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与朱元思书》阅读答案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我们都可能会接触到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此类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什么类型的阅读答案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与朱元思书》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分享。
《与朱元思书》阅读答案1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小石潭记》)
【乙】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晌。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贝《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与朱元思书》)
1.解释下面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1)以其境过清( )
(2)乃记之而去( )
(3)窥谷忘反( )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文和乙文中画线的句子都摆写了水,分别突出了水的什么特点?各从什么角度描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的句子分别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因为。
(2)离开。
(3)返回(答“返”、通“返”、同“返”均可)。
2.(1)(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或:(溪流)曲曲折折,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或:(泉水)曲曲折折,(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
(2)(水中)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一直看下去,毫无障碍。或:(水中)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看到底,毫无障碍。
3.水的特点:【甲】清澈(或:清);【乙】清澈(或:清)和湍急(或:急)。
描写角度:【甲】间接描写(或:侧面描写); 【乙】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或: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4.(1)流露出作者内心孤寂、凄凉、忧伤的思想感情。
(2)流露出作者陶醉于自然美景,淡泊功名利禄的思想感情。(意对即可)
《与朱元思书》阅读答案2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小题1】解释文中划线的词。(3分)
(1)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2)猿则百叫无绝
(3)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2分)
【小题3】作者写“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作用是什么?(2分)
答案
【小题1】(1)凭借(依仗) (2)停止(断绝,消失) (3)通“返”,返回(回去)
【小题2】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惊涛骇浪势若奔马。
【小题3】(2分)表达出作者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和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表达对朋友婉言相劝);从侧面衬托了山水的奇异之美。
《与朱元思书》阅读答案3
[甲]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务所依,日光下澈[注],俟然不动,傲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注]澈,又作彻。
(节选自《小石潭记》)
[乙]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五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与朱元思书》)
15.解释下面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3分)
(1)以其境过清 (2)乃记之而去 (3)窥谷忘反
16.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17.甲文和乙文中画线的`句子都描写了水,分别突出了水的什么特点?各从什么角度描写的?(4分)
18.下面的句子分别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1)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参考答案
15.(3分)(1)因为。 (2)离开。 (3)返回(答“返”、通“返”、同“返”均可)。 (各占1分)
16.(4分)(1)(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或:(溪流)曲曲折折,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
或:(泉水)曲曲折折,(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
(2)(水中)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一直看下去,毫无障碍。
或:(水中)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看到底,毫无障碍。
(各占2分。意思对即可)
17.(4分)水的特点:[甲]清澈(或:清); [乙]清澈(或:清)和湍急(或:急)。
描写角度:[甲]间接描写(或:侧面描写);
[乙]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或: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每问2分。意思对即可)
18.(4分)(1)流露出作者内心孤寂、凄凉、忧伤的思想感情。
(2)流露出作者陶醉于自然美景,淡泊功名利禄的思想感情。
(各占2分。意思对即可)
《与朱元思书》阅读答案4
阅读选段,回答问题。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加粗的字。
(1)互相轩邈________________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________________
2.翻译。
(1)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夹岸高山,皆生寒树”句中的“寒”字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段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尾四句起到什么作用?(从内容、文章结构上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向高处、向远处伸展。
(2)鸢飞到天上,比喻追求功名利禄的人。
2.(1)美丽的鸟儿彼此嘤嘤地叫着,十分和谐。
(2)树枝纵横交错,挡住了上面的天空,即使在白昼,林间仍显得昏暗。
3.“寒”体现了山高、寒树给山增加动态美。
4.写树之美、声音之美,表达了对美景的`热爱,含蓄地表达出鄙弃功名、淡薄人生的情怀。
5.反复渲染,并照应了文章开头,使文章结构紧凑。(意对即可)
