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的作文4篇【优秀】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物的作文4篇,欢迎大家分享。
人物的作文 篇1
我的同学有许多许多,但是令我记忆最深刻的一位同学,就是他李柯霖。
我的同学,他的眼睛虽不大,却透着灵气和真诚。鼻子上架着一副眼镜,一张小嘴显出明理正直的性格。
还记得有一次,老师要考试,我忘了复习,在最后一道题上卡了壳。我碰了碰他,他给我递来一张纸条,我以为是答案,上面却写着:“自己想!”我气极了,这时他对我说:“这才是你正真的分数。”
他不仅明理正直,还是一个自信的孩子。一次老师出了一道难题给我们做。老师讲的时候,只有他自己举了手,结果还是错的。他不仅不灰心还专心听讲。如果换我,我早就听不进去一点功课了。
记的'有一次,他不小心把王xx的墨水打翻了,他不但不害怕王xx骂他,还专门对王xx说:“是我打翻了你的墨水瓶,请你不要怪我。”可是王xx却说:“你要给我赔。”下午,只见一瓶崭新的墨水放在王xx的课桌前。王xx这才满意。
这就是我的同学,一个十分真诚的朋友。我觉得能和他做朋友,很幸运。
人物的作文 篇2
在我国漫长的历史上,记载着从夏朝至清朝期间二、三十个大王朝的兴亡史。纵观历史,各朝代的兴亡原因,大同小异。窥其一斑,可略见全豹。
在这些大王朝中,有许多伟人,有精忠报国的岳飞;坚贞不屈的文天祥;视死如归的卫青…而卧最敬重的就是——唐太宗李世民。而与唐太宗截然不同的是——隋炀帝杨广。就隋唐两朝而论,我们知道,隋朝只经历了两代皇帝就灭亡了。而唐朝的“贞观之治”则是为史家所大加赞誉的。为什么隋朝这么快就灭亡了呢?在《隋唐嘉话》上记有这样一句话“炀帝善属文,而不欲人出其右。”炀帝就是隋朝末代的皇帝。炀帝妒贤嫉能之心极强。司隶大夫薛道衡,因为诗写得比炀帝好,炀帝就逼他自杀,并说:“更能作‘空粱落燕泥’否?”对于才华高于自己的人就要加以杀害。
还有一件事,炀帝曾作《燕歌行》,当时文人学士纷纷写诗唱和,一般都平庸之作,唯著作郎王胄的诗不在炀帝之下,炀帝就借故把他杀了。王胄临刑时,炀帝还古口诵王胄诗中的'警句,说:“从今以后你还能写出‘庭草无人随意绿’这样的佳句吗?”真是活脱脱的一副小人嘴脸!从这两件事上,可以看出炀帝妒忌人才到了何等地步!炀帝如此不容有才华学识的人,他所宠信重用的就只能是专事阿谀奉承,弄奸藏刁的小人了。在这种人的治理下,隋朝怎么会不灭呢?固然,炀帝的妒贤嫉能不是隋朝灭亡的唯一原因,但是,正是由于炀帝的心胸狭窄,不容贤能,才加速了隋朝的灭亡。与之相反,唐太宗李世民对于人才却很重视。即使是曾经与他作对过的,但是要是人才,他就给予重用,表现出了封建政治家的宽宏大量的态度。魏征曾是唐太宗的哥哥——原太子李建成手下的官员,他看到李世民战功卓著,手下人才济济,威胁到太子的地位,就暗中劝太子尽早除掉李世民,结果被李世民识破。
李世民登位后,不仅不记旧恨,反而拜魏征为大夫,就因为魏征是个有学问有见识的人才。以后,由于魏征能大胆进谏,使得唐太宗一生中避免了许多过失。唐太宗曾经说过:“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去世后,他叹惜从此就没有这面“镜子”了。唐太宗李世民用人唯贤,不拘一格,从不计较出身贵贱。当他发现山东平民马周是个人才时,便立即任命马周当监察御史。后来,又让他担任宰相职务,马周在参与国政方面有不少建树,提出过不少重要建议,事实证明马周确实是唐太宗治国安邦的一个得力助手。唐太宗为了纳贤,还确立了一套科举制度,从考生中挑选优秀人才,他看见考中进士的金榜,就高兴地说:“天下英才都落入我的手中了!”思贤之心,溢于言表。由于唐太宗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思贤望才之心如饥似渴,爱护人才,又善于用人,所以,在他统治时期,社会政治安定,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五谷丰登,牛羊遍野,人口增加,文化艺术水平更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就是为历代史学家所称誉的“贞观之治”。
