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备】小学语文教案汇编七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有序的排列词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熟记有关“廉洁自律”的成语和名言,增强“廉洁自律”的意识,激发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积累有关廉洁自律的成语及名言。
三、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搜集一些有关廉洁自律和勤俭节约的名言、成语、故事,记在积累本上。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练。
此项练习旨在引导学生有序排列词语、逻辑思维能力。
(1)指导学生读题,明确题目要求。
(2)引导学生注意词语间的逻辑关系。大多涉及一个过程中各阶段的先后顺序。
(3)学生按先后顺序排列词语,并说明理由。
2、日积月累。
此练习旨在引导学生学生理解词意,积累词语、名言的同时,了解廉洁自律、清正廉洁的。
(1)学生自由读。
(2)指名读,师生评议。
(3)初步理解词语及名言警句的意思。可以指导学生用抓重点的词和联系语言环境理解词语等方法理解这些词语和名言警句的意思。
(4)小组内检查朗读,对读得好的同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扬他。
(5)练习背诵。
(6)扩展积累,朗读或背诵课前搜集的有关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的'成语名言,初步理解其含义,从中感悟其。
(7)比一比,看谁积累的多。
第二课时:
1、知识窗。
(1)介绍徐向前元帅的简历及相关资料。
(2)师生共同交流有关徐帅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的小故事。
(3)学生谈感受,说的好的学生要给予表扬鼓励。
(4)学生说说每个清官戏的主人公分别是谁,以及故事的主要内容。
(5)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清官戏或故事,并谈感受。
2、大家一起来。
此项训练旨在培养学生开阔视野,关心时事的兴趣,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及合作意识。
(1)学生读题,明确题目要求。
(2)了解收集情况,教师进行指导。
(3)学生自由讨论,互相交流。
(4)教师指导编排方法。
(5)学生合作,编写目录或节目单,小组间传阅交流。
(6)汇报展示,学生。
(7)教师。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黄山奇石》这篇文章是教科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以“自然风光”为主题中首篇主体课文。课文描写了黄山的“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等怪石奇特的形状,突出了黄山怪石之“奇”。让一块块本无生命的石头,显示出它的神奇。怪石似人似物,似鸟似兽,形态各异,生动逼真,各种奇形怪状的石头在作者笔下惟妙惟肖,让人对黄山产生无限向往。文章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对黄山奇石景色的赞美之情。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建议”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鉴于此,本课的教学设计先让学生收集资料,发现问题,充分思考,广泛交流。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主动学习和独立判断,使学生在阅读和学习的过程中经过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
1、通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喜爱黄山,向往去黄山看奇石。
2、初步学习辨别区分课文描写内容的详略。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对黄山奇石的赞叹。
会认、会写7 个生字词。
教学重、难点
1、初步学习辨别区分课文描写内容的详略。
2、在研读中体味语言美,想象意境美。
教学准备
ppt 课件,视频短片,学生搜集黄山资料。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都去过哪些风景区?暑假里老师去了我国著名的风景区,号称“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同学们想不想欣赏一下老师录的黄山风景?(播放黄山风景片)通过欣赏黄山风景片你感受到黄山的什么景色让你感到奇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黄山四绝之一的黄山奇石(板书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课题重点强调的是什么内容?(黄山奇石的奇特。)
二、 初读课文,感受“奇石”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好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轻声读课文,注意正音,标出自然段序号。
3、指名分段读课文,想一想,作者向我们介绍了那些奇石? 他们都叫什么名字?谁能到黑板写出奇石的名字?
三、精读细品,探究“奇石”
课文的那些自然段介绍了“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哪些自然段写了“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
1、品读2 ——6 自然段。
(1 )轻声读2 ——5 自然段,想:岩石像什么?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1 出示奇石“仙桃石”图。
奇石像什么?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课件示:读一读,体会下列两组句子有什么不同。
就说“仙桃石”吧 ,它好像是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上。
就说“仙桃石”吧 ,它是山顶盘石上的一块桃形的石头。
齐读句子,说说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把“飞”字换成“落”行吗?为什么?
