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题岳阳楼》阅读练习及答案
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许多人都需要跟练习题打交道,多做练习方可真正记牢知识点,明确知识点则做练习效果事半功倍,必须双管齐下。你知道什么样的习题才算得上好习题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题岳阳楼》阅读练习及答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题岳阳楼》阅读练习及答案1
比较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24——27题(共10分)
〖甲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岳阳楼记》节
〖乙范文正公守邠(bīn)州,暇日率僚属(部属)登楼置酒,未举觞(shāng),见缞绖(cuī dié 丧服)数人营理葬具者。公亟(jí急迫地)令询之,乃寓居士人(寄居在外的读书人)卒于邠,将出殡近郊,赗(fènɡ)敛棺椁(下葬的物品)皆所未具。公怃然(失意的样子),即彻(“通撤”)宴席,厚赒(zhōu救济)给之,使毕其事。坐客感叹有泣下者。(《范仲淹罢宴》)
24.解释加点词的意思。(2分)
(1)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 (2) 而或长烟一空 ( )
(3) 暇日率僚属登楼置酒( ) (4) 乃寓居士人卒于邠( )
25.翻译句子(4分)
(1)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2分)
译文:
(2) 坐客感叹有泣下者。(2分)
译文:
26.〖甲文中的“古仁人”有怎样的胸襟和抱负?用原文中语句回答。请再举出一个具有这样胸襟或抱负的“古仁人”的事例。(2分)
答:
27.从〖乙文中摘录出最能体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思想的有关词句。(2分)
参考答案:
24、(1)国都 (2)全 (3)摆放,放置 (4)死 (2分,每空0.5分)
25、(1)我曾经探求过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意近即可)(2分)
(2)在座的客人因此而感动叹服甚至有流下眼泪的。(意近即可)(2分)
26、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1分)如: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1分,事例符合即可)
27、公怃然,即彻宴席,厚赒给之,使毕其事。(2分)
《题岳阳楼》阅读练习及答案2
题岳阳楼
白居易
岳阳城下水漫漫,独上危楼凭曲阑。
春岸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
猿攀树立啼何苦,雁点湖飞渡亦难。
此地唯堪画图障,华堂张与贵人看。
(1)①颔联写洞庭湖春涨之时远连云梦、西近长安,用夸张手法正面写洞庭湖的浩瀚无际;②颈联写善飞之雁难以渡湖,侧面烘托洞庭湖的浩瀚无际。
(2)洞庭湖风景壮阔美丽,但只能画成图画,张挂在豪华的大厅里,让那些贵人们赏玩;而途经此地只感到苦难。蕴含着诗人羁旅漂泊之感和对贵人们的怨愤。
阅读练习二:
(1)本诗的前两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请结合诗歌具体分析。(3分)
(2)本诗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具体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前四句描绘了洞庭湖的宏伟阔大。(1分)漫漫一词给人一种水势浩瀚、无边无际的印象(1分)三、四句对洞庭湖的广阔浩瀚作了进一步的具体描绘。洞庭春涨,既远连云梦,傍晚夕阳返照水面之处,又距长安不远,如此夸张洞庭湖壮阔的晚景,使读者对洞庭湖之宏大有了具体可感的认识。(1分)
(2)第二句,独既是实写,说他一个人登楼远眺,也虚写他常年贬官在外,远离京城,饱尝孤独之感。(1分)第四句,表面描绘洞庭晚景的壮阔,却寄寓着作者对京城的眷恋之情。(1分)第五、六句用猿啼、雁渡抒发天涯沦落之感,与上文近长安相照应。(1分)最后两句说洞庭风景壮阔、优美,画成图障,张挂在豪奢的大厅里,让那些贵人们赏玩,或许可以使他们稍稍懂得猿啼雁飞、流民逐客行旅风波之苦。含蓄地抒发诗人羁旅漂泊之感和对贵人们的怨愤。(1分)
