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壹学网>阅读理解>阅读答案>初中议论文阅读及答案

初中议论文阅读及答案

时间:2022-08-02 08:22:25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初中议论文阅读及答案

  在各领域中,大家都尝试过写论文吧,论文可以推广经验,交流认识。那要怎么写好论文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初中议论文阅读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议论文阅读及答案

  初中议论文阅读及答案 篇1

  ①民国四大国学大师之一的陈寅恪学贯中西,通晓30多种文字,但他不屑于考证书,连一张文凭都没有。

  ②梁启超知道他是匹“千里马”,便极力向清华大学校长曹云祥举荐。最终,清华大学破格聘用这名“高中生”为大学教授。

  ③按理说,陈寅恪从此应该对梁启超感恩戴德才对,但让人感到意外的是, 两人在相处中,丝毫看不出陈寅恪对梁启超的“追随”。

  ④一天上午,梁启超刚上班,同事就递给他一份学报,说:“陈寅恪又要和你干仗了!”梁启超接过学报一看,上面有一篇署名陈寅恪的文章,矛头直指自己。

  ⑤原来,梁启超曾写过一篇有关陶渊明归隐动机的论文。他认为,陶渊明弃官归隐最主要的原因是,当时士大夫阶层寡廉鲜耻,普遍缺乏道德感,他纵然没有力量改变现实,起码也不愿同流合污,把自己的人格和操守丢掉。陈寅恪则提出不同见解,他认为陶渊明辞官回家种田,是因为东晋被灭之后,他“耻于事二主”,才发誓不与新政权合作。

  ⑥面对陈寅恪的针锋相对,梁启超毫不在意“恩师”的威信受到挑衅,大笑道:“这小子总是和咱过不去,咱要再写一篇好好和他过过招。”

  ⑦一旁的同事与陈寅恪有些恩怨,见梁启超如此说,便低声建议道:“梁先生,这陈寅恪别有用心,他是在含沙射影骂您啊!先生您在清朝做过官,在当今民国又做过官,陈寅恪这不是影射您在‘事二主’吗?”梁启超一听,脸顿时黑了下来,很是难看。突然,他怒气冲冲地对那个同事喝道:“你滚!陈寅恪的为人我是知道的。请以后不要以小人心腹揣度君子胸怀!”那个挑拨是非的同事旋即狼狈地走开了。

  ⑧陈寅恪得知此事后,对梁启超的人品更加钦佩了。梁启超和陈寅恪尽管常常为了学术分歧唇枪舌剑、互不相让,但在工作和生活中相互尊重和信任,从不听信他人挑拨,这样的君子之交以及争与不争的境界无法不令人敬佩。

  23.通读全文,找出最能具体体现梁启超和陈寅恪“争”与“不争”的语句,完成下边的读书卡片。(2分)

  答:_____

  24.“争”与“不争”是矛盾的,为什么“争”是君子,“不争”也是君子?请你概括出“争”与“不争”各自蕴含的君子风范。(2分)

  答:_____

  25. “相反,陈寅恪经常为一些学术问题和梁启超争吵不休,面红耳赤、怒目相视的场面时有发生。他们之间的‘恩怨’一度成为好事者的说词。”这句话是从文中抽出来的,你认为应该放在第段和第 段之间。(2分)

  答:_____

  26. 文章虽然短小,但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却不尽相同,富于变化。指出文中第⑦段划线句刻画梁启超和陈寅恪的不同方法。(2分)

  答:_____

  27. 积累链接:梁启超和陈寅恪是人中君子,莲花是花中君子,请默写周敦颐《爱莲说》中表现莲花如君子一样行为方正、美名远播的句子。(2分)

  答:_____

  参考答案:

  23.(2分)A :梁启超接过学报一看,上面有一篇署名陈寅恪的文章,矛头直指自己。(或陈寅恪经常为一些学术问题和梁启超争吵不休。)

  B:面对陈寅恪的针锋相对,梁启超毫不在意“恩师”的威信受到挑衅,大笑道。(或陈寅恪的为人我是知道的。请以后不要以小人心腹揣度君子胸怀!)

  24.(2分)“争”蕴含思想独立、治学精深的君子之风;“不争”蕴含襟怀坦荡、不重虚名的君子之风。(恰当即可)

  25.(2分)第③段和第④段之间

  26.(2分)梁启超:正面描写(神态、语言描写亦可);陈寅恪:侧面描写

  27.(2分)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错一字扣1分,扣完为止)

  初中议论文阅读及答案 篇2

  厚道

  ①契诃夫说:有教养不是吃饭不洒汤,是别人洒汤的时候别去看他。

  ②有一个相似的美国俗语说:犯过错不是稀奇事,稀奇的是别人犯错的时候别去讥笑他。

  ③“别去看他”和“别去讥笑他”是一种做人风范,在中国叫作:“厚道”。

  ④厚道不是方法,虽然可以当方法训练自己。它是人的本性。厚道之于人,是在什么也没做之中做了很大的事情,契诃夫称之为“教养”。

  ⑤如果美德分为显性和隐性,厚道具有隐性特征。

  ⑥厚道不是愚钝,尽管很多时候像愚钝。所谓“贵人话语迟”,迟在对一个人一件事的评价沉着,君子讷于言。尤其在别人蒙羞之际,“迟”的评价保全了别人的面子。真正的愚钝是不明曲直,而厚道乃是明白而又心存善良,以宽容给别人一个补救的机会。

  ⑦在人际交往上,厚道是基石。它并非一时一事的犀利,是别人经过回味的赞赏。处世本无方法,也总有一些高明超越方法,那就是品格。品格可以发光,方法只是工具。厚道是经得起考验的高尚品格。

  ⑧厚道是河水深层的潜流,它有力量,但表面不起波浪。

  ⑨厚道是有主张。和稀泥、做好人,是乖巧之表现,与“厚”无关。无准则、无界限,是糊涂之表现,与“道”无关。厚道的人有可能倔强,也可能不入俗境,宁可憨,而不巧。

  ⑩厚,是长麦子的土壤之厚,墙体挡风之厚。厚德而后载物,做人达到这样的境界,已然得道。

  14.结合全文,说说文首两段有何作用。 (2分)

