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壹学网>教案>语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9-19 10:12:50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荐]语文教案8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欢迎大家分享。

[荐]语文教案8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说出诗句中带点字的意思,再理解诗句的意思。

  4、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教学重点: 理解多问与勤学的关系。

  教学难点 : 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教具准备: 光盘、挂图、录音机。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 ,激发兴趣,设疑

  1、讲述哥白尼小时候的故事,导入 新课。

  2、揭示课题:18 学与问

  3、提问:学与问到底有什么联系呢?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或联系上下文初步理解词语的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词语。

  钥匙、芳菲、翱翔、强健、哥白尼、五彩缤纷、

  殿堂、好奇、瞬息万变、相辅相成、日新月异

  (2)大致交流词义。

  (3)指名读课文,读通顺。

  3、默读课文,思考: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

  第1自然段: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

  第2自然段:哥白尼从小喜欢问,导致他对科学的不懈追求。

  第3自然段:小学生有问题邀请叫别人,拜能者为师。

  第4自然段:我们要像沈括那样,把勤学好问与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第5自然段: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课文围绕学与问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四、写字指导

  1、指导要点:钥缤瞬辅翱

  2、学生在书上描红。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

  钥匙 疑团 殿堂 日新月异 好奇 强健 探求 瞬息万变

  二、精读课文

  1、学习第1、2自然段。

  (1)学生自己读,思考:哥白尼是怎样走上科学探究之路的?

  (2) 理解不懈追求。

  (3) 简介哥白尼及其地动说。

  (4) 结合科学家哥白尼的事例,启发学生谈谈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的含义。

  2、学习第3自然段。

  (1)知名朗读。

  (2)结合上下文,理解五彩缤纷、日新月异、瞬息万变。

  (3)提问:我们新一代的小学生面对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世界,应该怎么办?

  (4)问:向谁问?

  (5)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能者为师的理解。

  (6)引读第3自然段。

  3、学习第4自然段。

  (1)过渡: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联系起来,在这方面,北宋大科学家沈括小时候是怎么做的呢?

  (2)自己读第4自然段。

  (3)沈括小时候对什么产生疑问?

  理解古诗意思,知道身阔的疑问:为什么同是套话,开花的时间相差这么远呢?

  (4)沈括问妈妈,妈妈是怎么回答的?

  (5)后来沈括是怎样明白其中的道理的?

  (6)从这个事例中,你明白了什么?

  4、学习第5自然段。

  (1)指名读。

  (2)讨论:学与问是什么关系?怎样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朗读课文,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指名读课问。

  2、指名说说主要内容。

  3、说一说自己搜集的中外名人勤学好问的故事,写下来。

  板书: 18 学与问

  勤学 问思结合 养成习惯

  好问

  教学后记:

语文教案 篇2

  一、教材分析:

  《练习四》安排了如下的内容:处处留心、读读背背、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学写毛笔字等五项内容。处处留心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常用的一些中药;读读背背,安排学生积累与课文《永远的白衣战士》内容有关的成语,积累《三字经》中的一个片段;写好钢笔字,要求学生正确、美观的书写左右结构的字;口语交际,要求讨论班级公约;学写毛笔字,安排了书字“歌”、“领”。

  二、教学要求:

  1 .认识中草药的名称,学会读懂、读好一份中成药的说明书。

  2 .学会八个成语及 《 三字经》 中的一个片段。

  3 . 能正确、美观地书写具有相同部件的字。

  4 .口语交际:讨论班级公约。

  5 .学写毛笔字。

  三、教学重难点:

  处处留心、读读背背和口语交际。

  四、教学时间:三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读准课文中出现的7 种中药的药名,初步了解中药的功效。

  2 .学会读懂中成药的说明书。

  教学准备:投影仪 一份 《 小柴胡冲剂 》 的说明书 7 种中药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部分

  1 .我们平常生病了,都会去医院看病,吃药或打针。

  我们吃的药分成两类:中药、西药。今天,我们来初步认识中药。 2 .你们对中药有什么了解?互相交流。

  3 .中医中所用的中药多以植物为材,也有以动物、矿物为材料的。

  4 . 《 本草纲目 》中就介绍多种中药的材料的功效,是我国医学、医药上的一个瑰宝。

  5 .今天,书上也出现7 种中药药名,读一读,读准它们的音。指名读,齐读。

  6 .出示图片:让我们来认识这7 种中药。

  7 .你知道这7 种中药有什么功效吗?

  二、教学第二部分

  1 .阅读第二部分中奶奶的话。

  2 .自己读这份中成药的说明书,边读边想:从这份说明书中,你知道了什么?同桌互相讨论、交流。

  3 .现在你能代小芳来回答奶奶的问题吗?

  4 .好,我们下面来演一演这个场景,分角色扮演。同桌可以演也可以找你好朋友一起演。

  5 .指名上台表演。评比。

  6 .老师这几天有感冒,到医院开了一盒《 小柴胡冲剂 》 ,你能帮老师看看说明书,然后告诉我该怎么吃?注意什么?7 .指名说。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联系所学课文 《 永远的白衣战士》 ,学会八个成语。

  2 .正确、流利地朗读 《三字经 》 的片段,并能理解其意思。

  3 .能美观地书写具有相同部件的字。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二题

  (一)教学第一部分。

  1 .自己读读这8 个成语,读准字音。

  2 .你会其中哪个成语的意思?在学生说的过程中,帮助他们回忆曾学过的`《 永远的白衣战士 》 ,来理解成语的意思。

  3 .读了这些词,你脑中仿佛出现了什么样的场面?

