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壹学网>教案>数学教案>大班数学教案

大班数学教案

时间:2024-07-25 07:04:36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数学教案模板集锦5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大班数学教案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数学教案模板集锦5篇

大班数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能够按要求给小动物分到合适的房子。

  2、初步理解序数,并能够运用到生活中去。

  3、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活动准备:

  PPT课件,小动物图片若干,白纸人手一张

  活动过程:

  一、故事引入出示PPT-2,认识小动物。

  师:森林里盖了两栋漂亮的三层小楼房,小动物们很想住进去。可是,它们吵起来了,为什么呢?原来它们谁也不想住在自己不喜欢的房子里,要重新分房子。你能帮助它们吗?

  二、分房子

  1、出示PPT-3,知道小老鼠的要求,并帮助小老鼠找到自己的房子。

  2、出示PPT-4,知道大象的要求,并帮助大象找到自己的房子。

  3、出示PPT-5,知道大公鸡的要求,并帮助大公鸡找到自己的房子。

  4、出示PPT-6,知道小猫的要求,并帮助小猫找到自己的房子。

  5、出示PPT-7,知道小乌龟的要求,并帮助小乌龟找到自己的.房子。

  6、出示PPT-8,知道小狐狸的要求,并帮助小狐狸找到自己的房子。

  三、给小动物排排队

  1、小朋友人手一张白纸,按教师提的要求给小动物们排排队。

  如:从左边数:大灰狼坐在第五个座位上,小兔坐在第三个座位上,小羊不能坐在大灰狼旁边,小狗不能坐在小老鼠旁边,小老鼠最小,坐在第一个座位上。这些小动物应该怎样坐才对呢?

  2、教师可根据幼儿的完成情况适当增加难度。

  教学反思:

  《分房子》即让孩子们孩子了解大自然中不同动物的存在,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同时,又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各种动物生存之间简单的关系。故事以森林中的动物住新房为线索,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要求,而老虎大王不能够很好的满足他们的需要,希望得到小朋友的帮助而展开。活动以《纲要》为指导,让幼儿在互动式、开放式、直观式的教育活动中,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学习。让幼儿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展开想象,说说会有哪些不同的动物需要分房子。通过故事引出活动的主题,动物们该住哪一间房子里,他们有什么样要求,从而激发他们帮助动物分房子的兴趣。故事的发展是让幼儿去主动思考、发现问题、寻找答案很好的依托。作为活动的延伸,另外不同动物的动物需要分房子,应该怎么办,让孩子根据动物的特点,再一次展开思考,望孩子多关注关心动物,让孩子继续有探索的机会,让本次活动在区域活动中有体现。

  本次活动整合了语言、常识等方面的知识,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让幼儿大胆交流,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活动,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动者和成功者。

大班数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尝试运用多种方法将一个物体等分成两份,知道部分小于整体,整体大于部分。

  2、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

  活动准备:

  教具:豆腐、橙子、珠子、米、不同形状纸片(圆形、五角星、六边形、蝴蝶形)、分类盒、记号笔、剪刀、称、量杯、尺。

  学具:豆腐、橙子、珠子、米、不同形状纸片(圆形、五角星、六边形、蝴蝶形)、分类盒、记号笔、剪刀、称、量杯、尺。

  活动过程:

  一、幼儿第一次尝试操作(探索实物二等分)

  1、提出要求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东西,看有哪些?(豆腐、豆干、纸片、珠子、米、)等会请你们将这些东西每一样分成两份,两份大小要一样。比如说将一块豆腐分成两份,两份的大小一样,将一块豆干分成两份,两份的大小一样。将一个篮子里的珠子分成两份,两份的数量一样多;米也一样,将一个篮子里的米分成两份,两份一样多;这里的纸片,你可以任选一张,将一张纸片分成两份,两份一样大。小朋友们可以利用旁边的一些操作工具来分,好现在请小朋友去选一种材料分一分。

  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3、操作结束后,集体讨论操作过程和结果

  a.提问:①珠子是怎么分的?你怎么知道两份一样多?

  ②苹果是怎么分的?你怎么知道两份一样大?

  ③米怎么分的?你怎么知道两份一样多?

