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锦集[8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教案 篇1
【内容简析】
这篇课文是一首儿歌,以诗歌的形式写出了农历一年十二个月中每个月所特有的景色、风土习俗等。
【设计理念】
设计实践性强而又富有情趣的各种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习课文,学习语言。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每个月的特色。
2.学会认读“龙、放、外”等十二个生字。正确书写“九、女、牛、午、四、六”六个字,认识“撇点”基本笔画。
【重点难点】
用自己的话说出每个月的特色。
【教具准备】
课件(收集每个月的景色、风土习俗的`录像)、词语卡片。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放录像,引入新课
1、出示课件,欣赏一些风景和了解一些风土习俗。
2、谈感受:看了录像后,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请你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一说。
3、揭示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2、出示词语卡片,指导读准字音。
龙灯、风筝、清明、端午、池塘、龙舟、织女、大雪、青松、梅花。
3、互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4、再读课文,想想:读了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
(三)诵读课文,读中感悟。
1、小组读课文,看谁读得好。
2、小组交流,选择其中一个月,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月的特色是什么?
3、出示课件(或图片),共同欣赏,进一步了解每个月的特点。
4、指导朗读和背诵。指导学生读出停顿、节奏。朗读停顿如下:
正月/新春/舞龙灯,
二月/郊外/放风筝,
三月/清明/杨柳绿,
四月/牡丹/花正红,
五月/端午/赛龙舟,
六月/荷花/满池塘,
七月/牛郎/会织女,
八月/中秋/桂花香,
九月/登高/过重阳,
十月/满园/橘子黄,
冬月/大雪/压青松,
腊月/腊梅/傲冰霜。
(四)想想画画。
把你喜欢的月份的景色画下来,互相欣赏一下。
(五)指导书写。
指导学生在田字格里正确书写“九、女、牛、午、四、六”六个生字。
(六)小结。
语文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1、认识海、鸥、滩、军、舰、帆、秧、稻、塘9个生字,会写沙、海两个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一、二两小节,初步感知数量词的用法。
学习重点:
1、认识海、鸥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数量词的用法。
学习难点:初步感知数量词的用法,尝试用数量词表达熟悉的事物。
学前准备:生字卡片、图片等。
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小朋友,你们喜欢旅游吗?你去过哪些地方?今天,老师和大家要去几个很美很美的地方,想去吗?(想)让我们一起出发吧!
二、学习、感悟课文第一节。
1、出示海滩的图片。
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板帖:海鸥沙滩
军舰帆船
2、小朋友真会观察,这些词语你会读吗?自己试一试。
(1)自己读。
(2)谁会读?指名读。
(3)齐读。
3、真了不起,可里面的生字你会认吗?
(1)指名读。
(2)开火车读。
(3)小朋友,在这么短的时间里,你记住了哪个生字?是怎么记的?
(4)让我们再来一起读一读生字。
4、瞧,这美丽的海滩正向我们招手呢!小朋友,这时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呀?
5、课文的第一小节就写了这个美丽的地方,请小朋友自己打开书来读一读。
(1)自己读。
(2)谁愿意来读?
(3)听到小朋友读得那样认真,老师也想来试试。(范读)
(4)请同桌一起读。
(5)起读。
(6)看着图试着背一背。
三、课间操《火车开了》。
四、学习课文第二小节。
1、火车一路开过来,你看到了田野里有什么?
2、田野里的景色真美呀!课文的.那一小节写的呢?请小朋友赶紧打开书,找一找,读一读。
(1)自由读。
(2)老师也想把它读得好听一点,可是呀,怎么读也读不好,谁能教教我?
(3)指名读。
(4)范读。
(5)男、女声比赛读。
3、小朋友,这一小节里躲藏着三个生字宝宝,你能把它圈出来,读一读吗?
(1)学生自己圈生字。
(2)教师贴出生字卡片。
(3)指名读。
(4)组词,请小老师领读。
(5)你用什么方法记住哪个字的?
