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壹学网>教案>语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11-02 12:29:06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热门】语文教案锦集6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热门】语文教案锦集6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比较形近韵母,熟练拼读音节。

  2、正确、熟练地认读词语,进行初步的逻辑思维训练。

  3、正确朗读儿歌,动手拼各种图案,培养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学情分析:

  汉语拼音的学习、复习,学生最容易疲劳,乏味,从而没有学习兴趣,注意力不集中。因此,在此次复习课中,用一次有趣的“动物运动会”做为一个大背景,将各个题目串联其中,不知不觉中,复现了拼音、生字,巩固了知识。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音节卡片、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形近韵母

  1、谈话激趣: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森林里可热闹了。动物们正在举行一场生动的动物运动会。瞧!运动员们举着牌子走来了。

  2、课件出示兔子、企鹅,小熊举着韵母牌子

  3、你们认识他们的'名字吗?能准确地读出来吗?在小组中试一试。(个人读——同桌互读——齐读)

  4、四声练习

  5、这些复韵母长得可想像了,不仔细看很容量出错。如果你仔细看,认真学,就一定能读准它,记住它。

  6、拼读音节练习:

  jdb

  qietuepiao

  xnm

  二、拼读音节

  1、动力员们个个你争我夺,他们的啦啦队也不示弱。看看,他们是谁?出示六张图片

  2、看图说说它们的名字:乌龟、鸟、柳树、梅花、小桥。

  3、出示音节,大声拼读音节。

  4、检查交流。(个人读、开火车读、全班读)

  5、出示课件(演示音节与图连线)。你们也能像老师这样把音节和对应的图连起来。在书上试一试

  6、交流检查,全班齐读。

  三、认读词语

  1、森林运动会,有许多人都想来参加呢,看一看有谁。(看书自由读词语)

  2、在老师这儿有一些请柬,请你来送一送,邀请他们来参加森林运动会吧。

  (1)分发词语卡片,小组里自由认读。

  (2)学生拿着找门牌,对号入座。

  人物:爸爸、妈妈、哥哥、弟弟

  动物:小鸡、小鱼、河马、水牛

  动作:读书、画画、骑车、洗衣服

  3客人一下子就找到了森林主人,真了不起,一起来读读这些词语。

  4、小结:原来小朋友按一定的规则来找人,怪不得速度这么快。你们还能帮森林主人找到这样的客人吗?(词语拓展)

  5、一起来读读这些词语,注意该读轻声的要读轻声。

  四、读读拼拼

  1、运动会马上要进入最紧张最激动的时候,大家快来做好准备。

  2、看看书,放声读读儿歌,不会读的音节向同学老师请教。

  3、检查交流:个人读——小组读——全班读——师生评议。

  4、比赛开始了,用圆、不同长短的直线组成各种图形,试一试。(个体活动)

  5、学生展示交流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一、了解人们的主观认识必须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有所改变,制定法令、制度必须注重“察今”即从当前的实际情况出发,《察今》.示例三.。

  二、学习古汉语知识,积累一定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方面的知识。

  三、了解并学习本文运用的举例论证和比喻论证的方法,了解本文用寓言故事说理的特点。

  教学设想

  1.这是一篇文言议论文,教学重点应是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要求学生要切实掌握论点,并了解作者是怎样论证论点的,运用了哪些论据,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要弄清作者的思路,理清文章的层次。

  2.积累一定的'实词、虚词,熟悉主要的句式特点,能讲会译,是阅读分析课文的必备条件,教师应当重视这一教学环节,给以足够的时间保证。教师可以根据大纲和教材的要求给学生明确具体任务。

  教学时数 两至三教时

  用一教时指导预习,作为起始课,以疏通文句为主。用一至二教时研习新课,以分析课文为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指导预习

  本教时完成以下任务:

  1.了解有关《吕氏春秋》及其编著者的知识。

  2.能讲解,会翻译,疏通文句。

  3.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和写作方法。

  4.明确学习本文的目的、要求。

  教学步骤

  一、简介《吕氏春秋》和吕不韦

  教师可指导学生看“预习提示”和有关注解,要求学生知道《吕氏春秋》是怎样一部书,知道是吕不韦请人编写的,可不再补充其他内容。

  二、疏通文句,指导学生试讲、翻译

  指导方法:可以让学生边读边讲,教师给以指导;也可通过练习形式给以指导,教师出示检测练习题,学生解答,教师讲评;也可以由学生自学、质疑,教师在答疑过程中再适当扩展内容,给以指导,等等。