齐读第2 自然段段,想象画面。
2 出示奇石“猴子观海”图。
奇石像什么?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画出动词。谁来表演一下“猴子观海”。
课件示:读一读,体会下列两组句子有什么不同。那个句子写得好?为什么?
它两只胳膊抱着腿,一动不动地蹲在山头,望着翻滚的云海。这就是有趣的“猴子观海”。
在面对着云海的山峰上,有一块大石头,这就是“猴子观海”。
指名读第3 自然段,读出石猴的可爱。
3 出示奇石“仙人指路”图。
奇石像什么?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谁来做一做仙人指路的样子?
4 出示奇石“金鸡叫天都”。
金鸡什么样?怎样才能变成金光闪闪的金鸡?
谁能带着对金鸡的喜爱之情读读第5 自然段。齐读第5 自然段。
(2 )、学习第6 自然段
轻声读第6 自然段,课文中又写了那些奇石?省略号省略了什么?根据你搜集的资料说一说黄山还有哪些奇石,都叫什么名字?
(3 )、课文的2 ——5 自然段是怎样写“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的?(是独立成段,每一段介绍一处奇石。)
小结:像这样用很多笔墨介绍一处景物,或事物的写法就是详写。
课文第6 自然段是怎样介绍“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的?(课文只介绍了奇石的名字。)
小结:像这样只介绍了奇石的名字,一点而过,这就是略写。作者介绍黄山奇石,详写写出了奇石的“奇”,略写写出了奇石的“多”。
2、 研读第一自然段。
齐读第一自然段,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 每句话讲了什么?“闻名”这个词可换成什么词?“尤其”是什么意思?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重点强调了什么?
小结: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黄山风景区景色秀丽神奇,特别是怪石,很有趣。以此引出黄山奇石。
四、回顾课文,再次体会“奇石”。
1、课件出示2 ——5 自然段,指名读课文,想一想:黄山奇石有什么特点?(有趣、神奇)
2、引导学生模仿课文的2 ——5 自然段的写作方法,仿写一处“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等奇石。指名读小练笔。
五、总结
黄山自古以来就是旅游胜地,它兼有泰山的雄伟,华山的俊俏,庐山的飞瀑,衡山的烟云,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闻名中外。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地大物博,山川秀美。努力学习吧!将来去保护、去建设我们伟大的祖国!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炫耀”、“懂得”造句。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能联系全文、掌握表现中心思想的句子的含义。
4.凭借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获得“给予是快乐”的真切感受,激发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情操。
教学重点难点
从小男孩的言语行为体会小男孩的心理活动,理解保罗的心理感受。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同学们,当老师表扬你时你什么心情呀?(很快乐、很高兴)但有一种快乐,不但表现在脸 上,而且表现在心灵的感应,如春风拂过,涟漪荡开,这种快乐便是给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给予是快乐的》请同学们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呢?(给予为什么是快乐的?谁给予了谁?)
2.同学们的问题很好,前阵子有个小朋友到老师家做客,老师给他一根芝麻糖,他脸上便笑成了一朵花。这时来了个比他小的小妹妹,也盯上了那根芝麻糖,我让他分一半给小妹妹,你们猜怎么样?学生说。
3.是的,这个小朋友还小不懂道理,怎么说他也不乐意把得到的东西送出去。看来我们的课题《给予是快乐的》说起来容易,真正懂得他的意义是不简单的。课文中的保罗也是如此。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这个故事。
二、揭示课题,解题
1.板书课题:24给予是快乐的
读题目,读准字音
2.解释题意:“给予”这里是指能够帮助别人,为别人付出劳动,作出奉献。“给予是快乐的” 就是助人为乐的意思。
三、初读课文
1.教师播放媒体资源中课件中的范读动画,让学生注意生字、生词。
2.让学生小组合作自学课文
(1)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词,并在生字上注音,读准生字的音,特别注意读准其中的前鼻音和三拼音。
(2)联系上下文或查工具书,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炫耀圣诞节轿车兜一圈
(3)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读通课文。
3.检查自学情况。
(1)读字词,理解词语意思。
(2)指导讲这个故事,对于其讲的不完整的地方,其它同学待其讲完后给予补充。
(3)说一说自已读了、听了这个故事后的感受。(学生的感受大部分会集中在对小男孩的感悟上。)
(4)指名分节读课文
四、再读课文
1.课文写了保罗和小男孩的几次对话?分别是在什么时候发生的?
