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壹学网>教案>语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3-05-07 19:51:33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推荐】语文教案模板合集5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推荐】语文教案模板合集5篇

语文教案 篇1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庐山的云雾》是小学语文苏教版第六册第一单元中的第三篇写景课文。本文以优美明快的的语言、比喻联想等手法,描绘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奇丽多变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庐山、对祖国山河深深的热爱之情。全文层次分明,第一自然段总写出了变幻无常的云雾给庐山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第二、三自然段采用了“总——分”的构段方式,具体写出了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的特点。第四自然段写人们对云遮雾绕的庐山的喜爱与流连忘返。文章景物特点鲜明,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把情境的“形态美”和文章的“语言美”结合起来,情境交融,为丰富学生语言积累与情感体验提供了很好的凭借。

  (二)、课时安排:

  全文共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初步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第二课时:导学第二、三段,体会庐山的特点,掌握运用“总——分”的写作手法。

  (三)、教学目标:科学地制定教学目标是教学取得成功的重要前提,我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课文的联系,所处的 位和作用,特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美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3、初步认识“总——分”的段式,重点学习第二、三自然段的写作方法。

  (四)、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遣词造句的优美,体会庐山云雾的奇幻神秘。

  (五)、教具准备:相关资料,图片。

  二、说教法:

  1、直观教学法易于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易于让学生更深入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也是突破教学重难点的有效手段。因为本班学生注意力比较容易分散,我选用了幻灯机等多媒体辅助进行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入情入境,从中受到审美教育,又与作者情感产生共鸣。

  2、这一部分内容分别描绘出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的特点,都是运用形象的修辞手法,通过优美的语言描绘来表达出作者的喜爱之情。基于学生对修辞手法有一定理解的基础上。我采用了“导学——自主学习”的学法迁移,带着学生学习理解第二小节,让学生自主学习第三小节,这样学生不但从语言文字中得以训练,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3、为了体会课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感情朗读”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这段内容不但描绘得情境美,而且语言也美,因此,我采用指名读,男女生读,分组读等方式,入情入境地指导朗读,能让学生读懂课文内容,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让感情得到进一步的升华,从领会作者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三、说教学程序:

  (一)、复习导入:

  昨天我们初步学习了《庐山的云雾》,庐山的云雾给你留下的第一印象是什么?请同学们说一说。

  【回顾旧知,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

  (二)、诵读学文,体验感悟:

  1、导学第二自然段:

  ①、自渎课文,找出中心句。

  ②、齐读中心句,默读学文,这个自然段写出了庐山云雾的什么特点?

  ③、轻声读文,联系情境,说说“千姿百态”是什么意思?哪些语句写出了云雾的千姿百态?

  ④、再读课文,想想作者用什么方法具体地写出了云雾的千姿百态?

  ⑤、齐读第一句,引读分述部分,点出“总分”结构写法。

  ⑥、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比喻句之妙用并引背。

  2、自主学习第三自然段:

  ①、运用学法迁移自主学习本自然段。

  ②、检查自学的情况,讨论交流,师生共同总结补充。

  3、过渡学习最后一段:

  ①、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我们置身其中感受了“美丽”吗?如果老师让你们马上离开!你们愿意吗?(教师相机引导体会“流连忘返”)

  ②、为什么庐山的云雾能够让人流连忘返呢?指导用“留连忘返”造句。

  4、总结全文

  ①、配乐朗读全文

  ②、小结:总分的写法突出了庐山云雾的三个特点——多、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③、引导学生逐段背诵课文

  【以上教学体现了教师的“导学”特点,使学生受到了语言文字的训练,体会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学生做到了动口、动手、动脑,又初步领会了作者表达感情的方法,并从中初步掌握了学习的方法。】

  四、说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完成《评价手册》

  五、说教学评价:

  在本课的教学中,课堂遵循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思维和表达为主线”的原则。既展开了课文的内容,让学生感悟到了庐山云雾的美,又让学生展开了思维,学会了学习的方法。

  六、说板书设计:

  本文的板书层次明,结构清楚,主要讲出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的形态美和“瞬息万变”的动态美,表达出了作者对庐山的云雾、对祖国壮丽河山深深的热爱之情。(附:板书)