五、出示课文一、二小节,复习,巩固。
1、小朋友,刚才我们学习了课文的一、二小节,请你们自己美美的读一读。
2、读后,你发现了什么?
3、请女同学读前两个字,男同学读后两个字,美美的体会一下。
4、呀,我真不小心,把课文的顺序打乱了,你们能帮我排列一下吗?(四人小组合作排列课文)
5、复习生字。(鸥、舰、秧、塘)
六、指导书写:海、沙。
七、机动。
语文教案 篇3
一、教学目的
1、学习文章严谨的思路,紧凑的结构。
2、理解文章阐述了人与人之间宽容的重要,提倡在党性原则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基础上互相理解和支持。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对宽容和批评统一关系的理解。
2、理解文章以讲道理为主的论证方法。
三、教学课时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预习字词。
1、注音。
和谐(xi)豁(hu)达胸襟(jn)摒(bng)弃
迥(jing)异芥蒂(jid)嫉妒(jd)
2、解释。
豁达:性格开朗;气量大。淡泊:不追求名利。
摒弃:舍弃。姑息:无原则地宽容。
迥异:完全不同的意思。芥蒂:比喻心里的嫌隙或不快。
二)导入
教师出示林则徐的上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让学生说出下联: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这副对联虽仅16个字,却气势磅礴,表现了林则徐磊落的胸襟与刚正不阿、无私无畏的品格。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讨论后明确。文章按为什么——怎么样的思路展开。
第一段:论述提倡宽容的意义。
第二段:论述怎么样才能做到宽容。
第三段:对观点作补充论述。
四)阅读第一段。
教师讲解:前两句从人与人的关系的角度阐述宽容的社会意义,说明只有提倡宽容,才能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后一句引用林则徐的对联,从个人胸襟的角度加以论证。引用的内容,重点在于下联,强调“有容乃大”的道理。总之,无论从社会的人际关系角度,还是从个人修养的角度,都必须提倡宽容。
五)精读第二段。
思考:作者按什么层次来论述怎么样才能做宽容?
学生讨论后明确。
这一段的结构:总——分。
第一层是总述。三个“一种”是对宽容的性质进行定位。“要……就必须……”说明“互谅、互让、互敬、互爱”,是宽容的基本要求。这一层不仅概述了这一段的主要内容,而且在结构上也是全段的总领,以下四层依照“互谅、互让、互敬、互爱”的顺序分别进行论述。
第二层谈互谅。第一句先说什么是“互谅”。第二句从人的心理需求的角度说明为什么要互谅。第三句说明具有宽容这样的品德的意义。
第三层谈互让。在说明什么是“互让”之后,着重阐述互让的.意义。运用了对比说理的方法。
第四层谈互敬。先说什么是互敬,再运用对比说明为什么要互敬。
第五层谈互爱。在说明什么是互爱之后,着重说互爱的意义。运用一个排比句从正面加以论述。
四个层次的顺序,安排得十分恰当。“互谅、互让”是宽容的最基本的要求,“互敬、互爱”则是进一步的高要求,尤其是互爱,则是最根本的一点。只有互爱才能真正做到“互谅、互让和互敬”。
六)阅读第三段。
这一段是一个补充论证,或者说是退一步论证。作者针对人们对文章观点可能产生的误解,在最后一段进行必要的补充论述,使自己的观点立于不败之地。这个限制显示了作者表达的严密。
七)完成课后练习。
1、练习一。(让学生认识本文的现实意义。不求统一答案。)
2、搜集名言: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
意志坚如铁,度量大似海。(毛泽东)
尊敬别人,才能让人尊敬。(法国笛卡儿)
不会宽容别人的人,是不配爱到别人宽容的。(俄罗斯屠格涅夫)
一个伟大的人有两颗心:一颗心流血,一颗心宽容。(黎巴嫩纪伯伦)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海洋是未来的粮仓的原因;
2.了解文章所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体味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4.了解海洋中有丰富的资源,增强开发、保护海洋的意识。
教学重点:
1. 了解海洋是未来的粮仓的原因;
2. 分析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自己分析课文,培养分析能力。
课型及教学思路:
这是一篇浅显易懂的事理说明文。学习难度不大,可以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把握文章要点,了解本文运用的主要说明方法及作用,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人口剧增,资源短缺,这是人类当今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之一。显然,能否妥善地解决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未来的生死存亡。
大家看了上面的图表和文字大家有什么感想?得出了什么结论?
