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壹学网>教案>语文教案>二年级语文上册课程教案

二年级语文上册课程教案

时间:2025-07-09 10:12:45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二年级语文上册课程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语文上册课程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二年级语文上册课程教案

二年级语文上册课程教案1

  《枫树上的喜鹊》

  一、出示图片,揭示课题。

  1、认识喜鹊,介绍相关知识。

  2、认识枫树。

  3、解释二者之间的关系,引出课题。

  4、生和师一起书写课题。

  二、检查字词情况。

  1、开火车读生字。

  2、抽查词语。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

  (1)标出课文自然段序号,圈出文中读不准的字词。

  (2)这个故事发生在哪里?

  (3)这篇课文讲了什么样的故事?

  2、生回答。

  3、出示第一自然段,介绍“渡口”。

  4、自由读第1自然段,说一说:你看到了一棵怎么样的枫树?交流。

  很大很高,请生读出这种感觉。

  想把什么词语送给枫树?四个字的词语。

  5、理解“遮蔽”。蔽的意思是什么?你发现了什么?

  6、在第1自然段中,作者喜欢什么?(枫树喜鹊窝)

  四、学习课文2——5自段。

  1、从课文哪里看出我“喜欢极了”?自己表演读2-5自然段。

  2、小组合作再读2-5自然段,想一想:还有什么事让“我”喜欢?

  3、小组分角色朗读5-13自然段,思考:这几段话写了几个场景?分别是哪几个?

  两个场景:①喜鹊阿姨教喜鹊弟弟说话②喜鹊阿姨一家关于太阳的问答

  4、运用“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写句子。

  5、出示句子,联想。

  6、回顾课文,想一想:什么事让“我”高兴?

  7、反复读课文,说说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8、看到下面的情景,你会想到什么?试着说一说

  五、学习日出段。

  1、不仅不拼音,还看日出呢?师画太阳。出示课文内容。生做老师,生做弟弟,演一演:阿姨,弟弟,翻译,旁白。

  2、理解省略号的意思:阿姨和弟弟一起学拼音,看日出,还可能做些什么呢?

  3、四人小组合作编故事。

  六、主题升华

  1、这是一群跟我们一样有着童真童趣的小喜鹊,热爱自然,享受生活。他们的世界同样也充满了童话的纯真,你们喜欢么?好,相信我们的孩子更是活泼有趣的“小喜鹊”,我们也能创作出美丽的童话。

  2、你最喜欢什么小动物?怎样保护小动物。

  3、《拍手歌》唱起来,保护动物。

  七、推荐郭风的`另一首诗《童话》。

  童话

  小野菊坐在篱笆的后面,

  侧着头,想到:

  “我长大了,

  要有一把蓝色的遮阳伞;

  那时候,我会很好看,

  我要和蜜蜂谈话!”

  站在她旁边的蒲公英,插嘴道:

  “可是,那有什么好呢?”

  小野菊马上问道:

  “可是,你会比我好吗?”

  “我长大了,会有一顶

  旅行用的,黄色的小便帽;

  我要带一只白羽毛的毽子,

  旅行到很多地方!”

  小野菊沉思地说:“那真的很好,

  可是,我不要像你!”

  八、总结:

  童话就在我们身边,人人都可以创造童话。

二年级语文上册课程教案2

  《找春天》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9个字。积累描写春天的词语、句子。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春天的美景,体验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中去的情趣。

  3、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的情感,调动学生主动去观察、发现。

  教学重点:识记生字,积累词语,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体会春光的美好,体验投身大自然的情趣,养成主动观察发现的习惯。

  教学准备:歌曲磁带、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调动积累,激趣揭题

  1、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随机板书:春天。

  随着乐曲,师生回顾积累的有关春天的词句。

  2、揭示课题:找春天。

  师:春天来了!春天来了!我们就和这几个新朋友一起去找春天。

  二、感知课文,自学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学生字。

  2、在小组交流自学生字的方法。

  3、出示句子,检查自学生字情况。

  A、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

  B、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C、树木吐出点点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吧?

  D、春天来了,我们看到了她,我们听到了她,我们闻到了她,我们触到了她。

  E、她在柳枝上荡秋千,在风筝尾巴上摇啊摇;她在喜鹊、杜鹃嘴里叫,在桃花、杏花枝头笑……

  读通句子,检查生字读音情况。相机指导书写:探、躲

  再读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三、朗读课文,感悟积累

  师:春天真像个害羞的小姑娘,我们赶快和这几个小朋友一起脱掉棉袄,冲出家门,奔向田野,去寻找春天吧!

  1、学生读课文,结合图,找一找春天在哪里?

