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壹学网>作文>小学作文>六年级作文>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

时间:2024-10-20 10:16:42 六年级作文 我要投稿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1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新年将至,草木纷纷凋零,窗外的柚树早已光秃秃的,像一个孤苦老人站在那里,好像冥想着什么,好像在等着什么。

  此时恰逢凛冬,枯黄的树挺立在园中,光秃秃的杆子上只有零星几片叶子,对比着身旁四季常青的香樟,真像个垂垂老矣的老人一样,然而新年常来的却一直热闹,喜悦,尽管冰天雪地,大街小巷仍就车水马龙,人来人往。

  万物都在等待它的到来,湖里的鱼,土中的虫,空中南飞的大雁,每逢新年,小小的屋檐下一直充满欢声笑语,包围着一个个温馨和睦的`家。

  寒冬里的新年从不缺席,清晨逛菜市场,随时可以看到早餐铺。最多,也最实惠的是羊肉汤,家家食肆都卖。羊肉汤色香味俱全,品尝时须先喝汤再吃肉,味道甚好。抄手比羊肉汤略贵,是极美味的,薄薄的一层饺子皮里包着鲜嫩肥美的肉丸,滑,嫩,鲜,香,非常不错吃。如果再在鲜汤里加上一勺辣椒油,一捆细粉丝,一把白芝麻,入口便会叫你张目结舌:这东西竟这么美味!

  论新年,最让人心动还是晚上放烟花的时刻,乌黑的天空中,绚丽多彩的烟花与黑暗中的明星在对话,五颜六色的大球重叠在一块,五彩斑斓,闪闪发光,天空也成了光的海洋,过了一会儿,又变成了颗颗宝石镶嵌在夜幕中,最后,日渐变成一道星光瀑布慢慢地坠落下来,漂亮极了。

  老家的新年还有着一个老北京的风俗。院子里洒满了芝麻秸儿,大家在上面踩的咯吱咯吱响,这叫“踩岁”,闹得筋疲力尽,睡前给大人请安,这是“辞岁”;大大家就要拿出钱给大家,这是“压岁”。

  我想念家乡的新年。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2

  “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立夏,一个万物生长的节气,真令我难以忘怀啊!

  记得有一年立夏,我和爸爸妈妈来到外婆家。“蛋都煮在锅里了,刚熟,等中午了吃。”外婆笑眯眯地说。“苗苗也吃一个,不疰夏的。”我也笑了,按我的体质,疰夏是不可能的!时间尚早,外婆取来了线,妈妈十分配合地拿出了从家带来的装饰材料——要做蛋袋了。不一会儿,两个蛋袋就做成了。一个缀满滴溜溜滚的大珠子,一个用笔把线涂成彩色,还修了流苏,“彩的午后给你的小伙伴,现在挑两个蛋去吧!”妈妈指指正在散发水汽的老式锅。

  我打开锅,水汽顿时扑了我一脸。只见鸡蛋激动的发红,鸭蛋文雅地保持青绿,鹅蛋大大咧咧仰在锅里。我挑了一只玲珑、发蓝的鸭蛋,挂在有珠子的蛋袋里,真如一块绿松石。我再拿了一个皮厚些的鸡蛋。这是斗蛋用的。两个蛋挑出来,我便越发期待下午与小伙伴共享斗蛋了。

  吃过午饭,又听完了大人讲的“立夏挂蛋避瘟神”这个神话,我才跑出门同我的伙伴汇合。哇!同伴的脖子上都挂着蛋袋!有的是红线编的',有的编上了更精致的流苏,最贵气的嵌上了珐琅小圆珠。里面装的蛋更是各种各样。我把彩色的蛋袋给了小T,并拿出自己的那个粗糙的鸡蛋,小T会意,也拿出了自己的“斗士”。我看准了那个最容易攻破的地方,用力的敲了下去。小T的那个鸡蛋看似不起眼,但十分坚硬呢!我的“鸡蛋斗士”那一猛击,小T的鸡蛋竟然扛住了。我细一看,呀!我的反破了!小T得意的笑了,我也哧地笑了出来。“你有两下子!”我向小T伸出了大拇指,小T和我一起把蛋磕开,大口吃了起来。

