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壹学网>阅读理解>阅读答案>苏幕遮阅读答案

苏幕遮阅读答案

时间:2023-06-27 08:23:25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苏幕遮阅读答案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很多时候需要适量地做些阅读题,就有可能接触到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更快速地掌握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算得上好阅读答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苏幕遮阅读答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苏幕遮阅读答案

苏幕遮阅读答案1

  苏幕遮

  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注:周邦彦(1056—1121),中国北宋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15、下列对本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片先描写室内活动燎香消暑,继写词人听到鸟雀在屋檐下欢快的叫声,再写词人走到室外,看风荷摇摆的美景,词境活泼清新,结构意脉连贯自然,视点变换极具层次。

  B、“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寥寥几笔,写尽荷的摇曳多姿和神清骨秀。尤其是“举”字炼字精妙,将荷亭亭玉立的姿态,英姿飒爽的精气神表现得淋漓尽致。

  C、“五月渔郎相忆否?”一句不直接说自己思念友人,而是以肯定无疑的反问语气写朋友此时正在远方思念自己,更加衬托出我对家乡亲朋的思念,突出了词人乡愁之深。

  D、下片虚实结合,“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实写自己客居异乡的境况;“小楫轻舟,梦人芙蓉浦”虚写自己的梦境,这种虚实结合的`手法委婉地表达了词人的思乡之情。

  16、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风荷”是词中关键意象。请从情与景的关联角度简要赏析。(6分)

  答

  15.C(“以肯定无疑的反问语气写朋友此时正在远方思念自己”错,应为揣测语气,作者猜想朋友是否在想念自己。)

  16.①词中情和景的关系是“见景生情”(2分)。②联系两片之间情感纽带的意象是“风荷”,(1分)此人从眼前的“风荷”想到了家乡的荷花。(1分)③词人的家乡在钱塘,五月家乡荷花开得正艳,这样,就由描写“风荷”很自然地过渡到抒发怀乡之情,不着痕迹。(2分)

苏幕遮阅读答案2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①,追旅思②,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褛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泪。

  [注]①黯:形容心情忧郁。②追:追随,可引申为纠缠。

  1、与范仲淹的《渔家傲·》相比,本词在描写景物方面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5分)

  2、“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一句在全词中有怎样的作用?(6分)

  参考答案

  1、《渔家傲秋思》选取了大雁、边声、号角与千嶂、孤城、长烟、落日等意象,视听结合、动静结合展现了一幅萧瑟悲凉、荒僻寂寥的秋景图。(2分)本词选取了碧云、黄叶、寒波、翠烟、芳草、斜阳,水天相接等意象,用绚丽多彩的笔墨由上到下、由近及远描绘了一幅辽阔苍茫深远的江野秋景图。(3分)

  2、作者用拟人的手法,写无情的芳草,绵延伸展,直到那连落日余辉都照射不到的远方,借景(触景生情),写芳草无情,衬托作者的羁旅乡愁(3分)。承上启下,为下片的抒情作了渲染和铺垫(3分)。

  简析

  《苏幕遮·碧云天》这是一首描写羁旅乡愁的词。此词上片着重,下片重在抒情。全词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以绚丽多彩的笔墨描绘了碧云、黄叶、寒波、翠烟、芳草、斜阳、水天相接的江野辽阔苍茫的景色,勾勒出一幅清旷辽远的秋景图,抒写了夜不能寐、高楼独倚、借酒浇愁、怀念家园的深情。其主要特点在于能以沉郁雄健之笔力抒写低回宛转的愁思,声情并茂,意境宏深,展现了范仲淹词柔媚的一面。

  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这本是词中常见的结构和情景结合的方式,他的特殊性在于丽景与柔情的统一,更准确地说,是阔远之境、秾丽之景、深挚之情的`统一。写离愁的词,往往借萧瑟的秋景来表达,这首词所描绘的景色却阔远而秾丽。它一方面显示了词人胸襟的广阔和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反过来衬托了离情的可伤,另一方面又使下片所抒之情显得柔而有骨,深挚而不流于颓靡。整个来说,这首词的用语与手法虽与一般的词类似,意境情调却近于传统的诗。这说明,抒写离愁别恨的小词是可以写得境界阔远,不局限于闺阁庭院。

苏幕遮阅读答案3

  月皎惊乌栖不定。更漏将残,辘轳牵金井。唤起两眉清炯炯,泪花落枕红锦冷。

  执手霜风吹鬓影。去意徘徊,别语愁难听。楼上栏杆横斗柄,露寒人远鸡相应。

  【注】斗柄:北斗七星的第五至第七的三颗星象古代酌酒所用的斗把,叫做斗柄。

  1、上片划线句子有怎样的作用?请试做分析。(6分)

