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壹学网>作文>写作素材>成语故事>经典成语故事

经典成语故事

时间:2023-02-16 18:58:11 成语故事 我要投稿

经典成语故事(15篇)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有令自己印象深刻的成语吧,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你知道经典的成语有哪些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经典成语故事,欢迎阅读与收藏。

经典成语故事(15篇)

经典成语故事1

  一、涌泉跃鲤

  姜诗,东汉四川广汉人,娶庞氏为妻,古代孝敬父母的故事。夫妻孝顺,其家距长江六七里之遥,庞氏常到江边取婆婆喜喝的长江水。婆婆爱吃鱼,夫妻就常做鱼给她吃,婆婆不愿意独自吃,他们又请来邻居老婆婆一起吃。一次因风大,庞氏取水晚归,姜诗怀疑她怠慢母亲,将她逐出家门。庞氏寄居在邻居家中,昼夜辛勤纺纱织布,将积蓄所得托邻居送回家中孝敬婆婆。其后,婆婆知道了庞氏被逐之事,令姜诗将其请回。庞氏回家这天,院中忽然喷涌出泉水,口味与长江水相同,每天还有两条鲤鱼跃出。从此,庞氏便用这些供奉婆婆,不必远走江边了。

  二、闻雷泣墓

  王裒,魏晋时期营陵(今山东昌乐东南)人,博学多能。父亲王仪被司马昭杀害,他隐居以教书为业,终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作晋臣。其母在世时怕雷,死后埋葬在山林中。每当风雨天气,听到雷声,他就跑到母亲坟前,跪拜安慰母亲说:"裒儿在这里,母亲不要害怕。"他教书时,每当读到《蓼莪》篇,就常常泪流满面,思念父母。

  三、乳姑不怠

  崔山南,名,唐代博陵(今属河北)人,官至山南西道节度使,人称"山南"。当年,崔山南的曾祖母长孙夫人,年事已高,牙齿脱落,祖母唐夫人十分孝顺,每天盥洗后,都上堂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婆婆,如此数年,长孙夫人不再吃其他饭食,身体依然健康。长孙夫人病重时,将全家大小召集在一起,说:"我无以报答新妇之恩,但愿新妇的子孙媳妇也像她孝敬我一样孝敬她。"后来崔山南做了高官,果然像长孙夫人所嘱,孝敬祖母唐夫人。

  四、卧冰求鲤

  王祥,琅琊人,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继母食后,果然病愈。王祥隐居二十余年,后从温县县令做到大司农、司空、太尉。

  五、恣蚊饱血

  吴猛,晋朝濮阳人,八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家里贫穷,没有蚊帐,蚊虫叮咬使父亲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吴猛总是赤身坐在父亲床前,任蚊虫叮咬而不驱赶,担心蚊虫离开自己去叮咬父亲。

  六、扼虎救父

  杨香,晋朝人。十四岁时随父亲到田间割稻,忽然跑来一只猛虎,把父亲扑倒叼走,杨香手无寸铁,为救父亲,全然不顾自己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尽全身气力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终于放下父亲跑掉了。

  七、哭竹生笋

  孟宗,三国时江夏人,少年时父亡,母亲年老病重,医生嘱用鲜竹笋做汤。适值严冬,没有鲜笋,孟宗无计可施,独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少顷,他忽然听到地裂声,只见地上长出数茎嫩笋。孟宗大喜,采回做汤,母亲喝了后果然病愈。后来他官至司空。

  八、尝粪忧心

  庾黔娄,南齐高士,任孱陵县令。赴任不满十天,忽觉心惊流汗,预感家中有事,当即辞官返乡。回到家中,知父亲已病重两日。医生嘱咐说:"要知道病情吉凶,只要尝一尝病人粪便的`味道,味苦就好。" 黔娄于是就去尝父亲的粪便,发现味甜,内心十分忧虑,夜里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去死。几天后父亲死去,黔娄安葬了父亲,并守制三年。