《与朱元思书》阅读答案5
文言文《与朱元思书》(吴均),回答问题。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1)从流飘荡( ) (2)急湍甚箭( )
(3)猛浪若奔( ) (4)横柯上蔽( )
2、用现代汉语在下面横线上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
3、结合文中语句说说作者有怎样的志趣和情怀。
4、把下列表达的感情与文章最接近的诗句写在横线上。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4)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5)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6)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二、比较阅读
(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以: ②期: ③劳: ④之: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②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甲段文字中直接表现作者性格和品质的语句是 。
乙段文字中统领全文、点明作者品德的语句是
4.甲、乙两段文字表现了作者共同的情怀和志趣,试加以概括。
《与朱元思书》阅读答案6
与朱元思书(节选)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文中加粗词的含义。
寒( ) 轩邈( ) 戾( ) 息( )
2.翻译句子。
①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用“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写山,参照你乘船或坐车时的体验,说说这样写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写景方面看,这段文字的写景顺序是怎样安排的`?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来描写景物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抒情来看,作者用了什么样的手法?抒发了自己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茂密苍翠 远 至 平
2.①那些忙于处理社会事务的人,看到这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
②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还像黄昏那样昏暗。
3.作者运用拟人化的手法,生动形象地突出山势险峻。(意思对即可)
4.由远到近 作者的立足山谷,描绘一幅陡峭险峻,河水清澈,景色幽美的人间胜景。(意思对即可)
5.借景抒情,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意思对即可)
《与朱元思书》阅读答案7
①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②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③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鸢飞戾天 戾_________________
窥谷忘反 反_________________
负势竞上 负_________________
好鸟相鸣 好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负势竞上,互相轩邈;急高直指,千百成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总领全篇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句写出了江水气势磅礴的动态美。《三峡》中类似写江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至;通返,返回;凭借;美丽
2、(1)山峦各凭借着自己的.地势争相向上,仿佛要比一比,看谁爬的更高,伸得最远,争着爬得最高,笔直的指向天空,形成成百上千的山峰。
(2)蝉儿无休止地鸣叫不停,猿猴千百遍地啼叫不绝。
3、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4、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5、鄙弃名利
《与朱元思书》阅读答案8
【甲】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选自《与朱元思书》)
【乙】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选自《岳阳楼记》)
1.解释文中加粗的词。
(1)轩邈: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语句。
(1)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从【甲】【乙】两文中分别找出两个体现览物之情的四字短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甲】段或【乙】段选文中,选出你喜欢的一个写景的`句子,试加以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高远,这里作动词用,比高远。
(2)持、执
2.(1)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虽在白昼,林间仍显得昏暗。
(2)上下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
3.【甲】望峰息心 窥谷忘反【乙】心旷神怡 宠辱偕忘
4.示例:泉水激石,冷冷作响。写游览在江水之上,眼看水石相激,溅起朵朵浪花。耳闻冷冷水声,悦耳动听,给人以视觉听觉的美感。
《与朱元思书》阅读答案9
《与朱元思书》
1、请从对待风景和对待世俗社会两个角度写出作者的思想感情。(4分)
寄情山水、热爱山水,欣赏大自然之美,洗掉内心的尘垢,保持一份内心的清净和独立的人格、情操;但又流露出一种避世、避俗的心态。
2、下面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B)。(2分)
A.窥谷忘反(通“返”) B.在昼犹昏(夜晚) C.负势竞上(向上) D.从流飘荡(随着)
3.作者用“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概括富春江的景色。请说说富春江的山“奇”在哪里?水“异”在哪里?(2分)
写山的.“奇”: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写水的“异”: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4、.本文兼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景,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
加深感受,使人www.如同身临其境
5.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
②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蝉不停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那些)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6、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你怎么理解他发出的这些感慨?(3分)
一问:作者发出了“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感慨。第二问:表现了作者鄙弃名利的思想。
