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壹学网>教案>语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5-03-04 10:13:03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语文教案锦集八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实用】语文教案锦集八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能够用词语接龙的方法积累词语。

  2、运用已有的阅读文章的方法,自己独立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3、了解人们使用的各种笔的发明及的演变过程,能够按要求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把“笔的演变”介绍清楚。

  4、在了解“笔的演变”的基础上展开想像,改进一种笔,能够把未来的笔介绍清楚,写一篇习作。

  [教学重点]:

  1、积累词语。

  2、能够把未来笔的样子、功能介绍清楚。

  [教学难点]:

  1、练习把句子写具体。

  2、能够展开想像,将未来笔的样子、功能,介绍清楚。

  [课时安排]: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二课时

  一、导入:

  出示图片:看,这是语文百花园。让我们开始语海畅游吧!

  1、词语接龙:

  词语接龙这个游戏有的同学可能玩过,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玩一玩。

  (1)自己读例子:藕断丝连——连绵不绝——绝处逢生……

  轻易而举——举一反三——三长两短……

  微不足道——道听途说——说三道四……

  (2)小组内练习:1、2小组3、4小组5、6小组分别进行一组练习。

  (3)指名学生班级内展示。

  (4)师生共同进行词语接龙的游戏。如:生龙活虎——虎头虎脑——恼羞成怒……

  2、照样子,把句子写具体。

  (1)自己读例子:小船远去了。

  (轻快的)小船(渐渐地)远去了。

  对比读这两句话,看看第二句话补充了哪些内容?

  什么样的小船?怎样地远去了?

  (2)自己先独立做练习并写到书上,然后小组内交流。

  (3)小组代表汇报。

  (4)同桌互相检查修改。

  二、积少成多:

  老师知道许多同学积累了好多优美的词语和名言警句,谁愿意给大家说几个?今天我们在学习一些优美的词语和名言警句,看看谁背得又快又准。

  (1)出示:读读背背的词语和名言警句。

  (2)自己读一读这些词语和名言警句,你知道它们的意思吗?(可以借助字典等工具书)

  (3)师生交流,感悟其意思。

  (4)指导背诵:自己读背——同桌互背——教师抽查。

  三、阅读平台

  (1)自己读全文,标出自然段,注意把字音读正确。

  (2)指名读短文,全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人们从鼹鼠打洞得到启示,建造了地下铁道,地下铁道给人们带来了许多方便。)

  (3)默读短文,想一想人们从鼹鼠打洞得到什么启发,建造了地下铁道?地下铁道给人们带来了什么方便?

  (4)联系生活实际,你还能说出地下铁道给人们带来了哪些许多方便吗?

  (5)读了这篇短文你还有哪些收获?(如:我们人类往往可以从其他生物那里获得启示。)

  四、总结:

  第三、四课时

  一、能说会道:

  我们日常与朋友沟通是通过口头的语言传递来完成的,口语的表达是需要反复训练的`,下面我们就进行口语的表达的训练,看看谁口齿最清楚,最能说会道。

  (1)将课前搜集的关于笔的资料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2)出示课件:笔的发明及演变的过程。

  (3)自由选择学习伙伴,选择一种笔介绍给他听:注意把笔的结构、质地、发明及演变的过程说清楚。(可以采用“笔的自述”、“笔的对话”等拟人化的方法表演。)

  (4)指名汇报,集体评议修改,看谁说的好,演的棒。

  (5)回家后讲给家长或邻居听,请家长或邻居评议。

  二、笔下生辉:

  平时喜欢写作的同学,现在是你大展才华的好时机,看谁写的文章最出色。

  (1)你最喜欢哪种笔?你了解它吗?(可以从它的外形、质地、结构、功能和有无需要改进的地方等方面去思考。)

  (2)小组内交流:展开合理的想像,未来的笔会是什么样子,会具备哪些新的功能。

  (3)打好腹稿,写出初稿。

  (4)班内交流,集体评议,提出修改建议。

  (5)自己修改初稿,读给学习伙伴听,征求意见。

  (6)把你们习作读给家长听。

  三、小结:

  今天我们在知识花园中畅游了一番,希望同学们以后能在知识的海洋中,有更多的收获。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字,认识4个字。理解“受难、收集、招待”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通过学习课文,感受安妮对昆虫的喜爱,渗透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思想。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安妮是怎样喜欢昆虫的。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启发学生感受和体验安妮对昆虫真挚的感情,引起共鸣,激发学生爱护动植物的感情。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是啊!当繁花似锦的春天到来时,就会有很多可爱的小精灵活跃在大自然中!到底是谁呢?瞧!它们来了!快来跟它们打打招呼吧。(出示课件——各种昆虫的图片,如蝴蝶、蜻蜓、蜜蜂等)

  2、师:它们都是昆虫。你喜欢昆虫吗?为什么呢?快举手说一说吧。比一比,看谁的话说得最通顺,用的词语最美。

  (出示“我喜欢……因为……”句式练习说话。)

  3、师:有一个叫安妮的小姑娘,她和大家一样,特别喜欢昆虫,让我们一起走进16课——“我喜欢昆虫”

  师:再读课题,仔细观察,与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的课题相比,这一课的课题有什么不同?