  我们笑啊闹啊。左邻右舍过来了。给我们送来鸟蛋,我的外婆回赠,大家其乐融融地聚着,笑声回荡在乡村的天空上,留在每个人的心里。

  立夏,那么生机勃勃,这个节气又那么有人情味儿啊!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3

  我家在浙江,那儿可热闹了,有龙飞凤舞的糖画,有欢声笑语的歌唱,有栩栩如生的竹刀。可我知道一个习俗,可比这热闹多了。

  上梁这一习俗,顾名思义,就是去祭拜这座房子的最中间那一根横梁,愿从此在此房子里的一家平安喜乐、事事如意。

  表哥一家新建了一栋新房子,一家老小都兴奋的不行了,在上梁的前五天,就得准备了,外婆每天六天就要去买菜,准备好,就要开始为第二天做饭了。

  到了第二天,外公外婆把村里的亲戚朋友全部都叫过来,场面可热闹了,一桌几十个菜,看的我眼花撩乱。妈妈和姨妈在门口招待匆匆赶来的外宾,外婆则是在忙乱的.做饭,在我家乡一般的酒宴都没有米饭,只吃菜。如果不吃菜只吃饭,那么证名这家人不是菜太少,就是厨师做得不好吃。

  上梁的这一天终于来了,早上六点钟我们就早早的起来,连忙赶过去。这时已经有很多人了,个个都拿着纸箱,袋子,雨伞。各式各样的准备装东西的工具。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在我们这里上梁要丢很多好吃的东西,有零食,粽子,馒头。全村人都可以过来抢。首先、烟花不断、锣鼓不断,站在楼顶的人向各个地方开始抛下食品,纷纷扬扬,噼里啪啦掉下来,人们挨挨挤挤,蹲下、站起在地上抢起来,那个才叫一个热闹。人们推推挤挤,争先恐后地抱抢。零食像洪水似的涌下来,人们像海浪似的起起伏伏。

  待到抢得差不多时,人就慢慢散散去了。许多小孩还会恋恋不舍的望望上面,似乎还想得到一些。而上面呢,则都累得气喘嘘嘘,筋疲力尽了。

  就这样,上梁就在黄昏时结束了。人们的背影洒在金黄的在路上,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4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与往常一样,今年的清明也是细雨绵绵。

  我和妈妈来到森林公园踏青……上山时,周围全都是油菜花啊!细细的雨丝柔软地飘落在花瓣上,融成晶莹的水珠。只见几只燕子在低空寻找落脚之地。

  只顾享受森林山脉的清香,双脚早已走的麻木,我坐在路边的石头上休息,妈妈从包里拿出一个青团递给我,我看着拳头一半大小的青团,墨绿色的青团因为和了糯米粉变得晶莹剔透,活像一个圆鼓鼓的翡翠。我咬了一口,青团是粘的,是甜的,活像过年吃的汤圆,但又有一股清香,我两口把青团塞进嘴里,挤出一句话:“妈妈,为什么只有清明才有青团吃呢?“

  妈妈微笑着给我讲了个故事:

  传说有一年清明节,一位农民在耕地时见清军正追赶以为太平军官,农民急中生智,将太平军官扮成自己的样子,才让他逃过一劫。后来,为了不让清军发现自己送他吃食,他就用艾草和着糯米粉做成青团。后来,太平军官成功返回大本营,原来他就是忠王的`得力大将。

  为了纪念“救命青团“太平军每年都吃青团。

  我咽下甜甜的青团,顿时觉得它不止是吃起来香,还有一股力量所在——那是来源于劳动人民的智慧,为了美好生活而奋斗的力量。

  对于这些风俗文化,我们不仅要感谢,更应该永远牢记这些富含古代劳动人民精神智慧的传统,将它们传扬出去,名扬海外。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5

  大年三十,到处是红色。家家户户贴起“福”字,家里人有会书法的,便一定会写一幅喜气的对联助兴。采办年货的街坊邻居擦肩而过时,都会相互热情地打招呼,互道新年好。

  当晚,我家自然也准备了一桌子年夜饭。这一日没有了往日的寂静,每一个窗口都在讲述团聚的故事,餐厅在温暖的灯光下被衬得格外温馨。外公准备了两条鱼,一条是准备放着过年的',寓意是“年年有余(鱼)”,一条则是打算煮了一起吃的,因为我最爱吃鱼。外公白天就给我看了厨房洗手池里活蹦乱跳的鲫鱼,说是要给我们煮鲜鱼汤。

