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常用(8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演一演这个童话故事。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纷纷”、“激烈”造句。
3、在对课文语言文字朗读感悟的基础上,知道除草剂,喷雾器具有保护稻秧不受杂草侵害的作用,培养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
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自编自演,鼓励学生凭借语言文字进行自由创造想象。
教学准备:
小黑板,录音,挂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初读课文,学会生字词。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小稻秧脱险记》。请小朋友把手拿出来,跟老师一起写课题。注意“稻”的笔顺,“秧”的右边起笔位置。
2、学这篇课文,我们有四项任务。(出示投影片,教师读)
(1)读课文,读出生字字音,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体会词语的意思。
(3)小稻秧遇到了什么危险?后来是怎样脱险的?
(4)写生字,要求写得正确、规范。
二、我的十分钟,学习生字
1、现在,先来看第一个任务。(出示生字)
小朋友注意看,这些生字哪些不要老师教,也不要看书上的拼音,你就认识?
A、我认识“拼”这个“拼”字你是什么时候认识的?
(我是一年级时认识的。那时有一个词是“拼音”。)
B、我还认识“剂”、“吵”、“雾”。我还认识“杂”、“器”。
2、(老师指“纷”)这个字有认识的吗?(认识,这个字读fēn。)
你是怎么认识的?(我是在{清明>这首诗里学的:里面有一句是“清明时节雨纷纷”。}
3、我还认识“搬”。你是在哪儿认识的?(在我们家门口墙壁上的.“搬家公司”的广告上认识的。)
4、那是一些“野广告”。看来,“野广告”也有好处,可以帮助你认字。作为你,还要“感谢”“野广告”。
读书,遇到不认识的字看一看课后的生字表。那上面有注音。
(学生读书,教师巡视指导)
5、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不认识的生字的拼音写在上面。
(学生默读,边读边写拼音)
6、读完写完后,请同学们读一读生字的拼音,并记住它。
7、哪些字记住了?哪些没记住,要老师帮忙的?
三、学习课文
1、请大家一边读课文,一边把不懂的词语画下来。
2、这些词,有的需要老师帮助,有的自己读课文就可以理解;请大家读课文,边读边想这些词语的意思。我相信,同学们能通过读课文理解这些词语。
3、读的时候不仅要考虑词语的意思,还要做到正确、流利,如果能做到有感情就更好了。请大家再读。
4、“蜡黄”是什么意思?就是指脸色像蜡一样黄。
5、哪个小朋友有把握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老师很喜欢勇敢的孩子。请你试着读一读。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
吵 杂 拥 拼 欺 负 喘 纷
2、指导
注意字的结构,以及部件之间的比例。
3、学生练习,教师适当指导。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单韵母ɑ,能认清形,读准音。
2.体会书写汉语拼音的乐趣,会在四线格内正确抄写单韵母ɑ。
教学重点:
学会读单韵母ɑ。
学前准备:
1.制作拼音卡片。(师生)
2.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用时:5分钟)
1.课件出示:hàn yǔ
pīn yīn。小朋友,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你们知道学习拼音有哪些好处吗?
2.带领学生边拍手边读儿歌:汉语拼音用处大,学习生字需要它,帮助说好普通话,我们决心学好它。
二、情境揭题。(用时:5分钟)
1.课件出示图片,过渡:瞧,这里山清水秀,景色宜人。图上画了谁?它们在干什么呢?
2.引导学生读儿歌。其实,我们今天要学的拼音呀,就藏在这幅图和这首儿歌里呢!
3.板书课题。
三、学习“ɑ” 的读音 。(用时:15分钟)
1.出示阿姨的图片,说:这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第一个韵母“ɑ”,只要把“阿姨”的“阿”读得长一些,响一些就可以了。哪个聪明的小朋友来试着读一读?
