅。生命是那么的不堪一击,面对死亡,他依旧淡然的说:“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蓦然间,他,走了。
陶渊明,这个隐逸之宗,这个中国山水田园诗派的大家,世事磨炼着他,让他拥有了如此跌宕起伏的人生。可是,他很淡然,是一种逾越了世俗,超脱而出,来自灵魂的淡然,任何事物都与其无可比拟。
他,有过爱,也有过恨;有过喜,也有过悲;有过积极,却也不乏消极。现实造就了他的一生,岁月记录了他的生平。他是唯一,永远是唯一的陶渊明,即使千年以后,也是如此。
默默地,在心底泛起丝丝情绪:欣赏他,欣赏他的高洁志趣;崇尚他,崇尚他的淡泊名利;喜欢他,喜欢他的淡然清逸;记得他,记得他的诗情画意。终究,还有那个会流传千年、亘古不变的名字——陶渊明。
仿若虔诚的朝圣者,人生路上,听过了他的点点滴滴,看过的他的风风雨雨,悟过了他的丝丝缕缕,正因为他并非浑身是“静穆”,所以他伟大,他是中国诗坛不能忘却的、永恒的丰碑。
走过四季,走过春秋,模糊中,依稀听见渊明在轻吟,我沉醉其中,静悟着,思索着……
我常常在想,李易安究竟是怎样的女子,是“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细致善感,是“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的婉约轻愁,还是“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的洒脱酣然。亦或是“至今思项羽,不肯过东江。”的豪迈沉静……
我与她时隔将近千年,本应是西风不相识的人。可每每读到她的词却恍惚间能看到她从风花雪月中走出来,淡雅柔婉静静站立,含蓄而自然的笑容从她的嘴角氤氲开来,那样淡雅脱俗。
她出身贵族,拥有美好的童年,受过良好的教育。十八岁嫁为人妇,与丈夫赵明诚又琴瑟和谐。但我不知道是不是老天嫉妒了,还是非要给她个美好的开始,又扔给她一个国破家亡的凄凉收场。在他们成亲二十六年后,丈夫去世,也是李清照流离颠沛的开始。
残花落,几人怜;闻人语,何处见?幽幽小舟泛涟漪,楚楚凄歌醉蜡颜。思君碧叶间,烛影泪连绵。乱世中,怀才不遇,颠沛流离的遭际,怎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我再不忍看,怕又想到她是如何凄苦的度日。
想必她晚年在读到早年那些简单快乐的词也会不由自主的落泪吧,只有离别,才更令人忧伤。当年的余花漫天舟清泛,一楫碧波水凌乱。最终却也变成了香沉落絮人长叹,曲终人散终成憾。然而这儿女情长的离别之愁,怎能与她南渡后那些凄凉的词作对比?
彼时的宋朝早已是摇摇欲坠,几近灭亡。徽宗父子等人的决定却更令大宋雪上加霜,他们的腐朽无能,令李清照的爱国感情最终落空,她主张收复中原的希望成为泡影。一首雄浑奔放的《夏日绝句》将对宋王朝的愤恨表达的畅快淋漓,那些在灯红酒绿中度日的统治者还不及一个弱女子。而为什么易安身为女子却又这样勇敢。
难道就是为了让她的词变得雄浑奔放,忧国忧民,就一定要让这个女人,随着朝廷南渡,在人间颠沛流离,流徙飘泊,直至孤老死去?我不解
然而虽然丈夫故去,亲人离散;即使国破山河破,任是自身穷困潦倒,仍念念不忘国恨。写下《永遇乐。元宵》一面怀念昔日风光,一面因末世繁华感到悲伤。尘世的惊涛骇浪没有将她湮灭,国破家亡的哀痛不会将她摧毁;浮生浮世,终是还要踏碎这场盛事烟花,待到枯藤长出枝桠,她最终也拔节而出。这样出色的女文人,再没第二个了。
杨柳依依依几株?惨絮凄凄,只觉秋尽苦。冷风切切寒蝉噎,思愁迢迢梨花月。群芳过后空笙歌,帘卷窗拢,彼岸夕阳散。索飘蓬蓬不止,留云不住云已换。
时光依旧,任思绪穿越千年。乱世中,易安仿若有恨无人省,在萧索飘蓬中黯然消逝,而今生今世希望她能做一个快乐自在的人,在江南的淡烟轻雨中,盛开如花。
历史人物作文 篇3
读唐诗,我感受一个面的广博,体味一个时代辉煌的厚度。
品王维,陶冶一颗心的沉静,重塑一个平凡人的气韵。
——题记
每个人都有自己最喜欢的历史人物,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就是 你——
王维,你将我带入唐诗的天地,领悟心的真谛。
王维,你用诗诉说人生,感动着我;你用情塑造人生,激励着我;你用非凡的气韵点缀人生,影响着我。
王维,你用不变的神情,告诉我什么是清幽澄静的`心境。正如你写的“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一般,传达出你不求张扬,不求富贵,只求自我的宁静、淡泊,只求一轮皓月来与你相伴。这句诗写得诗情画意,栩栩如生地呈现在我的面前。怪不得苏轼都用“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来赞扬你。
王维,你用宽广的胸怀,告诉我什么是时空的浩渺。那“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绘的升腾的浓烟和圆圆的落日,不正照彻了炎黄子孙追求和平与安宁的历程吗?