  指导重点:

  1.读准字音

  弗(fú)损益 要(yào )于时

  一脟(luán)肉 一镬(huò)之味

  一鼎之调(tiáo) 澭(yōng)水

  悖(bèi)乱 殇(shāng)子

  镆(mò)铘(yé) 骥(jì)骜(ào)

  遽(jù)契(qì) 时已徙(xǐ)矣

  2.确切理解词义(包括实词和虚词)

  对文中一些重要词语,教师应指导学生阅读并掌握书上的注释,再适当作些补充。

  法先王之法:效法、取法;法令制度。前一个是动词,后一个是名词,高中三年级语文教案《《察今》.示例三.》。

  人或益之:有的、有的人。代词。人或益之,意思是说,人们有的益补它。

  虽人弗损益:虚词“虽”有虽然、即使两种解释,根据上下句关系选择恰当的解释。这里的“虽”应讲成即使,有假设存在某种情况的意思。

  凡先王之法:凡是,表示概括。

  先王之成法:已成的。成法,已成的法令制度。

  察己、察今:明察。

  古今一也:一致,一样。

  以近知远:形容词用作名词,近处的、远处的。

  以所见知所不见:“所+动词”的固定结构,相当于名词,即见到的,没有见到的。

  堂下之阴:阴影,影子。指日月的'影子。

  日月之行:运行。

  先表澭水:标志,标准,名词作动词,设标志。

  循表而夜涉:标志,标准,名词。

  千有余人:相当于“又”。

  益多矣:增加。益多,指河水涨了许多。和“益之”、“暴益”不同。

  所以败也:……原因。所以败,失败的原因。

  有似于此:类似,像。似于此,像这种情况,或,和这种情况相类似。

  守法而弗变:遵守、遵循,这里有贬义,即墨守、保守。

  向之寿民:先前;长寿者。即本来可以长寿的人。

  因时而化:根据、依照;变化。即根据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是故:因此。

  非务相反:要求得到、追求。务相反,一定要有所不同。

  时势异也:时代,形势。时势异,时代和形势不同了。

  以故法:用;旧。用旧有的法令制度。

  为其国:治理。

  时已徙:变迁。

  人问其故:原因,缘故。

  其父虽善游:虽然。

  三、自读课文,熟悉文章内容和写作方法

  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出示思考题: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怎样论证的?

  2.本文讲了荆人夜涉澭水、楚人刻舟求剑、有人欲引婴投江三个故事,这三个故事分别说明了什么道理?可推断出怎样的结论?

  3.本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用这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四、教师小结本节课的内容,明确提出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任务,布置预习作业,为下节课分析课文作准备:按上面三个自学思考题阅读课文。

  第二教时

  研习新课

  本课时完成以下任务:

  1.理清文章层次。

  2.把握中心论点,并理解这一观点的进步意义。

  3.会分析主要论证方法。

  教学步骤

  一、分析中心论点

  教师提问:学习议论文要把握中心论点,学习文言议论文也是如此。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教师可作提示:有些议论文的标题可以作为中心论点,这篇文章的题目行不行?有些议论文可以从文中选出恰当的句子作为中心论点,这篇文章里有没有这样的句子?如果有,选哪一句合适?

  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本文的题目揭示了中心论点。“察今”,即明察当今实际情况。本文针对当时有些人鼓吹效法先王反对变革的错误思想,提出了应当随着时代的改变来制定法令制度的主张,即“世易时移,变法宜矣”。

  教师提问:本文的基本观点就是制定法令制度应当从当今的实际情况出发,对这一观点我们应当怎样评价?

  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这一观点是有进步意义的,因为作者反对的“法先王之法”的顽固守旧的思想,提倡的是变法革新从实际出发的主张,这对于推动时代,社会的.向前发展,无疑起积极进步的作用。但是作者说“先王之所以为法者,人也”,主张以人为依据,从人出发,来制定法令制度,这就掩盖了统治阶级制定法令制度的阶级实质。在阶级社会里,一切法令制度都是为一定阶级服务,不可能有、也从未有过为所有“人”服务的法令制度。这是作者认识上的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

  二、分析文章的层次

  教师提问:阅读议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提高自己对人生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难点: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领会诗歌所赞颂的奋发向上的精神是教学难点。突破的办法就是读,所谓“书读百遍,其意自见”。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探究:

  质疑导入:

  1、出示朗费罗名言,带学生欣赏。

  当你的希望一个个落空,你也要坚定,要沉着!

