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备】大班数学教案汇总7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数学教案7篇,欢迎大家分享。
大班数学教案 篇1
一、活动名称。
比比谁最快。
二、活动目标。
1、正确认读1——10的数字,学习用序数词表述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
2、能从不同方向辨别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
三、活动准备。
1、画出楼房图,10种动物卡,1——10的数字卡。
2、幼儿活动材料第一册第11页,笔。
四、活动过程。
(一)动物排队。
1、小动物们排好队伍准备去参加比赛,看看他们是怎样排队的。
2、将10种动物排成一行,指导幼儿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说出他们的'位置,然后粘上相应的数字卡。
3、教师任意说出某种动物的名称,幼儿说出该动物在序列中的位置。
4、变换排列方向,重新摆放数字卡。想一想,小兔刚才排在第几位?现在排在第几位?为什么不一样了呢?(排队的方向变了,位置也变了。)
(二)比比谁最快。
1、动物们开始进行跑步比赛了,咱们看看谁跑的最快。翻开幼儿活动材料,指导幼儿观看画面,看清谁在前面,谁在后面,把他们的名次记录在奖杯上。
2、教师认真检查,给予指导帮助。
(三)活动体验。
带领幼儿到活动场地,每10人一组,看看自己排在第几位。
大班数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能正确地认识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名称及特征。
2、能在活动中培养自己的观察力以及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3、使在探索活动中提高对认识立体图体的兴趣。
活动准备:
正方体、长方体制作材料纸若干张,正方体、长方体积木若干块。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观察两张制作材料,讲述异同。“小朋友看老师带来了两张纸,请你仔细观察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相同点:都有6个图形组成。不同点:一张纸上都是一样大的正方形组成。还有一张纸上有正方形和长方形组成。)
2、幼儿操作活动。
“今天老师就要请小朋友用这两张纸来变魔术,怎么做呢?”
(1)介绍制作形体的方法。
出示示意图,教师简单讲述制作方法。
(2)制作后讲述异同,介绍形体名称。(正方体、长方体。)
“你们做的两件东西像什么?“(积木、盒子)“它们一样吗?”(不一样)“怎么不一样?”(有的上面都是正方形,有的上面有正方形还有长方形。
老师手指正方体的一面,这就叫面。我们一起数数它有几个面。(6个)“这6个面都是怎样的?”(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由6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形体它的名字就叫正方体。“请你把你做的正方体找出来,说说它是什么样的?”现在请你们拿出 你制作的另一个形体,数数上面有几个面?每个面一样吗?(不一样。)怎么不一样?(6个面里有正方形和长方形。)它也有名字,叫长方体。
归纳小结:正方体的6个面是一样大小的正方形。长方体的6个面,有的都是长方形(面对面的一样大);有的4个面是长方形(面对面的一样大),2 个面是正方形。
3、按特征标记将正方体与长方体分类。
出示贴有正方体与长方体标记的两个篮子。“这里有两个篮子,篮子上分别贴有什么样的标记?”(正方体、长方体。)请你们把桌子上的各种形体送进带有特征标记的篮子,并说说你送的是什么形体。
4、搭积木游戏
数一数我用了几块积木来搭,数的时候要考虑到看不到的积木,提高观察能力与空间知觉能力。
大班计算活动:比较轻重
大班数学教案 篇3
目标:
1.学习根据花朵的外形在表格中的相应位置勾画其三项特征。
2.认识表格,知道行和列的位置及名称。
3.乐意参加跑组活动,遵守活动常规。
准备:
教具:课件
学具:“勾画花朵特征”作业单(人手一份)
“制作特征标记”作业单(人手一份)
“圆圈涂色并记录”作业单(人手一份)
“看图填分合式”一组
水彩笔、夹子、铅笔若干
过程:
1.观察花朵并说出特征。
(1)点击第一张幻灯片,师:“花园里开满了各种美丽的鲜花,我们来看看都有些什么花?”教师带领幼儿认读每种花的名字。
(2)点击第二张幻灯片,师:“我喜欢哪两种花呢?你们看,它们是什么样子的?”(大的红色的太阳花,小的黄色的牵牛花)
(3)请个别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说出两种花的外形特征。
2.出示并观察认识表格。
(1)点击第三张幻灯片,师:“今天我带来了一张表格,谁知道横着的'格子叫什么?竖着的格子又叫什么?”教师带领幼儿认读。
(2)请幼儿观察第一行,说说第一行每个标记的名称。
3.勾画花朵特征。
(1)将花朵放在表格的第一列中,师:“这朵花应该找什么标记做朋友?请你看看这朵花在第几行,就在这一行相应的标记下打√”。
(2)可以请个别幼儿上来操作,教师带领其他幼儿验证。
4.介绍小组活动,提出操作要求。
介绍新游戏:勾画花朵特征。
介绍三种配组游戏:制作特征标记、圆圈涂色并记录、看图填分合式。
5.幼儿跑组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幼儿操作,教师重点指导新游戏。
6.评价小结、拓展
出示另一张作业单,引导幼儿讨论,激发下一次活动的愿望。
大班数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对20以内数字进行顺序排列,帮助幼儿进一步对20以内的顺向唱数顺序进行认知和熟悉。
2、帮助幼儿理解顺序排序中数字间的增减关系。活动准备:在进行此活动之前,教师可以使用情境挂图,引导幼儿复习情境主题“糖果店”的相关内容,鼓励幼儿观察画面内容并说一说。
(1)教师在磁性黑板上贴上三组不同的数字序列(例如:2→3→□→5→6→7;11→□→13→14→15→□;□→16→□→18→□→20),每组序列中选若干个数字位置留空。
(2)把1~20数字卡贴在黑板右下角。
(3)《情境互动式幼儿数学教育课程》幼儿用书大班下学期
活动过程:
1、教师可以用小故事导入情境,并出示小动物形像:“小朋友们好,你们看今天谁来我们班做客了(出示宝宝兔),大家高兴不高兴?”
