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数学教案:除法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数学教案:除法,欢迎阅读与收藏。
数学教案:除法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的特征.
2、使学生知道奇数、偶数的概念.
教学重点
掌握的特征及奇数、偶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的特征及奇数、偶数的概念进行综合判断.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课件演示:)
1、我们已经掌握了约数、倍数的意义,谁能根据整除的意义判断这几个数能否被2或5整除?
8267 6972 1867 5625
2、导入 :你们通过笔算都能判断出哪个数能被2整除,哪个数能被5整除.想不想不用笔算就判断出一个数能否被2或5整除呢?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的特征.
3、反馈练习:大家检验具有这种特征的数是不是能被5整除.
4、判断:下面哪些数能被2整除?哪些能被5整除?
60、75、106、130、521
思考:哪些数既能被2整除又能被5整除呢?(60 130)
说一说你是怎样判断的?
能同时被2和5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
总结:个位上是0的'数既能被2整除又能被5整除.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的特征是今后学习通分、约分、分数运算的重要基础,希望同学们掌握并能灵活运用.
副标题#e#
四、随堂练习
1、下列数哪些是奇数,哪些是偶数?
52、77、 124、501、3170、4296、6003
2、按要求将下面的数分类.
47、75、96、100、135、246、369、718、900
(1)能被2整除的数:
(2)能被5整除的数:
(3)能同时被2和5整除的数:
3、判断.
(1)一个自然数不是奇数就是偶数.
(2)能被2除尽的数都是偶数.
(3)能同时被2、5整除的数个位上的数字一定是0.
4、填空.
(1)能被2整除的最小的三位数是,最大的三位数是.
(2)能被5整除的最小两位数是,最大的两位数是.
5.选择题
(1)的数是偶数.
A.能被2除尽 B.能被2整除 C.个位上是0、2、4、6、8
(2)任何奇数加1后.
A.一定能被2整除 B.不能被2整除 C.无法判断
(3)一个奇数相邻的两个数 .
A.都是奇数 B. 都是偶数 C.一个是奇数,一个是偶数
(4)任何一个自然数都能被5.
A.整除 B.除尽 C.除不尽
(5)三个偶数的和.
A.一定是偶数 B.可能是偶数 C.可能是奇数
五、课后作业
用5、6、8排成一个三位数,使它是2的倍数;再排成一个三位数,使它是5的倍数.
各有几种排法?
六、板书设计
数学教案:除法2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P5~6:例2 “做一做”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并会在实际中应用.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自己总结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会应用这些关系进行乘、除法的验算.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分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推理、概括能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对乘、除法进行验算.
教学难点:理解乘、除法的互逆关系,以及用除法意义说明一些题为什么用除法解答.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们已经做过大量的整数乘除法计算和应用题的练习,对于乘除法知识也有了初步的了解.这里我们要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对乘除法的意义加以概括,使同学们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板书课题:乘除法的意义)
二、理解乘除法的.意义
1、乘法的意义
出示例1(1)
用加法算:3+3+3+3=12
用乘法算:3× 4=12
师:为什么用乘法呢?那怎样的运算叫做乘法?(小组讨论)
(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什么是乘法。)
小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出示乘法的意义)说明乘法各部分名称
2、理解除法的意义
能不能试着把这道乘法应用题改编成除法应用题呢?
出示例2(2)(3)
(1)问:与第(1)题相比,第(2)、(3)题分别是已知什么?求什么?怎样算?
列式计算:12÷3=4 12÷4=3
(2)问:怎样的运算是除法?(小组讨论)
(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3)小结: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说明除法各部分名称
(4)教学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引导学生观察:第②、③与①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有什么变化?
明确:在乘法中是已知的,在除法中是未知的;在乘法中未知的,在除法中变成已知.也就是乘法是知道两个因数求积,而除法与此相反,知道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所以除法是乘法逆运算.
3、教学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根据上面第①组算式总结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师概括: 积=因数×因数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板书)引导学生观察第②组算式,自己总结出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商=被除数÷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想一想:在有余数的除法里,被除数与商、除数和余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4、做一做
三、总结
板书设计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3× 4=12 因数×因数=积 被除数÷除数=商
12÷3=4 积÷另一个因数=一个因数 被除数÷商=除数
12÷4=3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商×除数=被除数
数学教案:除法3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例1。
课标要求:
能计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并能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材分析:
《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除法》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第一课时。它是在二年级下册《表内除法》、三年级上册《有余数除法》和三年级下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小学生学习整数除法的最后阶段。本课时包括整十数除整十数和整十数除几百几十的运算,这对后续学习笔算除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一位数乘多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口算方法,这对除法的意义及除法的算理及算法已有认识,并能利用知识的迁移过渡到本课的学习。
学生的起点,可能有一部分学生已经会算本课所学的内容,但却对算理和算法的具体含义及表述是知其然不知所以然。
教学目标:
1.理解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数的口算算理,掌握口算和估算的方法,能正确的进行口算和估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探索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数的口算方法,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及应用能力。
3.体会口算方法的多样化,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激发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
掌握口算和估算的方法,能正确的进行口算和估算。
教学难点:
理解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数的口算算理。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设想:
1.力求每一个活动都具有其明确的目的性。
本节课,始终让学生在活动中去体验、去思考、去感悟,发现知识的真谛。用丰富的活动去激发他们参与和学习的热情,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从而让学生在快乐中不知不觉的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
2.力争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收获。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最容易掌握,在教学中,教师既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又为学生创造小组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形成自己对知识的见解,在与人交流中完善自己的想法,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1.复习数的`组成
导入:我们天天与数字打交道,看看这些老朋友,你知道它的组成吗?
