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六年级下册家乡的风俗作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六年级下册家乡的风俗作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六年级下册家乡的风俗作文1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不同的地区都有它不同的地方特色风俗,儿时每到过年前就经常给我讲我的老家——云南各种民风民俗。每至过年,亲戚朋友都会相互串门,轮流做东,而我们白族人的主人家中,会摆出一种特色饮品——“三道茶”来招待尊贵的客人,也是直到后来我慢慢长大了才亲身体会到这“三道茶“的`美味之处。
所谓“三道茶“,准确的说就是”一苦,二甜三回味“,每逢佳节,便要举行这种仪式,主宾相敬,举杯齐眉,不是为了解渴为目的,是这茶寄之以兴致和情感,这就是这道茶的精髓所在。一道茶,原材料出自大理的沱茶,用砂罐在炭火上烘烤,直至茶香袭人,冲入来自大自然的山泉水,白族人喜欢的茶是浓醇为佳,香苦宜人,苦味十足。二道茶是大理特产盛产的乳扇,核桃仁片、红糖为佐料,冲入茶水,茶味香甜而不腻,味甘甜可口。三道茶,是以特色岩蜂蜜加入姜、桂皮,冲入大理的“苍山雪绿”绿茶,这杯茶是给我感觉最神奇的,各种佐料的味道交杂,要慢慢细品,慢慢回味,于是就有了“回味茶”的俗称。
古时候,三道茶也是佛教推广的一种手段,这也是人们追求人格完善的最高境界。而现在,成了白族人家迎客的重要仪式。宾客上门,家里最有威望了长者就会亲自烹茶。一声雷响,茶开入蛊,再有小一辈敬给尊贵的客人,一边喝茶,一边叙谊,在欢笑中送上吉祥如意的祝福。
六年级下册家乡的风俗作文2
来到四川成都,就看到串串腊肠、一块块腊肉、一只只腊鸭,挂在居民的阳台上或院子里,在冬日阳光照晒下,油亮剔透,显得格外诱人和喜庆。此情此景,让人想到,新年即将来临。
我的家乡成都,过年风俗是家庭自制四川香肠。这种香肠是著名的四川小吃,有麻辣口味,还有咸鲜原味,外表是油里透红,切开后是红白相间。据说腊肠距今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我之前看过美食节目里说,一般南方多腊肉腊肠北方多腌渍小菜。因为南方气温高,过年前把肉做成腊肠可以吃很久不会腐烂。而北方刚好相反,冬季缺乏蔬菜,所以要准备各种腌渍咸菜。
我奶奶是做四川香肠的高手,微微麻辣的香肠,配上排骨汤、白米饭,倍儿香!我问奶奶做香肠有什么诀窍吗?她告诉我,制作香肠的`肉的肥瘦比例最好是3:7,要有一部分肥肉,不然太瘦的话香肠吃起来会比较柴。第二,要在香肠晾干水分以后,就放入冰箱冷藏保存,不然晾晒时间过长香肠的口感就不滋润了。最后,如果不会操作,还可以将腌好的肉和洗好的肠衣拿到专门灌制香肠的地方请人代为灌制,但是家庭自制更有趣味。
在四川过年还能吃到很多美食,如红油抄手、叶儿粑、三大炮。三大炮是我最喜欢的甜品。它是用糯米制成,先分成三小团后,用力抛摔向案板中央,发出“当、当、当”三声,再浇上红糖浓汁,送到嘴边,香甜可口!