  千姿百态

  庐山的云雾 流连忘返

  瞬息万变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 认识本课生字2个。

  2、 积累词语10个,句子2句。

  3、 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小节。

  4、 掌握默读的方法,养成边默读边思考的好习惯。

  5、 懂得动物和人一样,也是有感情的。人类要尊重动物的情感,只有与动物和平、自然地 相处,地球这个人和动物的共同家园才会变得更加美好。

  教学重点:

  掌握默读的方法,养成边默读边思考的好习惯。

  教学难点:

  懂得动物和人一样,也是有感情的。人类要尊重动物的情感,只有与动物和平相处、自然地相处,地球这个人和动物的共同家园才会变得更美好。

  教学准备:

  海鸥图片、PPT

  教学过程:

  一、激发感情,引入课题。

  1、 小朋友,你们在家里是父母的宝贝。当你们遇到危险时他们会怎么做?说明了什 么?

  2、 其实,动物和我们人一样也是有感情的。今天,让我们一起去认识一对生死相随的 海鸥吧。

  3、 出示课题:12、生死相随的海鸥 (齐读课题)

  4、 你对课题有什么疑问吗?(学生质疑) 如:“生死相随”什么意思? 为什么要“生死相随”? 怎样“生死相随”? 它们的结果怎样?

  5、 师:那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课文吧。

  二、出示要求,组内自学。

  1、 出示阅读要求: A、 自学生字新词; B、 默读课文 C、 当你读到这对生死相随的海鸥在海面消失的时候,你的心情怎样?请你找到有 关段落有感情地读一读。 D、 学生按要求完成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三、自学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内容。

  1、 出示生字:衍、屎 师:谁有好办法把这两个生字记住,并分别给它们组词。

  2、 出示词语:地质 自由自在、繁衍 成群结队 铺天盖地 悬崖 臭气熏天 生死相随 四 面环海 四面八方 师:请同学们齐读、开火车读、抽读

  3、 师范读课文。

  4、听老师讲故事。

  5、师:课文向我们描述了两个动人的画面,默读课文,你能快速找到与这两个画面相应小节。

  6、学习第四小节,当小海鸥的叫声惊动了其他海鸥,海鸥们以为这个人要伤害他们的同伴,于是他们怎么做?边默读边画线 (飞翔、鸣叫、排屎)

  1) 鸣叫是海鸥之间的特殊语言,想象一下,此时的海鸥好象说了些什么? 师:成千上万只海鸥为了营救一只遇险的海鸥,成群结队地从四面八方飞来,他们一起在空中飞旋、鸣叫、排屎,整个鸟岛上一眼望去,铺天盖地的都是海鸥,这集体营救的场面是多么的令人震惊啊!

  2) 读好这一节。

  过渡:面对头顶上空铺天盖地的海鸥那个队员惊呆了,没想到自己的好奇却引来了成千上望万只海鸥一起向他排屎。情急之中,他向空中开了一枪,不料子弹误伤了一只海鸥,枪声过后,(出示5、6两节课文)

  1) 引读两节课文

  2) 当另一只海鸥去救他的伙伴时情况是怎样的?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海鸥的生死相随? (急速落在、紧紧挨着、并排漂浮、随波而去”点击变红)

  3) 这对生死相随的海鸥在海面消失的时候,你的心情怎样?(生各抒己见)

  4) 同桌对读,练习有感情地读好这一节 师:刚才是为了救一只小海鸥,所有的海鸥几乎都赶来了;现在,有一只海鸥受伤落海,海鸥群中却只飞出一只海鸥急速落在海里,与它随波而去。想象一下,这两只海鸥会是怎样的.关系,以至于它们要生死相随。(父母子女、夫妻情侣)

  师总结: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海鸥之间的这种感情与人类是多么相似呀!我们人类所有的一种父母子女,骨肉亲情,海鸥也有,也同样令人动容,让人震撼。

  7、读了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感触?