  4 .有感情朗读八个成语。

  5 .指导背诵。

  (二)教学第二部分。

  1 .读一读 《 三字经》 的片段。

  2 .互相讨论、交流 《三字经 》 这个片段的意思。

  3 .指名说 《 三字经》 的意思。

  4 .有感情读一读,注意抑扬顿挫。

  5 .指导背诵。

  二、教学第三题

  1 .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羽、弱、器”。

  2 .这三个字有什么共同点?

  3 .对,这些字中都有相同的部件,怎样才能写美观呢?

  4 . 在学生说的基础上,师总结:右半边比左半边上头略高一点,下头略低才显得匀称端正。

  5 .师范写“羽”。

  6 .学生描红、仿写,师巡视指导。

  7 .反馈。展示写得好的字,再展示写得不好的字,师生共同评析。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 .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2 .培养学生热爱班级之情。

  3 .学写毛笔字。

  教具准备:纸毛笔

  教学过程:

  一、审题

  1 .自读课文中的讨论要求.

  2 .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二、指导

  1 .班级公约的制定从哪些方面作思考呢?

  2 .互相讨论、交流,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师可以做一些补充。

  3 .师总结,学生干部在一旁记录。

  三、把班级公约用笔抄写纸上,贴在墙上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的

  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②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多角度、按顺序描写景物的写法。

  ③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青春的感情,为理想而奋斗的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②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课时安排

  两课时

  ○课前准备

  ①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找出生字、生词,在预习本上正确注音、写字。

  ②课前布置学生摘抄有关春的诗文,上课备用。

  ③老师准备录音机、录音带、课件、微机或投影仪。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朗读课文的方法,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研读春草图,归纳分析其他春景图的方法。

  ○教学设计

  整体感悟

  ①导人新课

  春天是绚丽的,她让人目不暇接、心旷神怡。于是,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挥毫泼墨,描绘春天、歌颂春天。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篇朱自清的散文《春》,具体感受一下春天的美好。

  ②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显示)

  [要求]a.朗读时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b.学生带着问题听读课文。

  [问题]a.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b.文中具体描绘了哪五幅春景图?

  c.具体抒发了作者对春天怎样的感受?

  d.你觉得春天还像什么?你还能用别的比喻来赞美春天吗?

  听读之后,学生自由朗读,讨论明确三个问题。(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显示)

  研读与赏析

  [教师导学]l、2、3,小节

  (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显示)

  [问题组]

  ①第1、2小节总写了哪些景物?

  ②写1、2小节有什么作用?

  ③第3小节写出了春草的什么特点?

  ④春草图中为什么还要写人的活动?

  ⑤想像一下,如果你是小草,在厚厚的土壤下等待了一个冬季,当春天来临时,你会有怎样的心理活动?偷偷破土而出会是怎样的情景?

  ⑥说说“偷偷地”、“钻”字用得好在哪儿?

  (听读之后,四人小组讨论明确六个问题。)

  [明确](①③④⑥略)

  ②写出了对春天的盼望;总领全文,引起下文,为下文绘春、赞春作铺垫;用拟人的修辞将春天写活了,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⑤要用第一人称小草的语气,说出对外面的世界的向往,出其不意、冲破泥土的阻隔的惊喜。

  [教师小结]

  1、2、3段的主要内容、写法。总结从四个方面来欣赏每幅图画:特征;角度(顺序);写法;语言。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研读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品味语言,拓展延伸。

  学生自学第4—7小节。

  学生运用老师指导的方法,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①说说自己最喜欢的图画,并说明原因。

  ②比较与春草图的异同之处。

  (从特征、顺序、写法、语言、修辞方面比较)

  ③迎春图与其他四幅图之间有什么关系?

  ④找出你认为写得好的语句,有感情地读一读、想一

  (四人小组讨论明确三个问题)

  [明确]②小题

  名称

  特征

  角度(顺序)

  写法

  修辞

  春草图

  嫩、绿、多、软

  由物到人

  正面与侧面结合

  拟人

  春花图

  多、艳、甜

  由高到低

  虚实结合

  排比、比喻

  春风图

  和悦

  触觉、嗅觉、

  视觉、听觉

  多感官描写

  拟人、比喻

  春雨图

  细密、轻盈

  由物到人

  由近到远

  动静结合

  排比、比喻

  相同点: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都是把握住了景物的特征,按一定的顺序和角度,运用比喻、拟人等,语言生动,渗透作者对春的喜爱之情。

  ③其他四幅春景图很好地衬托了迎春图,为写迎春图作铺垫。

  ④美句赏析

  主要讨论以下几个内容:

  a.句子中修辞方法的作用

  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答案略)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用比喻,写花色的美,不直接说出红的桃花、粉的`杏花、白的梨花,而用“火”、“霞”、“雪”来比喻,不仅使色彩更鲜明,而且激起读者丰富的想像。

  b.加点词语的表现力(比较加点的词为什么用得好)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叫)着——“闹”字不仅有声音,而且有热烈的气氛,绘声绘态,表现出一派明媚的春光,烘托出一片热闹的气氛。