2、教师逐一出示数字序列,并引导幼儿观察黑板上的第1个序列。
教师:“今天宝宝兔给我们带来了数学王国的数字宝宝,你们看看,这些数字宝宝都是好朋友,它们手拉手来到这里,请小朋友仔细看看哪个数字没有和它的好朋友拉手阿?”然后教师引导幼儿思考并说出那个数字后面的'数字是几。
活动说明:
在这个环节重点是帮助孩子理解数字前后之间的关系,理解前面的数字比这个数字少1,后面的数字比这个数字多1。鼓励幼儿善于思考并勇于表达出来。
3、“宝宝兔想请一个小朋友帮帮忙,谁愿意从这些数字里把它的好朋友找出来?”请一名幼儿在黑板上进行操作,从右下角1~20的数字中找到相应的数字,并把它贴在数列空白的位置上。
4、以同样的游戏玩法进行后两个序列的操作,帮助幼儿巩固顺序唱数、点数、以及对20以内序数的经验。
5、翻开儿童用书第10页,引出书上的练习题。
按照活动规则,教师可以与幼儿共同进行第1个序列的练习,然后让幼儿独立完成后面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在进行最后一个序列时,由于本序列第一个数字空缺,教师一定要引导幼儿先从题目已经写出来的数字开始作答。如:10前面的数字是几?后面的那个数字是几?13前面的数字是几?对能力弱的幼儿要加强引导,帮助幼儿理解并检查自己的答案是否符合数字的唱数顺序和数字间的增减关系。
大班数学教案 篇5
预设目标: 1、尝试观察,感知寻找的快乐
2、学习按物体的颜色和图形排序
3、能发现物体的排列规律,并能按一定规律接着拍
活动准备: 1、不同颜色的彩旗1套
2、不同形状的彩旗图标每人1套
活动建议:
一、游戏"声音接龙"
师:森林里的小动物们要开运动会了,我们也要去参加它们的运动会,你们听!这是什么声音?咚咚 锵 咚咚 锵……幼儿回答:敲鼓的声音,师:小朋友们仔细听,除了敲鼓的声音。还有一种声音,那是敲锣的声音,小朋友们认真听,鼓敲了几次啊,锣敲了几下。
引导幼儿回答,师:真棒,我们接着敲好不好。和老师一起做,我们为声音配上动作,再敲一次。引导幼儿做动作(如拍两次手跺一次脚,或排两下肩,拍一次手)师:在刚才的游戏中,大家接得非常好!
:引导幼儿说出声音是有规律的
二、插彩旗
师:小朋友们,请看,小动物们正在布置运动会场呢,可是他们的彩旗还没有插完,请大家帮忙,把彩旗按一定规律插起来。
幼儿自由插旗,教师引导,请幼儿欣赏,出示彩旗的`排列顺序,做游戏,要求:看到红旗拍手,看到黄旗拍腿。
教师指旗,幼儿做动作。动作由慢到快。
师:会场其他的彩旗也需要小朋友来完成幼儿自由插旗,教师引导按一定的规律插彩旗。
师:小朋友做的非常棒,鼓励鼓励自己。运动会就要开始了,会场上的彩旗挂起来了,可是,小朋友们想一想,空白的彩旗应该用什么图标不上呢?(每人一份,幼儿自由贴图标,教师巡回指导)幼儿完成,展示结果!鼓励幼儿。
三、去参加运动会
师:运动会开始了,我们去给小动物们做裁判吧!(起立,排队,带出)
大班数学教案 篇6
(一)活动目标:
认识加号"+"和等号"=",学习列加法算式。
(二)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1)教师演示材料:实物玩具娃娃3个,梨子图片5张,"+""="的图卡、1-5数字卡。
(2)幼儿每人每人一份写有分合式的灯笼、2-10的数字挂钩。
(3)分组活动材料:
情景图若干、集合图若干、分合图若干、写有2-5数字的刺猬、写有5以内加法算式的果子卡片若干。
材料配套:教育挂图、幼儿活动操作材料。
(三)活动过程:
1.玩游戏"挂灯笼",复习5以内数的组成分解。
师:小朋友们先看自己手中灯笼上的分合式,算出答案,然后挂在相应的数字持钩上,比比谁挂得又对又快。
2.教师用实物口述应用题,引导幼儿理解5以内数的加法含义。
(1)师:老师先买了2个玩具娃娃,又买了1个玩具娃娃,老师一共买了几个玩具娃娃?