2.跟我走进大海!(展示有关大海资源的图片)
在生物资源方面,海洋中存活着20多万种生物。专家测算,海洋的初级生
产力每年为6000亿吨,其中可供人类利用的鱼类、贝类、虾类、藻类等,每年为 6亿吨,而现在全世界的捕捞量仅为9000万吨左右。海产品已成为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食品来源,目前海产品提供的蛋白质约占人类食用蛋白质的22%。在不破坏生态平衡的前提下,海洋每年可以产出的水产品足够300亿人食用,海洋向人类提供食物的能力等于全球所有耕地提供农产品的1000倍。
二、三分钟速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说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2.海洋可以为人类提供哪些粮食?
3.这篇文章阐释了什么道理?
三、动动脑筋思考:
作者是如何来安排本文的内容的?
全文共7自然段,按总——分——总结构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指出海洋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
第二部分(3~6),阐释海洋可能成为未来粮仓的原因。
这一部分又可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3),总说海洋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粮仓的原因。
第二层(4~6),分说:藻类能为人类提供充足的蛋白质(4);
海洋中还有丰富的肉眼看不见的浮游生物(5);
海洋鱼虾还有捕捞潜力挖掘(6)。
第三部分(7),总结全文,强调海洋是人类未来的粮仓。
四、课文运用的说明方法:
课文在阐释事理时,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
1. 采用说明和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阐释事理。
第一部分(第1~2段)和最后一段,就运用了这样的说明方法。如,第一部分中主要是议论,它清楚地阐述了开发利用海洋是人类摆脱人口剧增、耕地不足、资源短缺等生存危机的希望所在。
在提出说明重点“海洋是未来的粮仓”前,先以议论的方式强调: (1)人口剧增,资源短缺,将直接关系人类未来的生死存亡; (2)地球还有广阔的海洋可供开发,大海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这样写能引起读者的重视,为下一步具体说明海洋是未来的粮仓作了铺垫。再如,最后一段在总结全文所述的基础上,重申文章开头的看法:人们相信,大海是人类未来的粮仓。这议论性的结论照应了文章开头,总结了文章的说明部分,有利于读者进一步认同海洋开发利用的价值,增强“海洋意识”。
2. 运用作诠释、举例子、列数字、分类别、作比较等多种说明方法。
第二部分(第3~6段)具体阐释为什么海洋是人类未来的粮仓,综合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
总说部分(第3段)首句先对“粮仓”中的“粮食”作诠释,接着举例子、列数字说明这类“粮食”产量之多、质量之好。
分说部分(第4~6段)逐一说明。
第4段先用分类别的方法,说明藻类种类之多;然后举海带的例子,列数字说明其增产潜力之大;再举国外培育出藻类新品种的例子,并列数字说明藻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最后拿一公顷水面生产的藻类与陆地上40公顷土地生产的大豆作比较,突现海洋的开发利用价值。
第5段主要用举例子与列数字相结合的说明方法强调肉眼看不到的浮游生物也是人类丰富的“食品”源。
第6段举了南极磷虾的例子,列数字说明磷虾产量高,再将其与全世界的捕鱼量作比较,说明磷虾资源的丰富。
五、过渡衔接 :
段与段之间过渡既自然又精致,有时一两个字便使上下文连接得天衣无缝。如:第2段,首句总结第一段内容,第二句“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这样”指代首句,即把文章转入列出人们对生存危机的看法。第3段首句“当然,海洋所能提供给我们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粮食”承上转入介绍文中特指的“粮食”。第4段首句“其实,把藻类作为食品,我们并不陌生”,承上所举例子导入详细介绍藻类。第5段首句“除海藻类,海洋中还有丰富的肉眼看不见的浮游生物”中,“除海藻类”承上文,后面一句则揭示本段主要介绍“浮游生物”。第6段首句“至于海洋中众多的鱼虾,则更是人们熟悉的食物”用“至于”更换话题,转入详细介绍“鱼虾”。末段则以“综上所述”概括全文的阐释,然后水到渠成地再次道出本文所要说的`事理。
六、总结写作方法:
(一)体会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表达的准确性。
