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壹学网>教案>数学教案>数学教案:除

数学教案:除

时间:2024-07-08 09:30:50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数学教案:除法15篇[优秀]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数学教案:除法,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数学教案:除法15篇[优秀]

数学教案:除法1

  【教学内容】:教材第81页例5。

  【教学目标】:

  1.掌握把除数看作15、25的特殊数进行试商的方法。

  2.掌握灵活试商的技巧,提高试商速度。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把除数看作15、25进行试商的方法。

  难点:灵活选择试商方法正确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口算。

  15×4= 15×6= 25×4=

  24×5= 15×8= 25×8=

  2.笔算。

  188÷24= 245÷49=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订正,后小结:在试商中当商大了或小了时,要用调商的.方法,找到合适的商。

  3.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笔算除法。

  二、自主探究

  1.教学例5。

  240÷26= ,怎么计算?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小组交流,看看有没有不同的试商方法,再汇报算法。

  2.学生汇报试商方法和计算过程,教师将三种不同的试商方法和竖式板书出来:

  3.这几种方法都对,哪种方法比较简便?

  4.教材第81页“做一做”。

  把你试商的过程说给同学听听。

  5.小结。

  在计算除法时,可以把除数14、15、16和24、25、26分别看作15和25来试商比较简便。

  三、实践应用

  1.教材“练习十五”第2题。

  小组内说一说、议一议,再集体订正。

  2.教材“练习十五”第3题。

  小组内分工完成,每人做4道,做完后互相交流、检查,同时指名学生板演,集体订正。

  3.教材“练习十五”第4题。

  小组内议一议,说说自己的发现。小组代表汇报,教师概括:被除数的前两位是除数的一半时,这些题的商都是5。

  4.教材“练习十五”第6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想想该怎么解答,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小组讨论交流后,独立完成,小组汇报。

  5.教材“练习十五”第1、5题。

  学生独立练习,小组内互相检查。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根据不同的情况灵活地运用试商的方法。在教学时,可以结合具体练习巩固和复习前面学习的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把除数看作整十数来试商的方法,然后通过举例子让学生用“四舍五入”法来计算,感受多次调商的过程。引导学生思考交流,用不同的方法试商,培养学生应根据不同情况灵活运用试商的方法。

数学教案:除法2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掌握乘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加深对乘法的理解.

  2.能利用乘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乘法算式中未知数 .

  3.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感悟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乘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应用乘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乘法算式中的未知数x.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

  35= 48= 64= 123=

  332= 411= 235= 244=

  2.(演示课件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师提问:(1)谁能根据电脑演示的过程编一道应用题?

  (2)怎样解答?

  (3)在303=90(个)这个乘法算式中30、3、90各叫什么?

  教师板书:因数因数=积.

  3.教师谈话:刚才我们复习了有关乘法的知识,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新的有关乘法的知识.(板书课题: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指导探索,学习新知

  1.改编题目,导出新知

  教师提问:

  (1)根据刚才的.题目,不改变题意,改变题目的问题和条件谁能编出一道应用题?

  (2)怎样列式?

  (教师板书:903=30(个) 9030=3(盘))

  (3)为什么用出除法计算?(求每份数或份数,所以用除法)

  (4)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在这两个除法算式中,被除数、除数和商分别是原来乘法算式中的哪个量?你能说出乘法中求一个因数的关系式吗?

  (教师板书: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2.出示一道乘法竖式计算题

  12859=7552

  128

  59

  1152

  640

  7552

  提问:我们怎样知道这道题的对与错?(验算)

  可以怎样验算?请你动手自己选择方法进行验算.

  教师提问:谁能用一句话说说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有什么用途呢?

  教师小结:可以进行乘法的验算.

  3.应用关系求乘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1)出示例2: 求 6=96中的未知数 .

  教师提问:看到这个题目谁自己就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板书: 6=96

  =966

  =16

  教师提问:根据什么确定用除法计算呢?

  根据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我们就可以确定求一个因数用除法计算.

  (2)出示例3: 35与什么数相乘得420?

  教师讲解:我们可以把题目中的什么数看成什么?(未知数 )

  教师板书:设要求的数是 .

  35 =42O

  =42035

  =12

  教师小结:象这样求乘法算式中的未知数时,我们应用什么知识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了?

  巩固练习

  1.出示表格,请学生填空,并说出解题根据.

  因 数

  30

  16

  因 数

  20

  6

  积

  90

  96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25( )=300 104( )=22360

  ( )28=1288 ( )230=59800

  3.如果abc=120,bc=24,那么a是( ).

  学生回答后提问:你是怎么想的?

