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历史人物的作文10篇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历史人物的作文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历史人物的作文 篇1
夜色朦胧,我在昏黄的灯下一遍又一遍地读你的《涉江》。心灵的底片不禁为你染上了一片殷红,渐深的暮色似乎为此笼上了一层悲戚的色泽。在这暮色中,我看到了你的不安与焦灼,耳畔响起了你为你那深爱的祖国叹息声,我的心也被汩罗江畔你那孤独清高的身影和那无助的悲叹深深攫住了。此刻,心灵禁不住为你颤抖。
你正蹒跚地向我走来,走向千年之后的今夜,走向我这个生活在千年之后的现代人。我听到了你足音之中悲凉的叹息。你依旧是一步一回头,凝望着你的家乡。即使这样,却依旧无人去拾起你那失落的梦想,却无人能够理解你在汩罗江畔的.沉痛。
如果说,生命的过程是从激动万分走向平静无奇;如果说,梦想之花定从开得绚烂走向凋谢,那么,你真的死得其所了吗?你那伟大的思想以及那远大的抱负都随着那浪头高起的汩罗江水一同向西流去了吗?也许,我们只能从空中划过的流星的耀眼光芒中读到你的消息,只能从那雄奇瑰丽的篇章中读懂你的思想,读懂你那种长存于尘世之间的顶天立地的精神。
虔读你的一腔热忱,遥想你短暂一生的苦难历程。我读懂你是用文章来抒写你的苍凉人生!文章中那悲愤抑郁的倾诉不都寄寓了你深缩于心和血泪,情浓于心的忠贞吗?每回在嘈杂喧嚣的现代生活中静下心来,汩罗江畔那悲惨呼叫就萦绕于耳畔,回响于心际,让我不自觉以此来观照我自己。以人为镜,从你身上我学会了忠贞,你一直在我心中的某个角落暗暗提醒我,记住沉浮于人世的另一种人生。读你,懂你,敬你,念你,你的精神将长存于世,我会从你的事迹铭刻出最伟的生命。
你因《离骚》而不朽,这或许是你不幸人生中的最大幸运,这使我想起那些同你一样遭遇不公平对待的人,他们生命之中那些闪光的东西。因此,常常在读你之余,为那些无声消逝的伟大生命流下了来自于心的眼泪,在光景斑驳的现代社会固守我那些最为平凡的东西。真的希望你一直都未曾远离我们,你一直都站在浪涛之上走向我们,默默注视着我们,你一定会绽放你那凝聚着忧愤血泪及自己远大的抱负的思想之花。让一个去国怀乡之人的事迹发挥得淋漓尽致,化作一篇篇琦丽灿烂的文字,流芳千古……
历史人物的作文 篇2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带着逝去的时光,一去不复返,却留下了让世人传颂千古的佳话传说。
千古佳话永流传
楚汉相争,项羽大势已去,处于败局。此际,面对着兵少粮尽,夜闻四面楚歌,,这位叱咤风云的人物竟也流露出儿女情长、英雄气短的哀叹:“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姬凄然起舞,并忍泪和唱:“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她心中早已明了,项王大势已去,自己只能成为项王的累赘,她不愿自己落入敌手让项王蒙羞受辱。她虽为一介女子,却也知羞呀,也知耻啊,所以抢先一步自刎在项羽面前。
“霸王别姬”的美丽神话由此上演……
美人起舞离愁尽
她,在众人离开他时不离不弃,情愿以自己做代价,唤起项羽奋战之斗志:“君王意气尽江东,贱妾何堪入汉宫;碧血化为江边草,花开更比杜鹃红。”情愿以一舞诀别霸王,自刎殉情,希冀胜利突围。
