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作文3篇(实用)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历史人物作文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历史人物作文 篇1
三国时期,正值乱世,乱世出英雄,也出政治家、军事家。乱世中若想称霸一方,不仅仅靠武艺,还要会带兵。这就要让军事家出马了。江浙一带三国时属吴,吴王孙权手下出过好几位有名的军事家:张昭、周瑜、鲁肃、吕蒙、陆逊等,撇开前几位不论,光来看陆逊,他又是怎么用兵,大败蜀军的?
陆伯言这个人,前半辈子用关羽的话来说就是个书呆子,而后半辈子能成为史书中这样有名的一位军事家,大部分原因此他打赢了夷陵之战。
夷陵之战,火烧七百里联营,陆逊可谓用兵如神。他看得清局势,沉的'住气,能忍。面对蜀军的步步紧逼,吴军也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时,陆逊却破天荒地下了一个命令:撤退。陆逊此时还未声名远扬,要说什么大功绩也只能是配合吕蒙大败关羽,在军中的威信也远远不及那些大将。那些将领一听撤退两字哪能服气,还不得直跳脚?打都没打就撤退,一撤退就完了,军心动摇,士兵都不想打了,这仗还会胜吗?陆逊却说无妨,我有办法让蜀军想打也打不动。将领还是不服,你一个书呆子能想出什么妙计。然而陆逊还真有办法,吴军一退,蜀军自然要追,你蜀军锐气正旺,我干嘛要撞这个枪口上?追个几百里山路,磨光你的锐气,蜀军疲于奔波,哪里还有力气打仗?
历史人物作文 篇2
今天读了一篇文章,叫《黑烟里的灵魂》,我脑子里就冒出了这么句话;小人物创造历史。文中的明子是个毫无地位的“小人物”,李富算得上是个“大人物”。文中的明子对李富充满了无限的恐惧,甚至死的时候都不能忘记李富的“恶”。让人不禁对明子充满了同情。
明子是个小人物,在他身边有着无数个这样的小人物。在今天这个物质高度发达的社会,有钱就有地位,然而,我们何曾注意到,财富都是由无数个小人物创造的呢?如果没有无数的`司机,工厂的货物该如何运输?我们的出行又将多么地不便——毕竟不是人人都有小汽车的。如果没有众多出卖劳动力拿工资的工厂小职工们,我们如何生产出商品,如何创造剩余价值,又该如何致富呢?倘若不是许多无名的医学工作者的协助,诺贝尔医学奖的得主能有几个?能接受治疗的病人又有几个?
小人物创造历史。古往今来,若不是千百万手工业者夜以继日地拼命劳动,又哪来皇帝大臣们的富贵。文学家,数学家,政治家们连肚子都填不饱,又哪有力气去创学,研究数学,大搞政治呢?世界的发展是建立在小人物的肩膀上的。没有这些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世界如何进步。
然而,小人物们却遭受着不平等的待遇,他们穷,他们累,他们痛苦孤独无助,他们甚至连死的权力也没有,因为他们必须对家庭负责。一个个小人物的肩膀上担负着无法想象的重担,有什么人能够替他们分担一些呢?
国家的统治者们口口声声说为人民服务,但一人之心非千万人之心。中央几个人为人民着想,地方上千万人未必替人民着想。回想封建时代,各个政权反复易手,不就证明了小人物的“不幸”吗,民为君付出,君不为民着想,民为国而累,国不为民而泣,民生于水火之中,除了高举义旗反抗,难道还要在庙堂之上与君王辨论吗?
小人物创造历史,不论社会多么发达,多么富裕,这个社会依旧不缺小人物,他们是社会的支柱,是最值得我们敬仰的人。
历史人物作文 篇3
何谓行路者?行路者是登千山、尝百草的李时珍;行路者是游四方、立万言的顾炎武;行路者是涉沙洲、闯天竺的唐玄奘。正因为他们的行路万里,才有了李时珍《本草纲目》的传世,才有了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呐喊,才有了佛教在中国的广泛影响。不尝百草,何知药性?不观民生,何知疾苦?不经劫难,何悟佛理?正如古语说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纸上得来终归浅显,只有自己亲身阅历才能获得更加厚重的知识。
古人素来看重阅历所获得的知识。男子弱冠之后常要外出游历,以此获得更多的学识和社会阅历。文人雅士常交游广阔,游历四方。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在新婚不久就外出游学,可见历练的重要性。
也因古代注重实践之风,使中国古代科技往往具有实用性,是从生活生产的实践中发明出来的。战国时期的鲁班,在一次上山时,偶然被一种野草划破了皮肤。他惊诧于野草的锋利的同时,也发明了一种与野草外观相似的工具——镰刀。这便是中国古代科技史上实践的运用。
实践之风在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上也有重要影响。朱熹便是主张“格物致知”的求学方法。王守仁等心学的思想家主张从本心去推究天理,但这种唯心主义思想终究是不科学的。清朝的'光绪皇帝实有仁君之风,他关心民生疾苦,想如书上所写的康熙帝那样有文治武功。但最后《苏报》刊登公然指责光绪的言论:“载湉小儿,不辨菽麦。”这便是因为光绪帝长于深宫,不了解百姓生活的艰难,无法深刻体会社会变革前夕的动荡不安。因此他成不了孙中山,无法挽救日益衰亡的清朝,只能在瀛台含恨而终。或许直到那一刻,他才能去看一看自己曾经统治的江山。
虽然历史没有假设,但我们可以预见,如果他是一位行路者,他就能摆脱这种帝王的悲哀。这就像余秋雨先生说的“完成了历史的突围”。中国历史上,多少高官身居庙堂却一心为私,尸位素餐而恬不知耻。反而贬谪之人多是忧国忧民,造福一方。这大概也是一种行路者在阅历中完成精神的升华。
行路难,在艰难中浴火,在浴火中焚烧,在焚烧中重生!合上书,带上心灵去出行……
【历史人物作文】相关文章:
历史人物的作文【经典】05-22
历史人物作文[精选]06-10
历史人物作文02-15
(精选)历史人物作文04-04
(经典)历史人物的作文01-24
历史人物作文03-05
历史人物的作文08-09
(精选)历史人物的作文10-04
历史人物作文(集合)04-03
历史人物的作文[热]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