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壹学网>教案>数学教案>乘法数学教案

乘法数学教案

时间:2021-02-23 10:02:06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乘法数学教案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乘法数学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乘法数学教案

乘法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理解5的乘法口诀的产生.初步掌握5的乘法口诀.

  2.能正确而熟练地运用5的乘法口诀求积.通过训练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思维的敏捷性.

  3.培养学生推理、敏捷思维的能力和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分析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解答乘法应用题.

  教学难点

  根据图意独立写出乘法算式并编出相应的乘法口诀.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一人根据算式口算出结果,另一人说出所用的乘法口诀.

  3×3= 4×1= 2×2= 2×4=

  2×3= 3×1= 1×2= 4×4=

  2.同桌的人互相背一背1~4的乘法口诀.

  二、新授

  1.导入新课

  (1)出示准备题:每次加5,把得数填在空格里.

  (2)问:每次加5,也就是后一格比前一格多1个5,第一个格是1个5,后面格子应分别是几个5相加呢?

  (3)学生回答后,教师进一步强化每个格是几个5,并板书:1个5、2个5、3个5、4个5、5个5.

  2.探究发现

  (1)学习口诀: “一五得五”(以教师指导为主)

  教师出示一袋乒乓球的实物图(也可以将实物图做成简单的多媒体课件),问:你们看见了什么?(指导学生根据图意说出:这是一袋乒乓球,有5个.)

  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说出:1袋乒乓球有5个,也就是1个5,可以列一个乘法算式表示:5×1=5,根据这个乘法算式可以编出一句乘法口诀:一五得五.

  (教师板书:5×1=5 一五得五)

  (2)学习口诀: “二五一十”(以教师指导为主)

  教师再出示二袋乒乓球,问:现在有几袋乒乓球,是几个几?

  问:2个5是多少呢?谁能根据这个图列出一个乘法算式,并编出相应的乘法口诀.

  (教师板书: 5×2=10 二五一十)

  学习口诀: “三五十五”“四五二十”、“五五二十五”(学生自主探索)

  第三、四、五句乘法口诀,引导学生通过讨论,理解题意,运用知识的迁移类推,学生独立编写并填书.

  教师再依次出示三袋乒乓球,引导学生根据图意写出乘法算式,从准备题表格中找出算式得数,编出相应的口诀.

  教师板书三个算式和三句乘法口诀.

  (3)问:看一看这五个算式和五句乘法口诀,它们有什么特点?

  (5的乘法口诀共有5句.每句口诀的前半句都表示几个5,后半句都表示得数.相邻两句口诀的得数间相差5.一个数乘5,得数最后一位上的数字总是5或0.)

  三、巩固练习

  1.

  2.5×2+5= 5×3+5= 5×4+5=

  5×3= 5×4= 5×5=

  问:这道题的上下两个题目之间有什么关系?

  (1.上下两个题目的结果相同.

  2.下面一题书写起来比上面的题目简单.

  2个5再加上1个5是3个5;

  3个5再加上1个5是4个5;

  4个5再加上1个5是5个5.)

  四、归纳质疑

  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五、布置作业(略)

乘法数学教案2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9的乘法口诀的来源,能根据乘法的意义正确推导出9的乘法口诀,二年数学上:《第六单元-9的乘法口诀》设计。

  2、能初步记住9的乘法口诀,并运用口诀熟练的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初步的迁移类推能力和分析、综合的能力。

  重点、难点:

  9的乘法口诀的推导。

  教具准备

  口算卡片、此行黑板、图片。

  教学过程:

  复习出示口算卡片

  生:开火车口算

  探究新知

  1、观察情境图

  看84页的主题图。

  师: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小组合作提出问题

  (1)有几条船参加比赛?

  (2)每条船上有几人?

  (3)2条船上有几人?

  (4)一共有多少人?

  2、师:(1)选择问题让学生思考、同桌交流举手反馈。

  (2)板书反馈结果

  生:观察用那种方法简便

  (1)用乘法简便。

  (2)小组合作编乘法口诀。

  (3)反馈交流、并展示。

  3、小黑板出示袋鼠跳格图

  指名学生填写并随时提问:

  4、口诀记忆

  齐读口诀,师生对口令

  出示83页3题

  生:独立圈出9的倍数,小组交流发现了什么?

  巩固练习

  1、教师口述:五九( )

  指名填、抢答。

  2、练习十九2题

  学生独立完成。订正。

  课堂小结

  你学会了什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几个几是多少,并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提高观察、推理、迁移的能力。

  3、经历交流的过程,培养协作能力。

  重点、难点:

  会解决求几个几是多少的问题是重点。

  加深理解几个几是多少 ?体验它的含义。

  教具准备:

  圆形、三角形图片、小棒,小学数学教案《二年数学上:《第六单元-9的乘法口诀》设计》。

  教学过程:

  复习:

  看图算式并说出表示的意义

  (1)( )

  (2)( )

  导入新课

  师:让学生根据每张课桌上有2人,提出数学问题。

  生:小组提问题,同时解答。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究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

  探究新知

  1、根据2题小组摆一摆,讨论用几个几的知识来描述存在的数量关系。

  2、用算式计算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3、巩固对几个几的理解。

  (1)做一做9、题,订正时重点说说式子的含义。

  (2)同桌讨论8题的做法。

  师:引导学生观察10棵树几个空?

  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4、学习解决实际问题。

  (1)看11题,小组讨论交流理解题意。

  (2)怎样计算,说出道理。

  总结评价

  大家学会了几种应用题。回家后观察家里的物品,给爸爸、妈妈题有关于这一节我们学习的数学问题。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合理整理乘法口诀表,掌握整体记忆全部乘法口诀的基本方法。

  2、加深对乘法含义的理解,能熟练的利用一句口诀计算两道乘法式题。

  3、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学习重点、难点:

  整理乘法口诀是重点。掌握乘法口诀表示难点。

  教学具准备:

  小组准备全部乘法口诀卡片

  导入课题

  生:1、小组合作给学具袋里的乘法口诀卡片分类看看能发现什么?

  2、汇报小组的分类方法即发现。

  师:引导学生回答

  提问:(1)学过几的乘法口诀?各有几句?全部乘法口诀共有几句?你怎样知道的?

  小组合作、自主整理

  1、小组为单位用口诀卡片摆成自己喜欢的口诀表。

  2、展示评价,表扬大家认为整理的好的小组。

  师:出示乘法口诀表

  探索规律

  师:1、引导学生观察这张乘法口表。(横看、竖看、斜看)

  生:小组讨论整理,全班交流。

  应用拓展

  1、回忆口诀的含义,任意说出一句口诀表示的意义。

  2、游戏,比一比,赛一赛

  (1)看谁答得又对又快。

  出示卡片,学生对口诀。

  (2)想一想:89页3题完成后总结做题的方法。

  (3开放练习:( )×( )=( )

  课堂小结

  这一节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乘法数学教案3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乘法和除法的意义,掌握乘除之间的关系,数学教案-整数的乘法和除法。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掌握乘除法算式中各部分间的关系,并能应用这些关系求未知数x,初步学会用x表示要求的数,列出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解答一步计算的乘除法应用题。

  2、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并能运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并为进一步学习数学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

  1、理解乘法和除法的意义,掌握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会求未知数x。

  2、理解乘法的交换律,分配律,结合律,能够运用定律简算。

  一-[第1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内容:乘除法的意义

  课 型:新授课

  教学目的:

  1、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除法的意义,并能够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

  2、 通过以定义的形式概括出乘、除法的确切意义,培养学生的思维深刻性。

  3、 使学生学会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抓住事物的内在联系来认识事物的规律性。

  教学重点:理解乘、除法的意义。

  教具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 谈话:今天我们在过去学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概括总结,学习乘除法的意义。

  板书课题:乘除法的意义

  2、 口算练习:

  5×7= 6×8=

  35÷5= 48÷6=

  35÷7= 48÷8=

  二、新授:

  1、(投影)例:(1)一年级有3个班,每班有40人,一共有

  多少人?

  提问:你能用几种方法解答?哪两种?

  用加法算:40+40+40=120(人)

  用乘法算:40×3=120(人)

  提问:40×3=120这个算式表示什么?

  引导提问:

  (1) 比较两个算式,哪个算式比较简便?