  15.第⑥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参考答案:

  14.(2分)引用名人名言和美国成语,吸引读者兴趣;引出本文的论题“厚道”;同时也佐证了全文的观点。(答出前2点即可)

  15.(3分)对比论证(1分),明确阐述厚道的特性,是非分明,让读者对厚道有更透彻的理解(2分)。

  初中议论文阅读及答案 篇3

  ①一个文静的姑娘按图索骥地找到自己的座位,发现给人占了。“先生,请问您的座位是――”她问。占位者是个十足的帅哥,皮白肉嫩,光头靓脸。他毫不理睬,安之若素,抱着部最新款手提电脑在点点戳戳。她耐心磨了好久,周围的人在纷纷议论,但占者依然岿然不动。眼看讲座要开始,姑娘怕影响他人,只好十分无奈地离开,走到最后一排找了个空位。我目送着她远去的背影,不禁充满了同情和赞叹。

  ②假如不是亲历,我简直不敢相信这是在某大学举办的哲学大师周国平讲授“道德人生”上发生的事。能进这种研修班听课,按说囊中不菲,至少不是菜市场上吆喝买卖的穷人,不是垃圾堆里寻找生计的乞丐,但在众目睽睽之下,为何脸不变色心不跳?真让人始料不及。

  ③看小说常常有这么一句责备话:“真不知道世界上有羞耻事。”通俗地说是:“不脸红么?”话音虽轻,却蕴含着严厉的分量,我想,用在这个人身上一点也不为过。

  ④孔子说:“知耻近乎勇”;孟子说:“羞恶之心,人皆有之”。人是社会性的动物,除了有“六欲”,还有“七情”,有头有脸,有眉有目,有情有义,懂得按照社会的要求来调整规范自己的行为。知耻就是一种人皆应有的品赋。一个诚实的人,做了错事或者偶尔讲了假话,肾上腺素立刻分泌,刺激神经皮肉,也刺激良知人格,立刻会脸红耳热、心跳气促、手抖脚颤,瞒不住谁。因此,脸红是正常人的保护色,也是检验人格的判别色。脸红就是懂得知耻,懂得惜荣,懂得面子,懂得收敛,懂得改错。连《智取威虎山》的座山雕都懂得问“脸红什么?”来试探杨子荣。同样,懂得知耻,也就得到别人的尊敬和器重。相反,有些人利欲熏心,以邻为壑、前倨后恭、勾心斗角、争利于市,甚至损了别人却恶人先告状反咬一口……最可悲的是周围的人都看在眼里嗤之以鼻,斥之“恬不知耻”了,自己却一点儿不知不省,还在那里少廉寡耻、大行其道,以至脸面丢尽、尊严丧尽。所以,孟子告诫我们:“无耻之耻,无耻矣”(“之”作“到”字解)。就是要从不知道羞耻到学会知道羞耻,才能真正免于羞耻。

  ⑤我常想,知耻不但近乎勇,其实应该“胜”乎勇。人有多种优秀品质,譬如:勇敢、慷慨、谦虚、善良……但我认为,最难能可贵也最难做到的是“知耻”。因为其一,知耻就是知道自己的过失。很多人只知道用手电筒照别人,却不能用镜子自照,常被人斥之“撒泡尿照照自己吧”;其二,知耻就是知道这种过失已经掉到社会道德底线以下,值得羞愧,自觉脸红,是一种自尊自爱的表现;其三,知耻就是敢于向自己开刀向自己挑战。“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能叱咤风云敢作敢为固然是勇者强者,但向自己身上的陋习恶行宣战,更是真正的勇者强者。一个人总不是十全十美的,总会有各种瑕疵、不足、过失乃至错误,只有懂得知耻,懂得自省自勉,清除污垢,像每天必做的洗脸刷牙、洗澡洁体一样,“三省吾身”,才能做到轻装上阵、奋发图强。这是很多成功人士的共同体会。孔子把“知、仁、勇”视为做人的三种境界,其实,要知耻先要“知、仁”,缺少知己知人的明智、没有虚怀若谷的仁德,何言知耻?因此,你能说知耻不是“胜”乎勇吗?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文章开头写在某大学举办的哲学大师周国平讲授“道德人生”上发生的事有什么作用?

  3.第④段划线处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 认真阅读第⑤段,理清本段的论证思路,完成填空。

  首先,① 。其次,从“知耻就是知道自己的过失”, ②“ ”,③“ ”三方面论证为什么最难做到的是知耻。再次,运用了讲道理的方法,论述了只有懂得知耻,懂得自省自勉,才能成功。然后,结合孔子关于做人的三境界,告诉人们知耻首先要④ ,最后用反问句的形式,得出⑤“ ”的结论。

  参考答案:

  1.知耻不但近乎勇,其实应该“胜”乎勇。(“知耻胜乎勇”即可)

  2.由这个故事引出关于“知耻”的话题;吸引读者,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本身作为一个反面论据,论证了中心论点“知耻胜乎勇”。

  3.正反对比论证,拿不懂羞耻的人和懂得知耻的人做对比,有力地论证了“懂得知耻,也就得到别人的尊敬和器重”。

  4.①提出本段的论点:知耻不但近乎勇,其实应该“胜”乎勇 ② 耻就是知道这种过失已经掉到社会道德底线以下 ③知耻就是敢于向自己开刀向自己挑战 ④要“知、仁”,要有知己知人的明智、虚怀若谷的仁德 ⑤知耻“胜”乎勇

  初中议论文阅读及答案 篇4

  ①大海的深处是平静的。

  ②花朵的一生是无声的。

  ③巍峨的山峦是缄默的。

  ④大自然中许多蔚为壮观的生命往往以沉默示人,而人的生命是否亦当如此?

