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壹学网>阅读理解>阅读答案>遣兴阅读答案

遣兴阅读答案

时间:2023-08-14 16:47:39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遣兴阅读答案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我们经常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由资深教育者参与拟订的、对有关阅读题所做的解答。大家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好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遣兴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分享。

遣兴阅读答案

遣兴阅读答案1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8分)

  西江月遣兴

  辛弃疾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功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注:辛弃疾中年遭馋劾,赋闲20年。

  (1)全篇围绕哪一个字组织内容?请简要分析。(4分)

  (2)“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是什么意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案

  14、答案:(1)醉。(1分)

  上片写“醉”的原因:借酒浇因现实而带来的愁。下片描写醉态,表现醉性、醉情。“松边醉倒”、“问松”、“疑松来扶”、“推松曰去”,通过人物的语言、心理和动作描写,表现出词人可掬的'醉后情形和倔强性格。(3分)

  ——答出醉因、醉态、醉性三层意思,稍有分析,就是满分。

  (2)表面是说相信古书没有一点好处,实则指古书上尽管有许多“至理名言”,现在却行不通,现实不能让人满意。(2分)流露出词人对现实的愤激不满之情。(2分))

遣兴阅读答案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艺术是意造空中楼阁来慰情遣兴。诗人在做诗时的心理活动到底像什么样,我们最好拿一个艺术作品做实例。比如王昌龄的《长信怨》:“奉帚平明金殿开,暂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王昌龄不曾留下记载,告诉我们他做诗时的心理历程。但是我们用心理学的帮助来从文字上分析,也可以想象大概。他做这首诗时必定使用了想象。

  想象就是在心里唤起意象。想象有再现的,有创造的。一般的想象大半是再现的。艺术作品不能不用再现的想象。比如这首诗里“车帚”、 “金殿”、 “玉颜 ”、“寒鸦”、“日影”、“团扇”、 “徘徊”等等,在独立是都只是再现的想象,诗做出来总须旁人能读懂,懂得这是能够唤起以往的经验来印证,用以往的经验来印证新经验大半凭借再现的想象。

  但是只有再现的想象决不能创造艺术。艺术既是创造的,就要用创造的想象。创造的想象也并非无中生有,它仍用已有的意象,不过把它们加以新配合。王昌龄的《长信怨》精彩全在后两句,这后两句就是用创造的想象做成的。个个人都见过“寒鸦”和“日影”,却从来没有人想到诗的主人班婕妤的“怨”可以见于带昭阳日影的`寒鸦。但是这话一经王昌龄说出,我们就觉得它实在是至情至理。从这个实例来看,创造的定义就是:平常的旧材料之不平常的新综合。

  王昌龄的题目是《长信怨》。“怨”,是一个抽象的字,他的诗却画出一个如在目前的具体的情境,不言怨而怨自见。艺术不同于哲学,它最忌讳抽象。

  从理智方面看,创造的想象可以分析为两种心理作用:一是分想作用,一是联想作用。

  “分想作用”就是某一个意象和与它相关的许多意象分开而单提出来,诗的分想作用是选择的基础。有分想作用而后有选择,只是选择有时就已经是创造。

  不过创造大半是旧意象的新综合,综合大半借“联想作用”。联想是知觉和想象的基础。艺术不能离开知觉和想象,就不能离开联想。我们曾经把联想分为“接近”和“类似”两类。比如这首诗里所用的“团扇”这个意象,在班婕妤自己第一次用它时,是起于类似联想,因为她见到自己色衰失宠类似秋天的弃扇;在王昌龄用它时则起于接近联想,因为他读过班婕妤的《怨歌行》,提起班婕妤就因经验接近而想象到团扇的典故。不过他自然也可以想到她和团扇的类似。

  因为类似联想的结果,物固然可以变成人,人也可以变成物,物变成人通常叫做“拟人”。《长信怨》的“寒鸦”是实例,鸦是否能寒,我们不能直接感觉到,我们觉得它寒,便是设身处地地想。不但如此,寒鸦在这里是班婕妤所羡慕而又妒忌的受恩承宠者,它也许是隐喻赵飞燕。

  人变成物通常叫做“托物”,班婕妤好自比“团扇”,就是托物的实例。“托物”者大半不愿直言心事,故婉转以隐语出之。

  (选自朱光潜《谈美》,有删改)