  (2) 想一想,乘法是一种什么样的运算?(简便运算)

  (3) 乘法是一种求什么的简便运算?

  板书: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4) 判断下面两种说法确切吗?为什么?

  A、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运算。

  B、乘法是求几个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从中找出乘法意义中的关键词语:相同加数、简便运算)

  (5) 复习:乘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教师说明:被乘数和乘数又叫做积的什么?(因数)板书:因数

  2、引导扩大:

  (1) 例(2)一年级有120人,平均分成3个班,每班有多少人?

  列式:120÷3=40(人)

  答:每班有40人。

  (3)一年级有120人,每40人分成一个班,可以分

  成几个班?

  列式:120÷40=3(个)

  答:可以分成3个班。

  (2) 看两个算式,说出各部分的名称。

  板书:120 ÷ 3 = 40

  120 ÷ 40 = 3

  被除数 除数 商

  (3) 观察比较:

  提问:三道小题所列出的算式之间有什么关系?

  40 × 3 = 120 120 ÷ 3 = 40

  120 ÷ 40 = 3

  因数 因数 积 被除数 除数 商

  (4) 引导学生思考,小学数学教案《数学教案-整数的乘法和除法》。

  从上面除法算式和乘法的关系来看,除法是一种什么样

  的运算?

  总结:

  1、 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相同加数叫做被乘数,相同加数的个数叫做乘数,得出的结果叫做积,被乘数和乘数又叫做积的因数。

  2、 除法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已知的一个因数叫做除数,所得的另一个因数叫做商。

  3、 除法中的被除数是乘法里的积,除法中的除数和商分别是乘法里的两个因数。因此,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4、 回忆表内乘除法,从一道乘法题能推出两道除法题实质是因为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三、练习:

  1、 练一练:

  (1) 根据52×28=1456,直接说出下面两题的得数。

  1456÷52= 1456÷28=

  (2) 根据504÷36=14,直接说出下面两题的得数。

  36×14= 504÷14=

  (3) 根据27×13=351,写出两道除法算式。

  ( )÷( )=( )

  ( )÷( )=( )

  2、 想一想:

  提问:下面两道除法算式能够求出商吗?为什么?

  板书: 5÷0 0÷0

  得出结论:在除法算式中,0不能做除数。

  练习:判断下面算式是否成立?

  1×0 0×0 0-0 0+0

  1÷0 0÷0 0÷1 0×1

  3、 默读题,并做出来。

  (1) 根据已知算式,写出与它们又关系的另外的两个算式。

  27×34=918 375÷15=25

  (2) 根据题义列出算式,再直接写出有关的两个算式。

  A、一个因数是86,另一个因数是68,它们的积是多少?

  B、已知两个因数的积是1444,其中一个因数是38,另一个

  因数是多少?

  四、总结: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2、还知道了什么?

  五、作业:p4-3、5、7、8、9、10

  六、板书:

  乘、除法的意义

  40 × 3 = 120 120 ÷ 3 = 40

  121 ÷ 40 = 3

  因数 因数 积 被除数 除数 商

  课后小结:

乘法数学教案4

  指导过程

  一、引探准备:

  1、 4个7连加是多少?怎样计算? 2、还可以怎样计算也得28呢? 3、如何列式?为什么这样列式? 4、学生小结整数乘法的意义。

  二、引探过程:

  1、今天我们一起研究分数乘法中分数乘以整数这部分知识。

  2、出示例1:一个修路队每天修路3/10千米。3天修多少千米?

  3、学生读题,分析。

  4、问:你想怎样计算?这两种方法都行吗?为什么?(板书)3/10+3/10+3/10 3/10×3

  5、学生小结:分数乘法的意义(分×整)是什么?(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6、3/10×3如何计算?(学生讨论)3/10×3=3/10+3/10+3/10=3+3+3/10=3×3/10=9/10(千米)

  7、问:3×3/10是怎么来的?

  8、谁能说说分数乘以整数是怎么算的?

  9、小结法则:分数乘以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

  10、练习:说出3/17×5和4/15×6的意义并计算。

  11、指书比较4/15×6还有更简便的方法吗?

  12、小结:分数乘以整数时怎么算简便?

  三、引探总结:

  1、3/18×6 2/5×15 3/7×6

  3、P3 1、2

  四、引探实践:

  你认为今天那些知识最让你感兴趣?

  一、引探准备:

  1、 4个7连加是多少?怎样计算? 2、还可以怎样计算也得28呢? 3、如何列式?为什么这样列式? 4、学生小结整数乘法的意义。

  二、引探过程:

  1、今天我们一起研究分数乘法中分数乘以整数这部分知识。

  2、出示例1:一个修路队每天修路3/10千米。3天修多少千米?

  3、学生读题,分析。

  4、问:你想怎样计算?这两种方法都行吗?为什么?(板书)3/10+3/10+3/10 3/10×3

  5、学生小结:分数乘法的意义(分×整)是什么?(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6、3/10×3如何计算?(学生讨论)3/10×3=3/10+3/10+3/10=3+3+3/10=3×3/10=9/10(千米)

  7、问:3×3/10是怎么来的?

  8、谁能说说分数乘以整数是怎么算的?

  9、小结法则:分数乘以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

  10、练习:说出3/17×5和4/15×6的意义并计算。

  11、指书比较4/15×6还有更简便的方法吗?

  12、小结:分数乘以整数时怎么算简便?

  三、引探总结:

  1、3/18×6 2/5×15 3/7×6

  3、P3 1、2

  四、引探实践:

  你认为今天那些知识最让你感兴趣?

乘法数学教案5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61页。

  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方面:知道6的乘法口诀的来源,理解并熟记6的乘法口诀,用6的乘法口诀求积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⑵过程与方法方面:经历编制6的乘法口诀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概括能力,初步学会用类推学习新知识的方法。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合作参与的意识,感受探索的乐趣。

  教学重点熟记6的乘法口诀,6的乘法口诀会用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编制并掌握6的乘法口诀的特征。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师:小朋友们,前段时间我们一起去草原、田野等地方学习到了乘法口诀,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去一个更神秘的地方。瞧,这是哪里?(海底世界)

  出示情景图。

  师:是啊,这是美丽的海底世界。看,哪位朋友和我们一起学习了?(小鱼)你从它身上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情预设:我发现这条鱼是由6个三角形组成;3个是橙色的,3个是黄色的;我发现一条鱼是由6个三角形组成,表示一个6就是6。

  评价:你的眼睛真明亮!你真会用数学的眼光思考问题!

  2.师:小朋友们看,又来了一条小鱼,现在有两条鱼,表示几个几呢?一共有几个三角形?

  学情预设:现在有2条鱼,表示2个6,一共是由12个三角形组成,表示2个6相加就是12!

  3.师:同学们说得真好!如果有3、4、5、6条鱼呢?三角形的个数分别是多少呢?(课件演示)

  出示统计表。

  师:结合我们上学期学过的知识,现在列出了一个这样的统计表,大家看第一行填的是什么?(小鱼的条数)第二行呢?(三角形的个数)

  师:接下来怎么填你明白了吗?请你独立思考把这个统计表填完整(书本P61)。

  全班交流表格结果。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填的?18表示什么?24表示什么?30里面有几个6?

  4.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填好的表格:1个6等于6,2个6等于12,3个6等于18,4个6等于24,5个6等于30,6个6等于36。

  (二)小组合作,创编口诀

  1.引导学生编制乘法口诀。

  1.师:表格中1个6等于6,你能用乘法算式来表示吗?

  生答师板书:1×6=66×1=6

  师:根据这两个乘法算式你能编一句乘法口诀吗?为什么这样编?

  生答师板书:一六得六

  师:这里的1表示什么?6表示什么呢?

  预设:1表示一条鱼,6表示组成一条鱼的6个三角形。

  2.师:那么2个6等于12,怎么用乘法算式来表示呢?

  生答师板书:2×6=126×2=12

  师:根据这两个乘法算式你还能编一句乘法口诀吗?为什么这样编?

  板书:二六十二

  3.合作尝试编口诀

  (1)师:下面3个6,4个6……你能否试着也像刚才一样把三角形的个数用乘法算式表示出来,并编出相应的乘法口诀呢?(能)好,

  老师要求先独立思考,再以4人或6人小组合作交流,完成课本61页例7的填空,看哪个小组的同学完成得又好又快!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编口诀,教师巡视。

  (3)生汇报,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在黑板上板书乘法算式和口诀。

  师:哪个小组的代表来汇报3条鱼共有18个△,怎么列式?乘法口诀是怎么编的?

