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壹学网>教案>语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7-21 10:12:29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8篇(优选)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8篇(优选)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数出学过的字的笔画数,并按笔画数填写。

  2、复习巩固学过的字。逐渐养成正确使用量词的语言习惯。

  3、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儿歌,知道看太阳,辨别方向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使用量词。

  教具准备:

  挂图、纸做大转盘,词语卡片、字卡、学生准备彩色笔。

  教学准备:

  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教案教学实录。

  第一课时

  一、我会填。

  1、出示子、头、长、出、飞、火,并把花瓶、红花贴在黑板上。

  (1)集体认读。指学生说说:题目要我们干什么?

  (2)齐读:我会读。

  2、学生填写后,交流填写方法。

  二、看看读读。

  1、出示插图。

  2、观察图画,说说图意或编一个小故事。(学生自由发言)

  3、读词。(根据学生发言,随机出现文字:白云、木船、小河、小狗、鸭子、野花)

  (1)齐读。

  (2)自读:一只小狗、一条小河、一朵白云、两只鸭子、一条木船、几朵野花。

  (3)对口令。

  4、小组讨论:把图中的事物连起来说一说,比比哪组说得好。

  (1)小组讨论。

  (2)汇报交流。

  三、巩固练习:说一说。

  一( )画 一( )水 几( )小鸡

  一( )阳光 一( )手 几( )房子

  几( )鱼 几( )星星

  四、扩展练习。

  出示读读背背中的插图或看文中的插图,用上数量词表示图中的事物。

  第二课时

  一、读读画画。

  1、按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指学生认读.

  2、观察图,你们发现了什么?(学生自由说)

  3、按要求涂上颜色,并分类认读。

  4、游戏:给每个字编号,如图,共14个号,号码位置固定,转盘上的'字随转盘转动,停止后,用编号所指的字组词,说句子或背儿歌、古诗。

  5、练习:找一找带有下面偏旁的字。

  (1)四人小组合作找一找。

  (2)汇报、交流。

  二、读读背背:东西南北。

  1、自读,指学生读,评议。

  2、同桌互读,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3、指导学生认清方向。

  (1)早晨太阳从什么地方升起?

  (2)说说图中小女孩面向什么地方去上学,推断出其余三个方向。

  4、朗读、背诵。(配上动作)

  三、扩展活动。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教案教学实录

  教学思考:

  下午的时候,面向太阳,方向该怎么说呢?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对子歌,争取背诵下来。

  2、初步了解对联中对仗的特点。

  3、感受对子歌中所写的古代人景情趣。

  重点及难点

  生僻词的意思及对子歌中的古代情趣。

  教学准备

  对联的'初步知识。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对联是汉语家园的一种特有的文学样式。学习对对联的基础是古代蒙学的对子歌,我们上学期已经接触了《对子歌》,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二首。

  二、利用多种方式熟读课文

  1.范读课文。注意其中的字音。

  2.学生自由练读。

  3.指生朗读并正音。

  4.齐读课文。做到正确。

  5.上下联对比接读。(男女生或小组间)

  三、学习对子歌(一)

  1.利用工具书结合书下注释用自己的话还原古文。

  2.注释

  牛女:牛郎、织女二星。

  河,银河。

  参商:二星名。《左传昭元年》载,传说高辛氏有二子,长阏伯,季实沉。兄弟不睦,日寻戈矛。帝迁阏于商丘,主辰;迁沉于大夏,主参,使之永不相遇。

  斗:北斗七星。

  戍旅:守边塞的兵卒。

  3.交流互补。

  四、当堂积累

  1.齐读,齐背。

  2.同桌互相考:我出上联你对下联。

  五、留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对子歌》(其一)并背诵下来。

  3.预习《对子歌》(其二)。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节内容

  1.指生背诵《对子歌》(其一),检查作业完成情况。

  2.提问《对子歌》(其一)中的个别对联。

  二、继续学习《对子歌》(二)

  1.齐读课文。

  2.用自己的语言还原《对子歌》(其二),边默读边标记。

  3.小组交流学习所得。

  三、教师点拨

  四、总结全文

  1.你喜欢哪几句?为什么?

