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江畔独步寻花阅读答案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我们时常需要做些阅读题,而与阅读题如影随形的则是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由资深教育者参与拟订的。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算得上好阅读答案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江畔独步寻花阅读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江畔独步寻花阅读答案1
五、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江畔独步寻花(其五)
杜甫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芙蓉二绝(其二)
刘克庄
池上秋开一两丛,未妨冷淡伴诗翁。
而今纵有看花意,不爱深红爱浅红。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师塔巍然静立,江水东流而去,作者着意描绘一幅秀美的锦江图景。
B、杜诗写春光与微风作伴,将自然景物人格化,状写春景倦懒可爱之态。
c、两诗将花作为吟咏对象,仅“一簇”或“一两丛”,却能见出季节景致。
d、春日桃花与秋日木芙蓉应时而开,自由绽放,展现自然的生机与美丽。
15、两诗结句仅一字之差,却表现了作者不同的心境,请简要分析。
答案:
14、B
15、①杜诗认为无论桃花深红还是浅红,都惹人喜爱,表现爱花、赏花的喜悦之情;
②刘诗在两种花色中偏爱浅红,表现了平和淡然、不为外物所扰的`心境。
【解析】
1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B、“状写春景倦懒可爱之态”错,“春光懒困倚微风”,温暖的春天使人困倦,只想倚着春风小憩,是写人在春景中的慵懒状态,而非写春景的倦懒之态。
故选B。
1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字,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杜甫的诗句“可爱深红爱浅红”,意思是“究竟是爱深红还是更爱浅红呢”,在两种颜色之中,作者不能比较出更爱哪种颜色,表现了两者之间的难以取舍,表达了对春花的喜爱之情;
刘克庄的诗句“不爱深红爱浅红”,意思是“不喜爱深红色,喜爱的是浅红色”,作者在两种颜色中有一个明确的喜爱者,表现了作者不为外物所扰的心境,体现的是作者坚定而平和的态度。
江畔独步寻花阅读答案2
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留连:______________________
恰恰: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江畔独步寻花》这首诗作者是_________代的___________。他与_________、__________并称为唐代三大诗人。他被世人尊为“__________”。他的诗被后人称为“_____________”。《江畔独步寻花》这首诗是描写 ________________(季节)景色的诗,展示了一副__________的春景图。写这个季节的诗还有 ________________,默写其中的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江畔独步寻花阅读答案。
____________________。诗人“寻花”的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诗人“寻花”时看到的美景是__________________,诗人“寻花”时,听到的声音是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押韵的'字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诗句中那个词用得好?说出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一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从哪里可以感受出来?(结合诗句具体分析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品词析句。江畔独步寻花阅读答案。
(1)诗句“留连戏蝶时时舞”。“留连”是形容___________________的样子。花枝上彩蝶蹁跹,因恋花而“留连”不去,暗示出花_______________。这句从侧面写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实诗人也被万紫千红的春花所吸引而留连忘返。
(2)诗句“自在娇莺恰恰啼”。“娇”是形容莺歌_______________。“恰恰啼”是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因为诗人内心欢愉,所以想当然地认为黄莺是特意为自己歌唱。这与上句说彩蝶留连春花一样,都是的______________手法。诗人运用这一手法的作用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类题材,杜甫在“花满蹊”后,再加“千朵万朵”,更添蝶舞莺歌,景色就秾丽了。这种写法,可谓前无古人。
7、选出解释正确的一项。
①“黄四娘家花满蹊”中的“蹊”是:( )
A 小路 B 花园 C 菜圃 D 门口
②“自在娇莺恰恰啼”中的“恰恰”是:( )
A “正好”之意,副词。
B “悠闲”、“不紧不慢”,副词。
C 象声词,表现出和谐悦耳的鸟鸣声。
D 副词,鸟叫的声音。
8、《江畔独步寻花》中的对偶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江畔独步寻花阅读答案3
江畔独步寻花(其五)
杜甫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芙蓉二绝(其二)
刘克庄
池上秋开一两丛,未妨冷淡伴诗翁。
而今纵有看花意,不爱深红爱浅红。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师塔巍然静立,江水东流而去,作者着意描绘一幅秀美的锦江图景。
B.杜诗写春光与微风作伴,将自然景物人格化,状写春景倦懒可爱之态。
C.两诗将花作为吟咏对象,仅“一簇”或“一两丛”,却能见出季节景致。
D.春日桃花与秋日木芙蓉应时而开,自由绽放,展现自然的生机与美丽。
16、两诗结句仅一字之差,却表现了作者不同的心境,请简要分析。
答
15、B.“状写春景倦懒可爱之态”错,“春光懒困倚微风”,温暖的春天使人困倦,只想倚着春风小憩,是写人在春景中的.慵懒状态,而非写春景的倦懒之态。
16、①杜诗认为无论桃花深红还是浅红,都惹人喜爱,表现爱花、赏花的喜悦之情;
②刘诗在两种花色中偏爱浅红,表现了平和淡然、不为外物所扰的心境。
江畔独步寻花阅读答案4
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其三
江深竹静两三家,多事红花映白花。
报答春光知有处,应须美酒送生涯。
其四
东望少城花满烟,百花高楼更可怜。
谁能载酒开金盏,唤取佳人舞绣筵?
