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壹学网>教案>数学教案>大班数学教案

大班数学教案

时间:2024-12-19 12:49:31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热】大班数学教案9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班数学教案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热】大班数学教案9篇

大班数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 初步知道一个数和它前后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2、 学习根据已有条件寻找不一个数多1和少1的数。

  3、 学习正确书写数字1-4,养成安静、独立完成活动的习惯。

  活动准备:

  6只兔子卡片(1只白2只灰3只黑)活动过程;

  1、 集体活动:

  (1)、学说顺倒数师:今天老师要跟小朋友玩个小游戏,教师组织幼儿玩顺倒数的游戏。

  要求:我说倒数,小朋友们就说顺数。

  例:

  教师:1、2、3、4、5 幼儿:5、4、3、2、1或者请一名幼儿任意说一个数,其他的幼儿说顺数和倒数。

  (2)学习6以内的相邻数。

  教师出示6只兔子的卡片,引导幼儿观察提问:小朋友们在黑板上看到有什么呀?他们有什么不同,谁会把相同的兔子放在一起 ,并按顺序排好?

  请一个幼儿操作,提问:你是怎么排的?(你排的时候是怎么想的?)(1只兔子排在前面,2只兔子排在1只的后面,3只兔子排在2只的后面……)为什么这么排?请幼儿上来在兔子下面贴上相应的数字,在引导幼儿仔细的观察:2只兔子的前面是什么?后面是什么?鼓励幼儿说一说。

  小结:1比2少,排在2的前面,3比2多,排在2的后面……大家集体说一说

  2、 操作活动:

  (1)、给小鱼涂色教师出示未涂色的小鱼图片,我请一位小朋友来说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有几条鱼呢?

  小鱼说“今天我是来找好朋友的,请小朋友们帮我找到我的好朋友吧!”引导幼儿给这5条鱼找好朋友,想一想,上面应该涂几条鱼,下面应该涂几条鱼。

  我们在涂色的时候要边涂色边说:4比5少、6比5多,4和6都是5的好朋友。

  (2)学习学数字1、2、3、4、3、活动评价:

  (1)重点评价“找朋友”的`填空组的活动,请幼儿说一说,他是如何进行活动的,展示个别幼儿的操作材料,表扬好的小朋友。

  (2)表扬能够安静、独立完成活动的幼儿。

大班数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学习将一个物体分成相等的两份,感知分得的一份比原来的小,了解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2、能够大胆讲述操作过程和结果,探索二等份的多种方法。

  3、在活动中学会用简单的数学方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活动的有趣。

  重点:学习将一个物体分成相等的两份,感知分得的一份比原来的小,了解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难点:大胆讲述操作过程和结果,探索二等份的多种方法。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听大黑和小黑的故事。

  2.学具:正方形、长方形饼干若干。

  教具:大黑、小黑图片、正方形、长方形、剪刀若干。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故事导入活动

  师:“今天有两位朋友来做客,看看他们是谁?

  为什么大黑和小黑不开心?你有什么好办法?

  小结:把物体分成相等的两份叫二等分。

  基本部分:

  一、尝试对不同形状的饼干进行二等分。

  1.提问:看看框子里都有哪些形状的饼干?那你们尝试着分一分。(正方形、长方形)

  2.幼儿讲述正方形、长方形饼干二等分的方法,鼓励幼儿大胆讲述不同分法。

  二、教师引导幼儿不同的`分法。(如:边对边、角对角、延对角线对折)

  1、 尝试着分一下老师的大图形。

  2、 教师来用重叠的方法恢复原来的图形,幼儿观察。

  小结:我们把一样东西分成一样大小的两份叫二等分,而且二等分后的每一份都比原来的小。

  三、操作部分:

  1、“刚才我们把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用对折的方法进行了二等分,可是,在生活中还有很多东西像毛线、吸管、毛根等。现在请小朋友看看这些东西,怎样进行二等分。”

  2、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3、个别幼儿主动介绍自己的方法。

  延伸活动:

  我们小朋友真能干,帮大黑、小黑分了这么多东西,现在大黑和小黑家里来了两个客人,想请我们小朋友把这些东西分成一样大小的四份,进行四等分,你们愿意吗?一会大家可以来试一试。

大班数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 能根据画面特征自主探索5的加法,并列出5的加法算式。

  2. 初步理解加法中两个部分数的互换规律。

  3. 在游戏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活动准备:

  1.5的加法式卡、5的加法图。

  2.苹果(5的加法图)、梨子(一道5的加法算式)、橘子(算式填写完整)

  活动过程:

  1.以情景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师:“秋天到了,很多动物约好一起去秋游,也邀请我们一起去呢。”

  2.拍手游戏:复习5的组成

  小动物们可开心啦!邀请我们一起玩“5的'拍手游戏”。

  师:“我拍1”幼儿:我拍4,师幼:我们一起拍拍手。

  3.来了几只动物。(幼儿看图自主探索学习5的加法)

  (1)集体探索5的第一组加法

  教师:很多小动物都来了,我们看谁来了?(出示1只小兔)现在一共有几只小兔呢?(又出示4只兔子)你能用三句话说清图片的意思吗?谁会用一个算式来表示呢?1、4、5各表示什么?