  师:为什么有一个引号呢?因为这里直接引用了文中的主人公安妮的一句话作为课题,所以要用引号。这也是课题出现的另一种形式。那么,为什么这一课要用安妮的这句话作为课题呢?这个问题留到我们学习完课文再来回答吧。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2、检查自读情况:

  ①师:现在老师将文中的生字藏在生词里,你们还认识吗?来试一试吧!

  出示课件,读词语。(指名读,师生纠错,分组读,齐读。)

  安妮蜕皮简直扁的白网灯蛾短的

  一辈子爱护培养梦见招待客厅

  ②师:现在老师要检查你们读课文的情况,看看句子是否读得通顺。

  (指名分段读课文)

  读后评一评。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师:课文中安妮说道:“我喜欢昆虫。”那么她是怎样做的呢?现在请你们默读课文,勾画出重点词句。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指名说,师引导学生用简短的词语概括她的做法,并相机板书:

  拯救喜欢各种昆虫收集爱护招待

  四、学习1、2自然段。

  (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句子来感受安妮是怎样喜欢昆虫的,相机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1、师:同学们,现在我们先来看看课文的一、二两自然段,说说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安妮特别喜欢昆虫?

  2、交流,读悟第一段。

  ①、出示课件:“如果是你,你愿意被关在小小的玻璃瓶里吗?”

  同学们,现在大家闭上眼想象一下,假如你是一只小昆虫,被关在一个小小的玻璃瓶里,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

  师:总之,这种被关在瓶子里的感觉很难受。那么,如果是你,你愿意被关在小小的玻璃瓶里吗?(不愿意。)

  师:这些感觉我们体会到了,安妮也体会到了。因此,每次看到小孩把小昆虫抓走,她都会这样问。

  我们也来问问那个关昆虫的小孩!(请多名学生读,师相机评价:如能换位思考、质问、或劝告劝说)

  师:安妮与昆虫感同身受,所以只要有机会,她就会把这些受难的小生命放走。(板书:只要———就———)

  ②出示课件:“只要有机会,她就会把这些受难的小生命放走。”

  师:同学们,在这里安妮把什么看作是昆虫在“受难”?

  (被关在小小的玻璃瓶里。)

  师:受难是什么意思呢?换个词试试看。

  (受苦、受折磨)

  师:在字典里,“受苦”的意思是“受到痛苦”,而“受难”的意思是“受到灾难”,你们觉得哪一个词程度更深?你从这里体会到了什么?

  师:安妮这样喜欢昆虫,爱护昆虫,是因为在她眼里,这些不是一个小玩意儿,小东西,小虫子,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它们应该有生存和自由的权利。从这里你们体会到了什么呢?

  (安妮很尊重这些小昆虫,把它们当作自己的朋友。)

  师:谁来读一读?

  (指名读,再指名读,齐读。)

  ③齐读第一节,小结学法:

  师:同学们,刚才大家通过抓住关键词、重点句的方法自己学懂了第一节,你们真了不起!下面大家接着汇报,还是采用这样的方法来学习,好吗?

  3、交流,读悟第二自然段。

  指名读有关语句。

  师:安妮“真的很喜欢昆虫”吗?你从哪里看出来?

  (板书:不管……只要……都……)

  指名读,说说自己的体会。

  再指名读,注意后面的省略号,说说她还会喜欢什么样的昆虫?

  师:为什么这么多的昆虫她都喜欢?

  师:因为安妮喜欢它们,不是因为它漂亮,不是因为它勤劳,也不是因为它轻盈,而是因为———它们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小生命!

