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语文教案集合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篇1
上《蚕姑娘》一课之前,我反复钻研教材,上网多方查找资料,浏览优秀老师的教案,但还是觉得不太容易把握。因为这一课的教学内容跟学生的生活相距甚远,科学性较强,蚕的生长过程和形态特点是本文的重难点,怎样化繁为简,使学生轻松掌握这一变化过程呢?
我收集了许多形象直观的图片,一开始我通过课件出示长大的“蚕”让学生观察,学生因为从来没见过,兴趣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为上好这一节课打下了基础。紧接着我趁热打铁抓住课文的第二段为切入口,让学生反复朗读、思考:蚕姑娘是如何从又黑又小变成又黄又瘦的`,她在这一过程中都做了哪些事,根据孩子们的回答我把描写蚕的一些动词归纳在黑板上,吃 睡 脱 醒变。在此基础上我让孩子们不看书看着板书复述课文,没想到竟然大部分孩子都能熟练地背诵这一段。
由于这篇课文段式回环往复,结构基本相同,所以第二段是学习的重点,这一段掌握了,后面各段我主要放手让学生自学,不懂的地方相机给予指导。并抓住不同点让生比较异同,这样一来,本来担心要花费许多口舌学生又未必明白的蚕的生长过程和变化特点学生轻松地就掌握了,而且一课时下来,学生不看书就能根据板书内容描述出课文的内容。我想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肯钻研的老师。只要肯在“钻”字上下功夫,每一节课都会是趣味盎然的!
语文教案 篇2
1、山中访友
○教学目标
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了解作者所访之“友”。
②抓住重点词语,理清思路,理解本文新奇的构思。
③展开想像,感受作者的心境,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④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
感知内容,理清思路,反复诵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课前准备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可以让学生自主讨论学习本文,指导学生反复朗读,通过朗读来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内容
抓重点词语,感知内容,理清思路,诵读感悟。
○教学设计
整体感悟
①导入新课
阅读标题,揣测文章的内容,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
板书课题:山中访友
如果你没读过课文,请展开想像,猜一猜作者到山中去访问一位怎样的朋友?访问的情形会是怎样的?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只要合乎情理,或能自圆其说,即可。)
学生可能会说:
访一位多年不见的住在山中的武林高手——切磋武艺;
访一位隐居山中的诗人——煮茶论诗;
访一位得道的僧人——禅悟人生;
访山中的动物——要保护动物等??
教师:可作者是怎样说的呢?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像,跟随作者,走进山林,走到山涧边,去感受作者的心,去会晤作者“山中的众朋友”,去感受作者用动情的话语描绘的那童话般的世界。
②学生速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教师正音。幽径、逝川、青翠、唱和、湛蓝、赞助、玄奥、清澈、禅心、凝神、犬吠、德高望重、波光明灭、返老还童、津津乐道、栀子花
③感悟内容
点名让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带着问题听读课文。
a、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
b.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学生讨论明确:
读到第3自然段,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作者要访的是自然界的朋友,依次是: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阵雨——老柏树——蚂蚁——归鸟
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研读与赏析
作者与大自然是那样贴近,关系是那么密切,他在山中拜访的都是一些什么样的朋友?
作者分别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感悟到什么?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①精细地朗读课文,细细品味,自主探究,讨论明确:
古桥——德高望重——古老而坚韧的灵魂
树林——知己——我变成了树
山泉——姐姐——照出我的浑浊
小溪——妹妹—一唱和小诗
白云——大嫂——天空的护士,使天空返老还童
瀑布—一—大哥一一天生金嗓子,无回报地从古唱到今
悬崖—一爷爷一一给人清净、无杂念的心境
云雀——弟弟——纯洁少年,从不说是非
石头——敲击——时间的回声
落叶——纹理——命运的手相
小花——采一朵插头上——悄悄做一会儿女性(寻找一份荚)
阵雨——侠客吼叫,醉酒的诗人朗诵——感动又吓人
老柏树——慈祥——恩泽、遮雨
蚂蚁———小弟弟——患难兄弟
归鹤——伴我披月回家女
作者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悟到并得到了这样的启示: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坚韧的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②合作探究:
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进山看了一路的美景,可作者为什么却说成“山中访友”?
[讨论明确]
作者访问的是自然界的朋友,想像丰富、新奇,充满童心童趣,构思新奇。以这样的方式叙述,使读者也走进画面中,走进作者的心境中,仿佛这些自然界的朋友,不但是作者的,也是我们每一位读者的,于是感到更加亲切,似乎我们也随着作者把自己想像为一棵树,使树与我融为一体读者时时会被作者的童心打动,
时时被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激情感染,我们与大自然是这样的贴近,甚至会融为一体,又怎么能不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呢?