  2.做课后题

  五、留作业

  1.抄写《对子歌》(其二)并背诵。

  2.预习下一课。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能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3.熟读课文,能初步体会课文情感的变化,并做简单批注。

  教学重点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起因课文第2自然的归属问题有争议,把它归为起因是因为猴子放肆起来的具体表现就是第2自然段讲的摘去了孩子的帽子,因而引发了后面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跳水》这篇课文里,作者给我们讲了一个十分惊险的.故事,谁说说这个故事大致是怎样的?(指名简要说一说初读后的感知。)

  (二)交流预习,学习生字新词。

  1.出示生字,读一读,再组成本课的词语,读一读。

  2.学生互相提示易读错写错的字。

  吓唬应读 xià hu 龇的读音 zī

  猴书写时不要多写一竖。

  3.解释词语,(互相提问,互相解答)

  放肆:言行轻率,任意,毫无顾忌。

  桅杆:船上挂帆的杆子。

  醒悟:认识由模糊而变得清楚,由错误而正确。课文中指明白。悟,理解,明白。

  失足:没有把握住。走路不小心而摔倒。

  (三)学生投入地读书,理解文章的结构。

  1.轻声读课文,想想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是怎样引起的,经过如何,结果怎样。

  2.快速浏览课文,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给文章分段。然后交流。

  板书:

  起因(12)水手取笑猴子,猴子摘走孩子的帽子爬上桅杆。

  经过(34)孩子追猴子,他不顾一切,陷入绝境。

  结果(56)船长逼孩子跳水,得救。

  3.认真默读课文,把描写孩子处境危险的句子画下来,并做简单的批注。

  ①自读,批注。

  ②在组内交流,互相补充。

  ③在全班朗读句子,然后进行评读。

  让学生初步感受到第二部分事情的发展过程,感受心情的变化担心、紧张。

  (四)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新词。

  3.形容处境危险或情况紧急,可以用哪些词语?把你知道的写下来。

  附:板书设计

  跳水

  起因(12)水手取笑猴子,猴子摘走孩子的帽子爬上桅杆。

  经过(34)孩子追猴子,他不顾一切,陷入绝境。

  结果(56)船长逼孩子跳水,得救。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声母zh、ch、sh、r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zh ch sh r 4声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学会zh ch sh r与单韵母拼读音节及带调拼读音节,准确拼读音节;学会zhi chi shi ri4个整体认读音节;认识7个生字,会读儿歌。

  2.过程与方法:通过形式多样的拼读,激发学习拼音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教学中学会倾听,学会创造,学会合作,感受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

  声母zh、ch、sh、r的发音。

  教学难点:

  zhi、chi、shi、ri的整体认读是难点。

  教学准备:

  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认读整体认读音节yi、wu、yu、zi、ci、si。

  2.复习三拼音guo、duo、kuo、zuo、cuo、suo。

  二、学习声母zh及其音节。

  1.看图,图上画了什么?

  2.读音。范读 齐读 指名读

  3.识形。看图,编儿歌,记形状。

  4.出示整体认读音节zhi,自由读,指名读。

  读zh――zhi,注意区分读音的不同。

  出示:zhī、zhí、zhǐ、zhì

  指名读,开火车读。

  5.出示音节“zha、zhe、zhu、zhuo”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6.出示带调音节zhí、zhū、zhù、zhuó。小组合作学习。

  7.检查。

  8.练习。老师说音节,学生拼读。

  三、学习声母ch及其音节。

  方法同上。

  用音节组词。

  四、书写。

  写声母zh、ch及其音节zhi、chi、zhá、zhǔ、chí、chè

  可以老师说音节,学生拼读,然后再写。

  五、学习声母sh、r及其音节。

  方法同zh、ch的学法。

  用shī、shā、shù、rè、ruò、rú组词。

  六、看图。

  1.图上画了谁在干什么?谁在怎样的.干什么?

  2.出示音节词,自由读,指名读。

  3.去掉拼音读。

  4.去掉词语读。(学习生字:出读书骑车)

  5.用“出车书”组词。

  七、学儿歌。

  1.出示音节。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2.自由读儿歌,指名读,齐读。

  3.学习生字“的话”。出示生字,你是怎样记住的?