  等菜上齐了,我们围坐在餐桌边,一家人其乐融融地等开饭。我眼巴巴地看着热腾腾还泡着白泡的鱼汤,被妈妈小心翼翼地端放到桌子中间,一看就非常美味的样子。外婆从容地先舀了一口汤尝了尝,眉头却骤然皱了起来,接着就莫明其妙冲到厨房洗手槽边漱口去了。妈妈不明所以,也随手夹了一块鱼肉送进嘴里咀嚼,同时露出了一言难尽的表情。我再也忍不住心中的冲动,舀起一勺汤送进嘴里,呃……果真是一口汤让我怀疑人生。

  “外公!”我是第一个挑战大厨权威的人,“你放错调料了吗?味道好怪噢。”爸爸一听,明智地缩回了筷子静观其变。外公将信将疑:“怎么会!鱼可好了,难道我放多盐了?”他说完也尝起了鱼汤,然后崩着脸,严肃地扫视全场,下了个颇符合逻辑的结论:“鱼的苦胆破了。”一旁的爸爸似乎并没有认同,而是默默拿着大勺往汤里搅了搅,几秒钟后,生生捞出了一块半个手掌大、滑不溜丢的黄色不明物体。外公不禁疑惑道:“是生姜吗?”爸爸很犹豫:“不像……”就在这时,在厨房里头的外婆突然嚷嚷了一声:“我的透明皂呢?!”

  接下来,我们你看看我,我瞧瞧你,片刻之后,我不由地噗哧笑了出来。哈哈哈哈哈……最后,全家人笑得一发不可收拾,停也停不下来。这明明是个悲伤的故事呢!

  虽然没吃上鱼,但还有一桌美味的佳肴。全家人坐在一起过春节,一起笑,心里不由地就觉得满足又幸福。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6

  特别的元宵节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每当这时家家户户都会吃汤圆。而今年的元宵对我来说格外不同,为什么呢?接下来我就给大放讲一讲吧!

  一大早,妈妈就把我喊了起来:“起床了!要做汤圆了!”起床后我们准备好材料一袋糯米粉,一杯开水,一些芝麻馅。

  妈妈先来给我们做示范:先把一些开水和糯米粉倒进铁盒里,再用木筷搅拌均匀,做成又软又白的面团然后把面团分成小份一小份的,拿出一小份把它搓圆再压扁,最后把陷放在上面,包好搓圆。这样,一个可爱的小汤圆挺着圆圆的肚子就出世了!

  我目不转睛地盯着妈妈,不放过任何细节,终于到我做了,我按刚才妈妈的方法仔细地做,生怕哪个细节没做好导致我的第一个汤圆失败。过了一会儿,一个圆圆的`汤圆宝宝像一个小雪球一样在我的手掌上愉快地玩耍。我得意极了,满意地看着我的作品,我马上又做出了几个“小雪球”我看着这些“小雪球”想:我既然是个“汤圆大师”,偷偷懒应该没事吧!于是,我跳过了一步,做出来的汤圆还是又小又圆又白。可是,我刚要做下一个时,啊!刚刚的汤圆露馅了!“小雪球”变成了一个“巧克力球”,看来,“汤圆大师”也不能偷懒啊!

  做完后当然就要开吃啦!我迫不及待地咬下一口,咦?您么没什什么味?原来,我包的汤圆陷太少了,没味道。看来芝麻汤圆就要变成米酒小汤圆啦!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7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亮在古人眼中代表了思乡之情,但在月圆之夜与家人们一同赏月却是另一般感受。

  傍晚时分,夜空如同一块黑色的幕布将月藏在身后,江面平静如镜,乌黑的云朵倒映在江面上,静谧而美丽。

  渐渐地,月亮拉开幕布站在了人们面前,江面上倒映着月亮可爱的脸庞。大人们说,月亮上住了嫦娥和她的玉兔,日日夜夜思念着后羿,看着水中的月亮,我似乎看到了嫦娥的倩影。我想,如今发达的社会让我们得以团圆,江边人们倚靠着自己的亲人,享受着独特的幸福与快乐。

  月亮一步一步攀上高空,如一个调皮孩子,时而躲在云后,时而与星星交谈,时而欣赏着水中的自己。人们静静地深情地望着它。或记录下这难得的一幕,或与家人享受美好的时光。月在八月十五这个日子似乎有了更深层的意义——家与团圆,家给人温暖与幸福。中秋不像除夕热闹,鞭炮声不绝;也不像元宵,处处张灯结彩,火炽而美丽,但中秋是深情的,人们沉浸在团圆的喜悦与温情中。