  ⑤机智和美妙的语言有时只不过是一种一瞬的智慧和淋漓的表达,但智慧和表达本身并不证明结果。朴实的行动才是开在成功路上的鲜花。

  ⑥认识一个人,不要光听他怎么说,而应当看他怎么去做,因为有的语言言不由衷。就像认识一棵树,不需急于去看它春天开的什么花,因为有一种事实叫做华而不实。你可以等到秋天,那时候你去看树上的果实,果实是花的语言,也是树的注释。

  ⑦芸芸众生,那个与你仅有一面之交便一览无余的人,你会觉得他索然无味,因为他说得太多。而那个一直一声不吭以沉默示人的人,你不仅仅对他印象深刻,而且产生了探询他的愿望――因为那沉默带给女性的是典雅矜持,带给男性的是深邃练达。你要记住,生活中有些东西藏在心里便是一种真实,一种深刻;说出来,反而索然无味,比如一生一世的爱情。

  ⑧我小时候妈妈对我说:你看大街上那两个吵嘴的人,声嘶力竭的人往往理屈词穷,因为真理不在他那一边,他想先声夺人来掩饰自己的心虚。而那个沉默者往往一身正气,于是不动声色,因为沉默是强有力的蔑视。

  ⑨一个浅显的道理是:乌鸦和知了无疑是最善叫的,但它们都不是人类的宠物。

  ⑩火山爆发那一声震天的巨响,那力拔山兮的气概,令人叹为观止。但这一奇观不会随时可见,为那一瞬间的壮观,它在地层深处沉寂了千年万年!

  ⑾有两种方法可以使世界变大:登上山峰远眺,闭上眼睛沉思。它们与语言无关。由此看来,世界不是语言描绘得大的,想必人也盖同此理。

  ⑿智者无言。

  1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文章第⑥段划线句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4分)

  【链接】有这么两个人应考厨师。甲一开言便说了个天花乱坠,从传统的中国名菜到洋派的西式糕点,从每道菜的用料着色到火候调味,似乎无一不能无一不精。乙则静候一旁一语不发。待问及他时,他只是说:“给我30分钟的时间,我做一桌菜出来看看便是。”不用说,“讷于言”的厨师被录取了。

  (1)请根据本文的主要观点,对材料中人物的行为进行评价。(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认为这则材料放在第四和第五段之间,用作本文的论据,请你揣摩一下他的意图。(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5.智者无言。

  16.比喻论证,形象具体地论证了认识一个人关键是看他的行为,而不是仅仅听他讲得如何,从而进一步论证了本文的中心论点“智者无言”。

  17.(1)甲厨师说得太多,与考官初次见面,便让人一览无余,让人索然无味;乙厨师一语不发,不动声色,沉稳矜持,力量强大。

  (2)材料讲述了两个厨师应考的故事,通过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具体证明了以沉默示人的力量和智慧。第五段是对该事例的总结和深化。

  初中议论文阅读及答案 篇5

  ①我7岁上学就读书,一直读了80年,基本上没有间断,不能说对于读书没有一点经验。我所读的书,大概都是文、史、哲方面的,我的经验总 结起来有四点:___ ,__ ,___ ,___ 。

  ②先说第一点。古今中外,积累起来的书真是多极了,浩如烟海。但是,书虽多,有永久价值的还是少数,我们要学会选择。可以把书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要精读的,第二类是可以泛读的,第三类是只供翻阅的。我们心里先有了这个数,就可以随着自己的专业选定一些需要的书来读。

  ③读的时候先要解其言,这就是说,首先要懂得它的 文字,它的文字就是它的语言。语言有中外之分,也有古今之别,这叫语言文字关。攻不破这道关,不知道关里边是些什么东西,只在关外指手画脚,那是不行的。当然,攻语言关,要先作许多准备,用许多工具,如字典和词典等工具书这类。

  ④中国有句老话说是“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读书时即 使书中的字都认得了,话全懂了,也未必能知道作书人的意思。从前人说,读书要注意字里行间,又说读诗要得其“弦外音,味外味”。这都是说要在文字以外体会它的精神实质。这就是知其意。司马迁说过:“好学深思之士,心知其意。“意”离不开语言文字,但有些是文字所不能完全表达出来的。如果只局限于语言文字,死抓住语言文字不放,那就成为死读书了。语言文字是帮助了解书的意思的拐棍。既然知道了那个意思以后,最好扔了拐棍。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得意忘言”。在人与人的关系中,过河拆桥是不道德的事。但是,在读书中,就是要过河拆桥。

  ⑤上面所说的“书不尽言,言不尽意”之下,还要加一句“意不尽理”。“理”是客观的道理,“意”是著书人的主观认识。人总是人,不是全知全能。他的主观上的体会和判断,同客观的道理总要有一定的差距,有或大或小的错误。所以读书只到“得其意”还不行,要把前人的“意”作为参考,和自己明白的那些客观道理,互相比较,互相补充,互相纠正。这就可能有一个比较正确的“意”。这个“意”就是自己的。读书到这个程度就算是能够现学现用,把书读活了。

  ⑥会读书的人能把死书读活,不会读书的人能把活书读死。把死书读活,就能使书为我所用;把活书读死,就是使我为书所用。能够用书而不为书所用,读书就算读到家了。

  (选自《冯友兰读书与做人》,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xx版,有删改)

  15.冯友兰将自己的读书经验概括为四点。通读全文,将第1段横线上的四点经验补全(每点三个字)。(4分)

  16.从文章内容看,值得精读的书籍的判断标准是什么?(2分)

  17.结合第4段内容,说说加点的“过河拆桥”一词的含义。(2分)

  18.找出文中两处运用论证方法的语句,略作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5. 精其选(选经典、读精选);解其言;知其意;明其理

  16.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历史的发展,能够流传下来的;被历来的群众认为是有永久价值的(时间的考验、群众的推荐)。