  师生合作读。

  4、比较两种写法,体会如何将文章写具体:

  “安妮真的很喜欢昆虫。只要是昆虫,她都喜欢。”

  “安妮真的很喜欢昆虫。不管是大的、小的,长的、短的,圆的、扁的,有毛的、没毛的,爬的、钻的、跳的、飞的……只要是昆虫,她都喜欢。”

  学生发言后,教师总结: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是不是也可以像这样尝试将文章写具体呢?只有写具体了,才可能生动,才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5、师:现在我们来仿照第二自然段说上这样一段话,把一个人的一种爱好说清楚,说具体。

  ①小红真的很喜欢读书。不管是童话、寓言、诗歌、小说、散文……只要是XXXXXXX,她都XXXXXXXXXXXX。

  ②我真的很喜欢体育运动。不管是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只要是XXXXXXX,我都XXXXXXXXXXXX。

  ③我真的很喜欢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及反思2

  说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认识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联系上下文理解“受难”、“收集”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安妮是怎样喜欢昆虫的,渗透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思想。

  说教学重点:

  1、能用简洁的语文描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受难”、“收集”的意思。

  说教学难点:

  品读文章地1—2自然段,抓住中心句了解主要意思,结合描写安妮具体行动的句子,感受她对昆虫的喜爱之情,激发心中对动物的爱护之情。

  说学生分析:

  孩子们天真无邪,都很有爱心,也很喜欢小昆虫,但是像文中的安妮那样热爱昆虫的还真找不出来。我想,学生们也一定会喜欢这篇课文,被安妮对昆虫的爱所吸引,通过这节课,我希望学生们能认识到安妮的善良、热爱生命、众生平等的优良品质,产生情感的共鸣,让安妮那句发自内心深处的话“我喜欢昆虫”带动更多的孩子们投入到保护昆虫、保护动物的行列。

  说教学媒体:

  教学第二自然段时,让同学们欣赏各种昆虫的图片,大的`蝴蝶、小的瓢虫、长的竹节虫、发光的萤火虫、会飞的小蜜蜂等等。这样就很容易的让学生知道省略号的内容了,而且也让学生感受到昆虫的千姿百态,感受到生命的神奇与伟大。

  说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平时都喜欢些什么呀?有一个小女孩,叫安妮(板书:安妮)她喜欢的东西可和同学们不一样,她说——“我喜欢昆虫”(板书课题)指名读课题。

  仔细观察,与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课题相比,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有引号?看到安妮这么说,你有什么想知道的吗?学生质疑。让我们一起走进16课,这些疑问都会迎刃而解的。

  2、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要求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2)检查自读情况。

  ①卡片检查生字字音。

  ②检查词语朗读情况。

  3、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中安妮说道:“我喜欢昆虫。”那么她是怎样做的呢?现在请你们默读课文,勾画出重点词句。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指名说,师引导学生用简短的词语概括她的做法,并相机板书。

  拯救喜欢收集爱护招待

  4、精读课文,领悟体验。

  (一)精读第1自然段。

  (1)哪个自然段写安妮救助小昆虫?指名读第1自然段,思考:安妮是怎样救助小昆虫的?

  (2)安妮说:“如果是你……吗?”请你想象一下,假如你是一只小昆虫,被关在一个小小的玻璃瓶里,会有什么样的感觉?(生说)。这些我们都感觉到了,安妮更感觉到了,如果你是安妮,你会怎样劝告关昆虫的小男孩?(指名读出劝告语气)。会怎样质问关昆虫的小孩?(读质问语气)。安妮还可能怎样问?(生气、责怪…)。

  (3)安妮与昆虫感同身受,所以只要有机会,她就会把这些受难的小生命放走。(板书:只要———就———)

  出示句子:“只要有机会,她就会把这些受难的小生命放走。”

  ①同学们,在这里安妮把什么看作是昆虫在“受难”?

  (被关在小小的玻璃瓶里。)

  ②受难是什么意思呢?换个词试试看。

  (受苦、受折磨)

  ③在字典里,“受苦”的意思是“受到痛苦”,而“受难”的意思是“受到灾难”,你们觉得哪一个词程度更深?你从这里体会到了什么?

  ④安妮这样喜欢昆虫,爱护昆虫,是因为在她眼里,这些不是一个小玩意儿,小东西,小虫子,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它们应该有生存和自由的权利。从这里你们体会到了什么呢?

  (安妮很尊重这些小昆虫,把它们当作自己的朋友。)

  ⑤谁来读一读?

  (指名读,再指名读,齐读。)

  (4)齐读第一节,小结学法:安妮喜欢昆虫,尊重昆虫,把它们当作自己的朋友,在她眼里,这些不是一个小玩意,小东西,小虫子,而是一个活生生的生命,它们应该有生存和自由的权利。再次读第1自然段,再次感受安妮对昆虫的爱。

  (二)精读第2自然段。

  (1)安妮救助昆虫,我们已感觉到安妮很喜爱昆虫,那她究竟喜欢哪些昆虫?还是都喜欢?从哪一段知道的?