2.出示字母“ɑ”的卡片,引导学生跟读。
3.指名读,相机点评。
4.组织学生开火车读——男女生赛读——小组赛读。
5.组织学生读儿歌:ɑɑɑ,阿姨的阿;嘴巴张大,ɑɑɑ。
6.出示“ɑ”的四声,引导学生自由读。
7.组织汇报展示读。
四、学习“ɑ”的`字形。(用时:15分钟)
1.出示插图,引导学生再仔细看看图,找一找小女孩身体的哪一部分像 ɑ 的形状。
2.引导学生念儿歌。
3.教师范写。并强调书写要点:ɑ要一笔写成,先写半个圆,就是小姑娘的头和脸,连上去再写一笔竖弯,像条辫子,最后向右边稍弯一点儿,不要太长。
4.过渡:四线格是由四条线组成的,分上格,中格,下格。我们的ɑ就住在中格里。好,我们比一比,看谁写得好。
5.教师巡视,纠正。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字形教学时,我让学生找出图与字母的相同点,而后,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想象字形,说说什么东西的形状像字母的形体,再编顺口溜帮助记忆字音、巩固字形。字母教学过程以“观察—想象—巩固”的层次性来体现。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寻找新发现,主动的意识和进取的精神得到了培养。
语文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9个字。积累句子。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
神。
3、爱读科学童话故事,能从童话故事中吸取力量,陶冶情操。
【教学过程】
一、创境揭题,诱发情感
出示两幅画面:笋芽儿、竹子。
(画外音:小小的笋芽儿不到2个月就能长成健壮的竹子,多么奇妙啊,生长后的竹子浑身都是宝,给人们带来无数的好处。想知道笋芽儿是怎么一天天长大的吗?)
揭示课题:4 笋芽儿
二、初读感知,学习生字
三、读读画画,了解笋芽的生长经历
愿意当可爱的笋芽吗?
咱们通过读读书、画一画,把你们的`生长过程记录下来吧:
1、同学自由读书,勾画有关笋芽生长的词句,反复练读。
2、试着画出笋芽生长为竹子的过程,同位交流“笋芽生长录”:
全班评画,老师板画。
指导朗读有关句子。
四、朗读感悟,体会笋芽的成因
1、小笋芽们,现在你们终于长成了一株株健壮的竹子,你们可以自豪地说:我长大啦!再读读课文,你们还有什么想说的话?
2、指导朗读春雨、雷公公呼唤的句子以和妈妈关爱、太阳公公温暖的句子:
引导同学找出描写美好春光的句子,指导朗读。
3、分角色有感情练读课文,补充“笋芽生长录” 的画:
展示读书,老师板画。
五、总结全文
笋芽儿们,在温柔的春雨姑娘滋润,雷公公的呼唤,妈妈的关爱,太阳公公的温暖下,你们自豪地长大了。把你们最想说的话写在“笋芽生长录”上。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知道什么叫“疏密”;
2、使学生明白汉字笔画间怎样安排疏密;
3、使学生会书写笔画较多和较少的字,体会疏密关系。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课题疏密
2、激发兴趣
什么叫疏密呢?为什么要安排疏密?
二、新授
(一)什么叫疏密
1、汉字笔画有多有少,结构形式多种多样。为了使每个字都具有生动活泼的形态,书写时需要根据字的具体情况,将某一部分写得紧一点(密),某一部分写得松一点(疏),这种安排叫“疏密”。
2、出示笔画多的字和笔画少的例字,让学生体会疏密的'安排。
3、根据例字讲解:
在进行字的疏密安排时,上下结构的字,一般上部写得稍密些,下部写得稍疏些;左右结构的字,则根据左右部分的笔画和形态灵活安排,但须做到合理、自然与和谐。
4、让学生琢磨一下例字怎样安排疏密关系的。
(二)怎样安排疏密
1、出示例字“臻”
2、学生观察,小组讨论,“臻”是怎样安排疏密的?
全班交流:
“臻”字的笔画较多,书写时,左部“至”写得较疏,形较短;右部“秦”写得较密,形较长,这样就形成了疏密对比。
3、出示“乍”字
4、学生观察,小组讨论,“乍”是怎样安排疏密的?
全班交流:
“乍”字的笔画较少,书写时,笔画稍向上靠,下部空一点,这样“乍”字就显得生动活泼。
(三)疏密处理得当的字
通过欣赏“上”和“囊”,体会是怎样处理疏密关系的。
(四)疏密处理不当的字
这些字的疏密关系处理得怎么样?有什么地方处理得不好?