  生答师板书。

  师:其他小组有没有不同意见或者需要向他们提问的?

  (如学生没有问题,老师可以示范提问:18表示什么意思?为什么这样编?)

  师:谁能接着往下写?24里面有几个6?乘法算式是?乘法口诀?

  如此汇报完其余口诀,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在黑板上板书口诀。

  (4)师:请大家观察一下我们一共编出几句乘法口诀?都是几的乘法口诀?

  (板书课题:6的乘法口诀)我们一起来响亮地读一遍自己编的口诀。

  2.观察比较,找出规律。

  师:原来海洋里居然有这么多的数学知识!现在请小朋友们自豪地轻轻地读一读这些口诀,边读边思考,这些口诀有什么规律?(同桌可以交流一下)

  学请预设:学生可能说出每句口诀的第一个数依次是1、2、3、4、5、6,每句口诀的第二个数都是6,也可能会说出口诀的前半部分表示几个6,口诀后半部分表示得数,得数一个比一个多6。

  小结:同学们发现的规律可真多,这些规律可以帮助我们记住6的乘法口诀。

  3.记口诀。

  (1)交流:你认为那几句很容易记,哪几句难记?谁有好办法能很快地记住?(学生交流)

  师:如果我忘记了“四六”是多少怎么办?

  学请预设:有的学生可能说想三六十八,18+6=24,四六二十四;也可能说:想五六三十,30-6=24,四六二十四……

  师:谢谢大家给我这么多的建议,以后万一碰到这种情况你也可以用这样的方法去解决。

  (2)采用多种形式熟记,体验乘法口诀。

  ①齐备。(全班同学边拍手边背口诀)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试着背一背,熟练的同学可以闭上眼睛来挑战,先从上到下,再从下往上背。

  ②分组背。(比一比哪个组背的最好)

  师:大家背得都很好,我们分组比比看,看哪个组背得又整齐又响亮。

  ③对口令。(师说口诀前半句,生说口诀后半句)

  先请个别同学对,再分男女生来对。

  4.拓展

  师:我发现男女生都很棒,个个都是记忆小能手。那么学习了6的乘法口诀后,你能根据口诀马上列出乘法算式,或者根据乘法算式马上说出相应的口诀吗?一起来试试。

  试一试:1、三六()()二十四六六()()得六二六()()三十六

  2、五六三十算式:()和()

  6×4=4×6=口诀:()

  6×6=口诀:()。

  小结:一般一句乘法口诀可以计算两道乘法算式。在这里有一句比较特殊的是……?(六六三十六)

  5.课间操

  师:看大家表现这么好,许老师想给小朋友们轻松一下,一起来欣赏一幅美丽的画。瞧,这么多漂亮的花吸引来一大群蜜蜂来采蜜,大家能编一首儿歌来数一数蜜蜂的腿吗?(一只蜜蜂6条腿,两只蜜蜂12条腿……六只蜜蜂36条腿)

  配乐一起编儿歌,边拍手。

  师:自己编的儿歌好听吗?小朋友们课后还可以配上动作一起表演。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师:熟记口诀不仅可以编好听的儿歌,而且我们还可以运用它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

  师:(出示题目)摆一个六边形用了几根火柴棒?摆2个、6个呢?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生答略。

  2.师:原来小小木棒里也藏着数学。瞧,秋天到了,苹果园里结了又红又大的苹果,同学们想不想去苹果园摘苹果呢?看谁能用你的智慧收获秋天的果实。完成在书上(课本第62页第2题)

  师评价:你真会思考!你真好学,提前预习了后面的知识。

  3.应用口诀计算看来了一群可爱小蝌蚪,大家快来帮青蛙妈妈算一算,到底有多少个孩子?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板书设计:

  6的乘法口诀

  1个66×1=61×6=6一六得六

  2个66×2=122×6=12二六十二

  3个66×3=183×6=18三六十八

  4个66×4=244×6=24四六二十四

  5个66×5=305×6=30五六三十

  6个66×6=36六六三十六

乘法数学教案6

  【教学内容】国标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54、55页,数学教案-七的乘法口决。

  【目标预设】

1、借助已有知识和经验编制7的乘法口诀,初步记住7的乘法口诀,能运用7的乘法口诀进行有关表内乘法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2、经历编制乘法口诀的过程,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态度,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过程预设】

  一、引入

  1、找规律,再填空。

  7

  14

  21

  学生填空后口答:

  ⑴你是怎样想的?

  ⑵1个7是多少?2个7呢?“21”是怎么得到的?几个7相加得28?……

  2、揭示课题

  二、展开

  1、试编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试编7的乘法口诀,并写下来。能编几句就编几句。

  2、汇报

  视频展示学生各小组编的乘法口诀,小学数学教案《数学教案-七的乘法口决》。

  辨析:所编的口诀是否正确?若不正确,如何改正?

  追问:编口诀时你是怎样想的?

  3、排序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出示口诀卡片,并按序排列,学生观察、讨论“7的乘法口诀”有什么特点?

  4、交流

  你认为“7的乘法口诀”哪几句容易记? 哪几句难记一些?你有什么好办法把它记住?

  5、记忆

  教师运用多种形式帮助学生记“7的乘法口诀”。

  三、应用

  1、游戏

  ⑴“对号入座”——学生在口诀后面摆相应的乘法算式卡片。

  ⑵“转转盘”——计算转盘“转出”的算式得数。

  2、欣赏:

  ⑴七言诗起源于汉代。出示一首七言诗,引导学生运用乘法口诀算字数。

  ⑵七巧板是风靡世界的拼图。出示由5副七巧板拼成的“刻舟求剑”故事图,算一算:这5副七巧板一共有多少块?

  3、交流:在实际生活中,你发现有哪些问题可以用7的乘法口诀来计算?学生思考后,互相提问,教师参与交流。如:

  ⑴3只七星瓢虫的背上共有多少个黑点?

乘法数学教案7

  教学目标:

  1.复习两位数乘除法。

  2.在具体的情景中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的方法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节约用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

  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巩固两位数乘除法的计算。

  教学难点:

  能从不同的角度来解决两步(或三步)的应用题。

  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水对我们人类来说非常重要,世界的个别地区已经开始缺水,我们为了节约水源,大家应该从小行动起来,养成人人节约用水的习惯,你看小胖家行动的如何?

  二、新课探究

  (一)探究一

  小胖的想法和我们是一样的,他决定从身边的小事的做起,节约用水。

  出示:小胖家如果每天节约水30千克。

  你能根据这个条件提出一些什么数学问题呢?

  学生反馈:一周可以节约多少千克水呢?

  一个月可以节约多少千克水呢?(按30天计算)

  一年可以节约多少千克水呢?(按365天计算)

  你们能帮他算一算吗?学生练习、汇报

  这道题你是怎么想的,数量关系是什么?怎样列算式?在计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出示:当因数末尾有零的时候,可以先把零前面的数相乘,再看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零,就在得到的积的末尾添上几个零。

  (二)探究二

  实际上节约水资源也可以节约水费的开支,关于水费的问题小兔帮小胖算了这样一笔帐

  出示:小胖家去年共缴了1224元的水费,它想请大家帮它算算小胖家平均每个月缴多少元的水费?

  学生练习、汇报,由学生自己讲解

  (问:这道题你是怎么想的,数量关系是什么?怎样列算式?)

  一年的水费12个月=平均每月要缴的元数

  122412=102(元)

  问:在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时候,你又有什么话想对大家说呢?

  出示:从高位除起,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上,哪一位上不够除就用0来占位。

  (三)探究三

  出示:小胖家今年准备平均每个月比去年节省4元水费,照这样计算,今年预计一共要缴多少元水费?

  问:这里哪些词的意思不理解,你可以提出来?照这样计算是什么意思呢?是照怎样的计算呢?

  请大家自己试着做一做,有困难可以先和小朋友商量一下。

  学生尝试、汇报交流

  师:①说说你们是怎么想的?