①世界人口剧增,资源短缺,这是当今人们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
②至于海洋中众多的鱼虾,则更是人们熟悉的食物。
③尽管近海的鱼虾捕捞已近极限,但我们还可以开辟远洋渔场,发展深海渔业。
明确:
1.“最”从程度上强调人口剧增,资源短缺是超过其他环境问题的严重危
机。
2.“更”突出人们对“鱼虾”可作食物的熟悉程度,较前两者又深了一层。
3.“近”是接近的意思。接近极限不等于到极限,这样表述准确,客观。
(二)总结本文写作特点:
1.说明和议论结合阐明事理。
2.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
3.语言准确、严密
4.过渡自然。
七、考考你:
判断下列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1.据报道,现在每年向海洋倾倒约600~1000万吨石油,1万吨汞,25万吨铜,390万吨锌,30万吨铅和100万吨有机氯农药。
2.海底隧道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在世界的很多地方,例如大贝耳特海峡、多佛尔海峡等处,修建海底隧道已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
3.石拱桥,桥洞成弧形,就像虹。我国的诗人爱把拱桥比作虹,说拱桥是 “ 卧虹 ”“ 飞虹 ” 等。
4.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
5.那里日照时间又特别长,一年达到三千小时,而长江流域只有一千五百小时,华北地区也不过两千五百小时。
6.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八、课外拓展:
1.“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成为现今人们保护环境的主题,大家能明白国家的“禁渔”的目的吗?
2. 大家想一想,海洋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为了让我们能有一个更好的生存环境,我们该怎么办?
九、作业:
探究性学习:班级分为若干小组,讨论下列一些专题,要求人人找资料,准备下一节课发言。每个小组要制作课件,运用多媒体展示。
1.海洋生态环境的现状。
2.重返海洋,人类能做些什么?
(1)海洋生物资源开发;
(2)海洋矿物资源开发;
(3)海洋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
(4)海水资源综合利用;
(5)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要求:
1、口语交际的内容是介绍健康小常识。了解一些健康小常识。
2、通过查找资料,可以丰富自身的知识水平,通过介绍可以提高自身的表达能力,在认真倾听别人发言时,学会质疑,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3、习作写自己想写的内容,写人、记事、写景、写物、编故事、写读后感都可以,要求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不写错别字。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是口语交际和习作。
2、难点是阅读短文,回答问题。通过学习,理解短文的主要内容,体会短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明白其中的道理,对于文章内容来讲有一定的难度,应在多读的基础上,理解内容。
教学时间: 六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读背古诗《夜书所见》和阅读《邯郸学步》
教学要求:
1、读读背背古诗,了解诗意。
2、阅读《邯郸学步》,明白成语含意。
教学重点:阅读短文《邯郸学步》。
教学过程 :
一、读背古诗:《夜书所见》
1、试读通全诗。不明白的查。
2、抽读,集体读。
3、了解含意:叶绍翁的《夜书所见》表达了作者思乡之情。想想:
A:作者描写了秋天的哪些景物,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B:你读后明白了什么?
4、精析:菊花围绕着茅舍,好像晋朝陶渊明的家,我绕遍篱笆边的菊花,一直到日渐西斜,不是在百花中偏爱菊花,而是菊花开过之后没有其他花开了。
补充:
菊花(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菊(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二、阅读《邯郸学步》
1、学生自读,扫清字词障碍。
2、通读短文。抽读,小组内读。
3、思考问题:(1)燕国的那个年轻人学来学去,连路都不会走了?
