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世界的青花瓷》阅读答案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我们时常需要做些阅读题,而与阅读题如影随形的则是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更快速地掌握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那么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世界的青花瓷》阅读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世界的青花瓷》阅读答案1
世界的青花瓷
在历史长河的演变中,艺术作为人类智慧的璀璨结晶,不仅映照历史的风貌,也会引领未来的发展。在四大古文明中唯一延续下来的中华文明,更是创造出无数令人称赞的艺术瑰宝。中华文明曾多次遭遇异域文明,相互间既有碰撞,更有融合。从大艺术史的角度观察,不同文明的碰撞和融合不仅可造成社会、经济运行结构上的变化,亦必激起艺术创新的波澜。以青花瓷为例,诸多学术研究和考古发掘均表明,异域文化对它的影响未曾歇止,它的创造和发展历程,深受伊斯兰文化因素的影响。
从汉代开始,因商贸活动而兴起的丝绸之路断断续续地联系着中华文明与两河流域文明。唐代制作的三彩陶器中便拥有大批异域商队的形象。南宋时期,由于陆路丝绸之路通道被迫切断,海上开辟的贸易通道开始更加昌盛。据记载,海上贸易带来的收益至少占南宋经济收入的20%,广州和泉州成为陶瓷出口的重要港口。
历史上这种基于经济需求而开展的贸易交流,为中国与伊斯兰世界之间的文化交流奠定了基础;1219年开始的蒙古汗国第一次西征,亦间接地推动了两种文化的进一步交流。此间,伊斯兰文化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本土陶瓷制造业的发展潮流。璀璨的元代青花瓷得以崭露头角,正是受惠于对两种不同文明先进技艺的撷取。
早在两宋时期,江西的景德镇在漫长的技术演变中便开创了瓷土加高岭土的“二元配方”,伊斯兰世界受到宋瓷影响,也开始改良釉面和纹饰。在伊斯兰世界,钴料被大批量用于装饰。这种钴蓝不仅仅是基于审美和自然资源的差异,更包含了浓厚的宗教色彩。由于伊斯兰世界对于中国瓷器的需求,新的器型和纹饰日益被景德镇的工匠熟练掌握,钴料也经由不同通道进入中国市场。这种青蓝色的颜料被称之为“苏麻离青”,波斯语意为“天空之色”。
“二元配方”的优势之一是高温烧造提升胎体韧性,以便制作大器,加上钴蓝釉下彩的工艺,使得中国出产的瓷器在伊斯兰世界需求量大增,且颇受皇家器重。帖木儿帝国的统治者便拥有为数可观的中国瓷器。奥斯曼帝国的皇室更是建立了独一无二的托普卡帕皇宫瓷器收藏。元代之后,青花工艺日渐成熟,器型纹饰渐渐融合,元曲故事和祥瑞图纹等开始出现于青花瓷之上,青花瓷成为世界文明融合的重要体现。
今天,我们驻足青花瓷前,依然可以追寻当年文明交流的踪影:大盘、大碗等器型皆源于伊斯兰世界,又在中国瓷器上发扬光大;以同心圆放射性展开的布局,用几何图形模仿金属器、玻璃器、染织、缠枝花卉、团花纹等多层次装饰绘画的技巧也和伊斯兰文明密不可分。
中国在历史上曾经闭关自守,但是中国艺术却从不孤单。在文明的碰撞下,不同地区的艺术往往互融互鉴。正是就此意义而言,青花瓷艺术不仅是中国艺术的瑰宝,更是世界文明史的结晶。(选自《人民日报》)
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中华文明曾多次遭遇异域文明,相互间既有碰撞,更有融合。
B.由于伊斯兰世界对于中国瓷器的需求,新的'器型和纹饰日益被景德镇的工匠熟练掌握,钴料也经由不同通道进入中国市场。
C.以青花瓷为例,诸多学术研究和考古发掘均表明,它的创造和发展历程,深受伊斯兰文化因素的影响。
D.因为陆路丝绸之路通道被迫切断,海上开辟的贸易通道开始更加昌盛,所以青花瓷是世界的。
2.下列表述属于“青花瓷深受伊斯兰文化因素的影响”的一项是( ) (3分)
A.中国出产的瓷器在伊斯兰世界需求量很大,且颇受皇家器重。
B.伊斯兰世界受到宋瓷影响,也开始改良釉面和文饰。
C.中国传统瓷器相对小巧,青花瓷中却有一类装饰用的大型盘、碗。
D.在伊斯兰世界,钴料被大批量用于装饰。这种钴蓝不仅仅是基于审美和自然资源的差异,更包含了浓厚的宗教色彩。
3.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广州和泉州是南宋陶瓷出口的重要港口,其创造的收益至少占南宋经济收入的20%。
B.贸易交流和蒙古汗国的西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本土陶瓷制造业的发展潮流并推动了元青花的出现。
C.中国在历史上曾经闭关自守,导致了中国艺术的孤单,不同地区的艺术无法互融互鉴。
D.唐代制作的三彩陶器中拥有大批异域商队的形象,是海上开辟的贸易通道更加昌盛的影响。
参考答案
1. D 解析:强加因果。
2. C 解析:A、B两项说的是中国瓷器对伊斯兰世界的影响。D项所说情况是伊斯兰世界的。