提示:看车时、坐车出去时。
2.板书:在这两次对话过程中保罗和小男孩想得一样吗?保罗错在哪里。
在整个事情中,保罗懂得了什么?
让学生根据板书上的提示,小组合作给课文分段。学生讨论。
3.教师提名小组学生回答,教师指导。
提示:(1)第1到7节写保罗和小男孩在看车时的对话。
(2)第8到11节写了保罗和小男孩在乘车出去玩时的对话。
(3)第12到13节写保罗在小男孩的影响下懂得了给予是快乐的。
五、作业
1.抄写词语
2.练读课文。注意文中人物原话里“我”、“你”、“他”各指代的是什么人。
第二课时
一、齐读课题。
1.板书:课文中讲了把……给予……
请大家再读课文,看谁找到的答案多?
2.学生讨论黑板上的问题
3.教师提名学生回答,并把学生回答中有价值的内容写到黑板上
板书:
(1)保罗的哥哥把新轿车给予保罗
(2)小男孩要把欢乐给予弟弟
(3)保罗把自己的欢乐给予小男孩和他的弟弟
二、再读课文。
1.课文中重点讲了哪些内容呢?
提示:小男孩要把欢乐给予小弟弟。
2.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学生交流回答,教师指导。
(1)先看保罗和小男孩在看车时的一段对话,你认为哪句话写出了小男孩要把欢乐给予小弟弟?
A、“我希望我将来也能像你哥哥那样。”读这句话,想什么意思?
B、请你说说小男孩说这句话的目的是什么?
板书:给予
C、保罗听了这句话为什么很吃惊?
提示:读文中内容,知道保罗开始以为是小男孩希望有个能给予他新车的哥哥,可现在知道了他并不是想要一个能给予他新车的哥哥,而是想要有能力帮助别人,做一个能给予别人帮助的人,他的思想是多么的高尚啊,所以十分惊讶。
D、理解“不由自主”
这是保罗对小男孩由敬而生爱,所以想到了要带他坐车出去玩玩。
E、生齐读课文第1到7节,读出保罗和小男孩看车时的一段对话,体会小男孩“一心希望给予别人快乐”的高尚的思想。
(2)在乘车出去的路上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A、从小男孩的哪句话中可以看出他想把欢乐给予他的小弟弟。
提示:“弟弟,看那新车,是不是跟我刚才告诉你的一样?这是他哥哥送给他的圣诞礼物。你等着,有一天我也会送你一辆新车。到那时候,你就可以坐在车里,亲眼看一看圣诞节橱窗里那些好东西了!”读这句话,想想这句话的意思。
B、小男孩在说这句话时心里在想什么?
提示:要把快乐给予弟弟。
C、保罗在没听到这句话时,是怎样想的?
提示:认为这个小男孩想在邻居面前炫耀一下:他是坐新车回家的。
D、听了这句话后保罗知道了什么?
提示:他不是想要在邻居面前炫耀,而是要让他那脚有残疾的小弟弟看一看保罗的哥哥送给保罗的'新车,并且告诉自己的弟弟,今后他也要送给弟弟一辆这样的新车,让他坐在新车里看圣诞节橱窗里的好东西。
E、保罗知道了这个小男孩的想法,现在会怎么做呢?