三、练习
写一写
练习书写笔画较多和较少的字,体会疏密关系。
四、小结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植物与雨水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植物与雨水的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老师今天给同学们带来一个谜语,看谁最聪明,能把它很快猜出来(出示课件谜面:千条线,万条线,数不清,剪不断,落在田间秧苗绿,掉到河里看不见)(生猜:雨点)揭题
注意“点儿”的儿化音,齐读课题
二、复习生字
1 开火车读生字,齐读生字
2 指名读词语,齐读词语。
三、自由读课文,要求:
1 把字音读准确,不添字,不漏字
2 数数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3 投影机反馈
四、学习新课
1 出示多媒体动画课件,观看动画,想:课文中讲了谁和谁的故事?
(生答:大雨点和小雨点。师相机板书)
2 指名读课文的第一段,问:你有没有哪个词语不明白?
引导理解“数不清”除了雨点外,还有什么东西数不清?
“飘落”实物演示飘落
仿照例子说说“从 ………出来”句型
3 这些雨点儿从 云彩里飘落下来,他们可高兴了,还在半空中说起话来呢,想知道他们说些什么吗?自渎课文的2——4段
从大雨点和小雨点的对话中,你知道了什么?(生答,相机板书)
指导读出疑问的.语气
大雨点要去无花无草的地方,说明大雨点怎样?(善良,愿意帮 助有需要的事物)
4大雨点和小雨点去了他们想去的地方,看看这些地方起了什么变化?(播放课件)指名说,相机板书
你知道为什么这些地方起了这些变化吗?
(因为雨水给植物补充了水分)
指导朗读
五、齐读全文
六、学唱《小雨沙沙》
板书:
雨点儿
大雨点儿 小雨点儿
↓ ↓
无花无草 有花有草
↓ ( 补充水分) ↓
长出红花绿草 花更红草更绿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的
一、学习本文突出重点、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方法,体会课文按照空间顺序介绍建筑群的作用。
二、了解故宫各部分主要建筑的方位、特征、用途,理解故宫在建筑设计上处处反映以封建帝王为中心的特点。
三、学习方位词。
教学设想
一、运用已经学过的关于说明文的知识和本文的“预习提示”,理清本篇的结构层次和说明顺序,可结合让学生填写示意图的方式进行。
二、重点研读介绍太和殿和养心殿的有关段落,其他说明可—读而过。在讨论中,强调介绍建筑群不可平均使用笔墨,要详略得当,详略的处理却须根据建筑物的特点而定。
三、师生共同总结,当堂完成一定量的练习。
四、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预习,扫除文字障碍: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金銮(luán)殿蟠(páan)龙鎏(liú)金
玉玺(xǐ)妃嫔(Pín)湛(zhàn)蓝
上谕(yù)傀儡(kuǐlěi)翊(yì)坤宫
修缮(shàn)击罄(qìng)诏(zhào)书
2.解释加点的'字:
举世闻名(全)溥天之下(同“普”)率土之滨(沿着)
残破不堪(忍受、能支持)
祸国殃民(使……受害;使……遭殃)
3.阅读“学习重点”和“自读提示”,明确学习本课的重点。
二、速读,理清结构层次:
1.教师发下示意图(部分城门、宫殿名称可预先填上),要求学生依照书上的导游去游览故宫。按照课文介绍的顺序把书上提到的城门、宫殿在图上填全,并用线条和箭头连结起来,让学生对故宫的整体布局有总的印象。
2.提问:故宫的整体布局分为几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建筑有哪些?
(学生根据课文第十一段的内容和所填示意图作口述。)
3。分析课文结构层次及各部分的说明中心:
教师点拨,学生讨论,归纳:
第一部分(1):概括说明故宫称属、历史及现状。
第二部分(2—21):介绍故宫的历史、现状、规模及布局特色。
第三部分(22—24):介绍故宫的文物价值和兴衰历史。
三、导读,讨论重点问题:
1.全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
2.课文重点介绍的对象是什么?
(前朝——太和殿;内廷——养心殿)
3.研读5—8段重点介绍太和殿的部分,
讨论:
(1)各段说明的重点是什么?
(2)每段主要抓住了什么特点来介绍的?划出表现这些特点的主要词语。
(3)太和殿是故宫建筑的中心,从对太和殿的介绍中你能看出故宫建筑设计的主要特色吗?