从隋朝的快速灭亡和唐朝的出现“贞观之治”的盛世来看,人才对于辅国安邦是多么重要!所以我敬重唐太宗。我们应该以他为榜样。
人物的作文 篇3
有一位老师,她从我们一年级开始就一直是我们班的班主任,她就是赵玉霞,赵老师。
在一年级的时候,有一次学校组织家长听课,我的妈妈因为不舒服,所以就提前退场了,可我不愿意让妈妈走,我拉着妈妈的手,不肯让妈妈走,可妈妈最后还是走了,我的泪水流下了脸颊,哭了出来。到中午吃饭的时候,大家都先走了,赵老师把我叫到一边,对我说:“如果你在学校想妈妈的话,就把赵老师当做你的妈妈。”我听了赵老师的话,差一点儿哭了出来。从此,我一直把赵老师当做我在学校的'妈妈。
有一次,我在学校的时候身体感觉不舒服,我以为不舒服没事,我就硬撑着吧,又不是什么大事。可谁能想到,慢慢的我感觉身体很沉重,眼睛睁不开,很想睡觉。赵老师看见了我快要趴下了,就把我叫来,问我怎么了。我这时候迷迷糊糊,昏昏沉沉,自己说的话自己也听不见,赵老师摸摸我的脑门,突然说:“哎呀,脑袋这么热,是不是发烧了呀!”赵老师指定了一位同学,“你去带王文一去医务室查一下。”我到医务室时,老师一眼就看了出来,说:“查体温是吧,坐下,我去拿。”老师拿了过来给我塞进去以后就去忙了。过了5分钟以后老师过来了,她看了一下体温表,说是37.2度,我听见以后,觉得身体更不舒服了,我旁边那个同学马上送我回班。到了班上,那个同学对赵老师说我发烧了,赵老师非常着急,让我说我妈妈的电话号码,大约过了十分钟,我妈妈来了赵老师就让我回家了。还提醒我记得吃药。
赵老师,多么亲切的名字,赵老师为我们遮风挡雨,,就算天塌下来,我们也不怕,因为我们有赵老师,所以我以后一定要报答赵老师对我们的教育之恩!
人物的作文 篇4
在上下5000年的漫漫长河中,有过无数灿若星辰的人物。他们或是力挽危局而名扬天下,或是驰骋疆场使妇孺皆知。有这样一位历史人物,他才华横溢,叱咤风云,却成为后世笑骂的人物。
他就是长篇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东吴水军大部都周瑜。论本领,他曾"羽扇纶巾"于"谈笑间",使"墙橹灰飞烟灭",直杀得骄横一世的曹家军望风而返;论地位,他年纪轻轻就身挂帅印,执掌六郡兵权,可谓炙手可热;论功绩,由他指挥的赤壁之战,不但保全江东土地,不遭荼炭,更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就是这样一位功高爵显的人物,却因无法克服嫉妒这一缺点而遭人唾骂。出于嫉妒,他曾数次谋害才能高过自己的诸葛亮,数次斗智失败后,他带着"既生瑜,何生亮"的恼恨,惨然奔赴黄泉,也就成了"三气周瑜"中这个可憎的反面角色。
也许有人会问,这段故事己流传很多年了,现在又旧事重提,意欲何为呢?其实,周瑜这个历史人物留给我们的是一个深刻的启示:嫉妒是人生之大敌。
不是么?曹操出于嫉妒杀害杨修留千载骂名,李自成出于嫉妒处斩部下而使事业半部夭折……历史上无数惨剧都有力证实了这一观点。
人的才能有高有低,所谓"山外青山楼外楼",就说明了这一道理。对强者产生羡慕,这本无可厚非,但问题在于如何把握这种情绪,是让它成为自己奋起直追的`动力,还是恶性发展演变为嫉妒?如果是后者,那么无疑,它将成为你进步的障碍,甚至使你毁灭。
嫉妒,这一从封建社会就流传至今的顽疾,侵蚀着不少人的思想,危害了我们的工作。据报道,某科研单位的一位领导,深受此毒害。他扣压了一名下属的研究成果报告,而使我国痛失获得某项国际专利的机会,足见此毒害之大。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牢记历史教训,摒弃"周瑜"式的人物,才更有利于国家之大兴。
【人物的作文】相关文章:
[经典]人物作文06-18
人物的作文[精选]07-01
人物作文07-21
人物作文[经典]07-22
[精选]人物作文12-02
人物的作文(精选)12-25
(经典)人物作文10-16
(经典)人物的作文10-27
人物作文[精选]09-24
(经典)人物的作文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