80里面有()个十。
80里面有()个二十。
120里面有()个三十。
200里面有()个十。
2.创设情境,复习除法的意义和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
小明存了40元硬币,想去买东西,但带着不方便,于是跟妈妈换纸币,可以换成哪些面值的纸币?
预设:2元、5元、10元、20元
如果都换成5元的纸币,可以换多少张?
如果都换成2元、10元、20元的纸币呢?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感兴趣的兑换活动,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复习了除法的意义和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为学习新知打下基础。】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活动一:整十数除整十数的口算除法
1.出示:书包40元笔8元文具盒20元格尺4元
老师一共有80元。
2.提数学问题,并列示。
80÷8= 80÷20=
80÷4= 80÷40=
3.观察两组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4.板书课题。
5.小组合作探究算法。
预设:
(1)因为4个20是80,所以80÷20=4。
(2)8个十里面有4个2个十,所以80÷20=4.
(3)因为4乘20等于80,所以80÷20=4……
【设计意图:为学生提供具体的生活情境,以此展开教学,这样更容易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体会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用数学的眼光观察问题。】
6.小反馈
80÷40= 60÷30= 90÷30= 40÷20=
活动二:探究整十数除几百几十的数
情境:老师现在有160元钱,可以买几个书包?
方式:独立解决,汇报方法。
【设计意图:有了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除法的基础,对于整十数除几百几十的数,学生会很轻松的掌握,因此,放手让学生独立进行解决。】
活动三:估算
60÷20= 120÷40= 420÷60=
62÷20≈ 123÷40≈ 421÷60≈
60 ÷18≈ 120÷38≈ 420÷63≈
方式:独立解决,总结估算方法。
三、多层训练,巩固练习
1.请你当小老师
300÷50=60(为什么错?)
600÷20=3(为什么错?)
349÷50=7(怎样改正?)
2.口算挑战赛:每组派1人点将(在其他组里指名1人),各出题考对方,答对又难倒对方者得红旗2面。(可多进行几轮)
3.拓展练习:
在横线上添0使算式成立
8_÷4_=2 3_÷5_=6
【设计意图:巩固学生对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数的口算和估算的方法掌握,提高计算的正确性。】
四、全课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五、作业设计
【设计意图:作业设计有针对性,与本节课主题密切相关。】
板书设计:
口算除法
80÷20=4
(1)20×4=80(2)8÷2=4
所以80÷20=4所以80÷20=4
83÷20≈4
83≈80 80÷20=4
教学效果预测:本节课学习内容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创设学生身边的学习素材,学生会根据实际需要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数学教案:除法4
教学目标:
1、根据商不变性质,沟通整小数的除法。
2、运用小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3、让学生感受到计算的工具性,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观察P25,第8题
师: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根据第一栏里的数,填出其它各栏里的数吗?并说说依据。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全班校正。
小结:根据商不变性质,我们就可以把小数除法转化整数除法计算,一般只需把除数转化为整数。师出示题。
根据324÷24=13.5填出下面各题的商。
3.24÷24=3.24÷0.24=3.24÷2.4=0.324÷2.4=
请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2、师:同学们能计算小数除法了,我们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出示第6题能解决吗?
学生独立完成P25,第6题
二、重点练习,P25,第7题
你能提什么问题?会解决吗?
1、学生提问,教师板书。(可能有:①共有多少人?(含教师),共有多少学生?②每人车费(单程)是多少钱?③每人至少应带多少钱?...)
2、先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
教师小结:相信同学们能在生活中发现更多的数学问题,并能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
三、独立练习P259学生独立解答
四、挑战题P26思考题
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最后小组汇报。
数学教案:除法5
教学目标
(一)理解用整十数除商一位数笔算的算理,掌握用竖式计算的思维过程和书写方法。
(二)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初步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笔算用整十数除商一位数的思维过程和书写方法。
难点:理解算理,确定商的位置。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投影出示)
我们先来复习一下有关整十数除法的口算。
1.口算。(找个别同学说说是怎样想的)
60÷30 80÷20 180÷60
450÷50 240÷40 720÷80
540÷90 420÷70 280÷40
2.在下面的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30×( )<200 40×( )<270
(30乘以6的积最接近200,又小于200,所以括号里填6.)
请一个同学说一说40×( )<270,括号里最大能填几。(强调“最大”)
全体同学独立完成下面各题。
30×( )<61 40×( )<84
70×( )<270 80×( )<330
20×( )<48 50×( ) <140
3.请两名同学在小黑板上笔算下面的题。
36÷3=12 35÷8=4……3
订正时要引导学生去比较这两道题在计算时有什么不同。
36÷3用除数去除被除数的前一位数有商。
35÷8除数比被除数的前一位数大,所以试商时要看被除数的前两位数。
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计算法则”。
同学边回答,老师边用投影出示。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法则:
1.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前一位数,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前两位数;
2.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在哪一位上面写商;
3.每次除后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二)学习新课
出示例1:
60个同学去参观航空模型展览,每20个同学编成一队,可以编成几队?