  4.判断下面各题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改正过来.

  ① 48=48 ② 36=3636

  =4848 =363636

  =2304 =11

  课后小结

  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师小节:注意生活中的有些实际问题,就可以用乘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来解决.

  五、课后作业

  1.求未知数 .

  6=156 61 =488 59=118

  18=180 468 =468 47 =4747

  76=304 70 =350 +893=1786

  2.(1)46同什么数相乘得1610?

  (2)什么数乘58得4292?

  (3)一个数的65倍是5460,求这个数.

数学教案:除法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除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并能比较熟练地应用这些关系对乘、除法进行验算,以及求乘、除法算式里的未知数x。

  2.使学生受到初步的辨证观点的教育,并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等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除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投影片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复习旧知

  二、学习新课

  三、课堂练习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1.口算

  练习十五第3题。

  2.口算:

  4×612×324×4

  24÷436÷1296÷24

  24÷636÷396÷4

  从上面的三组题可以看出:乘法是怎样的运算?除法是怎样的运算?除法对乘法来说,有怎样的关系?

  3.引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乘法和除法算式

  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1.整理乘、除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1)出示:4×6=24这个算式,思考:4和6都叫什么?24呢?(板书:因数积)因数和积之间有怎样的关系?(积=因数×因数)

  (2)变化:4×□=24,如何求出□里的数?你有什么方法?如果是□×6=24,你又打算如何求出□里的数?

  (3)由此你可以得到一个怎样的结论?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4)再出现24÷4=6的算式,用同样的方法引导学生得出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乘、除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应用。

  (1)想一想:应用这些关系可以解决哪些问题?

  (2)“练一练”第1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课本上。

  集体订正。

  (3)做“练一练”第2题

  指名四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课本上。

  集体订正。

  1.做练习十五第4题

  (1)指名学生口答第(1)题,并问你是根据什么关系式写出这两道除法算式的?

  (2)指名学生口答第(2)题。

  思考:为什么根据这道除法算式可以写出这样两道算式?

  2.练习十五第6题。

  (1)指名三人板演,其余学会上做在练习本上。

  (2)集体订正,让学生说一说每道题是怎样列出等式的'。

  3.练习十五第7题

  根据图中商标的标价,你能想到哪些乘法或

  除法问题?

  先把你的想法说给你的同桌听,再在班内进行交流。

  4.练习十五第8题。

  学生做在课本上,然后进行交流。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谁再说一说乘、除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这些关系有哪两方面的应用?

  练习十五第5题、第6题

  课后感受

  学生对乘、除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掌握的比较好。从课堂的教学效果来看,学生挺活跃的。自我感觉不错。

数学教案:除法4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认识“除号”。

  2.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建议:

  1.例4用熊猫平均分竹笋的具体情境引出除法,让学生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2.教学“做一做”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让学生通过同桌互相的摆学具,把18个圆片平均分成几分,每分是几?再列出除法的算式,并说说算式的意义。这样可以让学生自由的摆,而得出不同的'除法算式,并不局限于书上的限制,要一道道的练习,这样让学生的学习更加的自由,让学生有充分。

  教学片段

  第五课时[P19、20、21]

  内容:除法[例5、做一做、练习四第4、5题]

  (相当于老教材的“包含除”,已知总数和每份数,求几份数。)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

  2.掌握除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小组合作的能力。

  教学建议:

  1.先呈现熊猫分竹笋的情境图,熊猫的盘子里放着4个竹笋,小精灵明明提出“能放几盘”的问题。让学生观察画面收集信息,弄明白要分多少竹笋,分的要求是什么。

  2.再由“20个竹笋,每4个放一盘,能放5盘。”引出除法算式20÷5=4。

  3.给出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4.做一做的第2题:可以适当充实除法算式,如6÷2=3、12÷3=4、9÷3=3、20÷2=4、14÷7=2......丰富练习内容,给学生有更多说的机会,帮助学生掌握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数学教案:除法5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2、能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并能结合估算情况验证笔算的正误。

  3、能结合具体情境发现有价值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使学生进一步体会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活动一:结合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课本情境图]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交流]

  师: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抽生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活动二:解决问题

  师:我们先来看“平均每个品种的苹果有多少箱?”这个问题,你认为可以怎样解决?

  [学生自己列出算式,尝试计算,小组交流各自的算法。]

  师:用百位上的1除以8商不够1个百,怎么办?

  生讨论交流理解算理解决问题。

  这里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进行估算,判断商的`大致范围,再放手让学生独立探索笔算的方法。

  师:我们再来解决“平均每天接待了多少名客商?”这个问题。

  [学生自己列出算式,尝试计算,小组交流各自的算法。]

  师:谁愿意起来交流一下?