  九、弃官寻母

  朱寿昌,宋代天长人,七岁时,生母刘氏被嫡母(父亲的正妻)嫉妒,不得不改嫁他人,五十年母子音信不通。神宗时,朱寿昌在朝做官,曾经书写《金刚经》,行四方寻找生母,得到线索后,决心弃官到陕西寻找生母,发誓不见母亲永不返回。终于在陕州遇到生母和两个弟弟,母子欢聚,一起返回,这时母亲已经七十多岁了。

  十、涤亲溺器

  黄庭坚,北宋分宁(今江西修水)人,著名诗人、书法家。虽身居高位,侍奉母亲却竭尽孝诚,每天晚上,都亲自为母亲洗涤溺器(便桶),没有一天忘记儿子应尽的职责 。

  十一、拾葚异器

  蔡顺,汉代汝南(今属河南)人,少年丧父,事母甚孝。当时正值王莽之乱,又遇饥荒,柴米昂贵,只得拾桑葚母子充饥。一天,巧遇赤眉军,义军士兵厉声问道:"为什么把红色的桑葚和黑色的桑葚分开装在两个篓子里?"蔡顺回答说:"黑色的桑葚供老母食用,红色的桑葚留给自己吃。" 赤眉军怜悯他的孝心,送给他三斗白米,一头牛,带回去供奉他的母亲,以示敬意。

  十二、扇枕温衾

  黄香,东汉江夏安陆人,九岁丧母,事父极孝。酷夏时为父亲扇凉枕席;寒冬时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褥。少年时即博通经典,文采飞扬,京师广泛流传"天下无双,江夏黄童"。安帝(107-125年)时任魏郡(今属河北)太守,魏郡遭受水灾,黄香尽其所有赈济灾民。著有《九宫赋》、《天子冠颂》等。

  十三、埋儿奉母

  郭巨,晋代隆虑(今河南林县)人,一说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南)人,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作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取母亲供养,对母极孝。。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书"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

经典成语故事2

  从前有一个牧民,养了几十只羊,白天放牧,晚上赶进一个用柴草和木桩等物围起来的羊圈内。

  一天早晨,这个牧民去放羊,发现羊少了一只。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间有狼从窟窿里钻了进来,把一只羊叼走了。

  邻居劝告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他说:“羊已经丢了,还去修羊圈干什么呢?”没有接受邻居的好心劝告。

  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又少了一只羊。原来狼又从窟窿里钻进羊圈,又叼走了一只羊。

  这位牧民很后悔没有认直接受邻居的劝告,去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于是,他赶紧堵上那个窟窿,又从整体进行加固,把羊圈修得牢牢实实的。

  从此,这个牧民的羊就再也没有被野狼叼走过了。

  牧民的故事告诉我们:犯了错误,遭到挫折,这是常见的现象。只要能认真吸取教训,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就可以避免继续犯错误,遭受更大的损失。