  野花散在草丛里(开)——“散”有“分散”的意思,写出了野花之多。

  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准确地写出了薄烟的高度。

  拓展延伸

  ①播放《春江花月夜》的音乐,学生闭上眼睛,想像构思,进行写景片段练习。(口头交流、学生点评、教师总结)

  (过渡)大家笔下在春天一样的美好,令人向往,春天带给人万千遐想,充溢着蓬勃的生机,但是“春归如过翼,一去无踪”,春天也是难以持久的,生命的奏也是短暂的,因此我们应珍惜青春,立志奋进。

  ②许多伟人在青年时期就已经立下远大志向,卓有成就。你知道他们谁的事迹?说说你的看法。

  ③你的理想是什么?你觉得你的哪些努力已迫近了理想?

  11春(方案B)由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

  (②③小题小组讨论,回答)

  「课堂小结」

  伟人胸怀大志而又能矢志不移去开拓。“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让我们以关汉卿的话为鞭策,珍惜花样年华防止理想有奋斗中闪光。

  布置作业

  ①继续摘抄“春”的诗文,准备参加《春日融融》朗诵会。

  ②阅读《春颂》,进行比较阅读。

  比较在感情、语言方面的异同。

  点评

  《春》是一篇诗意盎然的抒情散文,作者抓住了春天的主要特征,描绘了大地回春,草木争荣、生机勃发的景象,赋予了春以感情和生命。文章文质兼荚,适合朗读,因此本教案设计了听读、齐读、自读、默读等方式,采用以读带讲的教学方法。

  从教学目标上看,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设置知识、能力、情感目标,循序渐进,易于实施。

  从教学流程看,用诗句导入,富有内涵,极具感召力。整体感知、研读赏析,问题设计由浅入深。更值得一提的是,没有机械、繁琐地逐一分析五幅图画,而是以春草图为例,教给学生方法,让学生自主讨论学习其他图画;并设计了四幅图画之间的比较阅读,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品味语言作为本课的学习重点,用读一读、议一议、说一说的方式,让学生对语言有真切的体会。拓展延伸部分,安排听音乐想像作文的练习,注意锻炼学生的想象力。用珍惜青春、理想的启迪教育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熏陶。

  语文教学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本课安排学生做摘抄,就是启发学生多读书,养成积累词句的学习习惯,为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而朗诵会的设想,则是对语文学习的延展,深化语文学习成果。

  总之,本教案贯彻新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创新的精神,可操作性强。

语文教案 篇4

  一、教材分析

  这篇看图学文记叙了一场精彩的马戏,着重写了猴子、黑熊和山羊的精彩表演。课文最后指出动物的精彩表演是马戏团的叔叔阿姨精心训练的结果,说明还是人有办法。

  课文共分六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简单交代了什么时间,什么人(谁和谁)去看马戏。

  第二、三、四自然段具体叙述了三种动物的精彩表演,各项表演的特点写得很突出。第二自然段写的是猴子爬竿,突出了猴子的顽皮。它穿着小孩的衣服,在高竿上“倒竖蜻蜓”用“圆溜溜的眼睛好奇地瞅着观众”,活像个顽皮的孩子在逗人发笑。第三自然段写的是熊踩木球,突出了黑熊的紧张。笨重的黑熊要爬上木球再站起来,还要滚动木球过跷跷板,一不小心,表演就会失败,它那极度紧张的样子,引起观众一阵哄笑。第四自然段写的是山羊走钢丝,突出了山羊技巧的高超、出色。它在细细地钢丝上能稳稳当当地走来走去,它把四只脚踩在碗口大圆板上的绝技,博得全场观众的喝彩。

  这三个自然段的叙述方法基本相同,层次清楚,都先讲是一个什么节目,再讲怎样表演,最后讲观众的反应。词语的运用也有特点:如分别用“大家”“人们”“观众”指看马戏的人,避免了语言的单调呆板,用“直笑”“哄笑”“喝彩”写观众对表演的反应,确切地表现出表演的特点不同,引起的反应也不同。猴子的表演天真而滑稽,人们自然笑个不停;熊的表演呆笨而可爱,紧张而有趣,当然惹得好多人同时发笑;而山羊的表演则熟练而惊险,是所有表演中最好的一个,人们怎能不大声叫好呢?

  第五自然段简略写了小狗、猴子和马的表演很有趣。

  第六自然段写马戏团的叔叔阿姨训练动物真有办法。

  以上六个自然段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联系起来的。先写“我”去看马戏,再写一个个精彩的节目,最后写“我”的想法。课文段落分明,层次清楚,详略得当。

