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以虫治虫》阅读答案
在各个领域,我们写阅读题就会用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可以给我们提供解题指导和解题思路。那么一般好的阅读答案都具备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以虫治虫》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以虫治虫》阅读答案1
以虫治虫
元丰中,庆州界生予方虫,方[正当,正在]为[成为]秋田之害。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代词,指子方虫]喙有钳,千万蔽[遮盖]地;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都,全]为两段。旬日[十天]子方皆尽,岁[年成]以[介词,表结果,因此]大穰[ráng,丰收]。其[代词,这样,这种]虫旧曾有之[语气助词,无义],土人[本地的人,当地的人]谓之[代词,指子方虫天敌]傍不肯。
1、比较一下,下边句子中的之的意思是否相同?为什么?
(1)方为秋田之害 (2)则以钳搏之
2、以虫治虫,利用某些农作物害虫的`天敌消灭虫害是一种很好的办法。请说说你还知道哪些以虫治虫的知识。你觉得生物防治有什么好处?
3、岁以大穰的原因是什么?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
答案
[答]不同。方为秋田之害中的之是结构助词,相当于的;则以钳搏之是代词,指子方虫。
[答]如青蛙吞食害虫保护庄稼,啄木鸟食树洞里的害虫,保护树木等。生物防治的好处是不仅能促进农业增产,而且也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其他如节约能源等等。
[答]启示我们:如何有效地保护自然资源,积极开展生物防治,充分发挥某些农作物害虫灭敌的作用,是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促进农业增产、保护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措施。
《以虫治虫》阅读答案2
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
1、在画线的文段中该停顿的地方用“//”隔开。
2、解释黑体字。
其喙有钳( )岁以大穰( )悉为两段( )旬日子方皆尽( )
3、下列各组中的黑体字相同的`两项是( )( )。
A、方为秋田之害 方两三级
B、而动如初 匠师如其言
C、以钳搏 以瓦布之
D、问塔动之因 其虫旧曾有之
E、旬日子方皆尽 人皆伏其精练
4、翻译: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
译文: 5、填空(用原语句填写)。
文章一开始就用一个“ ”字显示虫害的紧迫,治虫实为当务之急。接着介绍子方虫的天敌,用 “ ”说明为数众多,用“ ”说明它剿灭害虫时威力大。最后用“ ”的结果突出了“以虫治虫”的成功。
1、 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
2、 嘴;年成;都,全;十天。
3、 C、E。
4、 这种虫过去曾经有过,当地的人称它为“傍不肯”。
5、 方、千万蔽地、悉为两段、岁以大穰。
《以虫治虫》阅读答案3
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其虫旧曾有之,古人谓之”。
1、解释加粗的'词。
(1)庆州界生子方虫( )
(2)千万蔽地( )
(3)悉为两段( )
(4)以钳搏之( )
2、用现代汉语写出“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虫治虫”中两个“虫”分别指什么?
指 和 ___。
4、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在防治病虫害方面有很多办法,我们还需要生物防治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界:地方,地区 蔽:遮盖 悉:全、都 以:用
2、十天以后子方虫全都被消灭了,年成因此大获丰收。
3、傍不肯 子方虫
4、需要,因为生物防治既可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促进农业增产,又不污染环境,绿色环保,能够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
《以虫治虫》阅读答案4
阅读《三峡》和《以虫治虫》片段,完成1-4题(共12分)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或短语。(2分)
(1)至于夏水襄陵()
(2)属引凄异()
(3)方为秋田之害()
(4)岁以大穰()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4分)
(1)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甲文回答:三峡的山和夏水分别有什么特点?请各用几个词语概括。(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根据乙文内容,为下面的.句子配上下句,使之成为一组对偶句。(2分)
上句:猿猴声回荡山谷,凄凉悲哀。下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答案】(共12分)1.(1)上,漫上(2)连续不断(3)正当,正在(4)庄稼大丰收(2分。答对2个得1分,答对3个得2分)2.(1)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古柏。(2)(它们)遇到子方虫,就用嘴上的钳子跟子方虫搏斗,子方虫全部被咬成两段。(4分。每句2分,意对即可。句中一处小错可以不扣分)3.山:长、多、高、陡;夏水:迅疾(湍急)、水位高。(4分。每点2分,意对即可)3.傍不肯剿灭害虫,迅速彻底。(2分。宽对即可)
《以虫治虫》阅读答案5
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
1.请用“/”给下列句子标出朗读停顿(句中只标一处)。
①岁以大穰 ②其喙有钳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字。
①方为秋田之害 方__________
②则以钳搏之 搏__________
③千万蔽地 蔽__________
④岁以大穰 岁__________
3.与例句中加粗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土人谓之“傍不肯”
A.方为秋田之害
B.是吾剑之所从坠
C.至之市,而忘操之
D.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4.翻译下列句子。
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岁以大穰”的原因什么?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岁/以大穰 ②其喙/有钳
2.①正当正在;②搏斗;③遮盖;④年成
3.D
4.这种虫过去曾经有过,当地的.人称它为“傍不肯”。
5.①子方皆尽
②启示我们:如何有效地保护自然资源,积极开展生物防治,充分发挥某些农作物害虫天敌的作用,是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促进农业增产、保护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措施。
【《以虫治虫》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青虫之爱阅读答案12-27
《萤火虫》阅读答案最新10-14
虫的作文500字01-10
长了自私虫的“树”作文05-12
萤火虫童话故事07-23
有关虫的作文500字六篇10-04
【精华】虫的作文500字4篇10-26
【必备】虫的作文500字3篇11-24
这段木头里一定有虫作文10-29
第一次种食虫植物作文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