  ②这三种解法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

  ③这样的两、三步计算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三、课内练习

  1. 练习一:计算下列各题

  4512=

  45102=

  4501200=

  50414=

  428414=

  3264032=

  师:在计算的时候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吗?

  2. 练习二:括号中应填几?

  ()32=256

  1430()=13

  ()109=109

  128+()=2987

  括号里的数该如何求?

  3. 练习三:实际运用

  小胖和小巧在游泳馆练习游泳。(从泳道的一端游到另一端算一次)

  ①小巧在泳道中泳一次要37秒。她用同样的速度游了13次,需要多少秒?

  ②小胖在泳道中用了7分12秒游了12次,每次需要多少秒?

  ③他们俩谁游得快呢?如果他们同时出发,都游了14次。相差多少秒呢?

  四、课堂小结

  1.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

  2.在计算四则混合运算的时候,要先算乘、除,再算加、减;有圆括号的要先算圆括号里的。

  板书

  复习两位数乘、除

  122412=102(千克)答:略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在计算四则混合运算的时候,要先算乘、除,再算加、减;有圆括号的要先算圆括号里的。

乘法数学教案8

  教学内容: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两位数乘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根据课程标准具体内容目标的要求,对乘法的数数计算只要求是“三位数乘两位数”,因此教材编排中删除了以往的机械、复杂的操练题目,增添了能使学生体验一些数学的思维方法的韪,多让学生尝试一些探索,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理解运算的意义,并能用运算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重点:三位数乘两位数。

  难点:理解乘法分配律的版式意义及简便条件

  关键:引导观察算式特征,理解算式含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划方法,探索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运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

  3、通过对乘法以及有趣算式规律的探索,经历数学问题探索的过程,并会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课时划分:(6课时)

  第一课时:卫星运行时间

  教学内容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课文第31页的内容,第32页的“试一试”,“练一练”等)

  重点、难点、关键

  重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难点:因数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

  关键:掌握每一步计算的算理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积的范围,并逐步养成估算的习惯。

  2、能结合已有的知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正确计算

  3、能利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示课题

  呈现课文主题图

  呈现字幕“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一圈需要114分时间。

  教师: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2圈、圈、圈……所需要的时间,你可以计算吗?

  1、揭示课题。

  2、教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3、板书:卫星运行时间

  二、探索交流,获取新知

  1、旧知铺垫

  (1)提出问题:请你算一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圈、圈、圈需要多少时间?

  (2)学生用算式计算

  (3)反馈计算结果

  (4)114×2=228分114×5=570(分)114×10=1140(分)

  说一说:“114×10“你是怎么算的?

  2、探索新知

  (1)提出问题: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21畔需要多少时间?

  (2)列出算式表示

  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很容易列出算式:

  114×21=(分)

  (3)估算结果

  ①要求,你能估一估这个算式的得数吗?

  ②学生可以把114看亻100来估算,也可以把21看作20来估算,学生可能回答:

  学生1:比XX分多

  学生2“比2500分少

  (4)具体计算:

  教师:你还可以用哪些方法进行计算呢?

  让学生独立思考,探索,然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教师巡视全班,观察并指导学生认识各种不同的计算方法,然后有选择的展示学生的计算方法。

  解决方法1:

  114×20=2280(利用旧知,先算20圈的时间)

  114×1=114

  2280+114=2394

  解决方法2:

  114×21

  =114×7×3(用21看成“7×3”)

  =798×3(利用旧知,多位数乘一位数)

  =2394

  解决方法3

  114(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进行类推)

  ×21

  114……114×1

  228……114×20

  2394

  展示过程中,要让学生说明每一步计算的算理

  3、试一试

  课文第34页的“试一试“

  (1)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辅导,特别要关注学有困难的学生,耐心辅导,使他们掌握笔算方法

  (2)反馈运算结果

  312

  ①54×312列竖式时的注意点:写作:×54

  ②408×25因数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

  408

  ×25

  20xx

  816

  ③47×210因数末尾有0的简便计算

  47

  ×210

  课堂活动

  课文第32页“练一练“的第2题

  “森林医生“先认真观察算式的每一步计算,找出错误的地方,并说明错误的原因,然后,再写出正确的竖式计算过程和结果

  巩固练习

  1、课内外作业

  课文第32页“练一练“的第1、3、4题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体育场

  教学内容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课文第33页的内容,及第34页的“练一练“)

  重点:三位数第六两位数的估算的方法

  难点:能正确、合理地对数据进行估算

  关键:联系实际,灵活处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

  2、能与同学交流自己估计的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品格,形成积极、主动的估算意识。

  学具准备

  同桌准备一张报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呈现图片。(图片可以是课文主题图,也可以自选)

  教师:你知道这是什么建筑物吗?你有什么感想?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提出问题。

  教师:你能俦这个体育场的座位数吗?

  二、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1、让学生认真观察体育场座位排列情况,估一估这个体育场能坐多少人。

  (1)独立思考,估算整个体育场座位数;

  (2)小组交流,让每个同学都在小组中说一说自己估算的方法,估算的结果数据。

  (3)由小组派代表反馈交流结果。

  由于图中没有具体数据信息,也没有呈现体育场的四周看台,所以学生的回答不可能得到较准确的数据结果,只要有合理的估算方法,教师就应该予以肯定。

  学生1、从图中看出每小块看台大允有50个座位,这个体育场可能有30个扑克台,大约有1500个座位;

  学生2:把体育场分东、西、南、北四个方位,每个方位大约坐1000人,4个方位,大约坐4000人:

  学生3:体育场的每一排座位数大允是XX人,估计这个体育场有30排,大约共6000个座位。

  以上估算的方法,都有一定的道理,教师都应该予以肯定和表扬,让学生尝试成功的喜悦。

  2、出示具体看台数据,进行估算。

  (1)呈现:

  这个体育场共有28个看台,如果每个看台的座位数相同,你能估计出这个体育场的座位数吗?

  (2)理解数量关系,列出解答版式。

  引导提问:①这个体育场一共有多少个看台?

  ②每个看台有多少个座位(根据课文插图,说出准确数)?

  ③整个体育场的座位数可以用什么算式表示?

  从而板书:12×6×28或72×28

  (3)估算版式结果。

  一般情况下,学生把72看成70、28看成30来估算。

  即:70×30=2100

  (4)小结:一般情况,估算时是根据“四舍五入“法把数据估算成整十、整百的数,方便计算。

  三、课堂活动

  课文第34页“练一练“的第1题。

  韪要求估计一张报纸一个版面的字数,学生有多种方法,可以将报纸折一折或圈出一块,在知道这一块的字数的基础上再得到整版的字数“也可以数一数某一行的字数与总行数,然后相乘得到整版的字数。

  四、巩固练习

  1、课内外作业。

  课文第34页“练一练”的第2—4题。

  2、选取用课时作业设计。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神奇的计算器

  教学内容

  介绍电子计算器,运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运算,探索计算规律。(课文第38页的内容)

  重点:运用计算器进行一些简单的四则运算。

  难点:对计算器一些功能键了解。

  关键:利用实物加强练习、应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阈学会使用计算器。

  2、会利用计算器进行一些四则运算,并探索一些数学规律。

  教具准备:计算器

  学具准备

  电子计算器(最好每人一个)。

  教学过程

  一、提示课题

  1、教师取出电子计算器,让学生也合出自己的计算器。

  教师:猜一猜,今天,这一节刘我们一起学习什么?

  学生:认识计算器。

  板书呈现:神奇的计算器。

  2、教师:你知道如何使用计算器吗?

