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成语故事作文汇编五篇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成语故事作文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成语故事作文 篇1
从前,有两个细菌,一个叫旺财,一个叫富贵。它们天天盼着能有一个家,还幻想着能不劳而获。于是,这两个细菌躲进了一包已拆开的零食里。这包零食的主人是一个名叫小明的小男孩,当他开始往嘴里倒零食时,青青和红红趁机混了进去。
两个细菌开始在乐乐的大门牙上蛀了两个洞洞,因为洞很小,所以乐乐没感觉。每当晚上,乐乐都要吃零食,吃完后还不刷牙,所以牙缝里留了些零食。这可把旺财和富贵乐坏了,它们吃得饱饱的,这小洞可再也容不下它们了,于是它们就把洞一倍一倍的`扩大。
终于有一天,乐乐的牙齿突然剧疼痛起来。忽然,他发现洗手间的台面上有一支站立的牙刷和一支牙膏。“请让我来帮你消除疼痛吧!”牙刷一边说,一边用轻柔的声音安慰他。接着牙刷用身子上下滚动,并用牙膏刷出丰富的泡沫,再用水冲洗,这时细菌抵挡不住水流的冲击,和牙膏沫一起被冲走了。连续刷了几天,小明的牙齿不疼了。
小明吸取了教训,以后爱上了刷牙。
成语故事作文 篇2
三国时候,魏王曹操有个小儿子,名字叫作曹冲。曹冲自幼聪明伶俐、智慧过人,深得曹操的宠爱。曹冲做事爱开动脑筋、勤于思考,才只有五六岁的年纪,就可以想出办法来解决一些连大人都束手无策的问题。
有一天,吴王孙权派人给曹操送来了一头大象作为礼物。北方是没有大象的,曹操第一次见到这样的`庞然大物,心下很是好奇,就问送大象来的人说:“这头大象究竟有多重呢?”来人回答:“鄙国从来没有称过大象,也没有办法称,所以不知道大象有多重。早就听说魏王才略过人,手下谋士众多,个个都智慧超群,请您想个办法称称大象的重量,也让我等领教一下北方大国的风范。”
曹操顿时明白这是孙权给他出的一道难题,他可绝对不能丢这个面子,让国威受损。于是他召集群臣,传令下去:能称出大象的重量的人,重重有赏。大家都绞尽了脑汁,苦苦思索。有人说要做一杆大秆,曹操反驳说就是做出来了,也没有人能提得动啊。有人说要把大象锯成一块块地零称,曹操斥责说怎么可能把吴国送的礼物毁坏成这样呢。人们你一言我一语,就是没人想出一个切实可行的办法。
就在大伙儿都一筹莫展之际,小曹冲忽然走到曹操身边说道:“父王别着急,我有办法,我们可以先把大象牵到船上,在船帮齐水处作个记号,再将大象牵走,把石头运到船上去,一直到船到达先前作的记号为止,这时石头的重量就和大象的重量相等了。然后,我们再把石头分别称一称,把这些重量加起来,不就知道大象有多重了吗?”
曹操听了大喜,众人也对曹冲的聪慧赞叹不已。就这样,大象的重量终于被称出来了。
两千多年前,幼小的曹冲就有这样惊人的智慧,怎不叫人称赞。这个故事启发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遇事要多动脑筋,经常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使人变得越来越聪明。
成语故事作文 篇3
我看过很多成语故事,有《拔苗助长》,有《画蛇添足》,还有《铁杵磨成针》,但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亡羊补牢》。
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个人养了一群羊。一天,羊圈破了,羊丢了几只。邻居好心劝他修好羊圈,以免再次丢羊,可他却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第二天,他再去看时,又少了两只羊。这时他才后悔没听邻居的劝告,赶忙修好了羊圈。从此这个人再也没有丢过羊。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及时纠正错误,听取劝告,就不算晚。
看完了这则成语故事,我不由得想起了二年级的事情。那时我的口算成绩非常差,可我漠不关心,总认为只要认真就可以了。但我的口算不但没有提升反而下降的更猛了。爸爸劝我:“赶紧练习口算吧!别再让口算成绩下滑了。”但我仍然置之不理,最后口算亮了红灯,我才抓紧练习口算,终于又取得了好成绩。
从这个故事中我明白了要及时纠正错误,还要听取别人的劝告,希望大家也可以知错就改。
成语故事作文 篇4
在愚公的家门前有两座大山:太行山和王屋山。
愚公一家从去年开始就在搬山了,现在已经把太行山搬一半了,大海也堆了四分之一了。可是愚公不开心他想:“我的朋友智叟,中了大奖去大城市了享福去了。而我却只能在这搬山。”没过多久智叟坐着私人飞机来到了愚公的'家,把飞机停到了愚公家门口下了飞机对愚公说:“我在大城市有了一个大房子,女儿嫁了个好人家资产过亿。你怎么还在这搬山呀”
愚公说:“那又怎么了再过三年就能搬完了,你能找几个人帮忙吗?”
智叟说:“不可能”说着说着就坐飞机走了。
三年后七十四岁的愚公终于把两座山搬走了,大海也堆满了。媒体得知这个消息后给了他们一千亿的大奖。智叟知道后对愚公说:“我们是朋友,你能给我点钱吗?”愚公说:“当初你都不给我钱也不帮我找人搬山,现在也不会给你的”
有了钱的愚公一家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怕困难,朝着一个方向努力。坚持不懈就会成功的。
成语故事作文 篇5
毛遂自荐
《史记·平原君列传》记载:
赵王使平原君求救于楚,平原君约其门下食客文武备具者二十人与之俱,得十九人,余无可取者。毛遂自荐于平原君。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称颂,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蚤得处囊中,乃脱颖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
春秋时,秦军在长平一线,大胜赵军。秦军主将白起,领兵乘胜追击,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
大敌当前,赵国形势万分危急。平原君赵胜,奉赵王之命,去楚国求兵解围。平原君把门客召集起来,想挑选20个文武全才一起去。他挑了又挑,选了又选,最后还缺一个人。这时,门客毛遂自我推荐,说:“我算一个吧!”平原君见毛遂再三要求,才勉强同意了。
到了楚国,楚王只接见平原君一个人。两人坐在殿上,从早晨谈到中午,还没有结果。毛遂大步跨上台阶,远远地大声叫起来:“出兵的事,非利即害,非害即利,简单而又明白,为何议而不决?”楚王非常恼火,问平原君:“此人是谁?”平原君答道:“此人名叫毛遂,乃是我的'门客!”楚王喝道:“赶快退下!我和你主人说话,你来干吗?”毛遂见楚王发怒,不但不退下,反而又走上几个台阶。他手按宝剑,说:“如今十步之内,大王性命在我手中!”楚王见毛遂那么勇敢,没有再呵斥他,就听毛遂讲话。毛遂就把出兵援赵有利楚国的道理,作了非常精辟的分析。毛遂的一番话,说得楚王心悦诚服,答应马上出兵。不几天,楚、魏等国联合出兵援赵。秦军撤退了。平原君回赵后,待毛遂为上宾。他很感叹地说:“毛先生一至楚,楚王就不敢小看赵国。”
【释读】毛遂自我推荐。比喻自告奋勇,自己推荐自己担任某项工作。
【成语故事作文】相关文章:
经典成语故事08-26
成语故事06-08
经典成语故事07-04
成语故事11-22
经典成语故事12-29
成语故事作文3篇11-24
高中成语故事12-31
鸡飞狗跳的成语故事11-23
中华成语故事08-24
古代成语故事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