  全课有四幅图。第一幅图画的是猴子在高竿顶上“倒竖蜻蜓”,眼睛睁得圆圆的,顽皮可笑。第二幅图画的是黑熊已经把大木球滚到跷跷板的中心点上,到了胜败在此一举的关键时刻了,所以黑熊的面部表情非常紧张。第三幅图画的是山羊在钢丝上表演绝技,这是一项高难度的表演,但山羊从容不迫,一点也不紧张。第四幅图画的是马戏团的演员在指挥马钻火圈,猴子骑车,小狗做算术题。这四幅图与课文二、三、四、五自然段相对应,图给文做形象描绘,文给图做具体描写,两者互相照应,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有利于低年级儿童理解课文内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要引导学生细致地观察图画,理解各段中体现动物表演特点的词句和观众看表演反应的词语,使学生切实体会到这场马戏的确十分精彩。教学难点是:①字词方面:“喝彩”的“喝”读hè,“好奇”的“好”读hào,要据词读准多音字的字音;“叔”的左上是“上”不是“止”,“猴”的右边是“侯”不是“候”,要认清字形;“踩”和“彩”同音形近不同义,容易混淆;“绝技”一词不好理解:“直笑”和“哄笑”,“喝彩”和“精彩”意思容易混,要加以区别。②句子方面:有的长句易读破。如:“妈妈带我去看了一场精彩的马戏”、“一双圆溜溜的眼睛好奇地瞅着观众”、“山羊小心的把四只脚都踩在圆板上”等;有的句子中出现了三声连用的字,不好读。如“熊踩木球也很好玩”。

  二、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马戏团里的动物表演得精彩有趣,都是演员们精心训练的结果。

  2.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图画的能力。能用课文中的句子说每幅图的意思。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精彩”、“小心的”练习说话。

  4.能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段。

  三、教案

  1.课时内容安排

  第一课时:从整体上初步感知图文,理解课文一、二、三自然段。

  第二课时:理解课文四、五、六自然段,指导背诵第四自然段。从整体上进一步理解课文,熟读课文。

  第三课时:学习本课生字,进行课堂训练。

  2.课时教案范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图文结合理解课文第一、二、三自然段,能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出示课题。

  你们看过马戏吗?谁表演的.节目叫马戏?(原指人在马背上做的各种表演叫马戏,现在把动物经过人的训练做的各种表演都叫马戏。)

  今天我们学习新课。(板书:24.精彩的马戏)

  (二)指导学生从整体上初步感知图文。

  1.《精彩的马戏》是一篇看图学文。先引导学生看一遍四幅图在课文中的位置,然后听老师读课文,要求做到老师读哪个节目,就看哪个节目的图,把图和文结合起来。

  2.让学生自己看图读课文。第一遍要求读正确,读后指名认读生字卡片。检查是否掌握生字的读音。第二遍要求边读边想边记:课文一共写了几个节目,什么动物表演什么节目?读后回答。

  (三)图文结合,按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

  【第一自然段】

  齐读后提问:“精彩”是什么意思?(特别好的,最出色的。)

  【第二自然段】

  1.出示“猴子爬竿”的挂图,让学生轻声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说的是什么?然后带着学生从整体上了解本段内容。

  指名读第一句,说说这句话写的是什么。(板书:猴子爬竿)教师说明:先写谁表演什么节目。(板书:先)

  指名读第二、三句,说说这两句话写的是什么。教师说明:再写猴子怎样表演。(板书:再)

  指名读第四句,说说这句写的是什么。教师说明:最后写观众怎样。(板书:最后)

  2.引导细读猴子怎样表演的句子。

  (1)请学生在书上画出有关的句子。

  (2)出示写有第二、三句话的小黑板,引导学生对照图轻声读,然后说说猴子爬竿这个节目怎么精彩。(猴子穿着小孩的衣服,人们一看就喜欢,这是其一;猴子爬到高竿顶上“倒竖蜻蜓”(板书:倒竖蜻蜓)做的还是单手倒立,很不容易,可它却用好奇的眼睛瞅着观众,表情顽皮逗人,这是其二。)

  (3)指导有语气地读。

  先听老师范读,再叫学生仿读。范读时,带点的词语要重读,以突出节目的精彩。

  3.提问:观众看了猴子的顽皮表演怎样?(板书:直笑)“直笑”是什么意思?(一直笑,不停地笑)说说猴子的表演哪些地方逗得大家直笑。

  4.指名学生有语气地读第二自然段,读出猴子顽皮可爱的样子。

  5.看板书词语。

  练习用课文中的句子讲“猴子爬竿”这幅图,加深理解本段内容。

  【第三自然段】

  1.出示“黑熊踩木球”的挂图,让学生轻声读第三自然段。

  教师说明:这一段和上段写的顺序一样,请按以下问题找有关句子读一读。

  这段先写谁表演什么节目。(板书:黑熊踩木球)

  黑熊怎样表演?(读第二、三、四句)

  观众看了怎样?(读第五句)

  2.提问:①什么叫“哄笑”?(板书:哄笑。教师可带学生先按音序查字法,弄清“哄”是许多人同时发出声音之后,再指名说“哄笑”的意思。)②观众看黑熊表演什么时候发出一阵哄笑?(板书:过跷跷板)③观众笑黑熊什么?看图说说黑熊怎样紧张?(大木球刚滚过中心点,跷跷板的那一头掉下来,突然球向下滚动,黑熊紧张极了,它睁圆了眼睛,嘴巴张得大大的,前肢撑开,身子向前倾,后肢紧换步子,稍不小心就会掉下来。黑熊紧张的样子太逗人了。人们发出一阵哄笑)

  3.指名有语气地读第三自然段,读出黑熊紧张笨重的样子。

  4.看板书词语用课文中的句子讲“黑熊踩木球”这幅图,加深理解本段内容。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精彩的马戏》教学设计之二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图文结合,理解课文第四、五、六自然段。有语气地朗读课文,会背诵第四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图文对照,继续按自然段理解课文。