让学生读课文第12节,用笔圈出写保罗动作的词。
下了车抱进了
F、“接下去他们去了哪?”请大家发挥想象。
(3)他们三个人一起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
A、三个人是谁?
提示:小弟弟小男孩保罗
B、三个人为什么难忘这个夜晚,请大家来说说。
提示:小弟弟是第一次这样乘车亲眼看到圣诞之夜的风光而难忘
小男孩是为让弟弟得到了一次意外的欢乐而难忘
保罗是由于感受到帮助别人的欢乐而难忘
(4)保罗得到了一辆新车,遇到了一个小男孩。你认为什么更使他高兴?为什么?
提示:因为他遇到了小男孩,懂得了“给予是快乐的”
三、学了这篇文章你懂得了什么?
1.谁的话让你感动了。
提示:小男孩
2.那么你现在有什么话要对小男孩说呢?请大家准备一下,把你最想对小男孩说的话写下来。
四、拓展
1.大家在生活中是否也有因帮助别人而感受到快乐的经历呢?请部分学生结合生活谈一谈自已和经历和感受。
2.有句话说得好“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希望同学们能在以后的生活中多给予别人一丝关怀,多给予别人一份帮助,同时也获得一份真正的快乐,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温暖。下面请小朋友们阅读课后“阅读链接”中的小短文《给,永远比拿愉快》,然后交流各自的理解和感受。
板书设计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第一课时
〖教法学法
自主合作学习教师引导。
〖学习目标
1、会认“凤”等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重点难点
认读生字、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
每年清明节前后,傣族人民都要迎来他们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泼水节。节日那天,傣家人身穿节日的盛装,敲着象牙鼓,划着龙船来到聚集地,他们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大家都沉溺在欢乐和幸福之中。
今天,俺们课文中描述的泼水节,却是一次与众不同的、令傣族人民世代不能忘怀的'泼水节。他到底特殊在哪里呢?俺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读通课文
1、采用自身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可以大声读,和同桌一起读,也可以离开座位找自身的伙伴读。
(要求读准字音,不加字漏字)
2、指名读。
(其他同学做文明听众,注意他的字音读准没有,若你听到有不准的,你起来教一教他)
三、再读、理解课文
1、再次自读课文,边读边想,为什么这次泼水节是一次难忘的泼水节?
2、同学讨论交流。
(因为敬爱的周总理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
3、学习第三段,带着问题朗读:
⑴ 自由读第三段。
⑵ 你能用自身的话向大家描述一下人们欢迎周总理的情景吗?
⑶ 理解“四面八方”“从四面八方赶来”说明了什么?
⑷ 指导朗读,你能把这热闹的局面读出来吗?
4、看图,理解第四段:
傣族人民都因为能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而笑容满面。也鼓励同学笑容满面的来读这一段。
5、朗读体会第五段。
6、启发想象,进行说话训练:
周总理把水泼到老年人身上,祝愿他们──
周总理把水泼到青年人身上,祝愿他们──
周总理把水泼到小朋友们身上,祝愿他们──
四、教师小结,安排作业
请同学们课后有感情的朗读6~8段,下一节课俺们进行朗读擂台赛。
五、板书设计
11、难忘的泼水节
傣族人民高兴
(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
准备工作
周总理的样貌、神态
泼水的过程
第二课时
〖教法学法
自主合作学习教师引导。
〖学习目标
1、学写本课12个生字。
2、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知。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
〖重点难点
正确书写生字,感知课文。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用开火车、抽读、猜谜等游戏方式复习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向你的同桌说说为什么1961年的泼水节是令人难忘的。
二、课文延伸
1、俺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身的民族风情。哪位同学能向俺们介绍一下你知道的少数民族的民族风情。