  亡羊补牢寓意

  一、人不怕做错事情,就怕做错了不及时改正;更怕不但不及时改正,而且还不断地错上加错,时间长了,最后可能连补救的机会都没有了。

  二、“补牢”的.时候,先看看羊圈里的羊是否因耽搁时间太久已经全部死亡,如果不及时补救,那么即便补救了也无济于事了。

  关于亡羊补牢的歇后语

  亡羊补牢 ———— 为期不晚

  关于亡羊补牢的歇后语拓展摘抄

  耕牛吃羊草 ———— 怎能吃得饱

  狗扯羊肠 ———— 越扯越长

  好斗的山羊 ———— 顶顶撞撞;又顶又撞

  猴子骑绵羊 ———— 神气活现;神气十足

  猴子骑羊 ———— 不成人马

  狐狸找羊交朋友 ———— 不存好心;居心不良

  猢狲骑山羊 ———— 抖威风

  虎窝里跑出个羊羔 ———— 虎口余生

  叫羊看菜园 ———— 越看越光

  烤熟了的羊头 ———— 龇牙咧嘴

  看羊的狗 ———— 一个比一个凶

  拉骆驼放羊 ———— 高的高,低的低

  狼给羊献礼 ———— 没安好心

  狼夸羊肥 ———— 不怀好意

  狼也跑了,羊也保了 ———— 两全其美

  狼崽进羊圈 ———— 没好事;不是好事

  关于亡羊补牢的歇后语拓展精选

  两个羊羔打架 ———— 对头

  六月里冻死羊 ———— 说来话长

  买只羊羔不吃草 ———— 毛病不少

  猛虎闯羊群 ———— 一团糟;一片混乱

  马粪球,羊屎蛋 ———— 外光里不光;表面光

  迷途的羔羊 ———— 无家可归

  骆驼进羊圈 ———— 不入门

  绵羊摆在案板上 ———— 任人摆弄

  绵羊的尾巴 ———— 油水多;翘不起来

  绵羊走到狼群里 ———— 胆战心惊;战战兢兢

  绵羊结伙 ———— 三三两两

  绵羊进狼窝 ———— 自投罗网

  绵羊跑到驴群里 ———— 充大个儿

  拿五马倒六羊 ———— 赂了个头朝下

  牛羊人圈鸟落窝 ———— 各得其所

  关于亡羊补牢的歇后语拓展推荐

  放羊的捡柴火 ———— 一举两得;捎带活

  放羊的去圈马 ———— 乱套了;乱了套

  放羊的拾柴禾 ———— 捎带

  放羊娃打酸枣 ———— 捎带活

  放羊娃盖楼房 ———— 发了洋(羊)财

  放羊娃喊救命 ———— 狼来了

  放羊娃拾粪 ———— 两不耽误;两得其便

  黄狗头上出角 ———— 尽出洋(羊)相

  黄羊的尾巴 ———— 长不了

  黄羊跑到虎穴里 ———— 凶多吉少

  风中的羊毛 ———— 忽上忽下;不知下落;下落不明

  赶着绵羊过火焰山 ———— 往死里逼

  赶着绵羊上树 ———— 难往上巴(扒)结

经典成语故事3

  【汉字书写】:功成不居

  【汉语注音】:gōng chéng bù jū

  【成语出处】:春秋.老聃《老子》第二章:“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避,是以不去。”

  【成语语法】:紧缩式;作谓语、定语;指不居功自傲。

  【功成不居的意思】:功:功绩;居:承当,占有。原意是任其自然存在,而不去将其占为己有。后形容立了功而不把功劳归于自己。

  【功成不居的近义词】:功成弗居;

  【功成不居的反义词】:功臣自居、居功自傲;

  【功成不居的故事】

  春秋时期,老子曾经提出这样的观点:一切事物都有它的`对立面,假如失去了对立的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也就不存在了。老子用下面这些话,开诚布公地表达了他的思想:普天之下的人都知道怎样才算美,这就有恶了。普天之下的人都知道什么是善,这就有恶了。所以,有和无互相产生,难和易对立形成,长和短对比出现,高和低互相存在,音和声对立和谐,前和后不能分离,这是永恒不变的真理。因此,圣人用无为来处事,用不言来教导,任凭万事生长变化,不去管它,生养了万物而不占为己有,推动了万物而不图报答,事业成功了但不夸耀,正因为不夸耀,所以他赫赫有名的功绩永不失掉!

  【功成不居例句】

  清.无名氏《杜诗言志》卷六:“看他前九首,便是一位努力从王之人,而以功成不居终之。”

  高阳《慈禧全传》五十七:“当年胡林翼刻意交欢于官文,但求能畅行其志而功成不居,推让于官文的苦心孤诣,鄂中老吏,都能娓娓而言,何璟自然记得。”

  司马翎《帝疆争雄记》一百九十六:“少师父虽是功成不居,但这种大恩大德岂能抹煞不让他知道?更何况少师父还要将贵门秘艺传授与他,这些经过焉能不说?”