  【第四自然段】

  1.出示“山羊走钢丝”的挂图,让学生轻声读第四自然段课文,边读边想:这一段和前两段写的顺序一样吗?学生回答后,指名三人按“谁表演什么节目,怎样表演,观众怎样?”三部分读课文。

  2.让学生看图读山羊表演的句子,想想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山羊表演得很出色。读后议论,教师做必要指点。

  山羊的出色表演可从以下两句话引导体会。一是“在细细的钢丝上,山羊就像在平地上一样,稳稳当当地走过来走过去”。二是“山羊小心地把四只脚都踩在圆板上,身子弯得像一座拱桥”。这是山羊表演的绝技,(板书:表演绝技)为什么这么说?因为钢丝上的金属圆板只有碗口那么大,比山羊的身体小得多,山羊要把四只脚都放在上面站稳,就得把身体弯得像一座拱桥。(出示拱桥图)这个动作难而惊险,可山羊却一点儿不慌张,稳稳当当站在圆板上向观众致意。这是其它动物比不上的,独一无二的高超技艺,因此是山羊的绝技。

  3.提问:观众看了山羊表演的绝技怎样?(板书:喝彩)喝彩是什么意思?(大声的叫好)

  4.指名读:要把山羊的出色表演读好。

  5.练习背诵第四自然段。

  6.把课文二、三、四段连起来读,教师读谁表演什么节目,三个学生分别读猴子、黑熊、山羊的表演,全体学生读观众表现。通过读,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三个段落的结构写法基本相同。

  【第五自然段】

  看书上插图读课文,说说这一段又写了哪些节目,表演得怎样?

  【第六自然段】

  齐读课文,说说动物们为什么能表演这么精彩的节目。

  (二)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全文。

  1.自己轻声朗读全文,同时指名做看拼音填空练习。

  dào shù qīng tíng zhí xiào

  猴子爬到高竿顶上表演( ),逗得观众( )。

  guǔ qiāo qiāo bǎn hōng xiào

  黑熊爬到大木球上表演( ),人们发出一阵( )。

  jué jì hè cǎi

  山羊在钢丝上表演( ),全场观众都为它( )。

  2.订正看拼音填空练习。

  让学生读自己做的填空,订正后教师小结:三个填空都是在前面说动物表演什么,后面说观众的表现,我们可以从动物的表演和观众的表现两个方面看出节目很精彩,所以本课的课题是《精彩的马戏》。(在精彩下点红色圆点)

  3.指名有语气地朗读全文,要把马戏精彩的地方读好。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用“精彩”、“小心地”说一句完整通顺的话。

  教学过程:

  (一)教学本课生字。

  1.让学生边读课文边在书上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或词语,想想意思。画完后就读词语卡片,纠正画错的地方。

  2.按难易分组学生字,着重指导认清字形。

  第一组字是“猴、叔、直、踩”。其中“猴、叔、直”易多笔 少笔;“踩”。

  第二组字是“精、熊、板、狗、算”。可让学生自学,字形分析清楚后看字帖练习写一写。

  3.试着听写本课生字。订正后,针对自己出现的错误练习写字。

  4.朗读全文,注意生字在课文什么地方出现,什么意思。

  (二)指导用“精彩”和“小心地”练习造句。

  1.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进一步体会词义和用法。

  2.口头做词语搭配练习,活跃思维。可结合生活实际练

  什么什么

  习说:精彩的( )或( )得精彩:小心地干什么事( )等,为造句打基础

  3.分别用“精彩”和“小心地”练习说一句话。

  板书设计

  (三)教学提示。

  1.本课是一篇看图学文。教学时要把看图和学文紧密结合起来,时时将图上内容同课文内容进行对照,使图尽可能发挥理解文的作用。

  2.要紧扣重点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围绕全文的中心词“精彩”,着重抓两个方面的词语:一是最能体现各种动物表演特点的词语;二是抓观众对表演反应的词语。要让学生对这些词语有较深入的理解,从而体会到这场马戏的确很精彩。

  3.重视自学能力的培养。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内容虽然各异,但结构和写法基本相同,教学时可采取教、扶、放的方法,逐步增加自学因素,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组织参观果园,去商店认识水果品种,以及去图书馆或利用网络查阅资料的活动,懂得接触社会,丰富生活内容,有目的地阅读,是获取写作材料的重要途径。

  2、练习按所提出的问题,按所提供的资料卡片,介绍某种事物的写作方法。

  3、借助习作练习,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学习摘抄、运用资料卡片处理信息的能力。

  4、能够举一反三,借助例文激发自己的写作灵感,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向别人介绍其他的“家族”。

  教学重点:

  学习摘抄、运用资料卡片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难点:

  练习按所提出的问题,按所提供的资料卡片,介绍某种事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1、组织学生参观果园或到商店认识水果等。

  2、利用图书馆、网络查阅关于自己熟悉事物的资料。

  教学时间:

  一周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入,导出文题

  1、板书“家族”,让学生说说看到这个词想到的内容。

  2、学生说说题目变成“苹果家族”想到的内容。

  二、师生探讨,交流写法

  1、过渡:

  如果让你去写这样的一篇文章,你准备怎样入手?