《与朱元思书》阅读答案10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 ,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小题1】在横线上填空,使课文完整。(2分)
【小题2】本文中可以概括全文内容的句子是 。(2分)
【小题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词意思。(4分)
⑴从流飘荡( ) ⑵望峰息心( )
⑶经纶世务者( ) ⑷窥谷忘反( )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2分)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小题5】对本文的感情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表现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B.流露了作者否定仕宦生活的意思。
C.作者幻想逃避现实,寄情山水,有想过隐居生活的消极处世思想。
D.作者为了功名利禄极力攀高,只因太累,寄情山水以放松身心。
答案
【小题1】负势竞上 互相轩邈
【小题2】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小题3】⑴顺 随 ⑵停止,平息 ⑶筹划 ⑷通返,返回。
【小题4】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 迅猛的波浪如同飞奔的'马。
【小题5】D
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根据前后句的提示即能默写出句子来,注意轩邈的写法。
考点:本题考查句子默写。
点评:根据前后句的提示即能默写出句子,不要写错别字即可。
【小题2】试题分析: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中的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最能概括富春江景色的特点。
考点: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
点评:概括文章内容要注意抓住中心句。
【小题3】试题分析:⑴从是顺,随的意思。 ⑵息是平息。⑶经纶是筹划的意思。⑷反是通假字,通返,返回。
考点: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解释。
点评:要确定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不仅要靠平时的积累,还要在积累的基础上掌握一些推断词义的方法。还要注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等现象。
【小题4】试题分析:急湍是急流的水,甚箭:比箭还快,奔是动词作名词,飞奔的马。
考点:本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翻译。
点评: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时,既要注意顾及全篇,又要字斟句酌,还注意落实一些重点词语。特别要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翻译的句式要和原文一致。
【小题5】试题分析:作者热爱大自然,鄙弃功名利禄,所以D项是错误的。
考点: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点评:理解文言文的内容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对题干中提到的内容进行逐一理解比对,特别要注意细节上的一些差异。
《与朱元思书》阅读答案11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
【小题1】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或意义相同?(2分)
A.急湍甚箭 貌若甚戚者B.猛浪若奔 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C.奇山异水 渔人甚异之 D.从流飘荡 无从致书以观
【小题2】下列加点的者字与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中加点的者字意思和用法不相同一项是哪一项?(2分)
A.而戍死者固十六七(《陈涉世家》)
B.后遂无问津者 (《桃花源记》)
C.似与游者相乐。(《小石潭记》)
D.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
【小题3】上文划线句子都写了猿猴的叫声,下面的句子也是写猿的,请分析它们在文中各自起什么作用?(2分)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三峡渔者歌谣)
【小题4】作者抒写了鸢飞戾天者和经纶世务者看到富春江奇异的景色以后望峰息心窥谷忘反的感受,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一文中写了在看小石潭幽美景色之后的一种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心境。请思考,他们写这些感受的目的各有什么不同? (2分)
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小题3】《与朱元思书》写猿声是以声衬静的写法,表现了山谷的幽静,为抒发鸢飞戾天者和经纶世务者的望峰息心和窥谷忘反的.情怀做铺垫。《三峡》中写高猿长啸是为了突出三峡之秋凄清的特点,渲染悲凉的氛围。(意思对即可)
【小题4】吴均借此表达热爱山川美景,向往自然,厌弃尘俗的情怀,渲染山水的魅力;而柳宗元则借此表达自己被贬官后寄情山水,排遣心中郁闷忧伤的心情。(意思对即可)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试题分析:注意题干中的提示,意义指字词的含义,用法词的变用,哪一点相同都可相同都可以。了解文言常用字词多个义项,根据语境判断,或直接判断正确的,或用反选排除法。A项中的甚一为超过一为特别,C项中的奇一为奇特一为感受惊奇,D项中的从一为随着一无义,B项中的若都是同一样的意思,故B对。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2】
试题分析:注意题干中的提示,意义指字词的含义,用法词的变用。了解文言常用字词多个义项,根据语境判断,进行比较。例句中者为代词的人的意思,B句中的者表示判断,与例句不同。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3】
试题分析:读懂两文的内容,把握两文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作者情感,从衬托这个角度分析两文写猿声各自的作用(写猿声衬托了什么)。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小题4】
试题分析:抓住两文中关键句子即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和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结合写作背景理解两位作者不同的心境,一是有归隐之心,一是怀才不遇。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与朱元思书》阅读答案12
【甲】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五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
小题1:解释下面划线的词语。(3分)
(1)猛浪若奔( ▲ ) (2)潭中鱼可百许头( ▲ )(3)以其境过清( ▲ )
小题2:甲、乙两文中的划线句在描写内容和方法上有什么共同点?(2分)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1)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小题4:下面两个句子各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2)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参考答案:
小题1:(1)飞奔的马(2)大约(3)因为(3分)
小题1:描写内容:水清;描写方法:侧面描写(2分)
小题1:(1)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还能见到阳光。(2)向潭的西南方向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4分)
小题1:(1)向往自然、淡泊名利的情感。(2)孤凄悲凉的心境。(2分)
小题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认知能力。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即可,有时还要注意加点字的特殊用法。
小题1: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文章的内容来分析在描写内容和方法上有什么共同点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句子时注意关键字、语序,有时还要补出舍去的主语才行。
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作者情感的能力。根据文章的能力以及作者的生平经历来体会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即可。
《与朱元思书》阅读答案13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吴均《与朱元思书》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柳宗元《小石潭记》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中加粗字的意思。
(1)猛浪若奔 奔______________
(2)蝉则千转不穷 转______________
(3)潭中鱼亩百许头 许______________
(4)以其境过清以______________ 清______________
2.下列成语中的“过”字与“以其境过清”中的“过”字意思不同的是()
A.过犹不及
B.矫枉过正
C.文过饰非
D.言过其实
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语句的意思。
(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与朱元思书》选段中描写“水”的'语句有___________;《小石潭记》选段中指写“水”的语句有___________________。两篇文章都突出了“水”____________的特点。《与朱元思书》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的志趣,《小石潭记》抒发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绪。
参考答案:
1.(1)飞奔的马;(2)通”啭“,婉转发声;(3)大约;(4)因为;冷清
2.C
3.(1)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功名利禄的心;那些整日忙于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优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2)向小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可以看到一条小溪曲曲折折,时隐时现;
(3)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寞极了,幽深极了
4.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其箭,猛浪若奔;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清澈见底;淡泊名利、爱慕美景(或爱慕美景、避世退隐);被贬官之后孤凄悲凉
《与朱元思书》阅读答案14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作者对富阳至桐庐沿途景色的总体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请用文中的句子作答),并且重点从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方面进行了描绘。
2.美的自然环境能使人受到陶冶而变得更完美、更高尚。请就此谈谈你对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较下面两个句子的异或同,并从其中一个角度谈谈你对它们的理解。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是一篇经典的骈体美文,能够充分体现骈文的特征,你能够在欣赏本文的过程中发现骈文的特征吗?请写出你的`发现,并用文中的句子为例,证明你的发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视觉 听觉(后两空也可填成奇山异水山奇水异水山)
2.优美的景色能使人心旷神怡,淡化功利之心,变得淡泊宁静。
3.同:都是描写江水奔流迅疾的情形。
异:前者用比喻的手法直接描写江水流速快,后者通过与他物比较的方法间接表现江水流速快。
4.①多用偶句,讲究句式对仗匀称;②讲究声律和谐;③讲究词藻修饰。
例句:略。
《与朱元思书》阅读答案15
文言文《与朱元思书》,回答问题。
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小题1】解释下面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负势竞上( ) 鸢飞戾天者( )
望峰息心( ) 经纶世务者( )
【小题2】第一段总说富阳到桐庐间的山水特点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小题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此句从侧面落笔,衬托山水诱人的力量之外,言外之意是什么?
答案
【小题1】负:凭借 戾:至 息:平息 经纶:筹划、治理
【小题2】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小题3】流露出作者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含蓄地传达出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解析【小题1】
试题分析:负本义是背,转义为凭借,息是停的'意思,这里是平息,经纶,本指整理过的蚕丝,后来比喻筹划治理国家大事。
考点:文言字词解释
点评:本题有难度,这几个字都是不太好解释和记忆的。古代汉语中,字词意义的演变是比较复杂的,有的从本义到语境义有很大的差别,这要靠在学习里边体会理解边记忆。
【小题2】
试题分析:本文本全都是写山写水如何奇特的,所以文章中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显然是概括了全篇。
考点:文意理解
点评:本题不难,这是学习中老师重点讲授的问题,学生根据记忆便可作答。找文中概括性的文字,要注意文章总分的结构,概括性的文字总是在总写的文字里。
【小题3】
试题分析:关键是分析息心一词的含义,这里的心,指尘世杂念,包括功名利禄。忘反,自然是景色之美而留连忘返。
考点:句子含义理解
点评:本题不难,老师在课堂上一定会重点讲授这个问题,关键是学生理解的问题。在诗歌中,诗人的情感表达基本上要在最后的诗句中突现,尤其是古诗,卒章显志的写法常见,即使不显,也会含蓄地流露一点,学习里要注意理解。
【《与朱元思书》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与朱元思书》语文教案09-15
朱淑真《蝶恋花送春》阅读答案01-03
戏答元珍阅读答案09-27
邯郸冬至夜思家阅读答案11-15
父亲挑书阅读答案11-28
做人与做事阅读答案 读书与做人阅读答案12-17
母亲的答案阅读题答案02-02
新生阅读答案09-11
养花阅读答案11-25
苦恼阅读答案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