  17.在读书中抓住字里行间所蕴含的精神实质;不局限于文字本身。

  18.示例一:第4段运用引证法,引用司马迁的名言,论述“读书要得其意”的观点。

  示例二:第4段运用比喻论证,将语言文字比作“帮助我们了解书的意思的拐棍”,以“扔了拐棍”形象地表现了“得意忘言”的涵义。

  示例三:第6段运用对比论证,将会读书的人与不会读书的人经行比较,指出读书要能够用书而不为书所用。

  初中议论文阅读及答案 篇6

  ①“和为贵”在我国几乎家喻户晓,但其精髓和要义究竟是什么,今天还有进一步阐发的必要。子曰:“礼之用,和为贵。”(《论语》)意思是说礼的运用、礼的功用以“和”为最重要,以和谐为目标。结合当今实际,我以为“和为贵”的要义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即各得其所、各安其位。

  ②“和为贵”反映了我国古人对宇宙万物的深刻认识。古人认为,天地万物均由多种成分以一定关系共处,形成有机统一的状态,这个状态就是“和”。早在春秋时期,人们就认为宇宙万物存在于“和”的状态中,没有“和”就没有世界,没有一切事物的存在。正是从这种认识出发,我国古人得出一个重要结论:应当把“和”作为人的一切活动的最高目标。

  ③“和”是多种成分共生共荣、有机统一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各种成分都有确定位置,与其他成分形成密切联系,对整体的“和”发挥一定作用。各种成分所处的位置恰当,能发挥应有作用,“和”的状态就能够保持;任何一种成分的位置和作用不恰当,整体的“和”就会遭到破坏。由此可见,每一种成分都处于它应在的位置,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就是各得其所、各安其位。

  ④实现各得其所、各安其位,应遵循和而不同的原则。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而不同,就是承认差别与多样化是正常、合理的,否认差别、强求一致是不正常、不合理的;在承认差别的基础上求和谐,而不是取消差别求统一。应承认在统一的整体内,各成分均有存在的权利和价值;在承认差别的基础上相互尊重,尊重各方利益,尊重不同的思想、信仰等。

  ⑤实现各得其所、各安其位,还应遵循无过无不及的原则。过和不及都会破坏“和”的局面,正所谓“过犹不及”。如烹饪,各种佐料和水、火,分量都有一定之规,必须做到每一项都无过无不及,才可能做出美味佳肴。同样,在人际关系中,权利和义务、责任和回报都要讲平衡、讲恰当。只求权利、不讲义务,或只讲义务、忽视权利;不负责任或越俎代庖,都会导致对“和”的破坏。因此,每一个人都需认清自己应处的位置,恰当地处理个体发展与整体和谐的关系。

  ⑥各得其所、各安其位不是安于现状、不求进取,而是尽职尽责、尽心尽力,不好高骛远,亦不推诿塞责。志存高远、锐意进取,应该鼓励;碌碌无为、不求上进,应当反对。从这个意义上讲,“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是正确的。但同样重要的是,当一天士兵就要安于其位,尽一天士兵的职责;只想当元帅却不能当好士兵的人,非但不可能成为元帅,也不是一个好士兵。为此,应把志存高远、锐意进取与安于其位、尽职尽责有机结合起来。

  ⑦古人所说的各得其所、各安其位仍然具有积极意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国家和社会秉持和而不同的理念,尊重差异,包容多样;集体和个体秉持无过无不及的理念,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在此基础上努力促进各得其所,各安其位。

  (摘编自《》20xx年1月)

  9.下列选项中的说法与文意不符的一项是( )。(3分)

  A. 春秋时期的人们认为“和”是世间万事万物存在的基础,不可或缺。

  B. 为了保持“和”的状态,我们只需要让各种成分都有其应在的位置。

  C. 文章第⑤段以烹饪为例,论述了实现“和”应秉持无过无不及的原则。

  D. 作者认为探索“和为贵”的精髓和要义于今天仍有积极的意义。

  10.简述本文的论证思路。(4分)

  答:_______

  11.作者认为应如何实现“各得其所、各安其位”?(6分)

  答:_______

  参考答案:

  9.(3分)B

  10.(4分)示例:本文先提出“和为贵”的要义是各得其所、各安其位;(1分)其次解释了什么是各得其所、各安其位;(1分)再论述了如何实现各得其所、各安其位;(1分)最后强调了各得其所、各安其位的现实意义。(1分)

  11.(6分) ①应遵循和而不同的原则。②应遵循无过无不及的原则③应尽职尽责、尽心尽力,不好高骛远,亦不推诿塞责。(或:应把志存高远、锐意进取与安于其位、尽职尽责有机结合起来。)(每点给2分)

  初中议论文阅读及答案 篇7

  ①依我之见,读书得有“见”,即每个人要通过读书,拥有属于自我的知识与智慧、眼光与胸怀。否则,读再多的书充其量亦不过是“两脚书柜”而已。

  ②读书之要,首先在于增长“识见”。“识见”即知识与见闻。一个人的知识和见闻,有些可以通过口耳相传获得,但极其有限,主要的途径靠读书。唯有读书,才能缩短时空,沟通古今,将古人和今人留下的知识和见闻转换为每个读书人自我的知识和见闻。又鉴于知识更新的速度极快,我们必须做到勤读书、好读书、读好书。否则,就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我提倡越界而读,书读多了、读杂了,一个人的知识与见闻的视野自然开阔了。

  ③读书得有“主见”。也就是说,读书人不能人云亦云,步人后尘,将自己禁锢在作者夯筑的知识、情感、思想的围墙里。有位哲人说过:“读书时不可存有己见,读书后不可丧失己见。”读书,我们先得把作者的思想和意念读懂弄通,进入书的深层邃境,靠近其本质与灵魂。在此基础上,须“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读者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联系自己的实际反躬自求,才能有自己的见地。

  ④读书亦须有“灼见”。“灼见”是一种透彻的见解或者独到的见解。读书中若能用新眼光观察问题、从新角度提出问题、用新思路分析问题、用新方法解决问题,不仅利于消化书的内容,更利于培养自我的创造性思维。学者陈平原从小就背诵《明日歌》,已经过去半个世纪了,他对此歌“据说乃明代状元钱福所撰”产生了怀疑。怀疑这原本就是谐谑体的民间歌谣,在流传过程中,为增强说服力,便靠上了一位名人。虽说,陈平原的怀疑亦只是一种说法,但有理有据的推论,对于帮助我们养成“在读书中质疑、在质疑中读书”的良好习惯,不无裨益。