  (2)幼儿自主探索5的加法

  ①教师:还有哪些动物来了呢?请你从篮子里拿一张图片,先学会用3句话说说图片的意思,再在图片的下面列上算式。

  ②幼儿进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③个别幼儿进行交流。(先用3句话说清图意,再列出算式)

  4.探索加法中两个部分数的互换规律。

  (1)教师把幼儿探索出的算式题贴在黑板上,读一读。

  (2)为了让大家看清楚些,我们一起来把它们分分类。(把相同数字的算式贴在一起。)

  (3)请幼儿观察2组算式,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

  (4)小结加法中加号前后两个数可以互换的规律。

  5.游戏摘果子:复习巩固

  教师:小动物们来到了果园,摘了很多果子,但是一定要把果子上的题做对了,水果才能带回家。

  苹果:看图编题,列算式。

  梨子:写朋友题。

  橘子:算式填写完整。

  (1)幼儿任选一种水果进行操作。

  (2)评价操作情况。

大班数学教案 篇4

  一、活动目标:

  1.理解4等分的含义,乐于探索正方形和长方形多种四等分的方法。

  2.感知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和组成,在观察和比较中,体验解决问题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教师:PPT课件、圆形卡片两张

  幼儿操作材料:正方形、长方形图形卡片若干,剪刀、模板

  三、活动过程

  1.小熊分引题

  师:今天是小熊圆圆和花花的身体,小伙伴们给它俩送来了一个蛋糕,它们真开心.圆圆说:我们来分蛋糕吃吧,我们两个要吃样多。小朋友两只小熊怎样才能吃到一样多的蛋糕呢?你们来帮它们分一下吧。

  请个别幼儿介绍方法。

  师:你的方法真不错,小熊觉得很公平,像这样把一个物体分成了一样大小的两分,我们可以说这样的分法叫二等分。

  如果有4只小熊一起吃一个蛋糕,我们可以怎么分呢?

  出示圆形图片,请个别幼儿上前操作

  师:谢谢你,刚才老师看到你用对折再对折的方法把一个蛋糕分成了一样大的'四块,这样的分法叫四等分。

  2.探索尝试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多种分法

  刚才我们用四等分的方法帮小熊把一个蛋糕分成了一样大的四分,现在我们再来用这样的方法把其他的图形也进行4等分,出示PPT,老师给你们在箩筐里准备了一些图形,请你轻轻地走到桌子旁边去试一试,看看有几种分法,等下请你告诉老师和小朋友你是怎么分的?

  3.感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和组成

  刚才我们通过折一折用不同的方法对正方形和长方形进行了四等分,现在我请小朋友用剪刀把它们剪开来(幼儿操作)

  你们看看分出来的图形和原来的图形有什么不同?分出来的正方形比原来的正方形有什么不一样。以正方形为例,比较等分前后整体与部分的大小感知整体大于部分 ,部分小于整体

  老师在桌上给小朋友准备了正方形的模板,请小朋友把四等分拼变成原来的整体。

  4.交流讨论

  刚才你是怎么分的?请几个不同分法的小朋友进行讲述,并把自己的操作卡演示给同伴看。

  小结:小朋友都很棒,我们不但学会了给图形进行四等分的方法,还知道了分开后它们比原来的图形小了。我们等下回到教室再去找找看,还有那些东西可以进行四等分。

  (幼儿演示后,教师PPT展示

  5.延伸活动

  量的四等分。

大班数学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本活动是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物体、空间、时间等等现象发生兴趣。为此,就让幼儿通过游戏、操作、探索来对形体进行等分。在学习和探索中引导幼儿由浅逐渐加深,并支持、鼓励幼儿独立、做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来完成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物体进行等分的兴趣。

  2、让幼儿理解四等分的含义,学习将圆形、正方形和长方形四等分的方法,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和组成。

  3、提高幼儿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判断推理能力。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活动准备

  教具:圆形、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大卡纸,一些等分、不等分的图片ppt,已经等分的纸片,固体胶

