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壹学网>作文>写作素材>成语故事>《成语故事》教案

《成语故事》教案

时间:2022-11-06 17:57:18 成语故事 我要投稿

《成语故事》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有可能用到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成语故事》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成语故事》教案

《成语故事》教案1

  教学目标:

  学习《卧薪尝胆》,感悟其中的道理。

  教学重点:

  感受故事揭示的形象,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感悟其中的道理。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方法:

  导析法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成语故事呢?

  (学生自由交流)

  2.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卧薪尝胆》这则成语故事吧!

  (板书课题:卧薪尝胆)

  3.通过预习,谁能说说对课题的理解?

  (1)学生齐读课题。

  (2)交流、。

  (卧薪尝胆:卧,躺。薪,柴草。指越王勾践每天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前都要尝一尝苦胆,策励自己不忘耻辱)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件出示自学要求。

  (1)借助汉语拼音、工具书把课文读通、读顺。

  (2)把生字、生词圈画出来。

  (3)再读课文,同桌之间互相读一读,评一评。

  (4)同桌之间交流对词语的理解。

  2.学生带着目标自学课文。

  3.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纠正读音。

  (2)指名读课文。

  4.让学生看故事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品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讨论:这个故事的起因是什么?经过怎样?结果又怎样?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1)学生齐读第1自然段,说说故事发生的时间、人物、起因。(战国时期吴王、越王吴国打败越国,越国勾践做了气年俘虏,受尽屈辱)

  (2)学生自由读课文第2自然段,讨论:

  ①越王勾践回国以后是怎样做的?

  ②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a.学生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板书:卧薪尝胆)

  b.投影出示文中插图,看一看,想一想,越王这时会对自己怎样说?(学生自由畅谈)

  (3)学生自由读课文第3自然段,讨论:

  勾践卧薪尝胆的结果如何?(一举打败吴国)

  3.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将故事按起因、经过、结果、陈述一遍。

  4.指导朗读。

  四、感悟寓言,拓展延伸

  1.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讨论:

  (1)读了这则成语故事,你悟出了一个怎样的道理?学生畅谈后教师:这个故事形容人刻苦自励,立志为国家报仇雪耻。

  (2)放飞想象的翅膀,想一想:当吴王看到越王勾践将胜利的旗帜插到吴国的国土上时,他会怎么想、怎么说呢?(学生自由畅谈)

  五、课堂

  学生自己在这节课的学习中的收获和方法。

  作业:写小字

《成语故事》教案2

  教学目标:

  1、识写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成语,大致了解其中某些成语所包含的故事,能从中获得一点启发。

  3、有主动学习、积累成语的兴趣。教学重点:识字、积累成语。

  教学难点:

  自主识字、了解成语的意思。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了解成语的故事,收集一些常用成语。

  教师:课件或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学(讲故事激趣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给大带来一个好听的故事。看看那位小听众明白故事里讲的是谁,在做什么。

  2.学生交流听到的故事,引出《精卫填海》。

  3.这个有趣的故事就在今天我带来的这本书里(多媒体出示《有故事的成语》),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这本书里一共有8个成语娃娃,今天,我将带着小朋友们一起去认识这8个成语娃娃。

  二、引探(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请小朋友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勾画出生字,注意把字音读准,难读的多读几遍,争取做到不添字、不漏字。

  2、小朋友们读得多认真呀!相信你们都已经将文中的生字都找出来了吧!对照一下,若没有找完全的请同桌帮帮你。(出示生字)

  3、都找到了吗?真不错,你们都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既然找到了,那就赶快再去熟悉一下他们吧!争取将它们的名字叫得又响又准。

  4、谁愿意来将他认识的小伙伴介绍给大家?并说说你是怎么认识他们的?

  (如我很早在幼儿园认识的老朋友——“父”;生活中经常见到的朋友,如味精的“精”;还有加一加,如土+真=填、大+亏=夸、禺+心=愚、月+旦=胆等方法。

  (孩子们的方法都很好,会用我们学过的记字方法,真了不起!)

  5、跟着老师一起来拼读这些生字娃娃吧!你觉得这些生字娃娃在读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呢?

  6、记住小老师的提醒了吗?那好咱们现在就与生字娃娃来一番游戏,第一个游戏是开火车,看看哪列火车开得又快又准!请第一列火车做准备——开始!(出示生字卡片)

  不错,开得很快!第二列——开始!也很棒,不但快,而且准!火车开得这么棒,证明孩子们都认识这些字,那我们一起读的时候就会更棒哟!一起来读一读吧!

  7、第二个游戏叫做找朋友!你能给这些生字娃娃找一个好朋友吗?

  孩子们多能干呀,给生字娃娃找了这么多的好朋友!他们感谢你们!让我们一起来把这些词语读一读吧!

  三、引练(再读课文,理解感悟)

  1.过渡:刚才我们和生字娃娃玩了很长时间,他们也累了,让他们休息一会儿。现在让我们读读课文,好吗?

  (1)、同桌读,互相纠正读音。

  (2)、请小老师教读。

  (3)、男女生対读。

  (4)、师生配合多种形式读。

  (5)、生试背课文。

  2.如果老师只说成语里的一个字,你能把这个成语大声地说给我们听吗?

  3.了解某些成语中的故事。

  1、师:你能通过看老师的动作,猜出它是什么成语吗?比一比谁的反应最快。

  (游戏:师做动作,生说出在课文相应的成语来。)老师适时地对当个成语故事进行点拨。

  愚公移山:愚公和他的家人下定决心要把门前的两座大山搬走,他们那种战胜困难的决心感动了玉帝,最后玉帝派神仙把那两座山移走了。

  精卫填海:大海淹死了精卫,精卫便变成了一只鸟,它立志要把海填平,小精卫那要填平大海的意志和勇气值得我们学习。

  夸父追日:夸父为了追上太阳,没日没夜地跑啊,最后他渴死在半路上,变成了一座大山,他的拐杖变成了一片树林。

  四、引展(指导书写) 1.出示要写的生字。

  2.生观察特点,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每个字的结构特点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并指导认识字形结构及各部分的比例。如独体字“求”占田字格的部位,上下结构的字“夸”、“守”、“尝”、“梁”;左右结构的字“卧”、“刺”、“胆”、“待”、“填”。

  2.教师范写,讲解要点。

  重点讲解“梁”字,上面的左边是“三点水”,右边是“刀”字左右都有一点,下边是“木”字。“卧”字的左边是“臣”字,臣字的最后一笔是竖折。

  3.学生描红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的坐姿,握笔的姿势及方法。提醒学生每个字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努力把每一个字写规范、美观。

  4.作业展评,激励表彰。

  五、作业布置。

  1.书写生字词。

  2.把今天所学的成语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有故事的成语夸父追日

  愚公移山精卫填海

  卧薪尝胆悬梁刺股

  背水一战守株待兔

  刻舟求剑

《成语故事》教案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文的生字,理解文中的新词,能联系生活理解“自相矛盾”。

  2.能把故事读正确、流利通顺,能用自己的概括讲述小故事。

  3.能读懂《自相矛盾》,认识故事情节设计时的“突转”技巧。

  4.产生阅读成语故事的兴趣。

  【课前阅读五分钟】

  1.三字成语:紧箍咒、一溜烟、铁公鸡

  2. 四字成语:滥竽充数 自相矛盾 画龙点睛 画蛇添足

  3.五字成语:桃李满天下 一物降一物 疾风知劲草

  4.六字成语:过五关斩六将 百思不得其解 迅雷不及掩耳

  5.七字成语:身在曹营心在汉 赔了夫人又折兵

  6.八字成语: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仇人见面分外眼红

  7.九字成语: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初识成语

  1.刚才我们读的都是成语,你有什么发现吗?