  [全班交流,理解算理]

  师:我们再来解决“平均每天签订多少吨的销售合同?”“一共运来了多少箱大枣?”这两个问题。

  [学生自己列出算式,尝试计算,小组交流各自的算法。]

  注意对学生进行估算的训练。

  师:解决最后一个问题“去年平均每个葡萄园产葡萄多少吨?”

  [学生自己列出算式,尝试计算]

  因该题笔算时有余数,如果有学生估计结果约为85,也是可以的。

  活动三:练一练

  1、第一题:在学生理解了算理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主完成。

  2、第二题:注重让学生分析题中所包含的数量间的关系,明白求445千克鲜鱼能晒成多少千克鱼干,就是求445里有多少个5,用除法计算。

  3、第五题:在学生自主判断并改正的基础上,让学生交流问题出在哪里,为什么错了,引导学生讨论“做除法时,应注意什么?”,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计算时认真细致和验算的学习习惯。

  4、第三、四题可以作为本节课的小测验,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数学教案:除法6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9~100页例3、例4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况,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2、通过分一分来体会有余数的除法。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概括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圆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孩子们,我们来口算几道除法题。36÷6= 72÷9= 25÷5= (学生回答)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3

  教师:现在请同学们拿出20个圆片,我们一起分一分。1组、2组的同学每个同学都把20个圆片每5个分1份;3组、4组的同学每个同学都把20 个圆片每7个分1份。分完后相互交流,看从中你能发现些什么。

  1组、2组的学生:我们把20个圆片,每5个分1份,分成了4份,刚好分完,算式是20÷5=4。

  3组、4组的学生:我们把20个圆片,每7个分1份,分成了2份,剩下的6个不能分了。

  教师:为什么不能再分了呢?

  学生:因为没有7个圆片,不够再分1份呀。

  教师:那么怎么处理这些不能再分的圆片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课题--有余数的除法。(板书:有余数的除法)

  教师:把20个圆片,每7个分1份。能写成除法算式吗?怎样写?引导学生写出20÷7,并要求学生回答,为什么要这样写?

  教师:分的结果是什么呢?

  学生:分成了2份。剩下的6个不能再分了。

  教师:分成的2份在算式中叫什么?

  学生:叫做商。

  教师:我们就把剩下的"6"叫做余数。书写时在商的后面画6个小圆点,再写上剩余的数。

  教师边说边板书:20÷7=2(份)……6(个)。

  教师:现在同学们知道了,什么时候会出现余数?

  学生:分的时候,不够分1份,剩下的数叫余数。

  教师:对!一定是不够再分1份的情况下,才会出现余数,如果还能分1份呢?

  学生:还要继续分下去。

  教师:好!翻开数学书第100页,按课堂活动上的要求,同学们用小圆片代替糖葫芦分一分,看哪些题有余数,哪些题没有余数。

  学生分小圆片。

  2、教学例4

  观察例4图。

  教师:孩子们,你们从这幅图中了解到什么信息?

  学生:阿姨们在装羽毛球。

  学生:有57个羽毛球,每6个装一筒,可以装几筒?还剩几个?

  教师:真不错,你能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引导学生写出57÷6,并要求学生回答:为什么要这样写?用竖式计算,怎么来表示?)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

  教师:应该商几?请同学们思考。

  学生:可以商9(教师板书)。

  教师:为什么商9?

  学生:6乘9等于54,54与57很接近。

  教师:我们把54写在竖式的什么地方呢?指导写出:学生:可是有余数呀,写在什么地方呢?

  教师:请大家自己思考,看能不能解决。

  学生:应写在横线下面,因为商9后,还剩下3,而竖式上57-54=3。所以就应写在横线下面。教师:(补充完整)并板书

  学生:如果是商8就要余9,而9可以再分1份。

  教师:商与除数的积要小于被除数又要最接近被除数。

  三、巩固练习

  教科书102页练习十四第3题。

数学教案:除法7

  一、 教学目标

  1、能探究归纳出6的乘法口诀;

  2、熟练掌握6的乘法口诀,能熟练地口算关于6的乘除法;

  3、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简单的问题解决。

  二、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6的乘除法

  三、教学过程:

  (一)新授引入

  师:我们已经学过了加倍和减半。我们先来复习一下。

  生:3的加倍是( 6 )。( 3 )是6的一半。

  师:说得很好。

  师:我们来看一个小动物。

  出示图片。

  师:你们知道一只蝉有几条腿?二只、三只蝉呢?