③带着感情朗读课文,去体会那“童话般的`世界”。
体验与反思
①质疑交流
我们随着作者“带着一路月色”“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回到了家中。你有哪些思考和体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珍视我们自然界的朋友?
学生讨论交流,学生可以向同学质疑,也可以向老师质疑,形成讨论交流的过程。
[教师小结]
当你带着好奇和轻松愉快的心情读完这篇散文之后,在你被那美妙绝伦、如行云流水般的语言带进山中之后,你除了被童话般的意境陶醉外,你还会从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愫里感受到作者对大自然、对生活的那种深切的热爱。并且,你还会感悟到作者对人生那种深邃的思考——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的坚韧的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永远健康地、身心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识读字词,并发现其特点;了解词语的含义并正确表达。
2.能力目标:通过读、背积累知识,了解生活经验。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主动识字、词兴趣;培养学生正确阅读的兴趣。
教学重点:识读字词,并发现其特点;了解词语的含义并正确表达。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主动识字、词兴趣;培养学生正确阅读的'兴趣。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识读字词,并发现其特点;了解词语的含义并正确表达。
2.激发学生主动识字、词兴趣。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趣味识字。
1、学生自由读生字。(教师正音)
2、教师范读词语。你们发现什么了?(这些词语都是生活用品)
3、集体齐读词语。
二、我的发现。
1、学生读字词,教师正音。
2、同学们有什么发现?
(反犬旁的字都和动物有关,鸟字旁的字和鸟类有关,虫字旁的字都和虫子有关)。
3、学生分小组读字词。
三、课堂。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书写且了解半包围结构的笔顺规则。通过读、背积累知识。
2、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字词句运用。
1、学生读代表心情或情绪的词语。
2、学生表演不同词语。
3、集体读词语。
4、读词语,用词语说句子。(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指导)
二、日积月累。
1、学生自由读句子。
2、学生试说句子含义。(教师提示、补充)
3、集体齐读,学生背诵。
三、布置作业。
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阅读《三只白鹅》。
四、课堂。
学了这一课,你懂得了什么?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感悟人物形象。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
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活动描写人物。
重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描写人物的方法。
难点: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感受人物形象。
课前准备:阅读《儒林外史》,吴敬梓的资料.
自学提纲: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认读生字生词。
2谈谈文章的主要内容。
3这篇课文是怎样塑造人物形象的,刻画人物特点的?同时看出严监生是一个怎样得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简介《儒林外史》。这部小说描绘了不同类型的封建知识分子的生活和心灵,表现了封建社会极端
腐朽和将要崩溃的趋势。
二自学阅读提纲
1自由阅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认得生字生词。
2谈谈文章的主要内容。
3这篇课文是怎样塑造人物形象的,刻画人物特点的?同时看出严监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三汇报展示
1注意严监生 绪亲六眷 两茎
2这个片段记述了严监生临终前因灯盏点了两茎灯草而,伸着两根指头不断气,直到赵氏挑掉了一茎
,才一命呜呼的'故事,刻画了爱财爱过生命的守财奴的形象。
3“严监生喉咙里痰响的一进一出……”这是令人发笑的故事,这样的笔记真是犀利!一个爱财爱过
生命的守财奴形象跃然纸上。
四、拓展延伸
1继续走进名著名作,一定会有更多的发现。《威尼斯的商人》莎士比亚 夏洛克 《怪个人》莫里
哀 问巴世今 《欧巴妮劳郎台》 巴尔扎克 葛郎台
2辩论:题需要吝啬,题还需要勤倍节约。
3请结合学到的塑造人物形象,写一个性格鲜明得人物,表现人物的特点。
板书设计:
临死前的严监生
病情发展变化 动作神态变化
视财如命,惜钱成性,吝啬成病,一毛不拔。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能根据图画,联系生活实际,把起床以后所做的事说清楚。
2、能根据图画和题目要求,按时间顺序写一段句子通顺、连贯的话。
3、懂得自己能做的事情应该自己做。
教学重点:
根据画面的意思和讨论的提示,让学生写一段以时间先后为顺序的话。
教学难点:
1、如何把每幅图画上画的事情有机地连接起来,使句子连贯,特别是第2幅图上没有明确的时间表示,该怎样与前一幅的意思连接。
2、怎样正确使用动词,把起床以后所做的事写清楚。启发想像,根据画面推前想后,把一段话的意思写具体。
课时安排:2教时
第1教时
〈一〉教学目标
观察画面,看图讨论,明确本次习作要求,完成课后第2题。
〈二〉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5分钟)
1、小朋友,今天早上你从睡梦中醒来后,做了哪些事情呢?能不能向大家说一说。
2、学生交流。
3、(点击课件整幅图)对呀,我们每天很早起床,起床后要穿衣、叠被,又要刷牙、洗脸,还要吃饭、上学。这一系列的事情都要在我们起床以后完成。那我们怎样把这些事情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给写下来呢?今天,我们就以《起床以后》为题,来说说早上的一些事情(板题)。
二、初看图意,整体感知。(2分)
1、出示三副图。
2、请小朋友们看这三副图,说说你看懂了什么?用一句话来说说每一幅图的意思。
3、交流。
4、你能给这三幅图排排队吗?说说你的理由。课件出示。
三、明确要求,指导练说(1分)。
1、今天,我们就按时间顺序看图说说这三副图,并练习习作。
2、请看这次习作的要求(点击课件)习作要求:
A看图说说:(1)丁丁几点钟起床?
