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浅谈初中化学推断题及解法
推断题是中考化学试题一种重要的题型.这类题目具有条件隐蔽,关系复杂,思维强度大,综合性强等特点.但近年来新课程的实施,推断题的难度有所降低,但灵活度却越来教大,在考查知识的同时侧重考查能力。下面就这类题的型题及解法谈一点看法:
一、物质推断题的解题步骤:
1.审题 认真审读原题,弄清文意和图意,理出题给条件,深挖细找,反复推敲。
2.分析 抓住关键,找准解题的突破口,并从突破口出发,探求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应用多种思维方式,进行严密的分析和逻辑推理,推出符合题意的结果。
3.解答 根据题目的要求,按照分析和推理的结果,进行认真而全面的解答。
4.检验 得出结论后切勿忘记验证。其方法是将所得答案放回原题中进行检验,若完全符合,则说明答案正确。若出现不符,则说明答案有误,需另行思考,推出正确答案。
二、物质推断题的题型及解析:
(一)方程式叙述型推断题
例1(09常州)已知A、B、I均为单质,其中A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C,物质A、C、F、G中都含有相同的某种元素,B、D、I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这些物质间的部分反应见下面的反应表达式(反应条件均已略去)。
①A+B→C ②A+H→F+I↑ ③C+H→F+E ④G+H→F+E+D↑ ⑤B+I→E ⑥E→B↑+I↑
请回答以下问题:
(1)A物质的化学式为: ;
(2)写出与E物质组成元素相同的另一种物质的化学式: ;
(3)写出D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B的化学方程式: ;
(4)A与D在高温条件下能发生置换反应,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评析:本题从常见物质的反应为突破口,由A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C可知A为镁,C为氧化镁,则F和G均含镁元素;由⑤B+I→E ⑥E→B↑+I↑可知E为水,B为氧气,I为氢气。然后代入方程式②A+H→F+I↑ ③C+H→F+E ④G+H→F+E+D↑推出其他物质。
(二) 框图型推断题
例2.(2008年河北省)A~H都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14所示。A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E是一种常见的食品干燥剂。
请回答:
(1)A的化学式为 ;
(2)反应③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 。
评析:本题的突破口为物质A和E,考查甲烷的可燃性和生石灰与水的反应等,每推导出一种物质代入原题,顺着思路往下走,以推出所有物质。
(三)文字叙述型推断题
例3 .某固体混合物可能含有氯化镁、碳酸钙、硫酸铜、碳酸钾和硝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现进行以下实验:
(1)将该混合物放入足量水中,得无色透明溶液;
(2) 向(1)的溶液 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无明显现象;
(3) 在上述(1)的溶液中加入盐酸,有气泡产生。
据上可推断原混合物中肯定有 ,肯定没有 ,可能有 。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上述实验中肯定发生的反应
评析:本题在实验(1)中隐含条件是物质可溶于水,且溶液为无色,或者物质间不能发生反应产生沉淀;因此可排除硫酸铜、碳酸钙,氯化镁与碳酸钾不共存;根据实验(2)可排除氯化镁;根据实验(3)可确定有碳酸钾;可能有硝酸钠。
(四)、两两混合型推断题
例4.有A、B、C、D、E、F六种物质的稀溶液,已知它们分别是2CO3、BaCl2、Ca(NO3)2、NaCl、H2SO4、AgNO3中的某一种溶液。下图为常温时上述溶液两两混合的部分实验现象,其中“↓”表示生成沉淀,“↑”表示生成气体,“-”表示无明显现象或生成微溶物。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下图中的空格内用“↓”“↑”“-”表示出对应反应的实验现象。
(2)F是 。
评析:本题表格中只给出了部分物质之间的反应,有难度;突破口应定为物质BC反应有气体产生,因此B、C为2CO3 和H2SO4,可假设B 为其中的一种物质来确定A物质,再由A物质,确定D物质和E、F物质,最后代入检验;若该假设无法推导下去,则将BC物质调换再推导。
推断题是每年中考必考的题型之一,也是学生的难点;遇到推断题不少学生常常是“老虎吃天,无从下爪”, 因此对于推断题除了课堂上的精典例题后,课后还需配套练习以巩固知识,且每一种题型练完后,应及时总结规律,以利于学生掌握。总之解推断题要以扎实的基础为依托,灵活地运用各种方法,步步为营,直到全部推出,最后代入原题检验。
【浅谈初中化学推断题及解法】相关文章:
初中化学除杂题的解题方法10-15
折纸青蛙的步骤图解法11-02
初中化学教案03-26
初中化学实验教案09-14
初中化学教案11-20
初中化学教学教案09-15
初中化学《水的组成》教案10-12
【推荐】初中化学教案12-25
初中化学教案【热门】01-02
【荐】初中化学教案09-04