  2.成语是相对固定的词组或句子,有的来源于

  ①历史故事。

  ②寓言故事。

  ③神话或其他传说。

  ④古典文学作品。

  我们再来读几个四字成语,图文结合看看他们的来源

  (1)望梅止渴

  (2)画蛇添足

  (3)嫦娥奔月

  (4)学而不厌

  3.翻开书,看看我们今天要学的三个成语,都是来源于……我们学过《一路花香》,知道寓言故事有个特点,一般会用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正因为有这些相同点,这三个故事被安排在了一课当中——《成语故事》。

  二、初读故事,感知内容。

  1.认认真真读故事,把故事读得正确、流利,遇到不理解的词可以做个记号。读完后,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故事,读给你的同桌听。同桌裁判一定要认真听哦。

  2.读后学习词语。

  3.故事,故事,是以“事”为中心的,你能用一句话,说说你喜欢的那个故事吗?

  4.看,我们把小小的寓言故事读得更“小”了,还认识了不少字。那么下面的句子,你能读正确吗?

  有个楚国人,卖矛又卖盾,只因太夸口,被人将了军。

  可笑是南郭,鼓腮吹假音,蒙骗怕被抓,只好跑了人。

  画家张僧繇,墙壁画龙身,逼真少神韵,点睛龙入云。

  读完你发现了这些句子不但含有本课生字,还……

  三、读懂故事,把握情节。

  1.故事再短,也是需要情节的,故事适合于口头讲述,也许没有细腻的心理描写、没有繁复的景色描写,但它一定有流畅的情节。即使它是来自寓言的成语故事,也有变化突转的情节,靠着突转变化的情节来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我们先来看《自相矛盾》这个故事,用心默读,用文中的关键词 【提示:这个故事是从( )开始讲的,因为( )故事就有了曲折,最终( )。】

  2.组织交流,深入认识

  “夸口”是什么意思?楚国人的话语中哪些词是过分扩大夸张了?

  指导朗读。

  围观的人“问”了什么?师生对话,明白言外之意?修改楚国人的话语。

  四、讲故事,明道理。

  1.讲好这个故事关键在于把握情节。回想情节。

  2.如果把这个故事讲给比你大的学长听,你觉得跟谁讲这个故事比较好。

  如果把这个故事讲个低年级的学弟学妹听,你觉得要注意些什么呢?

  五、总结课堂,布置作业。

  1.刚才我们一起读出了故事情节的起点和突转,读出了故事的道理。你能自己读读《滥竽充数》《画龙点睛》,找找故事情节,想想其中的道理吗?

  2.写话。【格式:某某同学,我讲给你讲讲《自相矛盾》的故事,因为……所以我希望你明白:】

《成语故事》教案4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9个生字,绿线中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解课文内容,知道三个成语的意思。

  4、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讲清成语故事中精辟的语句,揭示其比喻义。

  2、加强朗读和复述训练。

  3、明白成语故事中包含着的深刻道理。

  三、教学准备:投影片、教学挂图

  四、 教学时间: 2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语。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读通读顺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同学们,我们的头脑里已经记了不少成语了,你能说几个给大家听听吗?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读几个成语故事。

  (板书:6、成语故事三则)

  谁来告诉大家,什么样的词称为成语?(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大多由4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

  这里的“则”是什么意思?(量词,当“篇”讲)

  二、初读指导

  1、布置课内预习。

  过渡:课文中讲了哪三则成语故事呢?请大家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边读边圈出文中的生字。

  (2)拼读生字表中的生字,想办法记住字音、字形。

  (3)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宇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4)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准备质疑。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自学情况。

  (l)出示生字词。

  楚国、戳穿、演奏、腮帮、俸禄、滥竽充数、南郭先生

  (2)请你说说哪些字音容易读错,要提醒大家注意。

  “楚”、“戳”是翘舌音;“奏”、“腮”是平舌音;“滥”、“禄”是边音;“竽”是第二声,不能读成第三声。

  (3)启发学生质疑:文中的哪些词你不理解?让学生通过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夸口:说大话。

  戳穿:刺穿。(用实物进行演示)

  腮帮:腮。(让学生指指自己的腮帮,再鼓鼓腮帮)

  俸禄:封建时代官吏的薪水。

  (4)指名读课文,注意正音。

  (5)说说这三则成语分别讲了什么故事。

  三、指导书写

  “楚”上下结构,上面是“林”,下面是“”。

  “戳”书写时注意左宽右窄。第一、四笔都是“横折”,不是“横折钩”。

  “滥”左右结构,书写时注意左窄右宽。

  “奏”上下结构,下面是“”,最后一笔是“点”。

  “俸”左窄右宽。右边注意与“奏”进行比较。

  “禄”左边是“示字旁”,右下部不能写成“水”。

  四、布置作业

  1、用钢笔描红、临写。 2、抄写生字词语(习字册)。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精读课文,明白成语故事中包含着的深刻道理

  教学重点:

  抓住成语故事中精辟的语句,帮助学生理解成语的比喻义。

  教学过程:

  一、陶行知的名言导入: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还记得是谁的名言吗?)

  1、“真人”是指什么样的人呢?(实事求是,说真话,做实事的人)

  2、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后,你认为这三则成语故事的主人公是不是“真人”呢?为什么?

  (楚国人和南郭先生不是:说假话,做假事。张僧繇是:说真话,有真本事)

  过渡:这节课我们先深人地认识一下这两个做假之人。

  二、精读课文,品悟主人公的“假”。

  (一)读课文画出能看出他们“假”的词句,说说如何看出来的。

  (二)交流如何从具体的词句看出他们的假的。

  精读《自相矛盾》

  1、你如何看出“假”的?

  (1)“什么矛”、“什么盾”;(指任何的矛或盾,包括自己的吗?)“戳不穿”、“能戳穿”(一会儿说自己的矛戳不穿自己的盾,一会儿又说能戳穿)

  小结:是啊,像这样语言前后不一致,相互冲突,用书上的词说就是——自相矛盾(齐读)

  (2)“夸口”:什么叫夸口?(吹牛、大话、假话)那你就来吹吹你的矛和盾吧。(感情朗读)

  2、他为什么要说假话呢?结合他的职业谈谈。(当时他心里会怎么想)

  (1)指导感情朗读。

  小结:是的,在热闹的集市上,好好地宣传一下自己的商品,一定会有更多的人来买,赚到更多的钱。你现在就是那楚国人,快来夸夸你的矛和盾吧。(感情朗读)

  (2)以书为盾,以笔为矛,再现当时的情境,表演读。自己练习、指名读、推荐读。

  (3)同学们听了他的宣传,你们动心了吗?打算买了吗?为什么?(这不是骗人吗?怎么可能呢?)嗯,他周围围观的人也是这么想的。但是,没有直接指责他骗人、吹牛,而是采用反问的方法,让他自己认识到错误。谁来反问一下他呢?(指名读)他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太可笑了啊,还要读出一种嘲讽的意味呢。(再指名读)

  3、说假话的结果怎么样呢?看图说说。(急得满头直冒汗,有口说不出话来)这句是书中说的——张口结舌(板书)采访一下:老板,你怎么不回答人家的问题啊?(如果我说能戳穿,那么我的第一句就是骗人的了;如果我说戳不穿,那么我的第二句就是骗人的了,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啊)

  小结:他真是左右为难啊,谁来用朗读给我们展现一下他尴尬的样子呢?(指名读)

  4、分角色表演读(只说台词、加上动作和表情,不读旁白)

  5、看到楚国人因说话自相矛盾而落到如此下场,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6、如果让聪明的你来帮他卖矛和盾?(我就是那个楚国人我知道错了,请问我该如何去推销我的矛和盾呢?)

  7、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自相矛盾的人或事呢?

  精读《滥竽充数》

  1、你怎么看出他做假的?

  (1)“从来不会”、“混”:谁混到哪里去充数?(根本不会吹竽,混在会吹的乐队里充数)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哪个词语——滥竽充数

  谁来读读这句话,让我们感受一下。(指名读)

  (2)“每当。。。。鼓。。。按。。。装。。。。”:对于南郭先生的这种表现我们一般会用什么词来讽刺他啊?(装模作样、装腔作势、不懂装懂。。。。)

  2、他为什么要做假呢?读读课文,找找相关的句子,想想看。(想得到和别人一样多的俸禄、想不劳而获。。。。)

  指名读,读好“居然”、“一样多”

  3、做假的结果怎么样呢?为什么?