分析:已知有60个同学,每20个同学编成一队,要求能编成几队,就是求60里面有几个20,用除法计算。
60÷20=3(队)
师:请把自己是怎样想的说一说。
(60里面有3个20,所以商3)
师:它的除数20是一个两位数,像这样的除法,叫做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这样的式题也可以写竖式笔算。书写格式与用一位数除是一样的。
在老师的引导下,使学生理解,计算这种除法时,要看被除数的前两位数,被除数是60,就是6个十,除数是20,就是2个十,60除以20,就是6个十除以2个十,怎样想?(2个十和几相乘等于6个十。从乘法口诀“二三得六”可以找到2个十和3相乘得6个十。所以,60除以20,商是3.3要写在被除数的个位上面,即60的个位数0的上面)
答:可以编成3队。
做一做:
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同学在作业本上做,几名同学写在胶片上)
没有什么问题,订正后出示例2.
例2:200÷30=6……20
师:请同学试做,自己做完后,可以和同桌同学交流一下,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做的。
然后请同学回答,这道题商在什么位置上?说一说为什么?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帮助学生类推,引导学生理解算理)
除数是两位,就要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被除数的前两位比30小,说明20个十除以30商不够1个十。(也就是在十位上不够商1)就要看被除数的前三位,想 200里面有几个 30,也就是想几乘 30的积接近200又比200小,6乘30的积是180,接近200,而且余数比除数小,所以应该商6.(完成板书)
做一做:
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首先想一想商应该写在什么位置上?为什么?
订正以上三题后,引导学生讨论:用整十数除商是一位数的时候,该怎样除?商写在什么位置上?
投影出示:“除数是一位数除法法则”
请同学对照“除数是一位数除法法则”类推出除数是整十数,应该怎样除。
1.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前两位数。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前三位数;
2.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在哪一位上面写商;
3.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三)巩固反馈(投影出示)
1.说出下面各题的商是几?应该写在什么位置。
2.判断下面各题,对的画“√”错的画“×”。
3.计算下面各题。
(一、二、三组同学做下面3小题)
380÷40= 500÷70= 660÷80=
(四、五、六组同学做下面3小题)
250÷60= 280÷50= 830÷90=
(做完的同学还可以做另外3个小题)
4.思考题。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做下面的题。
(1)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
□÷40=6……28
500÷□=7……10
(2)20个少先队员收了160千克苹果,如果每筐装20千克,还差2个筐。原来有几个筐?
要求认真审题、独立思考。做完以后,可以讨论、互相交流,说说自己思考的过程。
学生在做练习时,老师巡视批改,个别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用整十数除商一位数的.笔算除法,关键是要掌握商写在什么位置上。
作业:看书第41、42页。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学习用整十数除商一位数的笔算除法。用整十数除商一位数的笔算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这一内容的口算和用一位数除笔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用整十数除商一位数笔算的算理与口算基本相同,因此,本节课教学新知识之前,要充分复习旧知识,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试做、讨论理解用整十数除商一位数除法的算理,从而可以为下面学习的除数是任意两位数的除法打好基础。
本节课充分体现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可以使新知识得到巩固,最后安排了思考题,使有余力的学生的聪明才智得以发挥和展示。
数学教案:除法6
●学习目标
1、初步理解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含义,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探究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初步理解和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计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问题
3、能初步利用等量划分(包含除)与平均分(等分除)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4、进一步理解“倍”的含义,知道两个量的关系有时可用“小数倍”表示。
●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学习难点:小数除以整数中“商与被除数小数点对齐”;除到被除数末尾有剩余,在剩余部分后面添0,再继续除。
●教材知识讲解
例1、买3千克黄瓜要5.28元,每千克黄瓜售多少元?
分析与解答:
根据我们的生活,知道5.28元不到6元,因此黄瓜每千克的售价不到2元。又:黄
瓜的单价=黄瓜总价÷数量,因此列出除法算式:5.28÷3
5.28÷3怎样计算呢?
方法1:5.28元=528分528÷3=176(分)176分=1.76元
方法2:5.28元里有528个0.01元,528÷3=176(个)
就是说每千克是176个0.01元,是1.76元
两种方法算得的结果一样,接近我们的估测,而且两种方法都采用了整数除法计算,
我们尝试用竖式计算:
点拨:如果除到被除数末尾有剩余,在剩余部分后面补0继续除。
例3、有3.5千克葡萄干,平均分给7人,每人可分多少千克?
分析与解答:
3.5÷7,显然,每人分到的不足1千克,整数部分不够分,怎么办?
我们把3.5千克转化成3500克计算,3500÷7=500(克),500克=0.5千克。
用竖式计算:
●方法与技巧
1、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按整数除法的方法计算,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如果除到被除数末尾有剩余,在剩余部分后面补0继续除。
2、被除数的`整数部分比除数小时,在个位上直接商0,点上小数点,再按整数除法的方法
继续算。
3、求大的量是小的量的几倍时,不仅可以用整数倍,还可用“小数倍”表示。
3、应用
(1)甲、乙两地相距180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48千米,几小时后可以到达?
(2)甲种巧克力每千克售65.8元,乙种巧克力每千克售47元。甲种巧克力的单价是
乙种巧克力单价的几倍?