  【功成不居造句】

  跟形形色色的魑魅魍魉作过惊心动魄的争斗,显现了爱国分子威武不屈、功成不居的宝贵品格。

  孙中山先生、戴高乐将军和华盛顿将军,这三个真正的政治家,他们真正做到功成不居,非常伟大。

经典成语故事4

  【拼音】ròu tǎn qiān yáng

  【典故】郑伯肉袒牵羊以逆,曰:‘孤不天,不能事君,使君怀怒以及敝邑,孤之罪也。’ 《左传·宣公十二年》

  【释义】牵羊:牵着羊,表示犒劳军队。古代战败投降的仪式。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投降

  【结构】联合式

  【押韵词】急急忙忙、陋室空堂、南面称王、断港绝潢、秋收东藏、意气高昂、金闺玉堂、云雨高唐、风雨连床、坐不窥堂、......

  【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公元前597年,楚庄王率军攻打郑国,占领郑国的.首都,郑襄公光着膀子牵着羊向楚庄王跪地求和,答应郑国土地可以划给楚国,郑人做楚人的奴隶,只恳求给一块不毛之地度过余生。楚庄王见郑襄公真诚悔过,就答应了他的求和要求

  【成语举例】行至逵路,郑襄公肉袒牵羊,以迎楚师。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五十三回

经典成语故事5

  【注音】bì gōng bì jìng

  【出处】维桑与梓,必恭敬止,靡瞻匪父,靡依匪母。 《诗经·小雅·小弁》军长为李玉堂,一山东大汉,抵军部时,在门外相迎,毕恭毕敬。 郭沫若《洪波曲》第十章五

  【解释】形容态度十分恭敬。

  【用法】作状语、定语;形容人的态度

  【结构】联合式

  【近义词】必恭必敬

  【反义词】出言不逊

  【同韵词】白日作梦、相倚为命、改朝换姓、猜拳行令、埙篪相应、分钗劈凤、徘徊不定、旗开取胜、请君入瓮、梯愚入圣、......

  【年代】当代

  【灯谜】最恭敬的人

  【邂逅语】王八敬礼

  【语文同步】守旧老人把漫游者抬到集市区,人们毕恭毕敬地站在周围,鸦雀无声。 房龙《〈宽容〉序言》高中一册·课文·15

  【成语故事】西周周幽王十分昏庸暴虐,十分宠爱褒国进献的美女褒姒,想尽千方百计并不惜一切代价地让褒姒一笑,对外得罪各路诸侯,废除原太子宜臼立褒姒的儿子伯服为太子。尽管如此,宜臼写《小弁》诗抒发对父母必恭必敬的心情

  【示例】[韩老六]对于穷人的毕恭毕敬的招呼从不理睬,而对于有钱的人,有说有笑。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二

  【其它使用】

  ◎ 好,你有理,你讲罢!(端了一张凳子放在毅毅的'面前,毕恭毕敬地)你请上坐,我好好的听。

  ◎ 小野打开工具袋,用力拆卸货箱上的铅封……小野身体健壮,长脸平头,干起活来很卖劲,对吉原先生毕恭毕敬。

  ◎ 他见到老师的时候总是毕恭毕敬,两手下垂,眼睛向下看,脸一下子就拉长了,气氛相当紧张。

  ◎ 高贵的领导能让人随便乱摸的吗?听广播电视新闻的耳朵,能听人随便风言风语的吗?基于这个简单的常识,朴相南毕恭毕敬地叫李先生"放松"。

  ◎ 老板和所有的厨师都围在他的周围,毕恭毕敬地看他操作。

  ◎ 她呼唤着那个毕恭毕敬的机器人仆人。

  ◎ "尊敬的酋长,"胡宁仍然毕恭毕敬"您看到的就是我们头上的月亮。"

  ◎ 今天,他象个木头人似的,毕恭毕敬地站在东亚大酒家人事部主考人面前接受考试。"