  (2)默读第2自然段,看看这一段是围绕哪一句在写,划上波浪线,哪些句子看出安妮喜欢各种各样的昆虫,划上横线。

  (3)同桌交流。划好后与同桌交换意见,看你们想法是否一致,能否说出画波浪线或横线的原因。

  (4)全班交流。?看看这一段是围绕哪一句在写?各种昆虫都喜欢从哪看出来?大的想到什么?(出示犀金龟图片并简介)小的?长的?(竹节虫,介绍比铅笔还长),有毛的?没毛的?爬?钻?跳?飞?省略号表示什么?还可能喜欢什么样的?(有眼、没眼、胖、瘦、花、黑、能发光、能叫、游、勤劳、懒惰、轻盈、笨挫……)总之一句话“只要是……都……”。

  (5)为什么这么多的昆虫她都喜欢?

  (因为安妮喜欢它们,不是因为它漂亮,不是因为它勤劳,也不是因为它轻盈,而是因为———它们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小生命!)

  师生合作读。

  (6)比较两种写法,体会如何将文章写具体。

  ①“安妮真的很喜欢昆虫。只要是昆虫,她都喜欢。”

  ②“安妮真的很喜欢昆虫。不管是大的、小的,长的、短的,圆的、扁的,有毛的、没毛的,爬的、钻的、跳的、飞的……只要是昆虫,她都喜欢。”

  学生发言后,教师总结: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是不是也可以像这样尝试将文章

  写具体呢?只有写具体了,才可能生动,才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我们也来写写自己的爱好吧,把爱好写具体。

  (7)小结:安妮真的喜欢昆虫,不是因为它勤劳,美丽,轻盈,而是因为——它们是一个活生生的小生命,是安妮的好朋友。一起读第2自然段,再次感受安妮对昆虫的爱。齐读第2自然段。

  5、总结全文。

  安妮对昆虫爱得如此真切,真让我们感动。让我们再来读读安妮发自内心的这句话:“我喜欢昆虫”。下节课,我们将了解安妮是怎样收集、爱护、招待昆虫的。

  说教学策略:

  1、阅读中让孩子多设身处地地想。

  在教学第1自然段时,也就是安妮救助昆虫这部分,我让孩子们转换自身角色,体会昆虫的受难,如果你是一只小昆虫,被关在玻璃瓶里,会是什么感觉?学生感同身受,联想到昆虫当时一定很难受,呼吸困难、运动困难……从而理解昆虫的“受难”,在安妮眼里,昆虫受到不自由对待就如同受到灾难般严重,不正说明安妮非常爱护这些小生命吗?只有设身处地地想,阅读才能接近与文中主人翁之间的距离,加深理解和体验。

  2、在阅读中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在课文第2自然段中谈到安妮喜欢各种各样的昆虫,大的、小的、长的、短的、有毛的、没毛的……只要是昆虫,她都喜欢。为了使学生加深印象,我启发学生联系生活中我们熟悉的一些动物来体会。比如,小的自然联想到小蚂蚁,长的想到蜈蚣,有毛的想到毛毛虫,钻的想到蚯蚓,飞的就更多了,蝴蝶、蜻蜓、蜜蜂……这么一来,这原本简单的一段文字就变得生动鲜活起来了,而且学生从中还会了解到我们一般只喜欢美丽的蝴蝶,勤劳的蜜蜂之类,而安妮连毛毛虫,蜈蚣也喜欢,那才称得上“真的喜欢昆虫”。

  3、在阅读中渗透了读中学写。

  仿写训练,我觉得在三年级尤为重要,在孩子们的作文生涯中,三年级是起步阶段,如同婴儿学走路一样,是需要人先扶着的。只要我们在阅读中准确把握训练点,让学生仿写,帮扶到位,效果是很好的。课文第2自然段明显采用“总分”构段方式,围绕中心句,把某方面写具体。我由扶到放,学生很顺利地完成了“把爱好说具体”的练习,完成得很出色。

  说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中我注重引导学生深入文本,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有所感悟,受到熏陶,获得启迪,享受阅读的乐趣。那么如何在课堂中让学生的阅读个性化能更有效的体现呢?还有待我去研究和解决。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 j、q、x3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初步掌握ü上两点省写规则。

  2.学会 j、q、x 与单韵母拼读音节及带调拼读音节,准确拼读 j、q、x 开头的三拼音节。

  认识5个字,会读儿歌。

  3.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懂得生活的乐趣。

  【教学重点】

  重点是学会 j、q、x 三个声母,认清形、读准音,能正确书写。学会 j、q、x 与 ü 相拼两点省略的规则。

  【教学难点】

  难点是 j、q、x 与 ü 相拼时,ü 上两点省略。

  【教学准备】

  1、j、q、x 的字母卡片、拼音卡片;画有四线格的小黑板。

  2、本课生字、词语卡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课件出示已学过的声母。(学生自由读,教师抽读。)

  二、教学声母 j q x

  1、学习声母“j ”。

  (1)图上小孩在干什么?把母鸡的'鸡读得轻一点、短一点就是声母j的读音。

  (2)教师示范读,学生仔细听。

  (3)学生试读、齐读、“开火车”读。

  (4)看一看,j像什么?