3. B 解析:A项占20%的是整个海上贸易的收益。C项原文是“中国在历史上曾经闭关自守,但是中国艺术却从不孤单。在文明的碰撞下,不同地区的艺术往往互融互鉴。”D项唐代制作的三彩陶器中拥有大批异域商队的形象是因为丝绸之路提供了联系。
《世界的青花瓷》阅读答案2
在历史长河的演变中,艺术作为人类智慧的璀璨结晶,不仅映照历史的风貌,也会引领未来的发展。翻阅整个东亚艺术史,中华文明的影响无处不在。然而在当今的艺术研究中,这种单一的文化中心发源说受到诸多挑战,似乎在今日的语境内这种文化之间的传统羁绊已被打破和解构。历史时期的中华文明曾多次遭遇异域文明,相互间既有碰撞,更有融合,亦必激起艺术创新的波澜。以青花瓷为例,诸多学术研究和考古发掘均表明,异域文化对它的影响未曾歇止,它的创造和发展历程,深受伊斯兰文化因素的影响。
从汉代开始,因商贸活动而兴起的丝绸之路断断续续地联系着中华文明与两河流域文明。唐代制作的三彩陶器中便拥有大批异域商队的形象。为方便运输,自10世纪起,一些伊斯兰商人便通过海路,将大批绿釉瓷和影青瓷运至埃及和波斯进行销售。近些年来,叙利亚、埃及和伊朗出土的大量中国瓷片可以作为明证。南宋时期,由于陆路丝绸之路通道被迫切断,海上开辟的贸易通道开始更加昌盛。据记载,海上贸易带来的收益至少占南宋经济收入的20%,广州和泉州成为陶瓷出口的重要港口。
历史上这种基于经济需求而开展的贸易交流,为中国与伊斯兰世界之间的文化交流奠定了基础;1219年开始的蒙古汗国第一次西征,亦间接地推动了两种文化的进一步交流。此间,伊斯兰文化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本土陶瓷制造业的发展潮流。璀璨的元代青花瓷得以崭露头角,正是受惠于对两种不同文明先进技艺的撷取。
早在两宋时期,江西的景德镇在漫长的技术演变中便开创了瓷土加高岭土的“二元配方”,伊斯兰世界受到宋瓷影响,也开始改良釉面和纹饰。在伊斯兰世界,钴料被大批量用于装饰。这种钴蓝不仅仅是基于审美和自然资源的差异,更包含了浓厚的宗教色彩。早在公元前4500年,埃及工匠便使用钴料装饰器物,稍后,由于伊斯兰世界对于中国瓷器的需求,新的器型和纹饰日益被景德镇的`工匠熟练掌握,钴料也经由不同通道进入中国市场。这种青蓝色的颜料被称之为“苏麻离青”,波斯语意为“天空之色”。显而易见,有元一代,两种文明在制瓷工艺上开始融合。元代之后,青花工艺日渐成熟,器型纹饰渐渐融合,元曲故事和祥瑞图纹等开始出现于青花瓷之上,青花瓷成为世界文明融合的重要体现。
今天,我们驻足青花瓷前,依然可以追寻当年文明交流的踪影:大盘、大碗等器型皆源于伊斯兰世界,又在中国瓷器上发扬光大;以同心圆放射性展开的布局,用几何图形模仿金属器、玻璃器、染织、缠枝花卉、团花纹等多层次装饰绘画的技巧也和伊斯兰文明密不可分。立体的瓷器在新的绘画题材和构图装饰下,更增加了另外一个维度空间,钴蓝与白胎相得益彰,越发绚烂艳丽。
中国在历史上曾经闭关自守,但是中国艺术却从不孤单。在文明的碰撞下,不同地区的艺术往往互融互鉴。正是就此意义而言,青花瓷艺术不仅是中国艺术的瑰宝,更是世界文明史的结晶。
(《人民日报》20xx年11月,有删节)
12.下列对“世界的青花瓷”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的青花瓷,是人类智慧的璀璨结晶,它的产生和发展,曾受伊斯兰文化因素的影响。
B.中国的青花瓷,因为中国工匠独特的“二元配方”技术,加上中国独特的文化底蕴,所以它深受世界人民的喜欢。
C.钴料,在伊斯兰世界曾被大量运用于物品装饰,它进入中国市场后,中国工匠把这种青蓝色颜料用于中国瓷器的纹饰,青花瓷由此而诞生。
D.世界文明是交互影响的,我们可以说,中国的青花瓷,更是世界文明史的结晶。
13.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中华文明曾多次和异域文明碰撞、融合,比如青花瓷,几乎所有的考古发掘均表明,它曾受伊斯兰文化的影响。
B.从汉代开始的丝绸之路是因商贸活动而兴起,并联系着两河流域,当然,它也仅限于商贸活动。
C.1219年蒙古汗国第一次西征,带动了东西方两种文化的交流,但相对于它的侵略行径,这种文化交流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D.中国的青花瓷在纹饰方面,题材丰富,元代之后,青花工艺日渐成熟,器型纹饰等体现了世界文明的渐渐融合。
14.本文以青花瓷为例,追寻文明交流的踪影,从概述中国和伊斯兰世界之间和
的历史,得出了“中国在历史上曾经闭关自守,但是中国艺术却从不孤单”的结论。(4分)
参考答案:
12.B(只强调了中国因素,没有关注到“世界的”。)
13.D(A.“几乎所有”绝对化;B.“仅限于”不合文意;C.“完全可以忽略不计”武断,且为无中生有。)
14.贸易交流(2分)文化交流(2分)
【《世界的青花瓷》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甜蜜世界的阅读答案01-19
《改变世界的力量》阅读答案08-09
世界水日的阅读答案06-28
别动世界上最美的那朵花阅读及答案07-18
母亲的答案阅读题答案02-02
春酒阅读答案06-22
苏幕遮阅读答案06-27
祈雨阅读答案01-21
《青花》阅读答案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