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作文(优秀4篇)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物作文4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物作文 篇1
在我们这个世界上有不少好人,他们为社会、为人民做出了许多的好事。其实,做好事并不难,只要你有一颗乐于助人、热情的心,就是再难的事儿也难不倒你!
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在你的身边,说不定就有一位或几位的好人哦!
在我的身边,我的妈妈就是一位乐于助人、有爱心的人。
我的妈妈非常善良,她从小就跟着外婆做好事,比如帮一些人放东西什么的。我的妈妈还经常和我养几只小狗。
说到做好事,我就烦,那是因为我自己的是都还没搞好,哪里还管得着做好事呀。但是我的妈妈却和我全然相反,有时,她自己有些是还没做好,就不知不觉地去做好事了。当她去做好事时我就会认为她去多管闲事了。“古往今来”我的妈妈做的好事无论大还是小,就是数也数不过来!
我的妈妈做的好事特别多。有一次我在家里望到妈妈在走回家的路上时,有一位阿姨已经大肚子了,她要去把挂在那儿边的干衣服收起来,但是当天下过雨,而且当时还在下毛毛雨,地上不仅有许多的水坑,还很滑,那位阿姨走到一半时一不小心滑了一下,正当要摔下来时,妈妈急忙跑过去接住了那位阿姨,这真是“大挽狂澜”啊!妈妈也差一点儿就摔倒了,不知妈妈对那位阿姨说了什么后,那位阿姨站在原地,妈妈走上前去小心翼翼地把那些干衣服收了起来,走回去把脏衣服交给那位阿姨手上后,她们俩一起笑了笑后,妈妈便继续向自己家走来了。
我还清楚地记得另一次,当天也是下雨天。妈妈撑着伞走在到工作场地的'路上,她看见一个同龄人的女人没有带伞,淋着雨像一只落汤鸡似的,妈妈赶紧从包里拿出那把伞递给那位阿姨,那位阿姨见我妈妈递给她一把伞非常感动,便说了一声谢谢接过伞后告诉妈妈她要去的地方,妈妈一听便笑着说:“我也是!”妈妈便和那位阿姨一起结伴而行,直达目的地。那位阿姨把伞收了起来还给我妈妈后说了:“谢谢,再见!”而妈妈说了一声:“不客气,再见。”后,便到厂里工作了。
通过这两件事,我知道了只要自己肯帮助别人,别人一定会感谢你的,那么当你有困难时,别人也一定会帮助你的。
在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应该多一些帮助和关怀!
人物作文 篇2
她的背稍稍有些弯,一件集市上的衣服穿过好多年仍然倔强的套在她身上,脚下的布鞋早已破旧不堪。皱纹爬上她的额头,染了又染的头发无法掩盖白色的鬓角。她已经变得很年老了。
仍记得那时,那个远房亲戚领着小孙女来时,幼小的我特别吃惊。六十多岁仍穿着长裙戴着项链,皮肤白皙长发飘飘,笑意冉冉袅娜多姿,与一身农村装束,佝偻着身子站在一旁的她形成鲜明对比。我望着徐徐的炊烟,心情陷入无限的阴霾,嘟囔说:“为什么,人家的奶奶那么漂亮!我也要一个漂亮的奶奶!”她听见了,不说话,只是不断绞着手,紧紧攥着围裙。
慢慢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不再像个假小子一样出去疯一天了,我的心思变得细腻,也学着开始观察身边的她,她的一举一动。晨曦,她伴着薄雾醒来,带着套袖从草垛上抱下一捆捆的稻草烧火做饭,烟雾缭绕;骄阳,她熟练的擀着饺子皮,心里想着要给不爱吃韭菜的我多做些白菜馅的饺子;落日,她把剥下来的菜叶剁碎喂给咕咕叫的母鸡,笑着从窝里取出鸡蛋给我攒着……这些事,她天天重复,我竟也稍稍懂得,原来,她是如此的辛劳。
人物作文 篇3
总体构思
以教师自己的例文作为引导,引导学生按照人物小传的要求进行述评,激起学生学习和模仿的兴趣,同时掌握传记文章秉笔直书、抓住人物特征和主要经历、用典型事例进行形象刻画、避免直接评论的基本要求;以口头练习、书面练习、课堂交流的形式,引导学生自主掌握人物传记的写法,为正式的作文做好准备。
过程设计
教法学法
创造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兴趣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模仿、述评教师例文、口头训练、课堂写作训练中自主学习和训练,多管齐下,师生互动,最终完成作文训练。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引导学生回忆,归纳传记的特点。(由学生讨论后回答,再由其他学生补充)
(1)内容真实。(真实性是传记的第一特征)
(2)记述人物的主要经历。(要写出姓名、生年、籍贯、家庭、爱好、理想、为人等)
(3)给他人作传一般要作简要评述,为自己作传一般要表明自己对某些问题的态度和看法。
2播放《同桌》一歌,把学生带入对周边人的观察和思考境地。
3屏幕显示老师自己的习作。(配乐朗读)
(二)实践步骤
1学生口头评述老师的下水文是否符合传记的特点;
2指定话题,由2—3位学生口头表述,话题可以是“同桌”、“我最要好的朋友”、“我的自画像”、“我最××的人”……
3师生共同点评。
(三)小结
怎样刻画人物这个问题没有什么可以取巧的捷径。如果想提高自己在人物性格、人物形象塑造方面的能力,惟一要做的就是坚持创作。摹仿是学习的`第一步,没有继承就没有发展,没有创新。我认为,先从熟悉的人开始,至于语言,既可像《自传》的平实,也可像《老舍自传》的富有文学色彩,生动活泼、各取所需。
(四)运用——训练题目(400—500字)
1观察周围的同学或老师,为他们其中的一个人写篇人物小传,要求形象逼真、个性鲜明。