今年没有回到老家过年,但是这里的风俗,尤其是过年美食,让我回“胃”无穷。现在大鱼大肉已不再吃香,但许多人对家乡小吃仍然情有独钟,那是因为,年味儿就在这香喷喷的美食里。是啊!当浓浓的香气漾开之时,满屋子是那么幸福温馨。
六年级下册家乡的风俗作文3
我们中华民族有许多古老的传统节日,其中最重要的是春节。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一就是春节。
春节,又叫过年,实际上从大年三十就开始了。每到这一天,人们首先要家里家外进行大扫除,目的是把一年的灰尘和晦气都扫掉。然后,家家户户都要在门框上贴上红色的春联,还要在大门上贴上门神或“福”字,而且“福”字还要倒着贴,路人经过的时候念到“福倒了”,意思就是“福到了”。晚上,从四面八方急匆匆赶回家的亲人都团聚在一起,吃着丰盛的年夜饭,欣赏着精彩的春节联欢晚会节目,一家人其乐融融,等待着新年的钟声敲响。
十二点整的时候,春节联欢晚会到了高潮时刻,新年的钟声敲响了,意味着新的一年开始了,我们又长大了一岁。人们不约而同地到户外放起了鞭炮、打起了烟花,“噼噼啪啪”的'爆竹声震耳欲聋,五光十色的烟花在夜空中绽放。
大年初一早上一起床,大人小孩都会换上一身新衣服,有的还要穿上新鞋子、戴上新帽子。接着,小孩子们给长辈磕头拜年,长辈们会拿出“压岁钱”给他(她),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吃完香喷喷的饺子后,一家人簇拥着来到街上看社火。有舞龙、舞狮子的,有踩高跷、划旱船的,还有大头娃娃和打腰鼓的。当一条条长龙从街上经过时,大人们就拉着小孩子从长龙身下钻过,听说钻了龙一年都会平安吉祥。从大年初二开始一直到初七,人们提着礼物走亲串友,给亲戚朋友们拜年,送去了美好的祝福。
家乡的春节就是这样过的。每年,我们小孩子都盼着过春节。
六年级下册家乡的风俗作文4
我们家乡的除夕,有很多风俗:吃年夜饭、守岁、做红团……而我最喜欢的就是做红团了。
今年除夕,奶奶也是一如既往的做红团。只见奶奶先把米和绿豆分开煮熟,再加上一点白糖并搅拌均匀。接着奶奶又把糯米粉磨碎,再加上一点红食素,这样才能使红团变红。奶奶还告诉我红团的寓意:“吃红团可以在新的一年里红红火火。”然后奶奶又熟练地把红团分成大小一样的小球,再用小圆棍把小球搓平。成为一个个红团皮。奶奶把刚才煮好的.绿豆馅放在红团皮里面,并包紧,然后把剥好的红团皮放进一个木雕成的红团印章里,轻轻压实,用手一敲,里面还刻了一个“福”字呢!奶奶把包好的红团垫上昨日摘好的粽叶。放在蒸笼上蒸,过了半个小时,红团熟了,每个红包都散发着诱人的香味,红彤彤的看上去十分美味。
看着奶奶做,我也忍不住想尝试一下。我照着奶奶的样子,先用勺子挖上一团馅,然后再放在红团皮上,再把红团皮包紧,但是一开始我不是包的馅太多,就是太少,做的红团大小不一,这时奶奶告诉我:“红团的馅差不多三勺就可以了。馅太多就会露馅,线太少,红团皮又显得太多了,不好吃。”我照着奶奶的秘诀去做,个个红团饱满均匀,十分美味。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你们家乡的风俗又有哪些呢?