  生:一只蝉有6条腿。

  师:自然界中有很多昆虫都是6条腿的。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6的乘除法。(出示课题)

  (二)新授与探究

  探究一

  师:观察数射线,想一想每次跳6格,小兔跳了几次?各是几格呢?

  学生交流6的.乘法口诀。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回答。(计算;推算;迁移)

  探究二

  师:你能根据乘法算式写出相应的乘法口诀和它的交换题吗?

  生回答。

  一六得六

  二六十二

  师:怎么样可以很快记住呢?

  生回答。

  探究三

  师:我们来找兄弟姐妹。

  出示:五六三十

  学生交流。

  生回答。

  师:你是怎么找到的?

  出示:六七四十二

  探究四

  师:仔细观察,木头是怎样排列的?

  生:六根木头用同一种颜色隔开的。

  师:一共有多少根木头?

  生:6×9=54(根)

  答:一共有54根木头。

  师: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呢?

  生回答。

  (三)练习与巩固

  练习一

  师:老师给你前半句,请你说出后半句。

  生抢答。

  师:你们厉害!

  师:能不能一起背一背6的乘法口诀?

  全班齐背。

  练习二

  师:熟练运用6的乘法口诀进行口答。

  生回答。小组开火车。

  师:你用的是哪一句乘法口诀?

  生回答。

  练习三

  师:我们用今天学习了6的乘除法,我们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生:6×5=30(支)

  答:5盒这样的蜡笔一共有30支。

  师:你是怎么想的?

  (2)生:18÷6=3(个)

  答:每堆有3个萝卜。

  师:为什么用除法?

  生回答。

  练习四

  师:请你和你的同桌一起合作,动动脑筋把这些空填上。

  学生交流。

  生汇报。

  师:你还有哪些填法?

  生汇报。

  课堂小结

  (四)本课小结

  1、6的乘法口诀中每相邻两句口诀的结果相差6。

  2、运用口诀可以计算有关6的乘除法。

数学教案:除法8

  教学目标

  1.经过多练多想,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熟练掌握除法口算的基本法。

  2.熟练掌握除法口算后,能在生活中学会运用。

  教学重点、难点

  注意发现学生错多,难以明白的`一些典型例题给学生讲解。

  教学过程:

  一、听算

  6÷260÷2600÷26000÷28÷480÷4800÷48000÷4

  10÷22×560÷320×324÷3240÷32400÷3120÷3

  70÷710×754÷648÷8

  二、估算比赛: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估一估

  125÷2378÷5435÷7297÷4469÷8194÷6

  三、笔算比赛:

  8÷280÷2800÷28000÷218÷3180÷31800÷390÷3

  54÷96×981÷97×98×97×927÷36×7

  5×840÷545÷521÷3

  四、再现问题

  1、每听饮料3元,100元最多能买多少听饮料?

  2、在一次地震中,有灾民182人,如果按每人发一顶帐篷,最少要准备多少顶帐篷?

  组织学生讨论怎样估算?板书估算列式。

  3、教师小结。

  五、总结。

  大家想想自己在除法口算中总结了那些经验?

数学教案:除法9

  教学内容:

  教材第37页例2、例3和“练一练”,练习九第5~9题

  教学要求: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进一步学会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掌握计算法则,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把下面的数改写成三位小数。

  4.20.713.563

  指名学生口答,老师板书,然后要求说明改写的根据。

  2.计算下面各题。

  45.6÷89.12÷6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分两组,每组一题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

  提问:这里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要怎样算?(出示: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小数点对齐)

  3.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知道,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要按照整数除法算,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小数点对齐。今天这节课,我们在这样计算的基础上,继续学习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2。

  (1)出示例2。

  这道题是怎样的小数除法,你会算吗?

  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提问:你算到了哪一步?与我们上面复习题的计算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观察:除到十分位时,余下了多少?是12个几分之一?

  谁有办法在“12”末尾添上一个什么数字,使数的大小不变继续除下去?为什么可以添07

  在末尾添“0”后(板书:0)表示120个几分之一?(板书尸....120个百分之一)

  接着怎样除,请同学们接着把这道题算完。

  谁来说一说商几,怎样算完的?(学生口答,老师板书后面的计算过程)

  谁来说一说,例2与前面的复习题计算有什么不同?这道题是怎样继续算的?

  指出:除到被除数末尾有余数,在余数后面添0继续除。(出示结论)

  (2)学生练习。

  出示66.08÷32。

  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注意提问十分位上为什么商o,末位有余数是怎样除的。

  2.教学例3。

  (1)出示例3。读题。

  提问:怎样列式?(板书算式)

  现在我们列竖式来计算。(板书竖式)

  提问:被除数和除数比,哪个小?被除数36比除数48小,36除以48够不够商l?

