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壹学网>教案>数学教案>小学数学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

时间:2024-11-06 22:38:20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推荐】小学数学教案汇编5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推荐】小学数学教案汇编5篇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内容:总复习第11、21、22题

  复习目的: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已学统计图的特点及绘制方法。

  2.能够对统计图进行分析和,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辨异能力。

  3.在绘制统计图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负责态度。

  复习过程:

  一、揭示课题,展示目标

  要求通过对统计图的复习,达到下面的目标:

  1.掌握统计图的特点及制作的方法、步骤。

  2.会对统计图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

  3.绘制统计图时讲究整洁、美观。

  二、回忆梳理,结成络(15分)

  组织回忆:统计这一单元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知识?

  三、组织记忆,融会贯通

  同桌间相互讨论,边说边记忆: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异同?

  经过讨论,使学生明白: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绘制步骤基本一样,如果连接每个直条的端点,就使条形统计图变成了折线统计图;而沿着折线统计图的各点画出直条,就转变成了条形统计图。

  四、练习矫正,形成技能。

  第11题

  (1)从图上可以看出旅行车从8:00到11:00行走的路程为180千米,时间是3时,所以速度是每时60千米。

  (2)可以这样描述,先以每时60千米的.速度行驶了3时,休息了1时后,又以每时60千米的速度行驶了1时,然后浏览了2时的景点,再以每时60千米的速度行驶1时,总共行驶了300千米。

  旅游车停留的3时,学生只要叙述合理就行。

  第21题

  复习复式条形统计图。本题可以用排除法,由跑步可排除C,由跳远可排除A,再比较跳高可以排除B,选择D。

  第22题

  复习复式折线统计图,纵轴可以1格代表2个人,可以让学生用两种颜色的笔描画折线图。鼓励学生从图中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学生也可以议一议,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学生也许会说:从折线统计图也可以看出,营养不良的学生数大致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说明人们的生活水平逐年提高。但肥胖的人数也比0年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在生活提高的情况下,人们的饮食也要有所节制,要养成好的饮食习惯。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本游戏活动以摸球作为载体。通过此数学游戏,目的是让学生在活动中经历实验、猜想与验证的过程。

  教学过程:

  1、师向学生交代清楚活动的操作顺序:两人一组,然后记录颜色,再放回。记录摸出的红球、白球次数可用画“正”字的.方法。

  2、组织活动:

  (师给每组口袋内准备的白球与红球数的比例应相同。)

  学生两人一组,一人摸球,一人记录。

  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及时进行巡视,以纠正学生可能出现的不当操作。

  3、汇报交流并猜想:

  每组学生操作完毕后,组织全班进行汇报交流。并将汇报结果记录在黑板上,以便学生进行猜想。也要请他们说说猜想的根据。

  4、验证猜想:

  请学生打开各小组的口袋,验证猜想的结果与实际结果是否相符。

  5、小组讨论:

  投影出示讨论的题目包括表格。然后出示问题。

  注意:学生在具体讨论时,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猜想与推选的方法,对此,要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理由,特别要指导学生应考虑比赛外的各种因素。

  6、课堂练习:

  89页第3题。

  提示学生:由于任选的随机性,故可能出现特例。对此,在解答时,不要求学生作统一的回答。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让学生比较熟练地利用6-9的口诀计算表内乘除法,进一步体会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2、数学思考、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学到所需要的数学知识,让思维敏捷的学生能拓展应用知识,培养学习初步的数学思想。

  3、情感与态度目标: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会运用乘除法的综合知识提出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乘除法的综合知识提出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1、情景导入:

  师:如果今天我们去游乐场,你们最想玩什么?

  (让学生“玩”,激发学生对问题情境的兴趣)

  生:小火车、碰碰车、游船、青蛙跳、卡丁车……

  师:如果去玩,你们最关心的是什么?

  (伴随兴趣,引发学生对“玩”的思考,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分类,以利于学生独立编题,如何坐人——评出“小领袖”,如何花钱——评出“小管家”)

  生:小火车4人/节、碰碰车2人/辆、……(如何坐人)

  生:票价……(如何花钱)

  2、提出相关数学问题:

  A:买5张碰碰车的票需要多少钱?

  B:24人能坐满几节火车车厢?

  (1)、学生独立完成。

  (2)、学生汇报

  生:因为一张碰碰车票是5元,5张是5个5元,所以5×5=25元

  生:因为一节车厢坐4人,把24人按每节4人做,用除法24÷4=6辆

  (3)、小结:

  师:上面算式各有什么特点?

  生:一个是乘法、一个是除法。

  生:就来利用乘除法帮助我们解决去游乐场玩的一些小事。

  (启发学生对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让学生自主探究本节课的重点,形成乘除问题的意识)

  二、你问我答,师生同乐

  1、师:根据如何坐人,如何花钱,结合我们的游乐项目编写问题,看谁能做大家的“小领袖”,“小管家”,组织好大家的游玩?