  全班交流,读通课文。

  2、把你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再读给同位听。

  3、指名读喜欢的句子,相机指导朗读,感悟积累

  (1)“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

  读读演演:遮遮掩掩、躲躲藏藏。读懂这一句,理解“害羞”

  (2)4—7自然段

  A、指名读句子,相机出示填空题:

  (),那是春天的眉毛吧?(),那是春天的眼睛吧?(),那是春天的音符吧?(),那是春天的琴声吧?

  B、师: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吗?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不是春天的眼睛呢?再读四个句子,有什么疑问,在小组里提出来,讨论讨论。(感受语言的准确,想象的丰富。)

  引导学生进行问答式的口语训练:

  例:

  问: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答: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

  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多像春天的眉毛啊!

  C、多种形式的`朗读,积累背诵

  引读、表演读等

  (3)第8自然段

  我们继续去找春天,她还会在哪里呢?

  朗读第3句。“她在柳枝上荡秋千,在风筝尾巴上摇啊摇;她在喜鹊、杜鹃嘴里叫,在桃花、杏花枝头笑……”

  由这几句话,老师想到一些古诗:

  杨柳绿千里,春风暖万家。

  黄莺鸣翠柳,紫燕剪春风。

  春风一拂千山绿,南燕双归万户春。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你们也能像老师一样说几句春天的诗出来吗?

  感受了诗情画意,再来读读第8自然段,读出自己的感受。

  四、自主积累,练习背诵

  多媒体画面演示春天五彩斑斓、百鸟争鸣的美景,伴随优美的轻音乐,学生自由根据画面背诵有关段落。

  五、走进校园,寻找春天

  春天来了,让我们到校园里去看一看,听一听,闻一闻,触摸春天的脚步吧。

  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喜好,用不同的形式展示自己在春天里的发现。

  六、课外拓展,迁移运用

  出示朱自清《春》中有关段落,让学生阅读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绵软软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花丛里,像眼睛,还眨呀眨的。

  这是怎样的一幅山花烂漫,百鸟争鸣的美景啊,只要大家用心去观察,就会发现美好的事物就在我们身边。

二年级语文上册课程教案3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和词语,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意,并规范书写。

  2、认识“程、闭、驶、划、稳、软、折”这7个生字。

  3、观察画面,看清图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4、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和词语,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意,并规范书写。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1、指导学生学会难字:野巧专

  2、观察画面,看清图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1、请学生听歌曲《北京的桥》,边听边记忆歌中有哪些桥。

  2、教师出示潜水桥和塑料桥的插图,让学生进行初步观察,说说他们什么样?

  3、揭示学习内容:今天老师就要带大家走上这两座桥看一看,板书课题《兰兰过桥》,全班齐读。

  二、学习本课生字和词语。

  1、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标出生字,画出新词。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

  2、同桌开展相互间的学习。

  (1)打开课后的生字表,分别读一读,如果读得不正确,进行纠正,还可以借助工具书查一查,读准字音。

  (2)两个人读一读画的新词,相互解答不明白的词意,利用工具书查一查,看看解释。

  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读一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兰桥座结实丁野急巧提专

  在读生字的过程中,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纠正。

  (2)看投影,读词语:先让学生自己练习读,再指名读。

  原野提包桥梁专家惊奇取出轻巧结实野花

  (3)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教师板书。

  急:上面是“刀”字头,下面是横折,横,横,不是“山”字,最下面是“心”字底。

  桥:左右结构,部首是“木”字旁,右边是“乔”字。这是一个左形右声的形声字。最原始的桥是用木头做的,所以是“木”字旁。

  野:这是左右结构的字,左边是“里”最后一笔是“提”右边的笔顺是:横撇,点,横钩,竖钩。注意与“矛”字区分。

  巧:第五笔是竖折折钩,一笔写成。

  专:独体字,笔顺是:横,横,竖折撇,点。

  动手书空。教师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

  (4)理解词意

  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利用工具书查一查。

  三、读课文,看插图,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让学生自己练习读课文,要做到正确和流利。

  2、同桌之间互查。

  3、与小组成员一起看插图,说说画面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而后练习读书。

  4、教师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1)指名读书,大家进行评价。

  (2)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兰兰的爷爷是一位桥梁工程师。一天,他开车带兰兰去玩,过大河的时候来到潜水桥上,他们看到了鱼和船;要过小河时,爷爷取出塑料管子充好气,就和兰兰走上了塑料桥。过桥后,爷爷把雨衣一样大小的塑料桥放回提包里。

  四、练习

  1、指导学生

  进行书写:

  (1)让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而后描写。

  (2)教师让学生进行板演,进行评价。

  2、读一读,并用带点的字口头组词语。

  原野野花桥梁专家桥顶

  提包结实轻巧取出惊奇

  五、总结本课学习情况。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提出不懂的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真观察画面,看懂图意,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让学生读这篇科幻故事,激发学生好好学习,将来攀登科学技术的高峰。