  ④纸片是怎么分的?你怎么知道两份一样大?

  b.引导幼儿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师:(出事圆形和半圆形纸片)请你们看这是刚才小朋友将一张圆形纸片分出来的一半,这是原来的一张,你们看是分出来的大还是原来的大?分出来的正好是原来的什么?(一半)

  小结:像这样将这些东西分成了两个相同的部分叫做二等分。

  二、幼儿第二次操作(探索不同的分法)

  1、提出要求:选另一种材料分,想想有没有不一样的分法

  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3、操作结束后,集体讨论验证新的分法

  a.提问:谁有新的分法,你怎么让其他小朋友知道你分好的`两份一样?(共同验证)

  三、教师总结

  ⑴师:你们今天真聪明,想出了用不同的方法来分,还知道了分出来的一半肯定比原来的?(小)

  ⑵总结:分出来的二个部分合起来就是原来的一份。

  四、活动延伸

  师:在我们身边,还有许多东西可以分,比如说这里有一碗水,你怎么将碗里的水分成相等的两份?那除了二等分,可不可以四等分,八等分?我们回去后和爸爸妈妈一起想一想。

大班数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并找出上下两幅图中8个不同之处。

  2、巩固按一定顺序和区域进行观察的方法和习惯。

  3、乐于和大家分享自己找不同的经验。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5、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活动准备:

  1、展示图片。

  2、幼儿用书、教学挂图60—52。

  活动过程:

  1、简单的找不同,为后面复杂找不同积累经验。

  2、通过找不同,巩固幼儿按一定顺序和区域进行观察的方法和习惯。

  (1)打开幼儿用书页面,请找出上下两幅图中8个不同之处,全出来并说一说哪里不同?

  (2)观察室,请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再一个区域一个区域的观察,不要这边看一下,那边看一下,那样找得慢而且容易遗漏。

  (3)幼儿操作,教师巡视,并提醒幼儿找到或完全找出来后不要说出答案,以免干扰同伴答题。

  (4)幼儿互相检查操作结果,并纠正。

  (5)集体验证答案。

  3、请幼儿互相分享找不同的经验。

  (1)你是怎么很快找到答案的?出处你的技巧是什么?

  (2)找不同时,你心里是怎么想的?

  (3)你觉得谁的方法比较好?为什么?

  (4)你想学习谁?为什么?

  教师小结:

  并表扬今天表现积极或其他方面取得进步的`幼儿。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大班数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观察画面,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分辨怪物的相同与不同。

  2.能进行小组交流和操作,尝试大胆提问和复合分类。

  3.感受从观察、思维与表达等活动中获得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故事PPT、怪物图片若干4组、记录纸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故事

你们见过怪物没有?猜猜看,怪物可能会是什么样子呢?

  怪物们到底长什么样子,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说一说。

  请你根据故事的名字和怪物们的样子,猜猜故事中可能发生了什么事情?

  二、根据线索,寻找大王

  1.教师讲述故事,引出重点

  (1)为什么熊哥哥、熊弟弟、熊妹妹要哭哭啼啼?

  (2)看到丰盛的晚餐,小熊一家是怎么做的'?

  (3)怪物们说了什么?小熊一家感到怎样呢?

  (4)怪物提出了一个特别的要求是什么?

  2.倾听录音,学习提问

  (1)教师边讲述故事并示范提问:提什么问题能找出大王呢?幼儿思辨并倾听录音。

  (2)接下来又该什么问题呢?幼儿第二次讨论,倾听验证。

  (3)幼儿小组合作提问并分类记录。

  (4)幼儿讲述记录表,操作验证。

  三、挑战自我,萌发探究欲望

  你们能用更少的次数找出大王吗?

  幼儿讨论,自主讲述。

大班数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用自然物首尾相连的方法测量长度,理解用不同长度的自然物测量,数据不同但结果相同。

  2、在听赏故事中引发对测量活动的兴趣。

  材料准备:ppt课件、木夹子、吸管等。

  活动过程:

  一、讲述故事,引发测量兴趣(价值分析:通过谈话,引发幼儿对测量活动的兴趣)

  提问:知道蛇究竟有多长,可以用什么方法?

  小结:测量可以知道物体有多长。

  二、根据故事,尝试工具测量(价值分析:梳理测量要点)

  (一)、提问:许多相同的夹子,怎么量?(价值分析:通过操作,尝试用首尾相接的方法测量)

  小结:很多夹子用一个接一个的方法可以测量出蛇的`身长。

  (二)、提问:一根吸管,怎么量?(价值分析:通过探索,尝试用做记号的方法测量)

  小结:一根吸管用做记号的方法可以测量出蛇的身长。

  (三)、提问:没有材料,怎么量?(价值分析:通过交流,了解身体的某一部分也可以作为测量工具)

  小结:没有材料时用自己的身体的某个部位也能测量。

  (四)、提问:同样是蛇,量出的长度为什么不同?(价值分析:通过比较,理解用不同的测量物测量,结果不同)

  小结:不同长度的材料测量,数据不同但长度相同。

  三、延伸故事,巩固测量方法(价值分析:通过到环境中去寻找,进一步探究生活中的测量工具)

  我们再去找找其它的测量工具来测测小蛇的身长,看看结果怎样?

【大班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数学教案大班11-06

大班数学教案(经典)09-17

大班数学教案[经典]09-09

(精选)大班数学教案07-21

大班数学教案[经典]07-24

大班数学教案04-19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07-10

【热】大班数学教案03-02

大班数学教案【热门】03-03

【荐】大班数学教案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