六年级下册家乡的风俗作文5
春节将至,辞旧迎新,这段时间,据称意在洗去一年的纤尘和污垢,祈盼新的一年有新气象,所以为了这个重要的节日,全家人一起动起来干活,把家中上上下下里里外外打扫干净,就是过年前搞好清洁。中国人的习俗是不能把旧的、脏的东西带到新的.一年里,所以,平时打扫时顾不到的边边角角也要翻出来彻底清。男人还要剪发,女人要洗头。置鲜花,家家必置,包括摆年桔、摆水仙、插鲜花。春节到了,家家户户都喜欢在大门上或厅堂里挂上“福”字或年画,有的人家还将“福”字倒挂,意即“福”到。
团年饭,是一家在除夕夜欢聚在一起吃饭。它饱含和凝聚着浓浓的亲情,特别受中国人的注重。吃团年饭要一家人齐齐整整,团团圆圆,还特别讲究菜式。团年饭特别看重“好意头”,菜式就代表着深深的寓意。如鱼(象征“年年有余”)、发菜、生菜(音取“发财”、“生财”),猪手(粤语与就手音近,通常与发菜一起弄,寓意发财就收,但现在不能非法采摘发菜,多用生菜代替,寓意生财就手)。正月十五元宵节食“汤圆”,寓意全家人在新的一年里平安团圆、幸福美满。
我记得,小时候一家人一起放烟火的情景,烟火很漂亮,大家都和开心。但是现在普遍都禁止私自燃放烟花鞭炮,过年已经没有鞭炮放了,现在一般只有在乡村才可以燃放烟花和鞭炮。有点遗憾……
新年逗利是各地皆有,不说了。“恭喜发财,利是逗来”也成了广东人新年用语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句。也是我们小孩子最喜欢说的话。所以过年谁最开心——就是我们小孩!
六年级下册家乡的风俗作文6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我的家乡在德化,这里有着自己独特的风俗,春节更为热闹。
除夕前一两天
除夕前一两天,大人们忙得手忙脚乱,买鸡呀,买鱼呀,买鸭呀......家家户户必须大扫除一次,把屋子和被子都清洗干净,到处弥漫着浓浓的年味。
除夕
除夕那天,家家热热闹闹。人们在家准备着一年中最丰富,最有意义的团圆饭。煮好后,大大小小必须全部到齐了,才开饭。最快乐的事情莫过于收红包,放鞭炮了。长辈给小辈钱,而且都是用一张红纸包着,这称为‘压岁钱’:意味这一年都富富裕裕。发放完红包,小朋友们就去放鞭炮了。一整夜,鞭炮声连绵不断。烟花‘嘭’的`一声,响彻云霄,开出了五颜六色的花朵。人人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有一首诗这么写:“除夕更阐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年。”所以,人人都不睡觉,都要守岁,都盼望着新的一年的到来。
正月初一
正月初一没有除夕那么喜气洋洋。吃过早饭。然后,大家都穿得漂漂亮亮,后辈先祝福长辈,长辈再给小辈期望。有句俗谚说:“有心拜年初一,二,无心拜年初三,四。”所以,人们争先恐后地向亲戚朋友送去最美好的祝福。
正月初二,三
到了初二,三,嫁出去的女儿们纷纷回娘家拜年。女儿回家通常都是大包小包一提,什么饼干呀,糖果呀,瓜子呀......虽然礼物都颇薄,但礼轻情意重,表达了对家人的切切思念。
一眨眼,春节悄悄地过去了,大人和孩子们,在这喜庆而热闹的节日里又迎来了新的一年,这就是我家乡的春节,在这里。祝福家乡越来越红火,祝福祖国越来越繁荣昌盛!
六年级下册家乡的风俗作文7
春节快到了,爸爸妈妈都放了假,我们一家人在大年三十前回到爷爷奶奶家,准备过一个快快乐乐的团圆年。
平时爸爸妈妈工作很忙,我们很少回去,不能像歌中唱的那样“常回家看看”,因此我很想念爷爷奶奶他们。有几次,我在梦中见到了他们,和爷爷奶奶、哥哥姐姐一起玩的开心极了。
到了爷爷奶奶家,他们高兴极了,奶奶一把将我拉到怀里,又是亲,又是抱,高兴的都掉下了眼泪。我也给了爷爷和奶奶一人两个结结实实的吻,亲的他们开怀大笑。
老家的人多,热闹,春节的气氛更浓!
窗户上贴上了奶奶剪的大红窗花,是一对小兔子,可爱极了;门上一左一右贴着一对春联,写着漂亮的毛笔字,每个字都写地龙飞凤舞的,我一个都不认识,但是哥哥告诉我,那里面写的都是人们希望吉祥如意,美满和谐的美好愿望。哥哥上初三了,真是什么都懂啊!