  二、引导探索

  1、让学生说一说他自己所掌握的使用计算器的方法。

  这时,学生可能会展示一些简单的加、减速法的计算方法。教师应给学生提供较多时间,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技能、知识。从中也可以了解本班学生对操作计算器的认识程度,为教学工作提供帮助。

  2、认识一些功能键。

  (1)由学生来说明。

  随着计处器的普及,大多数学生在教师讲解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前,已经懂得了一些操作计算器的方法以,所以本活动可以先让一部分学生做小才师,来介绍计算器各功能键的作用,然后根据学生的介绍,教师再作适当的补充。

  (2)集中说明一些功能键的作用。

  ①开关及清除键。

  按一下此键,打开计算器,再按一下就关赣计算器。

  ②运处符号键。

  只要介绍“+、—、×、/“键的使用方法。

  ③数学键

  数字键的使用。如按12。显示屏就显示“12”。

  ④等号键

  按下数字键及运算符号键后,按下此键,显示屏就显示出输入算式的计算结果。

  ⑤小数点键

  按下此键,就呈现一个小数点

  因为学生所准备的计算器的型号不同,所以各计算器中配置的功能键也不一样,以上5种功能键是比较普遍的存在。如果学生有兴趣,教师还可以借助一些计算器,介绍一些其他的功能键。

  如:时间键、日期键、括号键、存储运算键等。

  3、尝试练习。

  (1)计算25×4

  操作过程:

  输入25→×→4→=,屏幕上呈现100,就是计算的结果。

  (2)计算一份菜单的价钱。

  ①呈现:

  菜单酒:14元凉拌豆腐:3元肉丝:5元清蒸鱼:

  16元三鲜汤:12元甜点:8元青菜:3元

  ②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

  ③反馈计算结果。

  4、索一些数学规律。

  (1)呈现计算题。

  ①1+2+3+4……+98+99+100

  ②999×99999×999999×9

  (2)让学生独立用计算器计算,教师巡视课堂。

  (3)反馈计算结果。

  (4)引导提问:通过计算,你有什么发现(特别指导观察第②题中各算式的计算结果,并进行比较)?你有什么感想和体会?

  学生可能会提出一些简便的计算方法。

  如:

  ①1+2+3+1+……+98+99+100=101×50,只要用计算器计算101×50

  ②999×9=8991

  9999×9=89991

  99999×9=899991

  发现:积的个位都是1;积的最高位都是8;中间几位数都是9,9的个数比第1个因数中的9个数少一个。

  接着,让学生说一说以下几个算式的结果:

  999999×9

  9999999×9

  99999999×9

  通过以上活动,让学生观察计算结果、发现规律,同时突出了运用简便方法计算很可能比计算器还要快定眯,充分体现了计算方法的灵活性,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活动

  课文第39页的“试一试“。

  课后反思:

  第四课时:有趣的算式

  教学内容

  巩固计算器的使用方法,探索一些数学规律。(课文第40、41页的“探索发现(一)”内容。)

  重点:体会探索数学规律的方法。

  难点:发现、归纳算式的特点。

  关键:借助计算器计算,对比算式结果。

  教学目标

  1、通过有趣的探索活动,使学生巩固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2、使学生在探索过程中,体会探索的方法。

  3、通过活动,提高学生对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学具准备

  电子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导入谈话,提示课题

  教师:同学们,在数学运算中,有很多有趣的算式。,这一节课教师要带你去探索算式背后的规律,你愿意去吗?请带上你的计算器,让我们地起出发。

  板书:

  探索与发现(一)

  有趣的算式

  二、探索交流,发现规律

  1、第一关:奇妙的宝塔。

  (1)实物投影呈现:1×1,11×11,111×111三个算式与答案。

  (2)请学生仔细观察这三个算式的答案有什么特点,它们与算式的两个因数之间又有什么关系。

  (3)讨论:1111×1111的结果。

  (4)反馈讨论的结果时,重点是让学生说一说写出结果的依据是什么,教师结合算式说明。

  1111×1111=1234321

  (5)依据规律填得数。

  11111×11111=123454321

  111111×111111=12345654321

  1111111×1111111=1234567654321

  2、第二关:奇怪的142857

  (1)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142857分别乘1、2、3、4

  (2)反馈计算结果。

  142857×1=142857142857×3=428571

  142857×2=285714142857×4=571428

  (3)观察积的结果特点及与因数的关系。

  (4)根据发现规律,写出“乘以5、6”的得数。

  142857×5=714285142857×4=857142

  3、第三关:神奇的9。

  (1)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

  99×99=9801999×999=998001

  (2)猜一猜:9999×9999的结果。

  学生根据以上两个算式,猜测规律得出:

  9999×9999=99980001

  (3)了现规律并归纳:

  (4)根据规律,直接写出以下算式的得数。

  99999×99999

  999999×999999

  9999999×9999999

  99999999×99999999

  4、第四关:寻找神秘的数。

  (1)板书呈现0—9十个数字。

  (2)让学生在这个十个数字中,随意选取4个数字。

  教师:请你在这十个数字中,选出4个你喜欢数字。

  (3)老师也选取了4个数字:6、1、7、4。

  (4)“卖关子”。

  教师:你到底是好孩子呢,还是坏孩子,老师可以从你选的4个数字中,推出来,你相信吗?

  学生a:不相信!

  学生b:老师怎么讲迷信呢。

  学生c:感到迷惑。

  (5)运算规则。

  规则:将四个数字组成数字不重复的最大四位数和最小的四位数。

  如:1,2,5,0。

  最大四位数:5210

  最小四位数:1025

  然后两数相减,并把结果的四个数字得新组成一个最大的四位数与最小的数,再次相减……

  521085418730

  -1025-1458-3078

  418570835652

  655299636642

  -2556-3699-2466

  399662644176

  7641

  -1467

  6174

  达样不断重复的过程中,你得到的最后结果如果是6174的就是好孩子,否则就不是好孩子。

  (6)学生探索。

  ①学生独自按照规则进行计算。

  ②最终发现,计算的结果全部都是“6174”。学生发觉大家都是好孩子,笑了。

  三、趣味练习

  让学生互相提供一些趣味计算题进行练习。(在课前,教师布置学生准备)

  课后反思:

  第五课时:计算工具的演变

  教学内容

  简要介绍一些计算工具的演变过程。(课文第42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感受到计算在日常生活、生产实践中的作用,体会到人们为了方便计算在计算工具方面的探索和努力,使学生受到爱科学、学科学的教育。

  2、使学生对计算工具的发展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渗透数学的文化教育。

  学具准备

  算盘、计算器等。

  教学过程

  一、指导阅读

  1、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获取书本提供的信息。

  2、小组交流,让每一个学生都在小组中说一说自已所知道计算工具的计算公式

  3、教师巡视,简要回答部分学生提出的问题,并收集一些有代表性的问题,作全班讲解。

  二、简要介绍一些计算工具

  1、石子计数、结绳计数

  (1)呈现课文第42页第1个图。

  (2)古时人们记数的方法。

  石子计数:古时候,牧民用石子的数和羊的头数作对应记录,早上放出几只羊,就用几个石子表示,晚上放牧归来,再把石子与羊一一对应,如果石子数和羊数刚好对应,就说明羊没有少了或丢了。

  结绳记数:其原理和石子计数类似,如:古时候,人们采集野果,或捕鱼时,在绳子上打结,采几只野果或捕到几只鱼,便在绳子上打几个结。

  2、算筹计算。

  (1)算筹的发明时间、发明人。

  通过介绍,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公创举,增强爱国主义教育。

  (2)算筹的计算方法。

  用树枝或竹条来表示数字。如:“1”就用一根枝条来表示,,“2”就用两根枝条来表示。“6”就用枝条“”来表示等。

  3、算盘。

  (1)算盘发明的时间、发明人。

  ①在一千多年前,中国人又发明了算盘,使计算的速度快多了。

  ②曾经在生产和生活中广泛应用,还曾传到日本、朝鲜等国。算盘至今还在使用。

  (2)介绍算盘的结构和记数法。

  ①出示教具、学具——————算盘

  ②记数法:

  上方每颗珠子代表5,下方每颗珠子代表1。

  ③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所知道的知识。

  教师:关于算盘,你还知道什么?

  4、计算机。

  (1)计算机发明的时间、发明人。

  20世纪40年代,美国科学家发明了最早的计算机。

  (2)关于计算机运算速度的了解。

  让学生说一说,他所知道的知识。

  (3)提问,关于计算机,你还知道什么?(课前可以让学生通过其他的途径获取更多的有关信息)

  课后反思:

  第六课时:乘法分配律

  教学内容

  探索乘法分配律,应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课文第45页的内容,及第46页的“试一试”、“练一练”等)

  重点:指导学生探索乘法的分配律。

  难点发现并归纳乘法分配律

  关键:指导观察分析算式的特征。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索乘法分配律中的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探索规律的过程。

  2、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能自主发现乘法分配律,并能用字母表示。

  3、会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教学过程

  一、导入谈话

  教师:同学们,通过探索活动我们已经发现了一些数学规律,并应用如乘法结合律等解决问题。这一节课,我们再一起去探索,看看我们又会发现什么规律。

  板书:探索与发现(三)

  今天,又有什么发现呢?让我们一起走上探索之路。

  二、探索交流、发现规律

  1、呈现课文插图

  2、教师:一共贴了多少块瓷砖?你怎么算?