  用生字“话”组词。

  4.生字练习。

  (1)在图上和儿歌中找到本课的生字,用横线画出来。

  (2)贴生字卡片,找两名学生上台做找朋友的游戏。

  老师出示生字,其余学生齐读生字,让这两名学声指出该生字,看谁找的快。

  5.背诵儿歌。

  自由背,同桌互背,男女生比赛背。

  八、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声母zh、ch、sh、r的发音和书写,同学们要掌握它们的读写要领。

  九、作业

  课后练习读声母zh、ch、sh、r练习书写拼音。

  板书设计:

  zh、ch、sh、r

  zhī、zhí、zhǐ、zhì

  zha、zhe、zhu、zhuo

  zhi、chi、zhá、zhǔ、chí、chè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识字15个,写字6个。理解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挂图、生字卡片、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种子是怎样发芽的吗?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粒种子。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 听录音。

  2. 看一看,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3. 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的读。圈出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

  4. 出示生字 泥 醒 和 挺 舒 声 钻 松 泉 热 闹 连 忙 赶 光

  5. 我愿当小老师。

  6. 找出生字的“邻居”,还能和谁做朋友?

  7. 组内读课文。一人读一节。

  8. 选读得好的同学到前面读。

  三.在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1. 指名读课文。

  2. 讨论:种子是怎样看外边世界的?种子挺了几次?种子在什么情况下挺了又挺?种子想出去就能出去吗?

  3. 听学生汇报,并总结。

  4. 再读课文。

  四.巩固练习

  看谁读得好 钻出 松土 泉水 和平 热闹 连忙 舒服 暖和

  五.课堂总结:这节课同学们学得真棒!

  教学回顾:

  板书设计: 一粒种子

  泥 醒 和 挺 舒 声 钻 松

  泉 热 闹 连 忙 赶 光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了解“拟声词”在表达中的作用,并学着运用。

  2.积累富有哲理的名句,获得人生教益。

  3.把握写读后感的方法,能联系生活实际写读后感。

  4.与同学交流看电影或看电视后的感受。

  教学时间

  2~3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通读四个句子,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2.交流感受。可去掉带点的词语对比体会。

  3.带点的词都是模拟声音的词语,读起来铿锵有声,句子更形象生动。再读读小女孩的话:句子里用上一些模拟声音的词语,显得生动形象。

  4.仿说几个句子。

  二、词语拾贝

  1.多种形式读成语。

  2.自主理解词义,再交流。

  3.说说从成语中你明白哪些哲理?

  4.自主记成语,学习运用。

  三、互动平台

  1.分角色读题中几个人的对话。

  2.说说读后你知道了什么?

  3.引导学生明白读书时“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道理,可边读边批,也可写读后感。

  4.交流归纳写读后感的基本方法。

  四、口语交际

  1.教学目标。

  (1)能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介绍自己印象最深的革命影视片的内容或情节。把自己感兴趣的地方说具体、说生动。

  (2)能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并能从中学习别人好的表述方法。

  (3)能接收别人的建议,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好习惯。

  2.教学过程。

  (1)读题,明确要求。

  ①这次口语交际要讲哪些方面的内容?

  ②回忆印象最深的影片或电视。哪部印象最深?说一说。

  (2)交流,小组活动。

  ①自己打腹稿试讲。

  ②小组内个别交流,引发共同评议。

  ③针对组内交流情况,共同评议一部影片推荐到全班交流。适时引导介绍要具体、生动。

  (3)总结评议。

  五、习作百花园

  1.教学目标。

  (1)学习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文章的重要内容。

  (2)能抓住感动的一点,联系文章或生活实际谈感受。

  (3)能把自己读书的感受清楚地写下来。

  2.教学过程。

  (1)谈话引入。

  在我们的学习中,许多课文令我们感动。哪些课文感动了你?

  如果我们读别人的文章只是走马观花地读,那还不算读。我们读到一篇好的文章,会浮想联翩,会感慨万千……我们说这也是“读出了自己”。我们把这种阅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后所产生的感想叫做读后感。

  (2)回忆“互动平台”学到的写读后感的基本方法。

  首先要认真阅读文章,把握文章的内容,在你感兴趣或感触深的地方仔细阅读,把文章的内容和自己的感受结合起来,认真思考,然后写下来。

  (3)指导写作。

  ①拟题。直接拟题:如读《七颗钻石》有感。

  用一句话或一个词做正题,如,珍惜生活——读《卖火柴的小女孩》有感。

  ②老师可以在方法、结构上进行引导,给以帮助。(介、议、联、应)

  第一部分:介(简介原文主要内容,注意:一定要侧重与感点有关的主要内容,以便自然地引出下文的感想。)

  第二部分:议(用一两句话,对原文内容加以议论,引出下文的“联系实际”。)

  第三部分:联(具体联系你所了解的、听到的、看到的社会实际或自己的思想、学习、生活实际,谈感想感受。)

  第四部分:应(总结照应开头的内容,再次强调感动的地方,总结自己受到的教育或启发。)

  (4)学生习作,教师相机指导。

  (5)习作交流,互评,老师点评指导。

  (6)修改、抄写。

  六、自主阅读园地

  1.自读全文,说说作者受到哪些感动?