我忽然发现,门上的“福”字贴倒了,我终于可以笑话哥哥一次了,可是哥哥说:“这你就老外了吧,这叫福到(倒)家了。”
除夕之夜,吃完饺子后,我们一大家人围坐在电视机前,收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晚会上的小品真是搞笑极了,我好像都听到了邻居家人的哈哈大笑声。
除夕的钟声响起来了,窗外的鞭炮声响成了一片,各种颜色的'大礼花照亮了夜空,真是令人激动和兴奋呀!我和哥哥一起大声的倒计时,“三、二、一,新年到了!”
我们一起祝福爷爷和奶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我们也得到了爷爷和奶奶慈爱的祝福,每个人还有一个大大的红包,这已经是我第八次拿到压岁钱了!
家乡的春节真好呀!
六年级下册家乡的风俗作文8
我的家乡在随州,这是一个离大城市武汉不算太远的地方。老家的房子离市中心很远,条件也不算很好,但不管怎样,只要我春节回老家时,爷爷奶奶就都会举办一年一度的习俗。
“嗷……嗷……嗷!”随着一阵难听而又悲伤的叫声,远在家后小山上玩游戏的我和哥哥姐姐们一听就知道是家里在杀猪。每年都这样,我心里乐滋滋的,不知道为什么,像我这种从小生活在城里的孩子从小就很喜欢在老家看看大自然独特的景色。
到家时,我看见爸爸和大伯、叔叔们都围在猪圈子旁边,只见爷爷手拿一个大弯钩子,虽然猪害怕得在圈子里乱跑,但爷爷还是很精准地勾住了猪鼻子,猪又发出了一阵阵低吟,连隔壁好几户的邻居都过来帮忙了。
猪被摁在了木架上,我们几个小孩都凑得很近,想亲眼看看,虽然有点残忍,谁知被大伯给赶走了。
老家还有一个习俗就是放烟花,我们家四个孩子年年都要买许多好看的小烟花,但最重要的,还要论爷爷买的一圈大红色鞭炮,全部铺开有四五十米长,可以从家里一直摆到村口,每年爷爷点鞭炮时,我们几个是又怕又好奇,先躲在屋子里,但就算这样,关好门,捂着耳朵还是觉得那声音震耳欲聋。
忙完了年夜饭,就要去走人家,老家这边亲戚多,红包拿到手软,和家人一起团聚在一起看春晚,和兄弟姐妹们一起上山爬树,下河捞鱼……
我总觉得每年过年的那几天过得非常快,快到我总是来不及与小伙伴们多玩一下,快到我总是来不及再去田野里看一看,快到我总是来不及细细地品味过年的滋味,快到……
比起大城市的.和农村,我更愿意选择农村。虽然没有平板、手机,但过的比那些沉迷电子产品的日子更充实,虽然没有大城市繁华的外表,但有着大自然朴素的外衣。
回家的快乐,你懂了吗?
六年级下册家乡的风俗作文9
说起咱家乡的风俗,那可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那就拿过春节的风俗来向大家介绍吧!