  6.下列对文中“想象”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想象就是在心里唤起意象,也就是用以往的经验来印证新经验,从而创造出艺术作品。

  B.创造的想象是用已有的意象重新配合来创造艺术,再现的想象则是通过再现以往的意象来独立创造艺术。

  C.只有再现的想象决不能创造艺术,这是因为它并非平常的旧材料之不平常的新综合。

  D.创造的想象心理作用分为分想与联想,有分想作用而后有选择,选择就是创造,诗有时只要有分想作用就可以做成。

  答案:C。解析A.依据“想象有再现的,有创造的。一般的想象大半是再现的”可判断“也就是”不正确。B.“独立创造艺术”之“独立”缺乏依据。D.“选择就是创造”错了,原文是“只是选择有时就已经是创造”。

  7.下列从创造的想象角度对王昌龄《长信怨》一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中“奉帚”、“金殿”、“玉颜”、“寒鸦”、“日影”、“团扇”、“徘徊”等,在独立时都不是创造的想象,可见《长信怨》的创作不一定用创造的想象。

  B.“怨”,是一个抽象的字,而王昌龄的“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却运用创造的想象画出一个如在目前的“怨”的情境,从而完成了一次艺术创造。

  C.诗中“团扇”这一意象的使用,在班婕妤的笔下起于类似联想,而王昌龄诗中则起于接近联想,所以同一意象不同的作者使用时可以有不同的类型。

  D.班婕妤没有将君恩的中断与失宠之悲直接表露,而以“团扇”自比,托物以言其志,这也是一种创造的想象。

  答案:A。依据文中“王昌龄的《长信怨》精彩全在后两句,这后两句就是用创造的想象做成的”可判断。

  8.根据本文信息,下列古时词中不属于“拟人”的一项是

  A.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B.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C.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D.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答案:C。解析:按本文信息,物变成人通常叫做“拟人”A.“潜” B.“厌言” D.“ 愁”

遣兴阅读答案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2分)

  莽遣中郎将蔺苞、副校尉戴级将兵万骑,多赍珍宝至云中塞下,诏诱呼韩邪诸子,欲以次拜为十五单于。苞、级使译出塞,诱呼左犁污王咸、咸子登、助三人至。至则胁拜咸为孝单于,助为顺单于,皆厚加赏赐;传送助、登长安。莽封苞为宣威公,拜为虎牙将军;封级为扬威公,拜为虎贲将军。单于闻之,怒曰:“先单于受汉宣帝恩,不可负也。今天子非宣帝子孙,何以得立!”遣左骨都侯、右伊秩訾王呼卢訾及左贤王乐将兵入云中益寿塞,大杀吏民。是后,单于历告左右部都尉、诸边王入塞寇盗,大辈万余,中辈数千,少者数百,杀雁门、朔方太守、郡尉,略吏民畜产,不可胜数,缘边虚耗。

  是时诸将在边,以大众未集,未敢出击匈奴。讨秽将军严尤谏曰:“臣闻匈奴为害,所从来久矣,未闻上世有必征之者也。后世三家周、秦、汉征之,然皆未有得上策者也。周得中策,汉得下策,秦无策焉。当周宣王时,猃狁内侵,至于泾阳;命将征之,尽境而还。其视戎狄之侵,譬犹蚊虻,驱之而已,故天下称明,是为中策。汉武帝选将练兵,约赍轻粮,深入远戍,虽有克获之功,胡辄报之。兵连祸结三十余年,中国罢耗,匈奴亦创艾,而天下称武,是为下策。秦始皇不忍小耻而轻民力,筑长城之固,延袤万里,转输之行,起于负海;疆境既完,中国内竭,以丧社稷,是为无策。今天下遭阳九之厄①,比年饥馑,西北边尤甚。发三十万众,具三百日粮,东援海、代,南取江、淮,然后乃备。计其道里,一年尚未集合,兵先至者聚居暴露,师老械弊,势不可用,此一难也。边既空虚,不能奉军粮,内调郡国,不相及属,此二难也。计一人三百日食,用十八斛,非牛力不能胜;牛又自当赍食,加二十斛,重矣;胡地沙卤,多乏水草,以往事揆之,军出未满百日,牛必物故且尽,余粮尚多,人不能负,此三难也。胡地秋冬甚寒,春夏甚风,多赍釜、薪炭,重不可胜,食饮水,以历四时,师有疾疫之忧,是故前世伐胡不过百日,非不欲久,势力不能,此四难也。辎重自随,则轻锐者少,不得疾行,虏徐遁逃,势不能及。幸而逢虏,又累辎重;如遇险阻,衔尾相随,虏要遮前后,危殆不测,此五难也。大用民力,功不可必立,臣伏忧之!今既发兵,宜纵先至者,令臣尤等深入霆击,且以创艾胡虏。”莽不听尤言,转兵谷如故,天下骚动。数年之间,北边虚空,野有暴骨矣。(选自《资治通鉴?汉纪二十九王莽中始三年》)

