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初中数学教学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中数学教学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初中数学教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全等形、全等三角形及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
(2)知道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能用符号正确地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
(3)能熟练找出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对应边。
2、能力目标:
(1)通过全等三角形角有关概念的学习,提高同学数学概念的辨析能力;
(2)通过找出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培养同学的识图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感受全等三角形的对应美激发同学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2)通过自主学习的发展体验获取数学知识的感受,培养同学勇于创新,多方位审视问题的创造技巧。
教学重点: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教学难点:
找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
教学用具:
直尺、微机
教学方法:
自学辅导式
教学过程:
1、全等形及全等三角形概念的引入
(1)动画(几何画板)显示:
问题:你能发现这两个三角形有什么美妙的关系吗?
一般同学都能发现这两个三角形是完全重合的。
(2)同学自己动手
画一个三角形:边长为4cm,5cm,7cm.然后剪下来,同桌的两位同学配合,把两个三角形放在一起重合。
(3)获取概念
让同学用自己的语言叙述:
全等三角形、对应顶点、对应角以及有关数学符号。
2、全等三角形性质的发现:
(1)电脑动画显示:
问题:对应边、对应角有何关系?
由同学观察动画发现,两个三角形的三组对应边相等、三组对应角相等。
3、找对应边、对应角以及全等三角形性质的应用
(1)投影显示题目:
D、AD∥BC,且AD=BC
分析:由于两个三角形完全重合,故面积、周长相等。至于D,因为AD和BC是对应边,因此AD=BC。C符合题意。
说明:本题的解题关键是要知道中两个全等三角形中,对应顶点定在对应的位置上,易错点是容易找错对应角。
分析:对应边和对应角只能从两个三角形中找,所以需将从复杂的图形中分离出来
说明:根据位置元素来找:有相等元素,其即为对应元素:
然后依据已知的对应元素找:
(1)全等三角形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
(2)全等三角形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
说明:利用“运动法”来找
翻折法:找到中心线经此翻折后能互相重合的两个三角形,易发现其对应元素
旋转法:两个三角形绕某一定点旋转一定角度能够重合时,易于找到对应元素
平移法:将两个三角形沿某一直线推移能重合时也可找到对应元素
求证:AE∥CF
分析:证明直线平行通常用角关系(同位角、内错角等),为此想到三角形全等后的性质?D?D对应角相等
∴AE∥CF
说明:解此题的关键是找准对应角,可以用平移法。
分析:AB不是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但它通过对应边转化为AB=CD,而使AB+CD=AD-BC
可利用已知的AD与BC求得。
说明: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利用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得到对应边相等。
(2)题目的解决
这些题目给出以后,先要求同学独立思考后回答,其它同学补充完善,并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教师重点指导,师生共同总结:找对应边、对应角通常的几种方法:
投影显示:
(1)全等三角形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
(2)全等三角形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
(3)有公共边的,公共边一定是对应边;
(4)有公共角的,角一定是对应角;
(5)有对顶角的,对顶角一定是对应角;
两个全等三角形中一对最长边(或最大角)是对应边(或对应角),一对最短边(或最小的角角)是对应边(或对应角)
4、课堂独立练习,巩固提高
此练习,主要加强同学的识图能力,同时,找准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是以后学好几何的关键。
5、小结:
(1)如何找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基本方法)
(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3)性质的应用
让同学自由表述,其它同学补充,自己将知识系统化,以自己的方式进行建构。
6、布置作业
a.书面作业P55#2、3、4
b.上交作业(中考题)
初中数学教学教案2
一、学习目标:
1、掌握二次根式的运算方法,明确数的运算顺序、运算律及乘法公式在根式的运算中仍然适用。
2、正确运用二次根式的性质及运算法则进行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
二、学习重点:
正确运用二次根式的性质及运算法则进行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
学习难点:二次根式计算的结果要是最简二次根式。
三、过程
知识准备
1、满足下列条的.二次根式是最简二次根式。
2、回忆有理数,整式混合运算的顺序。
3、回忆并整理整式的乘法公式。
方法探究1
⑴(512+23)x15
⑵(3+10)(2-5)
归纳:
尝试练习:
⑴(3+22)x6
⑵(827-53)6
⑶(6-3+1)x23
⑷(3-22)(33-2)
⑸(22-3)(3+2)
⑹(5-6)(3+2)
方法探究2
⑴(3+2)(3-2)
⑵(3+25)2
归纳:
尝试练习:
⑴(5+1)(5-1)
⑵(7+5)(5-7)
⑶(25-32)(25+32)
⑷(a+b)(a-b)
⑸(3-2)2
⑹(32-45)2
⑺(3-22)(22-3)
⑻(a-b)2
⑼(1-23)(1+23)-(1+3)2
⑽(3+2-5)(3+2+5)
例题解析
1、计算:(22-3)20xx(22+3)20xx。
2、若x=10-3,求代数式x2+6x+11的值。
3、若x=11+72,y=11—72,求代数式x2-xy+y2的值。
内反馈
1、计算12(2-3)=
2、计算⑴(2+3)(2-3)=
⑵(5-2)20xx(5+2)20xx=
3、计算:
⑴12(75+313-48)
⑵(1327-24-323)12
⑶(23-5)(2+3)
⑷(5-3+2)(5+3-2)
⑸(312-213+48)÷23
4、已知a=3+2,b=3-2,求下列各式的值。
⑴a2-b2
⑵1a-1b
⑶a2-ab+b2
5、若x=3+1,求代数式x2-2x-3的值。
【初中数学教学教案】相关文章:
初中数学教案05-28
初中数学优秀教案06-22
初中数学教案01-10
初中趣味数学教案11-15
初中数学数据的收集教案12-29
初中数学教案优秀06-18
【热】初中数学优秀教案06-22
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案05-26
初中物理教学教案11-12
初中数学教案(15篇)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