春节就是每年的第一天,家乡人叫这一天为大年初一。大年初一这一天,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噼里啪啦的爆竹声除旧迎新,而且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这也是节目的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让人们感到愉快,在新的一年里为人们带来吉祥。
春节还有一个习俗,当然就是吃饺子了!为驱邪恶,图吉利,饺子必须要煮得多还得有余,饭后还要在锅里放上几个馒头,这些都意在年年有余。要是饺子煮破了,不可以说“破了”要说“挣了",就是赚了的意思。就餐时,除每人一碗外还要多盛一到两碗,意思是希望新的一年里家里人丁兴旺。吃饺子时还有许多乐趣呢!新年里吃的饺子里包有枣子、栗子、钱、花生米等物质。吃饺子时吃到的第一个饺子里包有什么象征物质,新的一年里就会像物质象征的那样。如果吃到红枣,新的一年里就会红红火火勤劳致富;吃到栗子,就意味着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做事有干劲;吃到花生米,就意味着长命百岁,行大运;吃到钱,那就意味着发大财,日子红红火火……不管谁知道哪一种,大家都会衷心的祝贺。如果是小孩吃到钱,那就代表学业有成,大家都要祝贺他(她)。
春节时还有拜年的习俗,大家互相问好,晚辈向长辈问好时长辈要给晚辈压岁钱,还有用手机发短信、打电话拜年,给别人送上美好的'祝福。
这就是我的家乡的春节风俗。你们的家乡也一定也有许多独特的风俗吧?那就把你们家乡的风俗也结介绍给大家听听吧。
六年级下册家乡的风俗作文10
每逢春节,全国便沸腾起来,到处张灯结彩,喜气洋洋,家乡的春节也过得热闹非凡。
腊月二十八,每家每户都要大清洁,把霉气扫出家门。除此之外,大人们还得一大早出门买年必备的东西,外面小商店外摆满了烟花爆竹、纸灯笼和各种各样糖果。这一天真忙!
好不容易到了除夕,大人们可以休息了,小孩子得做家务,还要煮饭,象征了孝顺父母的重要性。到了下午,每户人家都要挂起灯笼,在同一时间里点燃。“哩啪啦”…。晚上,孩子们要泡柚子澡,洗去一年“秽气”。
正月初一,大人们又要做事了。他们一早起床熬米汤粥,这是用各种米和花蜜熬制成的,祝愿着甜甜蜜蜜过新年。正午,大人要卤鸡。他们把整只鸡放进大锅,再加水、八角、花椒、老抽、生抽……然后先用大火煮,之后改成中火,煮上半个小时,香喷喷的卤鸡就出锅了。我还听说,鸡腿只能给小孩吃,希望他们健健康康、身强力壮。
正月初十,我们村会举行一个“烟花晚会”。一排排鞭炮放在路中,“轰”第一个鞭炮点燃了,一簇烟花冲上云霄,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它越变越大,像变魔术似的“砰”成了一朵五颜六色的大玫瑰,火花四溅,洒落在半空,霎时间就不见踪影了!色彩斑斓的烟花按顺序升上天空,其中的`一朵最引人注意,它特别大,特别耀眼,“花”里夹杂着红、橙、黄、绿、青、蓝、紫等颜色,就像童话中的五彩花。小朋友的喧闹声、鞭炮的爆炸声、大人们的脚步声,汇成了一曲优美的交响乐。
眨眼间,春节在人们的欢笑声中离去。学生们照常上学,大人们又开始忙碌地工作,一切恢复了原形。
六年级下册家乡的风俗作文11
说起端午节,就不得不令人想到包粽子、赛龙舟这些耳熟能详的习俗了。端午节这天我就和妈妈一起包粽子。
首先,我把洗净浸泡了几个小时的糯米倒进一个大盆中,再加入适量的盐和酱油翻拌均匀,再把粽叶折一下变成一个漏斗的形状,然后攥一把糯米均匀的铺洒在粽叶里,并逐层放入五花肉条和芋头块,最后盖上一层糯米把余下的粽叶折好盖上压平整,用线把它五花大绑,这样一个粽子就包好了。
此时,妈妈已做好了一个粽子,看看妈妈的,再看看我的'简直是天壤之别。妈妈包的粽子像个金字塔,立在桌面上稳稳当当,而我的却是又矮又胖,放在桌上就东倒西歪了。我尴尬地笑了。