  月亮爬上了最高空,皎洁的月光洒满了整个大地,如同一匹丝绸盖在各处,微风卷着月光吹遍各处,将喜悦与幸福吹到每个人的`心中。它如一个发夹为夜空做着装饰,岸上的我们都露出了笑容。

  不知何时,岸边的人群散开了,月亮与星星作伴在空中嬉闹,在我的梦中,月亮依旧皎洁明亮,我想人虽散,在那日之情之感仍会留在我们的记忆当中。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在这个月圆之夜,团圆之时,人们将心底的柔情流露在月夜之下,如此静谧又如此深情。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8

  春节是一年中最热闹的,百里而异习,千里而异俗。

  临近春节,家家户户都忙得不可开交。成年人照顾家庭卫生,成年人也必须帮助成年人工作,但不必像成年人那样累,娱乐时间应该总是有一些,和同龄的孩子聊天,或者忙于自己的事情。当然,孩子们在玩耍,跑来跑去,或者叫两三个一个疯狂。大部分时间都在玩,回家一般都很晚,自觉的孩子当然是早点回家,不用担心父母。那些不自觉的人,自然是想吃饭或者天已晚被父母叫回家,怕走的时候也会有些念念不舍。如果父母不来,脸皮厚,恐怕要在别人家吃住。

  前面说了这么多序曲,接下来应该是重点。

  让我们从除夕开始。明天是新的一天。家里必须打扫干净。晚餐桌上应该多放几根筷子。我问我妈妈为什么要多放几个?我妈妈告诉我,这意味着未来家里有很多孩子和孙子。我从不相信这一点。我认为它只是用来衬托气氛的。晚饭前,家里的柜子上应该有香味,门外应该有鞭炮。鞭炮放好后,你可以吃除夕晚餐。

  晚饭后,是包饺子,根据我们家乡的习俗,饺子也包硬币,或多或少随意,只能放一个五角形,如果你吃饺子吃五角形代表你今天的好运,财富。

  所以,在盛饺子之前,总会用筷子弄破几个,看看里面有没有硬币。如果是这样,那就盛开吧。不,把它放在那里,谁喜欢谁想去。

  我不喜欢守岁,所以晚饭后很快就睡着了。那些守岁的人不停地放鞭炮,这让人无法平静下来。

  正月初一,早上起床吃饺子后,你会去祭祖。男人只能去祭祖,女人要呆在家里接待来的`客人。七八十岁的老人和三四岁的孩子都可以去祭祖。持有族谱的人放炮,听到炮声后,一个庄子的人都要去祭祖。人齐后再次放炮,然后烧纸,公柜上放着观音像,前面放着香。老一辈人的头发都掉光了,手里拿着木鱼。过了一会儿,木鱼响了,同龄人一起跪下磕头。第一次看到这种情况,我以为是哪个想结婚。

  祭祖就是拜年。所有祭祖的人都一起去了。女人们站在门口,手里拿着香烟递给客人。说白了,就是组团到别人家站一会儿,顺便拿两支烟。

  这就是我家乡春节期间的习俗,差别不大。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9

  我出生于浙江温州,每到端午节时这边都格外热闹,老人们都早早起床去山上采艾草采粽叶。当我起床时他们都已回到家中,这时我的外婆就会说:“快快快!帮我把艾草挂在门上,我要开始准备包粽子了。”

  我挂好艾草后去看了看,外婆的食材也准备的差不多了,有又大又红的蜜枣,有金黄的蛋黄,有肥瘦相间的五花肉,还有一颗颗饱满的糯米。我洗了把手便开始包起了粽子,首先我们把两片棕叶放在一起,卷成一个三角形似的漏斗,然后加入糯米后用筷子戳一戳,把糯米中的缝隙给弄好。接着,我们加入两颗又大又甜的蜜枣放在中间,最后我们再加入糯米,把叶子折下来,用绳子绑紧就大功告成了!我听说哈,南方人吃粽子呢一般喜欢吃甜的`,而北方人吃粽子一般喜欢吃咸的。我呢!可是个土生土长的南方人,所以喜欢吃甜粽。很快,我们便包得差不多了,于是开始煮起了粽子,一个又一个地将粽子放入锅中,我心想:“等粽子煮好了我便要吃两个!外婆同外公都吃不得甜的。”很快一股粽叶的清香就从锅中朝我扑来,光这香味就能使人咽三口唾沫了。粽子煮好了,拿出来时他们冒出一股热气,就像一个刚洗好澡的胖娃娃。我迫不及待地打开了一个粽子,那晶莹剔透的糯米,那红润细腻的蜜枣,使人看到就忍不住吃上一口,很快我便吃完了属于我的那两个粽子。