  2、请指出下片划线句子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

  参考答案

  1、①点题,表现出时间之早;②奠定全诗感情基调,为后文凄凉的分离打好了基础;引出下文的叙事抒情:所有的声音牵动了女主人公的思绪,女主人公睡不着在哭泣做好铺垫。

  2、表达了女子在和丈夫分手后孤独落寞的心绪。丈夫走后,女子独自一人看着天空的星斗,寒冷凄清,不知不觉已到了黎明;作者正是通过环境的描写来表达“人远”后女主人公的心绪难平。

  二、

  (1)“泪花落枕红绵冷”中的“冷”字为什么耐人寻味?(4分)

  (2)本词最后两句是“以景结情”的成功的妙句。请作简要的赏析。(3分)

  参考解析

  (1)“冷”字说明泪水早已把枕芯湿透了,枕着会感到比较冷。暗示出女子一夜不曾合眼,仿佛连“红绵”都感到心寒意冷。“冷”字生动地烘托出伤别的气氛,形象地表现出离别场景之凄切,悲伤离情之苦楚。

  (2) 最后两句描绘了男女别后的景象,表现的`是行者(男子)对女子依依难舍的离愁。行者(男子)远去,但还恋恋不舍地回头遥望女子居住的高楼,然而这高楼已隐入地平线下去了,眼中只见斗柄横斜,天色放亮,寒露袭人,鸡声四起,更衬出旅途的寂寞。人,也越走越远了。最后两句以景代情作结,使得涛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末尽,比直抒别情更富感染力,别具一种不言而神伤的情韵。

  简析

  《苏幕遮》是宋代词人周邦彦的词作。描述情人辞家早行的全过程。上片写别前,下片写别时、别后。其最显著的特点是全篇句句均由不同的画面组成,并配合以不同的声响。正是这样的完美组合,充分表现出难舍难分的离情别绪,形象地体现出时间的推移、场景的变换、人物的表情与动作的贯串。全词情节完整,有环境,有人物,有动作,某些细节还写得十分生动传神,离别的痛苦和忧伤浸透全篇,言近而指远,词约而义丰,言有尽而意无穷,历来受到赞誉。

苏幕遮阅读答案4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0~11题。

  苏幕遮①·怀旧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注释】①苏幕遮:词牌名。

  10、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碧云天”句,从大处落笔,浓墨重彩,描绘了一幅天空湛蓝、黄叶满地的秋景图。

  B、“山映斜阳”句由山映斜阳、水天相接、芳草萋萋,到“斜阳外”,由近及远,联想丰富。

  C、“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是说毫无例外,作者夜夜都有好梦相伴。

  D、词作上片写景,下片抒情,绮丽之景、阔远之境与深挚之情水乳交融。

  11、结合词句,说说这首词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案:

  10、(3分)C

  11、(3分)从“斜阳外”“乡魂”“明月”“相思”等词语可见,作者通过对旅途中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围绕“思乡”,意近即可)

苏幕遮阅读答案5

  范仲淹《苏幕遮·碧云天》阅读训练附答案

  【原文】:

  苏幕遮①

  (宋)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阅读训练】

  1.诗歌的开头用碧云、 、 、 ,构成一幅色彩斑斓的画面。

  2.哪两句诗从眼中实景转为意中虚景?

  3.“芳萆”历来是别离主题吟咏的意象之一,如蔡邕所作的《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李煜的《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萆,更行更远还生”。作者字面上是埋怨“芳草”无情,其实流露出来的意思是什么?

  4.对这首词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描写了秋季的天空廖廓苍茫、大地草木凋零的典型景色

  B.“黯乡魂,追旅思”是说诗人面对秋景更加思念故乡,回首望去一片幽暗,不禁追忆起旅途行程。

  C.“夜夜除非”的“除非”两字意为“除此之外,别无可能”。

  D.这是古代诗词中借秋景抒发离别之情的名篇,情虽悲凉哀婉,气却沉雄刚健。

  5.“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6.这首词在景物描写方面有哪些特点?

  7.上片描写的秋景有那些特点?“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下片“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这句诗的含义是什么?表情达意的特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

  1.黄叶 绿波 翠烟

  2.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3.作者的多情和重情。

  4.B

  5.诗人通过对客观景物的描写,含蓄地表达了对故乡亲人的深切思念,即借无情的芳草表达出了浓重的离愁别恨。

  6.要点:

  描写视角颇具匠心。从高到低或从上到下(碧云天,黄叶地),由近及远(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突出秋景的鲜明色彩:碧蓝的天空,枯黄的落叶,绵长的水波,苍茫的远山,连天的`芳草,西下的斜阳等。

  抓住典型景物大处落笔,境界开阔,写景中暗寓离情。

  7. ①景物特点:寥廓苍茫,迷蒙凄清,萧索冷落。

  作用:芳草延伸到望不到头的极远处,触动了诗人的离愁别恨;芳草“无情”正反衬出诗人思乡怀人之情的深浓;写景中带出一个“情”字,为上片的写景转为下片的抒情做了自然的过渡。