  (1)开始成功了。

  怎么知道的呢?找出有关的句子谈谈。

  抓“许多人一齐吹”(a会吹的人多,一两个不会吹也注意不到,听不出来b南郭先生装得像)

  指名读,读出齐宣王的特殊喜好。

  (2)后来失败了。

  a怎么知道的?为什么会失败?找找有关句子谈谈。

  抓“一个一个地单独吹”,读出齐宣王和齐湣王喜好的不同。

  b你要是南郭先生听到齐湣王喜欢听一个个单独吹会怎么想?(那还不露馅啊,我一吹大王就知道我不会吹了,那可是欺君大罪啊,我还是溜吧。)

  看图,你们看那些乐师都排着队等着单独吹给齐湣王听呢,而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生齐读)“只好”有种无奈啊,再读。

  4、看着南郭先生狼狈逃走的背影,你想说些什么呢?(做人要有真才实学,不能只靠弄虚作假。)

  5、那么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人或事呢?(齐读齐背课文、假冒伪劣商品。。。。。。)

  小结:生活中,滥竽充数不仅用来比喻像南郭先生这样没有真才实学,混在行家中充数的人,还用来比喻用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东西里面充数的事。

  三、读了这两则成语故事,目睹了那个楚国人和南郭先生的狼狈下场,再想想陶行知先生的话,你最想说些什么呢?(提示:以后不要做怎样的人,要做怎样的人)

  让我们再来齐读一下陶先生的名言,把它铭记在心,用来指导我们今后的人生之路吧。(齐读: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下节课我们再一起去认识“真人”张僧繇)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精读课文,品悟张僧繇的“真”,练习背诵《画龙点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说说你眼中的那个楚国人和南郭先生。

  2、谈谈对成语“自相矛盾”、“滥竽充数”的理解。

  二、精读课文,品悟张僧繇的“真”。

  1、如何看出他是“真人”的?找出有关词句谈谈。

  (1)a“张僧繇推辞说,画上眼睛,龙就会飞走。”理解“推辞”。指名读这句话,你来推辞一下。(突出“眼睛”、“就会”)你听了他的话相信吗?会怎么想,怎么说?游客和你一样,也不信,你来读读写游客的话吧。大家一再要求,会怎么要求呢?

  b“霎时间,只见乌云密布,电闪雷鸣,被点上眼睛的龙腾空飞去。”好神奇啊,一眨眼画上的龙竟然真的活了!谁来让我们感受一下这种神奇啊?(指名读)

  小结:是啊,张僧繇说的话应验了,说的和事实一样,不像那个楚国人说的是大话、假话,事实证明他说的是真话,确实是一位“真人”啊。让我们齐读这句话再次感受

  一下这份神奇吧。看到此情此景你会说些什么呢?游客会怎么惊叹?指名读最后一句话。

  过渡;张僧繇的“真”不仅仅表现在这儿,和南郭先生比他还表现在哪儿呢?读读前面的内容。

  (2)“这四条龙张牙舞爪,形象逼真”(画技高超,有真才实学)指名读。最能体现他高超的画技还是后面的什么呢?(齐读:大家一再要求。。。。。。被点上眼睛的龙腾空飞去。)

  2、做真人的结果如何呢?(令人佩服)指名读最后一句话。

  三、三则成语故事学完了,你能用一两句简短的话谈谈你的收获或感想吗?能总结出陶行知先生一样的名言更好。把它写下来,当作人生的座右铭。

  四、让我们把《画龙点睛》的故事铭记在心里,在今后的人生中争做一个张僧繇这样的“真人”吧。练习背诵《画龙点睛》。

《成语故事》教案5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画龙点睛》。

  2.学会本课7个生字,绿线中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总是、不是而是造句。

  3、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明白成语故事中包含的深刻道理。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完了《金蝉脱壳》这篇课文,知道课题金蝉脱壳就是一个成语。你还知道哪些成语,你能说几个给大家听吗?

  2、今天我们一起来读几个成语故事。

  3、什么样的成语称为成语?(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也有少于四字的成语,如敲门砖莫须有想当然之类,多于四个字的如桃李满天下真金不怕火炼心有余而力不足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之类,但这些在成语中都占绝对少数。)

  二、初读课文

  1、布置课内预习要求。

  过渡:课文给我们介绍了哪三则成语故事了?请大家自己读课文。

  (1)轻读课文,边读边圈出文中生字。

  (2)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3)画出课文中不理解的词,准备质疑。

  2、学生自学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自学情况。

  (1)指导生字、正音。

  chuō 戳 sāi 腮 fèng 俸 lù 禄 bì 壁 yùn 韵 hǔ 唬

  (2)指导词语,注意正确书写。

  腾空 俸禄 自相矛盾 画龙点睛 戳穿 墙壁 滥竽充数 张口结舌

  4、质疑不理解的词语,小组讨论。

  文中的哪些词你不理解?让学生通过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三、指导预习及写字。

  1、再读课文,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

  2、指导书写习字册。

  四、作业设计

  1、课堂作业抄写生字词语

  2、熟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每则故事的意思。

  成语故事

  自相矛盾

  滥竽充数

  画龙点睛

  第二课时

  一、复习字词。

  请同学上黑板板书三个成语。

  二、精读《自相矛盾》。

  1、矛和盾,你们能分得清吗?请同学看图指一指。矛(古文字图)

  上象其锋,中象其身,下端有銎(斧子上安丙的孔),所以纳柲(古代兵器的柄)。

  盾(古文字图),瞂也,所以扞身蔽目。厂象盾之侧是形,十象盾之握,目象盾之用。

  2、(1)矛很锐利,锐利就是锋利的意思,矛锐不可当。

   (2)鲁迅的文笔很锐利,这里的锐利是(目光、言论、文笔等)尖锐的意思。

   (3)盾很坚固,坚固是牢固的意思,盾坚不可摧、牢不可破。

  3、讨论:夸口的意思。文中是谁在说大话?他说的是什么大话?

  张口结舌的意思。刚刚还夸夸其谈的楚国人,为何张口结舌说不出话的呢?

  4、联系实际说说有没有犯过与此人同样的错误?。

  三、精读《滥竽充数》。

  1、滥竽充数,滥竽的意思是吹不成调的竽。真是竽的错吗?

  2、指名读课文,边听边想:

  (1)南郭先生知道了齐宣王喜欢听许多人一起吹竽的消息,他想

  (2)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当他得到了和别人一样的俸禄,他想

  (3)当他得知齐湣王喜欢听别人一个一个地吹,他又想

  (4)看到不吹竽拿到同样俸禄的南郭先生,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5)看到了流浪街头的南郭先生,你又想对他说些什么?

  (6)对于今天的那些滥竽充数以次充好的厂家,你会对他说

  四、精读《画龙点睛》。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

  (1)张僧繇画的龙点睛前是什么样子的?(张牙舞爪,形象逼真,但缺少神韵美中不足)

  (2)点睛的结果怎样?点睛的作用?(腾空飞去化腐朽为神奇、点石成金)

  (3)点睛在现实中的运用(包装,好的产品加上好的包装,就是画龙点睛的作用;劣质产品加上好的包装,就是滥竽充数)

  2、背诵课文

  第三课时

  1.成语大比拼:

  (1)以自字开头的成语:自相矛盾自吹自擂自以为是自命不凡自不

  量力自鸣得意自圆其说

  (2)成语接龙:滥竽充数数一数二二龙戏珠助人为乐乐不思蜀

  (3)趣味成语:

  最重要的一笔:画龙点睛

  最贵重的东西:价值连城

  最近的距离:近在咫尺

  最激烈的竞争:龙争虎斗

  最多的罪行:罄竹难书

  最高超的医术:妙手回春

  最短的见识:鼠目寸光

  最紧急的情况:十万火急

  最快的阅读:一目十行

  最深刻的见解:入木三分

  最快的速度:一日千里

  最诚恳的道歉:负荆请罪

  最大的决心:破釜沉舟

  最吝啬的人:一毛不拔

  最徒劳的做法:海底捞月

  最机灵的人:八面玲珑

  最坚固的防守:固若金汤

  最出众的人:百里挑一

  最难过的日子:度日如年

  最重的病情:病入膏肓

  最迫切的心情:归心似箭

  最好的记忆:过目不忘

  最贵重的稿费:一字千金

  最大的嘴巴:气吞山河

  最珍贵的时间:一寸光阴一寸金

  最快的时间:光阴似箭

  最令人向往的地方:世外桃源

  最小的地方:方寸之地

  最懊悔的事:一失足成千古恨

《成语故事》教案6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3个一类字,认识1个二类字。

  2.了解4个成语故事的内容,知道这4个成语的内在含义。

  3.激发学生阅读成语故事、积累成语、研究成语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本课一类字,了解成语的内在含义。

  【教学准备】

  成语故事书、成语词典、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我们上节课学习了四个成语,都是什么呢?(刻舟求剑、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完璧归赵、狐假虎威),说一说这些成语的含义。

  2.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其他的四个成语。

  二、认读成语

  (自相矛盾、掩耳盗铃、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愚公移山)

  1.自由认读。(要求读准字音)

  2.指名领读。(声音洪亮)

  3.齐读。

  三、讲成语故事,理解成语意思

  1.根据预习情况,请学生讲成语故事,任选一个成语即可,其他的同学还可以进行补充。

  2.根据所讲故事,总结理解成语含义。

  (1)自相矛盾:矛,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保护自己的盾牌。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

  (2)愚公移山:比喻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坚定不移地进行斗争。

  (3)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比喻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

  (4)掩耳盗铃:掩,遮蔽,遮盖;盗,偷。偷盗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3.谁能说一说“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和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区别。

  4.课件出示填空题。

  (1)我们做事不要遇到困难就退缩,应该有( )的精神。

  (2)如果不去努力,只会用谎言自欺,就是( )。

  (3)心里太多想法了,一下子想读书,一下子想去打工,( ),不知道如何是好啊。

  (4)由于他们两人不肯合作,结果把大好机会白白地送给对手,真是( )啊!

  (5)我等妈妈出去了,偷偷地开了电脑来玩,没想到( ),爸爸却提前回来了,抓了我个现形。

  四、自主学习生字

  1.自学生字“矛、盾、掩、盗”。书写、扩词。学完后同桌之间互相检测。

  2.指导书写“矛、盾”,让同学们讲一讲哪个字容易写错,强调“矛”的字形,注意撇不要落下。

  五、课后练习

  1.成语接龙:

  愚公移山—山穷水尽—尽人皆知—知书达理

  伯乐相马—马到成功—功败垂成—成竹在胸

  掉以轻心—心直口快—快马加鞭—鞭长莫及

  2.成语扩展。

  (1)阅读课后的成语,想一想这样的成语你还知道哪些?

  (2)看看老师带来了哪些成语朋友。

  课件出示:

  有人物的成语:

  叶公好龙 塞翁失马 毛遂自荐 孟光举案

  有反义词的成语:

  七上八下 颠倒黑白 颠来倒去 是非分明

  有动物的成语:

  狐假虎威 马到成功 鸡鸣狗盗 狗急跳墙

  六、总结

  同学们,学习本课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发言)祖国的语言文字真是博大精深,妙趣横生,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将会学到更多的知识。

  七、作业

  1.书写一类生字。

  2.选择一个你喜欢的成语故事,讲给家长听。

  【板书设计】

  成语故事

  愚公移山(长矛)鹬蚌相争,

  自相矛盾(盾牌)渔翁得利。

  掩耳盗铃(掩盖)

  【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长春版小学语文教材《成语故事》的第二课时。本课一共有八个成语组成,其中有两个八字的成语,其余的都是四字成语。个别成语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有所接触,比如“愚公移山、掩耳盗铃、自相矛盾”。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有以下几方面的体会:

  1.充分的课前预习,是突破教学难点的有效方法。在课前我要求学生查阅本课的成语故事,所以在课上讲成语故事的时候,学生积极踊跃,抢着回答问题。有的学生因为没有回答问题而失落、生气。当其他学生讲成语故事的时候,他们听得特别认真,时不时还会补充。通过成语故事,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成语的含义。本课的教学难点就这样突破了。

  2.相信学生,给他们自主学习的机会。本课的生字学习是交给学生自己学习的,通过借助书中拼音、字典、工具书来自主完成。这节课一共需要学习四个生字,“矛、盾、掩、盗”。字的音、形、义,学生完全可以自己掌握,教师只需要课堂检测就可以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这样就节省了课堂时间,在课堂上教师就可以多讲一些需要教师帮助才能解决的问题。比如,“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两个成语的意思,学生比较容易弄混淆,就可以多做讲解,多做练习,来帮助学生区别,以便正确使用。

  3.课外拓展,会带给学生更多的兴趣。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拓展了很多的课外知识,比如带有人物的成语、带有动物的成语。学生非常乐意接受,兴趣盎然。同时,有些学生还可以列举出其他这样的成语,带动了其他学生学习成语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包建新.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M].浙江大学出版社,20xx-10.

《成语故事》教案7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4、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重、难点

  1、弄清成语故事中精辟的语句,揭示其比喻义。

  2、强朗读和复述训练。

  3、明白成语故事中包含着的深刻道理。教学方法与手段师:导读法生: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相结合教学准备教学挂图 小黑板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同学们,我们的头脑里已经记入了不少的成语,你能说几个给大家听听吗?(学生交流回答。)今天,我们一起来再来学习几个成语故事。(板书:8、成语故事)谁来告诉大家,什么样的词叫作成语?(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大多由4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

  二、初读指导。

  1、课文中讲了哪三个成语故事呢?请大家一起来读课文。(小黑板出示初读要求)

  (1)轻声读课文,边读边圈出文中的生字新词。

  (2)拼读生字表中的生字,想办法记住字音、字形。

  (3)注意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4)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语,准备质疑。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词。楚国 戳穿 演奏腮帮 俸禄 滥竽充数南郭先生

  (2)请你说说哪些字音容易读错,要提醒大家注意。“楚”、“戳”是翘舌音;“奏”、“腮”是平舌音;“滥”、“禄”是边音;“竽”是第二声,不能读成第三声。

  (3)启发学生质疑:文中的哪些词语你不理解?让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义。夸口:说大话。戳穿:刺穿。(用实物进行演示)腮帮:腮。(让学生指指自己的腮帮,再鼓鼓腮帮)俸禄:封建时代官吏的薪水。(4)指名读课文,注意正音。

  三、指导书写。

  滥:左右结构,书写时注意左窄右宽。禄:左边是“示字旁”,同时提醒右下不是“水”。

  四、精读《自相矛盾》

  1.自由轻声读课文,想一想这个故事讲的是件什么事。(写古代一个人卖盾和矛,先夸盾好,什么也戳不破;又夸矛好,什么都能戳破。旁人问他:拿你的矛刺你的盾,怎么样?那人哑口无言)

  2.讨论:“夸口”是什么意思?(说大话)文中是谁在说大话?他说的是什么大话呢?指名朗读,学生评议。

  3.“张口结舌”是什么意思?(张着嘴巴说不出话来)那人为什么张口结舌说不出话的呢?4.你能说说“自相矛盾”的意思吗?联系实际说说自己有没有犯过与此人同样的错误,你周围有没有人犯过这样的错误,读了这则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课堂练习设计

  1、描红生字。

  2、感情朗读课文。

  教后修改

  课外作业设计

  1、完成同步练习题。

  2、写出几个你知道的成语故事名称。

《成语故事》教案8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运用“从内容体会思想”的阅读方法,抓住重点词语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2、情感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伯牙和子期深厚的友谊,受到教育,珍惜自己身边的友谊。

  教学的重、难点:

  重点:抓住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词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友谊的可贵,知音的难寻。

  难点:理解重点词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所表现的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

  4、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法和学法:

  课堂是师生成长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一群学生在一起彼此对话、畅想、交融、分享,尽情享受成长的快乐。《高山流水》一课,是个动人的传说,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易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适于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在学习方法上,以自读自悟,读文悟情为主,小组合作交流探究感受为辅。而教师是学习的组织引导者。教学时,应遵循阅读课文的特点,努力创设一种和文本相和谐的情境,用激励性的语言诱发学生的思维,来推动课堂深入,让学生从故事中品味出友谊的真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因为在第一课时,我已经给学生们欣赏了《高山流水》这首古筝曲,我在还没上课的时候,播放曲子等待铃声。上课开始就从乐曲入手引出俞伯牙。紧接着,我出示了文中的一些四字词语,让学生读,并且带入“伯牙在一个的夜晚,弹起了高山流水。当他弹到志在高山时,子期 道:“真妙啊!我看见了 的泰山!”当他奏起了志在流水时,子期 的说:“真妙,我看见了的江河!”伯牙激动的说,“:知音难遇,你就是我的知音啊!”他们两人 。当伯牙得知子期已不在人间的噩耗,来到坟前,又弹起了高山流水, , ,。子期已死,伯牙终生不再弹琴。”这一段话中,又一次运用了这些词语,算是对上节课的复习。紧接着,我给学生们提出这个问题:“俞伯牙和钟子期是怎样成为知音的呢?”来引入今天的新课。

  二、品味赏析。

  1、回顾第一部分,知音难遇。这部分是上节课学习过了,就提一下就行了。

  2、偶遇知音。其中第三、四段交待了他们相遇的时间和地点,没有学生思考的价值,我就让他们齐读这部分,了解就行了。到了重要的5、6、7自然段,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并提出阅读要求:你从那些语句可以看出子期就是伯牙的知音呢?用横线把它画出来。学生读完,给他们一点交流的时间,然后汇报成果。我就把学生找到的:子期啧啧赞叹道:“真妙啊,气势磅礴,就像挺拔雄伟的泰山!”

  子期意味深长地说:“真妙,我看见了烟波浩渺、宽广无边的江河流水!”这两句话出示出来,引导朗读。第一句话我是分三个层面来指导朗读的。首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读。可能感情不是很强烈,第二层,我让他们抓住“啧啧赞叹”这个词来指导朗读。第三层,我是从“气势磅礴、高大雄伟”

  这两个词,配上我找的高山图片来指导朗读。(我找图片的用意是,农村的孩子基本上没有外出旅游,没见过高山,如果学生有这方面的体会,那就更好了)。第二句话,我也是分三个层面来指导朗读的。前两层都一样,第三层我是把《高山流水》中的流水片段截成mp3形式,让学生听着加深体会来朗读。图片和音乐都在课件中出示。接下来,我提出问题:伯牙的琴声还会表现那些动人的场景?来发挥学生想象。学生汇报后,我又出示:现在你们都是钟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你怎么赞叹?真妙啊,我看见了 !

  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钟子期说—— 真妙啊,我看见了 ! 当伯牙鼓琴志在杨柳,钟子期说—— 真妙啊,我看见了!

  当伯牙鼓琴志在雪花,钟子期说—— 真妙啊,我看见了 ! 这个设计,即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有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接着,让学生读,体会伯牙激动的心情,这部分我是让学生从动作词语来体会。我还设计了这个问题:“伯牙为什么会如此激动?”引导学生从知音难遇来对比着体会。

  3、痛失知音。让学生自由读课文的8-12自然段,画出让你感动的地方。给学生一点时间来交流自己的体会。指名说说体会,读读课文。当学生说到“如泣如诉”的时候,让学生想象伯牙会说些什么?

  根据学生的体会,指导读“的知音已不在人间了,我这琴还弹给谁听呢?有谁能了解我伯牙的心呢?”这句话。我还设计了这个问题:伯牙为什么会如此伤心呢?因为知音难觅,的知音也死了。这样,就把难觅时的期盼,偶遇时的激动,失去时的痛苦联系在一起了,加深了学生对故事中伯牙和子期深厚友谊的理解。

  三、创设情景,强化感悟

  读13、14自然段,了解碎琴山,古琴台得名的原因。但不能只停留在了解上。这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去了碎琴山,你会想些什么?”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肯定有学生能联系到自己的朋友,这就是我要达到的目的。让学生从伯牙和子期的友谊体会的珍惜自己与朋友的深厚友谊。最后,我给学生播放了一首无印良品的《朋友》,词写的特别好,在从歌声中体会深厚友谊的重要。这节课就在歌声中结束。

《成语故事》教案9

  活动目标:

  1、在理解寓言故事《郑人买履》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园小朋友学习成语“随机应变”、“急中生智”。

  2、通过多种形式巩固所学过的成语,激发幼儿园小朋友对中国丰富的语言文化的兴趣。

  3、丰富幼儿园小朋友的语言,在活动中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一至十中文、阿拉伯数字卡;图书、成语字卡若干;

  2、表情类、动物类成语图卡若干。

  3、油画棒、白纸。

  活动过程:

  一、通过书的排序,巩固一至十的成语。

  1、幼儿园小朋友选择一本图书,提问:你选择的是什么图书?它的价钱是多少?

  2、请幼儿园小朋友按从最便宜到最贵的价钱顺序给书排序。

  3、引导幼儿园小朋友复习一至十的成语。

  二、游戏《成语对对碰》,巩固所学成语。

  每两个幼儿园小朋友为一组选择两张图片,组成一个成语。游戏进行2~3次。

  三、听寓言故事《郑人买履》,学习成语“随机应变”、“急中生智”。

  1、幼儿园小朋友边看大图书,边猜故事情节。

  2、告诉故事名称,教师完整地讲述故事。

  3、通过探望与讨论,帮助幼儿园小朋友理解故事的寓意,教育幼儿园小朋友遇事要灵活。

  4、学习成语“随机应变”、“急中生智”,启发幼儿园小朋友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成语的理解。

  四、通过看图片,巩固所学成语,并对成语给以分类。

  1、动物类

  2、表情类

  3、其他

  五、以表演的形式,引导幼儿园小朋友创造性的表现学过的成语。

  1、教师做动作,幼儿园小朋友猜成语。

  2、个别幼儿园小朋友做动作,幼儿园小朋友猜成语。

  3、教师出示成语字卡,幼儿园小朋友做动作。

  4、在音乐伴随下,幼儿园小朋友自由发挥表演成语。

  附:《郑人买履》成语故事

  从前,有个郑国人,打算到集市上买双鞋穿。他先把自己脚的长短量了一下,做了一个尺子。可是临走时粗心大意,竟把尺子忘在家中凳子上了。

  他走到集市上,找到卖鞋的地方。正要买鞋,却发现尺子忘在家里了,就对卖鞋的人说:我把鞋的尺码忘在家里了,等我回家把尺子拿来再买。说完,就急急忙忙地往家里跑。

  他匆匆忙忙地跑回家,拿了尺子,又慌慌张张地跑到集市。这时,天色已晚,集市已经散了。他白白地跑了两趟,却没有买到鞋子。

  别人知道了这件事,觉得很奇怪,就问他;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去试试鞋子,而偏偏要回家去拿尺子呢?

  这个买鞋的郑国人却说:我宁愿相信量好的尺子,也不相信我的脚。

  寓意:不顾客观实际而墨守成规的人,常常会做出荒唐可笑的事来。

《成语故事》教案10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学习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望洋兴叹》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谈感受。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解决学习中的疑问。

  情感态度价值观

  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理解成语故事包含的深刻道理

  教具:多媒体课件课文朗读带生字卡

  教学方法:自读自悟、合作探究

  教学流程:

  一、复习巩固

  1、学生复述成语故事,并说一说成语包含的道理。

  2、学生讨论怎样学习成语故事。

  二、揭题、解题

  板书课题:望洋兴叹

  学生自由发言:你能理解课题中哪些词语?师根据情况引导,学生理解课题:河神望着海洋发出感叹。

  三、学习课文

  1、学习文中生字词

  出示生字卡,学生拼读:聚耻,并给生字组词,分析字形,书写生字。

  引导学生结合语句理解词语意思。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用一两句话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学生默读课文,然后自由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

  4、学生汇报,师引导归纳

  5、学生齐读最后一句话,说一说自己的体会

  四、全文

  1、学生比较:燕国的少年和河神相比,的什么不同?