  今天是端午节,在鳌江的习俗中,端午节可是要划龙舟的!一点钟到了,我着急得对我外婆说到:“快点儿,快点儿,今天可是端午节,在鳌江的习俗中,端午节可是要划龙舟的!都快要开始了!”呼~有惊无险,刚好赶到了,此时的比赛现场已经变成了人的海洋,我们挤啊挤,挤啊挤,终于挤到了一个观看本届划龙舟比赛的好场地。我们鳌江划龙舟的人都是从各家各户中挑选出的年轻人去参赛,刚好!我的表哥就被选中了。比赛开始!只见四条龙舟上的人们都开始用力地划着桨,而岸上的观众们正在呐喊:“加油!加油!”我从表哥的眼神中,看出了他那坚定的心,他会赢,他一会要赢!很快,比赛就到了赛点,只见表哥的那条船与另一条船争夺第一的位置,他们的速度不相上下,很难分出个胜负,最后十米!我表哥那条船上的人都放手一搏,拼尽全身力气,将两条龙舟拉开距离,成功拿到了冠军。

  此刻,我的眼前变得模糊了起来,我举起手揉了揉眼睛,当我再睁开时,已经回到了床上,外婆把买来的粽子放在了桌上,原来……是啊,如今社会那么发达,人们早就不包粽子了,也都不会包粽子了,而划龙舟就更不用说了,现在端午节也没有很多人过了,现在最多就是吃吃粽子罢了。唉~以前的端午节真的很热闹,很……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10

  “清明时节雨水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和往常一样,今年的清明也是细雨绵绵。

  我和妈妈来到森林公园郊游……上山的时候,周围都是油菜花!细细的雨丝柔软地落在花瓣上,融化成晶莹剔透的水滴。我看到几只燕子在低空寻找立足之地。

  只要享受森林和山脉的香味,我的脚已经麻木了。我坐在路边的石头上休息。我妈妈从包里拿出一个青团递给我。我看着拳头一半大小的青团。深绿色的青团因为糯米粉而晶莹剔透,就像一块鼓鼓的'玉。我咬了一口。青团又粘又甜,就像过年吃的饺子,但又有一股清香。我把青团塞进嘴里,挤出一句话:“妈妈,为什么只有清明才有青团吃?“

  妈妈笑着给我讲了一个故事:

  据说有一年清明节,一位农民看到清军在耕地上追赶太平军官。农民急中生智,把太平军官打扮成自己的样子,让他逃脱了灾难。后来,为了防止清军发现他送他去吃饭,他用艾草和糯米粉做了一个青团。后来,太平军官成功地回到了大本营。原来他是忠王的得力将军。

  太平军每年都吃青团来纪念“救命青团”。

  我咽下甜美的青团,突然觉得它不仅吃起来香,还有一股力量——它来自于劳动人民的智慧和为更好的生活而奋斗的力量。

  我们不仅要感谢这些风俗文化,还要永远牢记这些富含古代劳动人民精神智慧的传统,把它们传播出去,在海外出名。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11

  世上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而我的家乡,就有它自己独特的风俗。

  就先说除夕夜吧!在这个不平常的夜晚,小孩子们可以打着灯笼,到处去玩。不仅是小孩出来玩,有的大人也会忍不住出来玩呢!大人小孩都在街上放爆竹,那场面,好不热闹!

  除夕过完,第二天便到了大年初一,这一天,连着大年初二、大年初三,全家人都等于放假了。对了,这三天还不许动针线、剪刀呢!听那些年老的人说,这是为了劳累了一年的`妇女们放了三天假。可见这是多么公平!大年初一这一天,大人们就领着小孩去长辈家拜年,拜完年,长辈们会发红包的!这红宝是给小孩子们的,小孩子们可以自己攒起来,自己支配,比如买点书了,买点文具了。对了,这一天,大家还得放鞭炮呢!有兴趣的人们还可以在家里打开VCD,插上话筒,尽情的唱一番。