(2)丁丁起床后先干什么,再干什么?
(3)丁丁几点钟去上学?
B、把三副图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C、根据图意,按时间顺序说一段话,注意把句子说连贯。
3、齐读要求。
四、逐幅观察,指导连说。(26分)
1、对照要求我们仔细观察每一幅图,说说画面的内容,也可联系你自己的起床以后的情景,说一说。
(一)指导第一幅图。
1、出示第一幅图,想一想:“谁几点钟起床?”、“起床后先干什么?
2、交流。(丁丁六点半起床,起床以后,他先叠被子。)
3、引导:丁丁怎么知道六点半到了,该起床了?丁丁当时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请大家看录象。说一说。
(丁丁听到床前闹钟的铃声,知道六点班到了,该起床了。丁丁想:天亮了,我要起床上学了。于是,他揉了揉眼睛,一骨碌地坐了起来,讯速的穿好衣服,戴上红领巾,熟练地叠好被子,收拾自己的床铺)
为什么丁丁要自己叠被,他想到了什么?你可以联系你自己的想法说一说。(他想到:小学生嘛,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做,何况我已经长大了,这些事不能再让妈妈来替代。)
4、自己看这幅图,完整的`说一说。
说的时候你能用上这些好词好句吗?(点击课件)揉一揉眼睛一骨碌熟练清脆唤醒迅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5、指名说(2个学生)
6、学生评议。
(二)指导第二幅图。
1、出示第二幅图。想一想丁丁在干什么?
2、交流。
引导:请同学们看录象,仔细看丁丁洗脸盆上放着什么?他在洗脸之前还做了些什么事?
3、交流。
4、你能用上这些优美词句把第耳2幅图的意思说一说吗?(点击课件)
5、自己先练习说一说。
6、指名学生说。
7、师生评议。
8、同桌互说。
(三)、指导第三幅图。
1、出示第三幅图,想一想:丁丁几点中去上学?你从那里看出来?
2、交流。
3、引导:丁丁上学之前还做了什么事?请学学门仔细看录象。(点击课件)
4、交流。(1、仔细看看桌上的用具,他干了什么?
(2、丁丁吃完早饭后,还会做些什么?
(3上学去的时候会对家里的人说些什么?
4、你能用上这些优美词句把第三幅图的意思说一说吗?
5、自己自由练说。——指名说——师生评议——同桌互说。
五、整幅图连起来说一说。(5分)
1、你能把这三幅图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吗?
2、自己自由练说。——指名说——师生评议—
4、刚才这位同学把三幅图很好的连接起来了,你注意到一幅图的意思跟另一幅图的意思之间是怎样连接的吗?我们知道这是按什么顺序排的三副图?(时间顺序)那应该怎样连接?
5、交流。随机出示课件上的表示时间的词语。
6、自己自由练说。——指名说——师生评议——同桌互说。用上老师提供的优美词句。
六、小结,尝试习作。(1分)
1、小朋友都说的不错,那你能不能把刚才说的给写下了呢?
2、学生习作。教师巡回指导。
第2教时
〈一〉教学目标
拓展写作思路,独立作文,教师随机指导。
〈二〉教学过程
1、把3幅图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5分)
(1)自由说。
(2)同桌说。
2、根据图意,按时间顺序写一段话,注意把句字写连贯(18分)
3、分四人小组交流、评议、修改(8分)
4、挑好、中、差三篇全班交流、修改。(5分)
5、修改、抄写。(4分)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2-21
(经典)语文教案11-10
语文教案(精选)08-31
[精选]语文教案03-05
(经典)语文教案05-29
(精选)语文教案11-18
(精选)语文教案01-09
语文教案07-20
语文教案(经典)08-01
语文备课教案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