自我检测参考答案
1、1.2,0.003,1.525,0.25
2、 8.1,5.4,0.029,0.065,0.45,0.035
3、(1)180÷48=3.75(小时)
(2)65.8÷47=1.4
数学教案:除法7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用两位数除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的算理和算法。
(二)归纳总结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法则。
(三)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迁移规律进行类推和综合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在理解并掌握用两位数除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算理和算法的基础上,归纳总结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法则。
难点:运用法则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笔算。(请两名同学在投影胶片或玻璃片上做题)
(2)( )里最大能填几?(投影逐题出示)
18×( )<91 35×( )<108
34×( )<240 46×( )<248
37×( )<272 36×( )<255
71×( )<361 58×( ) <479
订正笔算(投影出示)
说一说这两题,在计算时有什么不同?
生:768÷4,被除数的前一位比除数大,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前一位。它的商是三位数。768÷8,被除数的前一位比除数小,要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前两位。它的商是两位数。
师:这两题都是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请同学们回忆一下,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法则。
(同桌同学可以互相议论,提醒一下)
然后请同学回答,投影出示。
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法则:
1.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每次用除数先试除被除数的前一位,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前两位数;
2.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哪一位上面;
3.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法则出示后,请一个同学读一遍,再让同学默读两遍。
师:我们今天继续学习用两位数去除商是两位数的除法,还要学着归纳总结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法则。(板书课题用两位数除商是两位数)
出示例1:768÷32=
例1是一道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题,请根据思考题,试着写在练习本上。请几个同学写在胶片或玻璃片上。(挂出小黑板)
思考题:
1.除数是两位数,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前几位?
2.商的第一位是几,应写在哪一位上面?为什么?
3.商是多少?
学生试做时,老师巡视,个别指导,了解情况。
学生完成后,投影出示学生做的题,请学生按照思考题的思路回答计算过程。同时,教师在黑板上板书。这道题的计算过程,请同桌两个同学互相叙述,听听对方叙述是否正确。(除数是两位数,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前两位,76比32大,32除76个十,商2个十,2写在被除数的十位上面,32与2个十相乘,得64个十,写在76下面,76个十减64个十,等于12个十,(12比32,小)把8落下来,32除128商4,4写在被除数的个位上面,768÷32=24)
做一做:
订正时请叙述计算过程。
小结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要从高位除起,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前两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在哪一位上面写商,每次除后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出示例2:3293÷39=84……17
请同学们独立完成。自己小声叙述计算过程。然后请同学回答。(老师板书)
除数是两位数,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前两位,前两位是32,比除数39小,再试除前三位,39除329个十,商8个十,应写在十位上。8与39相乘,得312,329减去312,余17个十,(余数比除数小)把3落下来,173里面有4个39,在个位商4,4与39相乘,积是156,173减去156,余17.(余数比除数小)
做一做:
订正时,请同学叙述计算过程,再一次强调:除数是两位数,先去试除被除数的前两位,前两位比除数小,再去试除前三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应该在哪一位的上面写商。
小结 想一想:除数是两位数除法与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计算方法上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投影出示:除数是一位数除法法则)
请参照投影片“除数是一位数除法法则”进行小组讨论。
讨论后请同学回答:
相同点:
1.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
2.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在哪一位上面写商;
3.每次除得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不同点: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试除的时候,先试除被除数的前两位或前三位;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试除时,先试除被除数的前一位或前两位。
根据同学总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请同学自己归纳总结出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法则。然后请同学打开书第58页,把“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法则默读一遍,看看有什么问题没有。
(三)巩固反馈
(1)说出下面各题先试除被除数的前几位?
(2)计算下面各题。
416÷32 1670÷25 6501÷67
854÷64 1189÷41 6976÷82
学生做题时,老师巡视批改,注意学习有困难的同学。要个别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用两位数除商也是两位数的除法。及除数是一位数与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在这个基础上,归纳总结出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法则,通过练习,同学们掌握得很好。
作业:第60页第4题、第5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知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求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的基础上安排的。由于求第一位商的试商方法与商是一位数除法完全相同,只是位数多了,所以在教学中注意运用迁移规律,先复习用一位数除商是二、三位数的除法和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加强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通过观察比较类推出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中注意让学生自己探索尝试,通过动脑、动口、动手参与教学全过程,从而获取新知识。
数学教案:除法8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除法应用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
2.能熟练地解答除法应用题。
(二)能力训练点
1.能区别除法应用题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判断、分析、比较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1.引导学生分析、比较知识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介绍乘法口诀,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除法应用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
教学难点:分析比较除法应用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和投影片(电脑)、纸条、小黑板、口算卡片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48÷6 45÷5 56÷8 49-30
63÷9 35-7 6×7 32÷4
18+9 27÷3 54÷9 72÷8
2.根据下面乘法算式,写出两个除法算式,并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1)3×6=18 5×6=30
(2)小题引导学生想
①三( )十八或( )六十八
②把18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6
③18里有几个6
④18是6的几倍
二、探究新知
1.导入:大家回忆一下我们都学了哪几种除法应用题(可举例说明)
教师板书:
(1)平均分
(2)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
(3)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这三种类型的应用题,我们都用什么方法计算呢?