  ◎ 当时,居里夫人感觉到施士元在向她走过去,抬起头,脸上露出微笑,施士元毕恭毕敬地走上前去,向居里夫人问好,并自我介绍。

  ◎ 阿忠端着茶杯,毕恭毕敬地站在小明面前。

经典成语故事6

  【注音】qī ruǎn pà yìng

  【典故】点催首放富差贫,保上户欺软怕硬。 明·高明《琵琶记·五娘请粮被抢》

  【释义】欺负软弱的,害怕强硬的。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人畏强欺弱

  【结构】联合式

  【近义词】重富欺贫、厚此薄彼、畏强欺弱

  【反义词】一视同仁、不偏不倚、不卑不亢

  【押韵词】稳稳静静、弄瓦之庆、孤鸾照镜、执鞭随蹬、同舟共命、一动不如一静、膏梁之性、料敌制胜、与世无竞、昼想夜梦、......

  【年代】古代

  【灯谜】降不住猪骨降豆腐

  【歇后语】捉老虎的笼子关岩羊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宋襄公很想学齐桓公那样成为诸侯霸王,先是扶植公子昭回国即位成齐孝公,然后召集曹等小国在宋国开会,杀掉公子子则,请出楚成王召集其他诸侯在宋国开衣裳之会。在会上楚成王凭着自己的武力当上霸主,欺软怕硬的宋襄公自认倒霉

  【成语示列】不公道,欺软怕硬!有好差事派了别人;这样黑更半夜送人,就派我。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回

  【其它使用】

  ◎ 她高兴地说:"这肩膀呀,也是个欺软怕硬的货,就看你敢拚不敢拚。"

  ◎ 的选择一般是软弱而没有还击可能的`人,遵循的法则是欺软怕硬,没有哪个傻瓜会把强大的人当成“替罪羊”

  ◎ 他们像我一样,欺软怕硬,就这么回事,受了老婆的气会拿乘客出,受了乘客的气会拿老婆出。

  ◎ 张斑斑却表现恶劣,拒不悔改,肠胃蠕动却很少异常,看来上帝也是欺软怕硬的。

  ◎ 他从不吃亏,欺软怕硬无论男同学、女同学他都厚着脸皮,用一张小嘴巴讨人喜欢。

  ◎ 对反动派不要怕,他的样子好象很凶,其实他是欺软怕硬的。

  ◎ 在封建社会,二德子这类人物,欺软怕硬,见到洋人吓得心惊胆战,对老百姓趾高气扬,百般刁难。

经典成语故事7

  掩耳盗铃:掩:遮盖;盗:偷。把耳朵捂住偷铃铛;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不会听见。比喻自欺欺人明明掩盖不了的事偏要设法掩盖。《吕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揜(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闻之;悖也。”

  从前,有一个人仗着自己有点小聪明,就整天无所事事骗吃骗喝。有一次,他闲着无聊在街上乱晃,正好看见了一家做点心的店,香气从店里源源不断地飘出来,他就想:这家店的'点心可真香啊!肯定很美味,我一定要把它偷过来,然后带回家坐在床上一边看电视一边吃着,那该多惬意啊!想着想着他不由自主地流下了口水。他在家里想出了很多很多的办法,也去做了很多很多次“实践”,但每次都无功而返。

  有一天,他终于想出了一个天衣无缝的办法。他买来一个眼罩,把自己的眼睛遮住,确保自己什么都看不见以后,他便向点心店走去,边走边想:哈哈,这下没人能看得见我啦。我一定要拿个够,回去大吃大喝一顿。到了点心店,他就肆无忌惮地去抓点心吃,一边拿还一边沾沾自喜。可当他再次把手伸向那些点心时,被街上巡逻的警察发现了,警察上前盘问他,他支支吾吾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就被带回了警察局,关了好久才被放出来。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以为骗过了自己就能骗过别人,自欺欺人最终会自食其果。

经典成语故事8

  春秋时期,鲁国有个著名的音乐家,名字叫公明仪。他对音乐有极深的造诣(yì),善于弹琴。他的琴声优美动听,人们听到如此美妙的琴声之后往往如醉如痴。

  有一年的春天,他带着琴来到城郊的'田野散步,和煦(xù)的春风将青草的芳香吹到他的面前,让他心情非常舒畅。他环顾四周,发现不远处有一头大公牛正在吃草。他兴致勃发,突发奇想要为这头公牛演奏一曲,于是他拨动琴弦,对着这头公牛弹奏了一首高雅的《清角之操曲》。