生死离别前的那一舞,舞尽了天下女子的绝代风华;那一抹泪,流尽了世间女子的辛酸。那飘舞的丝绸,写满了离别的愁绪;那轻盈的体态,转出了满腔的哀怨。
佳人,离愁上心,相思白头……
佳人帐下拭泪痕
“肠断乌骓夜啸风,虞兮幽恨对重瞳;黥彭甘受他年醢,饮剑何如楚帐中?”英雄已末路,佳人何以堪?不过眨眼间,红颜已散尽。终始虞姬是那残弱无力的飞蛾,王是那焚尽世间所有的烈火。只不过,飞蛾的泪滴已灭不尽烈火,只能帐下拭泪,独自承受……
后记:“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雕栏玉砌今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我赞叹虞姬的美丽,更惊异于她的痴情与知耻。但,我毕竟只是两千多年后的一个旁观者,对于历史,我有太多太多的.疑问,却只能在迷惘中揣测,只能在历史的车轮所留下的痕迹中去寻找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虞姬的踪影……
历史人物的作文 篇3
看过《三国演义》的同学都一定会知道诸葛亮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他不但熟悉天文地理而且精通兵法。让我最敬佩的就是“草船借箭”的事了。
由于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华,就故意给诸葛亮出了一道难题,对诸葛亮说:“我们缺少弓箭,请给我们造一千支箭。”诸葛亮毫不犹豫的回答:“没有问题。”周瑜说:“我给你十天时间。”诸葛亮说:“不要十天,三天就可以了。”周瑜大喜,说:“好,如果你三天没有造出一千支箭,我就得把你处死。”“好,”诸葛亮说。大臣们听了,百思不得其解,这是不可能的事呀!都劝说要诸葛亮放弃这一差事,诸葛亮没有理采他们就走了。第一天过去了,第二天到了,中午时分,大臣们问;“为何不及呢?”诸葛亮还是没有回答他们的话,到了晚上,诸葛亮连晚召船,又让士兵们在每只船上放了稻草人。
到了第三天晚上,诸葛亮借雾来进攻曹军,曹军的人以为是真的.人,就马上向曹操报告,曹操知道了后,不管三七二十一,立刻命令士兵们放箭了,放了几百支上千支箭,稻草人上面的箭射满了。诸葛亮下令回营,曹军看他们撤退了,就停止了放箭。一回到营,己经是第三天了,诸葛亮把这种些箭交上去给了周瑜,周瑜看了大吃一惊。原来诸葛亮早就算好了,第三天晚上会起大雾,把进攻曹军所得的箭给奉上给他了。
我最敬佩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了。
历史人物的作文 篇4
历史人物千千万万,有战功屡屡的英雄、有江湖上厉害的武林高手、有英勇无比又不失美丽可爱的巾帼英雄、也有智慧过人的伟大谋士。
我喜欢的历史人物那可谓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啊!就是三国鼎立、聪明过人、人称智多星的诸葛亮。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隐居乡村,后来因为刘备的“三顾茅庐”把他请到了刘备的阵营。
原来刘备的两个义弟非常不满诸葛亮,因此处处和他作对。可一次战役改变了关羽、张飞。他的看法,那就是——长坂坡之战,诸葛亮的聪明确实让关羽张飞刮目相看、甘拜下风,当然最高兴的是刘备。因为请到了这么聪明的谋士,还不愁统一江山?