  (要求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编算花钱,还是编综计人数的)

  2、学生独立编写问题。

  3、师:我想你一定迫不及待的想证明自己有没有“小领袖”,“小管家”的`能力了吧,请你的同桌帮你评评吧,请同桌列出算式。

  (本课重点在于解决有关乘除法的简单问题,所以在训练过程中,只列式,不计算)

  4、学生列出同桌相关问题的算式。

  5、师:小组合作交流一下,评出本组“小领袖”(或)“小管家”。

  (列算式情况是否正确,学生自主进行辩论,在辩论中达成共识,列出正确答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互助水平,锻炼了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

  三、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练一练 第2小题

  盒饭每盒4元

  小兔:我买2盒用了多少钱?

  □○□=□(元)

  狼:我用了24元钱,我花的钱是小兔的几倍?

  □○□=□

  小牛:20元我能买几盒?

  □○□=□(盒)

  1、学生独立完成

  2、全班汇报交流

  四、师生同乐,提升知识

  三人击靶,靶环只有8环、9环,每人击三次,一人27分,一人26分,一人24分,

  问:他们每次各得几分?

  1、设计游戏:四人小组,一人持签,三人抽签,游戏3次,统计三人得的总分。

  2、小组汇报结果

  3、说出算式,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

  生:9×3

  生:9+9+9

  生:3个8同上

  生:9×3—1(通过观察,学生得出,9比8 多1,所以26是3个9少1)

  生:8×3+1×2(根据上面学生提示,9比8 多1,所以26是3个8多2个1)

  五、练习总结,回归自然

  学生独立完成练一练 第1题(看谁做的又对又快)

  9 ÷3=48÷8= 27÷9= 49÷7=

  16÷4=42÷7= 54÷9= 81÷9=

  18÷3=54÷6= 63÷7= 4 ÷4=

  6 ×7=36÷4= 12÷6= 7 ×9=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基础性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含有三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应用题的 解题思路,掌握求比两个数的和多(少)几的应用题 结构。

  2、掌握用线段示意图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培养学生观 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发展性目标:

  1、向学生渗透事物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观点, 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2、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

  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

  分析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

  教学准备:多媒体软件一套,卡片10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为了庆祝十六大的召开,三一班同学做了一些美丽的花来表达自己喜悦的心情。(多媒体出示黄花,紫花图)今天的课就从这些花说起。

  1、根据题意,自编应用题。

  2、质疑:根据黄花、紫花的朵数,能求出红花的朵数吗?

  学生积极讨论:进一步提问,为什么不能求出红花的朵数?必须要告诉什么(再次讨论)。

  二、分析解答应用题例1,了解两步应用题特点。

  1、学生自由读题,同桌两位同学互说题意。

  2、检查理解题意情况。

  3、学习用线段示意图分析数量关系;小组讨论组内画出线段示意图。多媒体演示线段图,验证学生的画法。

  4、根据图意,列出算式。

  找出关键句,明确要求红花有多少朵?必须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学生试做,教师板书。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学内容:

  苏教版国标本教材第九册63-64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用列举的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能通过不遗漏,不重复的列举找到符合要求的所有答案。

  2、 使学生在对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的反思和交流中,感受一一列举的.特点和价值,进一步发展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信心。

  教学重点:

  能对信息进行分析,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能有条理的一一列举,发展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回忆策略

  1、谈话:老师先来和大家玩个游戏,怎么样?看,这是什么?(扑克牌)

  老师抽出大王和小王,你们知道一副扑克牌有几种不同的花色吗?(四种)

  老师从中任意抽出一张,猜一猜有多少种不同的结果?(四种)是哪四种呢?(草花,黑桃,红心,方块)

  2、揭题:刚才同学们将这些花色一个一个列举了出来(板书:一一列举),一一列举也是我们解决数学问题时经常要用到的一种策略。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这种解决问题的策略(板书课题)。

  二、教学例题 探究列举的方法

  (一)情景创设 呈现问题

  1、师:我校操场东面有一块空地,学校想将把这块空地利用起来,用18根1米长的栅栏围成一个长方形的花圃,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

  (1)从条件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周长是18米)你是怎么知道的?

  (2)真了不起,你连这隐藏的数学信息也找出来了,周长是18米,那么说明长和宽的和是多少?(课件出示,长+宽=9米)

  (3)长方形的长+宽=9米,那么这个长方形花圃可以怎样围?你能帮老师来设计一下这个长方形花圃吗?

  请拿出准备的小棒,同桌合作摆一摆,并想想有没有不同的围法吗?

  2、学生尝试操作。

  (1)学生操作,教师指导。

  (2)交流反馈:哪个小组先来说说你们的围法?检验是否符合要求。

  其它小组有不同的摆法吗?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经典)08-13

小学数学教案03-04

小学数学教案【精选】07-06

小学数学教案【经典】07-23

小学数学教案(经典)08-21

小学数学教案[精选]04-16

小学数学教案(精选)07-20

(实用)小学数学教案08-12

【精华】小学数学教案08-26

小学数学教案[必备]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