引导学生明确都用除法计算
教师说明:这节课我们一起整理和复习除法应用题。
教师板书课题:应用题
2.投影出示(或电脑显示):18筐白菜。同时出示例5
(1)食堂运来18筐白菜,平均分3天吃,每天吃几筐?
(2)食堂运来18筐白菜,每天吃6筐,可以吃几天?
(3)食堂运来18筐白菜,9筐萝卜。白菜的筐数是萝卜的几倍?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你们知道了什么?(教师巡视,并关照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启发学生汇报:
第(1)题讲的是把18筐白菜,平均分成3天吃,求每天吃几筐,用除法计算,列式为: 18÷3=6(筐)
第(2)题已知18筐白菜,每天吃6筐,可以几天吃完,也就是18筐里有几个6筐,就几天吃完,用18÷6=3(天)
第(3)题18筐白菜,9筐萝卜,白菜是萝卜的几倍?白菜和萝卜比较,18筐里有几个9筐,就是它的几倍,用18÷9=2
3.进一步引导学生讨论:这三道题你们发现了什么?
使学生明确:
这三道题第一个已知条件相同,第二个条件不同,所求的问题不同这三道题都用除法计算
这三道题第1题数量关系是把18平均分成3份,求1份,用除法计算。
第2题是18筐里有几个6,用除法计算。
第3题是18筐里有几个9,就是9的几倍,用除法计算。
通过讨论我们知道:条件和问题不同,数量关系不同,解答方法相同。
4.反馈练习:
(1)投影出示“做一做”(1)题。
学生讨论后,分组汇报。引导学生口头提出问题:“每组有多少人”,列式计算:24÷3=8(人)
(2)投影出示“做一做”(2)题。
学生讨论,分组汇报
引导学生口头填一个条件:
①每组有8人 列式24÷8
②每组有6人 列式24÷6
③每组有4人 列式24÷4
④每组有3人 列式24÷3
(3)投影出示“做一做”(3)题。
学生分组讨论,汇报。
引导学生口头填一个条件:
①篮球队有8人 列式:24÷8
②篮球队有3人 列式:24÷3
③篮球队有6人 列式:24÷6
④篮球队有4人 列式:24÷4
(4)投影同时出示“做一做”补充完整的三道应用题:
①学校乒乓球队有24人,平均分成3组,每组有几人?
②学校乒乓球队有24人,每组有8人,分成几组?
③学校乒乓球队有24人,篮球队有8人,乒乓球队的人数是篮球队的几倍?
(5)分析比较上面1、2、3小题,知道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明:
①这三道题第一个已知条件相同,第二个条件不同,所求问题也不同。这三道题,都用除法计算。
②这三道题第①题数量关系是把24平均分成3份,求1份,用除法计算。
数学教案:除法9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问题情境,探索并理解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得进行分数除法的计算。
3、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备注
活动一:创设情境
1、教师出示例3:小明2/3小时走了2千米,小红5/12小时走了5/6千米谁走的快些?
(1)、读题,理解题意。
(2)、列出算式,说明列式根据什么数量关系。
2、探索计算方法。
(1)、2/2/3如何计算?让我们画线段图看看。
(2)、先画一条线段表示1小时走的路程,怎样表示2/3小时走了2千米这个条件?
(3)、指着图启发:已知2/3小时走了2千米,要求1小时走了多少千米?可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把你的想法与小组成员交流讨论以下。
(4)、找出计算方法。
观察:除法转化成了什么运算?什么没变化?什么变了?是怎样变的.?
强调:被除数没有变,除号变乘号,除数变成了它的倒数。
(5)、小结:从上面这个推算过程中我们找到了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是: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分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活动二:巩固练习。
1、完成31页做一做
2、33页4题
3、活动三:质疑问难
板书设计
课题:分数除法31课时上课时间:_年_月_日
教学目标:
1、掌握分数除法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备注
活动一:创设情境
出示例4:小红用长8米的彩带做了一些花,每朵花用了米的彩带。她把其中的4朵送给了同学,还剩几多花?
1、读题理解题意
2、怎样列式
8/2/3-4=
3、怎样计算?先计算什么?
4、同桌间说一说运算顺序
小结:(略)
活动二:
巩固练习
1、34页做一做
板书设计
数学教案:除法10
教学内容:
第9页例2、“试一试”和练习二第6-9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自主探索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笔算方法,学会估计商的大致范围;
2、让学生在计算中体会数量间相依互变的关系,通过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利用讨论、交流等形式展开小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培养质疑和验证科学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笔算方法。
难点: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笔算算理。
课前准备:
课件,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准备训练
用竖式计算。(投影出示)
87÷30 67÷20 42÷30
分组计算,让三名学生板演。请板演的学生分别说一说计算过程,注重强调商的书写位置和“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题。
(1)出示情境图,提问:从图中可以了解到哪些信息?让我们解决什么问题?(学校新买来380根跳绳,每班分30根。可以分给多少个班,还剩多少根?)
提问:想一想可以怎样列式解决这个问题呢?