  虽然公明仪弹奏的曲子非常悦耳动听,但是那头吃草的牛儿却根本不理会那高雅的曲调,仍然低着头继续吃草。因为公牛虽然能听到琴弦发出的声音,但是并不能理解曲子中的美妙意境。

  公明仪见美妙的琴声并不能打动这头不懂音乐的牛,非常无奈。过了一会儿,他又想出了一个办法。公明仪抚动琴弦,弹出一段段奇怪杂乱的声音,有的像嗡嗡的蚊蝇声,有的像迷路的小牛犊(dú)发出的叫声。这时候这头大公牛才像突然明白了什么似的,摇摇尾巴,竖起耳朵,听了起来。

  后来,人们就用“对牛弹琴”来比喻对愚蠢的人讲深刻的道理,或对外行人说内行话,白白浪费时间;现在也用来讥笑人说话不看对象。

  经典儿童成语故事,儿童成语故事大全

经典成语故事9

  【注音】náng lǐ shèng zhuī

  【出处】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早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解释】指让有才能的.人得到机会表现自己。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近义词】锥处囊中

  【同韵词】身大力不亏、色若死灰、织白守黑、精细入微、登庸纳揆、国是日非、势高益危、风木之悲、归了包堆、人人自危、......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赵国平原君的门客毛遂主动自荐随同平原君前去与楚王谈判,平原君见他平时没有名气,说:“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毛遂说他愿意得处囊中才能脱颖而出。平原君允许他去,结果终于说动楚国出兵抗秦救赵

  【成语示例】问了三声道,有好男子跟的孙孔目哥哥往泰安神州烧香去,你正是囊里盛锥,尖者自出,我便道我敢去。 元·高文秀《黑旋风》第三折

经典成语故事10

  拼音:liú yì dá zhào

  成语故事:

  晋朝时期,皇帝带刘毅到南郊巡游,皇帝问刘毅他与汉朝哪个皇帝齐名。刘毅回答说只能与桓帝灵帝齐名。皇帝感慨说自己不如古人,但自己克己为政,尽力为天下一统。刘毅立即说桓灵买官为充实国库,陛下卖官钱入自己腰包,这点还不如古人。

  典故:

  帝尝南郊,礼毕,喟然问毅曰:‘卿以朕方汉何帝也?’对曰:‘可方桓灵。’……‘桓灵卖官,钱入官库,陛下卖官,钱入私门。以此言之,殆不如也。’帝大笑曰:‘桓灵之世,不闻此言。今有直臣,故不同也。’ 《晋书·刘毅传》

  释义:指敢于谏诤。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敢于谏诤

  成语举例:

  郭钦上书见大计,刘毅答诏惊群臣。唐·杜甫《暮秋枉裴道州札率尔遗兴寄呈苏涣待御》诗

经典成语故事11

  【注音】cáng gòu nà wū

  【典故】谚曰:‘高下在心,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国君含垢,天之道也。 《左传·宣公十五年》

  【释义】垢、污:肮脏的东西。包藏容纳肮脏之物。比喻隐藏或包容坏人坏事。

  【用法】作定语;形容坏人聚积的场所

  【结构】联合式

  【相近词】含污纳垢

  【反义词】涤瑕荡垢、藏龙卧虎

  【同韵词】鹤骨鸡肤、死有余辜、实密似疏、遇人不淑、胆大心麄、体无完肤、热热乎乎、平安家书、罪不容诛、蛇入鼠出、......