  2、学生讨论学习成语故事的方法。

  3、学生说一说:“望洋兴叹”这个成语的意思,并试着用它说一句话。

  五、课堂

  学生说说两个成语故事的含义。

《成语故事》教案1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教学重、难点:成语故事三则-教案教学设计棒

  通过阅读课文,让学生明白成语故事包涵的深刻道理。

  教学准备:投影片

  拟订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从一年级至五年级学到了许多成语,谁能说 说你所知道的成语。

  指名说

  揭题: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几则成语故事。

  板书:成语故事三则(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思考:

  (1)课文讲了哪三则成语,你能大体说说它的故事吗?

  (2)边读边画出文中的生字,力求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词。

  2、指名说

  三、检查自学:

  1、查生字:默写本课的生字,评议。

  2、理解:俸禄

  结合插图理解:张口结舌

  ⒊说一说通过预习理解的新词。

  四、学习《自相矛盾》

  1、师揭示题目,提问:“自相矛盾”是什么意思呢?

  2、自由轻声读课文

  3、楚国人卖矛又卖盾他先后说了两句话,指名说一说,及时板书:

  戳不穿

  能戳穿

  ⒋同学们,通过老师的板书你发现什么吗?

  (他说的两句话前后相抵触)

  ⒌师小结:这就叫自相矛盾。

  ⒍练习朗读楚国人说的话。

  ⒎联系实际,谈谈自己或周围的其他人有没有犯过自相矛盾这样的错误。

  7、学生自由讨论、发言

  五、小结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成语故事三则,成语故事三则-教案教学设计棒,希望对你有帮助!

《成语故事》教案12

  活动目标

  1.理解“狐假虎威”成语故事的内容及情节,丰富词汇:半信半疑、得意洋洋。(重点)

  2.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角色的理解和看法,并能运用语言、动作、表情创造性地表现故事中的角色对话及角色特点。(难点)

  3.对成语故事感兴趣,初步感受中国古典文化的精妙。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活动前了解幼儿对成语的认知水平,丰富幼儿成语的认知经验,幼儿画出自己喜欢的成语。

  2.物质准备:故事动画、图片课件。

  活动过程

  以游戏“看图画猜成语”导入,激发幼儿学习成语的兴趣,并初步感受古典文化的精妙

  1.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知道的成语,了解成语是我国特有的古典文化。

  2.玩“看图画猜成语”的游戏:出示幼儿自己画的成语故事,引导幼儿根据图画内容,说出成语,引出成语“狐假虎威”。

  结合故事动画完整听赏故事,初步理解“狐假虎威”成语故事的内容与情节

  1.教师结合故事动画完整讲述故事。

  2.通过提问引导幼儿初步理解“狐假虎威”成语故事的内容。

  提问:这个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

  师幼共同分段讲述、分析、理解故事内容,引导幼儿学说对话,理解词语:半信半疑、得意洋洋

  1.教师结合课件讲述第一段(故事开始至“天帝是不会饶恕你的”),在提问、表演中引导幼儿学说对话。

  提问:狐狸被捉住后心里是怎么想的?它是怎么说的?

  狐狸为什么要装出傲慢、镇静的样子?

  2.师幼共同边讨论边讲述第二段(“老虎听了狐狸的'话”至“跟在狐狸后面四处张望”),在提问、讨论中引导幼儿分角色表演对话,表现角色的特点。

  提问:老虎听了狐狸的话为什么一愣?丰富词汇:半信半疑。

  狐狸一看老虎不信赶紧说了什么?

  接下来它们是怎么做的?

  3.幼儿看图自主讲述第三段(“森林中的……”至最后),在讲述、表演中引导幼儿重点表现角色特点。

  提问:狐狸为什么得意洋洋?它对老虎说了什么?丰富词汇:得意洋洋。

  4.引发幼儿讨论,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不同的想法。

  提问:在你眼中,这是一只什么样的狐狸?

  在动物们的眼中,这又是一只什么样的狐狸?

  5.拓展幼儿的想象,进一步加深对“狐假虎威”的理解。

  提问:老虎一直会上当吗?狐狸一直会得逞吗?它们还会发生什么事?

  给故事动画配音,运用语言、动作、表情创造性地表现故事中角色的对话及特点

  教师配合、支持幼儿共同完成为故事动画配音,引导幼儿重点讲述对话部分,并创造性地进行表现。

  游戏“看动作猜成语”,进一步引发幼儿对中国古典文化——成语的兴趣

  活动评析

  成语是中华民族优秀的语言文化,许多成语背后蕴藏着有趣的故事和深刻的寓意。《狐假虎威》以高度凝练的语言描述了狐狸用自己的计谋,借老虎的威风吓跑百兽、逃脱虎口的过程。这是一则内容经典、富有趣味、为幼儿所熟悉的成语故事,有部分幼儿对故事内容也有一定的了解,基于上述分析,结合《纲要》中指出的:“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创造性地使用了本教材:

  1.依据幼儿年龄特点,对内容进行适当的修改

  为了更好地贴近大班幼儿的语言发展水平,让故事更加富有趣味,对故事内容进行了修改,删减了“生性狡猾”“望而生畏”“魂飞魄散”等幼儿难以理解的成语,保留了能体现角色特点的“半信半疑”“得意洋洋”等成语,在故事情节的描述上更加儿童化、口语化,更为生动形象,易于幼儿理解,便于幼儿表现与表达。

  2.既关注经典故事的原意,又尊重幼儿的认知特点

  “狐假虎威”这一成语原意是用来比喻仗势欺人的行为,寓意深刻,离幼儿生活较远,幼儿不易理解。因此,本次活动在遵循故事原意的基础上,结合幼儿的认知特点,对故事内涵的定位是:狐狸借着老虎的威风,吓跑了动物们,保住了自己的性命,狐狸用狐假虎威的计谋达到自己的目的是不可取的。另外,给孩子提供多角度、开放性思维的空间,引导幼儿从多角度挖掘故事的内涵,如:狐狸遇到危险能冷静机智,动脑筋想办法等,尊重幼儿的思维水平以及看待问题的角度。

  本活动采取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策略:

  1.运用“润·思·述”教学方法,帮助幼儿把握角色特点,理解故事内涵

  现代语言学认为“思维与语言是密不可分、相互依存的”,学习语言的过程其实就是幼儿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训练的过程。此成语故事虽然情节简单,但含义深刻,幼儿对角色特点的分析和把握较难,因此,运用“润·思·述”教学方法,可帮助幼儿正确把握角色特点,理解故事内涵,引发幼儿积极思考、大胆表达。

  在过程中体现“润”——通过观看形象生动的动画视频,倾听教师富有感染力的讲述,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丰富的语言和有趣的情节,充分激发幼儿听故事、理解故事、表达故事的兴趣与愿望。

  在互动中突出“思”——一是通过开放性的问题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如“你认为这是一只什么样的狐狸,在动物们的眼中,这又是一只什么样的狐狸”,引发幼儿从不同角度思考表达对故事角色的理解,充分发表自己不同的观点。二是通过启发性的问题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如“狐狸会一直得逞吗,它们还会发生什么事”,引发幼儿的创造性想象,给幼儿充分思考的空间。三是通过分析式的提问培养幼儿的逻辑性思维,如“老虎为什么一愣,狐狸为什么要赶紧说”等问题,引导幼儿根据故事线索进行思考,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在表达中落实“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为幼儿提供充分表达的机会,鼓励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引导幼儿运用语言、表情、动作复述故事的对话,表现角色特点,从而帮助幼儿加深对故事内涵的理解。

  2.在分段讲述过程中层层递进,引发幼儿自主学习

  此成语故事深为幼儿所熟悉,部分幼儿通过多种渠道对故事内容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在第二遍分段讲述故事过程中,教师逐步隐退,第一段幼儿先以倾听为主,体会角色特点,第二段以师幼共同分析讨论的方式进一步学说对话,理解角色特点,第三段幼儿自主讲述、大胆表现角色特点,体现幼儿学习的主体性。

  3.采用游戏激趣的方法,引导幼儿体验学习成语的乐趣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要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在开始部分,以游戏“看图画猜成语”引出“狐假虎威”的故事内容,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在结束部分,以“看动作猜成语”的游戏,进一步激发幼儿对中国古典文化——成语的兴趣。通过游戏让幼儿身心愉悦地参与到活动中,同时,体验用不同形式学习和表现成语的乐趣,感受中国古典文化的精妙。

《成语故事》教案13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品读课文,感受钟子期与俞伯牙的深情厚谊。

  3、抓住文中描写人物动作、神态的词句,感知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体会友谊的可贵,知音的难求。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重点词句,了解俞伯牙与种子期是怎样成为知音的。

  2、感知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体会友谊的可贵,知音的难求。

  教具准备:

  《高山流水》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课题

  1、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

  回顾课文内容,理清脉络

  1、回忆这篇课文讲的是谁和谁的故事?