  学具: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以小狗分匹萨的情景作为导入,复习图形二等分的方法。

  二、基本部分

  (一)实物四等分

  1、引入四等分的问题,让幼儿思考圆形四等分的方法。

  2、教师引入分四等分的方法,让幼儿学习通过二次对折得到四等分。

  3、教师通过实物演示,让幼儿初步理解四等分的含义,即把一个物体分成一样大的四份。

  (二)图形四等分

  1、分发正方形的纸,让每位幼儿动手探索正方形四等分的方法。

  2、启发幼儿想出不一样的分法。并让幼儿讲一讲他们是怎样分的。

  3、通过邀请幼儿代表将长方形用上面的几种方法进行四等分,总结将图形四等分的`方法,使幼儿巩固理解四等分的含义。

  4教师出示一些等分、不等分的图形,让幼儿判断四等分。

  (三)比较整体与部分的大小,部分拼成整体

  1、以圆形为例,比较等分前后整体与部分的大小,感知整体大于部分,部分小于整体。

  2、出示正方形和长方形和其四等分,幼儿动手操作将不同的四等分拼成原来的整体。

  结束部分

  1、教师总结四等分的含义,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和组成。

  2、延伸:让幼儿思考如何把图形进行八等分。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大班数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运用已有的经验寻找和发现6—9的相邻数。

  活动准备:

  1、提供1—10的扑克牌若干。

  2、准备学习包《科学。找邻居》

  活动过程:

  1、引题。

  教师出示扑克牌进行谈话引题。

  2、教师引导幼儿学习6—9的相邻数。

  1)三名幼儿一组,各取10张牌。有一名幼儿任意出一张牌,其他两名幼儿依次(按顺时针)根据相邻数接牌,如一名幼儿出6,其他两名幼儿应在6的前面接5,后面接7。

  2)无牌可接时可以跳过,由后面的幼儿跟着接牌。3张牌组成相邻数后放在一旁,游戏重复进行,以牌先出完为胜。

  3、教师指导幼儿完成练习。

  星星宝宝请大家来帮他们找邻居来了!

  4、幼儿操作层次

  第一层次:观察扑克牌,自由讨论接牌的玩法。

  第二层次:能够根据牌中的数字找到与其相邻的`牌,发现6—9的相邻数。

  第三层次:根据之前的操作经验,完成学习包《找邻居》

  5、引导幼儿观察相邻数之间的差数是1。

  6、在接牌的时候可以一个人独立操作,也可以与一名进行合作,完成操作。

  结束延伸。

大班数学教案 篇7

  活动目的

  1.能按照物体的高矮、厚薄、宽窄的差异进行10以内物体的正逆排序。

  2.初步理解序列中量地相对性、可逆性、传递性。

  3.能够与同伴合作完成排序活动,并大胆讲述操作过程和操作结果。

  4.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5.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

  1.长度一样宽窄不同的纸条每人10张

  2.记录纸,彩笔每人一套。

  活动过程

  1.请幼儿按宽窄排序,感知量地可逆性。

  (1)请幼儿随意取出4张彩纸,按由窄到宽进行排序,并用与彩纸对应的彩笔将顺序记录下来,说一说自己排序的方法,如目测、重叠。

  (2)请幼儿按由宽到窄的`顺序排序,并记录结果。比一比,说一说纸条顺序有什么变化。

  2.再次排序,感知量地相对性。

  (1)请幼儿随意增加2张彩纸,给6张纸条再次按由宽到窄的顺序排序。并记录结果。

  (2)请幼儿将记录结果与第二次的记录对比一下,说一说原来的3张纸条排序有什么变化。

  3.第三次排序,感知量地传递性。

  请幼儿取出最窄和最宽的彩纸,说一说两张纸条跟其他纸条比,按照由窄到宽的顺序排,它们的位置有没有变化。

  4.请小朋友比高矮,再次感知量地可逆,相对性。

  5.到教室中寻找可以排序的物体,感知物体的高矮、厚薄。

  (1)请幼儿到教室里找一种可以比较厚薄、高矮的物体,如图书、积木、桌椅、玩具柜等,看谁比较的数量多。(www.2baobao)也可自由结伴比高矮。

  (2)请部分幼儿说一说找的哪种物体,找了几个,按什么顺序排序,是用什么方法进行比较的。

  (3)教师根据情况,随机提出不同排列顺序,再一次感知量的不同性质。

  活动反思

  孩子在做中学,所以本次课程我给幼儿准备了足够的材料,让孩子在操作中感知量的可逆性、相对性和传递性。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与生活,所以在活动最后,布置亲子小作业,找一找生活中能够排序的东西,记录下来,和小朋友互相交流、分享。