  教顺口溜:鸡吃小虫j j j,竖弯加点j j j。(边念顺口溜,边书写j的笔顺。)

  2、学习声母“q”。

  (1)图上小孩在干什么?气球的“气”读成第一声,读得轻短一些,就是声母q的读音。

  (2)读j和q,有什么不同?教师领读、抽读,j和q对比读。

  (3)q像什么?

  教顺口溜:气球拖线q q q,左上半圆q q q。(边念顺口溜,边书写q的笔顺。)

  3、学习声母“x”。

  (1)图中桌子上有什么?

  (2)教师领读,学生模仿读。

  (3)想一想,你用什么方法记住它?

  教顺口溜:好大的西瓜x x x,像个叉子x x x。(边念顺口溜,边书写x的笔顺。)

  4、与易混字母比较,巩固字形。

  (1)这三个字母和已学过的哪几个字母很像?

  j--i q--b--d--p x--y

  (2)你能用笔描一描,写一写吗?

  学生写,教师巡视指导。

  三、拼音教学

  1.教学声母j q x和i的拼音。

  (1)出示j q x和i的拼音,学生自由拼读。

  (2)教师抽读,学生“开火车”读、齐读。

  (3)对比j--ji、q--qi、x--xi,说说有什么不同。

  2.教学声母j q x和ü的拼音。

  (1)自由拼读:n--ü→nü l--ü→lü j--ü→ju q--ü→qu x--ü→xu

  读一读,想一想,这些音节有什么不同?

  (2)抽学生拼读,问:谁能说说ü有什么不同?

  (3)用儿歌帮助学生记住ü上两点省略的规则:小ü见了j q x,去掉两点还读ü。

  (4)带调认读ju qu xu。

  四、朗读巩固

  课件出示儿歌,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语文教案 篇4

  发挥想象,当堂练笔,交流感受

  活动一:小组内互相配合,一位同学读原文,其余同学进行相应的.想象,并进行讨论。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仿写,然后展示。 (完成目标三)(10分钟)

  小组讨论、自由书写、班级展示 。

  评价标准:书写达到语句通顺,意思连贯,能够运用到本课学到的修辞手法。(评价目标三)

  指导学法

  组织互评

  布置作业

  熟练背诵第五自然段。

  六年级语文上册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第一课《山中访友》附:板书设计

  山中访友 热爱自然、亲近自然

  教学反思:

  1.目标达成情况:

  目标一:

  目标二:

  目标三:

  2.教后得与失: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读写8个生字“拳、玻、璃、纽、羹、邦、憋、稍",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形影不离”“一心一意”的意思。

  2、 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3、 难点:联系课文内容,体会联想句的作用。感受文中“我”与伙伴小熊之间的深厚情谊。

  教学准备:

  1、学生预习

  2、教师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朋友吗?怎样才能算朋友?

  生:在一起玩、感情很好,互相帮助。

  师:那我们一起来看看我们新课文中小作者童年的朋友是怎么样的。板书“童年的朋友”

  二、整体感知、初学写物

  (一)让学生默读全文,,同时出示默读要求:不出声、不指读、圈出生字和新词。

  (二)边读边思考,能概括课文大意

  师:请大家思考“谁要拿谁干什么?最后怎么样了?”

  生:我因为要练拳没有沙袋,要拿小熊当沙袋,后来想到小熊和我形影不离的情景来,最后没有拿小熊练拳(我要拿小熊练拳,最后放弃了)

  学习“拳”字,“卷”和“手”-----手卷起来

  (三)细读小熊的描写段,提醒学生从整体到部分,抓住重点描写

  师:这只差点要被我打的小熊长得什么样子?请大家读第二节(整体读,个别读)

  师:我们一眼看到小熊是巧克力色的,仔细看小熊特别的地方在哪里?

  生:它的眼睛!

  师:两只眼睛一大一小。是怎么写一大一小的?

  生:大的……小的……(学习玻璃,提示玻璃的偏旁,学习纽,同样提示偏旁,纽扣跟衣服织物有关)

  师:一大一小说明小熊怎么样?