(2)学生独立思考,口算算式。教师板书:380÷30。
(3)引导估计。
提问:在算出结果前你能先估计一下商大约是多少吗?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和同桌互相交流估计情况。教师巡视,及时了解学生估计的情况和方法。
组织学生全班交流,相机穿插提问:你是怎么估计出来的?学生可能的估计方法和结果:①每班分到的根数比10根多;②每班分到的根数比20根少;③分的根数的范围在10到20之间。
在学生估计的基础上小结:看来380÷30的商是两位数,是十几。
(4)探索笔算方法。
谈话:380÷30结果究竟是多少呢?我们还可以用竖式来进行计算。请同学们联系刚才复习题中的38÷30的计算方法,想一想380÷30可以怎样计算。
学生思考后进行尝试计算。教师巡视,注重了解学生尝试计算。
“试一试”:425÷30 425÷50
学生独立用竖式计算这两题,同时让两名学生板演。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计算的情况。集体讲评,指名说一说笔算过程。
组织比较:观察这两道题有什么不同呢?(它们的商一个是两位数,一个是一位数)
提问:同样是除以一个整十数,为什么一个商是一位数,而另一个则是两位数呢?(前一题是前两位够除以除数,所以商在十位;后一题前两位不够除,所以要用前三位数去除以除数,因而商在个位)怎样辨别被除数的.前两位够除还是不够除呢?
提问:这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在学生回答后板书课题:三位数除以整十数)想一想三位数除以整十数可以怎么计算?
先同桌互相讨论,再指名概括,最后师生共同作比较完整的口头概括:三位数除以整十数,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如果被除数的前两位数比除数大或等于被除数,就先在商的十位上写商,然后继续除;如果被除数的前两位数比除数小,就在商的个位上写商。
(5)“练一练”。
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二”第6题。
写在书上,然后订正。
2、练习二第7题。
先做第1组两小题。学生独立计算,然后提问:这两题在计算过程中有什么不同?(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商的首位书写的位置)完成其他各题。
四、课堂小结 :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练习二第8-9题。
数学教案:除法11
教学内容:第五册数学教材第51-52页例2、例3。练习十二的第7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初步的试商能力,理解商和余数的实际含义,懂得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3、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自主精神;
教学重点: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商和余数的实际含义。
教具:口算卡、电脑、投影仪、圆片
学具:小圆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准备练习
1.看谁能很快说出()里最大能填几?
()×5<6 ()×<20 3×()<38
()×4<22 6×()<34 7×()<24
2.用竖式计算
8÷445÷5
请两组同学上台板书,其他同学在本子上做。
二、新课教学:
1.初步理解余数的意义
(1)摆一摆
①师:国庆节快到了,班级将举办联欢会,同学们正忙着布置会场呢!同学们搬来了23盆花,每组要摆5盆,可以摆几组,请你帮他们算算看(用一个圆代表一盆花,学生实际分一分)。
②23÷5的结果是多少?
③剩下的为什么不再分了呢?
④今天分的跟前面分的有什么不同?
平常我们分东西,有时候正好平均分完,有时候不能正好分完,剩下的又不够再分。剩下不够再分的数就叫做余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余数”除法(出示课题)
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余数?
(2)说一说
师:刚才我们通过分一分,知道23盆花,每组摆5盆,最多可以摆4组。还多3盆,那么笔算23÷5的商是几、竖式该怎么列,余数该写在哪儿?请四人小组议一议,也可以动笔试着做一做。
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①23÷5商是几,你是怎么想的?
②23的下面该写几,为什么?“20”表示什么?
③余数是几?表示什么?
④横式中的得数该怎样写?
教师指导:先写商,接着用6个点表示还剩,最后写余数“3”,读作:商4余3。
师:有余数除法的笔算与整除除法笔算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⑶尝试练习
①每个学生拿出10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摆完后,教师提问,每份几根?还剩下几根?学生用竖式计算,教师巡视辅导。
②请同学们笔算做一做的题目,把一位同学的试题用投影仪展示,并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全班集体讲评。
2.理解余数要比小道理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电脑演示情景图
师:如果只有16盆花,每组摆5盆,可以摆几组?多几盆?
师:“剩下的1盆还够再分吗?为什么?那么“1”就是什么数呢?列出除法算式:“16÷5=3(组)……1(盆)
师:添加一盆花后问:“现在可以摆几组?还剩几盆?如果花的盆数是18盆、19盆、20盆、21盆、22盆、23盆等,会出现什么结果呢?请同学们用小棒摆一摆。
学生列出算式:
16÷5=3(组)……1(盆)
17÷5=3(组)……2(盆)
18÷5=3(组)……3(盆)
19÷5=3(组)……4(盆)
20÷5=4(组)
21÷5=4(组)……1(盆)
22÷5=4(组)……2(盆)
23÷5=4(组)……3(盆)
24÷5=4(组)……4(盆)
25÷5=5(组)
师:请同学们观察上面的算式的余数与除数,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小组讨论、汇报
归纳出:计算有余数除法,余数要比除数小
(2)小游戏:
小朋友想一想,在一个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如果除数是6,余数可能是几?如果除数是8,余数可能是几?
三、课堂练习
1.基本练习
直接说出下面各题的商
2.发展性练习
⑴帮“小马虎”改错
⑵小蜜蜂送信
每个小组都有一些信,小组讨论交流后派代表送信。把余数是1的信送1号信箱,把余数是2的信送2号信箱,把余数是3的信送3号信箱,把余数是4的信送4号信箱。
⑶一位老爷爷得了高血压病,要长期吃药,药瓶的标签上写着共50片,医生嘱咐老爷爷每天吃6片,老爷爷有事要外出9天,请你帮他算一算,他带一瓶药够吃吗?
