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壹学网>教案>数学教案>小学数学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

时间:2024-07-17 07:53:29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关于小学数学教案2篇【经典】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小学数学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小学数学教案2篇【经典】

关于小学数学教案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4页例1、试一试,第45页“想想做做”。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经历练习具体情境写出加法算式的过程,初步体会假发的含义;认识加号,会读、写加法算式;能根据具体情境填写加法算式。

  2、使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和相互交流,初步掌握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

  3、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学会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和计算方法,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和推理能力。

  4、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产生学习计算的兴趣。

  教学重点:

  初步体会加法的含义,熟练掌握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学会解释自己的思考方法和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加法的含义

  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说说从图中知道了些什么?

  学生交流,教师小结:原来有3人在浇花,又来了2人,一共有5人在浇花。

  提问:一共有5人,你是怎么知道的。

  预设:3+2=5;一个一个数出来的;3人与2人合起来是5人;3和2合成5等等。板书:32

  说明:把3人和2人合起来,可以用加法计算。(板书“3+2”)一共是5人。3和2合成5,也就是3加2等于5。(板书:=5)

  认识加号,带领学生书空“+”,并读算式。

  指名学生结合图意,说说“3+2=5”表示什么意思。

  回顾整理:回想一下,我们是怎样知道一共有5人的?

  小结:算3+2时可以这样想,因为3和2合成5,所以3+2=5。

  【通过3和2合成5的图式过渡到加法算式,使知识更简洁,更数学化,可以帮助学生沟通新旧知识,找到联系,使知识融会贯通。】

  二、进一步理解加法的含义

  1、依次出示“试一试”中的二副图,请学生说说从图中知道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完整的'题意:左边来了1个女孩,右边来了2个男孩,现在3人一起在玩秋千。

  2、追问:把1人和2人合起来得到一共有3人,可以写成什么算式?

  互相说一说,教师板书算式,再让学生在课本上填写算式的得数。

  组织学生交流计算的思考过程,引导学生说出:因为1和2合成3,所以1+2=3。

  3、变换角度看图意:右边来了2个男孩,左边来了1个女孩,秋千上现在有3人在一起玩。从中引出2和1合成3,也就是2+1=3。

  【通过变式,使学生感知到1和2合成3,可以写成算式1+2=3;2和1合成3,可以写成算式2+1=3,不同的思考方法可以得到不同的算式,但得数3表示的意思是一样的,都表示现在一共有3人在玩秋千。】

  4、回顾小结:回顾刚才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可以从分与合的知识角度说到加法,也可以从加法角度回到分与合的知识】

关于小学数学教案2

  教材分析:

  本节课教材的设计重视自然数、奇数、偶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基础,利用真实的生活素材开展数学学习。

  学情分析:

  学生对生活中的情景比较熟悉,在认识自然数上并不陌生。但是奇数、偶数的特点总结方面可能会欠缺一些。设计思路通过用谜语星星引发后面的故事情景,让学生打开智慧之窗。从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深刻理解了“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道理,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并深深体会到数学的价值。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合作交流,认识奇数和偶数。

  教学方式:

  自主、探究、合作。

  教学手段:

  借助多媒体课件。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经历认识自然数、奇数、偶数的过程。

  2、认识自然数,能用直线上的点表示自然数;知道奇数、偶数;能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让学生认识自然数,能用直线上的点表示自然数。

  教学难点:

  知道奇数、偶数;能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探索自然数的特征。

  师:老师发现,天空有几颗非常明亮的星星,它们一共是4.5颗,你觉得老师这句话有什么问题吗?

  生:我觉得星星的颗数不能用4.5来表示。

  师:那你觉得用什么数来表示才好呢?

  生:我觉得用像1、2、3??这样的数来表示好。

  师:说的非常好!我们平时数东西的时候,就像这样1,2,3,4,5??一个一个地数,这些数都叫自然数。(板书:自然数)课件出示问题:0是自然数吗?小组讨论。学生汇报结果。

  小结:0也是自然数,它表示一个物体都没有。

  二、用直线上的点表示自然数。

  师:自然数不但可以用数的形式来表示,还可以用直线上的点来表示。我们一起来看。(课件出示:用直线上的点表示自然数的内容。)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直线上的数,(手势)看看你能发现什么?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学生观察交流、讨论。教师可以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去。教师指名回答。

  师:这些就是我们今天要掌握的.自然数的特征,大家跟老师一起再来概括一遍,“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没有的自然数,最小的自然数是0。”

  三、认识奇数和偶数。

  师:大家喜欢做游戏吗?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请十位同学到前面来。学生举手,教师请十位学生到前面站成一排报数:1、2、3??师:请报单数的向前一步走。

  师:你有什么发现吗?学生交流。

  生1:我发现10名同学的报数不是双数就是单数。

  师:刚才我们提到了单数和双数,单数都有哪些数?双数又有哪些数?谁给举一些例子?

  师:在数学上,我们把单数又叫做奇数,(板书:奇数),注意字的读音。双数又叫做偶数。(板书:偶数)值得说明的一点:0也是偶数。

  师:现在,谁能举出几个奇数和偶数的例子呢?

  四、尝试应用。

  1、师:我们在生活中也经常用到奇数和偶数。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奇数和偶数?

  生1:电__的座位号分奇数号和偶数号;

  生2:上体育站队报数。

  2、观察数列,初探奇数、偶数的规律。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奇数和偶数。下面请同学们拿出练习本,试着按要求写出奇数和偶数。

  (1)写出自然数1-30之间所有连续的奇数。

  (2)写出自然数1-30之间所有连续的偶数。学生在练习本上写,教师巡视指导。

  师:谁愿意给大家展示一下你写的。你给大家读一下好吗?

  师:我们一起来看这两组数,有什么新发现吗?四人小组可以讨论讨论。学生讨论。

  师:哪个组想把你们的发现告诉大家?

  五、课堂练习。

  1、下面各数中,哪些是自然数?(出示题目:6、25、1、47、0.01???)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3、在圆圈里填上奇数偶数。

  4、数字游戏。(学生手中拿着奇数和偶数的数字牌根据老师口令做游戏)

  六、全课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呀?(学生交流)

  师:看来同学们的收获真不少,老师这有一道拓展练习想考考大家,请看大屏幕(拓展练习:教室里有一盏亮着的日光灯,淘气的小明一连拉了8下开关。聪明的同学们,现在请你们来判断,这盏灯是否还亮着?如果拉9下呢?拉100下呢?)

  师:看来,自然数就在我们身边,让我们都做生活的有心人,去生活中发现数学的美吧!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精选]04-16

小学数学教案【经典】07-23

小学数学教案(经典)08-21

小学数学教案【精选】07-06

小学数学教案09-28

小学数学教案(经典)08-13

小学数学教案03-04

(推荐)小学数学教案05-15

小学数学教案(推荐)05-16

小学数学数学教案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