  2、课文围绕这两个主人公讲述了一个非常感人肺腑的故事,你能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来吗?用上高山流水这个成语说说。

  3、俞伯牙与钟子期是怎样成为知音的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继续走进课文去了解故事的重要内容吧。

  一、学习知音难求部分

  1、自读1-2自然段说说你对俞伯牙的了解。

  2、理解“琴艺高超、遗憾、始终”等词语的意思,从中谈体会。

  3、学生汇报所得体会

  4、老师总结

  二、学习巧遇知音部分

  1、默读课文3-4自然段,勾一勾傍晚美景的句子。

  2、学生勾画、汇报、朗读。

  3、听音乐《高山流水》,边听边想象他们俩相遇时的动人场面,老师随 音乐范读课文3-4自然段。

  4、听了这美妙的音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5、钟子期听了这美妙的乐曲仿佛看到了什么呢?自读课文5-7自然段画出描写钟子期语言、神态的句子。理解词语“啧啧赞叹、意味深长、按捺不住、一见如故”,体会“猛地、站、拉、说”感受俞伯牙当时激动的心情。

  6、学生自读课文,勾画、汇报。

  7、俞伯牙听了钟子期的两次赞叹之后的表情是怎样的?

  8、抓住重点词、句子、体会并指导朗读。

  9、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抓住关键词有感情地朗读。

  10、老师小结

  三、学习痛失知音部分

  1、抽一名学生读课文

  2、品读遗言,谈体会

  3、当俞伯牙得知钟子期去世的消息后,心情如何?找一找文中的相关词语读一读。(十分伤心、失声痛哭、噙着泪水、琴声呜咽、如泣如诉、催人泪下)抓住“站、叹、摔”体会伯牙悲痛的心情。

  4、倾听俞伯牙吊唁钟子期的乐曲,感受痛失知音的悲伤心情。

  5、老师小结

  四、学习纪念知音部分

  1、老师导读引出“纪念”知音并板书

  2、学生齐读最后一部分内容

  3、体会题目内涵

  4、老师小结

  总结延伸联系生活:

  1、相知满天下,知心能几人?一段段珍贵的友谊就在你我左右,在这里老师把几句名言送给大家,希望你们能珍惜身边的友谊。

  2、出示珍惜友谊的名言警句,学生齐读一遍

  3、播放动画片成语故事《高山流水》,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五、总结全文

  《高山流水》非知音不能听,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这就是友谊,这就是知己,这就是知音。让我们永远铭记《高山流水》的故事,让我们永远珍惜身边的友谊

  布置作业:

  以“友谊”为题写一写你和小伙伴之间的感人故事。

  板书设计:

  高山流水

  巧遇

  难求—知音—痛失

  纪念

  俞伯牙——钟子期

  深厚情谊

《成语故事》教案14

  活动目标:

  1.会说成语:亡羊补牢;理解成语的意思。

  2.知道做错事要及时改正。

  3.能根据自己的理解个性化的进行人物的表现。

  活动准备:

  《亡羊补牢》ppt图片、牧羊人、老农、狼和羊头饰。

  活动过程:

  一、听故事激发幼儿的兴趣,理解成语的意思

  1.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个好听的故事,想听吗?请小朋友们认真听,听完了我要提问的哦。

  (1)有谁知道这个故事的名字叫什么?(亡羊补牢)

  (2)故事里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牧羊人的羊圈破了个洞,狼从洞里进去把羊给叼走了。)

  (3)他的邻居对他说了什么?牧羊人有没有这么做,他说了什么?(邻居说: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牧羊人没有这么做,羊都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

  (4)后来他有没有后悔?最后他怎么做的?(他很后悔没有听邻居的话,最后他把羊圈修好了)

  (5)亡羊补牢不仅是这个故事的名字,它还是一个成语,所以我们就称它为成语故事,理解成语意思。

  二、师幼一起完整讲述,熟悉故事中各角色的台词

  1.邻居说的什么?应该用什么语气说话?

  2.牧羊人羊丢了他的心情怎么样?应该要怎么说?

  3.你们生气时会怎么表现,那牧羊人生气时候的语气应该怎么表现?

  4.完整讲述故事。

  三、出示头饰,幼儿自选角色表演,教师以导演的身份介入游戏

  1.今天导演要来挑选最佳小演员,最棒的将获得最佳演员奖。

  2.演员上台第一步应该做什么?(演员自选头饰,介绍自己)

  3.教师提问台词,重点指导幼儿的表情、动作语言。

  四、师幼分享点评

  1.小朋友你们最喜欢谁的表演?为什么?

  2.我们下次表演游戏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五、我们在这个故事里知道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做错了事并不要紧,只要及时改正,就不算晚。

  教学反思: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地去学习。本课我是采用回答问题与朗读指导及学习生字相结合的方式展开的。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及提高学生朗读水平,我设计了朗读对话这一环节,让学生切身体会对话的语气,增强了合作精神。

  一节课下来,我觉得还是有缺陷的,让孩子读的时间不够,以后我会更加努力,向其他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学会大胆创新,让自己的课堂放光彩。

《成语故事》教案15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楚固”等10个生字,会写“矛盾”等8个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结合生活实际领悟其中道理,明白不能说话前后不一致,自相矛盾,更不能不懂装懂,欺世盗名,蒙混过关,要有真才实学。

  重点

  难点

  1.了解课文内容,领悟寓意,学习其中的道理。

  2.分析重点句。

  教学课时

  两课时。

  自相矛盾

  古时候,有个楚国人卖矛①又卖盾②。[①开头交代了什么?]他拿起自己的盾夸口说:“我的盾坚固得很,随你用什么矛都戳不穿它。”[句导读:这个楚国人在夸自己的盾。][②从这个楚国人的话中,你觉得他的盾怎么样?]又举起自己的矛夸口说:“我的矛锐利得很,随你什么盾它都能戳③穿。”[句导读:这个楚国人在夸自己的矛。][③你觉得楚国人卖的矛怎么样?]有个围观的人问他:“用你的矛来戳你的盾,会怎么样呢?”[句导读:围观的人给楚国人出了个难题。][④如果真的用他的矛戳他的盾你觉得怎么样?]那个楚国人张口结舌④,回答不出来了。[⑤他为什么张口结舌,回答不出来了?]