  ⑤读书还得有“预见”。一本书,一篇文章,往往是对社会现实的真实反映,其中定然包孕了作者的喜怒哀乐,甚至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读者不仅要把握作者的倾向,更要透过作者的表达去发现由此带来的有益的思想激荡、观念交锋,并预见其作用。东汉的王充,其《论衡》站在批判者的立场上抨击时代弊端,作为异端邪说当时不可能出版。150余年后,东汉大知识分子蔡邕,为躲避宦官的迫害,“亡命江海,远踪吴会”。避险中的蔡邕,更能理解《论衡》对于社会弊端的批判,当其重获自由后携此孤本回到京师,与文化精英交谈中频频传布王充的见解,他便成了《论衡》的传播者。与其说,是蔡邕发现和传播了《论衡》,倒不如说,是蔡邕的才识和人生阅历令他从《论衡》的字里行间发现了朴素唯物主义的光芒,并预见到其改造和推动社会的力量。读书,既成就作者,亦同时成就读者乃至成就社会,当是预见之功。

  ⑥读书的过程,是一个主观能动、富于创造性、增“见”长“识”的过程。只有掌握了读书的要诀,我们才能在蜿蜒的溪流中寻找桃源梦境,并在每一转折之间碰逢豁然开朗的意韵,找寻到“宛在水中央”的“伊人”。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它包含哪几个分论点?

  2.选文第②③两段能否调换顺序?为什么?

  3.选文第③段中加线句子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4.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中的“两脚书柜”是比喻的说法,把只读书没有“见”的人的特点生动形象地揭 示了出来。

  B.第④段用陈平原的事例充当事实论据有力地证明了分论点读书亦须有“灼见”。

  C.第⑤段加着重号的词“往往”体现出议论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特点。

  D.第⑥段“桃源梦境”“伊人”都是夸张的说法,突出了掌握读书要诀的重要。

参考答案:

  1.中心论点:读书得有“见”,即每个人要通过读书,拥有属于自我的知识与智慧、眼光与胸怀。分论点:读书得增长“识见”;读书得有“主见”;读书亦须有“灼见”;读书还得有“预见”。

  2.不能。第②③两段的分论点是按由主要到次要的逻辑顺序安排的,如调换,段落之间就变得混乱不清晰了。

  3.充当道理论据,有力地论述了分论点,使论述更具权威性。4.D(解析:“桃源梦境”“伊人”不是夸张,而是比喻。)

  初中议论文阅读及答案 篇8

  ①我国古代思想家朱熹说:敬业者,专心致志以事其业也。认认真真、尽职尽责的敬业精神,是职业精神的首要内涵,是职业道德和优秀品格的集中体现。作为一种文化精神,敬业精神不仅是通向职场的“绿卡”,更是民族素质的重要内涵。

  ②马马虎虎不能强国富民。早在20世纪早期,鲁迅先生就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四亿人生着一种病,那名称就是马马虎虎,不医好这个病,是不能救中国的。胡适先生曾写过《差不多先生传》,批评当时的国人缺少认真的精神。有没有认真的工作态度,有没有敬业的精神,不仅关系一个国家的精神风貌,更关系国家的强弱、民族的兴衰。

  ③没有敬业精神建不成现代化。懒懒散散,工作就没有效率;粗枝大叶,容易造成失误、留下隐患。在这方面,我们有成功的经验,也有惨痛的教训。重大安全生产事故、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的背后,麻痹大意、失职渎职是重要的原因。

  ④敬业不易,精业更难。梅兰芳在舞台上顾盼生辉、流光溢彩,可是很少有人知道,为了让眼神活起来,眼睛近视的他每天早晨放飞鸽子,极目苍穹,苦练眼功。邓亚萍打球快速凶狠,可是,很少有人知道,为了增强手腕的力量,身材娇小的她曾用铁拍子练球。成功没有捷径,辉煌的背后,是鲜为人知的努力和付出。

  ⑤在职场上,既敬业又精业的人永远是供不应求的`“抢手货”,既不敬业又不精业的人,常常成为被淘汰的“处理品”。同样,在国际舞台上,如果一个国家的人民既勤勤恳恳又有创新能力,就能引领科技、创造品牌,走在时代的前沿;如果一个国家的人民对工作敷衍了事、应付差事,就很难拿出有品质、有创意、有科技含量的产品,落伍是早晚的事。

  ⑥不断强大的国家、民族,无不有着不断进取、精益求精的精神。在这个以实力说话的时代,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今天,只有秉承敬业、精业的精神,才能迎接挑战、后来居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才能变成现实。

  1.选文的标题为“敬业与精业”,它们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3分)

  2.选文①~③段是如何论证“敬业不易,精业更难”的?(4分)

  3.仿照第七小节的画线句子,给文章再补写一个事实论据。(3分)

  参考答案:

  1.敬业是精业的前提,是竞争力的重要基础;精业既强调敬业精神又强调业务素质,只有在敬业的前提下才能做到精业。所以二者的顺序不能调换。

  2.这三段文字先从正面论证,后再从反面进行论证,(或:运用了正反对比论证)(1分)第①段是讲道理引用论证,(1分)②③两段是摆事实,分别论证了“马马虎虎不能强国富民”,“没有敬业精神建不成现代化。”(1分),从反面论证了敬业的重要性(意义)。(1分)

  3.略(事实论据,有典型性,与论点一致,且表述与画线句子大体一致)

  初中议论文阅读及答案 篇9

  夕阳拽着紫红色的薄纱依偎黄昏,你可曾有过甜蜜的期盼?清风低唱着轻盈的歌儿漫步田野,你可曾有过无限的遐想?在暴风雨来临的日子,只要你挺直腰板,高尔基笔下的海燕能给你前进的勇气和力量;在樊笼羁绊的生活中,只要你放出胆子,大自然自由的精灵能助你长出灵动的翅膀!