  若想射中靶子,就得瞄得高一些:每支射出去的箭都会受到地球引力的影响。

  失败可能是变相的胜利,最低潮就是高潮的开始。

  2、板书课题。理解:礼赞。能给“赞”组个词吗?(赞美、赞扬、赞颂……)这些意思“礼赞”都包含,只是更深了一层,是“带着敬意的赞扬”。

  3、质疑:看了课题,你们有疑问吗?

  (学生提出问题:课题为什么是“人生礼赞”?“人生”为什么要“礼赞”?什么样的人生才值得“礼赞”?)

  是啊,怎么样的人生值得礼赞呢?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走进课文,学习课文吧。

  二、合作交流:

  检查预习

  (一)检查生字词

  1、出示:昭(指生读,齐读。)

  左边的“日”像个太阳,在太阳灿烂光芒的`照耀下,一切都那么清楚、明白,这就是“昭”的意思,给它组个词吧。(学生说词)打开书,找到词语所在的句子,想想可以用哪个词替代?

  2、出示:搁浅、乘风破浪

  想像一下,一只小船航行在茫茫的在海上,“搁浅”了,是怎么样的一种情形?“乘风破浪”呢?

  (二)检查读文

  指生分节读,要求:正确、流利。其他认真听。

  (三)思考讨论:

  1、老师范读,学生模仿老师读出诗歌的抑扬顿挫。

  2、说说诗歌留下了怎么样的印象?

  3、用一个字概括诗歌所要表达的意思。(学生思考)

  4、(板书:闯。)

  5、作者想要表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三、品读体验:

  (一)人为什么要“闯”,静读思考,诗歌的哪些部分给了我们启示?

  (诗歌的一、三、四小节阐明了这个问题,以下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回答而灵活进行。)

  A、第一小节的学习。

  1、指生读,说说自己的理解。

  2、“任命运驱使的牛羊”是怎么样的一些人?

  3、“战斗中的闯将”是怎么样的一些人?

  4、你们觉得自己应该做怎么样的人?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B、第三、四小节的学习。

  1、指生读第三小节,说说理解。板书:高尚

  2、口语表达练习:

  谁,凭借什么,在时间的沙滩上留下了自己的脚印。(学生思考练说)

  3、这些伟人在成为伟人之前,跟我们一样,一样的身躯,一样的血,一样的肉。他们能活得那么高尚,我们呢?(生:也能像他们一样高尚!)指生感情朗读。

  教案《六年级语文下册《人生礼赞》教案及教学反思》

  4、当我们即将告别人世时,看到时间的沙滩上,伟人的脚印旁,多了一双自己的脚印,会是怎么样的感受?练习读,读出这种美好的感受。

  5、“闯”不仅能让自己高尚,还能影响别人,读读第四小节,想想,我们的努力能给哪些人以怎么样的影响?(学生思考回答)板书:积极

  6、同学们,如果看到时间的沙滩上因为我们的努力,而增添了许多的脚印,你们又会有怎么样的感受?

  7、指导练习感情朗读。

  (二)第二、五小节的学习。

  1、现在同学们说:人活在世上要不要“闯”?(要)可怎么“闯”,诗人也给了我们启示,读读剩余两小节,认真思考。

  2、指生读第二小节,说说自己的理解。

  3、未来真的不用想吗?(生:不)哪些是要想的?

  4、过去真的都得忘吗?(生:不)哪些还不能忘?

  5、诗人究竟想让我们怎么做?(学生回答)

  板书:行动起来乘风破浪

  6、指导感情朗读第二小节。

  7、指生读第五小节,说说自己的理解。

  板书:沉着稳重不断追求理想期望

  9、诗人又一次向我们发出了“行动”的号召,我们应该怎样“行动”呢?(学生回答时,回顾板书。)

  10、全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学生甲:作者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人生的舞台比喻成战场。

  学生已:还运用了排比的手法,不要空想未来,不要怀恋过去。。。。。

  四、巩固延伸:

  1、同学们,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你对人生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动笔写一写。(学生交流)

  2、朗费罗一首《人生礼赞》让同学们对人生有了新的认识。(课件出示朗费罗图像)看,这位就是朗费罗,一位老人,霜染须发,深邃的目光中透出刚毅。他用生动、睿智的语言驱散了我们心中的迷雾,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激励我们奋发向上、不断追求。希望同学们都能从此刻振奋起来,做生活中的一名“闯将”。最后,让我们齐声诵读这首诗歌。