  说明:被除数比除数小,整数部分不够商1,这说明商是零点几的小数。这样个位上要写o,表示商是小于1的小数。这与整

  数除法不同。(板书:0......整数部分不够商1,个位上要写0)

  提问:怎样才能使被除数大小不变,继续除下去?

  追问:能直接添一个0写成360来除吗?为什么?

  说明:36是整数,末尾不能直接添0。要使被除数大小不变继续除下去,必须在个位6的右下角先点上小数点,(板书小数点)

  再在后面添上0,(板书:0)化成360个十分之一继续除。现在你能除了吗?请大家在练习本上算一算。(指名一人板演)

  检查计算过程。

  这样算得对不对呢,请大家用乘法验算。

  集体订正。

  提问:验算的结果说明了什么?

  提问:例3和前面的计算有什么不同?整数除以整数时,整数部分不够商1怎么办?接下去又要怎样算?

  指出:在小数除法里,被除数如果比除数小,整数部分就不够商1,先要在商的个位上写o。(出示结论)在个位商。后,还要在被除数的末尾点上小数点,添。继续除。

  (2)学生练习。

  出示9.12÷1957÷750

  请同学们看一看,这两题被除数比除数大还是小,商的个位上都是什么数。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结合提问:第一题为什么个位上要商o?第二题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先在被除数末尾点上小数点)为什么个位和十分位都商07

  3.归纳法则。

  提问:从前一课学习的例1,到今天学习的例2、例3,你能说一说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是怎样的吗?让学生读一读计算法则。

  三、组织练习

  1.做练习九第6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是怎样除的,怎样验算的。

  结合提问:第一题个位为什么商o?第二题个位商了0,为什么十分位还要商07末尾有余数是怎样除的?

  2.做练习九第8题。

  小黑板出示,指名学生板演,得数填在格子里。其余学生分两组,每组一题,把得数填在课本上。

  集体订正。

  提问:每组题里被除数或除数有什么变化?商是怎样变化

  的?通过这两组题的计算,你认为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按整数除法计算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小数点对齐;被除数比除数小,整数部分不够商1要商o;有余数末尾添0继续除)

  四、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九第5题第一行,第7题第一行,第9题。

  家庭作业:练习九第5题第二行,第7题第二行,第8题各人做的一组题。

数学教案:除法10

  学习目标:

  1、理解和掌握一个数除以两个数的方法。

  2、会运用这个除法运算性质,使一些计算简便。

  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560÷8÷7 1800÷3÷6 480÷6÷8 720÷9÷8

  560÷56 1800÷18 480÷(6×8) 720÷(9×8)

  2、简便方法计算

  609-51-49 846-121-279

  3、动手做

  24个圆片平均分成2组,再把每组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多少。

  (体会连续等分:可以分了再分,也可以先求出两次一共分成多少份,然后一次分完。)

  4、引入新课:除法的运算性质。

  5、出示目标(见学习目标)

  二、自互学习:(出示例3)

  一共有25个小组,每个小组种了5棵树苗。购买树苗花了1250元,每棵树苗多少钱?

  1、指名读题。

  2、(出示学习指导)

  (1)根据题中的信息列出算式,并计算。

  (2)试一试,你还能想出其它的方法吗?如果有困难,可以与书进行交流。

  (3)对比一下,两种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4)能用语言概括一下你发现的规律吗?

  (5)试着用字母表示出这个规律。

  自学时间5分钟。

  3、学生自学(学生对照学习指导,自学,并完成学习指导的问题,将不会的问题做标注)

  4、小组互探(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小组内互相交流。把小组也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好,到学生质疑时提出,让其他学习小组或教师讲解)。

  三、精讲要点

  1、小组汇报。

  2、解决各小组中在自学中遇到的不会的问题。

  3、小结:除法的运算性质。

  4、练习:教材P43做一做,指名板演。

  四、当堂检测

  1、判断

  (1)1456-(324+456)=1456-456-324

  (2)100÷(25×4)=100÷25×4

  (3)400÷(40×25)=400÷40÷25

  2、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3200÷25÷4 20xx÷25÷8 350÷14

  3、有1440个玩具,每24个装一盒,每6盒装一箱,一共要装多少箱?