  缺少希望,生活中不会有欢乐和幸福,尽管能饱食终日,也不过是为了留存七尺躯壳;缺少希望,生活里不会有太多的激情和冲动,尽管活着,也不过是为了消磨四时光阴。

  希望是一份于焦躁不安的等待之后如愿以偿的一缕闪亮,是一份成竹在胸的顾盼之后意想不到的一个回眸。当它来到时,每一个可爱的心灵都一样会心生激动,同时又渴望下一缕亮光能够出现;当它消失时,每一个疲惫的心灵都一样会慌乱茫然,又一样地忧伤懊悔。

  激动与茫然,渴望与忧伤,转机常常嵌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间,也许由于我们思想的松懈或行动的懒惰才错失了机缘。生活中有很多美丽的结局都源于希望,只是我们过分地肯定了人的努力,而把那份一度导引着我们努力的希望给忽略了。就像面对成功,我们总夸耀自己不辞辛苦,聪明了得,却不曾看到希望曾如何使我们心潮澎湃,激情涌动;有时候,当我们还没来得及为昨天的过错感到遗憾的时候,希望却又将新的一天送到了我们面前。生活想把人们迎进幸福的大门,才让希望送来一缕缕温暖的阳光啊!

  让生命充满希望吧!如此,周而复始的日子里,你才会收获更多的喜悦;在疲惫不堪的心灵中,你才会享受更多的安慰。春天的生机,夏天的执著,秋天的财富,冬天的品格,它们才都能够沉潜成你生命最厚重的底蕴。

  人生百年转瞬尽,休道“路漫漫其修远兮”。坎坷、挫折、失误、不幸,常常冷不丁就给你一击,叫你痛苦、流泪、不堪、倦怠。你可苟延残喘,但绝不能从此风平浪静。急流(甲)险滩,潮汐(乙)暗礁,雄鹰(丙)长风……造化注定给生命以劫难,谁有六臂三头能躲开?惟一的惟一就是让人生充满希望。

  希望是生命中辉煌的太阳。就让生命充满希望吧!

  1、本文阐述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找出第一段中与“希望”同义的词或短语(至少三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段论述的角度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四、五、六段分别是从哪个角度阐述“希望”的作用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希望是一份于焦躁不安的等待之后如愿以偿的一缕闪亮,是一份成竹在胸的顾盼之后意想不到的一个回眸。”“希望是生命中辉煌的太阳。”“希望”是什么?请仿照上面的句子再写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六段中有三处空格,请从下列词语中选择最恰当的填入括号中。

  a、卷进 b、跌落 c、遭遇 d、滑落 e、碰到

  7、回忆你的成功,说说希望给你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让生命充满希望

  2、期盼、遐想、灵动的翅膀。

  3、反而论述缺少希望的危害(结果)就是从侧面论证希望的作用,与下文形成对照。

  4、写希望在生活中的作用;写希望在生命中的作用;写希望在劫难中的作用。

  6、b c a

  7、略。

  初中议论文阅读及答案 篇10

  ①一位朋友出差归来,对当地人的敬业精神和职业水准印象深刻,留下了美好的记忆。

  ②我国古代思想家朱熹说:敬业者,专心致志以事其业也。认认真真、尽职尽责的敬业精神,是职业精神的首要内涵,是职业道德和优秀品格的集中体现。作为一种文化精神,敬业精神不仅是通向职场的“绿卡”,更是民族素质的重要内涵。

  ③马马虎虎不能强国富民。早在20世纪早期,鲁迅先生就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四亿人生着一种病,那名称就是马马虎虎,不医好这个病,是不能救中国的。胡适先生曾写过《差不多先生传》,批评当时的国人缺少认真的精神。有没有认真的工作态度,有没有敬业的精神,不仅关系一个国家的精神风貌,更关系国家的强弱、民族的兴衰。

  ④没有敬业精神建不成现代化。懒懒散散,工作就没有效率;粗枝大叶,容易造成失误、留下隐患。在这方面,我们有成功的经验,也有惨痛的教训。重大安全生产事故、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的背后,麻痹大意、失职渎职是重要的原因。

  ⑤敬业精神是竞争力的重要基础,却不是竞争力的全部。在科技日新月异、一日千里的今天,我们不仅要敬业,还要专业、职业、精业,才能从尽职尽职跨越到尽善尽美,才能从优秀跨越到卓越。

  ⑥在我们身边,大体有四类人。有的人既敬业又职业,是企业的核心人才、核心竞争力。有的人敬业不职业,这样的人吃苦耐劳、精神可嘉,遇到紧急情况招之能来,可是,来了却不一定能战。有的人职业不敬业,虽然业务素质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强,却三心二意、毛手毛脚,容易“大意失荆州”,一失足造成千足恨。有的人既不敬业又不职业,“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每天浑浑噩噩混日子,误己误人。

  ⑦敬业不易,精业更难。梅兰芳在舞台上顾盼生辉、流光溢彩,可是很少有人知道,为了让眼神活起来,眼睛近视的他每天早晨放飞鸽子,极目苍穹,苦练眼功。邓亚萍打球快速凶狠,可是,很少有人知道,为了增强手腕的力量,身材娇小的她曾用铁拍子练球。成功没有捷径,辉煌的背后,是鲜为人知的努力和付出。

  ⑧在职场上,既敬业又精业的人永远是供不应求的“抢手货”,既不敬业又不精业的人,常常成为被淘汰的“处理品”。同样,在国际舞台上,如果一个国家的人们既勤勤恳恳又有创新能力,就能引领科技、创作品牌,走在时代的前沿;如果一个国家的人民对工作敷衍了事、应付差事,就很难拿出有品质、有创意、有科技含量的产品,落伍是早晚的事。