  生:很旧了

  师:很旧了说明小熊和我在一起时间(生:很长了)

  师:时间很长了小熊还坐在我的面前,说明我和小熊怎么样?

  生:感情很深了!

  师:大家都说眼睛会说话,小熊的眼睛说什么了?

  生:似乎在开玩笑……

  三、借朋友展开,品读文中情感

  (一)读文让学生体会我对小熊的情谊

  师:我们的题目是童年的朋友,小熊是不是我的.朋友?(生:是!)我都要打小熊了为什么说小熊是朋友?请大家再读课文,圈出我把小熊当朋友的词句。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我 朋友 小熊

  形影不离

  一心一意爱

  师:什么叫形影不离啊?谁能从课文中找到表示形影不离的句子?(我走到哪里都带着它)

  师:走到哪里都带,都到哪里了?

  生:吃饭时……睡觉时……(调羹----羹的写法,让学生黑板上书写,注意美的写法,记字----用美味的羔羊肉做羹,调的音调,多音字让学生组词;硬邦邦----硬的东西敲起来邦邦响)

  师:那说明我对小熊怎么样?

  生:感情很好!

  师:对!课文里面说我对小熊的感情好到哪种程度?

  生:一心一意地爱它,为了它,把命献出来我都舍得。

  师:谁能说出一心一意的反义词?(生:三心二意)

  补充板书:

  我 朋友 小熊

  吃饭时

  形影不离------到哪里都带

  睡觉时

  一心一意爱

  (二)通过对小熊眼睛的描写,体会小熊对我的情谊

  师:是啊!当然我们不是说不要命了,我的意思是说要让我为小熊干什么都愿意。我把小熊当朋友,小熊是不是也把我当朋友?(生:是的!)

  师:我们从哪里可以看出小熊把我当朋友?请大家再仔细读第二第三小节,用波浪线划出相关的词句。

  根据生回答补充板书:

  我 朋友 小熊

  吃

  饭时

  形影不离------到哪里都带 快活地开玩笑

  睡觉时 对我笑

  一心一意爱

  师:前面我们说了小熊一大一小的眼睛说明小熊很旧了,和我在一起的时间很久了,感情很好。我要拿小熊练拳,小熊是怎么样?

  生:快活地瞧着我,好像在开玩笑,对着我笑

  师:开玩笑,对着我笑,小熊生气了吗?(生:没有!)说明小熊对我怎么样?

  生:也很爱我,对我感情也很深!

  作业: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四、从我的转化,进一步体会品读情感

  (一)细读联想句,加深对小熊情感的理解

  师:上节课我们看到小熊和我形影不离,吃饭睡觉都带着它,我要打小熊小熊也不生气。我和小熊的感情非常深厚。所以最后我怎么样了?

  生:我再也不拿小熊练拳了。

  师:我把小熊当朋友,小熊虽然是玩具熊,但它是我的朋友,就好像是活的一样。有哪些句子把小熊写活了?齐读第二三小节

  生:小熊用它那不一样大小的眼睛……似乎在开玩笑……。

  师:把两手朝上举着后面的话去掉读一读试试看,是去掉好还是不去掉好?为什么

  生:不去掉,因为有了这些话小熊好像会说话

  生:不去掉,因为有了这些话可以看出小熊不怪我

  师:还有那句?

  生:当我把什么东西抹在它嘴上时……简直像活了似的。

  师:也把简直……去掉读读看感觉怎么样?

  生:没写出小熊活了似的。

  (二)展开联想,展示我的心理变化,读懂真正的朋友

  师:读一读最后一节,看看我们的小作者是不是已经真心后悔了。边读边划出表示心理变化的词语。

  沉默 憋 稍微克制

  (让学生写憋,提示跟心情有关是心字底)

  师:默读最后两个小节,想想看,我沉默了好长时间,都想了些什么?如果你是小作者,你会想些什么?你想对小熊说些什么?

  生:我在想,小熊陪了我这么长时间,已经这么旧了,我还想拿它练拳,小熊肯定会打坏,再也不能陪我了,我也就失去这个朋友了。

  生:我在想,我要打小熊,小熊一点也不怪我,还对我笑,我真是不应该这样对朋友啊!

  生:我要对小熊说:对不起小熊!我再也不拿你练拳了,我们一直做好朋友。

  师:小熊会不会原谅我,还跟我做好朋友?

  生:当然会!

  师:注意看第三节后面的一句话“童年时真正的朋友”,为什么说是真正的朋友?