  段导读:楚国人卖矛又卖盾,夸矛又夸盾,自相矛盾,前后不一致。

  知识讲解:

  ①矛:长柄尖刀。古代一种用来进攻刺杀的武器。

  ②盾:盾牌,古代兵器,是一种防护身体,挡住敌人刀剑的牌。

  ①开头交代了楚国人卖矛又卖盾。

  ②从楚国人的话中,我们感到他的盾是全天下最坚固的。

  ③戳:用硬物尖端触击,刺。

  ③从他对矛的夸口中,又感到他的矛是天下最锋利的矛。

  ④如果用他的矛戳他的盾,按说矛什么盾都能戳穿,该是能戳穿盾;但是他的盾又是“什么矛都戳不穿的”,结果就好办了。

  ④张口结舌:张着嘴说不出话,形容害怕或吃惊而惊呆了,也表示羞愧的说不出话来。

  ⑤因为他说的话相互抵触,前后不一致。

  滥①竽②充数③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起吹给他听。[句导读:写齐宣王喜欢排场,叫人一起吹竽给他听。][①开头交代了什么?]有个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也混了进来。[句导读:讲南郭先生是怎么混进来的。]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按着竽眼儿,装出会吹的样子,居然得到了和别人一样多的俸禄④。[句导读:讲南郭先生装模作样,滥竽充数。][②找出描写南郭先生吹竽动作的词语,想一下,南郭先生这样装模作样,怎么没有人发现呢?]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湣王也喜欢听吹竽。[句导读:讲齐湣王也喜欢听吹竽。]可是他不要许多人一齐吹,而要一个一个地单独吹。[句导读:讲齐湣王不喜欢排场,喜欢听人一个一个单独吹。]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句导读:南郭先生害怕露馅,逃跑了。][③南郭先生为什么要逃走?]

  知识讲解:

  ①滥:读“làn”,意思是“假的,失实的”。

  ②竽:读“yú”,一种簧管乐器。

  ③滥竽充数:意为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借以比喻没有真正的才干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次货冒充好货。

  ①开头交代了时间:战国时期,人物:齐宣王事情:齐宣王喜欢许多人一起吹竽给他听。

  ④俸禄:古代皇朝政府按规定给予各级官吏的报酬。

  ②南郭先生吹竽动作的词语:鼓着腮帮、按着竽眼、装。南郭先生这样装,没有人发现,是因为大家在一起吹的原因。

  ③因为齐湣王喜欢一个一个地听人吹竽,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马上就要露馅了,所以逃跑了。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成语自相矛盾的意思,明白不能说话前后不一致,自相矛盾。

  插图,幻灯片。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中华民族有灿烂悠久的文化,成语又是其中一朵奇葩,我们要多多学习成语,积累成语,今天我们就再学几个成语。板书课题:10成语故事。

  2.引入《自相矛盾》。

  二自学生字

  交流预习情况。

  1.着重提示字音、字形。

  (1)读准字音

  要读准平舌音“怎”,翘舌音“楚、锐”,前鼻音“盾”。

  (2)识记生字

  形近字比较:值一盾买一卖亏一夸

  (3)注意字形

  矛:与“予”区别开来,一撇之差。别漏掉上面的点。

  卖:注意下面是“买”,不是实。

  2.查词典,解释词语。

  自相矛盾:矛,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保护自己的盾牌。意为说话前后抵触,不一致。

  锐利:多用来形容器物尖利、有锋芒。

  坚固:结合紧密,不容易破坏,牢固,结实。

  围观:很多人围着观看。

  三、精读《自相矛盾》

  1.课件出示《自相矛盾》课文内容。

  出示图片。矛与盾是什么样子的?(板书:矛盾)谁来介绍下?盾:盾牌,古代兵器,是一种防护身体,挡住敌人刀剑的牌。矛:长柄尖刀。古代一种用来进攻刺杀的武器。

  两种兵器是相互抵触,相互对立的,因此,便有了自相矛盾。(板书)

  2.你想知道这个故事讲了些什么吗?那谁愿意来读读课文。能不能告诉大家,这个故事讲了些什么?

  3.卖矛与盾的人事怎样说的?(课件出示:“我的盾坚固的很,随你什么矛都能戳不穿它。”“我的矛锐利的很,随你什么盾它都能戳穿。”)他是用什么语气说的?

  4.竟有如此锐利的矛,如此坚固的盾!如果你是围观的人,你会怎样想?怎样说?

  5.文中的围观者又是怎么说的?(课件出示:“用你的矛来戳你的盾,会怎么样呢?”)

  6.拓展:同学们想一想:如果真用楚国人的矛去戳他的盾会发生什么?

  7.在大家的追问中,那个楚国人只能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来了。他为什么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来了?(课件出示)

  (因为他说的话相互抵触,前后不一致。)

  8.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分角色把课文读一读,在读的时候要注意说话者的语气。(指名读)

  9.通过学习课文,看了同学们的表演,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说话、做事不能相互抵触,要实事求是,言行一致,前后一致)

  四、初识古文,激发兴趣

  1.我们知道有些成语故事是出自古代的寓言和历史书籍。今天,我们学习的这则成语就出自古代思想家韩非子写的一本书里。

  2.让我们来看看原文是怎么写的:(课件出示)

  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1.师范读。

  2.自己小声读读课文,说说古文的意思。

  自相矛盾

  戳不穿————盾坚固矛不锋利相互抵触

  前后不一致

  戳得穿————矛锋利盾不坚固

  1.节课我为了充分尊重学生这一个学习的主体,在教与学方式的转变上有所尝试。

  课堂的主体是学生。正确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是每个老师都在研究探讨的问题。

  2.学习语文是为了运用语言,所以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积累好词、好句,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圈画出关键词语,让学生体会文中用词的准确。

  1.看拼音,写词语。

  zì xiānɡ máo dùn kuā kǒu zěn me mǎi mɑi

  (自相矛盾)(夸口)(怎么)(买卖)

  2.抄写词语。

  夸口围观张口结舌自相矛盾

  3.形近字组词。

  值(值日)卖(买卖)夸(夸口)

  盾(矛盾)买(买家)亏(吃亏)

  1.了解课文内容,领悟其中的道理。

  2.朗读课文,学习成语故事,明白不能不懂装懂,欺世盗名,蒙混过关,要有真才实学。

  教学课件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一定很喜欢成语吧,说说你学过哪些成语故事?

  2.今天我们在来学习一则成语。

  板书:滥竽充数。

  3.字典理解“滥”“竽”的意思及注意读音和写法。

  二自学生字

  交流预习情况。

  1.着重提示字音、字形。

  (1)读准字音

  注意读准平舌音“腮”,翘舌音“数”,前鼻音“宣、演”,后鼻音“俸”,边音“滥、禄”。

  (2)识记生字

  形近字:夸一亏桃一逃

  组词扩展:“宣布演出”

  (3)注意字形

  矛:与“予”区别开来,一撇之差。别漏掉上面的点。

  卖:注意下面是“买”,不是实。

  逃:注意书写笔顺,先写“兆”,最后写“辶”。

  2.自读课文。

  要求:读正确,做到不错字、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

  3.范读课文。

  要求:认真听,然后再练习读一读。

  4.默读课文。

  思考:这则寓言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5.学生质疑,小组讨论,教师引导筛选确定:

  (1)南郭先生是怎样混在乐队里吹竽的?

  (2)后来他为什么偷偷地逃走了?

  三、重点感悟,揭示寓意

  1.学习1——3句

  (1)轻声读课文,划出重点句和重点词。

  (2)投影片出示: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按着竽眼儿,装出会吹的样子,居然得到了和别人一样多的俸禄。

  a指名读句子

  b你怎么理解“鼓着腮帮”、“按着竽眼儿”?

  (3)指导朗读,体会南郭先生是怎么“混”的。

  (4)思考讨论:南郭先生这样混,为什么没被发现过呢?

  结合上文理解“讲排场”

  (5)说说这两个自然段主要讲什么?

  2.学习4——6句

  (1)轻声读4——6句,划出重点词语并理解。

  (2)指名读4——6句。

  a南郭先生为什么偷偷地逃走了?

  b小组讨论交流,全班汇报。

  3.创设情境表演:南郭先生要逃走,遇到了吹竽的同行,这时两个人会怎么说?(学生表演后评议)

  4.假设同学们碰到了南郭先生,会怎么对他说呢?(让学生畅所欲言,说出心里话)

  四、拓展延伸,总结全文。

  1.生活中,有没有类似“滥竽充数”的事或人?说一说。

  2.总结全文。

【《成语故事》教案】相关文章:

《成语故事》教案02-23

成语故事07-23

经典成语故事10-05

囊萤照书的成语故事11-05

孟子的成语故事08-18

成语故事大全07-22

安步当车成语故事06-29

牛的成语故事06-10

指鹿为马的成语故事04-19

儿童成语故事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