  ②意思是说,除非好梦才能使诗人入睡,否则乡思旅愁萦绕心头无法入睡;好梦显然指梦中返乡与亲人团聚。 这句诗委婉含蓄地表达了羁旅愁思。

苏幕遮阅读答案6

  阅读下面的清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苏幕遮·大明湖泛月

  蒋士铨

  画船游,明月路。古历亭边,面面朱栏护。百顷明湖三万户,如此良宵,一点渔灯度。

  棹开时,香过处,说道周遭、荷叶青无数。却被芦花全隔住,泛遍湖湾,不见些儿露。

  (1)请简要概括词的上片与下片的内容。(3分)

  (2)请从虚实角度简要分析这首词的下片。(4分)

  答案:

  10.(1)上片写泛舟大明湖所见的美景,(2分)下片写寻找荷叶未见的情趣。(2分)(评分标准:意思对即可)

  (2)“荷叶青无数”的情景是未见之景,是虚写,(1分)“闻到荷香“看到芦花”是所见所闻,是实写,(1分)虚实结合,把作者寻找荷叶时从希望到失望的'情感表现出来,写出了寻荷的情趣。(2分)

苏幕遮阅读答案7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苏幕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的主要特点在于能以沉郁雄健之笔力抒写低回宛转的愁思,声情并茂,意境宏深,与一般婉约派的词风确乎有所不同。

  B.上片秋景之黯淡衰飒,与忧思的寥落悲怆完全合拍;秋景之寥廓苍茫,则与忧思的怅惆无际非常契合;而秋景之绵延不绝,又与忧思之悠悠无穷息息相通。

  C.词人明从天、地、江、山层层铺写,暗为思乡怀旧步步铺垫,直到把“芳草无情”推向极顶高峰,形成情感聚焦之点。

  D.下片直抒离愁:望家乡,渺不可见;怀故旧,黯然神伤;羁旅愁思,追逐而来,离乡愈久,乡思愈深。

  15.整首词在写景方面使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

  14.D项,“下片直抒离愁”分析以偏概全,下片抒情,既有直抒胸臆,又有借景抒情。第一句点出“乡魂”“旅思”,直抒胸臆;二、三两句用梦魂难接、休倚高楼衬托相思之苦;最后一句借酒浇愁,愁至高潮,写出相思之深。

  15.①描写视角颇具匠心。从高到低或从上到下(碧云天,黄叶地),由近及远(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②突出秋景的鲜明色彩:碧蓝的天空,枯黄的落叶,绵长的水波,苍茫的'远山,连天的芳草,西下的斜阳等。③抓住典型景物大处落笔,境界开阔,写景中暗寓离情。

苏幕遮阅读答案8

  (甲)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周邦彦——《苏幕遮》

  (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周敦颐——《爱莲说》

  (丙)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芙蕖则不然: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飖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迨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夏徂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李渔——《芙蕖》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⑴侵晓窥檐语 ⑵可爱者甚蕃

  ⑶芙蕖则不然 ⑷自夏徂秋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而”字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1分)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濯清涟而不妖

  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D.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10.(乙)段以莲象征君子美德,下列叙述莲与君子特质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出淤泥而不染:君子洁身自爱,不同流合污。

  B.不蔓不枝:君子不随便说他人短处,以免横生枝节。

  C.香远益清:君子德行芬芳,可以远播各地。

  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君子人格高洁令人景仰,不受人狎利用。

  11.翻译下面句子。(4分)

  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⑵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

  12.(甲)词是写作者见到荷塘景象,而生出 的情感。(乙)段借对莲花形状的叙写,阐述了作者 的生活态度。(丙)段按照 顺序来写芙蕖,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4分)

  13.(甲)词中“一一风荷举”为什么比同样写荷叶的(丙)段中“有风既作飘飖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显得更为形象、传神?(3分)

  8.⑴临近拂晓⑵多⑶这样⑷往,到

  9.D

  10.B

  11.⑴我则唯独喜爱莲花从污泥中生长出来却不被沾染污秽。

  ⑵这对于花来说是(它)的分内之事,对于人来说就是应当得到的.享受了。

  12.思念故乡 洁身自好、不慕名利 时间 喜爱、赞美

  13.用具体的词,更为直观可感;写景叙事化,更富动感,更像电影;活灵活现地写出了莲荷一片临风而举的最基本特征;字字用得妙,尤其是“一一”二字;还表现了诗人不断扩展,默默欣赏的情感。

【苏幕遮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苦恼阅读答案11-02

《穷人》阅读及答案07-20

经典阅读题及答案07-28

《论语》阅读答案09-29

鼓掌的阅读答案11-15

长城阅读答案12-14

豁达阅读答案04-17

《秋思》阅读答案02-15

《小名》阅读答案06-18

《陈嘉庚》阅读及答案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