  ①阳九之厄:指灾难之年或厄运。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多赍珍宝至云中塞下 赍:携带

  B.兵连祸结三十余年,中国罢耗 罢:通“疲”

  C.以往事揆之 揆:揣度,估量

  D.虏要遮前后 要:如要,要是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是时诸将在边,以大众未集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B.命将征之,尽境而还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C.南取江、淮,然后乃备 而后乃今将图南

  D.军出未满百日,牛必物故且尽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古今有相同意义的一项是

  A.历告左右部都尉、诸边王入塞寇盗

  B.疆境既完,中国内竭

  C.兵先至者聚居暴露

  D.令臣尤等深入霆击

  “莽遣中郎将蔺苞、副校尉戴级将兵万骑”阅读答案及翻译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莽当政后,对北方匈奴政权采取了拉拢分化政策,让蔺苞、戴级用丰厚的珍宝招诱呼韩邪部并加封官爵,试图割裂其势力,因而激怒了单于,给边关带来了灾祸。

  B.北方边境的汉与外民族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汉代以前的历代执政者处理这一矛盾的策略也各不相同。做得最差的是秦始皇,较好的是周宣王,然而都没有解决双方的对立,都不是最好的办法。

  C.要发兵征讨边关,王莽政权势必面临一系列的难题,而这些难题的核心是军用物资的征集和调运。讨秽将军严尤清醒地认识到严峻的现实,以致俯卧床榻也深深忧虑,所以向王莽真诚直谏。

  D.通过本文中的事实和古今更多的史实可以看出,在封建统治时代,要达成中外民族的和解,双方统治阶级之间的相互认可和和解往往起着重要的作用。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深入远戍,虽有克获之功,胡辄报之。(3分)

  (2)筑长城之固,延袤万里,转输之行,起于负海。(3分)

  [参考答案]

  1.D(要:拦截)

  2.C(C、均为:才。A、因为/凭借;B、就/来;D、将要/尚且)

  3.D(D、向纵深进入。A、侵犯/敌寇盗贼;B、中原/国名;C、露天居住/显露)

  4.C(文中“臣伏忧之”的“伏”为谦辞,不能理解为“俯卧床榻”)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向纵深进攻,到遥远的地带驻守,虽然有战胜敌人和缴获战利品的功勋,但匈奴也总是反攻报复。(3分)

  (2)修筑起坚固的长城,延展它的长度达万里之遥,运输和调运的举动,从靠近海边的地方开始。(3分)

  【译文】王莽派中郎将蔺苞、副校尉戴级率领一万骑兵,携带大量金银财宝前往云中边塞,招致引诱匈奴呼韩邪单于的儿子们,打算依照顺序封他们为十五个单于。蔺苞、戴级派翻译出塞,将左犁污王栾提咸,以及栾提咸的儿子栾提登、栾提助等三人,诱骗到云中塞下。他们到达后,就用威胁的手段,封栾提咸为孝单于,栾提助为顺单于,都给予厚重的.赏赐,用朝廷驿车把栾提登、栾提助送到长安。王莽封蔺苞为宣威公、任命为虎牙将军,封戴级为扬威公、虎贲将军。匈奴单于栾提知听到上述消息,勃然大怒,说:“先单于受过汉宣帝的恩惠,不能辜负。现在中国皇帝并不是宣帝子孙,恁什么坐上宝座?”于是派左骨都侯、右伊秩訾王栾提呼卢訾、左贤王栾提乐,率军进攻云中郡益寿塞,大肆屠杀中国官吏和平民。从这以后,匈奴单于栾提知逐个地告诉左右部都尉、各沿边亲王,侵入中国边塞进行攻掠,规模大时有一万余人,中等规模有数千人,规模小时则数百人。他们击杀雁门太守、朔方太守,及这两郡的都尉,掳掠官吏百姓、牲畜财产,不可胜数,沿边一带郡县空虚衰败。