在吴国也有一位聪明的人叫周瑜,也非常聪明,但就是小气,枉送了这么一位英勇聪明的大将,他一听说蜀国也有一位聪明的人,就很生气。把他叫到吴国对她说“孔明兄,咱们两国除了魏国很轻松,但我们却少箭,你去造十万支箭,给你十天时间,造不好可要砍头!”诸葛亮一听说“周兄,十天时间太多了,三天就够了。”说完一阵仰天长笑,离去留下的是目瞪口呆的文武百官。第二天,诸葛亮就去找鲁肃向他借十万支船、稻草人,鲁肃一听立马借给他,又不解的问“孔明,你能告诉我船、稻草人和造箭有什么关系?”诸葛亮神秘一笑的说“想知道答案吗?那请君卯时到江边来。”到了晚上,船到了曹营,突然一阵急促的鼓声,曹操吓了一大跳,看不见虚实,不敢轻易出动.只好射箭,就这样,不一会诸葛亮就得了十万支箭,曹操知道上了当想追也来不及了。鲁肃一看恍然大悟,连忙称赞诸葛亮聪明,就这样诸葛亮不费一兵一卒有了十万支箭。
诸葛亮聪明吧?诸葛亮就以七个字,气死了周瑜,这七个字就是——赔了夫人又折兵,既体现了诸葛亮的聪明,又体现了周瑜的小气。
诸葛亮超凡的.智慧、伟大的人格,他的聪明着眼于国家大局百姓大利。他的智慧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道家的思想精华,而我们要发扬这种精神
在我的日常生活中,我喜欢历史,我喜欢历史的原因是因为我被这些人物的的形形色色被吸引,在我认识或者也可以说我喜欢的历史人物中有许多的人物,比如:项梁、项羽、刘邦、韩信、司马迁、李世民、武则天等。好了,再多的历史人物,我就不多说了,我就说一下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也就是我们都很水洗的武则天。
我是一名女生,学了历史这门课,如果我穿越时空来到唐朝,来到武则天统治时期,我不禁意道:虽说武则天是一个女人,但是在那个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时代里,武则天却成功的成为了我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个女皇帝,的确不容易,我们现在虽不讨论她是怎样历经千辛万苦,饱受是人另类的眼光没才走到人生的最高地位,那就是文人之上,拥有九五之尊身份的皇帝,可说一下她给中国历史的重大贡献。
她给中国历史的重大贡献:她大力提倡科举,把武举也带出来了,也出现了殿试,也培养了很多人才,比如狄仁杰,他在当时社会破了很多奇冤案,受到人民的爱戴。
她是一名女子,她是如何成了最终的胜利者呢?她出生富贵人家,她是才女,可是她的一生有是如何呢?今日我就来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她因父亲的原因,被李世民招进宫,封他为才女,后来李世民逝去,因为后宫职工所有女子如果被混各地临幸,就要去皇家守庙当尼姑,随意她也在其中,也就去当了尼姑。
后来被唐太宗李世民的儿子李治,也就是历史上的唐太宗,看武则天多才多艺,又看上了她的美色,所以受美*惑,又把她招进宫,封他为武媚娘,后来又封为皇后,因为她为唐高宗生了三男一女,她生的一女也就是太平公主,太平公主后来也和她的母亲武则天抢政,可不幸的是太平公主被唐玄宗杀害。
唐高宗体弱多病,最终逝去,这是就有武则天来赦政。
其实,人生道路中,就有我们的转折点只要我们努力,就能成功,就如我们今天讨论的武则天。
历史人物的作文 篇5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这是曹操的名作《观沧海》,瞧,这诗歌中充满了豪情斗志,令我无比敬佩。
曹操,字孟德乳名阿瞒,与其子曹丕、曹植共称为“三曹”,其文笔连贯,充满豪情而深受我的喜爱。人们都称他是一代枭雄,可我却对不这么认为,虽然他长相看似十分残暴,却有一颗爱贤的心。不就是有些狡猾,打仗起来不拘泥于兵法有所创新吗?那是满腹经论的表现,这样成就王图霸业者,理应是英雄才是,而且曹操生性谨慎,办事小心,还有着统一天下救百姓于水火之中的想法,他难道算不上是英雄吗?