  2、学生自由交流。

  3、班级交流反馈,教师适时点拨。

  4、阅读资料,思考写作要领。

  (1)学生结合卡片资料及自己参观访问和阅读中所获取的'新信息,讨论材料组织问题。

  (2)交流反馈。

  5、有情提示:

  ●展开想象,尽力把文章写的形象生动、活泼有趣。

  ●结合单元文章特点,借鉴说明介绍方式,寻求素材的最佳组合。

  三、结合文题,延伸拓展

  1、过渡:

  同学们,想一想,你们还可以写什么家族?

  2、学生讨论。

  3、交流反馈。

  四、交流材料,练习说话

  1、学生小组内交流收集的材料,并做好整理工作。

  2、汇报交流,及时评价。

  五、独立习作,巡视指导。

  学生依据收集的材料独立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六、评析习作,修改誊写。

  1、阅读文章,师生评议。

  2、结合习作,做好修改工作。

  3、认真誊写。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理念】

  《爷爷和小树》一课是以孩子的口吻讲述了爷爷和小树之间的事情,结构清晰,着重理解“暖和的衣裳”和“绿色的小伞”的含义。根据课文的特点,在教学设计上,我着重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自读、精思、感悟、吸纳的学习过程,了解爷爷是怎样为小树御寒,小树又怎样为爷爷遮阳。让学生在朗读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爷爷爱护小树的行为的感染,并感悟人与树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使学生从小养成爱护花草树木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示课题

  1、学生朗读表演《轻轻地》。

  让学生们回忆小兔、小狗是怎样爱护小草的再让学生朗读表演《轻轻地》。

  2、出示课题。

  大家那么爱护小草,又是怎么对待树木的呢?我们来学习第5课。(板书:爷爷和小树)请学生把课题读两遍。

  3、启发学生质疑。师问:看了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

  (从以前学的儿歌导入,符合儿童心理特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读通课文,初步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划出生字多读几遍。

  2、学习生字。

  ⑴指名读生字,再开“火车”读。(电脑显示生字)

  ⑵去掉拼音读字:爷、棵、到、给、冷、穿、暖、开、伞、热。

  ⑶想办法怎么记住它们。

  3、检查朗读。

  ⑴认识自然段。

  ⑵指名分段朗读课文,相机指导。

  ⑶男女生分段赛读。

  ⑷小组汇报朗读,评出“朗读小能手”。

  4、齐读课文。

  (给予充足的时间,运用自读、互读、赛读、议读、评选等手段,既做到“开篇须读”,又体现“自主、合作”的思想理念。)

  三、读懂课文,入境悟情

  1、学习第一自然段。

  ⑴让学生看看课文插图,再读读课文,交流“读懂了什么”。(课件出示“一棵小树”。)

  ⑵指导朗读。我家门口/有/一棵小树。

  2、学习第二自然段。

  ⑴出示“掉光叶子的小树”图,引导学生观察说话。

  ⑵课件出示“爷爷为小树穿衣服”图,指导学生朗读第二段,找出写爷爷保护小树的.句子,理解“暖和的衣裳”指什么,为什么称为“暖和的衣裳”?

  ⑶启发想象:如果小树会说话,会对爷爷说什么。

  ⑷指导朗读,读时要强调突出“暖和的”与“不冷了”两词。师范读,生模仿。

  (这一环节训练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学生从中也感受到老爷爷美好的心灵,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3、学习第三自然段。

  ⑴课件出示“枝叶繁茂的小树”图,让学生看图说话。(提示:这是什么季节?小树有什么变化?)

  ⑵指名读第三自然段,划出“绿色的小伞”。思考:小树怎样帮助爷爷呢?

  ⑶四人小组自读第三自然段,再派代表说说读懂了什么,是怎么读懂的。

  ⑷指导学生看图理解“绿色的小伞”。

  ⑸指名分段朗读,分男、女生读。

  ⑹朗读全文,体会心情。

  (让学生以自读为主,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手段,强调自读自悟,感悟人与树互相关心的温馨之情。)

  四、回归整体,小结全文

  想一想为什么冬天小树不冷,夏天爷爷不热呢?

  1、学生通读课文。

  2、回答上述问题。

  3、不明白的地方小组交流。

  (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对这一节课的内容有所回顾,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

  五、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认读“不、开、四、五”四个字。

  2、重点指导“不、开、四、五”四个字书写。

  3、老师板书:指导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认识笔画“乚”,写时转弯要圆,不要写成“竖折。”。巩固先里头后封口的笔顺规则。

  4、学生描红,仿影,临写。师巡视指导。

  5、口头组词。

  六、拓展活动

  课本剧:指导学生加上爷爷和小树的动作、对话把课文内容演一演。

  七、作业

  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了解人们为保护树木做了哪些事,树木又为人们做了哪些事。

语文教案 篇7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古怪、无忧无虑、尽职、闭息凝视、变化多端、生气勃勃”等词语,会用“任凭”“生气勃勃”造句。

  2.感受作者用具体事例表现动物特点的写作方法并能仿写。

  3.懂得本课抓住猫的性格特点、有层次叙述的写作方法。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优美段落。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理解重点词句、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体会大猫的性格古怪,小猫的淘气可爱,体会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

  2.和同学交流阅读后的感受,发表自己的见解,体会文章的情感。

  3.培养独立的阅读能力,体会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猫的特点,体会作者对猫的感情,从而激发学生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重点词句、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体会猫的古怪性格及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并初步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感受作者用具体事例表现动物特点的写作方法并能仿写。