(4)这部分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师生讨论后明确:
写太和殿:
5段:写外观特征,抓住色彩特点。如:湛蓝、金黄色、青蓝点金、红色、金锁窗、朱漆门。
6段:写内部装饰,抓住龙的姿态特点。如:蟠龙、金龙、双龙戏珠、单龙飞舞、行龙、坐龙、升龙、降龙。
7段:写建筑位置,抓住象征皇权的特点。如: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也是北京城的中轴线、皇帝宝座在这条线的中心点上。
8段:写殿的作用,抓住大典威严气氛的特点。如:跪满百官、排列仪仗、皇帝端坐、鸣钟击罄、烟雾缭绕。
太和殿是故宫建筑的中心,最全面、最突出地体现了故宫的本质特征,即处处反映出以皇帝为中心、皇权至上的建筑设计特点。所以建殿于中轴线上;因皇帝自诩为真龙天子,因而处处饰以龙形。这部分采用了从外向内的说明顺序,从殿外写到殿内;写殿内设置又按照方位顺序写:正中、上面、背后、两旁、殿顶、中央、周围等。请注意方位词语及其在表意上的准确性。
4.研读17—18段,重点介绍养心殿的部分,讨论:
(1)这两段重点介绍了什么内容?
(2)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3)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明确:这两段重点介绍了养心殿的作用——封建帝王日常统治活动的中心。是按时间顺序进行说明的,采用了举例说明的方法。
四、总结,完成课堂练习:
1.在众多的宫殿中,作者为什么要选择太和殿和养心殿作为重点来介绍?
明确:从全文看,重点说明前朝和内廷;就局部而言,重点介绍太和殿和养心殿。因为太和殿是故宫建筑的文体,最能体现故宫建筑设计的特色——处处体观封建帝王“唯我独尊”、皇权至上的思想。重点介绍此殿,就能使读者窥一斑而知全貌。养心殿是封建帝王的活动中心,文章较详细地介绍封建帝王的罪恶历史,说明它在历史上的重要“位置”,自然能体现出“故宫”的特征,所以文章也作重点说明。
2、在介绍建筑群中,重点介绍主要建筑,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在介绍建筑群时,分清主次,采用有详有略的写法。这样才能突出重点,把最有特色的地方写出来,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重点与详略的安排,却要根据建筑物的特征而定。
3、课文2、21段以及4、11段在文章主体部分各起什么作用?
明确:2、21段都是对故宫全貌的总写,而且前后呼应。这两段之间的部分则是对故宫建筑的分写,这样显得结构完整,浑然一体。
4.4、11段分别是对“三大殿”和“内廷”的总写,这两段后面的部分又是对“三大殿”和“内廷的分写。11段在全文中还起着分界、过渡的作用。
5.至此,明确本文采用的说明顺序:本文是按照先总后分再总的顺序写的。分说以方位为序,由南到北、从外入内写去。这样,有利于说明建筑物的特征,使文章有条有理,结构严谨,给人的感受十分明晰。
语文教案 篇7
教材特点:
这是一篇状物抒情的散文,充满儿童生活情趣。深文细致地指写了“我”老家的一口古老的水井,并且饮水思源,赞美了的自己的劳动给常来甜美欢乐的人们。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劳动能给后代带来甜美的欢乐,教育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
2、串连各段段意。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3、联系上下文理解难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背诵第三至七自然段。
教学重点:
1、学会结合下下文理解难句,理解课文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一、学习串连各段段意,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解题:“井”是什么?谁见过井?
从地面往下凿成的能取水的深洞,洞壁多砖上藻砖石。)
二、自由读深文,思考;如何按不同内容给深文分段,说说为什么这么分。
第一段(1—2)水井的外形和悠久的历史。
第二段(3—7)井水的特点。
第三段(8)这口井给作者带来的联想。
三、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思考:这2个自然段分别介绍了中什么?
(一、井的外形,地点大小,形状。二、井的历史古老。)
2、从哪些地看出水井的古老。
(“什么时候修成,已经没有人能说清楚”、“被井绝磨出一道道深深的印痕。)
3、齐读课文第一段、思考段意。
讨论后,打出幻灯投影:
第一段段意:在我家屋后的菜园里有一口小小的古的水井。
四、学习第二段。
1、默读第二段,思考;井水有什么特点?请你在文中划出有关的词语。
2、讨论回答:井水的特点是:很清很甜,很凉。
3、自由读第3自然段,思考标划: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井水的清?哪些词语表现出儿童情趣?