  到了元宵节之后,也就是正月十五,小孩子们可以买元宵,到晚上煮元宵吃。哦,对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还得点蜡烛呢!家家都点,屋里,院子里,还有大门外面,都点上了蜡烛,从外面看,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一样。

  正月十五过后,就是十六啦,要开学和工作啦,人们有各忙各的去了。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12

  过了热热闹闹的春节,就到了正月十五的元宵节。而我家乡的元宵习俗便是和兔子灯有关的了。

  餐桌上只剩下一个圆滚滚的汤圆,它静静地躺在碗里,等着别人来吃。旁边靠着妈妈斜立的弟弟,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了,他桌上的筷子随意躺在一边。大家都坐在餐桌前,不知道后面的时间该干嘛。

  妈妈灵机一动:“大宝,小宝我们来做兔子灯吧”!我嘟囔着:兔子灯是啥来着,嗯……哦!是那个呀。弟弟就更不知道兔子灯是什么了,他挠挠头皮,皱眉思考,却还是问:“兔子灯是什么东西呀?”“唉,弟弟,你过来。让我来示范给你看。”我无奈地把弟弟拉到阳台上,做起了兔子灯。

  我先拿了几根竹篾,做出小兔子的框架,再用白色的纸糊在上面,接着白纸上用红笔画出它红红的眼睛,长长的耳朵和短短的尾巴。然后再找一块大小合适的薄木板,把兔子灯和中间的细竹筒牢牢固定好,接着把木板四边磨出一个半圆的样子,再把两边的.半圆用木棍固定好,安上轮子,最后系上一根绳子,在兔子灯里放上一根蜡烛,就大功告成啦!其实,说得容易,做起来是很难的。仅仅是做个框架,我的手都被竹篾扎了好几下。

  太阳早已缓缓落下,弟弟在旁边看得目瞪口呆,不停拍手:“哇!姐姐真厉害啊!”我被夸得有点飘飘然,那点儿痛早已忘却。妈妈说:“到晚上了,我们去逛庙会吧!”

  在去的路上,妈妈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们:“兔子灯据说起源于南北朝时期。每年正月十到十五的晚上,村中每家派一个拉着兔子灯的人巡游,再去一家年前有喜事的人家里庆贺,而那人家就要备好酒席迎接乡亲们,因为兔子灯队伍的到来,是乡亲们给家里送去了吉祥如意的好运气。”

  说着,就到了庙会。大街上,家家都提着兔子灯,人山人海,热热闹闹。我看着过去的每一个人,他们的兔子灯都没我的好看。我的心里就像吃了蜜一样,甜滋滋的。

  做兔子灯让我们体验了手工的快乐,也让我们感受到节日热闹气氛。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13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没错,这句诗正是描写元宵节的。按照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此外,出门赏月、喜猜灯谜、观赏花灯、共吃元宵,这些都是历经岁月沉淀不变的习俗。

  为了让大家充分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今年的元宵节,我们学校组织了一场“巧手做汤圆”的活动。一走进食堂,看到已经准备好的原料堆满了桌子,闻到那扑面而来的酒酿的香甜味,我们瞬间对制作美食的欲 望愈发强烈了。说干就干,大家洗净双手、挽起袖子便拉开了战场。首先当然是和面了。我们学着老师的样子,把水倒进盆里,十几双小手和着糯米粉合力揉着面,直到把面揉到像橡皮泥一样有韧性。紧接着就是最热闹的做元宵环节了。只见陈老师用手从刚才的大面团上掰下一小块儿,三下五除二搓成了长条,搁在台面上迅速切成了形似正方体的小块状,“来来来,大家跟着我,每人先拿一块练练手……”我抓了一个放在左手的掌心,右手轻轻合上后摁住小面团顺时针轻轻打转。这玩意儿在我手里滚来滚去,就像一个调皮的孩子,真有意思!“约莫过了十多秒,我小心翼翼地挪开右手掌:好期待啊,我的第一个元宵会成功吗?“不错不错!”一旁的小王凑近着看。“咦,它怎么被搓成长的了……”同组的小罗看着自己的“成品”忍俊不禁。“嘿,大家快看我的连体娃”,对面的小金一次搓了两个,直接拧成了一个“8”字……经历了第一个元宵的'各种奇异事件后,大家开始慢慢摸着门道,不紧不慢地搓,小心翼翼地放。不一会儿,桌子上满满都是那白白的、玲珑的小元宵了。待水烧开后,我们迫不及待地把它们一股脑儿倒进了锅里……

