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小学语文教案三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我的发现】
1、放手让学生观察发现,交流讨论。
2、先让学生拼读生字,朗读韵语,在读中发现字的特点。
3、读学习伙伴的话,让学生说泡、饱等6个字的特点。
4、认一认生字条中的生字,再说说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5、教师还可举出几个声旁是“包”的子,让学生试着认一认(苞、胞、炮等)
【日积月累】
1、读读记记:
⑴ 自由读。
⑵ 师生相互数数字对词语的游戏。
⑶ 师生相互数数字对词语的游戏。
⑷ 生生相互数数字对词语的游戏。
⑸ 说说对词语的理解,如有不理解的地方,教师可讲解。
⑹ 你记住了哪些词。
2、我会填:
⑴ 自由朗读,感受语气。
⑵ 填写标点符号。
⑶ 指导朗读,加深对这三种句式特点的认识。
3、我会写:
⑴ 学生自由看图,然后让学生自由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⑵ 指名说,引导学生仔细听。
⑶ 学生评价。
⑷ 在此基础上,再给机会让学生有条理地把几句话连起来说,比一比,看谁说得有条理。
⑸ 把自己说的几句话写下来。
4、我会读:
⑴ 老爷爷和小孙子有驴也不敢骑,这是怎么回事呢?自己读一读这则故事,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⑵ 把这个故事读给你同桌听听,比比看,谁读得更有意思。
⑶ 小组合作分角色读一读,议一议:你认为老爷爷应该听谁的?为什么?
⑷ 你还有更好的办法吗?(如一人骑一会儿)
⑸ 如果遇到这种事,你会怎样做?
⑹ 这个故事真有趣,我们来演一演好吗?听了人们的议论,爷孙俩后来会怎么做呢?把你编的故事也演一演。
【展示台】
(课前精心布置“展示台”)
1、识字交流站:
“学生字,有办法,课内学,课外集,互相交流进步大。”小朋友们,欢迎来到识字交流站。
⑴ 把识字卡分别摆在每个小组的桌子中间,每人都教一教其他同学自己的卡片怎么读。
⑵ 找到自己的.好朋友互相学习生字。
⑶ 自己练习读生字,每组推荐一位参加班级的竟赛。
⑷ 评选出“识字大王”。
2、故事会:
⑴ 最近,我们学习了《坐井观天》《风娃娃》《酸的和甜的》等等故事,这些故事都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做事要多动脑筋。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动脑筋的故事呢?讲给大家听一听。
⑵ 分组准备,可以一个人讲,也可以几个人商量编一个故事,还可以加上一点动作边讲边演。
⑶ 在小组里讲一讲,再讲给大家听。
⑷ 评一评,谁的故事讲得最好?好在哪里?
⑸ 谁的故事不够好,哪些地方可以改一改?
⑹ 颁奖,评出故事大王以及优秀评论家。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自主识字若干个。理解本课“百思不得其解”、“雷打不动”、“弥留之际”、“沧桑”等词语。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和积累含义深刻的句子。发挥想象能力理解文章内容,领悟思想感情。
3、情感目标:从故事中,感受人间真情和温暖,领悟到人生的财富是善良、真诚的爱。
教学重点:
共同的秘密是什么? 12个矿工是怎样保守着共同的秘密的?
教学难点:
第三部分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准备:
1、熟悉导语,明确单元训练重点
2、交流有关矿工生活的资料
3、制作课件
第一课时
一、交流矿工生活的艰苦
解题质疑
初读课文,排除字词障碍
通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细读课文,根据段意分段(将段意熟读,背下来)
讲读第一部分内容 理解“抚恤金”、“闭塞”;体会矿工妻子的艰难境遇和队长们的帮助
第二课时: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50课,齐读课题。
1、回忆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一个矿工在意外事故中去世了。为了帮助他的妻儿维持生计, 12位矿友坚持每天到她的馄饨摊吃一碗馄饨。十多年过去了,什么都变了,不变的是12颗爱心。
2、说一说课文的段落层次
(1——3)矿工被炸死后,他的妻儿生活无靠,在队长的建议下开起了馄饨摊,每天至少有12人光顾,从不间断。
(4——6)12个矿工们坚持去吃馄饨,令他们的妻子不明白,直到队长弥留之际说出了秘密,从此后队长的妻子也加入到12人的行列。
(7——8)十几年过去了,来吃馄饨的人也在变化着,但从未少过12人。
二、过渡、导语
矿工的妻子是不幸的,又是幸运的,因为在她精神上无依无靠、生活上举步为艰的时候,有12个人毅然决然地支持着她、帮助着她。那么“共同的秘密”究竟是什么?从中我们能领悟到什么呢? 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的下一部分
三、读4——6自然段,思考“共同的秘密”是什么?从文中哪句话看出来的?