曹操他身经百战,临危不乱,可见其智勇双全,他希望三国统一可见他有着雄才大略,他对降将十分优待,可见他的爱才之心。这些都让我对他刮目相看。
就拿曹操的一大败笔——火烧赤壁来说吧,现在许多政治家都说在这场战役是曹操的指挥不当造成的。可是,我却并不这么认为,我觉得这场战役是因为黄忠利用曹操的爱贤之心所造成的,正是因为他们利用了曹操的爱贤心才让黄忠下成了苦肉计,还有庞统的连环计成功,才让火烧赤壁这场战争发生了。
曹操,我心目中的英雄,不仅是他的才华横溢,更是因为他的.雄才大略,他的魅力令我敬佩,那就是他心中的美。
历史人物的作文 篇6
提起我最欣赏的历史人物,我就想起了小时候读的《三国演义》中的一位人物,他就是蜀汉开国皇帝刘备。
刘备,是那关羽、张飞重情重义的兄弟;是那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的爱才的'皇帝;是能和曹操“煮酒论英雄”的机智的皇叔。他知人善任,因此诸葛亮为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遭遇失败不放弃,所以才会成为皇帝。
刘备爱民如子。有一年,他治理的小县城发生了旱灾,他非常着急,制定了很多方案来治理,旱灾才得以解决。
他还志向远大,旱灾一过他就辞了官。与关羽、张飞结为异性兄弟,外出闯荡。后来参加了镇压黄巾之乱的战争,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刘备既虚心又真诚。刘备曾三次拜访诸葛亮,第三次还专门挑选了一个良辰吉日,离草堂还有一里地时,他便下马步行。得知诸葛亮在睡觉时,关羽轻描淡写地说:“也许是他徒有虚名,故意装睡。”张飞气冲冲地说:“哼,干脆将他用绳子绑出来。”而刘备则在草塘台阶前跪下,直到诸葛亮自然醒来,他才快步走进草堂与诸葛亮相见。
有一次翻课本时,我发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句千古名句竟然是刘备临死前对刘禅的教导,仔细想想也并不奇怪,这不仅是他对刘禅的教诲,更是他一生的座右铭啊。
无论是在《三国演义》中,还是在其他史书中,刘备都是我最喜欢的人。
历史人物的作文 篇7
历史的长河渊源流淌,其间的名人志士犹如一颗颗五彩的珍珠,熠熠生辉。你只需信手捡拾,任何一颗都闪耀着它独特的光彩。
众多的历史人物中,我最喜欢的是韩信。他是秦末汉初杰出的军事家,战必胜,攻必取。回想古往今来,人人提倡要做有骨气的人,所谓君子不受嗟来之食,就是死也要死得有尊严。而韩信——如此成就的将领奇才,却曾受过胯下之辱。
或许有人会批评他做人没尊严,可我却不这样认为,要知道,有时忍一时之气并不是件坏事。就拿韩信的遭遇来说吧!当年,淮阳街上有个屠夫,十分看不起韩信,扬言韩信若真不怕死那就砍自己一刀试试,否则的话就从他的裤裆底下钻过去。韩信闻言后,许久没说话。最终,他还是从那屠夫的胯下钻了过去……
如果韩信当年逞一时之勇,那么他后来也就不可能成为汉朝的大将军了。或许有些人会认为韩信当年懦弱的`行为,简直丧失了做人的尊严,可谓有何颜面苟活于人世间?但我却不这么认为。韩信当年在选择第二种方式时曾“许久没说话”,相信在他沉默的一刹那,一定进行着激烈的思想斗争。最终他选择的忍辱退让,正是其日后发奋图强,智勇双全的源动力。这就是就是大丈夫的能屈能伸。我佩服他!我认为韩信当年并不是没有血性,没有骨气,他所实践的恰恰是忍辱负重!相当年,那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发奋图强,最终打败吴国,重拾帝王的尊严,而韩信,也是如此。可见,怀有大忍之心人才是真正的大英雄。韩信 当年的表现,是柔软不是柔弱,是坚强不是逞强。逞一时之快而抛弃长远利益那只是诗人的小聪明罢了。大巧若拙,大智若勇,只有不计较一切得失的人才能成功!
韩信——一个能屈能伸的大丈夫,令我敬佩!