15.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首诗的起句写江深竹静、几户人家是为创造一种静谧的环境,以衬托下句对花的描写。
B.第一首诗的末两句把春光拟人化,似乎有所妙悟,也似有所解脱,但其深情,仍该是爱花。
C.第二首诗的前两句写浣花溪边的繁花缤纷,又想象成都少城之花,花朵很少,有怜惜之感。
D.第二首诗的末两句以发问作结,“谁能”“唤取”等词实叹招饮无人,徒留想象,余韵无穷。
16.明人王嗣爽在《杜臆》中评价《江畔独步寻花(其三)》时说,“红花、白花,人所不屑道,而添上‘多事’便奇”,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请简要分析。(6分)
答
15. C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花朵很少,有怜惜之感”望文生义,“东望少城花满烟,百花高楼更可怜”写作者于浣花溪畔向东望,少城之内繁花如烟雾弥漫一般;而自高楼观百花,则更惹人怜爱,并没有“花朵很少”惹人怜惜之意。
16.①“人所不屑道”的原因是红花、白花只是极为平常的花。②而“多事”两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突显红花、白花的生机活力,使寂静之处显得热闹;③动静相生,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每点 2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作答时,要仔细理解明人王嗣奭评价的含意,一是要解释“人所不屑道”的原因,即“红花、白花”是在“江深竹静”之处的几户普通人家生长的,这些花都很平常;二是要解释“多事”的奇妙之处,作者写红花“多事”,偏要与沉静的白花相映照,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红花”的生机活力,与“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有异曲同工之妙。三是要点明所写内容表达的情感,作者寓情于景,表达了其对花的喜爱之情。
江畔独步寻花阅读答案5
江畔独步寻花(其五)
杜甫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江畔独步寻花(其六)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6、下列作品和这两首诗情感基调最为接近的一项是()(3分)
A. 《春望》 B.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C. 《石壕吏》 D. 《绝句(迟日江山丽)》
7、两首诗写“花”,分别运用了衬托和侧面描写的手法,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5分)
8、杜甫眼中,花是美丽的.:一种是自由生长,一种是精心管护。由花及人,谈谈这组诗给你的启发。(3分)
答
6、D
7、前诗先写没有景致,使人懒困无聊;然后鲜艳的桃花突现;精神为之一振。以前衬后,突出桃花的惊艳夺目。后诗蝶飞莺啼,皆因花使然,侧面烘托花的芬芳鲜艳。
8、我们都希望做生活、学习的主人,宽松、自由的环境有利于我们个性的发展;但是我们也需要师长们的引导和培养。
【江畔独步寻花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江畔独步寻花改写作文03-04
《海棠花》阅读答案11-09
陈与义《寻诗两绝句》阅读答案06-19
敬畏生命的依米花阅读答案03-18
寻花的作文03-22
定风波·赠杜鹃花 阅读答案03-26
母亲的答案阅读题答案02-02
白鹭阅读答案09-25
《陈嘉庚》阅读及答案06-18
《丰碑》阅读答案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