  2.结合互动平台。引导学生讨论这篇读后感中作者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感受?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知识、能力、教法、德育渗透点)

  知识与技能:

  1、学会12个生字,理解“失重、缘故、觅食、小心翼翼、心旷神怡、广袤无垠等词语,并用“心旷神怡”和“广袤无垠”写句子。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人类登月的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人类首次登月的伟大意义,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过程与方法: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精读课文,品词悟句;重视细节,强化理解。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顺序,了解宇航员在登月过程中的工作、生活情况。

  2、通过学文,引导学生感受科技的魅力,理解人类首次登月的意义,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小黑板

  第1课时

  教学设计:个性化备课:

  一、导入新课

  人类探访月球,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月球之旅》,看看作者是怎样记叙这一真实历程的。(板书课题)xKb1。Com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轮读课文,相机正音,互相评价。

  3、读完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三、自由读课文,理清记叙顺序,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思考:登月球分几个阶段,用自己的话概括每阶段的要点。

  指名复述登月球过程中的几个阶段。教师根据学生复述,板书其要点。

  登月的全过程有三个阶段:飞船升空、登月成功、胜利返航。

  明确:按事情发展的时间顺序,将有关表示时间的短语在书上圈点。

  四、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五、指导书写。

  板书设计:

  第2课时

  教学设计:个性化备课:

  一、复习导入

  说说登月分那几个阶段?

  二、自主学习。

  教师指导学生相互质疑并共同探讨,深入体会。

  1、宇航员登月到返航经历多长时间?宇航员是怎样生活的?

  2、宇航员登月后做哪些事?人类登月有什么意义?

  3、课文在表达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二、合作探究。

  对以上的问题,小组研讨并在教师指导下达成共识:

  1、人类第一次踏上月球来回历经76万千米,历时95个小时。失重状态下吃饭和睡觉很有趣和特别。

  2、宇航员登月球采集月壤和月岩样品,拍摄了许多照片。“阿波罗”登月计划成功,使人类的梦想变成了现实,人类开始走向地球以外的.星球。现代科学技术已达到向外层空间发展的水平。这既是人类巨大的飞跃,也是人类迈出的第一步。

  3、语言方面:恰当的描述、用数字说明、叙述中有议论。

  三、拓展延伸,联想和想象。

  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看插图,引导想象。

  1、科学家为什么要搜集月球上的土壤和岩石呢?

  2、假如你驾驶宇宙飞船登月,你有什么感受?你会做些什么?展开想象,写一篇小短文。题目为《我驾飞船登月》。

  板书设计:

  12月球之旅

  登月生活

  地球 月球

  返回地球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的:

  1、通过相互交流了解认识一些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的特点。

  2、通过调查活动了解当地的野生生物的生存状况和保护情况。

  3、增强对自然环境条件下的野生生物的.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知道一些野生动植物及栖息地的特点。

  教学难点:让学生意识到对自然环境条件下的野生生物的保护。

  教学准备:活动手册、红树林、丹顶鹤、藏羚羊等野生生物的图片或影视资料、当地野生生物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你们知道哪些野生的动物或植物?”

  “动物园的老虎算野生动物吗?生活在自然环境中,受人干扰少的生物才算野生生物。”

  二、探究过程

  1、介绍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

  (1)了解《野生动物保XX》和自然保护区的规定。

  (2)交流介绍自己知道的野生生物及其栖息地。

  (包括红树林、丹顶鹤、藏羚羊等野生生物。红树林并不是红颜色的树林,它是一种稀有的木本植物,生长于陆地与海洋交界带的滩涂上,是陆地向海洋过渡的特殊生态系。作为当今海岸湿地生态系统的木本植物,红树林起到海岸森林脊梁的作用。红树林是海洋生物食物链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食物链转换,它可以为海洋生物提供良好的生长发育环境。)

  (3)写出保护野生生物的理由。

  (4)小组交流。

  2、调查当地的野生生物。

  讨论野生生物当前的保护状况及在野生生物的保护上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3、小结。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2-21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经典)语文教案05-29

(精选)语文教案11-18

[精选]语文教案03-05

语文教案07-20

语文树教案12-11

语文《翠鸟》教案08-04

语文备课教案01-25

语文《口技》教案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