历史人物的作文 篇8
苏武,是汉朝的一位中郎将,使臣。
有一日,匈奴派使臣来和汉朝谈和,并把匈奴扣押的所有使臣放了回来,汉朝见匈奴谈和便派使臣回礼,这使臣正是苏武。
在这期间发生了一些事,使得苏武受到了牵连,匈奴便把苏武扣押了下来,让卫律劝苏武投降于匈奴。
卫律,原本是一个汉朝使臣,被单于扣押,在诱惑下投靠了匈奴。
卫律对苏武说:“苏武,在这里大王待我很好,他封我为王,手下有百万大将,何不留在此地享受荣华富贵?”苏武指着卫律的鼻子大骂道:“你是汉朝的子弟,现在却来劝我投降,如果我投降,不就有辱了汉朝的气节,与其这样我还不如去死!”说着,苏武掏出一把锋利的匕首,在脖子上狠狠一刮,卫律赶快扶住苏武宣来太医,这时苏武的脖子已经受了重伤。
如果苏武投降于匈奴他完全可以享受到荣华富贵,如果他那么做了就有辱了汉朝的气节,所以他宁死不屈,向世人证明自己的'爱国忠贞,他是那种宁可站着死、不愿跪着生的人,这种忠贞爱国之情深深的感动了我。
可是上天仿佛和苏武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他居然活了下来,单于被他的所作所为震惊了,便开始折磨苏武,想让他投降:把苏武关在一个露天地窖里,不给吃,不给喝,当时正是冬天,苏武渴了就捧一把雪喝,饿了就撕一块羊皮毡吃,就这样过去了一个月,苏武仍没被饿死。单于便把苏武发派到北海边,给了苏武七只公羊。说,什么时候公羊生了羊崽儿就让苏武回去。
北海边一片银白,刺骨的寒风咆哮着,雪没到了膝盖,寸步难行。
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苏武一直思念着家人,他用顽强的意志力活了下来......
当苏武回到汉朝时,手里依然紧握着光秃秃的旌节......
苏武这爱国、坚贞不屈和不辱使命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好一个苏武,好一个汉朝英雄!他就是我最敬佩的历史人物,我将像他那样热爱自己的祖国。
历史人物的作文 篇9
从古至今,无数英杰来来往往,我崇拜精忠报国的岳飞,更敬佩为国捐躯而无畏正直的于谦。
他并不是天生的英雄,他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御史,比他牛,比他威风的人多了去了。
他因为皇帝朱瞻基平定了他步步朱高煦的叛乱后,(按惯例,每平叛后都要让一个御史去数落叛乱者,当时正好抽中于谦)以另人发馈的声音配之严厉呵斥的表情以及令人发指的动作给朱瞻基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朱瞻基就派他去巡江西(说实话,这并非升官,只不过是照例巡按,考察他的能力)。
于谦巡按江西时安抚老百姓,为官清廉,不贪污不受贿,深得老百姓的欢心以及各界会士的好评赞吧。
他又不在该送礼的时候讨好独揽大权的死太监王振,甚至连瓶老陈醋也不带,王振气急败坏心想:这个小兔崽子,竟敢欺负我!他怒目圆睁,踩得地板吱吱响,叫道:给他关东厂里!他被逮捕至东厂。好人有好报,上至四朝老臣杨士奇,下至老百姓都为他求情,甚至某些藩王也出面了,说王振你不要太过分,别把事情做绝!(藩王可不是好惹的)王振不得不放之一马(可见王振为欺软怕硬专拣软柿子踩的超级孬种小太监,在之后的土木堡之战中可见一般)。
在之后的土木堡之战中,王振终于被咔嚓了,但四朝老将张辅、内阁、六部九卿、三十万大军等战死沙场,关键是皇上朱祁镇也被俘!
也先的瓦刺部队越战越勇,冲至北京城下,如果这时少了这个人,大明王朝危在旦夕,势必比北宋还糟糕,(皇上已被俘)但是这个人—于谦(主角)还在,大明国运便可起死回生,中间发生了一件大事:当时人心惶惶,全部主张南迁(除于谦少部分人),主张南迁之一的一个名为徐珵的人第二天上朝第一个说:我夜观天象(这没有也不算什么依据),唯有南迁可保国。正等朱祁钰同意后大家抄起东西走人的时候,一声力挽汪洋的怒吼发出了:主张南迁者,该杀!(当然是于谦发出的)。大家看见于谦坚定的目光,他心里想:我要与大明共存亡!原本主张南迁逃跑的人们突然勇敢了,把徐珵骂出了大殿。(后来徐珵隐姓埋名,改名徐有贞,请大家记住这个名字,很重要)他们把王振余党千刀万剐。
经历了一场大战之后(这里不进行仔细描述),成功地击退了也先的军队。
于谦的英雄本色,逐渐地显露出来。
可谓英雄者,先学畏知惧,曰:畏惧后英雄。再而会胜畏,败惧,故可无所畏惧,还会德才兼备,可出真英雄哉!