  3、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看懂图意,理解课文内容。

  2、激发学生好好学习的欲望,从小赋予创造精神。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激发学生好好学习,将来攀登科学技术的高峰,造福于人类。

  2、结合课后第四题,指导学生理解句子,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知识

  1、让学生当小老师带读生字:

  兰桥座结实丁野急巧提专

  2、以小组为单位,开火车读词语。

  原野提包桥梁专家惊奇取出轻巧结实野花

  3、指名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中介绍了哪些桥?(潜水桥和塑料桥)

  二、学习新课

  1、学生根据学习提示进行自学,老师走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一起学习。

  投影打出学习提示:

  (1)自己默读课文,在书中标出自然段。

  (2)想一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3)与同桌交流自己的看法。

  2、指名读课文,而后说出每个自然段的意思。有不同意见大家进行交流。

  3、师生共同归纳:哪几个自然段是介绍过潜水桥的?哪几个自然段是介绍过塑料桥的?

  (一至四自然段介绍了过潜水桥,五至九自然段介绍了过塑料桥。)

  4、抓住重点学习一至四自然段:

  (1)学生小声读一读,想一想读懂了什么?组织好语言做好发言的准备。

  (2)学

  生间开展交流。在交流时先读出有关的语句,而后说明自己读懂的地方。

  注意以下几个地方:

  A、“波浪滚滚”这个词语说明这是一条大河。

  B、遇到河水,爷爷不但不停车还继续开,说明这座桥的用处:这座桥架在水中,可以在水中行驶。

  C、兰兰的表现:“吓得闭上了眼睛……才敢睁开眼睛”

  D、这座桥是用什么做的?什么样?(这座桥是用玻璃砖造的,就像一座长长的房子。这座桥很长。)

  (3)指导学生朗读

  A、与同桌一起分角色练习朗读,边读边体会在哪应加重语气,结合有关语句谈自己的想法。

  B、听配乐朗读,结合自己读书情况找出问题。

  C、指名读书,大家进行评议。

  5、抓住重点学习五至九自然段:

  (1)让学生默读,在读书的过程中标出不懂的问题。

  (2)在小组内交流,组长负责分工。

  A、先交流各自的问题。

  B、小组内解决问题。体现学生间的互动学习。

  C、提出共性的问题,参加全班交流。

  (3)以小组为单位介绍学习情况。(小组成员谈解决了哪些问题,相同的问题其他小组在交流的时候就不要再重复。)

  (4)大家一起解决共同存在的问题。

  (5)教师参与学习:为什么说这是一座轻巧的桥?

  (联系生活实际谈游泳时用到的救生圈,救生艇,游泳床;漂流时的小船。想象塑料桥的样子。使用完毕后能把它放进提包里,说明了桥的简单实用,它很小,不占空间。)

  (6)教师和学生一起参与朗读。

  指导:

  爷爷把塑料桥放回提包里。

  爷爷把(像雨衣一样大小的)塑料桥放回提包里。

  括号里的内容要加重语气。作者这样写能进一步说明塑料桥的大小,非常形象逼真。

  6、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1)齐读

  (2)让学生谈自己的体会,重点体会: “爷爷真是一位会变魔术的桥梁专家。”

  三、开展交流活动

  1、文中介绍的两座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好处?

  2、假如你是一位桥梁专家,将会设计什么样的桥?

  这些问题让学生畅所欲言地谈,展开丰富的想象。

  四、总结

  同学们,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攀登科学技术的高峰,造福于人类。

  五、布置作业

  1、听写词语。

  2、自己设计一座桥,解决人们生活中的难题。

二年级语文上册课程教案4

  一、学生分析。

  本课是二年级的语文课,涉及到的是自然当中一种普通物理现象,但大多数学生对回声知识了解的不够多,多数学生不知道“回声”是怎么回事,因此,课前鼓励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寻找、去体会,学生可结合简单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表达自己对回声的认识。还可借助图片多媒体等手段让学生了解回声是怎么回事。

  二、教学目标。

  2、认识6个汉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读出奇怪、欢快、亲切的语气。

  3、可联系上下文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4、通过朗读课文感受祖国语言的美,体会文中展示的奥秘,展开想象,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和词句训练。

  四、设计思路。

  1、本次教学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采用边读边悟组合式教学。在教学中,多方位、多角度组织、引导、点拨、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在小组讨论中学会语言合作。

  2、课前布置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寻找、去体会回声,课堂上大家交流,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锻炼口头语言的表达能力。

  五、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收集有关回声的录像带;设计识字的相关课件,创设一定的情境;体会美感的伴奏带;设计引导性问题。