  生:我和小熊感情深

  生:我要打小熊小熊也不生气

  师:对,朋友不但要感情深,还要互相体谅,互相包容,这样才是真正的朋友。

  作业:把我沉默时想的话写下来。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要求:

  (1)认读7个生字,学会本课9个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学会用“坚持、渴望、漫山遍野”各写一句话。

  教学重难点:

  1、学习课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2、课文中哪些情景让你感动,跟同学交流。

  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

  2、一起朗读课题,学生质疑课题。

  3、过渡:是啊,课文中描写的山为什么满山都是灯笼火把呢?他们举着灯笼火把是为了做什么呢?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师生共同评价学生朗读情况。

  3、指名认读生字,口头组词。

  4、出示文中的词语:

  艰苦坚信渴望喧哗悠长哆嗦焦急挣扎抽搭援救幸亏盲目

  5、指定小组进行开火车读生字,新词比赛。

  6、学生轻声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最令你感动的句子,并在句子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

  三、再读课文,理请文章的`脉络。

  1、以小组为单位,小组讨论: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2、各个小组在小组内先相互交流,进行改进。并推荐代表准备发言。

  四、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全班齐读第一自然段。

  2、你读懂了什么?

  主要介绍了我的家庭情况和我的成长地是在四川农村。

  3、你知道“我”的父母当时为什么把我“我”送到乡下吗?

  五、小结

  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第一课时,我们知道了文中的我因为父母常年在野外工作,他们无法照顾我,所以把我送到乡下外婆家。我是和那儿的孩子们一起长大的。

  六、作业布置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正确书写本课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1、听写生字。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二、学习课文第2至3自然段

  1、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学生评价朗读情况。

  2、学生自主学习本段。

  3、反馈学习情况:你读懂了什么?你有哪些质疑呢?

  4、当时的环境怎样?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5、从这两段中找出人们关心我的语句?(第三句)

  6、我当时是怎样坠入那口土井的?当时的情形怎样?找出具体的语句。

  7、指名朗读2~3自然段,注意读出当时环境的恶劣以及我坠入土井时的慌乱和无助的感觉。

  三、学习第4~5自然段。

  1、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学生思考:我为什么不再挣扎了?我又为什么不再哭喊了?

  2、师生共同评价:是否正确、流利,是否读出我的当时坚定的信念。

  3、那么,我为什么不再挣扎了?我又为什么不再哭喊了?

  4、那么请用一些词语来形容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5、读了这段,你认为我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呢?

  6、指导朗读,要读出神气、独特的感觉。

  四、学习课文6~8自然段

  1、默读课文,思考:结果怎样?亲人闷是否像我坚信的那样一起来救我呢?

  2、“泪如泉涌”是什么意思呢?我为什么会泪如泉涌呢?请联系课文内容谈一谈。

  3、你是怎样理解“……只有眼泪在不停地流着,是热的”这句话的?

  因为时间太长了,天又下着雨,很冷,我都冻僵了,所以只有泪水是热的,另一方面是说我太感动了,有那么多人们来救我,我流出了激动的泪水。

  五、总结全文

  1、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体会?

  2、你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

  亲情是伟大的,因为我们是一家人,我们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我们的周围,我们的身边,将处处充满温情,充满阳光!

  六、作业布置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完成课后练习3。

  3、用“坚持、渴望、满山遍野”各写一句话。

  板书设计:

  9、满山的灯笼火把

  灯火

  笼我把

  全村人民对我的爱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了解科幻小说的及作者的有关常识。

  2.扩大词语的掌握范围。

  3.理解文章的主旨和合理想象的写作手法。

  4.锻炼想象能力。

  过程与方法:自学讨论法,想象交流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破坏大自然必遭报应,懂得珍爱环境的道理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引

  预习作业及课前准备:

  1.收集科幻小说及作者的相关知识。

  2.字词积累与运用。

  3.喜欢绘画的同学用漫画的形式来表达课文内容。

  4.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哂( )笑 牟( )取 众目睽( )睽 棘( )手 铆( )钉 贪婪( ) 履( )行

  5.解释下列词语

  哂笑:讥笑。

  牟取:谋取名利。

  棘手:形容事情难办,象荆棘刺手。

  众目睽睽:大家的眼睛都注视着。

  莫衷一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

  任劳任怨:做事不知劳苦,不怕别人埋怨。

  逍遥法外:指犯了法的'人没有受到法律制裁,仍自由自在。

  雨后春笋:春天下雨后竹笋长的很多很快,比喻新事物大量而不断出现。

  心安理得:自信事情做的合理,心理很坦然。

  不容质疑:不允许有什么怀疑,指真实可信。

  一视同仁:同样看待,不分厚薄。

  二、导入新课

  让学生根据课堂准备展示漫画,解说故事内容。

  (教师提议:看漫画的内容是否与课文内容相符,看谁画的最好,看谁表达的最精彩。)

  学生交流科幻小说和作者的相关知识。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说说文章的标题“喂──出来”是什么意思。

  (相互交流看法)

  学生质疑,小组合作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1.文中的故事是否真实?