  三、教学策略

  《猫》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写的一篇散文,细致、生动地描述了猫的古怪性格和满月时的淘气可爱。尤其是在写猫的性格时,是将看似矛盾的事情一一列出,使猫性格的古怪鲜明生动。教学时可以采取如下策略:

  1.以读促悟,以悟促情。学习这篇课文,在让学生通过朗读体会猫的特点和可爱,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同时,还要注意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运用富有情趣的语言表达的方法。

  2.读写结合。带领学生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并注意把这些方法运用到习作实践中去,把读与思、读与写有机结合起来。

  四、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建立情感

  1.哪些小朋友家里养过猫?你们仔细观察过猫吗?猫给你们什么印象?

  2.有一位很有名的作家老舍,他非常喜欢猫,还特地为猫写了一篇文章。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猫》。

  【设计意图】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进入语文学习。多媒体课件展示猫的各种形态,可以使学生感受猫的可爱。通过图片展示,设悬来引出课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阅读文本的欲望。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自己读课文,看能不能读懂,不懂的语句自己做上记号。

  2.查字典,理解词语:尽职、变化多端、闭息凝视。

  指导方法:学生抓住组成词的关键字眼,查字意,然后理解词义。

  3.这篇课文中,写了哪些猫?(大猫和小猫)

  4.想一想:课文第一段,主要写大猫的什么特点?课文第二段,写小猫的什么特点?把能概括它们这一特点的句子画下来。

  第一段:猫的性格实在古怪。

  第二段:满月的小猫更可爱。

  【设计意图】读通文本是学生阅读理解文本的前提,多种形式的学习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为深入体验文本做好铺垫。增强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感知,培养学生的朗读和审美能力。

  (三)品读课文,体会语句

  (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课文开头第一句就说:“猫的性格实在古怪”,下面就写它怎么古怪,它古怪在哪儿呢?听老师读课文。

  2.先来看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从叙述的内容里,我们看到了猫的几种不同的形象?

  结合课件以及平日观察,具体描绘一下猫的这些形象。每叙述一个形象,要求概括一下自己对猫的印象。

  出示课件图片:猫在睡觉。学生叙述:猫很老实。师:无忧无虑。

  出示课件图片:猫出去玩。学生叙述:猫很贪玩。

  出示课件图片:猫等老鼠。学生叙述:猫很尽职。师:尽职。突出:非……不可……

  (1)点拨:猫又是老实,又是贪玩,又是尽职,那么课文上是怎么把这些不同的特点连起来的呢?你们再读读课文,特别注意课文中连接的词语和句子。

  说老实吧,它的确……;可是……;说这贪玩吧,的确是呀……;可是……。

  (2)比较读,体会两种句式语气有什么不同?

  第一组:

  ①说它老实吧。②它很老实。

  第二组:

  ①说它贪玩吧。②它很贪玩。

  “说它老实吧”“说它贪玩吧”,我们体会体会,这种语气给你什么感觉?(并不完全这样)

  (3)小结:说它老实,它是乖,可是,它又贪玩;说它贪玩吧,它是贪玩的,可是,它又尽职的。所以课文开头第一句就说:“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这些就是猫的古怪的表现之一。

  (4)启发:其实猫就是猫,白天睡大觉,晚上捉老鼠,没事东跑西跑,根本谈不上什么古怪呀,老实呀,乖,贪玩呀,尽职呀。但是作者为什么这么写呢?(作者爱猫,觉得猫像顽皮可爱的小孩似的,所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这样就把作者爱猫的感情表达出来了)

  (5)指导朗读。现在我们看,谁能把作者对猫的爱表达出来。

  【设计意图】通过对“任凭……也”“非……不可”“无论……也”这几组关联词的关注,使学生懂得它们可以把猫的“贪玩、尽职、不高兴”的特点表现到极致,也正是这些矛盾的表现才让我们充分地感受到了猫的性格古怪。

  2.继续学习,猫又怎么古怪,第二自然段中,哪几句是主要的,能概括全段内容的?把有关的语句画下来,自己讲一讲。

  这一自然段读读、想想、讲讲。如,层次怎么分,详略怎么样,运用怎样的表现手法,用词和造句,甚至标点符号的作用等都可以挖掘。

  学生交流:

  (1)“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后面用了冒号,表示下面写猫的温柔可亲。

  (2)高兴时的温柔可亲是详写的,不高兴时一声不响,写得简略。

  (3)写高兴时着重写了猫的不同叫声。

  突出有关词语:长短不同、丰富多腔、粗细各异——变化多端。

  (4)猫并无高兴与不高兴之分,这里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猫的感情。

  (5)指名读第二节,把冒号、层次、感情等用停顿和语调表达出来。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画批,深刻感悟到大猫的古怪,将“古怪”这样抽象的词语具体化,感受古怪一词运用得如此恰当。老师在学生品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感悟作者的写作方法,老师做方法的整体回顾和梳理,为学生后面的学习和仿写练习打下基础。此外,句式训练,让学生明白句与句之间是如何连接的,为学生打好语言运用的基础。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这一自然段进一步写出猫的古怪。用一对反义词把这一节的内容概括一下吗?害怕、勇猛。

  (3)用上关联词语把它们联接起来。“既……又……”“虽……但……,更多的是……”

  4.现在我们来看第一段,写猫的古怪,分了哪几层来写。

  课文中哪些方面写得详细?老实、尽职、温柔可亲、勇猛。

  为什么作者写猫的老实、尽职、温柔可亲、勇猛比写猫的贪玩、一声不响、胆小要详细呢?