2、同学介绍。
(同学知道的可能不多,教师可以引导着介绍几种)
3、交流阅读体会。
三、识字、写字
1、识字:
⑴ 出示要求认知的和要求会写的生字,让同学想方法记住字型。
⑵ 指名同学向大家介绍记字方法。
⑶ 用组词的方法,协助理解字义。
2、写字:
⑴ 让同学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并说说哪些字容易写错,哪些字不容易写好。
⑵ 老师有重点的进行范写指导。
⑶ 同学书写,教师巡回指导。
四、完成课后练习“俺会填”,鼓励同学积累自身喜欢的词句
五、小结、作业设置
把学会的生字组上词写一写。
六、板书设计
11、难忘的泼水节
俺会读(出示生字词)
俺会写(重点指导容易出错的)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给多义词据词定义的方法,知道把词语中几个字的意思连起来想一想,就能明白整个词语的意思,是理解词语的一种方法。
2、自读课文,初步感受节日大街的绚丽和欢乐。
3、教学第一自然段。
二、教学重点
1、初步学会查字典据词定义,查出多音字在词语中的意思。
2、有感情地
三、课前准备
1、查出多音字在词语中的意思;
2、想象节日大街的繁华景象,体验节日里人们的欢乐心情。朗读课文。
四、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谈话:新年刚过,节日的欢乐一定还在同学们心中荡漾,节日的情景一定还深深地印在同学们的脑海之中。谁能说说你的节日是怎样的呢?(节日是——————)该怎样把这种热闹欢乐的气氛写出来呢?
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是《节日的大街》,题目告诉我们什么?(写景的——写大街的景象——写节日的大街景象)
2、学习多义字的据词定义。
1)自读课文,读准生字和新词。
2)读后说说课文中哪些句子写得好,就像春节时自己在大街上看到的景象一样。一边说一边矫正学生的发音。
重点是“摩托车、气氛、糖葫芦”的读音,喜气洋洋、高楼大厦、精心布置等词语要连读。
3)刚才同学们在读的时候,如果碰到不理解的词和字,该怎么办?(查字典)但一个字往往有好几种意思,该怎样选择呢?读单元提示,根据学生不懂的词语,一部分一起查,一部分单独查。
(张灯结彩、喜气洋洋、老花镜、随风飘动、变幻、人来人往、娱乐、应有尽有)
学生查字典——交流——把几个字的意思连起来说出词语的意思——完成课堂练习3、4
3、再读课文,学习第一段。
1)在理解字词的基础上再读课文,读后说一说节日的大街是怎样的'?为什么?
课文中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说节日的大街是彩色的河,欢乐的河?
2)齐读第一段,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这是全文的总起,二、三两段围绕它写的。
它是一个比喻句,揭示了“节日大街”的特点——彩色的、欢乐的。用欢乐的语气读读这段话。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训练内 容]
这个练习共安排8道训练题,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1.用钢笔描红。
2.了解一的变调规律。
3.按要求写词。
4.照样子扩展句子。
5.熟记成语。
6.读背谚语。
7.说话练习。
8.学写毛笔字。
第一课时
一. 教学第一题(略)
二. 教学第二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
(2)引导学生弄清楚题目的要求。
2.指导。
(1)请学生自由试读这两行词语,注意一的声调变化。
(2)指名读,思考:一的声调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变化的?有什么规律?
(引导学生对这两行词语进行分析比较,从而悟出:第一行的前三个词语,一都在词末,故仍读本调第一声;后两个词语,因切、致这两个字念第四声,在第四声字前面的一应该念成第二声;第二行词语中一,后面的杯、条、本、丝都不念第四声,一在非第四声字前面声调应该变读为第四声)
(3)集体读,加深体会。
(4)教师小结:一的变调是口头上的自然变化。拼写时,声调符号仍按原调标注。书上这样标,是为了方便我们学习一的变调规律。
3.练习。
采用指名读、自由读、齐读等形式,让学生反复练读,从读中进一步体会一的变调规律。
4.反馈。
(1)请学生说说在什么情况下,一的声调要发生变化。
(2)出示黑板或投影片,让学生认读以下词语:
万一 周一 二十一 百里挑一
一夜 一册 一遍 一阵
一把 一年 一顶 一根
一心一意 一前一后
三.教学第三题
1. 审题。
(1)指名读题。
让学生说说本题的要求。
2.指导。
(1)引导学生思考:在学过的词中有哪些词语含有看的意思?哪些词语含有走的意思?