  3、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中交流,让每一个学生都在小组中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4、反馈交流情况。

  由小组派代表汇报交流结果(有选择地板书)。

  学生a:6×9+4×9

  =54+36

  =90(块)

  学生b:(6+4)×9

  =10×9

  =90(块)

  要求学生结合插图说明算式的意义。

  5、指导学生结合观察算式的特点。

  6、举例验证。

  让学生根据算式特征,再举一些类似的例子。

  如:(40+4)×25和40×25+4×25

  42×64+42×36和42×(64+36)

  讨论交流:

  (1)交流学生的举例是否符合要求:

  (2)交流不同算式的共同特点;

  (3)还有什么发现?(简便计算)

  7、字母表示。

  教师:如果用a、b、c分别表示三个数,你能写出你的发现吗?

  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小组交流。最后教师板书。

  (a+b)×c=a×c+b×c

  8、提示课题。

  教师在未完成的板书中添上:乘法分配律。

  三、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课文第46页的“试一试”。

  1、(80+4)×25

  (1)呈现题目。

  (2)指导观察算式特点,看是否符合要求,能否应用乘法分配律计算简便。

  (3)鼓励学生独自计算。

  2、34×72+34×28

  (1)呈现题目。

  (2)指导观察算式特点,看是否符合要求。

  (3)简便计算过程,并得出结果。

  四、巩固练习

  1、课文第46页的“练一练”。

  第1题,简单的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

  第2题,注意指导一些算式的计算方法。

  99×11:可以看成(100—1)×11=1100—11

  或看成99×(10+1)=990+99

  38×29+38应该把算式看作:38×29+38×1

  第3题,这是一道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在计算中可以应用乘法的分配律使计算简便。

  第一个问题“一共有多少瓶?”可以直接扳书让学生进行练习,然后进行交流。

  第二个问题“付1500元够吗?”学生可以算出这些饮料的总价,然后与1500元进行比较,可以用估算的方法。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课后反思:

乘法数学教案9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多项式乘法法则的过程,理解多项式乘法法则。

  2、学会用多项式乘法法则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用几何图形理解代数知识的能力和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的转化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掌握多项式的乘法法则并加以运用。

  难点是理解多项式乘法法则的推导过程和运用法则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与思考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单项式×多项式运算法则;整式的乘法实际上就是

  单项式×单项式; 单项式×多项式; 和今天学多项式×多项式

  二、创设情景,导入课题

  展示:节前语和图片。

  展示:课本中三图

  图5-5

  图5-6

  图5-7

  一间厨房的平面布局如图5-5,试用几种方法表示厨房的总面积。(师生共同探索,鼓励学生用不同的表示方法完成,然后总结)

  由图5-6得总面积为(a+n)(b+m);由图5-7得总面积为a(b+m)+n(b+m)

  或ab+am+nb+nm ; 此时提出问题《多项多的乘法》。

  三、探索法则与应用

  (a+n)(b+m)=a(b+m)+n(b+m)=ab+am+nb+nm

  根据分配律,我们也能得到下面等式:

  (a+n)(b+m)=ab+am+nb+nm

  1、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总结多项式×多项式的乘法法则并板书法则。

  让学生体会法则的理论依据:

  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

  多项式乘以多项式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以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2、例题讲题

  例1 计算(1)(x+y)(a+2b)

  (2)(3x-1)(x+3)强调法则的作用。

  例2 先化简,再求值:

  (2a-3)(3a+1)-6a(a-4)其中a=2/17

  解:(2a-3)(3a+1)-6a(a-4)

  =6a2+2a-9a-3-6a2+24a

  =17a-3

  当a=2/17时,原式=17×2/17-3=-1

  3、课内练习

  见课本P114

  四、拓展延伸,探索挑战

  1、拓展演练

  (1)(a+b)(a-b) (2)(a+b)2 (3)(a+b)(a2-ab+b2)

  (4)(a+b+c)(c+d+e)

  2、探索

  课本P115 第6题

  五、归纳小结,充实结构

  指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学习过程等的自我评价。主要针对以下两个方面:

  1、多项式×多项式 ;

  2、整式的乘法

  六、知识留恋、课后韵味

  布置作业:作业本,一课一练。

乘法数学教案10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第三册72页例1、73页例2及有关的练习。

  教学目的:

  1。 使学生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熟记7的乘法口诀。

  2。 要学生会用一句口诀计算两道有联系的乘法算式。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口诀的结构和规律。

  教学难点:突出四七二十八和六七四十二两句口诀。

  教 具 :①7条小鱼图;②口算卡片;③自制投影片;④4个小信箱。

  学 具 :每个学生准备25个三角形。(用纸剪成的)

  教学过程:

  1。 复习

  1。 对口令。(开小车对已学的1——6乘法口诀)

  2。 出“6×5”并提问:“6×5”表示什么意思?被乘数是

  多少?表示什么?乘数是多少?表示什么?

  1。 讲授新课

  1。 做72页准备题。每次加7,把得数填在空格里。

  1。 、出示准备题到黑板上,教师说明题目要求后,指名学生到黑板填写。

  2。 、评讲。问:1个7是7,几个7相加得14?3个7相加得多少?

  4个7、5个7、6个7、7个7呢?(重点突出4个7

  是28,6个7是42)要求全班齐读三遍:4个7是28、6个7是42。

  1。 教学课本72页例1。

  1。 出示1条小鱼图。同时创设故事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一天小红跟着她爸爸去钩鱼……引导学生看用三角形拼成的图。)

  提问:“1条小鱼由几个三角形拼成的?有几个7?怎样写成乘法算式?谁能根据算式编出口诀?”

  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1个7 7×1= 一七得七

  2。 出示2条小鱼图,学生动手操作需要几个三角形,并仿照

  上面的问题提问。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2个7 7×2= 二七十四

  3。 摆3条小鱼用了多少个三角形?有几个7?怎样写算式和编口诀?(出示第三条小鱼图)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3个7 7×3=三七二十一

  4。 依次出示4条、5条、6条、7条小鱼图,提出和上面相类似的问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在书上填完后,教师在黑板上板书:

  4个7 7×4= 四七二十八

  5个7 7×5= 五七三十五

  6个7 7×6= 六七四十二

  7个7 7×7= 七七四十九

  板书完,4个7和6个7要求开单、双号火车来读,加深认识。

  5。 齐读一遍口诀,再开火车读一次。

  6。 引导学生观察乘法算式和口诀,找出规律。

  A:看乘法算式的被乘数都是什么?从而导出课题。(并板书:7的乘法口诀)

  B:7的乘法口诀一共有几句?口诀的前半部分表示什么?后半部分又表示什么?

  C:每相邻的两句口诀的得数相差几?(相差7)为什么?

  1。 做73页上面“做一做”的题目。

  1。 看1991年月份日历表进行口答。

  2。 看横式写得数,并提出7×4=28,7×6=42这两个

  式子的得数是根据哪两句口诀想出来的?

  3。 做完后提问这些式子还可以怎样算比较简便。(看成几个7)

  做到第3题时,同时出示多练题。(要求学有余力的学生做)

  多练题:

  ①、7×2+7+7=7×( )

  ②、7×2+1+2+3+4+5+6+7=7×()

  1。 教学课本73页例2。

  1。 出示题目:“7×4=”

  2。 提问:“用哪句口诀想得数?”(四七二十八)

  3。 如果交换被乘数和乘数的位置,算式变得怎样?(4×7)

  4。 4乘以7等于几?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28”。

  5。 7乘以4和4乘以7的得数相同都是“28”,它们可以

  用哪一句口诀来计算?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口诀:四七二十八

  1。 做73页练习的第1题。

  7×5= 7×6= 7×2=

  5×7= 6×7= 2×7=

  口诀: 口诀: 口诀:

  1。 巩固练习

  1。 看卡片说得数。

  7×1= 7×4= 3×7= 6×7=

  2×7= 7×7= 5×7= 7×5=

  4×7= 1×7= 7×2= 7×6=

  2。 师生对口令。

  1。 全课总结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 )的乘法口诀,共有()句。

  2、每相邻两句口诀的得数相差()。

  3、还学会了用一句口诀计算( )道有联系的乘法算式。

  2。 做游戏

  1。 小邮递员送信,用算式卡片当信。(一边放音乐,一边组织小邮递员送信,送完后进行小结表扬。)

  2。 夺红旗。(看哪一队算得又对又快,其他同学为参赛的同学加油,增强气氛。)

  1。 布置作业

  1。 背7的乘法口诀。

  2。 做课本第74页第2题。

  另附板书:

  7的乘法口诀

  例2 7×4=28 口诀:四七二十八

  4×7=28 口诀:四七二十八

乘法数学教案11

  教学内容:教材49页例1

  目的要求:使同学明确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算理,初步会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能算出除法算式的得数。

  教学重点: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7、8、9的乘法口诀。

  2、根据图意,列出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

  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出结果的?