3思考性练习(机动题)
四、总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追记:
有余数除法练习
练习内容:教材练习十二
练习目标:通过各个方式的练习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并提高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练习过程:
教学过程
个人加减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有余数的除法,其实不管是不是有余数,只要是平均分我们就用除法来解决。
现在老师有12个羽毛球,我要分给5个同学,那么先请同学们想想能不能刚好分完,如果不能,那么每人能分到几个,还剩几个?(解决第1题)生做完后老师实际分分,验证学生的答案。
先请学生读第2题,然后让学生用圆片代替面包分一分,写出算式,并把结填在书上。最后说说为什么选择那种装法。
先读第3题,说说题目是什么意思?
在独立做,集体订正。
独立完成第4题,也可以留在课后独立做。
师出示:35÷8=4……3
问: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35里面有4个8还多3个。也就是4×8+3就能得到35。
也就是说除数×商再加余数就能得到被除数。我们可以用这种方法来验算有余数除法的计算结果。学生用这种方法来完成第5题。
学生先试着做,老师提示这道题目是平均分的。
帮助学生理解彩带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
正5边形的周长,一部分是剩余的。
教学后记: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教科书P55、56
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到运用有余数的除法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情境引入。
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说说从图中了解到什么信息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板书:有32人跳绳,6人一组,可以分几组?
二、新课
师:这个活动有没有进行平均分?
该用什么方法来解决?(小组讨论)
汇报,师板书:32÷6
学生独立算出结果。
汇报:可以是横式,也可以是竖式。
师问:得到的5是什么意思?2又是什么意思?所以单位是什么?
师:在解决这样的`题目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欢来选择用什么算式解决。注意结果的单位。
三、做一做
出示食品饮料柜,问:你了解到什么信息?
(1)师:现在小丽有20元,全部买矿泉水,最多可以买几瓶?剩几元?
思考:买同样的东西是不是把钱进行平均分?
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注意对横式单位的检查。
(2)如果你有15元,你能提出一个减法、一个有余数除法、没有余数的除法问题吗?
(小组讨论、汇报)
四、练习
练习的第3题
出示四月份的日历。从日历上你发现了什么?师提出问题:四月份有几个星期?
要求有几个星期,必须知道什么信息?
四月份有几天?一星期有几天?
学生得出解决的办法。30÷7
既然有4个星期,那么一定会有几个星期六和几个星期天?如果要使四月份有5个星期六和5个星期天,那么剩下的两天就分别是六、日。所以4月1日可能上星期六。
五、作业:练习十三的第1、2题。
教学后记:
练习
练习内容:练习十三
练习目的:通过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让学生感受到有余数除法的价值,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其中也让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造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练习过程:
练习过程
个人加减
一、师:同学们,现在书店对小朋友进行书的优惠,每本儿童读物都只卖4元,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几个同学都要买些什么书吧。
师出示书店买书的情境图,让学生找出问题,独立解决。
二、师出示森林餐厅的情景图,让学生先说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老师板书。
问:是不是平均分的事情?是怎样分的?
那么该如何解决?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汇报不同解决办法。
三、出示丛林探险的情景图,让学生观察,说说自己所了解到的数学信息。并说说要解决每个问题所需的数学信息是不是知道。独立解决。
四、观察花店的图,把了解到的数学信息列出来。理解题目的要求。
让小组一起用圆片、三角形、正方形来代替花进行扎花。最后一起确定解题策略。
(略)
五、给班级分组,怎样分比较科学,说说理由。
教学后记:
数学教案:除法12
教学内容:
基本的笔算除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明确每次除后必须比除数小。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过程中的试商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口算卡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口算。
555
497
2406
484
455
2807
2、板演。
新人教版数学第六册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案 新人教版数学第六册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案
说一说,笔算一位数除两位数的除法,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导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
1、学习教材第16页例2.