  这时,在北方边塞的各位将军因大军集结没有完成,不敢出击匈奴。讨崐将军严尤上书建议说:“我听说匈奴侵害中国,为时已久,汉有听说上古之世有非征伐不可的事。后来,周、秦、汉三代王朝才用武力攻击,然而所用的全不是上等策略。周朝用的是中策,汉朝用的是下策,秦朝则没有策略。周宣王时代,猃狁部落侵扰中原,前锋直抵泾阳,周朝命将领征伐,把他们逐出境外,即行班师。宣王看待外族的侵扰,犹如蚊子、虱子,驱赶掉也就算了,所以天下称颂英明,这是中等策略。汉武帝挑选将领,训练军队,携带轻便的装备和粮草,深入遥远的敌人心脏地带,虽然有克敌制胜和获得战利品的功勋,但匈奴反攻,以致兵连祸结三十余年,中国疲惫虚耗,匈奴也受到创伤,从而天下人称之为‘武帝’,这是下等策略。秦始皇忍不住小的耻辱,轻率地浪费民力,修筑长城,坚固结实,长达万里,运输调动,从海滨开始,虽然保持疆界完整,但中国内部枯竭,因而丧失政权,应是没有策略。而今,国家正遭受灾荒,连年饥馑,西北边陲,尤其严重。而朝廷却动员大军三十万人,供给三百天口粮,东方搜刮到海滨、贷山,南方搜刮到长江、淮河,然后才齐备。计算道路,大军一年都还不能集合。先到边塞的军队聚居在露天,士气已衰,武器已钝,在气势上已不可以作战,这是困难之一。边塞既然已经空虚,无法供应粮秣,从内地各郡各封国征集运送,又相互接续不上,这是困难之二。总计一个士兵三百天所用干粮,就要十八斛,不用牛力运输,是不能胜任的。而牛本身也要饲养,再加二十斛,负担就更重了。匈奴境内,都是沙漠碱地,大多缺乏水草,拿往事揣度,大军出发不满一百天,牛一定几乎全部倒毙,剩下的粮秣还很多,士兵却无法携带,这是困难之三。匈奴地区秋冬之季天气苦寒,而春夏又有大风,军队要多带炊具、木柴、炭火,重得几乎搬运不动。吃干粮饮水,经历一年四季,军队里会有发生疾病瘟疫的忧虑。

  因此从前讨伐匈奴的军事行动不超过一百天,并不是不想持久,而是力量不够,这是困难之四。大军自己携带物资补给品,则轻装的精锐部队很少,不能快速推进,即使敌人慢慢撤退,也无 法追及。幸而追及,又被物资等拖累。如果遇到险要而难于通行的地方,大军鱼贯而进,后面马头紧接前面马尾,敌人前后夹攻,危险不能测度,这是困难之五。大量使用民力,功业又未必能够建立,所以我深深地忧虑!而今既然已经征调军队,应该让先到边塞的部队发动攻击。命令臣严尤等深入敌境,以雷霆万钧之势进击,给匈奴一个重创。”王莽不听严尤的建议,如同从前一样,把战士跟粮秣输往边塞,于是天下动乱不安。几年之间,北方边疆一片荒凉,野外有无人掩埋的白骨。

遣兴阅读答案4

  遣兴五首(其三)

  杜甫

  漆有用而割,膏以明自煎。

  兰摧白露下,桂折秋风前。

  府①中罗旧尹,沙道②尚依然。

  赫赫萧京兆③,今为时所怜。

  【注】①府,相府。天宝年间,京兆尹常被宰相罗致为私党。②沙道,见于《大唐传》:“天宝二载,因箫京兆奏,于要路筑甬道,载沙实之,属于朝堂。”③萧京兆,指萧炅,杜甫的朋友,曾任京兆尹,因杨国忠诬奏而被贬。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颔联“摧”“折”写出了兰草、桂花的衰落,兰草在白露过后而衰败,桂花在秋风吹起时而掉落。