  明确:不会有这样的一个无底洞,但有生活的真实性在里面。

  2.你认为故事围绕的话题是什么?

  明确:环境保护问题。

  3.洞真的是无底的么?

  明确:表面上是,正象我们的地球,表面上无边无际,实际上已经不堪重负

  4.题目用“喂──出来”有什么作用?

  明确:首尾呼应,同时有表现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环境污染中将危及人类生存。

  5.洞比喻什么?

  明确:人类赖以生存的土地

  6.文中写了几种人?这几种人的共同特点是什么?生活中人是不是有他们的影子?

  明确:为了自己的名利而忙碌的各种人。

  7.作者要说明的道理是什么?

  明确:一切破坏环境的问题,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到头来危害的的是人类自己。

  四、探究活动

  1.探讨文章的主题

  提示:这篇小说写的比较通俗,但内涵深刻,有关它的主题,有以下几种说法,你同意哪一种?说说理由。

  学生看研讨联系二,小组交流讨论。

  设置此环节的目的,学生多角度理解,珍视学生独特的理解,感受和体验。

  2.想一想,在小说的结尾,那奇怪的叫声以及那块小石头是从哪里来的?天上掉下来那块石头以后,接下来可能还会发生什么?

  (这是一个循环式结构,体现了作者“谁制造的祸害,谁去承受”的想法。)

  五、布置作业

  1.展开合理想象,续写小说结尾,进一步想象生动具体的情节,可以借鉴课文的写法。

  (适合表达能力稍弱者)

  2.自拟题目,写一篇形式新颖,保护环境的科幻小说。

  (适合表达能力较强者)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要求:

  思想品德要求:教育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宽容,团结友爱。知识要求: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能力要求: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父亲说的话;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写了什么事;理解父亲说的话的含义。教具准备:常规教学时间: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我们学习了课文《她是我的朋友》,知道了阮恒为了挽救朋友的生命,不惜献出自己的鲜血,甚至是献出自己的生命,这多么令人感动,这是多么高尚的品质啊!同学之间、朋友之间有时也会为一点小事而发生争吵,这时,我们双方都应该怎么做呢?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看看他们是怎么做的?从中我们也许会受到启发。

  二、布置自学

  1、读读课文带拼音的字,想想它的意思。2、读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什么事。3、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不明白的地方。

  三、检查自学情况

  1、请学生读课文,要读准字音。2、理解词语的意思。

  四、学习课文

  1、理清课文层次。

  (全班讨论)①默读课文,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②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我和克莱谛发生争吵的原因③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发生争吵后我和克莱谛的`表现④哪几个自然段写放学后,克莱谛主动找我,我俩和好了?老师归纳:全文分为四个部分:发生争吵――我很后悔――重又和好――父亲教育

  2、学习第一部分(一至四自然段)①读这部分内容②先同桌讨论,后全班讨论:我和克莱谛发生争吵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发生争吵后双方的表现各是什么样的?你体会到什么?

  3、学习第二部分(五至八自然段)①读读这部分内容②自己默读,在书上批画描写“我”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我的心情。

  ③读读自己画的句子,说说自己的理解。

  老师小结:这部分内容对我和克莱谛发生争吵后的矛盾心情写得非常真实具体,非常符合常理,一般人做错事后,也常常是不安、后悔――想承认错误――又怕丢脸,没有勇气。

  4、引导弄清两个问题①克莱谛不时用眼睛瞟我,从他的眼里表示出来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这是为什么?(对我的所作所为感到不理解,为我的表现感到悲哀。)②克莱谛两次说“我在外边等着你”而我也回答说“我也等着你!”两人想的是一样的吗?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5、学习第三部分(九至十三自然段)①读这部分内容,找找描写两个人表现的词句,你体会到什么?②全班分两组,一组说我的表现,一组说克莱谛的表现。

  6、读最后一段,理解父亲的话。

  (全班讨论后老师总结)一个人不但要认识到错误,而且要敢于认错,求得别人的谅解,不能错上加错,不友好待人。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3

语文的教案01-16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2-08

语文《检阅》教案08-03

语文古诗教案01-16

语文园地教案01-21

语文树教案12-09

(精选)语文教案01-09

(精选)语文教案11-18

【精选】语文教案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