  【灯谜】垃圾箱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楚庄王因为使臣申舟在宋国被杀,就发兵攻打宋国。宋国派乐婴齐到晋国求救,晋景公听从大臣伯宗的藏垢纳污的建议,坐视不救,纵容楚国攻打宋国。宋国只好靠自己的力量与楚国协商求和

  【成语示列】大概是明末的王思任说的罢:“会稽乃报仇雪耻之乡,非藏垢纳污之地。” 鲁迅《且介亭杂文附集·女吊》

  【成语例句】

  ◎ 可是他对三奶奶谈话,一个字也没提起经济,他只说上海不比家乡,是个藏垢纳污之区,下等女人少有乾净的,女用人跟汽车夫包车夫养了孩子,便出来做奶妈,这种女人全有毒,喂不得小孩子,而且上海风气太下流了,奶妈动不动要请假出去过夜,奶汁起了变化,小孩子吃着准不相宜,说不定有终身之恨。

  ◎ 联想到鲁迅先生常喜欢引述的一句古话,"夫越乃报仇雪耻之乡,非藏垢纳污之地也",这句话的.出典是这样的,清兵攻下南京时,明宰相马士英欲避走绍兴,绍兴文士王恩任就写信去痛斥他,里边便说到了这句话,由此不难推见,浙东人凛然不阿的脾性,实在是由来已久。

经典成语故事12

  【成语】:害群之马

  【拼音】:hài qún zhī mǎ

  【解释】:危害马群的劣马。比喻危害社会或集体的人。

  【成语故事】:

  传说黄帝要到具茨山去拜见一位叫大隗的神。他遇到一个牧马儿童,就问:你知道具茨山往哪走吗?牧童答到:知道。黄帝感到这小孩不简单,就问他如何治理天下。牧童答到:治理天下跟牧马一样,只要去其害马者(除掉害群之马)就行了。黄帝一听,赶忙叩头致谢,称牧童为天师。

  【造句】:

  1、他们说这只需要少数的害群之马便可毁了一堆。

  2、我们一定要找出公司的害群之马,不能放任他一直挑拨离间。

  3、必要时,政府应该采取断然措施,伸张公权力,严格处置那些违法乱纪的害群之马。

  4、他真是个害群之马,和他一起玩乐的年轻人全迷上了飙车的恶习。

  5、存在不遵循规则的成员,即不合群或者害群之马。

  6、具有讽刺意义的'是,阿拉伯国家一直把卡扎菲当成害群之马。

  7、而之前把成年子女看作是害群之马的父母意识到他们的子女是病人而不是顽固懒惰,并想方设法帮助他们。

  8、但一位官员承认,“总有少数害群之马”,他补充称,对于谁可以从事这一行的限制很少。

  9、这位恶徒总是经常打架闹事,真是社会的害群之马。

经典成语故事13

  力大如牛

  在中国的某个偏远地域,有一座山,叫汉堡山,山上有一大片树林,叫叉子林。树林里有一个村庄,房子星罗棋布,特别漂亮,里面住着许多人家。这个村庄有一个漂亮的名字,叫美食村。村里的人都复姓“吃货”,有一个女子独住村东,貌美如花,独姓“牛”——牛姻茹。她性子泼辣,力气很大,喜欢惹事,一口气能干翻十来个比他高大三倍的吃货壮汉!力气大得令人难以置信!

  有一回,她家因为十来个月没有交水费电费,害得半个村子的人和水电局一块来催债:咱们村子现在搞改革,要求人人守法,要是人人都像你这样,别人怎么过,你想过没有啊?牛姻茹感到很冤枉,自己明明上次交费时,连着今年的全交了,为什么还说她欠费?水电局的人可厚颜无耻了:我以为那是给我的补贴费,自己花光了!快交钱,不然我们对你不客气了!说罢就要动手。牛大姐一下子把他们全部都干翻了。(此处省略一万字)

  从那以后,再没什么人敢因为牛姻茹的姓与众不同而对她不好了,可还是被一些可恶的.人冷落。牛姻茹十分生气,脚狠狠地跺在地上,大吼:啊,我实在受不了你们啦!