(2)小结:2个玩具娃娃加上1个玩具娃娃,一共有3个玩具娃娃。教师边说边列出算式。
告诉幼儿:"+"叫"加号",表示把东西合并起来,东西变多了。 "="叫等于,表示左边的两个数加起来是右边的这个数。
(3)引导幼儿正确地读算式"2+1=3"。
3.引导幼儿根据教师的口述应用 题列算式计算。
(1)教师边演示图片边口述应用题。
(2)幼儿根据教师口述的.应用题列出式子并运算,教师观察幼儿列式情况。
(3)交流分享:说一说你列的式子。。
4.出示教育挂图《学习5以内数的加法》,引导幼儿根据图片内容列式计算。
(1)师:图上有什么?先请一个小朋友编一道加法应用题,再请另一个小朋友到黑板上列出加法算式并计算。
(2)每个幼儿根据图中特点,用数字卡列出加法式子并运算,教师观察幼儿列式情况。
5.幼儿分组活动,巩固5以内数的加法知识。
情境图:根据情景图的图意列加法式子并计算。
集合图:根据集合图的图意列加法式子并计算。
分合式:根据分合式列加法式子并计算。
送果子:根据果子卡片上的算式计算出得数后把果子贴在相应号码的刺猬身上。
幼儿操作后分享交流。
(四)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在数学区投放分组活动的材料,供幼儿练习。
家园共育:请幼儿在家里根据家里的物品编加法应用题并列式计算。
大班数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 学习在一定数量的物品基础上再增加3个的加法列式方法,初步建立数字相加的概念。
2、 尝试根据图意列加法算式,进行10以内的加法练习。
活动准备:
苹果图片、磁性数字卡。 水笔人手一支。
活动过程:
一、 观察挂图,分析、理解图意,知道魔术师的本领是会使所有物品增加3个。
1、教师:小朋友,你们知道吗?今天老师带了一个新朋友到我们班来,我这个朋友是一个神奇的魔术师。这个魔术师可厉害呢,所有的物品只要经过他一变就会增加3个。3个苹果一变就会再增加3个,两块积木一变就会增加几个?(教师引导幼儿自己说出增加3个,以增进幼儿的理解,加深幼儿的印象)4个柿子和5个梨子一变,它们分别会增加几个呢?
2、分析教学挂图,理解书中方框的用处,学习在一定数量的'物品基础上再增加3个的加法列式方法,初步建立数字相加的概念。
教师:魔术师把所有物品变多了,小朋友算一算,经过魔术师这么一变,新的方框中每种物品有几个呢?算好后,请你们在对应的框中添画圆圈表示相应的数量。
教师:谁愿意把自己算的结果告诉我们?(教师引导一幼儿说出魔术师一变,原来3个苹果会变成6个苹果。)
二、尝试根据图意和自己添画的圆圈数量,列加法算式建立数字相加的概念。
1、讨论理解左边图式与右边不完整算式的关系,学习用数字表示变化前后的物品数量。
教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右边的加法算式。每个算式都有两个括号(教师同时用手指括号)这些括号里都需要填写一个数字。每道算式前面括号里填写的数字表示什么呢?(引导幼儿说出表示魔术师没有变魔术以前的物品个数)后面括号里的数字又表示什么呢?(引导幼儿说出表示魔术师变魔术后,每种物品的个数)请小朋友根据魔术师变魔术前后物品的变化情况,在括号里填写上一个正确的数字。
2、尝试根据图意进行加法列式。
教师:请小朋友仔细数一数,填数字列加法算式。(教师注意观察幼儿完成练习的情况。)
三、介绍自己的练习结果,清楚讲述"x个xx再加上3个xx是x个xx"的计算结果。
1、介绍练习结果,清楚讲述"x个xx再加上3个xx是x个xx"的计算结果。
教师:小朋友,谁愿意把你练习的结果说给我们大家听一听?(教师根据某一幼儿的介绍,板书在黑板上)
2、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正确学习加法列式。
教师:还有哪个小朋友和他做的不一样?(若有,教师同样把他的结果板书,引导幼儿与同伴比较,帮助个别幼儿确定正确的方法。若没有,表明全班幼儿已达成共识,都能正确列加法算式了。教师引导全班幼儿清楚讲述"x个xx再加上3个xx是x个xx")
四、活动结束。
【大班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数学教案大班11-06
大班数学教案10-29
大班数学教案04-19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07-10
大班数学教案[经典]09-09
大班数学教案(经典)09-17
大班数学教案[经典]11-28
(精选)大班数学教案09-26
大班数学教案【荐】12-28
【荐】大班数学教案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