  四、总结全文

  1、师:这个感人的故事打动我们的就是浓浓的“情”。当小海鸥遇险时,岛上的成千上万的海鸥会成群结队地赶来营救,这是多么令人感动的同伴之间的深厚友情(随即板书——友情);当一只海鸥被误伤落海时,它的亲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与她生死相随,这种亲情令人震撼!这一切让我们明白了:人有情,动物同样也有情,有时候发生在动物间的真情故事更令人感动。 板书: 情 友情 亲情 (集体营救) (生死相随)

  2、拓展阅读

  师:像这样描写动物间的真情的感人的故事还有很多,《羚羊飞渡》、《一鼠落难,众鼠相救》等,如果你感兴趣,可以去图书馆借阅。

  五、完成词句活动室

  1、 把句子补充完整。

  2、 完成后交流。

语文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知道课文是按概括到具体的顺序写的。第2—5节是按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写的,先写杉树林的景色,再写孩子们的活动。

  2.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体会作者喜爱杉树林的感情,感受杉树林给作者童年带来的快乐。

  3.在感受作者思想感情的同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小节。

  4.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选择校园中给自己留下美好印象的地方,有顺序地写下来,能够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杉树林,简介杉树。(杉树是一种绿色的乔木,树冠的形状像塔,叶子长披针形。许多这样的杉树长在一起就成了杉树林。)

  师:多么美丽的杉树林啊!让我们一起走进快乐的杉树林。

  2.揭示课题。 板书:1 快乐的杉树林 齐读课题

  3.质疑:读了课题,你想了解哪些内容呢?(学生可能问:杉树林怎样带来了快乐?带来了哪些快乐?……)

  二、整体感知,直奔中心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将课文读通顺。

  (2)思考:

  ①课文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

  ②课文按什么顺序描写哪几个季节的'景色?

  2.交流。

  (1)课文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中心句是“我家门外有一片杉树林,它给我的童年带来了快乐。”或“我家门外的杉树林给我金色的童年带来无穷的欢乐。”)

  (2)课文按什么顺序描写哪几个季节的景色?(按时间顺序描写不同季节的景色特点。)

  三、部分探究,逐层理解

  1.杉树林给我的金色童年带来了无穷的快乐,课文做了具体生动的描述,它怎样给我们带来快乐的呢?我们一起深入讨论学习。

  2.杉树林春夏秋冬四季景色不同,你最喜欢哪一个季节的景色?

  读读相关的内容,说说理由。学生交流。

  3.从大部分学生的兴趣点入手,着重学习大家集中最感兴趣的一个季节,教师引导学生从“杉树林的美丽景色”和“孩子们在杉树林里的愉快活动”这两方面内容来体会杉树林给“我”的童年带来了快乐。

  重点以第四节“秋天的杉树林”为例:

  (1)请你仔细默读课文,在文中找出突出描写秋天杉树林美丽景色的语句,体会感情。

  交流,着重抓住描写树叶颜色变化的词语,如“绿色——半黄半绿——全变成红色——红得那样鲜艳——好似一团团燃烧的火焰——像红色的地毯”,联系上下文体会比喻句的作用。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比喻句。个别读。一起读。

  秋天是杉树林最美丽的时候,主要美在树叶上,这景色是独特的,美丽的。指导怀着喜爱之情有感情地朗读。个别读,齐读。

  (2)这个季节孩子们最喜欢干什么呢?分别请几位同学读句子,大家评议。教师指导有感情地读句子。

  (3)指导积累背诵。

  一阵阵凉风吹来,赶走了 ,迎来了 。

  杉树林也更新换貌了。杉树的叶子开始由 变成了 的颜色;过不多久,叶子 。红得 , ,远远看去, 。秋风扫过, 的红叶飘落在地上, ,美丽极了。夕阳和晚霞

  它的红,雨后的水塘 。秋天,是杉树林最美丽的时候。我们时常迎着夕阳 来回走动,脚下 , 。

  (4)小结:我们从“杉树林美丽的景色”和“孩子们在杉树林里的愉快活动”这两方面内容入手,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关键词句,体会到了杉树林给“我”的童年带来了欢乐。

  4.引导学生用学习第四节秋季杉树林的方法以小组为单位学习第二、三、五小节。

  (1)分学习小组自学。

  (2)各小组汇报交流,大组讨论。教师适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第二节可引导学生从春天杉树长树叶的生长过程(从叶子的颜色、形状以及人的感觉写出了杉树叶子的特点)和孩子们喜爱到杉树林里做游戏(抓住“一……就……”、“毫不在意”、“毫不在乎”等关键词)这两方面来体会杉树林带来的快乐。小组范读。

  第三节可引导学生从盛夏的“酷暑难挡”,杉树林却是极好的避暑“胜地”,是孩子们的天下,来体会杉树林带来的快乐。(理解“胜地”、“不约而同”、“生机”等词)男生范读。