1、生:12个矿工约定每天去馄饨摊上吃一碗馄饨。
2、生:在第5自然段。[出示:队长的话]
(1) 读中理解、强调重音约定——经过商量而确定的,相约要遵守的。 兄弟、自己的兄弟——他们同甘苦,共患难的工作中,建立的阶级感情
(2) 比较句子,体会反问表达效果,体会语调 这是我们12个兄弟的约定,自己的兄弟死了,他的老婆孩子,咱们要帮。 这是我们12个兄弟的约定,自己的兄弟死了,他的老婆孩子,咱们不能不帮。 这是我们12个兄弟的约定,自己的兄弟死了,他的老婆孩子,咱们不帮谁帮?
(3)小结:多么善良的12个人啊!这是次意外事故,无论从法律上,道德上,还是经济条件上,他们都可以不帮他的妻儿,但这种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情谊,使他们把帮助这孤儿寡母当作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4)再读
四、原来这共同的秘密就是12个矿工的约定。
从哪能看出这是一份约定呢?默读全文,找到相关语句用“——”画下来,和小组同学交流一下,读一读。
学生自主学习、交流(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汇报(引导学生按行文的顺序)
A.8毛钱一碗的馄饨热气腾腾,开张第一天就一下来了12个人。 “一下”:12个矿工都信守约定,如期到来。[出示图一]
B.随着时间的推移,吃馄饨的人越来越多。最多时可达二三十人,而最少时从未少过12人,而且风霜雨雪从不间断。
1、(学生想象)“风霜雨雪从不间断”那会是怎样的情景?
2、在你绘声绘色的描述中,我仿佛看到了那些平凡的矿工,感受到了他们善良的心灵,真的很敬佩他们这伟大的举动。(再读)
3、小结:之所以开张第一天就一下来了12人,随后从未少过12人,而且无论天气多么恶劣,从不间断,就是因为(引读:男同学读“这是?”)
C、第四自然段内容
1、雷打不动:形容坚定,不可动摇。——信守诺言、恪守约定
2、妻子的“百思不得其解”。除文中提到的猜疑、跟踪、质问,还可能怎样?
3、她们不理解是因为,她们不知道“这是?”(女同学改人称读)
4、 学到这里,你有没有什么疑问?学生质疑:能想着帮着别人,这是好事,为什么要把它当作秘密不告诉别人,而且对自己的家人也如此?讨论汇报(多么善良的人们,在献出爱心的同时,也在用心维护着这对母子的尊严,让她感到她是自力更生的,让她觉得生活得很坦然。)
5、 说话练习:想象一下,当初,矿工队长和矿工工友们约定时会怎么说?
C、第五自然段
1、 结合下文,理解“弥留之际”,换词理解(临终之前、临死之前、即将离开人世)
2、 因为“这是我们12个兄弟的约定”,所以“你一定要替我每天去吃一碗馄饨。”
3、这说明什么?(他把这义不容辞的责任看得重于一切,他要把自己未完成的责任传承下去。)
4、此时此刻队长的妻子什么也没说,但她思绪万千,她会想些什么呢?(过去对丈夫的猜疑是不对的`。原来他的丈夫这么伟大。一定将这艰巨的任务,厚重的责任坚持到底!)