我把它们一个个放入高压锅中,三十分钟后一股粽叶的清香夹着肉和芋头的香味飘出……我迫不及待地捡出一个,剪开绳子,顾不上烫,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软软糯糯,肉香扑鼻,入口即化,令人欲罢不能。一旁的妈妈笑眯眯地望着我:“慢点、慢点,别噎着……”
一时间,整间房子都散发着粽子独有的香味。吃着这样香喷喷的粽子,不禁让我想起端午吃粽子的来历……
爱国诗人屈原跳入汨罗江后,人们为了不让鱼儿吃屈原的身体,怎么就想到裹美味的粽子投江,让鱼儿吃粽子,别吃屈原的身体呢?那些鱼儿真的会这么听话吗?……不管怎样,这代表了人们对屈原的爱护与尊敬。这是一个爱国伟人应得的尊重。时过境迁,端午吃粽子的习俗一直被人们传承,屈原的爱国精神也在被人们一代又一代地传颂……
端午节这个传统节日,既有人们对屈原的怀念,又带来了粽子这样的美味。
六年级下册家乡的风俗作文12
“正月十五闹元宵”。汉明帝永平年间,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灯的习俗随着佛教文化的扩大逐渐在中国扩展开来。南北朝时期,元宵张灯渐渐成为了中华民族独有的风俗。而元宵节拉兔子灯,则是因为兔子灯里的兔子代表着月亮上的玉兔。正月十五既是元宵佳节又是月圆之时,兔子灯表达了人们对团圆的美好期盼。
拉兔子灯也是许多上海人儿时最有味道的元宵记忆。夜晚,孩子们成群结队地在弄堂里拉兔子灯。钢丝弯出的兔子架,白宣纸贴出的兔子毛,木轮滚出的兔子脚。
去年元宵,为了追寻那一丝记忆中的上海味道,妈妈买来了制作兔子灯的`材料包,过一个上海味儿的元宵。我取出材料包中大小不一的钢丝圆环,将两个的椭圆交叉,在交点处用黏土固定,把两个稍小的圆环粘在椭圆环的前后两端,就做好了兔子灯的身体。在身体的一端,把两个圆环呈30度角固定在一起,顶端岸上一对长长的椭圆形耳朵。两个最小的钢圈交叉固定后粘在身体的另一端。然后再将带有蜡烛的底座安在兔子底部。最后将整个兔子架上糊上白色宣纸条,贴上红红的眼睛,揣上绳子,一只可爱的兔子灯就完成了。
我和妈妈把兔子灯拉倒花园里,点上蜡烛。皓月当空,草坪上,无论是手工兔子灯,还是流水线生产的兔子灯,都闪烁着属于自己的光芒。万家灯火将夜晚照亮,我仿佛来到了一个充满童趣的世界。
那个夜晚,草坪上一个个欢乐的身影,成了我最美好的元宵记忆。
六年级下册家乡的风俗作文13
所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下面我就介绍一下我家绍兴的民风和民俗吧。
绍兴是水乡,鱼米之乡,我们绍兴有许多风俗和特产,都是很好玩、很有趣的。
这里的风俗是相当有趣的。正月十五的时候要闹元宵的所谓闹元宵就是看花灯、猜灯谜。在四月一日是我们的.愚人节,在这一天里,就是要开开心心得过,无论怎样也不能生气,尤其是上当受骗是,比如别人约你吃饭,到了相约的时间,别人还没来,你只能自认倒霉一个人吃饭了。六月一日是儿童节,是小孩子们最喜欢的日子,在这一天里孩子们可以疯狂玩耍,无拘无束。九月十日是教师节,所有的学生都给老师送花送礼物,这是老师最幸福的一天。十月一日是国庆节,每年的国庆节都会有一个典礼,那是为庆祝建国才搞的仪式。十二月又称腊月,在腊月三十,是大家最忙的日子,这一天大家团聚在一起。
不仅这里的风俗特别有趣,这里的特产也特别丰富。绍兴最有名的两个字是“臭”和“霉”,臭是一臭,臭豆腐;霉不是倒霉的意思,霉是二霉,一霉是霉千张,二霉是霉干菜。绍兴还有几件特产,一件是扯白糖,你别听它名字里有“白”,但它一开始是黄色的,白是扯出来的。还有一件是腊肠,是用猪肉和猪肠在腊月做的,所以叫腊肠。我们不能光顾着吃,绍兴还有一些好玩的特产,一是乌毡帽,二是乌篷船,我把它们称为“二乌”,第二乌最好玩。可以边划边看风景。
绍兴真是一个好城市,作为绍兴人,生长在如此美丽而又富有个性的地方,我感到荣幸,我要保护我们的土地,保护我们的家园。
六年级下册家乡的风俗作文14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风俗,而在我的家乡祭灶则是春节前的头等大事。