(2)作者借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燕国的那个年轻人今天跟这个人后边走几步,明天跟那个人后面走几步,可学来学去,总是不像,没有学会邯郸人走路的步法,又把自己原来的走法丢掉了,所以他最后连路都不会走了。作者借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不能盲目,不能机械、简单地模仿别人,而应学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
4、说说你的体会。由学生自由讲解,教师引导。
三、练习:
1、读背古诗。
2、讲故事《邯郸学步》,说清成语含意。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口语交际
教学要求:
1、介绍健康小常识,知道一些健康的科学知识。
2、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习惯。
教学准备:
收集一些有关的健康小常识资料。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揭示课题,引入。
二、分组介绍:
1、以四人小组介绍,并记一记笔记。
2、小组搜集整理。
三、交流:
代表向全班介绍。
提示要求:
1、自己向别人介绍时要注意口齿清楚、简明扼要。
2、听别人介绍时要认真、有礼,如有不同意见可作适当的补充。
3、因为每一种小毛病都有很多种解决方法,但注意说话要谦虚,不能引起争吵。
四、练习:
整理你本课了解的健康小常识。
补充资料:
①剧烈运动后,不能马上坐下休息,实在走不动,也应请同学扶着走一段。
②烈日下突然晕倒,要赶快到阴凉通风处,在太阳穴上涂风油精等。
③上体育课时扭伤了,应先立即用冷水敷,让血凝固,24小时后再用热水敷。
④课间不小心擦伤了,要及时用碘酒或双氧水消毒,涂上红药水或紫药水。
⑤要注意保护视力,课间一定要走出教室向远处看看,让眼睛作适当的调节。
⑥流鼻血时,不能仰头,而应把相反方向的手高高举起。
⑦春天的时候不能到外面小摊上乱吃东西,因为春天是传染病多发的季节。
⑧咳嗽时,可用冰糖、贝母炖梨子汤喝;⑨黄瓜和西红柿都很有营养,但两样东西不可以放一起吃。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习作写你想写的内容。
教学要求:
1、写自己想写的内容,可以是写人、记事、写景、写物、编故事、写读后感。
2、要求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不写错别字。
3、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
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不写错别字。
教学过程 :
一、读题目明要求,研讨习作提示。
最近,你有特别想和别人说的话吗?这次作文,就请你写自己最想写的内容,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比如,一件有趣的事,自己喜欢或讨厌的人,想对别人诉说的愿望、委屈,一次旅游见到的景物,自己一个奇特的想像总之,写人、记事、写景、写物,编故事(神话、童话、科幻故事),写读后感、观后感都可以。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注意不写错别字。
问:1、写什么内容?
2、要求是什么?
二、习作准备:教师介绍。
介绍本次习作在命题上没有任何要求,同学们可以任意写自己想写的人、事、物等。因此,同学们可以各展其能,写自己特有的想法,写与众不同的经历,写对你产生很大影响的人或事关键是选材要新,角度要新,要让人有新鲜感,或出乎意料之感。
三、学生习作,教师指导。
四、写好后认真读一读,修改。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评讲习作。
教学要求:
1、通过评讲,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内容要具体。
2、培养学生修改习惯,提高写作能力。
教学过程 :
一、提问导入 。
教师介绍:
1、有趣就是有趣味。写到有趣的地方,要把自己深藏于内心的高兴、激动反映出来,做到乐在其中。
2.要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既要把事情的全过程,即事情是怎样发生、发展的,结果怎么样,一一写清楚,还要把有意义、有趣的`地方写具体。
3.要认真修改。文成于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我们从小要养成认真修改的好习惯,文章是否表现出有意义、有趣,事情经过是否具体,语句是否通顺,都要反复阅读,认真修改。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2-21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树教案12-11
(精选)语文教案11-18
语文教案07-20
语文备课教案01-25
语文教案07-20
语文教案(经典)08-01
(经典)语文教案05-29
语文园地教案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