(1)动手分一分,每分钟有几捆。
(2)尝试解答。
(3)质疑。当第一步502除完后,你发现了什么问题?(十位上的数不能被2除尽)
(4)说一说,在竖式中怎样计算。
(5)图式结合。
(6)学生第二次试商,边做边说计算过程,强调最大能商几个十。
2、比较例1与例2的异同点。
相同点:都是从被除数十位上的数除起,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上面。
不同点:例2的被除数十位上还有余数,要与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除。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教材第19页练习四的第1题中第二排的四道题。
(1)板书在黑板上。
(2)读题。
(3)独立完成,请四名同学板演。
(4)集体订正。
(5)教师把巡视中发现的典型错误加以分析、纠正。
2、病题门诊。
3、游戏。教材第16页做一做
四、思维训练
1、教材第19页练习四的第3题。
(1)出示题。
(2)理解题意。
(3)根据题意,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4)尝试解答。
(5)交流解题思路。
2、教材第19页练习四的第4题。
(1)出示题。
(2)读题,分析数量关系。
(3)明确这是一道两问应用题,两个问题间存在着非常重要的联系。
(4)叙述解题思路。
(5)独立在本上完成。
(6)集体订正。
数学教案:除法13
一、温馨提示:
提示一:与以往老教材的不同。表内除法以前是安排在六年制义务教材第三册,本册教材现在是在第三册1-9的乘法口诀全学完之后,再学习的。
提示二:本册教材呈现的特点。仍分成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两段编排分散难点,让学生有更多的练习时间。本单元先来学习用2~6的除法口诀求商。
二、教学内容:(如下图)
平均分[P12-17例1、例2、例3]
除法的初步认识除法[P18-22例4、例5]
被除数不超过12[P23例1]
表内除法(一)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被除数不超过36[P24例2]
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P29例2]
解决问题
(结合上面内容进行)用乘法和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
[P31例4]
三、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难点: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表内除法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它是今后学习除法的基础。因为任何一个多位数除法,在计算时都要分成若干个一位数除以一位数。因此,表内除法同表内乘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须达到计算正确、迅速。
口算的分阶段要求初步拟订如下表:
单元结束时
期末
平均错误率
速度
平均错误率
速度
表内除法
6%
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8题
4%以内
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10题
四、例题剖析
1.除法的初步认识
◆平均分
主题图
例1(引出“平均分”)
例2(探讨“平均分”的方法)
例3(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除法
例4(教学除法的含义,让学生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例5(教学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按被除数从小到大分成两段。
例1(被除数不超过12,探讨求商的方法。)
例2(被除数不超过36,教学用乘法口诀求商。)
3.解决问题(结合除法计算出现)。
例3(教学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例4(教学用除乘两步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五、课时安排
本单元的课时安排共分为13课时进行教学,我设想还可根据学生的情况适当的增加课时数,毕竟这单元的教学是本册教学的重点之一。
第一小节:除法的初步认识[P12-22]分6课时进行教学。
数学教案:除法14
教学内容:
第36页例1、2
教学目的: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用一位数除两位数、除整百整十数的口算除法的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口算,通过操作和小组学习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口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用一位数除的算理,正确进行口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沟通
口算:
二、操作交流,探讨算法
1.创设情景,研究例1。
(1)全班有42位同学平均分成3组做游戏,每组有几位同学?怎样列式?
(2)怎样口算呢?小组合用42根小棒代表42个同学摆一摆、分一分、看一看每组有几个人?
(3)小组互相交流分的`方法。
(4)教师评价分的情况。
(5)教师演示分的过程。
(6)小组交流怎样口算。并汇报。
(7)教师小结方法。
(8)做一做。
2.运用迁移,学习例2。
(1)出示例2,指名列式。
(2)小组合作运用旧知识研究4203的口算方法。
(3)小组汇报。
(4)教师小结口算方法。
(5)做一做。
三、巩固与思考
1.练习八第1题,先说再做。
2.第2提,先做再说。
3.第3、4、5题。
数学教案:除法15
教学内容:分数除法(三》
教学目标:
1.能用方程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初步体会方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模型。在解方程中巩固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多角度、多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体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的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用方程解决有关简单分数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分析分数除法应用题中数量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
一、情景导入,引入新课。
根据信息写出等量关系。
⑴操场上打篮球的.人数是踢足球人数的4/9。
⑵汽油的现价是原价的19/20
⑶果园今年的苹果产量比去年增加了1200kg。
二、启发诱导,推进新课。
1、某月有9天休息日,休息日占这个月总天数的3/10。
这个月共有多少天?(列方程解决问题)
根据题意列式。学生独立完成,汇报反馈
师:做题时首先要知道什么?学生汇报做题时的思路。生汇报
师:同学们这道题是前面学过的用分数乘法解决的实际问题,知道整体“1”求整体“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列出这道题的等量关系式。
根据信息写出等量关系。
⑴今年小明12岁,是妈妈年龄的1/3。
⑵奇思家8月电话费24元,相当于7月的6/7。
⑶一种电脑现价比原价降低2/15,正好降低900元。
三、随堂演练,拓展新知。
1、一头小鹿早上喝了2L水,是全天饮水量的2/5,这头小鹿一天喝多少升水?
2.霞光农场有稻田和鱼塘共35公顷,占农场全部土地的7/12。
⑴霞光农场共有多少公顷土地?
⑵如果鱼塘为12公顷,鱼塘占农场全部土地的几分之几?
师:同学们根据我们刚刚的分析,接下来就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好吗?看那一组解决问题速度又快方法又多。
师:解答完了,你能汇报你的解题方法吗?(生汇报师板书)
师:你认为哪种方法最简便最实用,说出你的理由。
师小结:同学们其实我们用方程解决求未知的整体“1”更简便,因为他的解题思路和我们以前用分数乘法解实际问题的思路是一样的,根据“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而列出等量关系,然后列方程解答,思路非常清晰的。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所学的就是用以前的知识解决简单分数除法的实际问题。板书:(分数除法三)
引导学生归纳:用方程解应用题比较容易,因为它的解题思路与我们以前学的用分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一致。前者是“求一个已知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就是用这个数乘以几分之几”反之“已知一个未知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就用解方程或除法。
四、课堂小结,交流收获。
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数学教案:除】相关文章:
初中化学除杂题的解题方法10-27
安全生产“排险除患”集中整治工作总结11-02
初中数学教案05-28
小学数学教案【精选】07-06
小学数学教案【经典】07-23
小学数学教案[精选]04-16
初中数学教案01-10
小学数学教案(经典)08-13
幼儿数学教案12-24
小学数学教案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