  B.“府中罗旧尹”句交代了萧炅为国为民的'为官态度,即他积极在相府中结交能定国安邦的人才。

  C.“赫赫”,昌盛的样子,形象地刻画出萧炅任京兆尹时的盛况,“尚依然”承上启下,过渡到下文的“今”。

  D.末句侧面烘托,从时人对萧炅命运的反应落笔,让人想象萧炅此时的悲惨境况,感染力强。

  15.诗歌首联表达了什么意思?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答案:

  14.B

  15.意思:漆因为有用,人们在取它时,漆树就会遭到切割;油脂可以照明,燃烧时它自身必然会消融。(3分)情感:表达对萧炅因才遭折的同情(或:表达了对戕害有才能官员的杨国忠之流的愤怒)。(3分)(意思对即可)

遣兴阅读答案5

  遣兴

  陆游

  辙迹当年遍九州,晚归始解卧林丘。

  爱身每戒玉抵鹊①,养气要如刀解牛。

  柔橹摇残天镜月,短筇②领尽石帆③秋。

  尽言未办常扃户④,竟是吾身得自由。

  [注]①玉抵鹊,亦作“玉抵禽”。用玉石投掷禽鸟,意谓物多则贱。此处转喻肆意挥霍。②短筇:竹子做成的手杖。③石帆,指石帆山。④扃户,指闭户。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写诗人晚年怀念过往,回忆自己的人生足迹,走向归隐山林的人生归宿。

  B.“玉抵鹊”“刀解牛”运用典故,写出了诗人晚归生活的状态和认识,启迪深远。

  C.颈联精于炼字,“摇残”“领尽”等词语用语精准,描绘出空旷悲凉的意境。

  D.全诗叙议结合,描写形象,以境寄情,首尾呼应,体现出整饬谨严的章法。

  16.本诗作于陆游晚年安居绍兴故园之时。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诗人写了哪些人生感悟。(6分)

  答

  15.C(3分)

  解析:“摇残”表现了水中倒影被涟漪冲散的景象,“领尽”指诗人拄着短杖踏遍了绍兴城郊的.每一个角落,全句描写出深邃、悠然的意境,表现悠然、恬淡的心境,故选C。

  16.(6分)

  (1)淡泊宁静;“晚归始解卧林丘”,人生短暂,人到晚年,无须太看重名利,学会放下无法实现的的抱负,回归淡泊。

  (2)修身养性;“爱身每戒玉抵鹊,养气要如刀解牛”,爱惜身体,不可肆意挥霍健康;注意修身养性,懂得养身之道。

  (3)热爱生活:“柔橹摇残天镜月,短筇领尽石帆秋”,寄情山水,热爱自然,经常泛舟远足,以排遣烦闷,保持心情畅快。

  (4)超脱世俗;“尽言未办常扃户,竟是吾身得自由”,安贫乐道,说多做少,闭门不出,也可以让身心自由,获得自我心灵的自由和精神的解放。

  (每答出一点给3分。“结合内容”1分,分析感悟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遣兴阅读答案6

  遣兴

  [清]袁枚

  爱好①由来落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

  阿婆还是初笄女②,头未梳成不许看。

  [注释]①爱好(hǎo):追求艺术价值高的诗作。②初笄(jī)女:刚成年的女子。

  8.这是一首论诗的绝句。请结合全诗,谈谈你对阿婆还是初笄女的理解。(3分)

  遣兴阅读答案

  8.(3分)这里的`阿婆喻指自己的诗作,还没有修改润色好,就像头未梳成的初笄女,是不肯让人欣赏的。(也可喻指诗人自己,他把自己当成写作的新手,因为写作水平不够高,所以不愿展示自己的作品。)

【遣兴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刻舟求剑》阅读答案08-27

《小池》阅读答案08-28

《燕子》阅读答案08-29

《竹》阅读答案09-01

《穷人》阅读答案09-02

《秋思》阅读答案02-15

《论语》阅读答案09-29

长城阅读答案12-14

新叶阅读答案12-16

门槛阅读答案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