  第五节可引导学生从冬天雪花飞舞,都蒙上一层白雪,大地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和孩子们嬉戏打闹来体会杉树林带来的快乐。(理解“粉妆玉砌”)女生范读。

  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快乐的杉树林,

  四、总结全文,再现整体

  1.我们从“杉树林春夏秋冬四季不同的景色”和“孩子们在杉树林里愉快的活动”这两方面内容入手,通过理解关键词句,体会到了杉树林给“我”的童年带来了欢乐。

  2.配乐朗读课文。

  3.我们的金色童年也有许多美好的记忆,校园、社区等地方处处留下了我们成长的足迹,课后请大家想一想,选一件你印象最深的事情,准备说给同学们听。

  五、完成课堂练习,学生质疑

  1.完成课后词语积累2

  2.照样子把句子写具体。

  例:杉树的叶子全变成红色,红得那样鲜艳,远远看去,好似一团团燃烧的火焰。

  (1)夏天,大地比灼热的太阳烤得火辣辣的, 。

  (2)今天,雨下得真大, 。

  3.学习了课文,大家还有什么不理解的问题吗?

语文教案 篇4

  本文是由语文教案工作室上传的: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暮江吟》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简介作者。

  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一首诗,老师念第一句“篱篱原上草”,大家一起背好吗?你们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他就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白居易,他写这首诗时只有15岁,他的诗通俗易懂,在广大群众中广为流传下来的诗有1914首,今天我们学习其中一首脍炙人口的诗句,题目是《暮江吟》。板书:暮江吟

  二、揭题

  ①《暮江吟》中的“暮”你是怎样理解的?在这儿起了什么作用?

  ②“江”在题目中交代了什么?

  ③“吟”是什么意思?

  ④从题目中可以看出诗人吟唱的对象是什么呢?

  ⑤从诗的'题目上你读懂了什么?

  三、新授

  1、自由读,初步了解诗歌大意。

  思考:这是一首什么诗?写什么时候的景?在诗中画出表时间的词语,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

  2、范读

  3、思考、讨论:

  诗人描写了傍晚的哪些景物?抓住了这些景物的哪些特点来写的?

  4、齐声朗读前两句诗。

  5、重点理解词语。

  “残阳”是什么意思?

  “铺”是什么意思?这个“铺”字你体会到了什么?把“铺”换成“照”、“射”可不可以?

  (诗人描写了傍晚的残阳和江水,江水的特点是半江瑟瑟半江红)

  6、出示灯片

  提问:江水为什么一半是绿色,一半是红色,你看见过这种景象吗?(因为太阳接近地平线,江面有一半已经照不到阳光所以半江是绿色,半江是红色,“铺”既写出了夕阳的柔和,又写出了照得面积广大而均匀。)

  7、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8、学习后两句诗。

  ① 指名朗读后两句诗。

  思考:作者描写了夜晚的哪些景物?是怎样抓住这些景物的特点来写的?

  ② “可怜”是什么意思?

  九月初三:是指农历已进入深秋季节这句点出了观赏江景的季节是深秋。

  ③ 诗人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深秋的夜景?为什么这样打比方?

  珍珠晶莹闪亮,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用珍珠来比喻露珠就照应了“可怜”,诗人写的是初三夜的月亮,因为初四是娥眉月,所以把月亮比作弯弓。

  ④ 指名说说后两句诗的意思。

  ⑤ 想象全诗意境,大家闭起眼睛想一想。

  (在月色朦胧的夜晚,仿佛我们来到了江中的小岛上,看到了深蓝的天空中挂着弓一样的月儿,月儿倒映在水中,草上的露珠在月光下闪闪发光,像珍珠一样可爱,你们看到了吗?)