(2)同桌进行讨论,比一比,看谁说得又多又正确。
(3)指名回答。(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补充,回答中出现的错误及时纠正)
3.练习。
(1)请几位学生上黑板填写,其余学生填写在书上。
(2)让学生大声读读自己所填的词语。
4.反馈。
(1)同桌互查练习情况。
(2)表扬做正确的同学,指出存在问题并进行矫正性练习。
四.教学第四题
1.审题。
2.指名读题。
3.让学生说说本题要求。
4.指导。
(1)学生自由试读这两组句子。
(2)指名读,其余同学边听边思考:每组的'两个句子有何不同?
(3)学生进行比较,知道每组的后一个句子都是由前一个扩展来的,分别把高和安静具体化了。
(4)后一个句子的表达效果好?为什么?
(让学生体会到后一个句子显得生动具体,突出了安静的程度,表达的意思更明白。)
(5)指导朗读,加深体会。
5.练习。
(1)让学生独立思考,用笔在书上尝试填写。
(2)自由练读补充后的句子,凭借语感体会补充的内容是否恰当,句子是否通顺。
4.反馈。
(1)指名汇报补充的情况。
(2)指出存在问题并进行矫正性练习。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3、能仿照课文用优美的语言描写荷花。
4、通过对课文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文字的反复朗读感悟,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培养审美能力。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会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3、初步体会荷花的美。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荷塘图,说一说你所看到的景色。
2、我们来看看叶圣陶爷爷是怎么写荷花的。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
(1)出示生字新词
(2)指名读,正音
(3)说一说自己有哪些不理解的词语
莲蓬:图示理解
翩翩起舞:形容轻快地跳舞。
3、指名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初步读出感情。
1、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段,多读几遍,要求
读出你所能体会到的美来。
2、自由读
3、指名读
四、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细读课文,体会荷花的美。
2、仿照课文用优美的语言描写荷花。
3、通过对课文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文字的反复朗读感悟,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培养审美能力。
教学过程
一、细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体会荷花的美。
1、自由读课文,想象荷花的样子。认真朗读课文,通过你的朗读把荷花的美读出来。
2、指名读课文,你觉得怎么读能表现出荷花的美就怎么读,读后说一说你为什么要这样读。其他同学听后说说你从他们的朗读中觉得荷花美吗?为什么?
3、把你觉得最好看的一种记在自己的脑海里。说给同学们听听。
4、指名说
5、指名读课文第三自然段,你还能想象出哪些样子的`荷花,描述一下。
6、老师这儿有一些荷花图,看图仿照书上的句子说说它们的姿势。
7、看了这么多荷花你想说什么?你有什么感觉?
二、细读课文第三自然段,体会溶入自然的感觉。
1、引读课文
看着这么多的荷花,大家都觉得陶醉了。觉得自己仿佛就是——
2、说说看小鱼、蜻蜓会告诉我什么?
同坐讨论,全班交流。
3、看课件,体会这种感觉。
4、说说自己看后的感觉。
四、指导背诵
1、选择你最喜欢的一段练习有感情的朗读,看谁读得最好。
2、你能把它背出来吗?看课件背诵。
3、指名背诵。
五、作业
1、背诵课文
2、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种花。
板书
荷花
姿势美 陶醉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经典]小学语文教案11-25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05-21
小学语文教案(精选)11-01
(经典)小学语文教案07-23
小学语文教案11-07
小学语文的教学教案11-13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05-27
小学语文教案【推荐】01-24
【热】小学语文教案01-24
[热]小学语文教案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