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而立之年成语故事
而立之年成语故事1
【拼音】ér lì zhī nián
【典故】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论语·为政》
【释义】人到三十岁可以自立的年龄。后为三十岁的代称。
【用法】作定语、宾语;指30岁,用于男性
【结构】偏正式
【相近词】三十而立
【押韵词】天方夜谭、消释前嫌、先苦后甜、一偏之言、顿口无言、进道若蜷、无边无沿、不以规矩,不成方圆、缄口不言、尝鼎一脔。
【年代】古代
【谜语】30岁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孔子在鲁国政坛受排挤后,带领弟子们周游列国,经历卫、郑、陈、晋等地碰壁后,在蔡国闲居,孔子与弟子们谈起自己的经历,说他从30岁开始立志弘道,到现在快七十岁没能推销出仁政,感慨万千……宰予立即过来安慰孔子。
【成语示列】凡自以为识路者,总过了而立之年,灰色可拘了。 鲁迅《导师》
【其它使用】
◎ 是呵,你已经过了而立之年,你已经感受到了生活的严酷、无情。
◎ 当时,我和谢师兄距离而立之年还有不算太短的一段路程,适逢风华正茂的好时候。
◎ 搞文学,自己辛辛苦苦搞了二十年,如今都踏上四十岁的门槛了,究竟落下了些什么呢?记得二十多岁读大学时,心雄气傲,昂首天外,高山大河都踩在脚下,计划而立之年如何如何,不惑之年怎样怎样,似乎人世间所有轰轰烈烈的伟业都等着自己去做。
◎ 而立之年以后,我离开瓦屋纸窗的故乡,住屋之窗变为玻璃的。
◎ 1870年,沈家本的父亲病逝,时沈家本三十岁,正值而立之年,按中国古代的`孝道,父母丧应守三年,沈家本正不耐刑部烦事,便回浙江守丧,过了几年浪迹山水的轻松日子,其间他还到过杭州,重访其外祖父俞焜的故宅和墓地。
而立之年成语故事2
【汉字书写】:而立之年
【汉语注音】:ér lì zhī nián
【成语出处】:春秋.孔丘《论语.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成语语法】:偏正式;作定语、宾语;含褒义;指30岁,用于男性。
【而立之年的意思】:而立:代称三十岁。指一个人到了三十岁应该是人格自立、学识自立、事业自立的年龄。后为三十岁的代称。
【而立之年的近义词】:三十而立;
【而立之年的反义词】:;
【而立之年的故事】
春秋时期,孔子在鲁国政坛受排挤后,带领弟子们周游列国,经历卫、郑、陈、晋等地碰壁后,在蔡国闲居,孔子与弟子们谈起自己的经历,孔子推心置腹地说:“我十五岁孜孜不倦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感慨万千……宰予立即过来安慰孔子。
【而立之年例句】
柳渝《中国百年商业巨子》黄楚九和“上海大世界”:“黄楚九已经到了而立之年,雄心勃勃,志向高远。虽然药房的名声很大,生意更加兴隆,但他很不满足。”
鲁迅《呐喊.阿Q正传》:“谁知道他将到而立之年,竟被小尼姑害得飘飘然了。这飘飘然的`精神,在礼教上是不应该有的。”
黄祥豫《潘汉年在上海》情谊永存:“比潘汉年年长10岁的叶挺,倾听这位刚到而立之年、风度翩翩的同志和朋友侃侃而谈。”
【而立之年造句】
刚毕业初出茅庐的他就牛刀小试开始艰辛的创业,到了而立之年便成为了赫赫有名的企业家。
他还没过而立之年相亲的媒人早已经门庭若市,许多达官贵人都希望他能够成为自已的乘龙快婿。
【而立之年成语故事】相关文章:
成语故事06-08
成语故事11-22
经典成语故事12-29
经典成语故事08-26
经典成语故事07-04
中国经典成语故事12-17
经典儿童成语故事06-20
历史成语故事07-09
成语故事的剧本05-27
儿童成语故事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