王维,你用博大的情怀,告诉我什么是友情的珍贵,“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光无故人”,这与朋友分别的片段,无不表现出你对朋友离别的不舍和对美好明天的向往。此时此刻,再多的千言万语都化作了一杯浓郁的酒,让我们细细地品味,我相信,在所有的送别诗史上,这首诗一定格外的耀眼。
王维,你用潇洒飘逸的形象,告诉所有人不论何时何地都要活得悠闲自在。《终南别业》不正表达了你那逍遥自得的隐者形象吗?你用你那种不服衰老的精神,影响着人们。
王维,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只有在品味你的诗后,才能了解你人格魅力之所在。
历史人物作文 篇4
回顾历史,有谭嗣同舍生取义,甘做中国为变法牺牲的第一人;有朱自清一身重病,宁愿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的崇高的民族气节;有邓世昌放弃求生,英勇殉职的爱国之情。这些伟人的事迹边县了他们强烈的爱国之情,让人感触颇多。但令我深受感动的人是法国作家雨果先生。
雨果先生一生十分同情贫苦儿童。在他流亡期间,仍力所能及地帮助孩子。他每周都邀请附近的贫苦儿童吃一顿便饭。这些孩子不分国籍,不分宗教,同桌进餐。雨果先生不仅自己这样做,还带动许多富人家庭这样做。除此之外,雨果先生一直坚持把这小小的善举――儿童会餐搞下去,把自己的版税收入充作小朋友的餐费。并且把在冬天让衣衫褴褛的孩子穿上寒衣,让光着脚的孩子穿上鞋当作他引以为乐的事情。有人说:教育者之爱,应比母爱更细腻,比父爱更广博,比情爱更质朴,比其他一切亲情之爱更纯洁,更高尚。这句话在雨果先生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他把自己真挚的`爱分给了所有贫苦的孩子们。
雨果先生不仅有着博爱之心,而且他主张自由、平等、民主、和平。在雨果先生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中,站在公正的立场上,无情地揭露了法国政府可耻的行迹。这是何等的勇气啊!雨果先生在信中说道:在世界的某一个角落,有一个世界的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雨果先生对圆明园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的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于的事情。雨果先生对英法联军强盗行经的讽刺。雨果先生在信的末尾表示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还给被掠夺的中国。这无不体现了雨果先生极大的勇气、博大的胸怀和高尚的品格。
人们常说,美国有罗斯福,英国有丘吉尔,苏联有斯大林,匈牙利有卡达尔。而我认为法国有了雨果,才有了民主。雨果先生的所作所为令我深受感动。
历史人物作文 篇5
有人喜欢神机妙算的诸葛亮,有人喜欢英勇神武的关羽,也有人喜欢武功盖世的`张飞,而我却喜欢三国时北方的统治者——曹操。
曹操出生在一个宦官家庭,曹操智谋过人,他与刘备一起煮酒论英雄,说当今只有三人能成大事,分别是曹操、刘备、孙权。曹操还怜惜人才,他看到关羽、赵云英勇神武,想留在自己麾下,但是两人忠肝义胆,没能留住。
曹操不仅足智多谋,还是一位文学家。他写过一首诗叫《龟虽寿》,这首是表达了曹操晚年还想报国,但已无力实现的悲切心情。曹操有一个儿子也非常有才,他名叫曹植,他在七步之内创作出《七步诗》。
曹操取得献帝的信任,此后,国家大权就落到了他手里。有人说曹操是一个奸臣,可是我认为他是一位“活世之能臣”。
曹操在仓亭大破袁绍,收降吕布,他的性格特点是只要人帮过他,他就会重重悬赏,但只要有人害过他,他就一定要除掉这个人。
曹操在人们眼里形象不是很好,都用贬义词形容他。
“携天子以令诸侯,掌天下之柄”的曹操在北方占据了有利地位,招兵买马,准备统一全国,备八十万大军准备南犯孙权,手握着八十万大军有利地位,可北方人不习水性,可诸葛亮巧借东风的原因,曹操大败,撤回北方,养精蓄锐,招兵买马,准备再次统一。曹操于建安二十五年春正月死于建康享年六十六岁,曹操一生纵横天下三十余年,群雄皆灭,只有江东孙权和西蜀刘备没有剿灭,可谓一世英雄!
【历史人物作文】相关文章:
历史人物的作文08-09
历史人物作文02-15
(精选)历史人物的作文10-04
历史人物作文通用03-01
(集合)历史人物作文08-11
历史人物作文(15篇)01-05
我喜欢的历史人物作文05-08
【精选】历史人物作文四篇10-04
【精选】历史人物的作文10篇04-15
历史人物作文四篇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