  小学四年级数学《乘除法的运算性质教案》教学反思

  这节课进行当中,我就觉得自己的准备不充分,对所教学的'内容理解不到位。看到学生没能掌握学习的重点知识,我头上冒出了一层细细的汗珠,心里就一个词“砸了”……第一次尝试“探究式教学”我就遭遇了“滑铁卢”,心里很不是滋味。痛定思痛,我静下心来找失败的原因。在听课领导的指导下,我认为导致第一次失败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自己对教学内容理解不深刻,对教材的把握不到位,在教学中重难点没有突破。另外,由于选择的是五年级的学生,我对学生的了解不多,而且也没有提前和班主任沟通,对学生的知识底细没有清楚地认识。总之一句话,备课备得不够充分,备学生备得不够深入!

  2、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指导不到位。例如,学生在开始计算后发现“先乘后除以与先除以后乘的结果相同”规律的时候,孩子的回答不规范,我并没能及时指正学生“先乘3后除以5与先除以5后乘3的结果相同”,导致有37.5%的学生没有真正明白是交换运算顺序,而不是交换前后的数字。如果,在教学中我能把学生发现的规律板书出来,让学生有直观的文字刺激思维,把重点突破,这样学生在接下来的探究过程中就不会迷茫了。

  3、对“探究式学习”的认识不深,不能在合适的环节提出问题,没有设置让学生有兴趣的进行探究学习的情景。探究式学习分为五个主要环节:

  ⑴提出问题;⑵收集数据;⑶合理解释;⑷评价结果;⑸检验结果

  对于这五个环节,我没能深入分析每个环节之间的联系,还不懂得如何收集数据、怎样引导学生合理解释,评价结果。传统教学的痕迹还存在,不能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而仍然是受教师的牵引。

  有失败的经验就会有成功的收获,面对这次“滑铁卢”我积极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深入学习“探究式学习”的理论,准备第二次上阵尝试。我相信会有成功的体验!

数学教案:除法11

  教学目的:使学生能够运用“四舍”的试商方法正确地计算除数是两位数商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初步掌握调商的方法。

  教学重点:运用“四舍”法试商及调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地计算除数是两位数商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

  教学关键:初步掌握调商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板演与笔算练习。

  70÷969÷20510÷60720÷601560÷20

  让学生讲述用整十数除多位数的计算方法。

  2、在下面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30×()<9270×()<42530×()<6825×()<98

  3、在下面○里填上>或<。

  32×4○12043×6○260

  二、新授。

  1、引言。我们已经学会计算用整十数除多位数,例如67÷20很快知道在个位上商3。如果除数不是整十数,是任意的两位数,例如67÷22,想一想:怎么办?能不能把它看成整十数来求商。今天我们学习的除数不是整十数而个位数是1、2、3、4的两位数除法。

  2、教学例3.69÷23

  (1)把复习题中的69÷20改为69÷23,让学生试算,然后提问试商的方法。

  (2)教师小结:要想求69里面有几个23,既要看十位,又要看个位。如果被除数、除数数目较大,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比较方便。提问:

  ①除数23接近哪一个整十数?(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在23的上面用虚线写出20。)

  ②用20试商,商几?为什么?(用虚线写出商“3”)

  ③怎样验证试商的“3”是不是正确?(学生回答后,教师把“3”描清晰。)

  (3)让学生试算。“做一做”中的两题:96÷32、85÷41。

  试算之前指名提问把除数看作几十试商,算完后让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

  (4)引导学生讨论。

  ①例3和“做一做”中的两道题,除数个位分别是几?

  ②都是用什么方法试商的?

  小结:当除数个位上的数是1、2、2、4时,在一般情况下,可以用“四舍”的方法,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试商,试得的商要和原除数相乘,如果余数比除数小,说明试得的商是合适的。

  3、教学例4、430÷62

  (1)除数是两位数,试商时应先看被除数的前几位?前两位比除数小怎么办?

  (2)除数是几?把除数看作几十试商?商几?

  教师指出:除数是整十数,对于商的每一位上的数,只要利用乘法口诀,一次就能确定,而现在除数不是整十数,对于商的每一位上的数,有时不能一下就确定,需要把除数看作接近的整十数去试除。

  (3)怎样检查商7是不是正确?

  (4)用7乘62得434,比被除数430大,说明什么?怎么办?

  (5)改商多少合适?

  结合讨论教师板书:

  小结:用“四舍”的方法试商时,除数被看小了,商可能偏大,因此试得的商不合适时要把商改小。调商的过程不用写出来。

  三、巩固。完成教科书第45页下面的“做一做”题目。

  四、总结。组织学生讨论:

  ①今天学习的笔算除法,除数的个位数有什么特点?用什么方法试商?

  ②试商为什么可能偏大?怎样调商?