赏析:
这是元和十四年(819)春,白居易自江州赴忠州刺史任,经过岳阳时留下的`作品。诗人几经贬谪,不堪流离漂泊之苦,所以在他描写湖光山色的风景诗中,也透露出淡淡的哀怨和对京城的眷恋之情。
作品的前四句中有三句描绘了洞庭湖的宏伟阔大。首句岳阳城下水漫漫中漫漫一词富于形象性。诗人《新乐府海漫漫》:海漫漫,直下无底旁无边。所以漫漫.一词给人造成一种水势浩瀚、无边无际的印象。三、四句春岸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对洞庭湖的广阔浩瀚作了进二步的具体描绘。云梦泽是古代楚地七大泽之一,方圆八、九百里。洞庭春涨,既远连云梦,傍晚夕阳返照水面之处,又距长安不远,如此夸张洞庭湖壮阔的晚景,使读者对洞庭湖之宏大有了具体可感的认识。同时这句话又暗用晋明帝(司马绍)日远长安近的典故。诗人看见夕阳返照之处,不由得想起了长安,想到自己由江州赶赴岳州,和长安又近了一步。所以这句诗表层意思是运用夸张手法,描绘洞庭晚景的壮阔,深层却寄寓着作者对京城的眷恋之情。五、六句猿攀树立啼何苦,雁点湖飞渡亦难用猿啼、雁渡抒发天涯沦落之感,与上文近长安相照应。试思水阔天长,大雁且飞渡不过,不得不频频落水休息人又何以轻易跨越?现在我们反过来看诗的第二句独上危楼凭曲阑,独既是实写,说他一个人登楼远眺,同时也虚写他常年贬官在外,远离京城,饱尝孤独之感。所以他看到夕阳返照之处,很自然地就想到了长安,听到猿啼,看到雁飞就感到世事的艰难。这几句都是见景生情,情寓景中,前后照应,既描绘了洞庭的阔大不凡,又抒发了诗人漂泊天涯、眷念京城的痛苦。.诗的最后两句说洞庭风景壮阔、优美,可以画成图障,张挂在豪奢的犬厅里,让那些贵人们赏玩,.或许可以使他们稍稍懂得猿啼雁飞、流民逐客行旅风波之苦。从而含蓄地抒发诗人羁旅漂泊之感和对贵人们的怨愤。
《题岳阳楼》阅读练习及答案3
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作答。
题岳阳楼①刘仙伦八月书空雁字联,岳阳楼上俯晴川。水声轩帝②钧天乐③,山色玉皇香案烟。大舶驾风来岛外,孤云衔日落吟边④。东南无此登临地,追我飘飘意欲仙。
注释:①本诗写于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秋,诗人从靖康元年春避难南奔,至此已经流浪近三年。②轩帝:华夏始祖黄帝轩辕氏,传说黄帝在洞庭湖演奏咸池之乐。③钧天乐:钧天广乐的简称,是神话中天神的音乐。④吟边:思绪所到之处,此处指天边。
(1)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以岳阳楼为立足点,从多角度描写了洞庭湖的景观,抒发了热爱自然、宠辱皆忘的愉悦心情。
B、首联既点出登楼的时间,也描写了高空雁行书字的景象,与下联湖面水势相互映村。
c、颔联调动视觉和听觉,描绘洞庭湖的涛声和连绵的群山比喻新奇生动,为最物笼罩上一层奇幻、神秘的色彩。
d、颈联景物描写由近及远,富有层次性,整个画面丰富多彩、刚柔相济,作者将自己丰富的情感寄寓在景物之中。
(2)诗歌的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尾联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
14、(1)A
(2)大船乘风破浪从远处山岛之间驶来,晴空里一朵孤云衔着落日沉向吟边,描绘出一幅苍茫壮阔的画面。
(3)①结尾点题,收束全诗,诗句最后回扣了题目“题岳阳楼”和第二句,以感情收束全诗;
②与“东南地”对比,卒章显志,表达了对南宋政局的不满;
③抒发感情,写诗人登岳阳楼的感受:飘飘欲仙,暂忘烦忧。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赏析诗歌手法的能力。
A、“抒发了热爱自然、宠辱皆忘的愉悦心情”错误,抒发了诗人热爱祖国山河的逸致豪情。
【《题岳阳楼》阅读练习及答案】相关文章:
经典阅读题及答案07-28
雷雨阅读练习及答案11-24
母亲的答案阅读题答案02-02
阙题阅读答案09-14
经典阅读题及答案(必备)07-20
阅读题和答案07-30
《敬畏自然》阅读练习及答案06-21
《天职》阅读答案阅读题原文06-25
萧红《初冬》阅读练习和答案11-15
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