  刚出锅的元宵,热腾腾、胖乎乎、圆溜溜、晶莹透明,就像一个个白胖小子,用调羹舀一个放入嘴里,甜滋滋、软绵绵的,真是美味极了。

  快乐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感谢学校举办做元宵活动,让我们明白了做元宵吃元宵不仅仅是一种传统习俗,它更象征着我们生活的甜美、团圆和幸福。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14

  一年四季中,不同的季节各有独具特色的的传统节日。有王安石笔下“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的春节;有欧阳修笔下“今年元月时,月与灯依旧“的元宵节;有王建笔下“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的中秋节,而我印象最深的是与夏日相伴的端午节。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支艾”。在端午节来临之际,家家户户在家门口挂上艾草,寓意辟邪祈福,小小的'艾草,包含着人们美好的愿望。“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在我的家乡,端午节来临之前,镇上的人们还会亲手制作粽子。事前准备好粽叶,咸蛋黄糯米猪肉等材料。开始包粽子了,先将粽叶的一端折成漏斗形,接着将食材放进粽叶里,一定不能装得太满。再用另一端的粽叶把“漏斗”捆好,最后用绳子捆紧。这可是个技术活,没有“千锤百炼”是包不好粽子的。粽子下锅啦,我在旁边焦急地等待着,时不时走来走去。粽子在锅里是什么样的呢?或许在叹气?或许在畅游?伴随着诱人的香味,我终于品尝到了自己的劳动成果,一口咬下去软软糯糯的,真是美味极了。

  在端午节这一天,镇上还会举办划龙舟比赛。我还记得海边站满了围观的群众,每个社区各自组成一队,在海面上一字排开。随着鼓点声,每位选手奋力地划着桨,冲向彼岸,场面甚是壮观,好一副龙舟竞渡、百舸争流的景象。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当我每次想起过节时的情景,真是乐在其中,回味无穷。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15

  百里不一样风,千里不一样俗。虽然我们的大中华地大物博,风俗千千万,但我最喜欢的还是她——春节,一个千家万户团圆的好节日,她是我们家乡最传统的风俗,更是我们万千炎黄子孙传承的好节日。

  春节,每年大年初一,家家户户都欢欢喜喜贴春联,轰轰烈烈放鞭炮,高高兴兴吃年夜饭。

  传说,每年大年初一,山中有一只怪兽,叫做“年”,会从山上下来到村庄里吃牲畜,不仅仅如此,连人也不放过。所以人们都躲在家里不敢出来。许多勇敢的人去和年斗争,但都一去不复返了。有一次,一个人躲在家里用竹子烤火,突然竹子爆裂,发出巨响,惊动了外面的年。人们见状纷纷点燃竹子,最终成功把它吓跑了。之后人们发现,年兽害怕声响,每到大年初一便点燃爆竹,从此再也没有收到过年的攻击。这一天,人们欢聚于一堂,放鞭炮,贴春联,人们称之为过年,又叫过春节。

  除夕,春节前的一天,大人们贴春联,上灯笼。他们买来对联,贴在家门口,妇女们在家里打扫卫生,把一年的尘埃都扫去,孩子们则帮大人们做助手……这一天,大家都忙完了,晚上一家人围坐在一齐:在外辛苦工作的'爸爸妈妈回来了,在外求学的孩子们回来了,还有些一年不见的亲人们都回来了,只为在这一天吃上一顿团圆饭,尽诉一年对家人的相思。这个晚上,看春晚也成了必不可少的节目,一家人围坐在电视机前,时而大笑,时而感动……

  星星跟着月亮走了,最终迎来了我们最期盼的日子,春节这天早晨,孩子们纷纷向大人们拜年,说一些吉祥的话,大人们便拿出压岁钱给孩子们,孩子们欣喜若狂,这天,鞭炮声不断,好不热闹。中午,家家户户都聚在一齐吃饭,说说笑笑,把一年的成绩和收获都分享给大家。午时,老人们聚在一齐打牌,大人们则陪同孩子们玩耍……

  春节是最热闹的,也是最令人开心的一个节日。年虽然只是一个传说,却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乐趣,无限的温暖,无限的期盼,无限的梦想——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相关文章: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07-17

家乡风俗六年级作文07-31

家乡的风俗作文六年级06-07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06-19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优秀作文05-08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热)03-18

小学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09-18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15篇(经典)02-06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500字05-25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15篇)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