  板书设计:人生礼赞

  行动起来

  高尚乘风破浪

  闯←————沉着稳重

  积极不断追求理想期望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训练用普通话正确朗读的能力学习圈点批注的读书方法。

  2、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3、体会中心与段落层次的关系。

  4、通过学习课文引导学生观察父母的生活与情感,主动为父母分忧解难。

  教学重点

  1、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2、体会中心与段落层次的关系。

  教学难点

  课文2、3两段对于表达中心的'作用是本文的难点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导入新课,介绍相关文学常识。

  2、检查预习情况,初步感知全文。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

  〖课前准备〗在上课前,在大屏幕里放事先用FLASH做好的《父亲》这首歌,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师】(激发情感,创设氛围)在我的记忆中有这样几首歌词:“在我心中有一座山,险峰万里它最伟岸,爸爸,亲爱的爸爸,你就是我心中的山”;“父亲是儿那登天的梯,父亲是那拉车的牛,想儿是一封家书,千里写叮嘱,盼儿归,一袋闷烟,满天数星斗”。这些饱含深情的话语充满了对父亲的爱戴之情,同时也是父亲最真的写照,

  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篇文质兼美的纪实散文,其中也刻画了一位疼爱儿子的父亲,这篇散文就是朱自清的《背影》。〖板书课题〗

  二、解题

  1、《背影》是一篇著名的纪实性散文,也可以说是回忆性散文,本文写于1925年,至今已六七十年,一直被广大读者所传诵,多少年来也一直被选入教材,哺育了几代人。对于这样的名篇,我们应认真阅读、学习。

  2、作者简介(看投影片)

  朱自清,字佩弦,号秋实。江苏省扬州市人,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创作成就最大的是散文,细腻清丽、意境隽永、于朴素中见真情、洋溢着一股清新气息。

  三、朗读训练

  1、听录音朗读(选一段节奏舒缓情调感伤的音乐)

  要求:将那些自己读不准的字标出记号;将自己不能理解的词语框出来

  2、检查课前预习情况

  给加点的字注音(出示课件)

  奔(bēn)丧(sāng) 差(chāi)使(shi) 狼(láng)藉(jí) 簌(sù)簌(sù) 妥(tuǒ)贴(tiē) 踌(chóu)躇(chú) 迂(yū) 蹒(pán)跚(shān) 箸(zhù) 拭(shì) 琐(suǒ)屑(xiè) 晶(jīng)莹(yíng)

  3、朗读

  可以分为四个部分:1-3段、4-5段,6段,7段分别找不同的小组读。6段齐读。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18个词语

  2、知道月球的有关特点,激发学生了解月球的愿望。

  3、学会读懂说明文的方法去学习本课。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流程设计:

  一、趣味揭题、奠定情感基础

  1、猜谜引入:师说谜语,猜猜我是谁?

  谜面: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有时挂在山头,有时挂在树梢。

  (猜出谜语后出示月球的图片,以激发情感。)

  2、那我就是--月亮姐姐,你们还管我叫什么?

  3、月亮姐姐很想跟你们交朋友,你们想想跟月亮姐姐交朋友呢?

  那就先听月亮姐姐作一个自我介绍吧!

  揭题:月球的自述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谁能听懂月亮姐姐的话,就与谁交朋友。

  师范读(即自述)

  2、学习生字新词,读通课文,交流课文大意

  三、进入情境,深入学习

  1、看来,大家对都很真心诚意地要与月亮姐姐交朋友,但交朋友就要对月亮姐

  姐有一个深入地了解,大家可以用哪些方法加深月亮姐姐的认识?

  (交流学习策略)

  (课后记录:通过让学生展开互相讨论,从而互相借鉴学习方法,然后让学生在学习时尽量使用最合理的方法进行合作学习,这样达到了更好的学习效果。从而也增多了学生的学习方法,锻炼了学生在面对什么问题时应该选择什么学习方法的应用能力。)

  2、再读读文,看课文写了哪些有关月球的知识?

  4、选一方面最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可以是小组合作学习。

  (课后记录:合作学习是建立在需要的基础上的,让学生觉得自己什么时候该同其他同学进行合作了就什么时候进行合作,让合作不再流于形式,而是符合学生的切身需要,自发形成的。这样合作时目的也明确了。)

  5、交流汇报学习成果,品读重点词句,贯穿感情朗读

  (1) 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名字多---人类喜欢月球(读出喜爱)

  (2) 体积小,距离远(通过比较体会“只有”“平均”等词用得准确)

  (3) 光亮,相当于一面镜子

  (4) 气象情况:无空气,无水

  (这样的`气候条件会造成怎样的结果?)