  原因:一方面是作者爱猫,就把猫的长处写得详细;第二,事实上猫的优点是主要的,不然的'话,怎么会许多人家养猫,作者又怎么会爱猫呢?

  5.指导:概括段意,这一段主要写的什么?还可以用书上哪一句概括?(猫的性格实在古怪)这一句写在这一段的第一句,这叫什么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让人一看就明白,而且印象深刻)

  (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你们再看第二段的第一句,在全段中的地位怎样?(段首概括)

  “满月的小猫更可爱”,“更”字告诉我们作者爱猫,更爱小猫。从课文里找找,哪些词语本来是用在小朋友身上,现在却用到小猫身上去了。从“不哭、打秋千、生气勃勃、天真可爱”体会拟人手法的运用及作用。

  2.小猫的可爱,感觉到了吗?谁来讲讲,先照课文讲,然后补充自己所观察的说出小猫的天真可爱。

  3.指名练习朗读。

  【设计意图】这部分内容浅显,大部分情景学生都亲眼见过,或能想象出来。主要通过自读、评读的方法,让学生自读自悟。悟出作者是依然是运用了具体事例和拟人写法写出小猫活泼可爱的特点,并且通过不同形式的反复读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

  (四)练习背诵

  1.巩固词语理解。

  “任凭、无忧无虑、温柔可亲、尽职、变化多端、闭息凝视、古怪”,从中挑出两到三个词语,写出猫给你的印象。

  2.练习背诵第四自然段。

  【设计意图】积累语言,完成教学目标。

  (五)口语练习

  过去我们写动物,只会写出动物的形状、生活习性,这篇课文却着重写出了猫的性格及作者对猫的爱。谁能选自己所喜爱的一种小动物,说出它的特点,表达出对它的感情。

  提供导语:__________的性格实在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实现课内外迁移,实现课内学习的能力迁移和情感内化。

  (六)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摘录好词佳句。

  2.小练笔:试着把你喜欢的小动物的特点写出来。

  【设计意图】落实语言积累,学习写法。

语文教案 篇8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故事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2、引导学生从人物语言、举止上去把握人物内心的精神世界

  3、培养学生浏览、筛选、处理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能过“自主——合作——探究”,让学生体验合作探究学习的乐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引导学生形成正确、有意义的人生观、价值观

  2、激励学生超越自我,实现梦想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引导学生从人物语言、举止上去把握人物内在的精神品质

  2、如何实现自己的梦想

  难点: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责任

  a)整体感知

  ●请一名同学介绍瑞恩,教师做适当的补充。

  ●快速浏览全文,简要概括瑞恩为实现自己的梦想都做了些什么?

  b)合作探究

  ●文中是从哪些方面刻画瑞恩这一形象的?

  ●并结合自身谈一谈你从瑞恩身上得到了哪些启示。

  c)思维拓展

  ●一个六岁的孩子,对自己的梦想为什么会如此执着?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他?在我们的身边有没有这样感人的人和事?

  ●谈自己的梦想,如何实现自己的梦想,你希望你的家人、朋友如何对待你的梦想。以小组为单位,准备一分钟演讲。

  d)课堂小结

  ●学生小结

  ●教师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文中的主人公瑞恩让我们的思想、灵魂受到了极大的震撼,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要强盛,需要几代人的不断努力奋斗,同学们让我们以瑞恩那样的`人为榜样,做一名有理想、有责任心、有爱心的新世纪的中学生。、有感情、熟练地朗读课文。

  2、理解故事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3、能够感悟并有所启示。

  教学重点及难点:

  体会瑞恩的爱心、同情心、学会关心他人。

  教法:

  互动参与

  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瑞恩的井》,这是生活在加拿大一个普通家庭的一个普通男孩身上的故事,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故事的内容。

  二自主学习

  募捐mùjuān草棚péng羞怯qiè水泵bèng

  登载zǎi擦cā罐guàn

  三合作学习

  (一)自由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

  1、学生交流对课文整体感受(理解故事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2、根据文章的内容、写法设问,质疑解难

  (二)重点分析人物的思想性格,学生点评。

  找出描写瑞恩言行的句子,说说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瑞恩:富有爱心,具有超人的毅力,恒心。(例子略)

  四探究学习

  1、“我希望非洲每个人都能喝上干净的水”这句话有什么意义?

  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两次,既是瑞恩决定攒钱的原因,也是瑞恩能实现自己的梦想的精神动力,是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进一步表现了瑞思的真诚,无私,没有国界的爱。

  2、瑞恩的行为让我们认识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真理。

  五 回顾反思

  1、请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

  2、如何看待给瑞恩以极大支持的妈妈。

  3、瑞思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那你的梦想是什么,又如何实现呢?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2-21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口技》教案01-26

(精选)语文教案11-18

语文教案07-20

语文教案(精选)08-31

[精选]语文教案03-05

语文备课教案01-25

语文园地教案12-28

语文树教案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