4、[出示,6小节和图二]引读第6自然段:“于是,从此以后每天的早晨,在”
D.来去匆匆的人流不断,而时光变幻之间惟一不变的是不多不少的12个人。
时间更迭,万物变迁,而惟一不变的是“12个”数字,那是12颗善良的心从未动摇过,哪怕只是微薄的力量,也一定要它持久,进行到底。带着对这12个人的赞扬和佩服之感,再读。 过渡:就这样,十几个春秋过去了,几千个日日夜夜过去了,当我们再次来到那个馄饨摊,还会见到那12个熟悉的面孔吗?
五、指读7、8自然段
[出示:图三] E.前来光临馄饨摊的人,尽管年轻的代替了年老的,女人代替了男人,但从未少过12个人。穿透十几年岁月沧桑,依然闪亮的是12颗金灿灿的爱心。
1、既然12个人都这样信守约定,为什么还要“代替”?这十几年间可能会发生什么事?
2、过渡:是啊!无法阻挡的“生、老、病、死”,无法预料的“天灾人祸”十几年来,这些矿工们经历着生活的变化,也在经历着的世事的沧桑。
3、引读:所以,“前来光临馄饨摊的人,年轻的代替了年老的,女人代替了男人
4、这不仅是12个矿工的秘密了,已经成了12个家庭的秘密,甚至是更多帮助者共同的秘密。(扣题)
5、虽然“十多年过去了”,但是“依然闪亮的是12颗金灿灿的爱心。”
6、怎么理解“金灿灿的爱心”?
7、这仅仅是12颗闪光的爱心吗?同学们想一想,在这样善良、朴实的人群,再过10年、20年会是什么样?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理解生字新词。
2.了解演讲的特点,明白为什么要做到每天四问,培养学生不断激励和鞭策自己的好习惯。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能说出第一问的内容。
2.能联系实际说说这一问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
1.同学们有没有听过演讲?
2.板书课题,揭示教学内容。
3.学生根据资料介绍陶校长
4.说说你想从这可了解到什么?
二、初读课文10
1.自由轻声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检查自读效果。
正音:锻炼堡垒稳定激励鞭策专心致志韧性
指导书写:锻炼堡垒激励等
3.分段朗读。学生评议。
4.从这篇文章当中,你看出演讲有什么特点?
5.陶校长的演讲主要从哪几个方面来说的?
三、精读课文第二自然段15
1.默读思考:陶校长的第一问是什么?为什么要先问这个问题?
2.集体交流:
a.指名回答。
b.出示关联词语因为才否则朗读。
c.说说为什么要先问这个问题?
d.从这段你还明白了什么?
e.朗读体会。
3.总结:
健康是如此重要,所以陶校长希望我们从小树立健康第一的观念。
4.理清层次:
这段话是怎样来说明这个问题的?
(先说了什么?在说什么?最后说什么?)
5.齐读本段。
四、课堂练习
1.熟读课文。
2.将陶校长的第一问复述出来。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能说出陶校长的后几问分别包括那些意思?
2.能运用学法进行自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5
1.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27课,陶校长演讲的题目是什么?
2.
他的第一问是什么?
3.
为什么要这样问?
4.
如何才能做到呢?
二、精读课文第三自然段10
1.自学这段
要求:看看这一段问了什么?为什么要这样问?
2.学生自学本段。
3.小组交流讨论。
4.集体讨论:
a.问了什么?
b.为什么要这样问?
c.朗读指导,突出有了才
d.怎样才能做到?
e.朗读指导,突出要想就就
5.有感情朗读课文。
6.小结学法。
三、学习余下段落15
1.学生自学三四两问。
2.小组交流讨论明白了什么?
3.全班交流:
a.你明白了什么?
b.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引导学生理解三四两问。
4.朗读指导。
5.齐读课文。
四、课堂练习5
复述课文。
板书:
26.陶校长的演讲
身体有没有进步?生命之本
每天四问
学问有没有进步?前进源泉
工作有没有进步?打牢基础
道德有没有进步?做人根本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2-08
小学语文绝句教案12-22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05-27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05-21
小学语文教案11-07
小学语文荷花教案10-21
小学语文《假如》教案11-19
小学语文松鼠教案12-30
小学语文教案12-13
小学语文识字教案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