  ⑥ 诗人写景的目的是为了抒情,那么诗人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⑦ 齐声朗读

  请同学们有抑扬顿挫的语调读出诗人对傍晚时分江面美丽景色的喜爱之情。

  四、练习

  (1)作画

  景色的美体现在哪里?诗人用他的妙笔给我们描绘了几个画面,请同学们根据诗意,把诗人笔下的美景画出来。

  一道残阳铺水中可怜九月初三夜

  半江瑟瑟半江红露似珍珠月似弓

  (2)写话

  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人笔下的美景。

语文教案 篇5

  一、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育学点

  1、 认识“挪、谋、辈、脉、剥、妥、贴、籍、偿、馋”10个生字及新词。

  2、 理解课文内容。

  (二)能力训练点

  1、自主学习能力

  2、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渗透尊敬老人、孝顺父母的教育。

  (四)美育渗透点

  了解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二、 学法引导

  自主学习法。

  三、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 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

  (二) 难点

  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

  (三) 疑点

  作者借怎样表达出母亲的疼爱子女之情。

  (四) 解决办法

  通过学生看课题问题,再在预习中、课后思考题中找出问题。在独立阅读、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的情况下,抓重点词句,教师适时点拨,解决疑难。

  四、 课时安排

  二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提出的'问题写成投影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引出课题,从课题中提出问题。

  2、从预习和课后问题中归纳问题。

  3、自主学习,小组讨论。

  4、结合重点语句,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5、总结归纳。

  七、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 引出课题

  1、 同学们喜欢吃哪些水果?

  2、 随便生说板书《》。

  3、 本文作者以此为题,是否真的在写?

  4、 如果写水果,应该写哪些内容?

  (二) 明确问题

  1、 根据课题提问题。

  2、 从预习和课后思考中提问题。

  3、 归纳问题

  (三) 整体感知

  1、 初读课文,找出生词、新词。

  (1) 课文生词:

  清晰(qīng xī) 突兀(tū wù) 玲珑剔透(líng lóng tī tòu) 虚荣(xū róng)

  妥贴(tuǒ tiē) 慰藉(wèi jiè) 遗憾(yíhàn)

  (2)辨多音字: xiǎn (朝鲜) mēng (蒙着)

  舍 shě (舍不得) 鲜 蒙

  shè (宿舍) xiān (新鲜) méng (蒙古)

  (3)近反义词:

  ①近义词:孤零零——孤单单 滋味——味道 清晰——清楚 鲜明——鲜亮

  妥贴——稳妥 延续——连续 依旧——依然 珍贵——宝贵

  ②反义词:便宜——昂贵 清晰——模糊 喜欢——讨厌

  2、 细读课文。

  (1) 听录音范读,让学生注意听,再模仿反复朗读。

  (2) 琢磨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联系。把前面问题去粗取精,找出能够概括文章大意的线索性问题。

  ① 本课主要写的是什么?分几个层次写的?

  ② 母亲临终前为什么舍不得吃一颗?

  ③ 课文中描写细致的地方,讨论一下,体会到了什么?

  ④ 文章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3、 精读自学,小组讨论。

  第二课时

  (一) 回顾全文。

  1、 指名朗读。

  2、 回顾重要问题及重点句子。

  (二) 析读指导

  1、学生根据问题,找出段落,读后评议。

  课文共分四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我第一次吃是28岁的时候,想到母亲快70岁的人了,从没吃过,我想让母亲尝尝新。

  第二段(第2~4自然段):讲母亲买的是处理的沙果,我为母亲买来昂贵的,母亲沉着脸,但还是高兴地、小心翼翼地剥,第一次尝,见客人来时,母亲端走了沙果,将留给了客人。

  第三段(5~7自然段):讲母亲很喜欢吃,但舍不得吃。母亲临终前吃的水灵灵的实际上是给了她心爱的馋嘴的小孙子吃了。

  第四段(第8自然段):讲依旧年年红,表达了作者的怀念之情。

  2、整理问题答案。

  我 贵,咬牙买(让母亲尝鲜) (给了孙子)

  母亲 沙果(长疤,烂、洗) 对比 小心翼翼 爱怜 喜欢吃 舍不得

  3、从重点句中体会思想。

  作文最生说“而今,依旧年年红”,先体会作者饱含的感情。

  (指引学生体会 而今,虽然年年红,可是母亲却再也看不见了。体会作者思母之情。)

  (三) 归纳中心

  课文记叙了母亲喜欢吃,但居家过日子,从没吃过。作者在母亲临终前特意买了母亲喜欢吃的,但母亲舍不得吃一颗,而给孙子吃的事情,赞美了母亲勤俭持家善良忠厚的人品,抒发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2-21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园地教案12-28

语文备课教案01-25

语文《口技》教案01-26

语文树教案12-11

语文《翠鸟》教案08-04

语文天地教案06-17

语文园地的教案02-27

《语文园地》教案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