过完腊八就是23日的祭社。祭灶,名副其实就是给是王爷上供的日子。而在我的家乡,祭灶的流程十分复杂,隆重的程度绝不亚于其他的节日。
一般的'祭灶都在西墙或者在炉灶前,有钱的人在家会摆上一个神龛,没钱的就直接贴上画像。祭祀时会近三次酒,第1次则要诚心祷告,待三次完毕后,人们会将旧画像撕下,连同芝麻祭品一同燃烧,为的是将灶王爷“送上天”。至于祭品为什么都是一些又甜又粘牙的食物,图的是塞住灶王爷的嘴,让他在玉帝面前尽说好话,正所谓“吃甜甜。说好话”。当然在正月初四,别忘了“接神”,就是将新神像贴在墙上。
关于这个灶王爷,我也知道不少,都是从长辈们的口中听来的:有的说是一个美女,也有的说是一对夫妻,还有的说是皇帝、天地、东皇太一等,不过我听的最多的则是一尊男神——被玉皇大帝派下凡间洞察人间的使者。
我很喜欢我家乡的这个习俗,虽说我并不信神,但这天的我却因此“沾了”灶王爷的光,因为在祭灶这天,我们小孩子都会得到大人们做多了的糖瓜,又粘又甜的,让人十分喜爱。
这就是我家乡的祭灶节,这也是我家乡的独特风俗。
六年级下册家乡的风俗作文15
春节有不少习俗,不过,在除夕这一天,我最喜欢的,便是年夜饭和守岁了。
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俗。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吃,从掌灯时分就席入座,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据宋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就有了吃年夜饭的习俗。
不过,我们的年夜饭有些不同,先是到爷爷奶奶那儿吃一顿大餐,随后又去外婆外公那儿吃一顿汤圆,令我好不快乐。对于大餐,倒是没什么可说的,我真正喜欢的,是汤圆。馅里放了豆腐和肉等,把它们用面包起来,做成水滴状,再一个个下锅,等到煮熟了,再用大碗盛起来,倒上些酱油,便成了,我一般可要吃两三碗呢。
吃完年夜饭,接下来便是守岁了。守岁,又称守岁火,照岁等,其由来已久,是中国民间的活动之一。白居易的《客中守岁》中的“守岁尊无酒,思乡泪满襟”足见“守岁”活动由来已久。守岁的时长不定,古时一般是守到第二天天亮,现在也有守到十二点多的,而我们,就是如此。
守岁是从吃年夜饭开始的,吃完了饭,便开放起了烟花,有各种花样的`,比如,先放会喷火花的,在放的同时,又点上旋转式的烟花。这时院子里,俨然成了一个火花的舞台。这便是放烟花了。还有吃夜宵,烧些面条,荷包蛋什么的,再加上一杯奶茶,令人好不欢喜……
不知不觉,已到了12点。实在拗不过时间的倔强,小孩的眼皮开始打架了,应该睡觉了,于是便向前一年道一声再见,随后沉入新年的第一个梦。
【六年级下册家乡的风俗作文】相关文章:
家乡风俗六年级作文07-31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06-19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07-17
家乡的风俗作文六年级06-07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10-20
【优】家乡的风俗作文六年级10-22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热)03-18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优秀作文05-08
小学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09-18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优秀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