  教师小结:今天学习的除数不是整十数,个位上是1、2、3、4的用“四舍法”看成整十数来试商。如例4除数62接近于60,试商时把除数看作60来除,初商后,必须用原来的除数(62)与商相乘,而不能用60与商相乘,如果乘积大于被除数,说明初商偏大,应该调小,调到初商的余数比除数小为止,说明初商的大小合适。

  五、作业。做练习十的.第1-5题。

  (4)初商偏大调商练习课

  教学内容:练习十的第6-11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巩固掌握除数是两位数,初商过大必须改商的多位数除法。

  教学重点:掌握除数是两位数,初商过大必须改商的多位数除法。

  教学难点:除数是两位数,初商过大必须改商的多位数除法。

  教学关键:除数是两位数,初商过大必须改商,怎样改商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下面各题。

  35×826÷1364÷3262÷3139÷1366÷22

  84÷2171×854×646÷2344÷1142×4

  2、在方框里填>或<。

  32×826354×632563×7427

  41×936225×512424×7180

  3、板演:504÷63294÷42

  二、指导练习。

  1、边板书边分析。

  (1)出示题目:272÷34

  (2)提问:

  ①把除数34看作几十来试商?

  ②可以商几?

  ③商9可以吗?为什么?

  (34×9得306,比272大,说明商9过大,不可以。)

  教师指出:这种情况叫做初商过大,272÷34商9太大,大家想一想,怎么办?(改商8)

  (34×8得272,刚好与被除数272相同,正好除尽,因而商8是合适的。)

  此时,教师指着黑板上完整的算式问:大家想一想,刚才我们第一次试商找到了9,为什么商不能是9,还要改商为8呢?(让学生复述两次定商的过程)

  学生回答后,归纳:

  (1)两位数(个位是1、2、3、4)除多位数,把几十几“四舍”看作几十去试商,有时会碰到初商过大,就要改商。

  (2)改商的方法,因为是商过大,所以把第一次找到的初商减少1再去试商,这样经过两次试商,才找到适当的商。

  2、指定检演,全班练习。

  (1)184÷23=8

  23×9>184,改商8。

  注意:初商9过大,改商8。

  (2)144÷24=6

  24×7>144,改商6。

  注意:初商7过大,改商6。

  小结: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当除数个位上的数是1、2、3、4时,运用“四舍”试商,初高过大,就要改商。

  3、判断。要不要调商?定商是几?

  小结:上面计算的几道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都是运用“四舍”方法试商的,当除数的个位数是4或3时初商往往过大。有时我们可以在找出初商后,把初商先减1,这样就有可能减少了改商的次数。

  三、作业。做练习十的第6-11题。

数学教案:除法12

  【教学内容】

  教材第12页例2、例3及“做一做”,练习三第3、4、7、8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交流讨论活动中理解和掌握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的方法,并能运用方法熟练地进行口算。

  2。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熟练掌握用一位数除的口算方法。

  难点:提高一位数除法的口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

  80÷4?40÷2?6000÷2?90÷3

  2。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口算除法。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2。

  (1)课件出示例2。

  (2)学生独立列式,提示:120÷3等于多少呢?

  学生先独立思考,小组内交流。

  教师巡视指导,也可以让学生先用小棒摆一摆。

  (3)反馈学生的计算方法。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三种算法:

  ①40×3=120,120÷3=40。

  ②12÷3=4,120÷3=40。

  ③通过摆小棒看出:把120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40根。

  教师结合摆小棒的过程引导学生理解算理。

  2。教学例3。

  (1)课件出示例3。

  (2)鼓励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交流,也可以让学生用小棒摆一摆。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几种算法:

  ①60÷3=20,6÷3=2,20+2=22。

  ②通过摆小棒可以看出:先把66根小棒分成6捆(每捆10根)和6根,6捆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2捆(20根);再把6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2根,2捆和2根合起来就是22根。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12页“做一做”。

  先让学生在教材上独立完成,再指名汇报,指名汇报时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然后引导学生比较每组中上下两题的异同,看能够发现什么。

  2。完成练习三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计算,进一步巩固口算方法,熟练口算技巧。

  3。完成练习三第4题。

  4。完成练习三第7、8题。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口算除法(2)

  例2:方法一:40×3=120??方法二:12÷3=4

  120÷3=40?120÷3=40

  例3、66÷3=22

  60÷3=20

  6÷3=2

  20+2=22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把握了以下两点:

  算法的多样化。算法多样化是计算教学改革的一个新的理念,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体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另外,无论是用哪一种方法计算,对学生后面的学习都是有用的,所以教学时特意对学生说明,计算时要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课堂上,学生学得轻松,又通过倾听和交流得到了能力上的提高。

  多方面的评价。本节课我从计算的方法、计算的.速度、学习态度以及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等方面,都适时地对学生进行了恰当的评价,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充分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数学教案:除法13

  学习目标:

  1、学会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

  2、掌握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

  3、通过探究、练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重点: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学习难点:运算顺序的确定与性质符号的处理

  教学方法:观察、类比、对比、归纳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计算

  1)(—0.0318)÷(—1.4)2)2+(—8)÷2

  二、探究新知

  1、由上面的问题1,计算方便吗?想过别的方法吗?