大班数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3个数的连加连减,并能计算出得数。

  2、能积极思考,提高理解与运算能力。

  3、培养合作意识,喜欢参加数学计算活动,体验活动的成功感和趣味性。

  活动准备:

  1、教具:仿真人民币,超市用品若干,捐款箱,人物胸牌,统计格,题卡,小票,红旗,奖品,购物篮,塑料袋6个。

  2、学具:仿真人民币,铅笔,操作册。

  活动过程:

  预备活动

  1、师幼问好,走线。

  师:小朋友们中午好!今天教师里来了好多的客人老师,和她们打个招呼吧,好,打过招呼之后呢,就不要看客人老师了,转过来和陈老师做好朋友吧,陈老师今天要带你们去一个很好玩的地方。

  师:HELLO,我是好上好超市的'陈经理,今天特地来邀请小朋友去参加我们超市举办的“超市大赢家”的游戏比赛,想参加吗?

  师:让我们一起先排好队,顺时针方向站在安全通道上,脚尖亲脚跟,安安静静地走去超市吧。

  2、线上游戏:快乐大巴

  师:好上好超市到了,好多健身器材呀!咦,还有玩具汽车呢!我们先来玩玩开汽车的游戏好吗?

  师:这是一辆开往北京的“快乐大巴”,被我摸过头的小朋友,请你们先上车吧。

  师:小朋友,快坐好,我的汽车就要开,嘟嘟嘟、嘟嘟嘟,车上现在有几人?

  师:小朋友,快坐好,我的汽车就要开,嘟嘟嘟、嘟嘟嘟,你们几个快上来,车上现在共几人?

  师:小朋友,快坐好,我的汽车要到站,嘟嘟嘟、嘟嘟嘟,你们几个请下车,车上现在剩几人?

大班数学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认识球体和圆柱体,感知它们的基本特征。

  2、能按照物体的外形特征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

  1、球体、圆柱体、长方体、正方体物体若干,篓子两个。

  2、圆柱体和球体的物品每名幼儿一个。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认识球体和圆柱体,感知它们的基本特征。

  难点:能按照物体的外形特征进行分类。

  教学方法与手段

  启发探索法

  活动过程:

  教师活动

  幼儿活动

  设计意图

  一、找出能滚动的物体

  1、出示各种形状的物体:这里有什么?它们中哪些东西能滚动,哪些东西不能滚动?请小朋友玩一玩,试一试,把能滚动的东西和不能滚动的东西分开,各放一个篓子。

  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幼儿的分类情况。

  观察教师出示的物体。

  玩一玩教师出示的物体。

  通过观察和玩一玩,让幼儿认识球体和圆柱体,感知它们的基本特征。

  二、认识球体和圆柱体

  1、教师:这些能滚动的物品都是哪些东西?它们的形状一样吗?请你把一样的放一起。

  2、请个别幼儿把能滚动的物体按形状进行分类,把球体和圆柱体分开。

  3、教师分别出示球体和圆柱体的物体,请幼儿说说它们是什么样子的。小结:不管从哪边看都是圆的,我们就叫它球体。上下一样粗,两头都是圆形的,而且上下两个圆一样大的物体,我们叫它圆柱体。

  4、滚一滚

  (1)教师:球体和圆柱体都会滚,它们滚起来一样吗?

  (2)幼儿人手一个球体和圆柱体进行滚动,操作过程中,引导幼儿尝试从不同方向滚动球体和圆柱体,发现它们的`不同之处。

  (3)鼓励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的发现。

  (4)师生共同小结:球体可以向各个方向滚动,圆柱体不能向各个方向滚动。

  回答教师提问。

  把一样的放在一起。

  把球体和圆柱体分类。

  幼儿回答。

  回答教师提问。

  操作,发现球体和圆柱体的不同。

  交流。

  通过提问、比较、分类等方法,进一步让幼儿认识球体和圆柱体,感知它们的基本特征,并让幼儿能按照物体的外形特征进行分类。

  三、分组活动

  1、引导幼儿将收集的物品分类。

  2、尝试用揉、捏、团、搓、压等方法塑造球体和圆柱体,发展泥塑能力。

  分类。

  操作。

  通过让幼儿自己制作,充分的认识球体和圆柱体。

【大班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数学教案大班11-06

大班数学教案(经典)09-17

(精选)大班数学教案09-26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07-10

大班数学教案[经典]09-09

大班数学教案10-03

大班数学教案10-29

大班数学教案[经典]11-28

大班数学教案04-19

大班数学教案【热门】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