  这一跺可不得了,把汉堡山表面的石头全跺蹋了;这一吼更不得了,把林子里的树皮全吼裂了。这下,汉堡山全是真的汉堡,叉子林全是真的叉子。人们怎么吃汉堡都吃不完,怎么用叉子也用不尽。

  村民们高兴极了,因为“美食村”终于实至名归,大伙也总算对得起“吃货”这个复姓了!大家把牛大姐供了起来,说她是美食之神。当然,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人笑她的姓了。

  没多久,村里还流传出了一个成语——力大如牛,形容力气特别大的人就像牛大姐一样。牛大姐“啪”地给了创造这个成语的人一记耳光:老姐的本事啊,可是无人能敌,知道不?我的力气,可是全世界最大的,别人都无法相提并论!可是人们还是改不了使用这个成语的习惯。时间长了,牛姻茹也只好认了。从此以后,“力大如牛”这个成语便传出美食村,传遍了全中国!

经典成语故事14

  【注音】dà fù pián pián

  【出处】边孝先,腹便便。 《后汉书·边韶传》

  【释义】便便:肥胖的样子。形容肥胖的样子。

  【用法】作谓语、定语;形容官僚等

  【结构】主谓式

  【近义词】满脑肥肠、心宽体胖

  【反义词】骨瘦如柴、面黄肌瘦

  【同韵词】备尝艰难、河涸海干、一目了然、天假良缘、处之怡然、课语讹言、勉为其难、虚论浮谈、鹦鹉能言、巷议街谈。

  【年代】古代

  【谜语】孕妇优先用此厕

  【成语故事】东汉时河南读书人边绍,字孝先,学识渊博,天文地理都懂,给学生上课时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深受学生爱戴。一次在讲《论语》时因疲劳而打瞌睡,学生编顺口溜讥笑他肚皮肥大,他回敬顺口溜说自己肚皮大是因为装满了经书。

  【成语示例】室如悬磬待遗秉,大腹便便乃空洞。 清·姚鼐《王君病起有诗见和因复次韵赠之》

  【成语例句】

  ◎ 然后,'吉时'一到,它们就前呼后拥,把大腹便便的蚁后和蚁王抬到新宫里朝拜--当然,这是在和平环境下的迁移。

  ◎ 进食后,它的胃胀得很大,腹部呈现所吞食的鱼的'形状,之后这条大腹便便的叉齿鱼便可一连数天不用寻觅食物了。

  ◎ 大资本家、地主多为肥头大脑,大腹便便,但这类大肚皮的描写已成公式化了;穷人虽然多数是饿肚子,因而骨瘦如柴,这也不能算做最好的典型,应该联系具体人物,着重其性格的描写。

  ◎ 进餐馆后,我刚跨出电梯,一个大腹便便的人,老是将我打量。

  ◎ 这时我已怀孕8个多月,大腹便便的爬山起来十分吃力,正爬着,有个人下山来了:

  ◎ 全身直立,步履蹒跚,活像一个大腹便便的西方绅士。

  ◎ 吴伯萧一见我大腹便便,十分惊讶地问我,爱人为何不一同来。

经典成语故事15

  【拼音】shù shí zhěn liú

  【成语故事】孙子荆年轻时不想当官,准备过隐居生活,他告诉王武子“当漱石枕流”,实际上应该说“漱流枕石”。王武子乐了,笑他用石头漱口、用泉水作枕头。孙子荆只好辩解说:“用泉水作枕头可以洗耳,用石头漱口可以磨牙。”

  【典故】王曰:‘流可枕,石可漱乎?’孙曰:‘所以枕流,欲洗其耳;所以漱石,欲砺其齿。’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

  【释义】旧时指隐居生活。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隐居生活

  【近义词】漱流枕石

  【成语举例】漱石枕流,放浪形骸之外。

  清·张潮《<坚瓠余集>序》

【经典成语故事】相关文章:

成语故事07-23

经典成语故事10-05

经典成语故事11-12

车水马龙成语故事成语故事车水马龙的故事11-19

讳疾忌医的成语故事05-18

合浦珠还的成语故事05-19

请自隗始成语故事05-19

螳臂当车成语故事05-20

趋炎附势成语故事05-20

墨突不黔成语故事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