此时,于谦已是位极人臣,官至一品!但他从不贪污受贿,努力工作,深得老百姓的`欢心,更展示了他的魅力人格。
但夺门之变后,徐有贞等功臣受到复储皇帝朱祁镇的提拔,得到晋升,极其专横。他们编造了意欲这个罪名杀了于谦。他没想到不久后,自己也会被同党杀掉。
对于满门抄斩,于谦的家人对抄家并无所谓,因为来抄家产的官员发现,这个位极人臣的家除了常用的生活必需品以外多的连滴油也没有,这不得不令人敬佩。他放下了一贯骄傲气态,他知道,这不是他应抄的人。
我不禁感叹:莫须有杀了岳飞,意欲干掉了于谦,成了和莫须有齐名的奇耻大辱的罪名。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百炼深山出,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青白在人间。
这完全是于谦的写照,虽然他壮烈牺牲,但决不影响他在历史上的地位:一个德才兼备的真英雄!
历史人物的作文 篇10
穿梭在历史长河当中,不免会有像精忠报国的岳飞,智慧超人的诸葛亮,音乐奇才贝多芬出现。但他们都没能使我停下脚步。唯一让我停下脚步的是那《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原因就是,像他这样的人自古以来就只有一个。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雄”,曹操是历史上一位英雄,刺行董卓,可见他的勇敢;离间马韩,可见他的智慧。这样的智勇双全,足以令人刮目相看。
曹操“挟天子而令诸侯”虽然为世人的不齿,但人无完人。曹操在军事上的卓越才能是谁也无法否定的。在那样一个群雄纷争,纷纭突变的年代,曹操能够审时度势,充分看清各方的长处和弱点,并不失时机地扩大自己的实力。他勇猛地驰骋在疆场,他沉着的指点江山。他让足智多谋的孔明“灯灭蜀亡”,他让善施阴谋的孙权“弃城丢吴”。他在《观沧海》中这样写到“秋分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青梅煮酒论英雄。曹操曾说过这样一句话:“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吞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多么伟大的气概,这正是他自己的深刻写照:赤壁战败,大小周郎诸葛,不耻下拜于关羽。不因眼前的小挫折放弃的'局面,能屈能伸,此所谓大丈夫也。
然而,曹操更令我佩服的是他的文学才华。“对酒当歌,人生几回。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充满了对时光易逝的感慨;“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显示老当益壮;“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是他视天下为己任的伟大志向。纵观历史,唐宗宋祖都是稍逊风骚的,曹操的文韬武略只能与毛泽东像媲美了。
人们大多不喜欢曹操,说他过于“残暴”,打不过过“坏事”。人无完人,孰能无过,伟人也是会犯错误的。
《三国演义》中写曹操借仓关王之头,来稳军心。若是换成袁绍好心不忍心做,恐怕霸业难成。更何况“无毒不丈夫”。与其说是毒,不如说成是一种果断的决定,不会去瞻前顾后的做一种选择。曹操富民强国,没有一点手段是难成大事的。
读了曹孟德,不禁感慨万千。曹操的七尺之身,竟屹立于天地之间,超越了物质实体的渺小,达到精神上的博大。
【历史人物的作文】相关文章:
历史人物作文03-05
历史人物的作文【经典】05-22
历史人物作文[精选]06-10
(经典)历史人物的作文01-24
历史人物作文02-15
历史人物的作文08-09
(精选)历史人物的作文10-04
历史人物的作文09-02
(精选)历史人物作文04-04
(热)历史人物的作文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