  得出:无风云雨雪,声间传播、温差等

  (5) 山峰高(通过比较句子体会用词准确)

  (6) 中国人民愿望(喜欢月球,登上月球)

  四、创设情境转述:(多媒体展示月球)

  1、想不想把这个新朋友介绍给别人呢? (各自准备转述)

  2、同桌或小组交流,可以选自己最感兴趣的一方面交流,也可全面交流。

  (课后记录:让学生选择最感兴趣的地方跟自己喜欢交流的对象进行交流。学生兴趣浓了,交流起来也绘声绘色,而且还暗含了比较的心理。因为他所选择的交流对象往往是自己平时的好伙伴,或平时较劲的对象。那通过这么一交流,学生真正地动脑筋去想、去说了。)

  3、汇报。

  五、拓展知识

  1、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月球的知识?你是怎么知道的?

  2、大家还可以通过什么方式能更多地了解月亮姐姐?

  六、“假想旅行”语言实践,升华情感

  1、朋友们,看来大家对月亮姐姐都比较了解了,那你们想不想到我家去做客呢?大家该穿什么衣服,带什么东西去?

  2、准备好了东西,现在请朋友们闭上眼睛,月亮姐姐带你们乘上“神舟8号”宇宙飞船,登上月球。(配上声音过一会儿)

  你们看到了什么?你们在那里的生活是怎样的?

  七、激情总结:

  1、是啊,月球上有无穷的奥秘在等待着人类去探索,更等待着深爱着她的中国客人去探索。在旅行即将结束的时候,大家一家有许多心里话要跟月亮姐姐说,现在就把你最想说的话写在书上吧!

  2、交流

语文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坐井观天》是一篇生动有趣,寓意深刻的童话故事,文章通过青蛙和小鸟争论天空大小的故事,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或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故事内容浅显易懂,但要挖掘深含其中的寓意,对孩子们来说却有一定的难度。《坐井观天》是本组课文中的第一篇,占据极其重要的位置,是学生学习本组课文的先导,学习时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为本组课文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来理解“井沿、大话、无边无际”等词语的意思。

  3、抓住文中的对话,理解课文内容;

  4、通过分角色朗读,读出青蛙的自信、傲慢;小鸟的劝告、诚恳的语气。

  5、理解寓意:看问题、认识事物要全面,不能自以为是、目光短浅。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抓住文中的关键句子,讨论交流,理解课文内容,明白道理。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然后分角色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文章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或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

  教学重点:

  抓住青蛙和小鸟的对话,让学生理解青蛙和小鸟对天有多大这个问题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

  教学难点: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理解本文的寓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谈话引入课题。

  师:亲爱的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位新朋友,你们看(出示青蛙和小鸟的卡片)。从前这只青蛙坐在这口古老的井里。一天,一只小鸟飞来,落在井沿上,咦!后来怎样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故事,故事的题目就是《坐井观天》(板书)。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师:现在,把书打开,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号自然段(学生自读课文,很认真)。(出示词语卡片,学生认读:抬头、回答、青蛙、弄错、还有、无边无际、相信、井沿)

  师:课题“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课文里讲的是谁“坐井观天”?青蛙和小鸟在争论什么?它们是为了一件什么事争论起来的?

  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1、想一想,青蛙和小鸟为什么有不同的看法?

  2、交流:你读懂了什么?

  (1)“无边无际”什么意思?

  练习说话:()是无边无际的。

  (2)比较句子:

  天无边无际,很大很大。

  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3)指导朗读小鸟的话。

  (4)“大话”什么意思?青蛙为什么觉得小鸟的话是大话?找到句子读一读。

  (5)比较句子:

  天不过井口那么大,不用飞那么远。

  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四、精读(选读)课文,深入感悟

  1、如果有一天青蛙真的跳出井口,它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2、从这个故事中,你们知道了什么?懂得了什么?

  3、词语总结复习:坐井观天、无边无际、一……就……。

  五、课堂总结

  本文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然就会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根据课文内容,展开丰富的想象,续写课文。

  七、板书设计

  坐井观天

  看

  青蛙:天不过井口那么大

  小鸟: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2-08

(经典)语文教案11-10

语文教案(经典)08-01

[精选]语文教案03-05

语文教案(精选)08-31

(精选)语文教案01-09

(经典)语文教案05-29

语文教案[经典]01-09

语文园地教案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