  ⑨不断强大的国家、名族,无不有着不断进取、精益求精的精神。在这个以实力说话的时代,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今天,只有秉承敬业、职业、专业、精业的精神,才能迎接挑战、后来居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才能变成现实。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选文的标题为“敬业?职业?精业”,它们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3、分析选文第⑦的论证思路。

  4、选文第⑧段划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1、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今天,只有秉承敬业、职业、专业、精业的精神,才能迎接挑战、后来居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才能变成现实。

  2、敬业精神是职业精神的首要内涵,是竞争力的重要基础;职业强调业务素质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强;精业既强调职业精神又强调业务素质,只有具备这样的精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才能变成现实,所以三者的顺序不能调换。

  3、本段文字首先提出“敬业不易,精业更难”这一观点,接着举梅兰芳苦练眼功和邓亚萍铁拍练球的例子具体论证观点,最后强调成功辉煌的背后是鲜为人知的努力和付出。

  4、正反对比论证。通过敬业又精业的人是“抢手货”与既不敬业又不精业的人成为被淘汰的“处理品”对比,突出了只有秉承敬业、职业、专业、精业的精神,才能迎接挑战的观点。

  初中议论文阅读及答案 篇11

  ①那天在书店看到一本米勒博士和米尔博士著作《快乐是一种选择》的书,翻来看了很久,书中从多种角度阐述了快乐对于人生的重要性,从多个方面告诉我们,人要想获得快乐,就应该抱有种淡看云卷云舒、庭前花开花谢的超脱心态。

  ②在这个细观瞬息万变、诱惑四伏的当下社会,为人处世正需要我们保持这种平淡沉稳的心态。斯宾诺莎曾说:“快乐是一个人从较小圆满到较大圆满的过渡;痛苦是一个人从较大圆满到较小圆满的过渡。如果我们选择紧紧抓住痛苦不放,那么快乐就永远不会到来。”

  ③其实我们都知道,快乐是我们的需求得到了满足,于里于外表现出的一种正常回应;是没有钱财多或少的定位;没有房屋面积大或小的标准;没有职位高或低的标尺衡量;没有春夏秋冬的暖凉之分;没有男女老幼之别,更没有雅俗傲庸之辨。雅人有雅兴,俗人有俗趣。无论富与贫、官与民,都各有其乐。锦衣玉食也好,粗茶淡饭也罢,这些都是为心性满足而快乐。

  ④快乐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洒脱的人生境界,是一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但并非人人都能做到洒脱自如,有的人过于拘谨就无法洒脱,有的人过于张扬自我不懂洒脱。其实,洒脱应该是那些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顺境不高傲、逆境不萎靡豁达的精神境界。形象地说,洒脱就是一桌风味各色的佳肴,酸甜苦辣涩俱全。如果我们不会品味与享受,就体会不出佳肴的独特风味所包含的幸福快乐,更体会不出人生多姿多彩的美好况味。

  ⑤古今名人中,能真洒脱者大有人在,唐朝有诗仙之称的李白因小人进谗而“赐金放还”。一友人出于对这样一位天才被弃置的痛惜,于是不惜金钱设宴为他饯行。而面对金樽美酒、玉盘珍馐,诗人吟出了这样的千古名句“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乐观诗句。那种不向命运屈服的抗争精神以及睥睨天下的洒脱傲气,使《将进酒》成为后人称颂的千古名篇。⑥诗人刘禹锡,因革新遭贬谪,但却不为那些压力所阻,仍然以顽强精神与政敌相抗争,写出“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他以潇洒豪放的人生态度,超过“巴山蜀水凄凉地”,坚守“二十三年弃置身”的人格,最终迎来仕途上崭新的篇章。

  ⑦伟人有伟人的洒脱豪迈,百姓也有百姓的快乐。洒脱与快乐对于我这平常小人物来说亦是如此光鲜与壮美。面对繁杂而平淡的生活,以一种宠辱不惊、去留无意的洒脱飘逸去面对去感悟,不失为一种超然的快意。忙碌时,用一种独特的人文品格为事业迎来送往是快乐,用一双勤劳的手为家人洗手做羹也是快乐;闲暇时,捧一杯香茗,慢慢地品尝那淡淡的清香;捧一本书,慢慢吸取它的滋养;听一首乐,用情享受心灵天堂更是快乐!

  ⑧其实,快乐很实际,洒脱也很简单,它就藏在我们生活中的每个细节,只要我们用心去发现、去选择、去感受,就会时时体味到那份快乐的滋味。毕竟,世上没有绝对幸福的人,只有不肯快乐的心。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1.阅读全文,说说作者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4分)

  2.请根据本文的内容加以概括:人如何才能获得快乐?(4分)

  3.文章第5段说“古今中外.能真洒脱者大有人在”,可作者在行文时只举了古人事例,谓你为他再补写一个当今时代名人的事例,使论证更有力.(4分)

  4.联系实际,结合对本文的阅读感悟,谈谈你对文末画线句子的理解。(5分)

  参考答案:

  1.(4分)人想要获得快乐,就应该抱有淡看云卷云舒、花开花谢的超脱心态。(快乐取决于心态)

  2.(4分)要保持平淡沉稳的心态;采取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3. (4分)事例:方志敏一生只为理想信念而活。(意思对即可)

  4.(5分)这句话主要包括两层含义:认得幸福与快乐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快乐与幸福;幸福与快乐其实部源自人的心态。

  初中议论文阅读及答案 篇12

  ①思维是什么?思维是精神世界中最瑰丽的花朵。专家研究表明,左右一个人成功的最关键因素不是智商,而是思维模式,思维和观念才是控制成功的核心密码。为了告诫世人,著名哲学家康德生前给自己写下这样一句碑文:“重要的不是给予思想,而是给予思维。”

  ②惯性思维是指人习惯性地因循以前的思维思考问题,仿佛物体运动的惯性。由于这种惯性,人们在思考问题时容易产生“盲点”。比如说,一张0.1毫米的纸对折51次会有多高?一张板凳高,一栋大楼高,还是珠穆朗玛峰高?答案是比太阳与地球的最远距离还要多1亿公里。答案令人诧异,但更令人诧异的是,面对正确答案有的人竟然百思不得其解!这就是惯性思维在现实生活中的可怕力量。