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自传。
注意问题:
(1)有写他(她)的欲望和冲动,对他有很深的感情,非吐一吐不可,这样写出来的传记才会有精神;
(2)主人公有值得写的地方;
(3)主人公的材料比较容易收集;
(4)突出重点、点面结合、详略得当。
(五)习作交流
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提倡说普通话,大声说话。
学生发言时,老师适时予以点评。
(六)布置课后作业
收集资料给自己崇拜的人写一篇传记。
综合性学习《爱我家乡——遍寻古名人足迹的社会调查活动》教学设计
总体构思
通过调查前指导、帮助学生制定和实施调查计划、成果展示及交流探讨等几个环节,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实践的条件和环境,让学生自主进行分工合作,各小组各自召开会议制定本组的调查计划,自主搜集整理资料。在活动中提高学生动手、动脑,克服困难的能力,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过去和家乡的杰出人物,增强“爱我家乡”的信心,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集体主义观念。
过程设计
教法学法
在调查前、调查中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指导,在此基础上,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实践的环境。让学生自主设计,自主进行分工合作。各小组各自召开会议制定本组的调查计划,自主搜集,筛选古名人,自主整理资料。
教学流程
(一)调查前指导
1全班分为十一个小组,每组八个人左右,每组设两个负责人。各小组选择自己熟悉的地区去收集人物事迹。
2各小组经过讨论后制定计划,小组内部进一步分工。小组成员应团结一致,群策群力,一起出谋划策。
3根据拟定好的计划,可通过到图书馆(学校或本市)查阅古籍、走访老人等方法收集资料,寻找人物的事迹。
4在和家长、街坊、图书馆的同志一起访谈时,采访者应做到心中有数,要设计好问题,并在采访中作好记录。
5利用星期六、日空余时间完成走访,了解情况,搜集资料。
6各调查小组在调查结束后将收集的资料,所做的记录及相关设想进行分类、统计、分析,选一名代表执笔,写成调查报告,小组成员间相互合作,共同修改。
(二)学生调查实践活动
在学生开展搜集人物事迹的活动中,教师应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经常召开小组会议,交流问题及经验,共同商讨对策来解决问题。
(三)成果展示及交流探讨
学生经过一段时期的调查、走访,把收集回来的古人的事迹经过整理后向全班同学公布,互相交流探讨心得体会。
这一过程不仅让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得到肯定,而且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让它们实现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
具体做法可以如下:
1利用一两天时间整理资料,写好在采访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2全班同学互相交流心得体会,说说活动中的甜、酸、苦、辣。
3召开主题班会,探讨古名人的一生,明确古人值得我们学习之所在。
4利用收集回来的资料和大家的感受,为古名人立传。
5可以在学校的橱窗或在本市的文化走廊展示学生的劳动成果,让本校、本市的人们一起来了解家乡的杰出人物,激发人们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
人物作文 篇4
寒风飕飕,夜幕降临,人们都赶着回家吃饭,街上空荡荡的,远处有个人正拿着手电筒,慢慢走来。
他是我们小区的保安,他虽已年过半百,但身体还很硬朗。尽职的他每天在上班前或下班后,都会与经过的业主打招呼,有时还会帮他们拿东西。
一天,一位父亲带着他的小女儿在小区里骑单车,那小女孩看起来三岁左右,长得像洋娃娃一样,她开心地骑着小单车。这时,他爸爸接了个电话,往旁边走了两步。那小女孩儿顺着人流就骑出了大门,他爸爸刚接完电话就找不到女儿,急的满头大汗,四处询问。
“你看见一个骑单车的小女孩儿了吗?三岁左右,圆脸,穿着粉色的小棉袄?”
“没看见这么一个孩子啊,你别着急……”保安摇摇头,“要不你往那边看看……”
两个人顺着保安的手望过去,没想到小女孩儿正在马路边上骑着小单车,往马路中间走过去,保安立刻飞奔到过去,一把抱住了小女孩儿,小女孩儿被吓得哇哇大哭,保安却暗自松了口气,小女孩儿的爸爸抱过满脸眼泪的'小女孩儿,连声道谢。
隔天,女孩儿的爸爸带着女孩儿,和很多礼物前来道谢,保安却说:“服务好每个业主是我的责任,不能收礼。”
他从不抱怨什么,人们每天看到的是他饱满的精神面貌,亲切的笑容。即使他生病了,他也会坚持工作,日复一日,早已成为了大家心中的好保安。
这个平凡的小人物却散发着金子般的光芒,或许,每个平凡的人都有不平凡的一面。
【人物作文】相关文章:
人物传记人物作文11-18
人物的的作文11-12
人物的作文【经典】03-07
人物作文[精选]01-26
人物作文(经典)01-12
【精选】人物作文11-18
(经典)人物的作文10-27
(精选)人物作文10-28
(经典)人物的作文11-07
【经典】人物作文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