  2、由上面的问题2,你的计算方法是先算法,再算法。

  3、结合问题1,阅读课本P36—P37页内容(带计算器的'同学跟着操作、练习)

  4、结合问题2,你先猜想,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应该是?

  5、阅读P36,并动手做做

  三、新知应用

  1、计算

  1)、18—6÷(—2)×2)11+(—22)—3×(—11)

  3)(—0.1)÷×(—100)

  2、师生小结

  四、回顾与反思

  请你回顾本节课所学习的主要内容

  3页

  五、自我检测

  1、选择题

  1)若两个有理数的和与它们的积都是正数,则这两个数()

  A.都是正数B.是符号相同的非零数C.都是负数D.都是非负数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负数没有倒数B.正数的倒数比自身小

  C.任何有理数都有倒数D.-1的倒数是-1

  3)关于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0有相反数B.0有绝对值

  C.0有倒数D.0是绝对值和相反数都相等的数

  4)下列运算结果不一定为负数的是()

  A.异号两数相乘B.异号两数相除

  C.异号两数相加D.奇数个负因数的乘积

  5)下列运算有错误的是()

  A.÷(-3)=3×(-3)B.

  C.8-(-2)=8+2D.2-7=(+2)+(-7)

  6)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B.0-2=-2;C.;D.(-2)÷(-4)=2

  2、计算

  1)6—(—12)÷(—3)2)3×(—4)+(—28)÷7

  3)(—48)÷8—(—25)×(—6)4)

  六、作业

  1、P39第7题(4、5、7、8)、第8题

  2、选做题:P39第10、11、12、1314、15题

数学教案:除法14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除到被除数的某一位不够商1就商0这种除法笔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正确计算。

  2、培养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成功的体验中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除到被除数的某一位不够商1就商0这种除法笔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成功的体验中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题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例题图,问:从图上知道了什么?

  要求后4天平均每天生产鸡蛋多少千克,算式怎么列?

  2、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谈话:4324商是几位数,大约等于多少,请同学们先估算一下。

  指名回答。

  要求用竖式计算。教师巡视学生的计算情况。

  评讲:十位上的3除以4不够商1怎么办?商十位上的0能不能丢,为什么?

  问:根据刚才的估算看看我们笔算的结果怎么样?做题之前或之后的估算对笔算会有什么好处?

  小结:做笔算除法时,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就在那一位的上面写0。为了防止漏写0,最好在笔算之前或笔算之后再估算一下商的位数或大致结果。

  二、完成试一试

  出示题目,先说说商是几位数,再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统计正确率,帮有错误的同学分析错误原因,再订正。

  问:试一试的两道题和例题相比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你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三、巩固提高

  1、想想做做1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选两题让学生说计算过程。

  统计正确率,指导有错的学生分析错误原因,再订正。

  2、想想做做2

  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要求:先找出错在哪里,再改正。

  谈话:对于这节课所学的内容,你觉得在做笔算除法时要注意些什么?

  四、作业

  想想做做3、4

数学教案:除法15

  一、教材分析:本单元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1)它是在二年级的表内乘、除法及三年级的一位数乘多位数、除法竖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2)它为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学习除数是多位数的除法奠定了扎实的知识和思维基础。

  学生学习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也是按照“先口算──再估算──再笔算”的顺序进行编排的。因此,本单元分两个小节:先学口算除法(含估算),再学笔算除法(也含估算)。这样编排,和三年级上学期“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结构是一致的`,体现本套教材在逻辑结构上的一种对称美,易于广大师生从横向上把握乘除法之间的联系,以及学习方法上的迁移。

  二、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一位数除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

  2.使学生经历一位数除多位数的笔算过程,掌握一般的笔算方法,会用乘法验算除法。

  3.使学生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除法估算,会表达估算的思路,形成估算的习惯。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数学教案:除】相关文章:

初中化学除杂题的解题方法10-27

安全生产“排险除患”集中整治工作总结11-02

初中数学教案05-28

小学数学教案【精选】07-06

小学数学教案【经典】07-23

小学数学教案[精选]04-16

初中数学教案01-10

小学数学教案(经典)08-13

幼儿数学教案12-24

小学数学教案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