  ③惯性思维力量的强大有时简直令人不可思议:今天世界上最先进的铁路运输系统的设计,竟然取决于两千年前两匹战马屁股的宽度。美国铁路两条铁轨之间的标准距离是4.85英尺。为什么是这个奇特的标准呢?原来美国最早的铁路是由英国人设计建造的,而英国的铁路是由建电车的人设计的,可最先造电车的人以前是造马车的,他们习惯性地把马车的轮宽搬到了电车上。据查,英国老路的辙迹是罗马战车形成的,而罗马战车的轮宽恰恰是两匹拉战车的马屁股的宽度。

  ④台湾作家吴若权有一句话很耐人寻味:“穷人戴钻石,人家以为是玻璃;富人戴玻璃,人家以为是钻石。”正因为受惯性思维影响,认识不到事情也有变异的时候,于是便有了发生在莫泊桑小说《项链》主人公玛蒂尔德身上的悲剧。经验主义是惯性思维的显现定式,是禁锢创新的镣铐锁链。行为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一天的行为大约只有5%是非习惯性的。如果我们奉行所谓“经验主义”,结果必然是“穿着新鞋走老路,违背科学走弯路”!

  ⑤惯性思维是创新思维的“天敌”,但并不是不可破除的“魔咒”。牛顿是物理学的鼻祖,牛顿定律一向被认为是物理学中不可更改的真理,也从未有人怀疑过,但是华裔科学家李政道和杨振宁却大胆扬弃,提出了“宇称不守恒定律”,从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敢于向权威挑战,勇于对惯性思维说“不”,因此取得常人无法企及的成功。

  ⑥“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爱因斯坦这句名言表明,创新思维的实质就是突破自我、打破常规,毅然决然对惯性思维说“不”。

  8.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9.第②~⑤段围绕中心论点从四个方面展开论述。请依照例子的表述,用简洁的语言依次概括。(3分)

  (1)惯性思维使人们在思考问题时容易产生“盲点”;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第⑥段画线句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的论证方法,其作用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3分)

  11.阅读下面一则材料,联系本文的论述,简要谈谈自己的看法。(3分)

  纵观人类科学发展史,一些半路出家的冒险者常会闯入一个个科学新领域,带来意想不到的突破。房地产经纪人恩德斯发现了在试管中培养小儿麻痹症病毒的简便方法,画家莫尔斯发明了电报,伽利略发现钟摆原理时还是个医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8.对惯性思维说“不” (2分)

  9. (2)惯性思维力量非常强大 (3)经验主义是惯性思维的显现定式,是禁锢创新的镣铐锁链 (4)惯性思维并不是不可破除的“魔咒” (3分)

  10.道理论证(引证) 论述创新思维的实质就是突破自我,打破常规,毅然决然地对惯性思维说“不” (3分)

  11.示例:之所以能“歪打正着”,在不是自己专长的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受惯性思维的影响较小。(4分)

  初中议论文阅读及答案 篇13

  人是一本书。

  看人如读书。

  人的外表,不就是封面吗?

  人的内心,不就是内容吗?.

  有的人,封面与内容同样高雅;有的人,封面与内容同等粗俗。有的人,封面很不起眼,内容却精彩无比;有的人,外表包装得如金似玉,内心却不堪入目。

  好人自然是一本好书,你打开扉页就有一缕鲜花的芬芳迎面而来。

  坏人自然是一本不好的书,你才揭开封面就能嗅到一股难闻的气味。

  ( )的人像一本散文集,( )的人是一本抒情诗,( )的人如同一本幽默辞典,( )的人仿佛一部科学论著。那些祸国殃民最终遗臭万年的民族败类,不就是一套活生生的反面教材吗?而那些为国为民洒尽一腔热血的志士,又多像一卷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啊!

  做人如写书。

  请不要怪母亲没有给你制出漂亮的封面,也不要怪父亲没有给你绘出美丽的插图。你自己这本书,主要还得靠你自己来写――用你的勇气和力量,用你的聪明和才智,用你的心血和汗珠……

  然而,总有一些人把不该删除的真诚删除了,结果自己这本书中没有了纯洁的位置。他们都忘记了:在生命的版面上,应该写下高尚,应该填上纯真,应该刻画奉献,应该描绘进取。

  也许,你写了一生也成不了杰作;也许,你写了一世也成不了名著。但决不能因此而粗制滥造,随便应付,哪怕写出的书无人阅读,也要篇篇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如果有了漂亮的开头,就应该追求完美的结局;如果有了精彩的材料,就应该将它打磨成实在的文章。

  如果人们常常把你亲切地朗读,那就是你无上的光荣;如果人们永世把你深情地背诵,那就是你最大的幸福。

  1.写法体味――贯串全文的一个比喻句是:(2分)

  2.要点概括――这篇文章中能概括地表达全文要点的句子是:(2分)

  3.词句理解――将下面四个短语分别归位于文中括号;其先后顺序应是:(2分)

  思维缜密 洒脱飘逸 多愁善感 乐观风趣

  4.语言品味――从文中摘取一个你认为有格言警句作用的精美句子,写在下面,并做简要赏析:(3分)

  5.内容探究――本文最后一段话给我们的暗示是:(2分)

  参考答案:

  1.人是一本书:

  2.看人如读书,做人如写书.

  3.洒脱飘逸,多愁善感,乐观风趣,思维缜密:

  4.略。

  5.我们每个人都要 写好自己这本书,争取做个非常优秀的人:(意思接近即可)

【初中议论文阅读及答案】相关文章:

阅读议论文12-28

经典阅读题及答案07-28

《穷人》阅读及答案07-20

豁达阅读答案04-17

门槛阅读答案02-25

新叶阅读答案12-16

长城阅读答案12-14

苦恼阅读答案11-02

蜜蜂阅读及答案09-10

《穷人》阅读答案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