  2、教学准备:收集有关回声的'资料;预习课文;自己尝试学习生字;查阅相关资料,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自然界里有许许多多美妙的声音,你们想听一听吗?(生:想)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趣的'课文──《回声》(板书课题)。

  3、小朋友回声是什么声音?在哪能听到回声呢?读了课文后你就能知道了。

  (二)创设愉悦空间,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1、初读课文认字。

  (1)学生自读课文,自己解决不认识的字。

  (2)检查认读情况。

  (3)放伴奏带老师范读课文,学生仔细倾听,熟悉课文,巩固生字。

  2、看动画,进一步熟悉课文,然后自由读课文,指名读,开火车读。随时纠正错字。

  (三)通过几种朗读方式,让学生感知文中所描述的小青蛙思想感情的变化。

  1、小青蛙听到了哪些声音?这些声音是小青蛙在哪听到的,妈妈是怎样回答小青蛙提出的问题的?

  2、学生带着问题默读,把有关的句子划下来。

  3、学生就以上问题分组讨论。

  4、学生汇报(精选四五段)。

  (1)学生互相说一说对回声的理解。

  (2)实验演示,突破难点。

  ①观察水的变化。

  ②口述水的变化。

  ③朗读课文第四段,并指导学生将文中的词语和老师实验时所用的物品,所做的动作的词语,加以比较:“捡—拿扔—投河岸—盆壁。”

  ④结合词语比较,记认“捡、扔、河、岸、碰”等字,并进行字义理解。

  (3)通过小组内交流,并根据学生喜新求变、活泼好动的天性以及形象思维为主的特征,把实践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合作动手做实验,激发兴趣,调动思维、让其在生动、活泼的课堂形式中自然地达到“以做促读”的目的。

  ①指导朗读青蛙妈妈的话,青蛙妈妈是在解答孩子的疑问,它的话应该要读出耐心、亲切的语气,节奏要慢,自由练读──指名读──范读或领读──再比较读──齐读──回读。

  ②小青蛙听了妈妈的话,恍然大悟,它非常高兴,要读出欢快的语气,节奏稍慢。自由练读──指名读──范读或领读──再比较读──齐读──回读。

  5、以读为主,通过各种朗读,指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在多读中悟情。(分角色感情朗读,有条件的可以指导自编自演课本剧。)

  6、指导写字。

  7、实践活动。

  (1)回家后用脸盆做一个实验,观察水波碰到盆壁又荡回来的样子。

  (2)到山谷或空矿的房子内喊两声,听听自己的回声。

  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同学们充分体验回声是怎么回事,并感受大自然的赐予的美妙的声音。

  (四)总结全文,回味欣赏。

二年级语文上册课程教案5

  《一匹出色的马》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会写三个生字。

  2、初读课文,知道一匹马指的是一根柳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板书“一匹马”

  2、强调“匹”的笔顺,这也是今天要学习的生字,大家描红写一遍。你用什么方法记住它?

  3、数量短语,你能说几个这样的短语吗?

  4、老师加上红笔“出色的”,齐读课题,这是什么样的马?再齐读课题。

  5、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生质疑:为什么说是“一匹出色的马”?

  6、导入:让我们看看是这匹马是指什么?怎么“出色”了?

  二、初读课文

  (一)多媒体出示自读要求:

  1、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看清字形,把课文读正确。

  2、思考:一匹出色的马到底指什么?

  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交流反馈:

  (1)郊外泛起波纹葱葱绿绿柔软地毯异常恋恋不舍请求一株拾起骑马跨越

  a、试读

  b、小老师领读

  (2)葱葱绿绿,你能说几个这样的词语吗?“恋恋不舍”什么意思?(找出文中句子,联系上下文文理解),近义词是“依依不舍”用“恋恋不舍”说一句话。

  (3)词宝宝很调皮,离开字宝宝自己玩耍了,你还认识吗?抢答。

  (4)你用什么方法记住它呢?

  (5)堵住拼音一起认读。

  (三)再读课文,出色马指的什么?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我们(一家人)一起去散步,大家都被(沿途的`风景)吸引,走了不少路。在返回的时候,(妹妹)不想走,让爸爸妈妈抱,(爸爸)巧妙的让妹妹高兴地跑回家。

  三、书写生字

  1、重点指导“恋、像、求”的写法。

  2、“恋”是上下结构“心”的卧钩要写得平而稳。

  这节课,我们知道了一匹出色的马其实就是一根柳枝,那为什么出色呢?下节课我们来学习。

【二年级语文上册课程教案】相关文章:

《散步》语文上册教案02-12

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案优秀04-23

语文上册寓言教案11-06

二年级上册语文《识字7》教案10-16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09-16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09-21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0-05

二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教案10-25

二年级语文上册课教案人教版05-14

二年级上册语文长春版教案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