(趴在井图上,一颗一颗数映在水里的星星)
(痴痴地,一面数,一面心里想……)
处理课后阅读思考(3)投影:
理解句子中带点的词语,想想句子的意思,读体会。
“我一面数,一面心里想:啊,这些星星,离得多远!
多远“这井水,它有多深?多深?
(这句话的意思是:宇宙是很大的星星离我们是很遥远的,这一点“我”是清楚的,所以用叹号。井水的深度我们是不知道的。所有用问号。遥远的星星,能很清楚地映在深深的井水中,说明井水很清楚。)
4、有感情地朗读这个自然段。
5、默读第四、五自然段,思考、标划。
井水为什么甜?通过什么事写井水的甜?
(把含盐量很少的深水,叫做甜水,课文是通过洗菜,洗大萝卜这两件事写出井水的甜。)
6、指名读边听边想:井水的甜美,给孩子们的生活带来快乐是从哪些语句中体现了来的?
(嬉笑声,白白胖胖的大萝卜,顶着碧绿碧绿的.樱子。真是可爱极了。)
7、全班有感情地朗读4、5自然段。
8、默读第6、7自然段,思考;作者通过什么事情表现井水的“凉”?
(通过井水浸过后的红李子的味道,又脆又甜,还有一股清香,冰凉来渲染井水的凉。)
9、有感情地朗读6、7自然段。
10、齐读第二大段,想想作者是通过什么来出井水三个特的?
(采用了有概括,有具体事例来源照井水的清甜凉。)
11、思考回答:
这么了的井水给人们带来了什么好处?
(饮用,浇灌、洗涤、浸凉水果,以及供孩子们观赏。激发孩子们的求知欲望)
12、有感情地朗读第二大自然段,总结归纳段意。
五、投影:
第二自然段意:井水很清,很甜、很凉。
13、练习背诵第二自然段课文。
1、齐读第三段,边读边思考:
(1)看到这田井,使作者想到了什么?你们是怎么体会的?
(饮井不忘挖井人,赞美了给后代带来甜美和欢乐的劳动,赞美了辛勤创业给后人带来幸福的劳动人民)
(2)为什么到现在,作者还在思念这口古井?
(饮水思源,饮水不忘挖井人,劳动者永远受到后代人的怀念和敬爱。)
2、归纳本段段意,投影:
我常想掘本井人的自己的劳动给后代带来了甜美和欢乐。
六、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打出幻灯,出示投影(三段的段意)把段意串连起来归纳深文的主要内容。
(提示:先通读一遍各段的段意,抓住体现观要点的词语,删去重复的词语,然后用恰当的通顺连贯的话把各段段意串连在一起,最的再读一读,看要点是否全。)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我家屋后的菜园里有一口小小的古老的水井,井水很清,很甜,很凉,给后代带来了甜美和欢乐。
七、总结全文。
学习这篇课文,你有什么体会。
八、板书设计
外形、历史地点、大小、形状(中台井图)
历史:古老
清:数映在水里的星星
15井甜:吃、浇菜、洗萝卜
井水特点凉:浸新鲜的红心李子
联想:劳动带来了甜美和欢乐
课后练习:
1、比一比,组词语
傍()吩()咐()胖()
膀()粉()符()拌()
2、选择带点字的正确读间,城下面画。
乘凉(cheacute;ngcheng)记载(z?izai)
痴痴(zhīchīchī)嬉笑(xīx?)
3、多音字组词。
Xi()pū()shuǔ()
系铺数
ji()pu)shu()
4、仿照例子,再写出几个词语。
干干净净白白胖胖
碧绿碧绿一颗一颗
5、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的李子()的印痕
()的水井()的味道
()的坡度()的大萝卜
()的星星()的大缨子
语文教案 篇8
在我们生活中总有许多事,要么令我们感动,要么令我们高兴,要么让我们伤心难过,要么令我们悔恨不已等等,这些事久久无法从记忆中抹去,给人述说又无法言尽,唯有写下来让自己静下来时细细地品味那一份酸楚,或是那一份甜蜜。
那么怎样才能写清一件事呢?