  二、新授

  (一)教学例1

  1、根据主题图,引导同学安排教室,提出问题。

  2、(1)有56面小旗,挂呈行,平均每行几面?可以怎样列式?

  板书:56÷8=( )

  讨论:怎样计算?

  板书:七八五十六,商是7。

  (2)假如挂成7行呢?平均每行几面?

  板书:56÷7=( )应该想哪句口诀呢?

  3、根据主题图上小朋友的活动,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你能列式计算吗?四人小组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二)完成“做一做”

  1、出示7×4 口诀:

  (1)启发同学想一想,写出两道动身算式。

  (2)分组讨论,想一想商是几,用哪句口诀,怎样想的?

  2、再出示余下的题目,由同学独立计算,再交流。

  三、巩固练习

  练习十一

  第1~4题。

  四、总结

  板书设计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例1、 7× 8=56

  56 ÷8=(7) 口诀:(七)八五十六

  56 ÷7=(8) 口诀:七(八)五十六

乘法数学教案12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1页例1和“做一做”练习九第1~3题。

  教学目的:

  1、学生知道5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初步记住一5的乘法口诀。

  2、会用口诀进行计算。

  3、过乘法口诀的学习,训练学生观察、比较和归纳的努力

  教具、学具准备:

  在长条纸上画5个格,5根小棒,学生每人准备25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大家齐背1~4的乘法口诀。

  2.师生对口令。教师说口诀的前半句,学生回答后半句。

  二三()二二()一三()四四()

  一四()二四()二四()三三()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读、背的过程中熟记口诀。

  二、新课自主探究5的乘法口诀

  今天我们学习5的乘法口决,教师边说边在黑板上写出课题“5的乘法口诀”。11、教师出示主题图并提问。你们看,小丽和她的伙伴有在摆小棒了,他们在拼什么呢?(引导学生观察没摆一个要用5根小棒)

  2、指导学生操作,让我们和他们一起来摆学具好吗?

  1)请大家用小棒摆出一把小伞,你摆一把小伞用了几根小棒?就是几个5?用乘法算式怎样表示?(1×5=55×1=5)

  2)再摆出一个

  3、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并做解答。大家看到这,我们用小棒摆出的两个,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请你来解决好吗?

  板书:5+5102×5=105×2=10

  4、教学口诀“二五一十”刚才两个算式都表示有2个5,而他们的结果有都是10所以就用一句口诀来表示。一起读口诀。那么1×5=55×1=5

  口诀怎样编?试一试一五得五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在得出结果的同时,进一步理解了乘法的含义,并为编制相关的乘法口诀,打下了基础。

  教学其余口诀。

  1)引导学生摆放第三个。

  2)问:这时有多少根小棒?你想到了什么样的算式?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0+5153×5=155×3=15

  3)引导学生编口诀。你能根据这个乘法算式编出乘法口诀吗?

  4)用相同的的办法教学最后两句口诀。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15+5204×5=205×4=20四五二十

  20+5255×5=25五五二十五

  [设计意图]学生独立思考,给如何有效地记住口诀带来了方便。

  5、引导学生记忆5的乘法口诀。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有关5的乘法口诀,你们看5的口诀共有几句?怎样才能更好更快的记住这些口诀呢?你有什么好办法?把你的好办法给你的同桌说一说。

  [设计意图]进一步给学生更大的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活动中体验口诀编制的过程,明确口诀的来源,加深对乘法口诀的理解。

  三、巩固练习

  1、开火车。

  老师说出口诀的半部分,学生补充口诀的后半部分。(先按照一定的顺序出现口诀,再打乱顺序。)

  2、教材51页《做一做》3、教材52页3、4题。

  [设计意图]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有较浓的积极性。

  四、拓展性练习

  1、根据口诀写出两个乘法算式。

  二五一十三五十五四五二十一五得五

  ()()()()

  ()()()()

  2、在□里填上正确的数。

  3+3+3+3=□×□5+5+5+5=□×□

  6×3=□+□+□=□+□+□+□+□+□

  4×5=□+□+□+□+□=□+□+□+□

  3.教师出示。教师任意指圆中的一个数,让学生回答5乘以这个数等于多少。例如,教师指4,要求学生回答“5乘以4等于20”。开始练习时,可以全班学生集体回答,然后再指定学生回答。

  4.让学生做练习十的第l~3题。

  [设计意图]强化练习有利发挥学生积极动脑,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五、随堂练习

  教学反思:

乘法数学教案13

  教学目标:

  1、结合本班具体情况,让学生独立编写出7的乘法口诀,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会用乘法口诀计算7以内的乘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掌握7的乘法口诀并会运用7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自主编写7的乘法口诀。

  教具、学具准备

  挂图、口算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口算复习

  63=64=55=62=67=

  48=59=75=39=47=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主题图通过对话引入新课。

  2、出示表格:请同学们把这个表格填完整,(出示书本第74页表格)我们知道一个星期有7天,哪2个星期有几天?3个星期又有几天?4个星期、5个星期、6个?7个......?你们能算出来吗?

  3.学生小组讨论填表.

  4.小组汇报(展示学生所写的表格)比一比谁写的好.请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算出来?(一个星期有7天,2个星期就有2个7就是27=14......7个星期就有7个7就是77=49你是怎样算出49的?)

  5.如果让你看着乘法算式边能编出口诀吗?打开书本第74页:编出7的乘法口诀。编出一句口诀后能写出另一个乘法算式吗?请把另一个算式写在书上。

  6.学生独立编写口诀。

  7.读口诀,背口诀。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能很快记住口诀.

  8.谁能马上背出来?你是用什么方法背的?

  三.练习设计

  1.看口诀写算式

  七八五十六七九六十三六七四十二

  2.把口诀补充完整

  七八()七九()三七()五七()

  六七()一七()七七()四七()

  3.想一想,算一算

  47+7=

  72+7=

  87-7=

  47+27=

  (提示:能用今天所学的口诀来计算吗?)

  四.总结:这节课学会了什么?

  五.课后小测:口算比赛

  17=74=37=

  76=97=77=

  87=27=71=

  72=75=68=

  47=67=57=

  79=73=78=

  六.作业书第75页第2-3题

  七、课后反思:

  这节课是在已学了2--6的乘法口诀基础上再学习新的乘法口诀,因为已经有前面的基础所以我就让学生自己独立编写出口诀。为了让学生能保持对学习的兴趣,我没有按照前面的学习模式进行,而是让学生编了口诀后看口诀再写出另一个算式。这样经过大量的读和写使学生很快就掌握了口诀。在练习中的第3题我想可能只有中上的学生能够做出来。但是想不到基本上全班都能做出来,而且学生都很兴奋,很开心。在最后的课后小测题中给了2分钟只有3个同学没按时完成。全班43人错2题有2人错1题有8人,其余的全对,全对的占76.6%。

乘法数学教案14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不进位)。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呈现例1的画面,让学生观察

  用完整的话把这幅图的内容、问题说一说。

  请学生说一说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列出算式24times;12。

  二、探讨计算方法

  1、各组讨论:怎样计算24times;12。

  请把想出的计算方法写在纸上。

  2、组织交流。

  各组展示本组的算法。不容易说清楚的,就写在黑板上。

  方法一:

  24times;10=240

  24times;2=48

  240+48=288

  方法二:24

  times;12

  48……24times;2的积

  24……24times;10的积(个位的0不写)

  288

  3、师生评议。

  (1)请学生说一说,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2)教师对学生发表的意见作以肯定或补充。

  (3)重点评议笔算。

  用检查竖式每一步计算的方式,再现笔算过程。

  三、练习

  1、尝试练习。

  用竖式计算63页“做一做”的8道题。请几名学生上黑板板演,讲评。

  2、独立完成练习十六第1题。

  四、总结

  1、请学生讨论笔算乘法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并交流。

  2、教师强调:用竖式计算时,每次乘得的数的末位应该和那一位对齐。还要注意记住进位数,正确处理进位问题。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能解决用乘法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口算练习:

  3、笔算:

  4、正误辩析:

  二、解决问题:

  1、完成练习十五第3题:

  (1)引导学生看图,获取信息。

  (2)同桌互相说:把图上的意思完整的说一说。

  (3)独立列出算式,并用竖式笔算。

  (4)集体讲评。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五第4题:

  三、综合练习:

  完成《学案》相应的练习。

  四、学习总结: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呈现下围棋的画面,介绍有关围棋赛的事例或战绩。

  放大棋盘,让学生观察棋盘结构。使学生了解到:围棋的棋盘面由纵横19道线交叉组成。

  接着,把棋子放在纵横线的交叉点上,引出问题:“棋盘上一共有多少个交叉点?”

  请学生说一说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列出算式19times;19。

  二、探讨计算方法。

  1、各组讨论:

  请把想出的计算方法写在纸上。

  2、组织交流。

  各组展示本组的算法。不容易说清楚的,就写在黑板上。

  3、师生评议。

  (1)请学生说一说,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2)教师对学生发表的意见作以肯定或补充。使学生了解每一种算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例如,估算的方法能很快算出大约有400个交叉点,但它不能满足解决问题的要求。

  (3)重点评议笔算。

  用检查竖式每一步计算的方式,再现笔算过程。

  三、练习

  1、尝试练习。

  用竖式计算65页“做一做”中的4道题。

  2、完成练习十六第1、2题。

  四、总结

  1、请学生讨论笔算乘法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并交流。

  2、教师强调:用竖式计算时,每次乘得的数的末位应该和那一位对齐。还要注意记住进位数,正确处理进位问题。

  第4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

  2、能解决用乘法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开火车进行口算练习:

  3、笔算练习(进位与不进位的对比):

  (1)学生笔算。

  (2)请学生观察比较:上行的题目和下行的题目有什么异同?

  (3)学生讨论交流:它们的计算方法是一样的,不同的是上行的题目计算时没有进位,而下一行的题目需要进位。

  (4)说说笔算乘法要注意什么?

  4、正误辩析:

  教师用小黑板出示6道计算出现错误的笔算式题,让学生判断正误,并进行改正。

  二、解决问题:

  1、完成练习十六第3题:

  (1)引导学生看图,获取信息。

  (2)同桌互相说:把图上的意思完整的说一说。

  (3)独立列出算式,并用竖式笔算。

  (4)集体讲评。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五第4题、第8题。

  第8题:在解决这道题时,是不是所有的信息都用上?为什么“每套12张”用不上?这样的题目给了你什么启示?

  三、综合练习:

  独立完成练习十六第5、6、7题。

  四、学习总结:

  说说这节课有什么收获?笔算乘法要注意什么?

乘法数学教案15

  教材分析:

  乘法分配率是进行简便计算的一个难点,由于学生没有足够相关的生活经验和类似的认识,因此比较难于把握。故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探索问题,通过学生互动,发现规律,提出设想,验证结论,最后灵活运用结论解决问题。

  学情分析

  由于平时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比较高,一部分学生还喜欢发表自己的见解,借以带动全班的学习,所以我决定创设情景,调动学生自主学习,通过操作、交流突破难点。

  学习目标:

  1.动手“做”数学;

  2.充分发挥“兵”帮“兵”的作用;

  3.组织学生解决问题。

  设计理念:

  根据课程改革的目标,实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教学观,切实改进课堂教学,改变传统牵着学生走的教学行为。

  学生是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去认识世界的,因此要组织好学生的活动,让学生通过探索,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教师能根据学生的情况善导,体现学生会学,并使学生学会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质量,强化学习兴趣,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

  教学媒体设计:

  1.自制多媒体课件,主要是与课题相关的练习(以“小灵通”、摘取“智慧果”的形式激发兴趣,并配备音乐调节情绪,同时利用Powerpoint制作板书设计加大课堂密度)。

  2. 实物投影仪;学生准备2厘米和3厘米的小棒各2捆。

  教学过程,设计及分析:

  一、创设故事情景

  教授将手指蘸入煤油和蜜糖的杯子里,用嘴尝得津津有味,但学生跟着做却无一不上当,因为教授伸进的是食指,吸的是中指,以此说明观察的重要性,告诫学生注意下面的操作要认真观察,这其实也是一种思维品质。

  二、导入

  1.用2厘米和3厘米的小棒各两根,围成一些图形,说一说你用哪些简便的方法算出小棒的总长度,从中发现什么。

  学生:(3+2)×2=3×2+2×2

  师:你们是怎样发现的?

  学生:①通过计算,知道结果是一样的;②无论怎样摆,都是4根小棒,所以总长度是不变的。

  (通过学生的摆和说,引导他们向乘法分配率的表达形式逼近)

  2.用2厘米和3厘米的小棒各3根,进行类似上面的操作。

  学生:这样摆比较有规律,很容易看出小棒的总长度,并且可以知道(3+2)×3=3×3+2×3)。

  (让学生把有规律的摆法投影出来)

  3.用2厘米和3厘米的小棒各4根,仿照上面再操作。

  要求:在学生摆拢以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参观和评价。让学生把有规律的做法进行实物投影,并介绍想法和发现。

  学生:

  3×4+2×4=(3+2)×4 (8+2)×2=8×2+2×2

  7×2+3×2=(7+3)×2 (3+2)×4=3×4+2×4

  (6+4)×2=6×2+4×2

  分析:通过参观,知道有各种各样的摆法;通过评价,知道我们能创造数学,

  发现规律,能灵活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并进一步向乘法分配率逼近。

  4.猜想:你能说出类似的例子吗?

  (学生自由说,教师把有代表性的写在黑板上。)

  如:(12+72)×8=12×8+72×8 25×84+75×84=(25+75)×84

  …… …… …… …… …… …… …… …… ……

  5.小组讨论。

  (1) 根据以上算式的特征进行讨论,讨论后以小组的形式发表见解;

  (2) 师生共同归纳各种见解: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等于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加起来,结果不变。

  教师:这就是乘法分配率。

  板书课题:乘法分配率。

  分析:综观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还是牵着学生走,所以乘法分配率是强加给学生的,故学生就容易出错,更谈不上灵活运用了。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教学应该从直观思维入手,而以抽象思维结束,因此,我就采用了“操作──探究──发现”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了。

  三、新授

  1.自学书本;

  2.质疑,提出新见解;

  3.师生共同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互助作用,以点带动全班的学习。)

  4.教师:用公式怎样表示乘法分配率?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学生正确读出公式,引出乘法分配率可以进行简便计算。)

  5.形成性练习: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35×37+65×37 102×45 38×99+38

  要求:学生想办法,学生说思路,学生评,学生互助并加以改正。

  四、小结

  (学生以谈体会的形式进行,包括方法、感觉、情感和态度方面)

  五、拓展性练习

  计算下面各题:12×25 63×25-59×25 38×101-38

  说明:这些题目学生是可以用多种方法计算的,目的是训练发散性思维,提高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法上充分发挥“兵”帮“兵”的指导作用。

  六、反馈生活中的数学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乘法分配率,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经常运用乘法分配率解决一些问题,你能举出例子吗?

  (同位互说,或者小组商量,再发言。)

  七、布置作业

  1.基础题:第66页第4、7题。

  2.思考题:第66页插图。

【乘法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1.分数乘法数学教案

2.乘法的初步认识数学教案

3.《两步分数乘法应用题》数学教案

4.二年级数学教案《用乘法解决问题》

5.分数乘法应用题

6.参观医院数学教案

7.数学教案设计

8.《大和小》数学教案

9.《分数除法》数学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