同学们先看课本P23-24.从第二段起,勾下这几句话:写记事的文章一定要写出真情实感;写记事的文章还要做到以下几点:一交代清楚,二中心明确,三详略得当。
现在我们来回忆一下,记叙文有几要素?(六要素: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说四要素也行: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记住能这个非常好。
明白课本上讲的意思没有?(稍加解释课本中的要求)
除了书上讲的之外,我还要赠给大家三句话:第一句记清一件事,第二句融进一份情,第三句插上一枝花。怎么理解?
第一:记清一件事。
就是我们课本中提到的,交代清楚记叙文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交代这些要素时,我们要用语文的眼光去交代,不是用数学的眼光。像答题一下是万万不行的。有些时间和地点它有些互融,不能严格分开,但我们从字面上就知道。我们举个例子,这儿有这样一件事:
小学时,一个很讨厌的男生找我借橡皮,我不借,他就死缠烂打,之后我用尽全身的力气狂吼了一句:“我不嫁(借)给你”,当时同学们立马安静下来了。
这件事,时间:小学时,地点呢?既然是讨厌的男生向我借橡皮,肯定不会是约在某地一起学习,那地点就应该小学教室。但这用不着再说明了。人物:我,讨厌的男生;事件,因讨厌男生死缠烂打借橡皮,惹恼了我,使说话时发错了音的尴尬之事。
所以,语文角度的交代六要素,就是要“活”!灵活。
现在我们来动动笔,马上记一件小事,要写清楚。注意:写清楚的言外之意就是要交代清记叙文的要素。
(展示部分学生习作,可先由学生互评,再指导其不足。)
第二:融进一份情。
有情可以使万物有灵,自然我们的作文有情,那就有无限的魅力去吸引读者。情,一定是真情!真情怎么来,用心去感悟。
其实当我们写一篇文章时,里面的事不一定是我们所经历过的,它可以是听来的,可以是看来的,还可以根据你所经历的一件事作为引子,再给它“添点油,加点醋”。但我们仍要用真情来写。怎么做?酝酿!对,酝酿。你们看到一些有经验的歌手,他们唱歌时总是饱含深情地唱。他们把自己融进了那首歌中的特定环境中了。同一首歌曲,唱到悲伤处可以眼含泪水,唱到高兴处可以眉开眼笑。这是他们由情景牵动着真情。我们作文也要采用这种方法!
当我们决定要写什么时,第一件事我们就要充分调动自己的感情,开始使自己陷入那个情景中去,记住这个词——酝酿。就是慢慢使作文中要体现的那种氛围在心中萦绕,萦绕,有感觉了,快,动笔,动笔……
现在我们统一行动,我们要写舍弃生命而不顾,关爱他人的文章,开始酝酿感情,开始——头脑里想一想泥石流时,有一位父亲,用自己的身体去挡住泥石流的突袭,为的是保护家人不被冲到,虽然一家人都遇难,但他死时的姿势,却永远留在活着的人心里,那是一份至高的.爱。一定要想,对,想着泥石流突来时的那霎间,想着那个父亲在那霎间做出的伟大举动,想着搜救队员掏开泥土的霎间……对,现在心情怎么样?好,现在要记住啦,一定要学会酝酿。
第三:点缀上一枝花。
即善用修辞方法。我们学过多种修辞方法,诸如:比喻、拟人、排比、引用、反语等等。在文章中恰当地运用这些修辞手法,可以起到点缀文章,使文章给人以耳目一新。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我们课本第24页介绍的“要把文章写好,还应注意养成良好的习惯”,现在我们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改一改:
1、动笔前,进行整体构思,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心中有个脉络。
2、根据脉络一笔呵成。(如是考试,不用打草稿,只可再原文中稍加修改即可,如不是考试,可放两天后再修改。)
3、多观察,勤练笔。
为什么这么改的,因为我们写作往往不是为了休闲而写,而是为了考试而写作,考试的时间本身就很匆忙,不可能有很多时间给你打草稿,所以,我们平时要学会写作尽量不打草稿。
练笔题目:(以下给出的题目中任先一题练笔)
1、甜甜的回忆
2、你我走过的日子
要求:
1、把事情记清楚。
2、要体现出真情实感来。
3、主动采用我们所学过的修辞方法。
4、卷面整洁,书写工整。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2-21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精选)语文教案11-18
语文备课教案01-25
语文《口技》教案01-26
(经典)语文教案05-29
语文树教案12-11
语文园地教案12-28
语文教案07-20
语文教案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